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的哲學
❶ 盆景的人生哲理
盆景的人生哲理是藉助植物的生長變化,寓意人生的起伏和成長歷程。
盆景不僅是一種園林藝術,更是一種人生哲學,通過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我們可以找到自己的成長之路,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
❷ 那裡可以學到盆景技術
你在哪裡?先買書學習基礎知識,再可以找當地的盆景愛好者一起交流,最主要的是要自己動手養護修剪綁扎,得多養多看多練才行。
❸ 為什麼盆景起源於中國而非西方國家
盆景源於中國。1972年在陝西乾陵發掘的唐代章懷太子墓(建於706年) 甬道東壁繪有侍女手托盆景的壁畫,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盆景實錄。宋代盆景已發展到較高的水平。當時的著名文士如王十朋、陸游、蘇東坡等,都對盆景作過細致的描述和贊美。元代高僧韞上人製作小型盆景,取法自然,稱「些子景」。明清時代盆景更加興盛,已有許多關於盆景的著述問世。「盆景」一詞,最早即見於明代屠隆所著的《考盤餘事》。20世紀50年代以後,盆景製作在公共園林、苗圃和民間家庭有了很大的普及,並成立了盆景協會,經常舉辦盆景園和盆景藝術展覽等。
日本的樹樁盆景由中國傳入,稱「盆栽」。14世紀繪畫中已有出現。1909年,日本盆栽通過倫敦的一次展覽會而傳到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在歐美流行,並音譯為「bonsai」。現美國、英國、聯邦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都有全國性和地方性的協會。1980年在日本大阪召開了世界第一屆盆景大會,同時舉行了世界盆景展覽。
❹ 艾青詩選中盆景這首詩的寫作手法是什麼
這首詩的寫作手法是:借物抒情。
詩人通過對盆景不幸遭遇的抒寫,把對客觀事物的描述上升到更高的象徵的層次,把對現實的思考熔鑄在具體可感的意象之中。揭露和批判了封建遺風、專制和獨裁,抒發了對封建專制的厭惡與抗爭。堪稱一篇反封建的檄文、一曲自由的頌歌。
《盆景》 艾青
好像都是古代的遺物
這兒的植物成了礦物
主幹是青銅
技椏是鐵絲
連葉子也是銅綠的顏色
在古色古香的庭院
冬不受寒,夏不受熱
用紫檀和紅木的架子
更顯示它們地位的突出
其實它們都是不幸的產物
早已失去了自己的本色
在各式各樣的花盆裡
受盡了壓制和委屈
生長的每個過程
都有鐵絲的纏繞和刀剪的折磨
任人擺布
不能自由伸展
一部分發育
一部分萎縮
以不平衡為標准
殘缺不全的典型
像一個個佝樓的老人
誇耀的就是怪相畸形
有的挺出了腹部
有的露出了塊根
留下幾條彎曲的細枝
芝麻大的葉子表示還有青春
像一群飽經戰火的傷兵
支撐著一個個殘廢的生命
但是,所有的花木
都要有自己的天地
根須吸收土壤的營養
枝葉承受雨露和陽光
自由伸展發育正常
在天空下心情舒暢
接受大自然的愛撫
散發出各自的芬芳
如今卻一切都顛倒
少的變老、老的變小
為了滿足人的好奇
標榜養花人的技巧
柔可繞指而加以歪曲
草木無言而橫加斧刀
或許這也是一種藝術
卻寫盡了對自由的譏嘲
(4)盆景的哲學擴展閱讀:
《盆景》創作背景:
艾青是從畫家成為詩人的,在精神歷程上,則是從時代的"叛逆者"逐漸變成了時代的"吹號者"。
艾青1928年考入杭州國立西湖藝術專科學校繪畫系,1929年去法國勤工儉學,專攻繪畫,同時也廣泛接觸了哲學、文學、特別是詩歌,過了三年"精神上自由,物質上貧困"的生活。
置身在淫盪、瘋狂、怪異、陌生的資本主義文明世界中,過著半流浪式的生活,咀嚼著異國遊子的內心孤寂,使艾青和西方現代象徵派、印象派詩歌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並由此形成了艾青早期作品中"流浪漢的漂泊的情愫"。
1932年,艾青回國,參加了"中國左翼藝術家聯盟",從事進步愛國活動,並於同年7月,以"顛覆政府"的罪名被捕入獄,飽受三年鐵窗之苦。
1933年,在獄中,艾青第一次以此為筆名創作了著名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表達了對中國廣大農民遭際的同情和關切,從而一舉成名,譽滿詩壇,引起了社會和文學界的普遍重視。1935年艾青出獄,1936年,匯集他早期創作的詩集《大堰河》出版,並產生了巨大反響。
