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盆景老火鍋
⑴ 請問成都有沒有一桌可以坐得下20~22個人的餐廳呀過生日請朋友吃飯。謝謝推薦啦~
鄉老坎★★★★☆:位於西延線。四合院式, 味道很不錯,很便宜,兩個人50元吃得非常好了,特別推薦手撕餅。
紅杏酒樓★★★☆:位於西延線。新派川菜的代表,服務生不分男女全部剃光頭,味道適合我們這種想吃辣有吃不了辣的人,吃晚
譚魚頭★★★★:位於一環路青陽宮附近。全國有很多分店,裝修很花心思,味道比別的魚頭店確實要好一點。
熱盆景★★★★:位於紅星路。據在旅遊局干過的朋友說,成都味道最好的火鍋。
皇城老媽★★★★★:成都最負盛名的火鍋店,據說連鎖店已經開到了美國、台灣。現在還開始經營釀酒業。支持《走進老成都》等書籍的出版,佩服!
7月份,加拿大「海龜」一下飛機就指明要到「老媽」,我們終於將他離開成都之前的最後的晚餐設在二環路的「老媽」。
這家火鍋店可真的讓我們開了眼界!一家火鍋店、一家食店可以玩到這種程度!
首先外型就把你鎮住了,火鍋店獨佔了整棟大廈,外表Cool得要命,一整面牆做成川西民居的雕塑,大廈柱子的鋼筋故意外露。
進入裡面,裝修也是Cool得很,完全的現代派,真的很有一點品味。一、二、三樓都是餐廳,頂樓是茶館。一樓有一個自助火鍋廳,是日式的那種回轉式的,還有民謠吉他歌手在唱英文歌,真TMD Cool。頂樓搞了個茶館,有一個透明的天井,逢周三、日還放懷舊黑白電影,有興趣的話還可以到茶館二層要求放映文革時的記錄片。
總之,我是被這家火鍋店鎮住了,你真的懷疑這樣的去處還叫餐廳這么庸俗嗎,分明就是建築傑作、文化展覽館。
如果你要招待客人,或者你到成都旅行,這家店是你絕對不能錯過的景點之一!吐血推薦!
獅子樓★★★☆:我去的是琴台嚕那家。另一家著名的火鍋店,感覺味道沒有皇城老媽辣。
巴國布衣★★★★:位於科華北路。我覺得是招待外地來客的好地方,不太貴,裝修和食物都還不錯。開設了烹飪學校,出版了幾本川菜書。
天府豆花庄★★★:位於一環路。比較出名的豆花店 ,用豆腐花可以做出無數的菜色。
蔣排骨★★:位於雙南小區。個人覺得味道一般 ,可能不是正宗的原因。
瓦壇子★★★★:位於一環路高升橋附近。很有特色的川西民居裝修風格,茶杯就寬皮是一個小小的壇子,價格便宜,味道挺好。
府河人家★★★:位於雙南小區。火鍋店,人氣很旺,味道不錯,但對我來講就太辣了。
欽善齋★★★★:位於武候祠附近。很有文化的名字吧?古色古香,服務一流。據說跟華西 醫大也能扯上一點關系,事實上每道菜都放有葯材,講究營養和食療,起碼招牌是這樣打的,屬於新派川菜。是我們公司招待客人最常去的地方。
石象湖大酒樓★★☆:位於武候祠附近。另一招待客人的地方,主題就是「石象湖」,裝修一般,食物一般,沒有很多特色,但門口也掛了幾塊獎牌。
鄉巴魚頭★★★☆:位於裝修屬於仿古風格,魚頭味道還不錯,兩人要了1.5斤(18元/斤)沒能吃完。
卞氏菜根香★★★:有幾家分店,我去的是位於肖家河的那家店。如果不告慎培差訴你,你會覺得這是酒樓的名字嗎?特色是泡菜。據說前一兩年很時興,但我覺得也不過如此。
新疆風味★★☆:位於雙南小區,成都不多的新疆餐館之一,味道還行。
知味餐★★★★:位於雙南小區。食店的名字就是這樣的叫的,路邊小店,做的是川菜的家常菜,味道很好,I like It。 大盆雞★★★:位於玉林小區。新疆特色菜,28塊錢小份的,三個人未能吃完。
