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石盆景
『壹』 [樹木盆景鑒賞(初中一年級)]樹樁盆景養護
盆景是以樹、石為主要材料,經過藝術加螞碧工,在盆中微縮地再現自然界美景的一種陳設品。這種「以小見大」的「盆中景」,被譽為「立體的畫」、「無聲的詩」。它既體現作者的栽培製作技術,也體現作者的藝術修養。
根據所表現的景觀不同,可把盆景分為樹木盆景(圖1)、山水盆景(圖2)、樹石盆景(圖3)三類。本活動我們將主要研究樹木盆景。
閱讀與探討
樹木盆景是以「樹」為「景」,摒棄了其他參照景物,其「景」較為抽象,不如山水、樹石盆景直觀。而「樹木」又是山水盆景、樹石盆景的必要組成部分。因此,學會欣賞樹木盆景是提高盆景鑒賞能力的關鍵,對盆景藝術的普及大有助益。
了解樹木盆景鑒賞基本知識
1盆景自然美的構成要素
盆景之美有一定的要素可循。其人工之美在於構圖: 自然之美在於由根盤、隆基、干形、肌理、枝態及花、葉、果的特徵共同體現。好的根盤應當是:樹頭四周有較多粗細適當的根。緊伏地面成輻射狀延伸,前端分出小根。美好的根盤不但使樹穩固,還能展現盆樹的「力度」,對作品的欣賞價值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隆基是指樹木靠近根的部位(即「樹頭」部),它應相對膨大,與根部相結成喇叭狀為好。自悉毀然界的樹木以「老」和「大」為美,他們都具有美好的根頭。盆景的理想干形應是:近根部粗壯。愈往樹梢愈細(俗稱「收尾」)。由粗而細自然過渡的圓形樹干,對於任何形式的盆景而言,都是最佳干形。至於收尾的快與慢、干形的修長與矮壯,將形成不同的風格,並無優劣之別。根、頭、乾的狀態見圖4。
肌理是指樹干表皮的紋理,因樹種不同而異。例如悶陸舉:山松呈鱗甲狀肌理、柏樹呈絲狀肌理、榆樹呈石狀肌理。這些肌理都能增加樹木蒼老古樸的美感。
枝態之美,以「脫衣換錦」法展示的嶺南盆景最為突出。該法是將樹葉全部摘除,以展示落葉後的「寒樹」相;而後又能陸續展示新葉初萌的春樹和枝繁葉茂的夏樹。摘葉觀賞必將使得樹的優缺點暴露無遺,所以必是形態優美之樹才可如此。好的枝態能夠提升樹的形態美,它應是粗細長短合適、生長情況正常、疏密得當。至於枝的造型,則屬人工美的范疇,「枝法」是盆景的高級技藝。
盆樹之葉以小為好,葉子宜平展、有光澤。葉色光鮮會使盆樹更悅目,槭樹就是以賞紅葉為其特點的。盆樹之花,以形簡、型小、色鮮、氣馨為好;果則以色艷、形美、型小為好。
2盆樹的基本形式
盆樹的常見形式主要有:直乾式(圖1)、曲乾式(圖4)、懸崖式(圖5)、斜乾式(圖6)、雙乾式(圖7)、叢林式(圖8)、文人式、卧乾式、臨水式、附石式等。
3盆樹的構圖要領
盆樹構圖應遵循如下各項要求:
(1)枝的布局與形態。盆樹枝的布局,一般應循下述原則:
①樹幹上下枝在形態與布局上的差異,一般是下粗上細、下長上短、下垂上翹、下疏上密。
②從正面投影看,幹上的枝自上而下大體成一左一右交替布局的「互生」狀態。枝的伸展方向,除了向左右以外,還要有前、後、左前、右前、左後、右後的方向枝。但前後枝一般少用:需用這兩種枝時,一般都要側偏。
③從側視看,枝片上方大體呈饅頭形:從俯視看,枝片的外廓如同一片葉子,主脈(最大枝條)與次脈(主脈上的側枝條)的延伸方向也與葉脈的伸長方向相似(見圖9)。