抗戰爆發後,艾青輾轉在武漢、山西、湖南、廣西等地,1941年從重慶轉赴延安。在此期間,創作了大量優秀詩作,著名的有詩集《北方》、《曠野》、《他死在第二次》,和長詩《向太陽》《火把》等。
抗日戰爭時期,可稱為"向太陽"時期,也是艾青創作生活的高潮階段。詩集《北方》和長詩《向太陽》,堪稱是用現代技巧表現時代生活主題的典範性藝術試驗。
艾青不僅長期從事文學實踐,還根據自己的豐富創作經驗,寫了《詩論》及其他論文,提出了一系列關於詩的見解,作為現代的傑出詩人,艾青以自己的創作和理論對同時代和後起的詩人們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怎樣翻譯,有何深意,謝謝,哲理在哪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由來 :
宋徽宗趙佶是盆景的第一大玩家,根據記載,宋徽宗曾得到一塊靈壁石山峰造型,起名「靈壁小峰」。此造型挺拔奇特,高半尺許,長約五、六寸,玲瓏秀潤,胡桃皮、沙坡、水道皆有。尤其小峰一半處有「圓白小月」,瑩然如玉。徽宗愛不釋手,親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宋徽宗得到的靈壁小峰,實際上就是盆景的一種,即石玩盆景。
❻ 現在中國盆景藝術和日本盆栽藝術有哪些差距呢
第一,中國盆景藝術與日本盆景藝術都需要繪畫理論的的指導。
中國盆景藝術被稱為「立體的畫」,它以中國畫的畫理為指導,講究「氣韻生動」、「形神兼
備」,樹樁盆景注意枝乾的走勢,線條的分布。比如干枝綿延彎曲,表現出其柔美;干枝呈半圓弧狀,表現其飽和豐滿;樹干直立,表現其挺拔俊俏;先彎曲後直立,表現其不畏挫折,樂觀向上;樹枝斜出,表現出其所具有的動勢;樹枝橫出,顯示出其寬廣豁達。這些線條通過線形的曲直、長短、軟硬,淋漓地表現出盆景藝術的力的韻律,利用某些和諧對稱的圖形來表現中國盆景藝術的圖案裝飾風格,另外盆景藝術運用疏與密,虛與實,繁與簡,收與放,藏與露,粗與細以及動與靜等等畫理來布置,注意作品的比例和諧。
山水盆景則沿用繪畫中的「三遠法」,一是看盆景是不是自山下仰望山巔,高峰林立,遠而且高,這種表現手法突出了山川雄偉、壯麗;二是自山前向山後望去,曲徑通幽,別有洞天,顯示盆景的深遠;三是自近山望遠山,飄飄渺渺,給鑒賞者空闊無邊之感。
在日本,盆景藝術早期以《芥子園畫傳》為指導,後又吸收許多西洋畫畫理加以補充。
第二,中國盆景藝術與日本盆景藝術都具備自然美。
自古以來,無論中外,人們無時無刻不與自然打交道,孜孜不倦地追求著大自然的美,而大自然總是賦予人類無限美的資源,自古無數的名家無不陶醉於自然的美景之中。從而激發出創作熱情,為後人留下各種經典的作品。「師法自然」成為盆景藝術的創作原則。自然界為盆景藝術家創造了師法的對象,同時自身也是盆景藝術要模仿與表現的內容,盆景藝術始終離不開自然美。
自然美分為兩種,一種是人們眼中看到的普遍意義所認為的美感,比如自然界中「千樹萬樹梨花開」會給人極美的感受,令人心曠神怡,不覺陶醉於其中。另一種則是人們普遍認為的「丑」,在自然界中,由於氣候、土壤、蟲蛀、人毀等種種原因能勉強成活下來的那些植物,它的姿態不會給人舒服的感覺,也許會千瘡百孔,也許會斷枝殘臂,甚至有的會枯枝縱橫,但是它們給人們展示的是另一種美感,一種不屈不撓的旺盛生命力的美感,而這種美感比第一種美感更加可貴,給人們帶來的是積極向上的精神,鼓勵著人們不斷與自然界抗爭。
因而盆景藝術也就形成了這兩種美感,創作者選材也就有了更多豐富資源,這種自然的美感是不分國界的,日本盆景藝術同樣以自然美為基礎。
第三,中國盆景藝術與日本盆景藝術都具備藝術美。
大自然雖然為盆景藝術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素材與條件,但是有時也會出現瑕疵,甚至醜陋的東西,畢竟留有缺憾,而且這些不足與缺憾是自身彌補不了的,需要盆景藝術家來修補,丹納在《藝術哲學》中對於藝術本質這樣闡述:「美學的第一個和主要的問題是藝術的定義,什麼叫做藝術?本質是什麼?……藝術品的本質在於把一個對象的基本特徵,至少是重要特徵,表現的越佔主導地位越好,越明顯越好;藝術家為此特別刪節那些遮蓋特徵的東西,挑出那些表明特徵的東西,對於特徵變質的部分加以修正,對於特徵消失的部分加以改造。」中外盆景創作者正是如此創作,將盆景的自然美,野趣意蘊突出呈現出來。
正如著名畫家張璨所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創作者既要模仿自然界的美好事物,又要將自己對的感受融入作品,這雖是畫論,但同樣適用於中日盆景藝術。這一理論道出了盆景藝術與自然的辯證關系。盆景藝術家必須在自然美的基礎上,對盆景材料進行藝術加工後,盆景藝術才稱得上是藝術了。
