焦作盆景
⑴ 焦作名勝古跡 風物特產 民俗風情
首先介紹下焦作的名勝古跡:
一、焦作市
1、昭惠王行宮
在焦作市山陽區百間房鄉李貴作村東北。廟建於北宋政和年間(1111-1118),殿宇巍峨,清順治、嘉慶、道光屢有修復。大殿是一座元代木結構建築,雄偉壯觀,坐北朝南,面闊8.54米,進深6.44米,單檐懸山頂。結構基本上保存了元代木結構建築特徵,且保留了部分元代以前的構件。該殿是河南省元代木構建築中純度較高、時代較早、具有重要文物價值的一座。
2、老萬庄金代壁畫墓群
在焦作市西北郊老萬庄村西的向陽山坡上。地面現存石羊、碑座遺跡。1973年發現墓葬,後發掘清理其中3座。均為金代仿木結構磚砌壁畫墓,平面呈八角形,穹窿頂,以彩繪木棺作葬具。墓壁上滿繪大型人物彩色畫,三號墓正北壁繪頭戴展角巾,身穿朱紅圓領長袍,端坐椅上,似為墓主人,余者皆為男女侍從形象。其中二號墓出土的彩繪木棺,外觀精巧別致,距今700年左右,保存基本完好,棺板上有4幅人物故事畫。
3、山陽城
在焦作市東南4公里牆南村的北側。地處太行山麓,北面靠山,南臨黃河,丘陵起伏,地勢險要。城為不規則的長方形,周長約5公里,九門九關,城牆寬14-16米,殘高4-6米,夯築而成。秦時長信侯曾居此。東漢末,曹丕篡位又封獻帝於此。城址猶存,城北尚有獻帝冢。
4、許衡墓
在焦作市西南5公里的許氏墓群中。墓群佔地600畝。神道南有敕建牌坊一座,過坊建高大碑樓一幢,內立乾隆御祭碑一通。再北又一高大碑樓,內立歐陽文撰神道碑一通。碑樓與牌坊兩旁,有石獅、石虎、石羊、石馬、石人共5對。碑樓後有磚築享堂3間,內置石案。過享堂即許衡墓冢,高9米,冢前立石碑一通,上題「元儒許文正公之墓」八字。墓前兩旁排列手捧笏板石翁仲兩對。墓區蒼松參天。許衡(1209-1281),宋元之際學者,河內(今沁陽)人。
二、沁陽市
1、天寧寺三聖塔
在沁陽市區內。金大定十一年(1174年)建。塔門南向,平面方形,下為石台座,共13層,高約30米。塔內設塔心室和環轉的梯道,梯道兩側施須彌座,其上設佛龕多處,頂為穹窿頂。這種密檐式方形磚塔,外形與唐代同類型磚塔相似,內部結構又與宋塔類同,別具一格。
2、懸谷山摩崖造像
在沁陽市區西北45里懸谷山貞谷寺東北崖壁上。有洞窟兩處,佛龕6個。第一、二龕均雕一佛二菩薩。此二龕造像均為唐代以後作品。第3龕內為一立佛,可能為宋代雕刻。四五兩龕並列,東為一佛二菩薩二力士,西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均為唐代作品。第6龕門為壺門形,內雕一佛二菩薩,亦為唐代造像。第一洞窟在第3龕之東,為擬雕未成之窟。第二洞窟長方形,穹窿頂,雕像多殘,後壁龕內的雕刻可能為明清所刻,洞壁上滿雕小佛龕。
3、清真寺
在沁陽市內自治街。俗稱北大寺。建於明代,清代重修。為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伊斯蘭教建築。前有廈殿,面闊3間,單檐歇山,藍琉璃瓦覆頂,建於清嘉慶年間(1796-1820)。後為客庭,面闊3間,綠璃璃瓦覆頂,建於清初。客庭四隅有4座講堂,均為清末單檐硬山建築。客庭後的大拜殿為長方形,綠琉璃瓦覆頂,此殿為清代建築,保留少許明代構造。拜殿後為主殿,挺拔高聳,頂部所有構件均為藍琉璃質,殿內不用樑柱。其北有女寺一座,雖為小型建築,但平面布局保存較好。
三、孟州市
1、韓愈墓
在孟州市城西韓庄村。此地北望太行,南臨黃河,是一片丘陵地帶。墓冢高大,有磚石圍牆。翠柏蓊鬱,棗樹成林。墓前有韓愈祠。韓愈(768-824),號昌黎,河陽(今孟州南)人。唐代文學家。
四、修武縣
1、勝果寺塔
在修武縣城西南隅。塔東向,平現呈八角形,為九級樓閣式磚塔,高26.15米。塔身每層高度均勻遞減,其寬度逐層收斂,使整個塔身輪廓呈拋物線形。各層檐下均用仿木結構的斗拱裝飾。其特點是塔外形呈八角形,塔心室則為六角形,向上攀登的梯道,不僅施於塔內,還沿塔身外壁進入相鄰塔門,拾級登高,直達塔頂。
2、馬坊泉
