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建造
A. 怎樣製作靈芝盆景
靈芝也可以做成盆景的,那麼靈芝盆景怎麼製作呢?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靈芝盆景的製作 方法 ,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靈芝盆景製作方法
1、材料的選擇:現在市場裡面靈芝的類型有許多種,在製作盆景的前,應按照靈芝的類型以及形態和大小、顏色來決定選擇什麼樣式的盆,一般來講,顏色暗淡的陶瓷盆最好,但是,為了靈芝盆景的觀賞性能好,我們不宜選擇同我們 種植 的靈芝的顏色相近的盆,為了防止色彩比較的單一的情況出現。
2、盆景製作:
A、採用砂粒或者是石英石砂粒都行吧我們將要種植的靈芝放置在裡面,形成靈芝生長在砂粒裡面的景象,在使用我們的鐵絲 編織 為網的形狀將其放置在我們的盆裡面,把靈芝柄插進適合的網孔裡面,再用砂礫進行填充,我們不應將砂礫比盆面還要高。
B、使用玻璃膠以及乳膠等,把靈芝同其他的相關的配件進行粘結在一起,再將其固定於盆裡面
C、最後就是採用石膏把我們的靈芝和配件在盆裡面進行固定,盆裡面不僅要用砂粒,我們還可以選擇曬乾的苔蘚或者卷柏等類型的不容易腐爛的植物放置在盆裡面,這樣就可以使得我們的盆景看起來比較的自然
靈芝盆景養護方法
A、靈芝類型的盆景不需要我們進行澆水以及施肥,我們只需將其放置在通風性比較的好同時的比較乾燥的位置就可以,因為天氣的轉變會對靈芝造成影響,容易造成青黴菌以及毛黴菌等類型的雜菌產生。
B、靈芝盆景可以進行長時間的放置,它的表面比較容易被污染使其光澤漸漸的消失,所以我們可以在每隔幾天採用濕布將靈芝的表面進行擦洗,同時的也可以採用植物油進行擦抹以及油漆塗刷它的表面,以達到靈芝表面的光澤不會漸失,所以塗漆以及防塵是我們靈芝盆景製作的過程中需要關心的方面。
靈芝盆景種植方法
1、 栽培基質
靈芝屬於木腐菌,適宜在雜木屑和棉籽殼等基質上生長,其培養基配方為:雜木屑或棉籽殼78%、麩皮20%、石膏粉1%、白糖1%,含水量60—62%,pH自然。
2 、栽培季節
靈芝屬於恆溫、中高溫型菌類,發苗溫度和出芝溫度均為22—28℃,出芝時需要較高的空氣濕度;因此,南方地區應安排在春末、夏初季節出芝較好。可在1月中旬後開始接種,3月中旬後開始出芝,4月中旬上盆待銷。秋季出芝可在8月上旬接種,9月中旬出芝,9月下旬上盆待銷。這樣有利於兩個黃金周期應市。
3、大棚建造
大棚採用普通的塑料大棚改建而成。外層覆蓋遮陽網,以達到七陰三陽的光照強度;中層為0.5厘米厚的泡沫塑料板,起到保溫的效果;內層為無毒塑料膜,可增強保濕能力。兩頭木杠框架門用塑料薄膜封好,以便調節通風、透光量。
4、選擇品種
根據靈芝各品種的不同特性,可選擇不同類型、顏色各異的品種來做盆栽活靈芝。一般要求以多分枝、柄較長、小蓋、生長慢、少孢子粉的品種為好。例如園芝6號、園芝9號、京大、信州、紫芝等。
5、裝袋接種
按以上配方配製好培養料,然後用17×33×0.04厘米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折角代裝料,代裝乾料400克,用海綿雙套環封口,高壓滅菌2小時,常壓滅菌10小時,冷卻後搬入接種室內,分別以紫外線和氣霧消毒劑進行消毒,在接種箱內接種。
6、發菌培養
接種完畢,搬入培養室,排放在培養架上,遮光、保溫、發菌。要維持室內溫度20—25℃,溫度低時要用電爐適當加溫,並要保持通風換氣。2個月左右,苗絲即可長滿袋。
7、出芝管理
菌絲長滿袋後,就可移至泡沫大棚內進行出芝管理。去掉海綿蓋,立式排放,覆蓋塑料薄膜催蕾。3—6天靈芝開始現蕾,即掀開覆蓋膜,往地面噴水,保持棚內空氣相對濕度為85—96%,此時盡量通風。當靈芝菌柄伸長、具有趨光性時,應將門作遮光處理,棚頂保持透光,使靈芝向上伸長。待菌柄長到一定程度時,每天早晚各通風半小時,並取下門上的遮光物,促使菌蓋長出,利用日夜溫差較大的變溫條件,可產生形態各異的芝體形狀。
8、移栽上盆
現蕾後約20天,待菌蓋長到已具備盆景雛形大小、蓋邊還呈黃白顏色時,就可以移栽上盆。將靈芝袋的下半部分用刀環割脫去,然後放入花盆裡,加入經過消毒處理的細河沙後,即成為盆栽活靈芝。
9、盆栽管理