川東老家★★★★:位於老成灌公路靠近成都的公路上。沈宏飛、余傑都是座上客,有幾道很有特色的菜,最多人吃的就是「雞雜煨鍋」。
四川好人★★★☆:位於雙南小區。特色也是「雞雜煨鍋」,味道比川東老家稍差,但勝在位於城內。
光頭香辣蟹★★:位於北門的府南河邊上。名氣很大,但我們極其失望,服務很差,所謂的香辣蟹就是將只有兩指大的螃蟹放在紅湯里煮,這樣的貨色騙騙離海比較遠的成都人可能還可以。
公菜館★★★☆:位於撫琴路。是四合院式的結構,據說中敬是某大軍閥的住所,有幾道菜真的還是有點特色。是招待重要客人的好地方。
祖母的廚房★★★★:位於科華北路。是我去過的不多的西餐廳之一,味道還是不錯的,看看裡面滿是老外就知道了。推薦雞蛋色拉三文治(10元),羅宋湯(10元)。
九尺鵝腸發源地趙老三火鍋★★☆:鵝腸確實比別的地方好的多。白家高記肥腸粉★★★★☆:臟兮兮的路邊大排檔,但據說是最好的肥腸粉。
7月份開始已經變成了白家高記飲食有限責任公司,開始連鎖經營了,招安了很多加盟店。一環路高升橋附近那家據說是最正宗的。強烈推薦。
⑵ 寫篇重慶火鍋文章
重慶火鍋,又稱為毛肚火鍋或麻辣火鍋,起源於明末清初的重慶嘉陵江畔、朝天門等碼頭船工纖夫的粗放餐飲方式,原料主要是牛毛肚、豬黃喉、鴨腸、牛血旺等。由於巴蜀素有「尚滋味」、「好辛香」、用辣椒、花椒等調味的飲食習慣,後發展為小商販挑擔沿街叫賣。重慶火鍋隨著改革春風迅速輻射全國。從西北戈壁腹地格爾木到冬海之濱的國際大都會上海;從北國冰城哈爾濱到椰島首府海口市,都布滿了重慶火鍋館,到處都可以品嘗到重慶火鍋的獨特風味。真可味是重慶火鍋紅遍大江南北,魅力無限。但正宗的重慶火鍋一直的發展可味是保守的,大型的重慶火鍋技術向來不外傳,一向以加盟形式在發展。加盟費少則幾萬,多則上百萬,且店面都有嚴格的規定,店面少則百十平米,多則幾千平米,不談裝修款,光是店面租金和加盟費就讓居社會絕大數的中小投資者望火鍋而心嘆,-----只有有錢人才敢想,才能做,才能加盟重慶火鍋,才能賺火鍋帶來的滾滾財源。
重慶華飛食品技術推廣服務有限公司在廣大咨詢者及加盟商的強烈要求下,經過三年數以百次反復研究,終於將重慶各有名火鍋店的湯鹵調配熬制及配料的製作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有機地結合起來,讓重慶火鍋的口味更加地霸道,更加完美,把火鍋消費引向更廣闊的市場,並推動重慶火鍋事業的不斷發展,讓重慶火鍋經營更科學化,也更加的人性化,讓整個社會更加和諧。
據傳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馬氏兄弟開辦了重慶第一家以毛肚為主要菜品的紅湯毛肚火鍋館。大約在清道光年間,重慶的筵席上開始出現毛肚火鍋。抗戰時期,重慶的火鍋餐飲有較大發展,大街小巷遍開火鍋店,其中著名的有雲龍園、述園、一四一、不醉無歸、橋頭等等火鍋店。在此基礎上,演變為現代重慶的火鍋。
重慶火鍋文化積淀深厚,獨具特色。其一是表現了中國烹飪的包容性。「火鍋」一詞既是炊具、盛具的名稱,還是技法、「吃」法與炊具、盛具的統一。其二是表現了中國飲食之道蘊含的和諧性。從原料、湯料的採用到烹調技法的配合,同中求異,異中求和,使葷與素、生與熟、麻辣與鮮甜、嫩脆與綿爛、清香與濃醇等美妙地結合在一起。特別在民俗風情上,重慶火鍋呈現出一派和諧與淋漓酣暢相溶之場景和心理感受,營造出一種「同心、同聚、同享、同樂」的文化氛圍。其三是普及性。