在修武縣城東北10公里的馬坊村。南北長390米余,東西寬130餘米。馬坊泉在海蟾宮,雖旱不涸。海蟾宮在馬坊村原真清觀中,因邱長春書《海蟾宮入道歌》而得名。海蟾子為五代時燕劉守光的宰相,名劉操,後棄官游覽名勝居此。真清觀早已無存。現存的海蟾宮為明代建築,清代復修。附近尚有聖井泉、海子泉、龍母泉、吳公泉和馬坊泉合稱五泉。
3、雲台山(☆☆☆☆☆)
距焦作市30多公里。因山頂常有雲霧繚繞,後改名雲台山。全山可分為奇峰秀石景觀等景區。奇峰秀石景觀以茱萸峰為代表,海拔1304米,因峰上遍有茱萸得名。潭瀑景觀主要集中在老潭溝和小寨溝,以老潭溝中的雲台山大瀑布為最雄,落差310多米,為全國之冠、亞洲第二。最秀的是小寨溝山水,小寨溝長1.5公里,兩岸高山聳立,中為峽谷,溪流涓涓,泉、潭、瀑比比皆是,號稱「潭瀑川」。
宗教景觀有真慶宮、萬善寺、元帝觀等,真慶宮在雲台頂下院,建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萬善寺在真慶宮與元帝觀之間,建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元帝觀在茱萸峰頂,舊時香火很盛。歷史文化景觀主要集中於百家岩景區,百家岩古稱柏岩,又稱百家言,含「百家爭鳴」之意。魏晉時期,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相與友善游於這里的竹林,號稱「竹林七賢」。現存有嵇康醉劍池、劉伶醒酒台等遺跡,並有唐宋以來石刻多處。盆景峽谷景觀主要在溫盤峪。集溪泉潭瀑於一谷。
五、溫縣
1、盟誓遺址
在溫縣東北武德鎮西張計村。1980年對盟誓遺址考古發掘,發現盟書7000多片,羊骨架坑30多個。該盟書屬宗盟類,其字體書法、體例與山西侯馬盟書相近。遺址南北長約120米,東西寬約70米,過去是個高土檯子。在西張計村西發現一座古城遺址,經勘察南北長約1400米,東西寬約1300米,面積約182萬平方米。據《史記》記載,當為春秋時晉國的州城城址。盟誓遺址在古城東城牆北壁的外側,與古城有密切關系。
2、慈勝寺
在溫縣西北大吳村。創建於五代。原有主殿5座。現存的大雄殿、天王殿為元至元五年(1339年)重建。大雄殿結構精巧嚴密,上覆彩色琉璃瓦,光彩奪目。天王殿西壁的四大天王圖,人物目光炯炯,是研究我國元代繪畫藝術的寶貴資料。大雄殿前的石刻經幢,共13節,高5米,為五代後晉天福二年(937年)建,刻工精湛。大雄殿的匾額,造型古樸大方,書法遒勁,素有「銀鉤鐵畫」之稱。寺內保存有明天順五年(1461年)大鐵鍾一口,重達500多公斤。
六、武陟縣
1、千佛閣
在武陟縣城南大街北端。始建於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重修於清咸豐六年(1856年)。因閣內佛像很多,故名。閣為三重檐歇山十三脊迴廊式建築,面闊5間,進深3間。閣頂用綠色琉璃瓦覆蓋。閣內頂部繪陰陽五行、天乾地支、八卦太極等圖案,為明清時期佛道合一的反映。千佛閣建築高大,氣勢宏偉,雕工精湛。
2、妙樂寺塔
在武陟縣城西南8公里。寺早毀,唯塔獨存,為河南省現存形制最大的五代磚塔。塔平面方形,十三層疊澀密檐式,高20餘米,塔身輪廓略呈拋物線形,巍峨挺拔。塔檐用疊澀磚砌,具有唐代磚塔的建築特徵。塔身南壁2-13層各闢一龕,內置銅佛;其餘壁面,間或辟設佛龕,亦置銅佛。塔心室為方形,每層設樓板和樓梯,現已不存。
3、嘉應觀
在武陟縣城東13公里廟宮村。南距黃河4公里。清雍正初年建。相傳黃河修堤時雍正帝駕臨,扳石填基,故觀前的堤壩至今仍稱御壩。觀內現存殿宇100餘間,皆採用清代官式建築形制,規模雄偉。觀前山門正中嵌石,上刻「敕建嘉應觀」,門周石雕5條奔龍和海水、雲氣等,技藝頗精。門左右有掖門,山門內兩側為重檐歇山式鍾鼓樓,正中為御碑亭。亭內有清雍正二年(1724年)建立的銅碑,高430厘米,下為獨角獸碑座,側刻龍紋。亭後為前殿,其側有配殿4座。前殿之後有大殿,面闊7間,重檐歇山。藍琉璃瓦覆頂,殿檐下層層斗拱相承,殿內雕梁畫棟,殿前月台寬坦,建築雄偉,金碧輝煌。大殿後有禹王殿,面闊7間,重檐硬山,巍峨壯觀。山門外青石基座上,有清代鐵獅一對。