盆栽活靈芝在繼續生長期間,每天要噴霧2—3次保濕,保持菌蓋濕潤,以免過早老熟。
猜你感興趣:
1. 靈芝盆景製作方法
2. 觀賞靈芝盆景造型製作研究
3. 盆栽靈芝的養殖方法
4. 石筍形成的奧秘
5. 鈴蘭的種植方法
B. 製作大樹型盆景時,樁材錐度是如何培養的
![](http://www.kaihuadian.com/images/loading.jpg)
修剪後如上圖,錐度天然。顯得穩重渾朴,適宜天然界螞慎中的大樹風貌。
注意,在「帶枝」的使用過程中,理當按時不雅觀不雅觀察,悶肢敬當樹干到達抱負的錐度要求時,就可適時對帶枝停止去除,或者截留必定長度做後期舍利干,添加盆景的滄桑美,成心想不到的分外收成。
C. 養盆景為什麼要建大棚
建大棚的話,這都是大規模養殖盆景的,專業戶吧, 大棚裡面的話,一方面溫度比較高,再一方面也可以讓人來參觀呀
D. 陽台盆栽布置
陽台盆栽布置
陽台盆栽布置,幾乎每個人的陽台都會擺放幾盆盆景,一來起裝飾作用,二來植物又能凈化空間,修身養性。但是,很多人在布置陽台盆景時由於不注意,而導致盆景死亡等問題的發生。下面分析陽台盆栽布置技巧。
陽台盆栽布置1
一、擺盤式
盆栽是陽台栽種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即把各種花木栽植於不同大小、造型、材料的花盆中,而擺盆式則是陽台植物最常見的造景方法。擺盆式即是把各種盆栽按大小、高低等順序,依次擺在陽台的地面或陽台的護欄上。放在護欄上的盆栽需用金屬套架穩妥固定,以防止花盆從陽台上掉落。
擺盆式比較靈活、簡易,算是花友們最「傻瓜」式的布置方法之一。一般而言,用於擺盆的植物最好能具有耐曬、抗寒或者四季開花等特點。就陽台朝向而言,朝南的陽台可擺放喜陽植物,如月季、天竺葵、石榴及多肉植物;
朝北的陽台可擺放耐陰的植物,如龜背竹、萬年青、一帆風順、八角金盤;朝東的陽台宜選擇蘭花、花葉芋、棕竹這些半耐陰的短日照植物;朝西的陽台要種一些易存活的植物,如吊蘭、綠蘿、富貴竹。
二、擺盤式
懸掛式是指利用吊盆把植物懸掛在陽台上方,不佔用地面的空間,特別適用於小陽台。懸掛式選用的植物最好屬於枝葉自然下垂、蔓生或枝葉茂密的觀花、觀葉類,如吊蘭、鳥巢蕨、吊金錢、佛珠、蟹爪蘭、常春藤。
採用懸掛式的擺設方法時,各個吊盆的外形與顏色最好能夠搭配和諧。如果能夠利用多個吊盆高低錯落地布置,或者把3~4個吊盆用同一條繩串在一起,更能增加陽台的美感。
三、懸掛式
懸掛式也能細分成兩種:
1.是吊盆像吊燈一樣懸掛於陽台頂板上,或是在牆體上安裝一些吊架,然後用小容器將鳥巢蕨、蟹爪蘭等放在吊架上,這樣不僅可節約地方,還能美化立體空間;
2.是在陽台護欄沿上安裝容器的托架,然後栽植藤蔓或披散型植物,如吊蘭、常春藤等,使其枝葉垂掛於陽台之外。許多歐洲小城非常喜歡利用第二種方式,把街景與陽台裝點得如油畫般美麗。
四、藤架式
如果想把陽台上方變成一個綠色的「頂棚」,可以考慮在陽台的四周分別立一根豎桿,然後上方置放橫桿,使其形成固定的棚架;或者在豎桿中間牽幾段繩子,類似空中柵欄,把藤蔓植物的枝葉牽引至架上。如果種植得當,可以形成一個綠色的棚架,或者在做好安全措施的前提下,把豎桿適當向外延伸,日後植物生長,可覆蓋形成一道天然的遮陰籬笆,從而成為獨特的立面景觀。
藤架式的適用植物大致有金銀花、鳥蘿、牽牛花、葡萄、紫藤、常春藤。
五、花箱式
花箱式是採用固定的種植槽或者花箱的方式在陽台上栽種花木,使植物能夠整齊而集中地茂盛生長,從而形成獨特的景觀。種植槽可以是單層的,也可以是立體的,一般放置在陽台的地面或陽台圍欄邊緣的鐵架上,種植槽要有一定的深度,裡面可放土栽花。愛好陽台種菜的人士同樣可採用此方法。
如果陽檯面積比較小,種植槽最好固定穩妥後再懸掛在陽台外側,既安全又不佔陽台空間。懸掛在陽台正面的種植槽,可種植低矮的或匍匐的一二年生花卉,如矮牽牛、半枝蓮、美女櫻、金魚草、矮雞冠。鳳仙花。陽台兩側的種植槽,可種些爬藤植物,如紅花菜豆、旱金蓮、文竹等。
同時,種花者也可以用竹竿、金屬絲或繩子等作引線,使這些爬藤植物纏繞其上,既美化環境,又能遮擋夏天的強光。固定的種植槽由於換土較困難,且底部大都沒有漏水孔,因此一般直接將盆栽植物置於槽中進行組合擺放。另外還有一種活動花槽,即花箱式,一般為長方形,擺放或懸掛都比較節省陽台的空間。