重慶火鍋來源於民間,升華於廟堂,無論是販夫走卒、達官顯宦、文人騷客、商賈農工,還是紅男綠女、白發垂髫,其消費群體涵蓋之廣泛、人均消費次數之大,都是他地望塵莫及的。作為一種美食,火鍋已成為重慶美食的代表和城市名片,以至於人們說:「到重慶不吃火鍋,就等於沒到重慶。」
[編輯本段]重慶火鍋的特色
1、菜品多樣
傳統的毛肚火鍋以牛的毛肚為主。正宗的毛肚火鍋的菜品用的幾乎都是牛身上的肝、心、舌、背柳肉片、血旺和蓮白、蒜苗、蔥節、豌豆尖等素菜。
如今,火鍋選料包羅萬象,菜品發展到幾百種,囊括了食物王國里可食用之物,菜品已擴大到家禽、水產、海鮮、野味、動物內臟、各類蔬菜和干鮮菌果等。在毛肚火鍋的基礎上,發展到清湯火鍋、鴛鴦火鍋、啤酒鴨火鍋、狗肉火鍋、肥牛火鍋、辣子雞火鍋等等,品種不下百餘種,還有為外國人准備的西洋火鍋。
更加註重現代營養健康觀念。傳統火鍋以厚味重油著稱,現在則進行科學兌配,適量減少麻辣或改變用油,使營養結構不斷趨於合理。
2、調料獨特
在製作配料上,最能代表川味中麻辣燙的典型性格,正宗的毛肚火鍋以厚味重油著稱,傳統湯汁的配製是選用郫縣辣豆瓣、永川豆豉、甘孜的牛油、漢源花椒為原料。先將牛油放入旺火的鍋中熬化,在把豆瓣剁碎倒入,待熬成醬紅油後,加速炒香花椒,然後摻牛肉原湯,加進舂茸的豆豉和拍碎的冰糖、老薑,加川鹽、醪糟和小辣椒熬制。
近年來,又出現了啤酒風味、酸菜風味以及海鮮風味等味型,不同的火鍋品種,有不同的火鍋湯汁和不同的調味料,數量可達30多種。此外,附屬重慶火鍋的味碟也很多,可用麻油、蚝油、熟菜油、湯汁和味精、蒜泥、蛋清等調制而成,將燙好的菜品蘸著吃,既調和滋味,又降火生津。
3、吃法豪放
重慶火鍋在吃法上獨樹一幟。
昔日的老火鍋館內,特製高大的桌凳,鐵銅質的鍋下,炭火熊熊,鍋里湯汁翻滾,食客居高臨下,虎視眈眈盯著鍋中的菜品,舉杯揮箸。尤其盛夏臨鍋,在爐火熏烤中汗流浹背,吃得起勁時脫掉上衣赤膊上陣。重慶人吃火鍋的豪放與氣吞山河之勢是其他地區無法相比的,這正是巴渝飲食文化的體現,是古老巴民族勇武豪放性格和飲食文化心理的表現。
如今的重慶火鍋已現代化了,火鍋湯由傳統的紅湯發展到紅白湯、海鮮湯、葯膳湯、酸辣湯等;出現了全牛鍋、全羊鍋、龍飛鳳舞鍋、狗肉鍋、魚頭鍋、鴨火鍋、雞火鍋、山珍鍋、粥底鍋和冷火鍋等。調味則出現了清油碟、麻油碟、干油碟、蒜油碟、茶油碟、蛋清碟等,美不勝收。在火鍋的設備和燃料上都有了很大的改進,吃重慶火鍋的樂趣和豪放氣派,只有身臨其境,親口品嘗才能體會。
[編輯本段]重慶火鍋的起源
火鍋是中國的傳統飲食方式,起源於民間,歷史悠久。
今日火鍋的容器、製法和調味等,雖然已經歷了上千年的演變,但一個共同點未變,就是用火燒鍋,以水(湯)導熱,煮(涮)食物。這種烹調方法早在商周時期已經出現,可以說它是火鍋的雛形。
《韓詩外傳》中記載,古代祭祀或慶典,要「擊鍾列鼎」而食,即眾人圍在鼎的周邊,將牛羊肉等食物放入鼎中煮熟分食,這就是火鍋的萌芽。歷經秦、漢、唐代的演變,直到宋代才真正有了火鍋的記載。
宋人林洪在其《山家清供》中提到吃火鍋之事,即其所稱的「撥霞供」,談到他游五夷山,訪師道,在雪地里得一兔子,無廚師烹制。「師雲,山間只用薄批,酒、醬、椒料沃之。以風爐安桌上,用水半銚(半吊子),候湯響一杯後(等湯開後),各分以箸,令自夾入湯擺(涮)熟,啖(吃)之,乃隨意各以汁供(各人)隨意沾食。」從吃法上看,它類似現在的「涮兔肉火鍋」。
