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綠植搭配
⑴ 冬季景觀植物的配置
冬季景觀植物配置標准:「先高後低,先內後外」
「點景大喬木、貴樹——中等大喬木——其它小喬木——大灌木、球形植物——小灌木及地被灌木——時令花卉——草坪」
五層植物分層配置,彩色搭配是拼花藝術的重要方式,不同葉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層次豐富。
第一層:高7-8米、胸徑20公分以上的大喬木
第二層:3-6米高的中喬木
第三層:1-3米高的小喬木、大灌木、球形植物(最易形成滿足視線范圍內綠量)
第四層:1米以下地被、小灌木(可成為最有特色、層次最豐富的部分)
第五層:0.2米以下草坪、小地被
(二)不同花期植物配置
春季白玉蘭、迎春花、櫻花;夏季紫薇、合歡、廣玉蘭;
秋季月季、一串紅及變葉木;
冬季常綠針葉林。
各季植物配置得當,可顯出四季花開不絕。若杜鵑、合歡、紫薇、金絲桃、紅葉李、雞爪槭配置在一起,觀賞期可延長半年。石榴、紫薇、夾竹桃配置,觀賞期長達5個月。梅花花期短,盛花期僅兩周,若配植一串紅、菊花,就可改變景觀。
⑵ 一個完美的庭院,綠植如何搭配
庭院植物搭配基本原則:
1、種類不宜過多
庭院植物搭配的種類不宜過多,一般以2~3種為主,再選用其他3~4種作為搭配;疏密程度不宜過滿,應適當地留有空間以便後期修剪養護。
2、種植分層次
庭院植物種植上要有高低層次之分,以及採用習性互補的種植方式。比如上層選用高大喜陽的喬木,下層選用喜陰的灌木、花卉和地被類植物,以便存活。
以上就是庭院植物搭配的兩大大基本原則,當然對於整體的庭院植物景觀設計,我們不僅僅需要從植物本身角度來考量,更需要有原則,可歸結為藝術性原則、經濟性原則和怡人性原則、私密性原則、安全性原則五大塊。
庭院植物景觀設計五大原則:
1、藝術性原則
庭院藝術性,主要通過植物搭配營造個性化設計,既可以通過單一植物的大面積種植也可以通過具有特色形狀或色彩的植物來營造出獨具特色的空間。
在植物搭配上,需要統籌考慮,要顧慮到庭院景觀的層次性,可通過不同種類的喬木、灌木、花卉以及地被類植物,營造出具有層次感的視覺空間。
還要考慮到植物的色彩搭配,由於大多數庭院的空間不是很大,顏色不宜過雜,布置不宜過滿,故而可以同一類深色喬木為主基調,再配以相對較淺的小喬木為輔基調,適當添加灌木花卉等淺色調加以修飾,營造出進深感,給人以視覺沖擊力。
在花卉植物的選擇上,不僅要注意顏色搭配,還要注意花香能達到讓人賞心悅目的,從而拉近人與植物的親近性。
不同植物的選擇能營造出不同風格的庭院,例如以竹子為主的古典庭院、以修剪整齊的灌木為主的歐式庭院、以各種花卉植物搭配為主的現代庭院。
每種風格都具有獨特的藝術性,風格定向需依據業主的喜好以及建築的風格來判定。
2、經濟性原則
庭院經濟性,主要指庭院所種植的植物。
需從三個階段全面考慮:
前期的設計階段:設計前要與業主反復溝通,確定好最終的方案後再施工,避免方案改動所造成的成本浪費。
中期的施工階段:原有植物盡量不改動,然後在原有基礎上加以改造設計,爭取以最低的投入獲得最豐富的景觀效果。
後期的維護階段:由於小庭院的空間有限,所以植物要選生長速度慢的且易於修剪的。
3、怡人性原則
私家庭院面對的人群相對固定,它不僅是業主健身散步、娛樂聚餐的場所,也是業主經歷一整天快節奏的工作後放鬆身心的場所。
午後躺在庭院的躺椅上,感受微風輕撫臉頰的涼爽;飯後活動時修剪花枝,體驗庭院勞動的愜意;夜色朦朧時,享受燭光晚餐……
