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側柏盆景
A. 家中庭院里能栽種小型側柏嗎
家中庭院里能栽種小型側柏。
側柏喜光,幼時稍耐蔭,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在酸性、中性、石灰性和輕鹽鹼土壤中均可生長。耐乾旱瘠薄,萌芽能力強,耐寒力中等,耐強太陽光照射,耐高溫、淺根性,在山東只分布於海拔900m以下,以海拔400m以下者生長良好。抗風能力較弱。
側柏栽培、野生均有。喜生於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鈣質土壤耐寒、耐旱、抗鹽鹼,在平地或懸崖峭壁上都能生長;在乾燥、貧脊的山地上,生長緩慢,植株細弱。淺根性,但側根發達,萌芽性強、耐修剪、壽命長,抗煙塵,抗二氧化硫、氯化氫等有害氣體,分布廣,為中國應用最普遍的觀賞樹木之一。
側柏能適應於冷氣候。抗旱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抗鹽鹼力較強,含鹽量0.2%左右亦能適應生長。
側柏種植技術
1、林地選擇:側柏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各種類型的機岩或土壤都可正常生長。但側柏不耐水濕,抗風能力較小,因此不宜在水濕低窪地、沖風口山地、風速較大地進行栽植。
2、造林密度:側柏在前100年內生長緩慢,樹冠窄小,根系分布也較淺,郁閉時間非常長。因此,為了促其郁閉,其初植密度為5000至6000株/公頃,後期根據郁閉情況進行間伐。
3、混交樹種:由於側柏生長緩慢,樹冠窄小,林地內易滋生雜草,為抑制雜草生長,在側柏造林過程中常與油松、元寶楓、刺槐等喬木樹種,或與紫穗槐、沙棘、胡頹子等灌木樹種混交。
4、細致整地:側柏造林過程中,細致整地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重要保證。側柏造林通常選擇乾旱瘠薄的山地,因此整地方式通常有魚鱗坑整地、水平溝整地、水平階整地,整地需提前1個季節為好。
5、造林技術:側柏造林可選擇春季,也可選雨季或秋季,冬季嚴寒乾冷不宜造林。造林苗木通常選用一至三年生裸根苗、一至二年生容器苗、二至三年生移植苗。造林方法常用播種造林、植苗造林、容器苗造林,也可採用大苗造林,但大苗造林需要經多次移植,以培養其發達的根系。
6、幼林管護:一是鬆土除草,可採用人工除草和化學除草。二是越冬防寒,可覆土覆草防寒、塗白防寒。三是林糧間作,側柏因生長緩慢,樹冠窄小,定植後可林糧間作,提高土地利用價值。
B. 找到一棵側柏樁,如何製作成盆景具體該怎麼做有沒有詳細的步驟教程
C. 側柏盆栽怎麼種 側柏盆栽養殖方法
苗期管理:經過催芽處理的種子,一般播種後10天左右開始發芽出土,20天左右為出苗盛期,場圃發芽率可達70%—80%。為利於種子發芽出土,經常保持種子層土壤濕潤,播種前一定要灌透底水。如幼苗出土前土壤不過分乾燥,最好不澆蒙頭水以免降低地溫和造成表層土壤板結,不利於出苗。
幼苗出土後,要設專人看雀。幼苗出齊後,立即噴灑0。5%—1%波爾多液,以後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灑3—4次可預防立枯病發生。
幼苗生長期要適當控制灌水,以促進根系生長發育。苗木速生期6月中、下旬以後恰處於雨季之前的高溫乾旱時期,氣溫高而降雨量少,要及時灌溉,適當增加灌水次數,灌溉量也逐漸增多,根據土壤墒情每10—15天灌溉一次,以一次灌透為原則,採用噴灌或側方灌水為宜。進入雨季後減少灌溉,並應注意排水防澇,做到內水不積,外水不侵入。
苗木速生期結合灌溉進行追肥,一般全年追施硫酸銨2—3次,每次畝施硫酸銨4~6千克,在苗木速生前期追第1次,間隔半個月後再追施一次。也可用腐熟的人糞尿追施。每次追肥後必須及時澆水沖洗凈,以防燒傷苗木。
側柏幼苗時期能耐一定庇蔭,適當密留,在苗木過密影響生長的情況下,及時間去細弱苗、病蟲害苗和雙株苗,一般當幼苗高3~5厘米時進行兩次間苗,定苗後每平方米床面留苗150株左右,則每畝產苗量可達15萬株。