直到明清,火鍋才真正興盛起來。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辦了530桌宮廷火鍋,其盛況可謂是當時中國火鍋之最。清嘉慶皇帝登基時,曾擺「千叟宴」,所用火鍋達到1550個,其規模堪稱登峰造極,令人驚嘆。
麻辣火鍋發源於重慶。大約是在清道光年間,重慶的筵席上才開始有了毛肚火鍋。
毛肚火鍋的起源和由來,說法不一,它的由來和淵源,值得探討。據老街坊說:毛肚火鍋起源於清末民初,重慶碼頭和街邊下力人吃的廉價實惠的街頭大眾飲食攤上的「水八塊」。水八塊全是牛的下雜(毛肚、肝腰和牛血旺),生切成薄片擺在幾個菜品不同的碟子里,食攤泥爐上砂鍋里煮起麻辣牛油的鹵汁,食者自備酒,自選一格,站在攤前,拈起碟里的生片,且燙且吃。吃後按空碟子計價。價格低廉,經濟實惠,吃得方便熱烙,所以受到碼頭力夫、販夫走卒和城市貧民的歡迎。
至於純粹地道的毛肚火鍋,據老重慶們回憶,出現於民國十五年前後,發源地不是江北而是下半城南紀門的宰房街(現長江大橋橋坎下)。當年牛販子多從川黔大路趕運菜牛來渝,在南岸過夜,翌日早過江,將牛趕到宰房街宰殺。有馬氏兄弟廉價收購不易售出的牛毛肚和血旺,在下宰房街開了一家以毛肚為主要菜品仿市井「水八塊」的製作和吃法的紅湯毛肚火鍋館。將毛肚漂白洗凈,去梗,外加一碟只是芝麻醬和蒜泥的調和。
據說,這就是重慶毛肚火鍋的起源和得名。直到抗戰時期,較場口街邊仍有一馬姓老嫗開一家專供應毛肚的正宗毛肚火鍋,碟中的牛毛肚按匹論價(每匹二分錢)。正宗的麻辣毛肚火鍋,毛肚的鮮嫩脆香,味道比其他牛豬的下雜遠勝一籌,贏得食客贊揚。
[編輯本段]重慶火鍋的發展
由於重慶火鍋的影響,四川各地的火鍋逐漸興盛起來,使得四川火鍋的源流更加豐富,內容更加充實。四川火鍋以重慶火鍋為主流,各地火鍋為支流一起匯合成一條美食之河。
隨著歲月的推移,重慶火鍋逐漸風靡全國名揚四方。出現了「德庄」、「小天鵝」、「秦媽」、「孔亮」等火鍋大型品牌企業。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和著名商標的火鍋企業10家,年營業額超億元的火鍋企業有17家,先後進入全國餐飲百強企業14家。在2005年度全國餐飲百強的20強火鍋企業中,重慶佔到11家。重慶舉辦的「萬人火鍋宴」擺放火鍋餐桌1000桌以上,綿延1.3公里,30多萬市民集聚現場,10多萬人就餐,可謂場面宏大、世界罕見。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火鍋店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在上海,重慶火鍋猛烈沖擊上海灘;在南京,重慶火鍋紮根大小飯店、百姓家;在深圳,「山城火鍋」隨處可見;在天津、昆明、貴陽、拉薩、西安……重慶火鍋已流傳全國,香飄四方。
遠渡重洋 落戶海外。
山城火鍋,不僅香飄國內大中城市、邊陲小鎮,而且作為川菜烹飪文化遠渡重洋,在日本和南洋落戶。在港台,重慶火鍋十分走紅,在國外,如日本、美國、俄羅斯等,重慶火鍋也有一定影響。我國專門派重慶火鍋特級廚師許遠明到日本去獻藝,日本朋友十分的推崇,並且贊不絕口,認為毛肚火鍋是「中國美食第一」,並稱許遠明為「毛肚火鍋先生」。足見重慶火鍋的誘人魅力和影響。目前,在日本東京、美國紐約、俄羅斯莫斯科等地,已經有重慶火鍋營業,生意興隆。