(2)樹冠的形態。一枝中的各枝條及葉子連綴成片,稱為枝片。各枝片連綴成冠狀,稱為樹冠。從正面看,樹冠以斜三角為宜,三角形的兩個底角以角度小的一端居下為妥(見圖10)。從俯視看,樹冠外廓成雞蛋形,縱向窄,橫向寬。樹冠雖呈斜三角形,但其外廓線不可平直圓滑,而應有曲折變化;其大小應與樹乾的粗細成正比。
(3)盆樹樹冠的虛實布局。樹冠的布局講究「虛實聚散」。密為「實」、疏為「虛」;有物為「實」,無物為「虛」;枝片間相連或相近為「聚」,相離為「散」。枝片有疏密聚散的變化才能富於韻律美感。樹冠布局應避免兩個極端:其一,是將所有枝葉連成一片,不露空間,形如戴帽(日本盆景常如此),給人以沉悶壓抑的感覺;其二,是將樹冠分解成若干個獨立枝片,互不關聯,形如雲朵或雲片,給人以做作、匠氣之感(見圖11)。
「空間」是「虛」的具體體現,應作為盆景構圖的一大要素加以研究。樹冠�的空間有三種:開放型空間(與樹冠外空間相連)、封閉型空間(空間四周被枝葉包圍)和散漫空間(稀疏枝葉間透出的支離散漫的空間),見圖12。
要使盆景富有靈氣。應使這三種空間在樹冠中的運用富於變化。如開放型空間,就不宜左右對稱,否則將使樹冠斷層,極不自然(見圖13)。也不可數個開放空間上下均勻排列,以免顯得刻板。上述的空間位置如無法改變。那就應使空間在大小、形狀或空間類型上變化(見圖14)。
枝片應有大小疏密的變化。大的枝片也不能一片茂密,其外廓線也要有曲折變化。因此,應在大枝片中的適當部位疏剪枝葉,以產生散漫空間或封閉型空間;或者通過剪扎造型,在大枝片中分解出一個小枝片,形成「片中有片」,以消除臃腫笨重感,並使外廓線曲折生動(見圖15)。
樹冠布局應先從大處著眼,避免瑣碎,關鍵是把握好「連斷互用」,即既有獨立枝片,又有合並枝片。上下枝片間的「連」有三種形式:全連(連成一片)、半連(部分相連,留有空間)、散連(通過稀疏枝葉相連,似連似斷)。通過這三種形式的相連,使各枝片之間產生聯系,使樹冠形成有機整體。
考察當地盆景園
在有條件的地區建議同學們考察當地的盆景園。如當地有能工巧匠善做盆景,也可以虛心求教,並視情況進行交流和探討。
如果當地沒有條件考察盆景實物,同學們可以就本文中提供的幾則附圖,進行研究和討論:
(1)樹木盆景、山水盆景、樹石盆景有何異同?
(2)好的盆景,其根、頭、干應具備什麼樣的形態?
(3)為了使盆景能「以小見大」。樹種要求「葉小節密」 (節密是指枝條上側枝的間距短)。那麼,什麼是「以小見大」,它與「葉小節密」有何關系?
(4)闡述圖例所示的幾種主要形式的樹木盆景造型特徵。
(5)圖1、圖16、圖17均為直乾式盆樹。請鑒別它們的優劣,並加以評析。
參與盆景設計
樹木盆景最好「按圖製作」;對不良的作品也可「按圖改造」。圖19即是根據圖18改造設計的。請同學們談談圖18作品的優缺點,圖19有何改善?分組討論圖20與圖21作品的優缺點,並嘗試繪制這兩件作品改善後的成型圖。
佳作收集大比拼
(1)分組查閱有關刊物或到相關網站查詢,看看盆樹的形式都有哪些,並設法獲取相應的圖片與文字資料,在班上交流。
(2)收集佳作照片,從中篩選出最佳作品,並在班上展示、評析。
(3)評出班級收集的最佳盆景圖片若干,寫出評析文章,並據此辦一個專刊。
『貳』 樹石盆景要怎樣澆水
樹石盆景用盆極淺,土石結合用土少,多為水旱式。澆水只需在土已發硬或發內白時,舀容進一瓢清水,任其滲進土內。這種既簡單又高效的樹石盆景養護辦法,只要求製作時,將堤岸坡腳石在一定的地方和高度,留出透水的縫隙。即可在盆內江面水位一定時,水由此滲入盆土滋潤植物。所留縫隙的高度、大小、數量,應根據盆土、植物的多少和水域面積的大小而定。植物少水域大者縫隙小,植物多水域小者縫隙大。縫隙滲水是持續進行的,所以一般不應太大,春秋冬季只需5毫升即可,夏季戶外日曬條件下可稍大一點。當盆面臨水石上長滿青苔後,還可助其吸水。需控水分時,可免於向盆內加水,減少濕度,防止枝條快速生長,擾亂樹型。