第四,中國盆景藝術與日本盆景藝術都具備意境美。
如果說盆景藝術的自然美是形式的話,盆景藝術的藝術美就是內容,而盆景藝術的意境美就是更深一層的內容。盆景藝術的意境美是盆景藝術的靈魂,是創作者創作作品最終要達到的境界,同時也是中日盆景創作者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
意境,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文學藝術作品通過形象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對於藝術的意境,宗白華先生闡述到:「藝術家以心靈映射萬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現的是主觀的生命情調與客觀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成就一個鳶飛魚躍,活潑玲瓏,淵然而深的靈境;這靈境就是構成藝術之所以為藝術的『意境』。」而對於盆景藝術的意境,根據上面對意境的描述,可址認為盆景藝術的意境就是盆景藝術家主觀的審美意識與客觀自然景物交融互滲,構成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的深層情境,其中景只是表達情的形式,情通過景表達出來。
盆景藝術家通過樹樁或山水等材料這些物質媒介,將自己的藝術素質,個人審美意識,性情風格融入進去,造就出景情結合的盆景,表達出自己獨特的意境,也就是盆景藝術和所有盆景藝術共同追求的目標——詩情畫意。如果一盆嶺南盆景藝術作品只是照搬自然界的景物,刻板的去模仿,那就沒有藝術可談了,只有融入創作者的構思、想像、妙悟等藝術思維才可能成為藝術品,就像宗白華先生所說的:「因為這意境是藝術家的獨創,是從他最深的『心源』和『造化』接觸時突然的領悟和震動中誕生的,它不是一味的客觀描繪,象一照像機的攝影。所以藝術家要能拿特創的『秩序的網幕』來把住那真理的閃光。」
因此盆景藝術的意境美極大程度的取決於創作者的藝術修養與社會閱歷。中國的創作者根據他所處的地域,民族,時代培育的盆景作品與日本的創作者培育的作品雖都追求意境,但是意境是有很大差異性的,這也是中日盆景藝術的截然不同所在。
由此我們可以分析出中國盆景藝術雖與日本盆景藝術有著相似性,但是在具體問題上卻存在著差異,由於兩國的地域、民族、生活習慣、文化等等的差異,盆景藝術在樹種、造型等等方面也不盡相同。如我國盆景藝術創作中最忌諱的三角形和對稱圖形,在日本則被廣泛採用,而且受到推崇。另外,近年來日本盆景藝術摒棄了我國盆景藝術中怪異、玄學的東西,加入了本國民族的精神,使得差異性更加突出出來。
中國盆景藝術與日本盆景藝術的經濟效應
盆景藝術如其他藝術形式一樣,發揮著巨大的藝術效應,無論是社會效應、文化效應、經濟效應還是生態效應都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從而促進了盆景藝術的廣泛交流。盆景藝術成本微薄,所用材料均為取之不盡的樹樁山石,極為廉價,然而它所創造得價值卻很難估計。經濟效益巨大,甚至某些工業品和農產品都難以比擬。因而世界各國紛紛重視這一產業,積極發展,用以活躍經濟,增加收入。尤其是近年來,盆景藝術的國際交流日益頻繁,中國、日本作為亞洲的兩個大的盆景生產國競爭激烈,在國際上的影響深刻,受到矚目。因此兩國都極為重視盆景藝術的經濟效應,使它最大程度的發揮作用。
在我國,政府近年來出台各種有利政策鼓勵盆景藝術的發展,組織各地盆景協會的成立,多種形式的盆景博覽會及盆景藝術展覽,使創作者有了互相交流的平台。這樣大大提高了創作隊伍的整體水平,盆景藝術創作水平得到極大提高,不斷有精品出口海外,受到海外歡迎。目前,盆景已經成為我國花卉出口的拳頭產品,在國際上打開了銷路。國內由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來越青睞盆景藝術,創作隊伍不斷壯大,涌現出無數盆景佳作和盆景藝術家,市場潛力巨大。
作為中國盆景藝術的有力競爭對手,日本盆景藝術同樣蓬勃發展,在歐美,日本的盆景藝術極受歡迎,發展勢頭強勁。日本政府重視盆景藝術的發展,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豐富盆景藝術的栽培技術和培育方法,盆景工具和盆景材料均有很大改進。