[編輯本段]重慶火鍋與成都火鍋趣談
當重慶火鍋碰到成都火鍋的時候,自然會有重慶和成都任何一種事物碰面之後所必然產生的比較和爭斗。雖不如足球的「川渝情結」那樣直觀火爆,但於無聲處,卻暗有各式各樣的差異和變化。火鍋雖然都是火鍋,但在前面加上不同的城市名稱之後,自然也就有了各自的性格和脾氣。而不同的性格和脾氣,自然會碰出各式各樣有趣的火花來:
第一碰:歷史碰
重慶火鍋歷史悠久,並以此為驕傲。從當年江北碼頭船工們自創的陶爐煮湯料烹制毛肚等無人問津的牛下水開始,到小販們擔著挑子沿街叫賣的「水八塊」簡易火鍋,直至被宰房街馬氏兄弟於民國十五年正式拉入飯店,逐漸成為主食。並歷經了「抗戰」、「文革」等歷史時期的演變,經由「臉盆火鍋」、「鑲火鍋」等品類的變進而逐漸形成今日歷史。悠悠乎乎也歷經百年,故而,成為山城的名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在這一輪碰撞中,成都火鍋顯然處於下峰。但是,成都火鍋在嘴硬這方面倒是與成都人的性格是相符的。在明明處於下峰狀況之下,他會說:火鍋由來已久,老祖宗幾千年前就以鼎煮食,那不是火鍋鼻祖?再者,想當年清嘉慶皇帝登基,早已擺出1550個火鍋的千叟宴。那可是1796年的事。那陣你重慶火鍋還在江邊上陪船工們喝冷風呢!
有此一想,則四川火鍋更願意在瀘州或宜賓江邊上的船工們身上去找自家火鍋的祖宗。此種狀況,在巴蜀還未分家之前是沒有發生過的。
而在面對歷史這份遺產的時候,兩地的火鍋態度是迥異的。重慶火鍋因為更看重和在意這個老招牌,而將歷史背成了一個包袱,被老字型大小老傳統老工藝等一系列「老」字束縛,雖也曾以「老灶」等概念殺出一片江山。但與成都火鍋相比,則明顯遲暮了些。後者不長的歷史,反而成了輕裝前進的理由。再加之成都深厚的川菜文化與火鍋的兼容,則創造出了一大批在全國都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火鍋品牌,這些品牌都是由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新鮮火鍋吃法作為支撐的。比之於重慶火鍋「老三篇」的毛肚、黃喉、鴨腸來,成都火鍋衍生出的火鍋雞、火鍋魚、魚頭火鍋、肥兔火鍋、牛筋火鍋、龍馬童子雞羹鍋、蟲草鴨羹鍋、海鮮火鍋等品種口味和吃法各異的火鍋。這種變化,反過來又刺激和影響著重慶火鍋發展變化,使二者逐漸趨同
第二碰:文化碰
重慶人粗獷豪放,於是便有了創吉尼斯的直徑達10米,寬積31噸,可供56人同時就餐的德庄大火鍋。
成都人幽默機趣,便有了「豬圈火鍋」、「賴皮魚」火鍋和光頭火鍋之類的搞笑好玩的火鍋和名稱。
重慶人處事耿直念舊,於是便有了流行數十年而不衰的老灶火鍋。
成都人喜歡新鮮事物,因此也就有了層出不窮花樣翻新的各式火鍋變種和衍生物。
巴文化深層凝重勇武豪放,表現在火鍋上的精神氣質也是「大江東去式」的,重慶火鍋也相應的粗獷豪放,肉食多以塊大片厚著稱,白菜用手撕,鱔魚不洗不切,血淋淋整條往鍋里煮。連火鍋店的名字也氣壯山河,如「巴將軍」、「劉一手」、「不醉無歸火鍋」等,聽來頗有重慶氣質。
蜀文化靈秀深邃,表現在火鍋和飲食文化上,則頗有些「小橋流水」的意蘊。成都火鍋店的裝修和包裝古樸雅緻,而火鍋的湯料和食品的炮製更為細致小巧。在成都,火鍋被稱之為「熱盆景」,也與這種文化差異有關。而在店名選擇上,也充分顯示出蜀文化的特性,「皇城老媽」、「芙蓉國」、「獅子樓」等讓人可感知一斑。