把培育好的盆花擺進花箱,將花箱用掛鉤懸掛於陽台的外側或平放在陽台的護欄上沿。落地擺放的花箱特別適用於面積較大的長廊式陽台,可讓主人欣賞到更為燦爛的花開盛景。如果陽台是用鏤空圍欄的,更可讓植物枝條從鏤空處懸吊下去,從而形成一道綠色風景線,這既是室內裝飾,又是室外裝飾。
六、附壁式
附壁式和藤架式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適用於藤架式的攀緣植物同樣也可在附壁式陽台中「安家落戶」。不過和藤架式著重打造綠色的「屋頂」不同,附壁式更著重打造綠色的「圍牆」,即通過安裝在陽台兩側或者內側牆壁上的網格,引導攀緣植物對陽台上的圍牆或兩側空間進行綠化。
附壁式的網格多為木質或者金屬質地,擺放比較靈活,可根據陽台的朝向或者植物的特性進行針對性地設置。附壁式網格除了有助於綠化圍欄及陽台的牆壁外,也可鑲嵌特製的壁掛式花盆,以栽種觀葉植物。
七、疊架式
為了擴大種植面積,較小的陽台常採用園藝市場中常見的疊架進行立體綠化。疊架式利用階梯式或其他形式的盆架放置花卉,可在陽台上進行立體盆花布置,也可通過定製將盆架搭至陽台圍欄上,向戶外要空間,從而加大綠化面積並美化街景。
疊架式的好處是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陽台的空間,打造出充滿層次感的空間景觀。但因為花盆在疊架式的造景中是上下擺放的,故花盆樣式與植物造型之間的搭配也是需要花友多花心思的地方,如盆體較大或者植株較茂盛的花木適宜放在疊架底層。
八、花壇式
在陽台植物布置的各式方法中,花壇式是工程量較大的一種。花壇式顧名思義類似公共空間,在陽台適當的地方砌一個固定的花壇或者花基,通過較大面積的種植,利用各式的植物組合出其他布置方法所不能比擬的效果。
當然,因為環境不同,陽台花壇不能照搬道路或者庭院綠化帶的樣式,而是因地制宜,需採用輕質的磚、石等材料砌成。陽台花壇的高度一般控制在20~30cm,寬度控制在15cm左右較為適宜。
同時,陽台畢竟不同於庭院,除了在建造花壇時應盡量選擇質量較輕的材質外,同時亦盡量避免建在陽台靠外的一側,以免因承重而出現安全問題。建造陽台花壇時,亦需要做好排水措施,否則很容易對樓下的住戶造成困擾。
九、縱橫式
縱橫式可以看作為藤架式與附壁式的結合,即栽種攀緣植物,通過牆壁的垂直綠化和陽台頂上的'水平綠化,形成一頂包圍陽台的綠色帳篷,起到美化家居及遮陽降溫的作用。一般西向陽台在夏季,會受到較強的光照影響,採用垂直綠化配以一定的水平綠化較為適宜。
隨著時間的推移,攀緣植物就會鋪滿整個牆壁,宛如綠色簾幕,令人賞心悅目,亦可遮擋著烈日直射,對牆體起到隔熱、降溫的作用,使陽台形成清涼、舒適的小空間。
在朝向較好的陽台,可採用水平綠化再結合一定的垂直綠化,讓植物在頭頂攀爬而過,同樣也可以使家居綠意盎然,而且也不影響陽台的對外觀景功能。在實際操作中,為了讓陽台更具美感,要根據具體條件選擇合適的構圖形式和植物材料。
陽台盆栽布置2
擺盆式
擺盆式是比較靈活、簡易的布置方式之一。即把各種盆栽按大小、高低,依次擺在陽台地面上或護欄上。一般用於擺盆的植物最好能具有耐曬、抗寒或者四季開花等特點。比如天竺葵、龜背葉、萬年青、吊蘭、綠蘿等。
懸掛式
懸掛式是指利用吊盆把植物懸掛在陽台上方,不佔用地面的空間,如果利用高低錯落的布置,更能增加陽台的層次感。懸掛式選用的植物最好屬於枝葉自然下垂、蔓生或者枝葉茂密的觀花、觀葉類,如吊蘭、吊金錢、蟹爪蘭、常春藤。
藤架式
如果想把陽台上方變成綠色的「頂棚」,可以考慮在四周分別立一根豎桿,把滕蔓植物的枝葉牽引至架上。日後植物生長,可覆蓋形成一道天然的遮陰籬笆,從而成為獨特的立面景觀。藤架式的適用植物有金銀花、牽牛花、紫藤、常春藤。
花箱式
花箱式採用固定的種植槽或花箱中栽種花木,是植物能夠整齊集中地茂盛生長。一般放置在陽台的地面或圍欄邊緣的鐵架上。適合種植文竹、矮牽牛、半枝蓮、旱金蓮。
附壁式
壁掛式著重打造綠色的「圍牆」,即通過安裝在陽台內側牆壁上的網格,引導攀緣植物對牆壁進行綠化。
疊加式
想要擴大種植面積,進行立體綠化,可以利用階梯式的盆架放置花卉。一般盆體較大或植株較茂盛的花木適宜放在疊架底層。
陽台盆栽布置3
選擇盆景要注意陽台的結構與環境。城市裡的樓房建築,大多是採用南北向結構,一般建有前、後陽台,也有少數樓房是單面陽台。