我國盆景創作者應該了解日本的盆景藝術發展水平,積極學習他的栽培技藝與管理方法,吸收其精華,摒棄糟粕,促進我國盆景藝術向一個新的高度飛躍。
❼ 室內設計中的綠化設計
室內設計中的綠化設計
綠化設計是室內設計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至今在室內設計行業仍被很多設計師所忽視。本文就來介紹下室內設計中的綠化設計,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植物在有光線的條件下可以使得空氣新鮮,可以調節溫濕度,而且它本身的綠色也是一種柔和的色彩,可以使疲勞的神經系統在緊張的工作和思考之後得以恢復和釋放。但是,隨著城市建築物的增加,綠地的減少,人們周圍的綠色越來越少,對綠色的渴望也就越來越大。特別是生活、工作在高層建築物內的人,更加渴望擁有綠色的環境。這就要求我們設計師在室內設計中更加註重對綠化的設計,認識到綠化設計在室內設計中的重要性。
綠化在室內設計中的作用
室內綠化的作用一方面是達到合理提高室內環境的物質水準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起到撫慰人心、陶冶情操的作用,使人從精神上得到滿足,提高室內環境中生理和心理的質量。室內綠化也是達到室內設計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美化環境
植物本身就是一種美的事物,包括它的色彩、形態和花香,再加以其與室內環境恰當的組合,多樣的搭配,更加可以組織成美的環境。而植物自然的形態更是有助於打破室內裝飾中一些直線條的呆板與生硬,通過植物對空間的柔化和美化,可以使室內空間充滿生機與活力。根據室內環境的設計風格進行綠化設計,將一些個別的或者是局部的裝飾組織起來,達到整體的美化效果。室內環境經過綠化設計,室內裝飾將會更加的生動。室內環境中的色彩也會常常左右人們對環境的感受,假如在室內環境中沒有植物花卉的千姿百態和萬紫千紅,即使地面、牆壁和傢具再漂亮,色澤在靚麗,仍然會缺乏生機。所以,綠化對室內環境的美化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2.凈化空氣
科學研究已經證明,綠化具有相當重要的生態功能。良好的室內綠化能凈化室內空氣,有利於人體健康。由於植物光合作用時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因此,室內綠化可以提高室內氧氣的濃度,降低二氧化碳的濃度。由於植物葉面多毛或者粗糙,以及可以分泌出油脂性物質或粘液,通過吸收,可以降低室內空氣中塵土的含量,這對於防治人體呼吸道等疾病有著重要的作用。由於不同植物的結構、不同的葉片在空間中的分布也不同,所產生的飄塵能力也有所不同。由於植物有光合作用,蒸發水分,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部分植物還可以吸收有害氣體和環境中的化學污染物質,通過呼吸作用,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減少室內空氣污染。例如一盆鴨跖草6小時可吸收地板、傢具釋放出的一半甲醛。在24小時照明的條件下,蘆薈可以吸收90%的甲醛。植物還可分泌出揮發性物質,殺死空氣中的細菌。正因為綠化植物所具有的以上的功能,所以綠化植物在室內設計中可以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給人們一個健康的`室內環境。
3.調節情趣,舒緩壓力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情緒和健康也表現出緊張和下降的狀態。而且人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室內環境中度過的,室內環境的封閉和單調會使人們失去接觸大自然的機會。人性本能地對大自然有著強烈的嚮往。也正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加劇,人們的精神壓力也不斷加大,加上生活環境的喧鬧,使人們更加渴望生活的寧靜,所以人們都希望能夠擁有一塊寧靜和諧的地方的願望也更加強烈!這個願望可以通過室內綠化來實現,因為植物是最能夠代表大自然的產物。進行室內的綠化設計,在室內擺放一些綠色植物可以舒緩壓力,陶冶情操,消除人們亞健康的狀態。把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引入室內,使人彷彿置身於大自然中,從而達到放鬆心情、維持心理健康的作用。例如在床頭擺放薰衣草、艾草有安神助眠的功效。在辦公室、圖書館等公共場所擺放一些千年木、散尾葵,凈化了空氣,消除了噪音,給人們帶來了舒適的工作環境,提高了工作效率。與此同時,人們在給植物進行澆水施肥的過程,也能夠陶冶情趣、修養身心。