第三碰:口味碰
火鍋最終是用來吃的。因此口味非常重要。對於大多數巴蜀以外的食客來說,是很難在看似一模一樣的「麻辣燙」之中找出什麼差異的。但事實上,二者在口味上差異是非常大的,這就如同很多中國人美國人和俄羅斯人的長相那樣,看著都是高鼻子大眼睛,但事實卻有天壤之別。
重慶火鍋起源較早,口味較厚,以麻辣見長,對麻的感受永遠不及對辣的渴望,屬醬香型。
成都火鍋湯汁中名堂很多,即使最普遍的紅味火鍋,也以雞、魚、牛棒骨熬湯。在香味上,是以五香味和豆瓣味為主。
二者最大的區別不在於燙的食物是什麼,而是湯汁上。成都火鍋蘸碟調料主要是香油加蒜泥。而重慶火鍋必加麻醬料。總體感覺,重慶火鍋味道偏重,偏辣,成都火鍋相對較淡,但追求麻辣的均衡。
第四碰:商業碰
與成渝兩地的球迷在球場上爭誰是「雄起」的發起者,誰又是「學起」的模仿者不同。成都火鍋與重慶火鍋的戰斗決不是看起熱鬧實際卻無關痛癢的口水仗,而是兵對兵將對將真槍實彈的搏殺。據專家估計,成渝兩地每年各有100億以上的市場份額。如果再加上正在升溫的全國乃至海外市場,簡直難以想像。因此,兩地的政府和業內人士對此都沒有等閑視之。無論是在「西博會」「美食節」等正式場合還是在大街小巷的各式店鋪的江湖地面,成都火鍋與重慶火鍋成為一對實力接近的競爭對手,在火鍋市場上攪起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浪頭。
九年前,成都人以其特有的應變思維,搞出一個火鍋變種——「串串香」來,把剛剛在成都市場攻城掠地的重慶火鍋打了個措手不及。這種燒烤與火鍋結合產下的混血兒彷彿一枝短小而射速奇快的微型沖鋒槍,有效地阻止了重慶火鍋的攻勢。重慶火鍋當即以「江北老灶」為前鋒,打出「正宗」的旗號,且使用較低的價格應對「串串香」一角一串的價格優勢,結果活生生在成都市場上硬擠下一片天地來。而與此同時,成都一大批改良了的火鍋新貴在全國沖鋒陷陣時,忽然發現自家後院起火,於是索性也來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紛紛跑到重慶火鍋的老窩里置地購鋪,搶占高端市場。形成重慶搶占成都低端市場;成都拼搶重慶高端市場的場面。從熱鬧和影響來說,重慶火鍋略占優勢。但得勢並沒有得分,因為低端市場的利潤率與經營業績是遠不能與高端市場相比的。前者費勁賺了吆喝,而後者悄悄得實惠。二者算是打了平手。
兩地媒體和業內人士卻不這么看,他們從對方的行動中看出了自己亟需改進的許多問題。這又顯現出兩地火鍋的又一重要特徵——圍城效應。看對方,招招新鮮,樣樣生猛。而看自己,則危機四伏,十面埋伏。這種心態的結果,是兩種火鍋不斷取長補短,並向同一個方向融合的趨勢加快。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一大批經過改良的重慶火鍋新勢力高舉8632的旗號再一次殺入成都,此次進攻摸准了成都中高檔火鍋的命門,以葷菜8元6元,素菜3元2元的絕對優勢價格,將成都火鍋拖入火鍋「微利時代」,成都火鍋在驚呼狼來了之後,也不得不認同了市場的價值規律。
第五碰:污點碰