蒔養盆景都使用南向陽台。如單面陽台使用面積不夠,可以考慮在陽台所能承受重力的范圍內,增設一定的面積,即在陽台的一側或兩側內砌做一個2~3層梯型台階,也可以在陽台欄桿前緣增設一個金屬材料空架平台。
由於陽台氣候乾燥,盆植中的水肥蒸發流失很快,因此必須保持濕度,補充養份,否則就會影響植株健壯生長。陽台上的盆植對水份的需求比在地面上的需求高許多倍,春季隔一天澆一次水,夏季每天早晚各澆一次,秋季每天澆一次,冬季2~3天澆一次。
由於陽台光照強,氣溫高,蟲害相對較多。筆者實踐發現,除三角楓、中華蚊母、赤楠、五針松等植株蟲害較少外,對節白蠟、水臘、榔榆、火棘、金彈子、紫薇等盆植,經常發生的主要蟲害為蚧殼蟲、白粉虱、紅蜘蛛和蚜蟲,如不及時防治,將使盆植枝葉局部脫落枯萎,乃至全株死亡。
陽台盆景陳設,要考慮大小錯落,布局得體。同時,切忌煤煙、空調直接對陽台薰染與排放,經常保持陽台環境清新潔靜。
E. 小盆景迎客松怎麼修建造型
1、給小盆景迎客松作造型的時候要從下到上,一層一層進行片扎,最後再收頂。發現有不必要的亂枝要及時剪掉,修剪的時候要讓葉片和上部的枝條分離開,這樣處理最後才可達到層次分明的效果。
2、還要從上部的枝條裡面分解出三個枝條,一枝朝左,一枝朝左後,一枝向前。其中向前的枝條再分解成兩枝,一枝朝左前,一枝朝右前。朝左前和朝右前的要收頂。這樣進行造型層次會更分明,樹形更飄逸,美觀。
養護
1、溫度:它喜歡在溫暖的環境中生長,最好能控溫在20度左右。溫度變化不可太大,不能忽高忽低,盡量保持恆溫。冬季降溫後一定要控溫,避免黃葉。
2、澆水:它有一定的耐旱能力,澆水不用太勤。管理期間發現盆土乾的時候再澆水,且要控制好水量,不可積水。冬季生長環境,更需控水,土壤微幹些對過冬反而有利的。
3、施肥:盆景迎客松在養護期間要及時補肥,生長季最好每月施加一次肥料,用氮元素含量高的肥料,施肥後適量澆水,加速肥料稀釋,促使植株更快吸收掉,利於生長。
F. 假山盆景製作方法 怎麼製作假山噴泉 廣東假山製作
以假山噴泉製作為例:
(1)建造水池:
噴水池一般要大於射流的高度,即成45°角,以防水濺。就是這樣,風大時還是會有水珠飄散。因此水池周圍地面要有坡度和粗糙度。特別是室外空曠的地方要注意。如果水質潔凈,也可理解為一種趣味參與性。
池底和池壁的顏色,過去常用淺色,白、淺藍等,以顯水清。現在有用深色,甚至全黑的設計。選用深色,噴泉宜用泡沫型噴頭,對比之下,更為分明。同樣道理,不噴射也要有某項對比色如雕塑、花缽等,以免過於沉悶。 復雜的噴水池,池內各種管線錯綜復雜。這種狀況,噴射時並不為人注意,停噴時就會反映出來,如果水池維修斷水,冬季放空,頓殺風景。因此有的噴水池在池中散鋪卵石,但此對清潔打掃不利。必要時可於水面下鋪放一層卡普隆、玻璃板,只留出燈光和噴嘴地位,或者在池底做凹槽。實在無法解決,就做旱噴泉。
池壁池底宜易於清潔。池底要做出≥0.005坡度向清污口。在北方池壁,最好有一點向外傾角度。池口最好有反邊,一是可以防風吹灰塵雜物和雨水倒灌,二是減少噴射的波涌。
土建池體設計
一般常見的景觀水池深度均為0.6~0.8m,這樣作法的原因是要保證吸水口的淹沒深度,並且池底為一整體的平面,也便於池內管路設備的安裝施工和維護。
只有在為體現親水特點的淺蝶形池體設計時,才採用吸水坑或泵坑。0.6~0.8m的水深實際上存在著較大的不安全性。同樣,在兒童戲水池設計中,一般採用的深度為0.3~0.6m左右,一旦幼兒落入景觀池中的將是十分危險的。我們認為較為適宜的水深以0.2~0.4m為宜。這樣做的另一優點是,當水質濁度略高的,給人的感覺仍然清澈見底。池壁頂面應可供遊人坐下休息,池壁頂面距地面高度一般為0.30~0.45m,除人工湖外,水面以高於地面為宜。若水面水位較低,便會有如臨深潭的感覺。從親水的角度出發,較為合適的尺度是水面距池壁頂面為0.2m較為合理。潛水泵坑或水泵吸水口則只需局部加深以滿足吸水條件,泵坑表面可設置篦子,即可遮蔽設備又可作為格柵以阻止大顆粒雜質吸入。從美觀的角度出發,池表面應盡量減少外露的管道設備,尤其是垂直設置的溢流管口,它會在水面上升時產生很大的排水吸氣聲。
(2)建造假山:
假山噴泉根據假山的製作材料不同,分為真石假山噴泉和塑石假山噴泉,一般情況下,真石假山噴泉主要用於製作室內、庭院、花園等地的小型假山噴泉。而塑石假山噴泉主要用於製作廣場、景區、公園等地的大型假山噴泉。以下是兩種假山的簡單製作步驟:
1、真石假山製作:
(1)選擇石材:建造假山不必過分追求山石造型,太講究瘦、漏、透,這樣選石的難度比較大。所以應改變原有的看法,樹立新的選石觀念,按奇、怪、丑的標准選山石。
(2)山石布局:通常有太湖石、靈璧石、斑馬紋石、泰山石、石筍、卵石等。對石的形狀、色澤、紋理、體量要求較高。常安放於樹下、水邊、寬闊的場所中,按放置的形式分為特置、散置。
(3)石料加工:石材天然未經加工的佔多數,因此必須根據景觀要求進行對石材的鋸截、連接和粘合,鋸截石材用切割機或鋼鋸進行,也可用錘子敲斷理平的方式進行。
(4)假山粘接:現代掇山,廣泛使用1:1需要水泥砂漿,勾縫用「柳葉抹」,有勾明縫和暗縫兩種做法。
2、塑石假山製作:
(1)製作骨架:製作塑石假山骨架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磚或建築廢渣造型,根據模型,砌築出假山形狀即可,稱為磚骨架。
(2)鋪設鋼網:磚基架可設或者不設鋼絲網,一般形體大者都必須設鋼絲網。鋼絲網要選易於掛泥的材料。
(3)打底抹面:這是假山造型成型的最後和最終要得環節骨架完成後,對於骨架,常採用M7.5混合沙漿打底
(4)假山上色:石色材料,石色水泥漿進行面層抹平,抹光裝飾成型。
三、安裝噴泉:
1、選擇噴泉噴頭:
在實際使用中,應注意各種噴頭的特性。一般水膜噴頭的抗風性較差,不宜在室外有風的場合使用;而射吸式噴頭如雪松或湧泉對水位變化較為敏感,使用時不但要注意水位變化,還要在池體設計上有相應的抑制波浪的措施。如設置較長的溢流堰或水下擋浪牆。但是,也有利於波浪共振這一水力現象建成脈動噴泉的,由規律的波浪涌動使水流噴射有規律地跳躍、高低變化。
目前也有許多高技術噴泉設備,也可以用於水藝景觀中。光亮泉和跳泉的射流非常光滑穩定,外觀如同玻璃棒一樣,可以准確落在受水孔中;跳泉可以計算機控制下,生成可變化長度的水射流;跳球噴泉可以噴出大小可控的光滑水球。它們都極具趣味性,令人過目難忘。大型音樂假山噴泉中所使用的各種高技術噴頭和水下運型音樂噴泉中所使用的各種高技術噴頭和水下運動機械及控制部件,也是種類繁多,可供廣泛選擇。
2、安裝水泵:
(1)泵的出口連接採用硬管連接形式;
(2)小型潛水電泵隨機電纜長度一般不夠,有的噴泉工程上泵的連接電纜長度需200 m以上:
(3)為實現噴泉造型的多樣性、變幻性,小型潛水電泵並聯安裝的方式常見;
(4)小型潛水電泵安裝完成後,除檢修外,一般常年潛在水下。
從運行特點看:
(1)在程式控制運行方式下,泵的運行過程為:啟動一運行一停機一啟動。在噴泉系統運行期間,泵每分鍾啟動數次,處於頻繁啟動狀態;
(2)在音控運行方式下,泵的任一時刻的轉速由當時的音樂頻率決定,電機變載荷運行。普通泵在程式控制和音控運行方式下,電機的平均電流通常高於額定電流。
3、水位控制
對於水景水位的控制有時是極為重要的。例如,採用雪松噴頭,湧泉等射吸式噴頭,均對水位的變化十分敏感。水位稍有升降,噴泉高度及水形就會產生很大的變化。為此,應有可靠的自動補水裝置和溢流管路,較好的作法是採用獨立的水位平衡水池和液壓式水位控制閥,並採用足夠直徑的聯通管與水景水池連接。若放在室外,應對水位平衡井進行偽裝,如外形做成大樹根或假石山等,北方地區還應充分考慮防凍問題。溢流管路應設置在水位平衡井中,由於平衡井一般加頂蓋,也可屏蔽溢流和補水噪音。
4、水質控制
景觀水質首先要求清澈無色無異味。水景觀如果沒有良好的水質作保證,就談不上美感。為此,在夏季日照正常的地區,一般7~15天需換水清理一次。其原因一是塵土飄落導致濁度升高,更重要的是因為藻類滋生使濁度與色度影響觀感,以至達到感官難以接受的程度。
當水中總磷濃度超過0.015mg/l,氮濃度超過0.3mg/l,藻類便會大量繁殖,從而成為水質惡化的首要原因。抑制藻類有效的方法一般是向水中投加硫酸銅,但效果並不顯著。就問題的根本解決,仍是如何去除N和P。筆者認為,以優質雜排水為水源,在經過比較完善的中水處理之後,應再增加處理流程,以降低水中N、P濃度,就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G. 盆栽葫蘆架怎麼搭
盆栽葫蘆架怎麼做
對於花盆的要求:
葫蘆的根系很發達,所以需要較大的花盆,花盆直徑在40-50公分,高度在50-60公分左右.當然,再大的更好.花盆的底部應配托盤.以保證水不外溢.