七、博愛縣
1、月山寺和塔林
在博愛縣城北7.5公里太行山麓。四面群山環抱,相傳建於唐代,明永樂三年(1405年),以其山勢似月,定名月山寺。當時規模宏大,分東、西、中三個院落,和尚達500餘名。清乾隆帝曾在此居住數月,賜匾、賦詩並增修寺院。當時寺有八大景、八小景之說。後因戰亂,多已無存,僅有御碑亭2個,碑碣15通和塔林1處尚存。塔林在寺西側,現存明清兩代舍利塔11座,由山下至山上排列長達500米。山頂為蒼公大師寶塔,高約5米。月山寺在我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在國內外頗有影響。
其二,介紹下焦作的風物特產:
有四大懷葯:懷山葯(鐵棍山葯)、懷菊花、懷地黃、懷牛膝;
懷慶府的驢肉
五里源的松花蛋
武涉油茶
武陟縣油茶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特產,在焦作名吃中堪稱一絕,既是飯,又是茶。它是由多種天然綠色食品麵粉、花生、芝麻、豆類、果仁等加上多種天然調料精製而成,具有很高的營養滋補功能。由於它味感純厚、香氣馥郁、濃而不膩、淡而不寡、製作快捷、食用方便、老少皆宜,因而馳名國內外,遠銷亞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
其三、焦作的民俗風情
其實民俗風情焦作的和北方其他地方的基本都一樣。
⑵ 焦作有什麼旅遊資源
焦作是一個地處太行山南邊的地方,在這里的 旅遊 資源還是很多的。下面就介紹一下主要的幾個遊客反響很高的地方吧。
一、紅石峽:這應該是焦作的一個很出名的景點了,匯聚了焦作市的精華在這里的說,它位於焦作雲台山風景區內,大概也是這個景區裡面最吸引遊客的地方吧,在紅石峽裡面有很多好玩的小景點,比如說在峽谷的入口這里出發的話就可以看到這里所有的景色了,不過應該要坐纜車才可以。在峽谷的出口的話還有泉瀑峽和獼猴谷這下景點,有一種江南小鎮婉約的感覺。在紅石谷裡面的石頭大概也都是紅色的,總之走進去就是滿眼的紅色,在這里的話,也可以把這里當成一個天然的石頭博物館了,因為這些石頭都是很有年頭的,有三十四億年前的鋯石,也有十億年前的中元古代紫紅色石英砂岩,還有各種年代的岩石,基本上都一收眼底了。不過這里的話遊客非常多,所以不建議節假日到這里來,如果一定要這個時候來的話,那就還是要建議每天早一點出行,因為這里的道路很窄很窄,氣溫的話也不是很高,帶上小外套為宜。
二、雲台山風景名勝區:在這里大話可以玩上兩天左右吧,主要也是在紅石岩和小寨溝這里,因為剛才說了紅石岩,那麼現在就說一下小寨溝啦,在這里大部分都是小瀑布和泉水潭水這種,還有一個古代詩人王維筆下的茱萸山在這里,另外就是疊彩洞,這里都會給人一種很震撼的感覺。
三、其他景點還有神龍山、泉瀑峽、青天河等。
焦作是中國太極拳發源地。擁有雲台山、神農山、青天河等3個5A級景區,圓融無礙禪寺、青龍峽景區、嘉應觀景區、焦作影視城等4A景區,此外還有韓愈陵園、群英湖景區、穆家寨生態農業觀光園、蒙牛乳業工業 旅遊 區、朱載堉紀念館等星級景區。
沒有評星級或者星級不穩定卻很值得去玩的景區也有很多,比如峰林峽景區、影寺風景區、月山寺風景區、丹河峽谷風景區(九渡民俗度假村)、天寧寺三聖塔、黃花嶺景區、沁陽北大寺和二仙廟、老家莫溝、古周城、西佛寺、順澗湖(天目湖)、妙樂寺塔、千佛閣、青龍宮、趙庄遺址、東石寺遺址、陳家溝太極拳 旅遊 文化園區、卜商故里紀念園、慈勝寺、孔丘山風景區(雲台溶洞)、勝果寺塔、百家岩寺塔、當陽峪絞胎瓷遺址、雲台山七賢民俗村、寨卜昌明清故居、博竹苑、靳家嶺風景區、龍翔山 旅遊 區等等
焦作市區的景區景點除了影視城和圓融寺以外還有漢代山陽城遺址(山陽古城)、葯王廟、圓通寺、許衡墓、府城遺址、焦作市森林公園、常庄火神廟、二官廟、焦作盆景園、焦作博物館、鴻門寺、懷慶清真寺、石佛寺、白鷺濕地公園、怪坡園等等,此外,龍源湖公園和縫山針公園、生態植物園、大沙河濕地公園也不錯。