重慶火鍋最大的負面事件莫過於2004年2月曝出的少數商家用石蠟做火鍋底料的丑聞,一時之間在國內引起巨大的轟動,險些釀成「冠生園」陳餡做月餅和金華毒火腿那樣的幾顆老鼠屎打壞整個行業的嚴重後果。除此之外,重慶火鍋免收鍋底費的老油,在某些地方也受到過查處和罰款。老行規與國家衛生法規的沖突之處也不能小看。
成都人迷信「雞要吃得叫,魚要吃得跳」,於是便有了成都火鍋中名聲最壞的「生摳鵝腸」這一污點,據看過摳鵝腸的目擊者稱,店伙計將鵝踩在腳下,用刀在鵝屁股上割出一個洞,然後活生生將鵝腸摳出,其殘忍程度令人不忍卒聽。至於成都火鍋里的各式青蛙、野魚甚至保護動物等,也是亟需修正的。
總的看來,重慶火鍋與成都火鍋作為餐飲業中的兩大流派,已各自長成參天大樹。在彼此的碰撞和學習中,不斷進步和發展並相互融匯著,並博收眾多兄弟菜系的特徵和長處,飛速成長著。誰也不知道100年之後的火鍋是什麼樣子。但可以肯定的說,經過下100年的演化和歷煉,應該比現在更好100倍,這不是奢望和不可即的理想,而是保守的推測。
[編輯本段]中國火鍋之都
20073月20日,在第三屆中國(重慶)火鍋美食文化節開幕式上,中國烹飪協會正式授予重慶市「中國火鍋之都」稱號。以「火鍋之都」命名一個城市,這在我國歷史上尚屬首次。
3月上旬,來自全國的8位專家組成的「中國火鍋之都」考察認定組匯集重慶。專家組圍繞重慶火鍋的形成、發展和現狀,進行了深入的實地調查和科學論證後一致認為,重慶火鍋以其餐飲規模之大、就餐人數之眾、層次之豐富、菜品之齊全、民俗風情之濃烈、文化積淀之深厚,在全國首屈一指。「中國火鍋之都」重慶當之無愧。
⑶ 自帶成都老街情懷的火鍋店有哪些
成都本地幾家最有特色的火鍋店,吃貨們,一定要收起來挨個去拔草!
「成都火鍋」相比「重慶火鍋」而言,更顯其溫柔,味道不似重慶火鍋那麼厚重,但更追求麻辣的均衡。 成都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本地火鍋店誕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不是我們所熟悉的皇城老媽,而是一家叫「熱盆景」的火鍋店。當年可是火的不得了,整個新南門幾乎一條街都是熱盆景的店。傳統火鍋在成都發展了這么多年,慢慢的口味也就大同小異了。現在比較正宗的像蜀九香、小龍翻大江、重慶謝記老火鍋、龍森園、皇城老媽、川西壩子火鍋……,各有千秋,各有特色。
皇城老媽(二環路南三段20號)
「皇城老媽」因地處成都古皇城壩,老闆娘被食客們尊稱為「老媽」而得名,算是成都最高檔的火鍋店了。
老碼頭火鍋(紅星路四段51號二樓)
傳說火鍋店的前身是源於長江碼頭邊的船工,川江船工的飲食習慣,塑造了碼頭火鍋文化天然的乾燥熱辣。
小龍坎老火鍋(東大街188號時代華章2層)
要說小龍坎有多火,想必大傢伙兒是知道的,小龍坎老火鍋自2014年問世以來迅速發展,它被網友譽為「火鍋界黑馬」。
三隻耳火鍋(成都市武侯區倪家橋路10號)
老牌的冷鍋魚火鍋店,主打的是魚頭火鍋,相比街邊的河鮮自助自然更美味。應季的食材發揮著最佳的食用功效,五味的調和,陰陽的平衡,在這里得以實現。
川西壩子火鍋(蜀興西街16號)
成都非常受歡迎的火鍋店,因為太火爆以至衍生出了各種冒名川西壩子,正宗的全名叫火鍋擺在川西壩子,趕來吃的夥伴一定要找准。
又見·曾毛肚火鍋(玉林南路15號玉林生活廣場2層)
店面的裝修是非常的漂亮,很通透很寬敞。正宗的四川火鍋味,不太油,味也夠,吃火鍋就是要味好,味不好其他裝修什麼的再好都是浮雲。這家火鍋底料味很好,菜品新鮮,葷菜素菜感覺都新鮮。洗的干凈。
