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盆景金獎圖片欣賞
1. [八桂境界殊葳蕤生佳木] 佳木
素有「八桂之地」,之稱的廣西,在地理位置上居於嶺南,其盆景藝術雖然在整體風格上屬於嶺南盆景,但又呈現出一種異於傳統嶺南風格的面貌。近年來,廣西盆景在國內外各大盆景展會上屢獲大獎,贏得了業界的廣泛好評。為了深入了解廣西盆景的發展現狀,並加強與廣西盆景界的交流與合作,2011年4月12日至16日,本社書記邱祉軒與筆者一行二人,在廣西盆景藝術大師徐偉華先生等人的引領下,參觀考察了南寧、北海、玉林等盆景藝術較為發達的地區,並前往柳州專程拜訪了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廣西盆景藝術家協會副會長李正銀先生。
南寧
南寧製作盆景的歷史悠久,群眾基礎廣泛。此行前往南寧,正值柳垂金線,桃吐丹霞。12日下午和13日上午,我們先後參觀了6個盆景園,可謂大飽眼福。
廣西盆景藝術家協會副會長毛竹先生獨好山水盆景,從藝20餘年來,創作了大量作品。其作峰巒秀潤,意趣高古,極富畫意。去年他首次參加大型展覽,即榮獲2010年廣州國際盆景邀請展旦塌一金一銀的好成績,為廣西盆景爭得了榮譽。
廣西盆景藝術大師黃志清先生的偉志盆景園內種植了大量的雀梅,他極為推崇嶺南盆景先輩、「雀梅王」黃磊昌,時常潛心鑽研,深得模孝圓其奧。
劉學武先生的私家盆景園幽靜雅緻,園內作品清新自然,蒼古入畫。
廣西盆景藝術家協會副秘書長黃吳先生的盆景園與鄧建彪先生的博藝盆景園相鄰,兩個園子各有特色,前者以三角梅樁材居多,後者則以榕樁為主。
南寧的最後一站,我們來到華毅盆景園拜訪徐偉華先生。步入園中,但見滿園佳木蘢蔥,奇花�灼。放眼處,盡皆名木:榮獲2010年廣州國際盆景邀請展金獎的小葉榕盆景《泰山精魂》、第二屆中國唐風盆景展一等金獎和2006中國(陳村)國際盆景賞石博覽會金獎的羅漢松盆景《蒼松疊翠》、第六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盆景精品展金獎的榕樹盆景《九九歸一》……徐大師對廣西盆景乃至嶺南盆景的一大貢獻,是在蓄枝截干技法的基礎上,提出了「第一節不出枝、第二節出分枝、第三節多出枝,每枝曲折轉向、注重穿插變化」的理論,被嶺南盆景界廣泛認可。
北海
近年來,北海盆景界正在進行著一場堪稱顛覆性的羅漢松種植革命:在這里,一株扦插幼苗,5年內其干徑即能長到10cm-14cm;一條嫁接枝,2年內便可長粗3cm!這種「北海速度」,若非親身感受,我們斷不能相信。
據廣西盆景藝術家協會副會長羅傳忠先生和北海市羅漢松產業協會會長伍恩奇先生介紹,北海雖然不是羅漢松的原生地,但卻十分適宜其生長。歸納起來,主要有這樣幾點優勢:氣候好,全年無休眠期;土壤好,透氣排水不爛根,適宜大水大肥;品種好,生長快且觀賞效果佳,目前已篩選出一批如「貴妃」、「鐮刀彎」、「厚葉神」等羅漢松優良品種:嫁接效果好,將享有羅漢松皇後美譽的「貴妃」接穗嫁接到速生快長的「鐮刀彎」、「厚葉神」等砧木上,使兩個品種的優點都集中到一棵樹上,嫁接後盆景樁材的生長速度比原生樹還快,親和力強,兩年後便能上盆觀賞。在馮大海、羅傳忠、伍恩奇、陸智東、歐廣毅、鍾發江等人的羅漢松種植園,以及北海市林科所羅漢松種植基地和李正銀先生的羅漢松精品盆景慎答創作園與3000畝基地內,我們領略到了羅漢松的獨特魅力。
據介紹,自2007年以來,已有很多像李正銀先生一樣的外地盆景界友人前往北海租地種植羅漢松。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北海的羅漢松種植面積已超過10000畝,羅漢松產業已列入北海市花卉產業發展戰略的重點支持項目。
玉林