庭院的怡人性是在為業主提供一個舒適生活空間的同時,把私密性與安全性也考慮在內。這就要求設計師根據業主的喜好,把握好每一處的設計內容,營造出完善的怡人空間。
4、私密性原則
私密性是人們對於居住空間的基本心理要求,可以以大喬木與繁茂類的小型喬木作為外界視線遮擋物,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圍牆,使庭院更具私密性。
5、安全性原則
庭院的安全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方面,從業主的心理安全習性出發,藉助植物與外界的遮擋力,營造出一種「我看得見你、你看不見我」的效果。
另一方面,從設計要素出發,由於庭院的空間性小,與人接觸的距離相對較近,所以在植物的種植上要選擇安全性高的植物。
比如:像夾竹桃這類有毒的灌木就不宜出現在小庭院中;有小朋友的家庭不能過多使用帶有針刺的薔薇類植物,避免小朋友受傷;若遇有患哮喘病的業主,便不能種植帶有飄絮類的植物;另外還要考慮業主是否對某種樹種過敏,設計時盡量避開。
以上就是庭院植物景觀設計五大原則和相關植物搭配小技巧
⑶ 園林綠化植物配置原則
園林綠化植物配置原則
導語:同一植物,它們的花卉、果實、樹乾等不同位置也有不同的觀賞效果。下面是,歡迎參考!
1.適應自然,合理利用空間
每個地區、每個城市都有各自獨特的地形地貌和水文變化規律,地形起伏有緩有急,水域變化有曲有直。綠化中的植物配置要充分做到人工與自然的結合,要與自然環境和人們的審美習慣相協調。植物配置時要兼顧遠近、高低和曲直,使植物的設置錯落有致,喬木、灌木、花草、果木、藤類和地被植物相結合形成一種層次感。同時,除了種植常綠類的樹木,還要有季節性植物,使植物四季景觀豐富多彩。
2.注重色彩配置
要充分利用植物的色彩、生長習性和形態,提高園林植物的觀賞價值。除了利用不同植被,還要運用植被的不同部位。同一植物,它們的花卉、果實、樹乾等不同位置也有不同的觀賞效果。對植被的部位進行合理搭配,可以實現色彩的合理配置,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
3.遵循植物習性配置植物
3.1喬木配置。綠化中的'綠地主要是應用喬木,合理利用喬木可以很好地劃分層次。利用叢植、群植等形式可以對空間進行分割,形成一種層次感。喬木的樹形、群狀的合理布置可以使人們在不同的觀賞地點和路線上欣賞到各異的景象。
3.2灌木配置。園林中的喬木、草坪和水域是相互分離的,要想把它們連接起來使之成為和諧的一體,可以充分利用灌木。布置灌木時,要通過植物的姿態和季節變化等布置灌木的層次。
3.3花卉配置。花卉色彩艷麗、花香濃郁,是綠化中的主要裝飾植被。在布置花卉時,注意形狀的規范性是必要的,但是也應多採用自然栽種式提高自然情趣。
3.4攀援植被配置。以上植被對較低空間的綠化美化有良好的效果,但對於較高的空間卻難以到達。此時,攀援類植物就可以發揮很大作用。攀援植被生命力旺盛,葉茂花密,成活率大。它可以攀爬到較高的建築物體上,形成立體景觀。
4.遵循經濟性原則
不合理的園林綠化植物配置不僅不能起到好的綠化效果,而且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都很差,所以,植物配置要遵循當地實際和規律,種植易成活、好養護的植被。這樣不僅可以充分發揮綠化美化功能,而且可以降低成本,達到效益的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