成都蜀大俠火鍋(上東大街6號春南商場2樓)
這家被成都吃貨們稱為「來成都必吃的火鍋」蜀大俠火鍋店,早因其醇厚地道的火鍋和一系列讓人拍案叫絕的招牌菜,成為成都火鍋界的「當紅炸子雞」。
俏媳婦重慶老灶火鍋(下同仁路支磯石街28號)
這家火鍋店位於寬窄巷子西大門,裝潢古色古香,市井風情濃郁。環境和服務也是很贊的。重慶火鍋口味較重,搭配冰粉是不錯的選擇。
⑷ 什麼是「熱盆景」文化
熱盆景文化是指對四川成都的火鍋文化的泛稱
⑸ 新密市熱盆景酸菜魚火鍋店在什麼位置
材料
淡水魚1條,酸菜1袋,泡椒6粒,大蒜3瓣,生薑1小塊,八角1粒,花椒1小把,干辣椒10條,香菜1根,腌魚材料:蛋清1粒,澱粉1湯匙,料酒1湯匙,白糖1/2湯匙,鹽1/2茶匙,白鬍椒粉1/3茶匙
做法
1、將魚平放在案板上,取一把鋒利的快刀平著從魚尾處片入魚肉,貼著中間的魚骨將魚肉片下來,然後翻面將另一邊的魚肉片下來;將片下來的大片魚肉平放在案板上,刀與案板呈45度的角度下刀,將魚肉切成薄片備用。
2、在切好的魚肉內調入所以腌魚材料,用手輕輕抓勻,腌制15分鍾。
3、將酸菜洗凈後切成小條、大蒜和生薑切成片,干辣椒切成段。
4、鍋內倒入比炒菜稍多的油燒至7成熱,然後放入1半的花椒和干辣椒段嗆鍋,待香味出來後再放入八角、大蒜、生薑和泡椒和切好的酸菜一起翻炒。
5、待酸菜的香味炒出來以後,加入約1升的清水然後放入之前剔下的魚頭魚骨蓋上鍋蓋大火煮開後轉文火煮15分鍾至湯變濃。
6、輕輕地倒下魚片燙熟後即可熄火將煮好的酸菜魚倒入一個大碗或砂鍋內(建議使用砂鍋,請注意附後的貼心建議)
7、將鍋清洗干凈,然後倒入少許油燒至7成熱後放入另一半花椒和干辣椒爆香後倒在煮好的酸菜魚上,最好放上2根香菜即可。
小訣竅
1、製作酸菜魚的魚最好選用淡水魚,肉質的口感會更好。
2、片魚的時候刀一定要快,事先最好先磨磨刀,事半功倍。
3、腌制魚的時候加蛋清會讓魚肉吃起來更嫩滑,但是也有個小缺點就是會使湯汁稍為混濁,如果大家有好的辦法,請講出來和我分享哈;而加一點白糖,我覺得會讓肉質吃起來更鮮美。
4、燙魚片的時候一定不要燙太久,看到變色了大致就差不多,時間長了肉老了也就不鮮美了。
5、建議選用砂鍋來盛裝的好處就是:吃過之後的湯汁和酸菜往往會剩下一些,第二天買塊豆腐回來放進去一煮,又是一道很美味的菜哦!
6、最好熱油倒在酸菜魚上會讓菜更香,如果你不喜歡太多油,也可以省略這一步,但我還是很推薦這個步驟喲,很香呢!
⑹ 成都火鍋資料和起源,做法
成都火鍋簡介 火鍋,由重慶傳到成都後,風格和內容又得到進一版步的豐富和發展。成都火鍋權,火源清潔,底料配方多樣,口味由單一的麻辣味演化出鴛鴦火鍋,三味、四味火鍋,以及具有滋補功能的葯膳火鍋、魚頭火鍋等。最近幾年,又在火鍋的基礎上派生了「串串香」。「串串香」經濟、方便,也受到成都百姓的歡迎。 成都人吃火鍋的歷史悠久。西晉文學家左思在《蜀都賦》中描寫的「金壘中坐,餚鬲四陳,觴以清漂,鮮以紫鱗」,實際上就是一種家庭小火鍋。 成都火鍋過去多在家庭中使用,發展到社會上,則是上世紀80年代以後的事。成都火鍋從被稱為「熱盆景」的單純麻湯一個品種發展到現在羊肉火鍋、啤酒鴨、蘸水魚、菊花等10多個花色品種,其勢頭不亞於川菜館,可以說是遍布大街小巷,無所不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