玉林盆景之所以走在廣西盆景界的前列,是與多年來玉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開的。據廣西盆景藝術家協會副會長、玉林市盆景奇石根藝協會會長李雄先生介紹,近14年來,市政府每年都給協會下撥3萬至5萬元專項資金舉辦盆景展覽:並做好「三通一平」(即通水、通電、通路和平整場地),支持協會創建花卉盆景基地。
在玉林期間,我們主要參觀了梁鴻文先生的漢桂園和梁堅先生的私家盆景園。漢桂園始建於2007年,園內館舍帶有濃郁的台灣風情。園中遍植高大壯麗的庭園樹,枝柯交橫,亭亭如蓋;室內外陳設著各式各樣的盆景,微風拂過,搖曳生姿。梁堅先生的盆景園以九里香、榕、雀梅等嶺南特色樹種為主,既有大型的樁景,亦有可供清賞的小型盆景,徜徉其間,賞心悅目。
此外,我們還在梁鴻文先生的安排下,參觀了雲天文化城。文化城內栽植了大量日本及台灣的羅漢松、黑松、真柏等名貴庭園樹和盆景作品,蒼松翠柏,古氣蔚然,令人嘆為觀止。
柳州
離開玉林,我們前往柳州,專程拜訪了李正銀先生。
李會長從事盆景藝術已歷30餘載,此前鍾情於柳州融水出產的珍珠羅漢松,辛勤培育,先後推出了如《高山流水》、《醉舞》、《一帆風順》、《一江春水》、《西望長安》、《百歲虛心》等一批優秀作品。2007年,他在考察了北海的羅漢松盆景後,毅然在當地注冊園藝公司,專事北海羅漢松的馴化培育與造型研究,先後收購了12個總佔地270畝的優質羅漢松、九里香園,並另租用3000畝地發展羅漢松,成為北海羅漢松的領跑者和龍頭企業。
此次拜訪,我們和李會長廣泛而深入地交流了對中國盆景、廣西盆景的意見,並征詢了他對本刊的建議。
2. 盆景的大師
韓學年,一九四九年八月出生,廣東省佛山市順德人。築《緣園》、《品松丘》作培育交流園地。受地方盆景氛圍影響,自幼已對盆景產生興趣,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動手參與種植,以自娛自樂、增加生活情趣為目的,盆景創作喜歡自己動手,想弄些有點個性的東西。不拘題材,叢林、附石、樹樁、素仁格等都玩弄下,但對山松情迷些。
跨十年先後做的兩個附牆式榕樹盆景《生存》、《適者》,表達了嶺南地方多見的榕樹飛榕的頑強生長狀態,構思造型都表達出自己的個性。二十多年山松盆景的培育,選材不拘一格,形態多樣,具較明顯的個性,近兩三年投稿《花木盆景》雜志數編山松盆景內容的稿件,把自己對山松盆景的過程心得體會作了表述。 鄭永泰,1940年生於廣東省汕頭市,自幼愛好頗多,特別喜歡花卉盆景。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運輸經營管理工作。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幾乎將所有業余時間全部用於盆景栽培、創作和研究工作,對境內外諸多不同風格的盆景作品進行過認真的考察和學習。在堅持嶺南盆景蓄枝截干製作技藝的前提下,博取眾長,認真實踐,逐步形成了技法嚴謹細膩,講求內結構線條美,造型清新秀美、自然野趣的個人風格。2000年創建欣園盆景園。現擔任廣東清遠盆景協會會長。
在創作理念上,不偏樹種貴賤,不受流派局限,追求意境,精益求精。無論松樹類、雜木類、山水類盆景製作都有較深的體會和扎實的基本功。特別對馬尾松盆景的創作,經多年探索研究,總結出一套逼芽控針的製作方法,有獨到之處。在專業刊物上發表了相當數量有特色的盆景作品和相關理論文章。 應國平,1946年出生。1963年參加工作,從事竹木製品生產及竹木工藝雕刻等工作,歷時40餘年。1980年起創辦私營企業,現為寧波市應氏竹木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應國平從60年代起由喜愛到收藏歷代名家書畫、古董,逐漸提高藝術修養,文化底蘊和鑒賞能力。同時開始養護製作盆景,尤以柏樹盆景見長,他善於把古代書畫和雕刻技藝,有機地結合起來,融入到盆景製作中去,他的作品具有中國畫風特色。