·對於土壤的要求:
葫蘆屬喜肥植物,所以用土先選用經過一周以上的日照的土壤。
·合理使土壤和肥料搭配。
先用土壤墊底約10公分。然後加2公分花肥,再施10公分土,然後再施2公分花肥。如此加土壤與肥至花盆頂。表面要使用土壤和肥料混合。
·種植
先澆足底水,種子種植深度為3-5厘米,發芽期約在20天左右。
·搭架
單株葫蘆藤蔓長達十幾米或更長,要搭建木製或竹製的架(應避免使用金屬架)。留給葫蘆足夠的伸展空間。(依你的精心設計噢)
·花盆放置
避免放置在易被陽光直射的地方。以免水份流失過快。
·葫蘆苗是喜光的,應保證足夠的採光。葫蘆為葫蘆科葫蘆屬植物,其根系較淺,主要分布在0.2~0.3m深的土層中,側根發達,水平分布較廣,根的再生能力較差,大苗移植不易成活。莖蔓生,長達數米,分支力強,主蔓結果遲,以子蔓、孫蔓結果為主。葉近圓形或心臟形,莖、葉上具有密生的白色茸毛。花冠白色、單生,雌、雄異花同株,夜開晝合,故有「夜開花」之稱。果實形態因品種而異,有亞腰形、棒形、長柄形和圓形的。葫蘆南北均可種植,適應性很強,對土壤的要求不十分嚴格,各類農田、農業觀光園、房前屋後、田間地頭、荒坡野嶺、花盆、陽台都可以種植,但疏鬆肥沃、持水性好的土壤可提高產量。葫蘆生長需要充足的水分,而開花、結果期土壤、空氣溼度過高則花和幼果易腐爛。葫蘆是喜溫植物,種子15℃開始發芽,20~30℃為發芽的適宜溫度,30~35℃發芽最快,生育適溫為20~30℃,15℃以下生長不良,10℃以下停止生長,5℃以下開始受害。葫蘆屬短日照植物,要求有較強的光照,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病害少。
播種前選顆粒飽滿、無霉變的種子,用玻璃杯催芽(上年收獲的新種子也可直接播種,不過催芽更佳)。杯里倒進30℃左右的溫水,浸泡種子12小時,然後倒出水,蓋上紗布或浸溼的棉花,放在向陽處,7天即可生芽。也可把浸泡好的種子放進塑料袋,裝在靠身體的上衣口袋裡,5天即可生芽,這是最保險的人體溫催芽法。
與此同時,用口徑20厘米以上的深瓦盆裝上肥土,以沸水澆灌殺死病蟲,沸水一定要澆透。幾天後待種子生芽,即可打孔播種。播種時種芽向下,種頂稍低於盆土面,上再覆一層薄細土,然後透明塑膜或玻璃片蓋嚴,放在向陽處,約7天即可破土。以後逐漸除去遮蓋物,曬苗。
精心管理 盆栽葫蘆不論是在陽台還是院內,都要放在陽光充足處。結果前培育壯苗是關鍵。一是要及時追肥。生長期以發酵好的麻醬渣和豆餅為好,可以稀釋後和澆水同時進行。現蕾期要加施磷鉀肥,以提高坐果率和果實質量。二是要曬苗。葫蘆的生長最適溫度是30℃左右,喜歡多日照,所以要盡可能多地曬太陽。炎夏的中午,以葉蔫而不焦為好,這樣可以培養壯苗,控制瘋長。
待蔓長到1米左右高時,從根部上數第3~4個葉處打頂。因為葫蘆有側枝結果習性,這樣可使底部早生側枝早結果,並降低支架的高度,便於觀賞。側枝芽蔓長出後一般有3~4個葉即能現蕾,雌蕾形似兩個摞起的球。如無蕾,便是滑條。滑條長勢強盛,如不及時掐掉,會奪去整個植株的養分,使其他果枝萎蔫回縮,變成死芽。也可在滑條的3~4個葉處再次打頂,使滑條變為結果枝。
葫蘆是異花授粉植物,花期授粉是坐果的關鍵。盆栽葫蘆由於數量少,蜂源少,花期又很難相遇,必須人工授粉才行。葫蘆每天傍晚開花,次日上午10點前時最佳授粉期。授粉時用乾燥的毛巾和小棉團,從雄花中採取花粉......