苗木生長期要及時除草鬆土,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目前,多採用化學葯劑除草,用35%除草醚(乳油),每平方米用葯2毫升,加水稀釋後噴灑。第1次噴葯在播種後或幼苗出土前,相隔25天後再噴灑第2次,連續2~3次,可基本消滅雜草。每畝用葯量每次0.8千克。當表土板結影響幼苗生長時,要及時疏鬆表土,鬆土深度約1~2厘米,宜在降雨或澆水後進行,注意不要碰傷苗木根系。
側柏苗木越冬要進行苗木防寒。在冬季寒冷多風的地區,一般於土壤封凍前灌封凍水,然後採取埋土防寒或夾設防風障防寒,也可覆草防寒。生產實踐表明,埋土防寒效果最好,既簡便省工,又有利於苗木安全越冬。但應注意,埋土防寒時間不宜過早,一般在土壤封凍前的立冬前後為宜;而撤防寒土又不宜過遲,多在土壤化凍後的清明前後分兩次撤除;撤土後要及時灌足返青水,以防春旱風大,引起苗梢失水枯黃。
側柏苗木多二年出圃,翌春移植。有時為了培育綠化大苗,尚需經過2—3次移植,培育成根系發達、生育健壯、冠形優美的大苗後再出圃栽植。根據各地經驗,以早春3—4月移植成活率較高,一般可達95%以上。
移植密度要根據培育年限而定。苗木移植後培育1年,株行距10厘米X20厘米;培育2年,株行距20厘米X40厘米;培育3年,株行距30厘米X40厘米;培育5年生以上的大苗,株行距為1.5米X2.0米。一般培育大苗都需要經過多次移植,這樣,既有利於促進苗木根系的生長發育,培育良好的冠形和干形,又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根據苗木的大小而採取不同的移植方法,常用的有窄縫移植、開溝移植和挖坑移植等方法。
移植後苗木管理,主要是及時灌水,每次灌透,待墒情適宜時及時採取中耕鬆土、除草、追肥等撫育措施。除根據園林綠化的要求進行整形修剪外,其他措施與一般針葉樹種大苗培育基本相同。
D. 盆栽側柏養護管理 側柏怎樣日芾
你好!這是我養護側柏的一些經驗,可能對你有用。
放置場所側柏喜陽光,但又有一定耐陰才能,春秋二季應給予充足的光照。冬季如太過酷熱,則應適當遮陰。夏季較能耐寒,普通可在室外越冬。若遇有酷寒天氣,小盆景及用盆:過淺的,應及時收進室內,但要留意通風;放置場所應有充沛的通風透光條件,否則易生長不良。
澆水側柏性喜陰濕,平常應供應充足的水分。冬季酷熱天氣,應適當多噴葉水,營建出潮濕的生長環境。如遇連陰雨天氣,應留意避免盆中積水。
施肥側柏能耐貧瘠,故對肥料的要求不嚴。春秋二季,各施以稀薄的餅肥水2-3次,即可生長良好。
翻盆舂季3-4月停止為好。小型盆景可隔年一次,大型盆景可適當延伸。翻盆時保存局部宿土,去除約2/3左右舊土,剪去老根及枯、爛根條。可結合翻盆作改動造型的樣式。用盆等方面的調整。可適當施些基肥。
病蟲害防治次要病害為銹病,可用1%波爾多液防治。次要蟲害為紅蜘蛛,可用8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防治。
整形與其他柏類樹樁的造型一樣,側柏的造型多以表現「舍利干」及「神枝」為主。可選幹部較?粗大的樹樁,停止削刻及手工撕裂,但應留意不可剝皮太多而影響長勢。其枝條柔軟,最宜表現優美,故造型多以彎曲為主,但要留意手法與力度,避免皮層被扭壞,枝條多用金屬絲蟠扎,應留意察看,及時除去過緊的金屬絲,以防「陷絲」而影響美觀。沒有定型到位的枝條,應重新蟠扎定型。平常可隨時剪去無用的枝條,堅持完滿的樹相與造型。葉的修剪以手工摘除為主,少用剪刀修以免剪口發褐而影響美觀。
E. 如何培育側柏盆景
1、選材。在山裡尋覓景樁,心中要有詩情畫意,眼眸中躍動著許多美好的藝術形象、藝術姿勢、藝術組合以及藝術線條的誇張和定格。要善於無形取象,亂中取景,否則就難以認識哪是可取之材。再者,要有精品意識,發現好樁要以一當十,視若珍玩。要找根挺干拙、俯仰神、極富制景潛力的變異之樁。陡坡出龍爪,風口出鳳條,皆是自然造化;而粗矮古拙的變異之樁,往往是山民們年復一年砍伐與放牧所致。只要有慧眼,在山巔、腳、溪邊、路旁,都可找到好樁。側柏一年多次發芽,春夏秋冬均可採掘。但最好是冬眠之後,每年的三四月份可視為黃金時節。採掘前,應就地進行剪截,除去多餘,保留精華,在充分留好預備枝的前提下,果斷地將紊亂之樁加以改變和整理。採掘時,理應得到有關方面許可,切忌置山林保護於不顧而強取豪奪。