70年代後期應國平開始建立盆景基地,以後又發展建立應氏盆景園藝場,收藏各種規格質量上乘的柏樹樁素材,盆景園規模:佔地20餘畝,有柏樹樁素材1000餘棵,各種規格的柏樹盆景200餘盆,其他松樹盆景80餘盆,雜木盆景60餘盆。 魏積泉,男,1952年生;1976年畢業於集美航海專科學院;現為廈門裕盛船舶修理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工程師;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理事;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付會長;世界盆景石文化協會付會長;廈門市盆景雅石研究會會長;中國傑出盆景藝術家。
魏積泉先生從1980年開始愛好盆景藝術,從1990年開始賞石收藏,投入大量資金收藏、創作盆景、賞石作品,現有盆景精品100多盆、賞石精品60餘件,其藏品經常在各類書刊發表。並積極參與各項盆景、賞石界活動,即陶冶情操、豐富精神文明生活、又推動中國盆景事業發展,成為發展中國盆景事業的新生力量;其創作的作品,樹種選材廣泛、作品靈巧明朗、技法細膩、構圖生動,既有蒼勁雄奇的力作,也有瀟灑靈秀的精品,充分展示其豐富濃厚的功底;其培養出的盆景,一枝一托均可入畫;其作品表現形式多樣,構圖清新自然,景觀動靜相宜,洋溢著強烈的時代感。所收藏的各類賞石,品種多樣,形、質、色具佳,多為精品。有不少賞石藏品曾在省、市和全國展覽中榮獲大獎。給盆景界、賞石界的同行留下深刻印象。
賀淦蓀
1924年生,湖北省武漢市人,美術副教授,擅書畫、工藝美術和藝術理論。現任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名譽會長、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副理事長、湖北省花木盆景協會副理事長、武漢市花卉盆景協會副理事長、《花木盆景》雜志名譽主編等職。
賀淦蓀先生從事盆景藝術活動50餘年。對於山石盆景、樹木盆景、樹石盆景和盆藝理論以及盆藝教育諸方面,均有所發展和創新。
在理論上,提出「要以文藝思想、藝術辯證法和美學指導盆景造型」等系列理論;著有《論盆景藝術造型》、《論動勢盆景》、《論樹石盆景》等系列專著,並在專業報刊發表大量文章。先後任《中國盆景》、《中國盆景名作選》、《中國盆景藝術大觀》、《中國盆景學術論文集》編委,並被指定撰寫《中國農業網路全書》園藝部分有關文章。1984年參與創辦《花木盆景》雜志至今。
在造型上,創立「動勢盆景」(系列)藝術風格,創作出大量動勢盆景系列作品,得到海內外盆藝界的認可和贊同。代表作有《群峰競秀》、《秋思》、《風在吼》、《我們走在大路上》等,均獲全國最高獎(其中《風在吼》獲海峽兩岸盆景展金獎、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金獎),並分別載入《亞太展》專輯和《世界盆栽》。其盆景藝術特色是:廣學博採,有所取捨,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被譽為是「激情與理念合壁,民族與時代並重」的現代中國盆景。新作《海風吹拂五千年》博得國際盆景界好評,被譽為「最具真實感、時代感和親切感」的作品。
多次參與組織和主持全國性盆景展、根藝展、學術討論會和盆景研究班、培訓班教學活動。先後任全國盆景展、全國根藝展專家評委,並任「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評委,以及盆景研究班主任等職。為全國盆景事業培養大量盆藝人才。
1994年5月,被建設部城建司、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聯合授予「中國盆景藝術大師」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