如何種盆栽小葫蘆
葫蘆種植分盆栽葫蘆、地栽葫蘆、無土葫蘆栽培。但不管是哪一種葫蘆種植都離不開種子、施肥、掐尖、防治病蟲害,摘果等工序。
(一)盆栽葫蘆技法花盆的尺寸(10號)要大小適中。盆栽前要選好肥土,用疏鬆酸性土,摻以土雜肥,鹼土、板結土不可用。土壤要通氣性、排水性能好的。並將其與市場上賣的塑料花盆所用的培養土的腐蝕質土壤或綠肥按1/3的比例攪拌在一起。如果培養土壤中不含肥料,一盆要參雜15G左右的化肥。盆栽葫蘆非常容易乾燥,在蔓剛開始蔓延時一日要澆一回水。在盛夏高溫季節,一日要澆兩回水。在花盆上支四根支柱使其固定,高出花盆表面50㎝,並做成90度的網格狀棚架。在母蔓長到4—5葉時掐蔓,留下2個子蔓,使其向上蔓延。子蔓爬上棚頂時要掐蔓,並使其2個孫蔓向上延伸。待孫蔓長到5個枝葉時開始掐尖,使果子從孫蔓長出曾孫蔓上結出。讓蔓任意生長,等其長出棚外時掐掉。果勝到5—6個時要追肥一次,這很重要。 特別是中型瓢最初結1—2個果實之後就不再結果。因此將最早開的雌花掐掉。作果時要將固體肥料5—6個放到
花盆裡,在肥力消失後再用液肥加兌200倍的水澆灌。葫蘆的主要蟲害是蚜蟲,防治方法與大田作物同,高溫季節要注意防治白粉病。另外,要防止大水澆灌和長時間的雨淋,視長勢不斷增施肥料,三伏天防烈日暴曬。
(二)地栽葫蘆技法
種植時間葫蘆種植的時間易在每年的清明前後,由於我國地源遼闊,在選擇種植時間上要根據天氣、氣溫、環境的不同,選擇最佳時機種植。搭設棚架其實種植葫蘆需要花錢的地方不多,其中搭設葫蘆棚架是種植葫蘆當中花銷最大的一塊,所以在選擇搭架的材質上要有所區別,要是打算長期種植葫蘆的農戶最好搭制水泥或鐵管製成的架子,雖然看上去投入很大,但攤到多年種植的成本就沒有多少了。
葫蘆棚架的大小要根據種植面積和栽培的株數來決定,一般每畝種植600顆左右葫蘆。棚架高2
米左右,棚頂綁成間隔30㎝左右的井字形狀,用荊繩綁結實,以抵禦台風的襲擊和葫蘆本身重力的壓迫。
在我國種植葫蘆都要搭架,可在國外卻有很多農戶採用不搭架的栽培,地面爬行栽培的葫蘆主要是小葫蘆,如果利用朽木的空隙栽培大葫蘆或者杓葫蘆、長葫蘆時,也可以在地面進行。
葫蘆爬行種植和架棚種植是一樣的,沒有太大的變化。先將土壤平整好,做成寬1.5米的,並在壟間可以行走。
葫蘆的爬行種植,間距大一些有利於葫蘆的生長。所以株的間距最好在3米左右。因為葫蘆蔓沒有攀延的東西,所以應該鋪上厚厚的稻草。如果沒有稻草,也可以先鋪黑塑料地膜,並在上面澆水。並要多次噴灑葯物,以避免病蟲害。這種種植方式雖然投入的資金比搭棚要少,但在我國還沒有更多的成功經驗所借鑒,歡迎廣大農戶們先在小部分土地上摸索試驗,待技術成熟後再大面積採用。
選種育種因為葫蘆的種子帶有炭疽病等病菌,所以先要給種子抹上克菌丹葯粉,也可用高錳酸鉀殺菌,後經過消毒後再種植。播種時如果用鉗子或指甲刀將種子尖切開一個小豁口,更容易發芽。
首先用象溼毛巾一樣的粗布將種子包好,然後放到密封的容器里,溫度在25~30度左右。葫蘆種子一般在3~4天發芽,芽長一般長到0.5~1cm左右時移種到育苗床里,培上土即可。
將種子平放擺齊,培上1cm土,澆水。在陰涼處放置行半天,放在陽光處時要加蓋報紙以防日曬和雨淋,保持土壤溼潤直至種子發芽為止。 施底肥葫蘆適於深耕,所施肥料越多,根才能扎得深,葫蘆才能茁壯成長。特別是在種植大葫蘆、長葫蘆時,深耕和多施底肥就顯得更加重要。但是當雨水多地下水上升時,葫蘆根部容易腐爛,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要選擇好耕地並在排水上下功夫,控......