對無水面無水縫製作條件的樹石盆景作品,可用滴灌的方式進行澆水、澆肥。化肥直接溶解於水中,農家肥過濾後摻於水中。用一厚皮2~5公斤塑料壺懸於盆之上方,將醫用一次性輸液器大針頭扎入壺底,小針剪去針頭,把管口放於需澆水的地方,控水滴速度,保持盆土濕潤即可。夏季此法尤好。
『叄』 樹石盆景的樹木要怎樣造型
樹石盆景的樹木造型:樹與石比例要協調,統一和諧。石剛樹柔。剛柔相濟。盤石樹根,有粗有細,有露有藏,曲直分明。懸崖樹景與絕壁石景,一奇一險,互相映照。在造型上因石而異,樹木玲瓏屈體石上。形態有以下三種:第一種:是在春天樹木萌動前,將用於製作盆景的樹樁栽入瓦盆或木箱,栽種前先把主根剪除,並把側根向四周分開,在幾條側根之間放一塊石頭,為以後樹根的附石做准備,若一時無合適的石頭也可用磚塊代替。第二年春天換盆時,去掉樹根上的土和石頭或磚塊。根據樹根生長的形狀進行構思,選擇形狀相適宜的石頭,並在上面雕出溝槽,然後把樹根嵌入溝槽內,再用金屬絲纏繞固定好,最後將樹木和山石一齊栽入盆中,深度以不露山石為宜。第三年春天換盆時,解除植株根部的金屬絲,並對其根部進行修剪,將妨礙造型的根去掉,過長的根適當截短,然後用金屬絲把樹根、山石1/3以下處重新纏繞固定,栽入盆中,把山石的1/3露出土面。同時對樹木的枝幹進行蟠扎造型。第四年春天換盆時,解除纏繞在根部的金屬絲,把山石2/3以上處樹根上的須根剪除,只留下幾條較粗的側根,栽種時把山石露出土面2/3,同時對枝幹進一步修剪、蟠扎造型。
到了第五年,樹根已牢固地嵌入山石,樹干也已基本成型,就可上盆觀賞了。這種造型方法所需時間長,但可欣賞到虯曲蒼勁的樹根。適合於旱式與水旱式兩種樹石盆景。
第二種:是利用山石上原有洞穴或重新雕鑿洞穴,在洞穴內盛土,把造型好的樹木栽入其內。這種方法成型較快,但因山洞體積不大,盛土不多,難以栽種較大的樹木,多用於水旱式樹石盆景的製作。
第三種:是將顏色、紋理相近,而形狀、大小各異的山石,用水泥粘合成一個中空的圓筒狀或其它不規則形狀,其內盛土,然後把樹木栽入。此外,也可將大小、形狀適宜的山石旁堆土,將樹木栽入土中,經裝飾後使山石、樹木成為一體。此法製作的盆景可大可小,可用於各種形式的樹石盆景。
製作好的樹石盆景要對盆面進行美化,或植青苔、栽小草;或點綴配件、擺放配石,盡量不要有裸露的土壤。在日常養護中,可根據所栽種樹種的不同進行管理,使植物既不衰弱,又不狂長,並經常修剪。總之,樹石盆景中的樹木因生存環境較差,管理要格外小心謹慎,以使山石上的樹木生機勃勃。
『肆』 什麼是全旱式樹石盆景
水旱式樹石盆景。全旱式樹石盆景又叫水旱式樹石盆景,水旱類樹石盆景是蘆橘樹木盆景與山水盆景相互結合的產物,可以這樣說,水旱類樹石盆景陪姿團是盆景特有的一種形式, 盆中的樹木造型均做成風吹式,所有樹枝都向一冊滾側飄拂,整體布局營造一種靜中有動的感覺。
『伍』 樹石盆景如何在山石上種植樹木麻煩告訴我
樹石盆景植樹方法較多,但一旦遇到在硬質石料上植樹,就不那麼容易了。在中、大型盆景植樹可用附著法和洞栽法。所謂附著法,是指先將樹木栽植於塑料紗包中、附植於山石背後,使部分枝葉從山石兩側顯露出來;洞栽法是在山石膠合時,預留一洞穴或直接在較大的山石上,開鑿洞穴。但在製作小、微型樹石盆景時,因山石體量一般較小,又能獨石成景,山石形體也十分精緻,既無需膠合,又不宜敲鑿,所以,通孔深植是理想、安全的方法。 </FONT></P>