4.突出空間
在室內環境的入口處、樓梯口、交通中心、走道盡頭等,既是交通的關節點,也是室內空間的起始點、中心點、終結點的重要視覺中心。是最容易引起人們注意的位置,因此,在這些地方經常會放置一些特別醒目的、富有裝飾效果的、甚至是名貴的植物和花卉,起到強化空間、突出重點的作用。
5.聯系、引導空間
聯系室內外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通過地面鋪裝由室外延伸到室內,或者利用牆面、吊頂的延伸,也都可以起到聯系空間的作用。但是在相比之下,都沒有利用綠化來的更鮮明、更親切、更自然、更惹人注目和喜愛。由於室內綠化具有觀賞的特點,能強烈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因而常能巧妙而含蓄地起到提示與指向的作用。許多酒店、餐廳往往從大門口就開始擺放鮮花、綠色植物等,並由門外一直朝門內延伸布置擺放,綠化在室內的連續布置,從一個空間延伸到另一個空間,特別在空間的轉折、過渡、改變方向之處,更能發揮整體效果。綠化布置的連續和延伸,如果有意識地強化其突出、醒目的效果,那麼,通過視線的吸引,往往能夠起到暗示和引導空間的作用。
如何做好室內設計中的綠化
首先,應當根據不同的空間「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例如在居室中,客廳是接待客人和室內活動的主要場所,應選用美觀大方、洋溢熱情的植物,讓人們得到心裡上的放鬆,牆角或者沙發旁邊可放置橡皮樹、椰子等植物,增加室內環境的氛圍;卧室是休息的場所,可選擇一些凈化空氣功能強、有助於睡眠的植物;書房是整個居室環境中最安靜的一個場所,應選擇富有朝氣、高雅大方的植物,烘托房間氣氛,可選擇一些觀葉植物,在書桌和書架上也可以適當擺放一些色彩柔和,氣味芳香的植物,給安靜的空間增加活躍的氣氛。而在一些公共空間中
例如,酒店、賓館的大廳比較寬敞開闊,應選擇大型的植物,散尾葵、發財樹等植物應用的比較廣泛;醫院布置一些凈化空氣能力強的植物,改變生硬的空間,緩解病人的緊張感,但又不能太過復雜,以免給病人帶來煩躁的心情;會議室、會客廳等可選擇中型植物,例如朱蕉、南天竹等;還可以在書桌、窗檯、茶幾等處擺放吊蘭、文竹等小型植物。
其次,應當注意室內綠化和室內空間之間的比例。在任何時候只有比例協調,才能給人以舒適的感覺,綠化設計也不例外。例如,普通的室內空間一般在3m高左右,室內視野范圍小,擺放植物的高度宜在1.2-1.8m,小型植物沒有固定高度,要看人們喜愛而選擇;酒店、賓館大廳的高度通常在4.5m-6.5m左右,適合放置1.5m-3m的植物,因為空間比較寬闊,也可以搭配一些小型植物;比較高的大型公共場所例如火車站、汽車站的候車室,可以放置4.5m-6m的植物和山水、中小型植物進行搭配,加強室內綠化與室內空間的整體性;高度大於15m的室內空間,放置大型植物,最適合按照空間的形式和分區,把植物作為功能區的分界。
最後,要營造出一定的意境。室內的綠化中可以體現主人的學識、修養和審美觀。例如,中國人自古喜愛的盆景藝術,盆景是濃縮的園林設計,盆景藝術所創造的意境與中國傳統文化和審美哲學是一脈相承的。在室內的綠化設計中應當借鑒和學習中國的盆景藝術,在造型、布局以及植物的選擇上更加考究,使其體現主人的學識修養和藝術造詣。
未來的室內綠化設計不再是單獨的植物的擺放,也不僅是室外空間植物的隨意植入,而是大自然的各項有機要素的高度組合,甚至是生態造景的再現。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地球未來的思考,生態環境意識的進一步覺醒,綠化設計將成為室內設計不可缺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人們對室內環境的追求是全方位的、高水準的。這就要求設計師要有綜合的知識結構和科學的生態觀來詮釋現代意義上的自然生態的室內環境,設計出更加「人性化」的室內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