家裡院子種了葫蘆,快長藤了,怎麼搭架?要簡單實用的 30分
可以找個繩子掛在房上樹上都行,他會須著繩子長上去的
室內種葫蘆怎麼搭架子
葫蘆不是耐陰植物,不適合種在室內。
因為葫蘆的代謝比較快,呼吸作用比較旺盛,光照不足的話,會導致光合作用積累的能力不能彌補呼吸作用的消耗,植株會逐漸衰弱最後「餓死」。
怎樣才能讓盆栽的葫蘆結葫蘆
盆要大,基質肥質要好,在其上搭架,開花後要人工授粉。
大面積葫蘆架怎麼搭我種了30畝地菜葫蘆,搭架的問題我沒經驗,謝謝
dnlpnbk:你好。 葫蘆長到20厘米就開始搭架子架子搭成,先將剛出蔓的葫蘆蔓用細草繩綁住幫助他往上爬。 葫蘆分丫腰葫蘆和菜葫蘆。菜葫蘆的花後葫蘆紐,不可用手碰,用手碰過的葫蘆紐,長大了做菜時就苦。 丫腰葫蘆:取「萬代」寓意。其諧音為「護祿」、「福祿」。用丫腰葫蘆做成藝術品或在其上雕刻。烙畫。懸於佛堂、卧室都有祈福、辟邪的功用。
怎麼種雞蛋葫蘆怎麼搭架子
我今年就種過幾棵雞蛋葫蘆,每年清明前後種,種子用水泡了三天(40℃的水是說保持溫水發芽快些,用塑料袋包著溼潤的種子放在寬頻貓上也可以,簡單實用),然後撈出保持種子通氣溼潤,7天左右出的芽。底肥用農家肥或者少量化肥,注意不要離根太近已免燒根。雞蛋葫蘆長的葉子和花跟南瓜的葉子和花查不多。等長到葫蘆變硬表皮發白就可以摘了,期間主要要預防白粉病。希望對你有借鑒意義。
盆栽葫蘆的種植方法
葫蘆為一年生草本植物,性喜溫暖、溼潤,不耐寒冷,忌炎熱,栽培基質以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壤土為宜。適合盆栽的葫蘆品種為長勢弱、結果率高的小亞腰葫蘆。
葫蘆播種以穀雨節前後為好,篩選顆粒飽滿的去年生種子,進行育苗。育苗時用30度的溫水浸泡種子12小時,然後倒凈水,蓋上溼潤紗布置於溫暖向陽處,七天即可生芽。將生芽的種子種芽向下栽入盆器中,上面覆一層薄細土,用透明薄膜蓋嚴,置於向陽處,約七天可破土,此時除去掩蓋物,曬苗。
盆栽葫蘆需要陽光充足,日常要注意光照。葫蘆結果前需要將苗培壯,一方面要追肥及時,在生長期以發酵好的麻醬、豆餅稀釋後按澆水周期澆灌,到現蕾期要加施磷鉀肥;另一方面要曬苗適當,要盡可能地使植株多曬太陽,熱天的中午以葉蔫而不焦為好,這樣可控制瘋長、培養壯苗。
打頂是盆栽葫蘆提高坐果率的關鍵。當藤蔓長到一米左右時,從根部上數到第3至4個葉子處打頂,這樣可促使底部生側枝早結果,提高觀賞性。在芽蔓長出3至4個葉子時,植株開始現蕾,雌蕾的形狀像兩個摞起的球體,無蕾的滑條應及時掐掉,或在滑條的第3至4個葉子處再次打頂,以使滑條嘩為結果枝。
葫蘆是異花授粉植物,花期授粉是坐果的關鍵,盆栽葫蘆需要採取人工授粉。葫蘆開花後的次日上午10點前是最佳授粉時間點,授粉時用乾燥的小棉團,從雄花中將花粉接取到雌花蕊,接取轉放過程要快。
葫蘆的主要病蟲害是白粉病和蚜蟲。防治白粉病,要盡可能使栽植環境通風、透光,增大磷鉀肥用量,不偏施氮肥,發現病株病葉及時剪除;發病早期可噴50%的多菌靈等抗菌劑進行治療。發現少數蚜蟲後可連續數次塗抹肥皂水或1比50的菸草水,蟲害嚴重時可用3%的除蟲菊酯或2000倍液的氧化樂果進行殺蟲。
葫蘆棚架怎樣搭建
搭設葫蘆棚架。葫蘆中圓形瓢和達磨瓢、小形瓢等可隨地勢自然生長,如果要培育形狀優良的葫蘆,應搭設棚架。棚架的大小要根據庭院的面積和栽培的株數來決定,栽種1株小型瓢需要3㎡,栽種1株大型瓢需要5㎡。棚架高2米左右,棚頂用竹竿綁成間隔30㎝左右的井字形狀,用荊繩綁結實,以抵禦大風和葫蘆本身重力的壓迫。最近,使用建造小型曖棚的管材搭設棚架會更加便捷。在這種情況下,上面罩上網即可。葫蘆棚架一旦做好不易移動,所以每年在相同的地點種植的情況比較多。為了避免連續耕作所帶來的弊端,最好製成可移動的棚架並能在不同的地點種植。小規模的栽培1年或2年更換一次栽培地點。在葫蘆生長中後期,授粉、摘果、清理枯葉、支撐大瓢等是主要工作。
轉自 唐山葫 網路 空間
盆栽手捻葫蘆怎麼在盆內打架
我家這個,明明有架子,就是不往上爬,偏要爬窗戶,鐵絲網的,攔都攔不住。我就是用普通樹杈綁的繩子。
H. 盆景園的規劃建設
一般來說,盆景園是指專門對盆景藝術進行存放、培育、教學及展示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專門性園林景觀。其規劃及建設涵蓋的主要內容有:1.規劃原則;2盆景園性質;3.面積大小;4.用地選擇;5.出入口規劃;6.展覽區規劃;7.生產區規劃;8.建築規劃;9.其他輔助設施;10.種植設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