據史志記載,焦作市有60座 歷史 古城,其中城區有6座;祠廟335所,其中城區70多所,據統計,全市有不可移動的文物古跡點833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44處,縣級492處,城區內有不可移動的文物古跡點214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6處,市級81處。
2006年2月,聯合國世界 旅遊 評估中心授予焦作 旅遊 「世界傑出 旅遊 服務品牌」榮譽,是中國首獲此殊榮的城市。2013年,焦作成為世界 旅遊 城市聯合會成員城市。
1、圓融寺
圓融無礙禪寺位於焦作市修武縣西村鄉當陽峪村,始建於東晉永和七年(公元351年),為「民間東傳佛教第一僧」的西晉、後趙僧人佛圖澄國師(二三一 三五一)所創建的八百九十三座寺廟之一,為十一進計十九殿、兩塔院、七堂、二院落、一館及十七處泉,在建「圓融國際禪修中心」及「五百羅漢洞」,為韓國圓融宗祖庭。
2、陳家溝
陳家溝位於焦作市溫縣城東5公里處的清風嶺中段,原名常陽村。明洪武年間,山西澤州人陳卜遷至該村,因村中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深溝,隨陳氏人丁繁衍,該村更名陳家溝。陳氏十四世陳長興,廣開傳拳之門,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即是其著名高徒。之後,陳氏太極拳逐步演變出全國有代表性的「楊、武、吳、孫」等諸大流派
3、焦作嘉應觀
嘉應觀在焦作武陟縣東13公里的二鋪營東。南距黃河4公里。清雍正初年,以黃、沁安瀾奉敕建。有銅碑,高4.3米,寬0.95米,厚0.24米,下為獨角獸碑座,側刻龍紋。相傳修堤時,雍正駕臨,扳石填基,故觀前的黃河堤壩,至今仍稱御壩。
4、孟州韓愈陵園
韓愈陵園位於焦作孟州市區西6公里處,洛常公路北側,紫金山之陽山半隅,是我國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墓祠,建於唐寶歷元年,距今已有1170餘年的 歷史 。目前,陵園的主要建築有牌樓、神道、石階、山門、饗堂、唐柏雙奇、碑廊、雕塑、墓冢、展廳、亭閣、遊客中心等建築群,氣勢宏偉壯觀。
5、丹河峽谷景區
丹河峽谷位於焦作沁陽市東北16公里處,距焦作市35公里,總面積76平方公里,共分布著大大小小132個景點,是一處集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民俗文化於一體的休閑 旅遊 區。丹河峽谷山水風光雄偉壯美,是以「古、幽、秀、奇、素」而著稱的天然休閑度假區。
旅遊 愉快哦!
雲台山,青天河最好!
焦作市好玩的 旅遊 景點可以說是非常的多啦,焦作位於河南省的西北部,是一個工業比較發達的城市,同時也是一個 旅遊 業發展的特別好的城市,特別是近年來的焦作, 旅遊 業發展的可以說是風生水起。
說到焦作最有名的景點,那當然是人們最愛去的雲台山了,雲台山是我國的一個AAAAA級 旅遊 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擁有著紅石峽、潭爆峽、青龍峽、茱萸峽和獼猴谷等景點,同時獼猴谷也是我國的一個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
除了焦作的雲台山還有神農山、青天河等兩個AAAAA景區,可以說名氣也是非常的大,再加上還有焦作影視城、圓融無礙禪寺、韓愈陵園和穆家寨,可以說焦作的 旅遊 景點多的簡直數不過來,而且像這些名山大川特別能夠吸引大學生前來遊玩。
雲台山 神農山 青天河 青龍峽 太極溝 影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