2、加工。操作要慢要細。要根據基部粗細確定土球之大小。開溝挖槽見根就剪,粗根的口要平,勿使其破皮爛傷。挖好的土球要嚴防風干,應先縛以濕草或鮮活柏葉,嚴包緊扎後方可搬運。採回的景樁最好先上泥盆。大型景樁要植於高出地面的土床。底部鋪河沙,上用微鹼性黃土、以向陽土崖水曾染肥的含沙黃土為最好。
3、栽植。栽植前,要清理好土球表面的污土和草根,剔除裸露石塊,以乳膠封塗粗根及干枝截口,然後噴灑多菌靈或高錳酸鉀,將景樁放正位置,填土搗實,最畢絕後一遍遍澆水,直到泥盆全部洇濕。在澆透第一遍水後,目口應將主幹與粗枝上的陳年老皮一律颳去。這樣可除污、除菌、滅卵,確保樁景清潔衛生,同時也有利於表皮組織的新陳代謝和表面紋理美的展示。
4、澆水。景樁上盆後,要嚴格控水。柏屬陰,松屬陽。所謂干松濕柏」,目口含陰陽之理,井非說松樹耐干柏樹耐濕。一般地講,新植的側柏尤為咐芹怕澇,澇則爛根而致死。控水就是要少澆多噴,盆面不積水,以天天見濕見干為好。逢特別乾旱或風烈之日,可適當多噴多澆一些水。陰雨季節,可將盆底墊上磚塊;發現盆土濕度過大時,可培干土吸水,或倒換透水好的新盆。
5、病蟲害防治。側柏景樁一般不會因局部損傷而致死,但要及時施葯消毒。側柏景樁的致命天敵,尤屬天牛、小蠹蟲為甚。最常見的是星天牛和雲斑天牛,其觸角極敏,出世即尋偶交配,爾後將卵產在側柏樹皮里。卵成幼蟲後即鑽入皮下,嚙食生長層,其糞便及嚙下的木屑從蛀孔排出。天牛幼蟲的嚙食道多橫斜,能截斷上水線致景樁枯死。由於幼蟲變成成蟲後,仍蟄居樹皮里越冬,至暖春才從蛀孔爬出,所以在天牛出洞時要不失時機地進行捕捉,也可於出洞前後,噴施敵敵畏、奮斗納等葯予以殺傷。天牛的外號叫鋸樹郎」,而小囊蟲則叫食木蟲」。小蠹蟲極小,多在雜木垃圾里繁衍,一旦侵入側柏景樁的皮層,也會將樁木生長線嚙食殆盡。經常打掃衛生,清除亂雜木頭,勤於景樁噴施葯物,是防止小囊蟲危害的最好辦法。
6、制景要領。側柏景樁成活後,至少要經過一兩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精心養護,將頂枝養旺,側枝養壯,葉片養胖,蓄枝養根使其茂盛,方可蟠扎牽拉。側柏能做各種形式的制景,但制景要有悟性,要形象思維。陝西的黃陵柏,岱廟的漢柏,皆以獨特的個性,天然的神韻,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被視為民族瑰寶,其堅實豪邁的形象,正是我們造型制景的楷模和良師。形象是個性,是風骨,是神韻。側柏制景務必尊重側柏的樹性,尊重側柏的形象。凡水平高的側柏盆景,大都主幹扭曲有勁,古拙奇特;根出四歧,入地有性;葉態團簇;樹冠或似雲朵凝雨,或似峰巒疊翠,多為三角形和不等邊三角形。側柏造型極宜莊重貌,寓動於靜,意境致遠。其風格應注重書卷氣。技法要揚長避短;南北兼蓄,靈活多變。
7、造型技法。采梢和舍利是製作側柏盆景必須掌握的重要技法。采梢實際就是掐葉。因為側柏的幼枝是由鱗狀的小葉發育長成的,通過掐去幼嫩的枝葉,可控制瘋長。同時梢也是組織口十態,規范樹貌,美潔景觀的惟一選擇,通常是在實施截干蓄枝的基礎上進行,和蟠扎互為作用。舍利和神枝則賦予側柏以更多的內涵,可充分顯示在大自然的洗禮中,身經百劫的崢嶸風骨和巍然於蒼穹的英雄氣概。許多側柏景樁,上有枯梢,下有疤痕,基部手簡姿有腐洞;或生長層被大面積蛀死,或主幹多刀傷斧斫而截口又過於顯露,可順其自然,用舍利技法變醜陋為奇美。舍利可應用於已枯死和可枯死的部位,也可應用於扭曲而又旋美之姿的干枝,或由於線體及色彩對比的需要而實施之。剝皮宜在仲春,雕刻宜在冬季,神枝宜制裁轉。要把握好枯與榮的對比,把握好觀賞面。然而搞舍利應從實際出發,關鍵是審視景樁,看有無必要和可能。舍利技法不可濫用,否則會弄巧成拙。盆景藝術法無定法,式無定式。作者修養不一,風格各異。一招一式都要靠作者的靈感;中動來完成。側柏盆景造型,應在實踐中擴大交流,完善自我,要好好總結經驗,不斷有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