<P><FONT size=3>通孔深植,顧名思義,就是在山石上鑽以通孔,直達底部,再將山石底部加工成一大喇叭口,使樹木莖干藏於孔洞中,其根須深植於大喇叭口內。這種方法植樹成活率高,易管理,且干(旱式)、濕(山水)兼顧,隨心所欲。克服了附著法山石背後裸露一大紗包、洞栽法山石加工時易損廢的不足,能在山石上多方位,多角度群植樹木,使作品更切合大自然中樹石相融的客觀規律,提高作品檔次。 </FONT></P>
<P><FONT size=3>山石鑽孔時,先在山石周圍襯以較厚的橡膠片,再用鐵絲箍緊,將山石浸沒水中,用合金鑽頭(俗稱沖擊鑽頭),採用平鑽(不宜沖擊)檔,從已切平的山石底部鑽幾道深孔,以便喇叭口的加工和所需植樹部位橫(斜)孔的貫通,在橫(斜)孔進鑽時,必須相應加大與豎孔相交(通)的角度,避免急彎,以便事後樹木根系能順利通過。 </FONT></P>
<P><FONT size=3>小型樹石盆景的樹與石的選擇十分重要,視石為「麟角」,視樹為「鳳毛」,一點也不過分。千姿百態的山石,所選擇的餘地相對要大些,但在無奇不有的樹的世界裡,要選擇適合小、微型樹石盆景所用的樹木,就十分困難了,除選用株型小巧,緊湊,葉片極小的樹種外,其枝幹、根系還必須柔軟,並要求為深根型樹種,因淺根型樹種根系開張角度較大,不便理順和纏縛。圖一《洞天石扉》及圖二《三峽樓台依別情》兩件作品都是採用虎刺(亦名綉花針)這一優秀樹種。該樹種除完全預備上述各要素外,還具有常綠,葉片主脈呈金黃色,葉片光亮,花繁,且紅果滿枝(移栽後三至五年掛果),座果期長,終年不絕,有特別強的抗逆性,既喜強光、亦耐濃陰,是其他樹種無法比擬的。 </FONT></P>
『陸』 樹石盆景的介紹
附石盆景bonsai of trees and rocks 樹植石上,石置盆內,以樹為主,石為賓,樹附石而生,樹有姿,石有勢,樹石交融渾然一體的盆景藝術品。
『柒』 樹石盆景和樹樁盆景的區別
樹石盆景主要是與石頭融為一體,樹狀不是。
樹石盆景是將樹樁盆景與山石盆景巧妙結合為一體的盆景形式,特點是樹木栽種在山石上,根或抱石而生,或扎於石洞、石縫中。樹身嵌入石壁,繞石洞,樹干有依託,奇石有險勢,樹姿蒼萃,根裸露抱石,穿石有形,氣勢連貫,渾然一體,神態多姿,風韻瀟灑。
『捌』 樹石盆景根據表現景觀有哪些分類
樹石盆景根據表現景觀的不同,分為旱盆景、水旱盆景、附石盆景等三類。
(1)旱專盆景:以屬植物、山石、土為素材,應用創作樹木盆景手法,因材制宜,按立意組合成景,並精心處理地形地貌,點綴亭榭、牛馬、人物等各種擺件,在淺盆中典型地再現大自然旱地樹木、山石兼而有之景觀。旱盆景不同於樹木盆景,是旱地(地形、地貌)、樹木、山石兼而有之景觀,意境,幽境,如詩似畫。
(2)水旱盆景:以植物、山石、土為素材,分別應用創作樹木盆景、山水盆景手法,按立意組合成景,並精心處理地形地貌,點綴亭榭、舟車、牛馬、人物等擺件,在淺盆中注水,典型地再現大自然水面、旱地樹林、山石兼有之景觀。
(3)附石盆景:以植物、山石、土為素材,分別應用創作樹木盆景、山水盆景手法,按立意將樹木的根系裸露,包附石縫或穿入石穴組合成景,並精心處理地形、地貌,在淺盆中典型地再現大自然樹木、山石兼而有之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