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宋代盆景畫

宋代盆景畫

發布時間: 2023-08-07 11:16:21

⑴ 宋代描寫山水盆景的詩詞有哪些

蘇軾的《抄雙石》:

夢時良是覺時非,襲汲水埋盆故自痴。

但見玉峰橫太白,便從鳥道絕峨嵋。

秋風與作煙雲意,曉日令涵草木姿。

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

蘇東坡不僅親自製作盆景,並對入畫的盆景加以吟詠:

我持此石歸,袖中有東海。

置之盆盎中,日與山海對。

試觀煙雲三峰外,都在靈仙一掌間。

五嶺莫愁千嶂外,九華今在一壺中。

陸游在《菖蒲》詩中對山水盆景也作了細致描述和贊美:

雁山菖蒲崑山石,陳叟持來慰幽寂。

寸根蹙密九節瘦,一拳突兀千金直。

清泉碧缶相發揮,高僧野人動顏色。

盆山蒼然日在眼,此物一來俱掃跡。

根盤葉茂看愈好,向來恨不相從早。

所嗟我亦飽風霜,養氣無功日衰槁。

同時,宋代有了對盆景的題名之舉。如田園詩人范成大愛玩英德石、靈璧石和太湖石,並在奇石上題「天柱峰」、「小峨眉」、「煙江疊嶂」等名稱。

而且,到了宋代,這時的賞石標准更為明確,對石品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比如人稱「米顛」的大書畫家米芾,愛石成癖,他論石有透、漏、瘦、皺之說。這也促使山水盆景的製作技藝較唐代有了顯著提高。

⑵ 宋代的盆景是怎樣的

宋代盆景復是唐代盆景的繼續,制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發展,主要是將宋代繪畫理論更多地應用於盆景之中,使盆景藝術有所提高。宋代,不論宮廷民間,以奇樹怪石為觀玩品已蔚然成風,並對盆景的題名之舉。賞石標准更為明確,對石品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山水盆景的製作技藝較唐代也有了顯著提高。

⑶ 欣賞自栽的盆景也是一種…

中國是世界的詩詞王國,歷代的詩人墨客對花草樹木情有獨鍾,以凝煉的語言,傳神的文字,十分生動地概括了山水花木的精神品格和風情韻致,還有不少是吟詠盆景藝術。

「煙翠三秋色,波濤萬古痕。削成清玉片,截斷碧雲根。風氣通岩穴,苔紋護洞門。三峰具體小,應是華山孫。」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品賞山水盆景後發自內心贊美的詠嘆。「小松未盈尺,心愛手自移。蒼然澗底色,雲濕煙霏霏。栽植我年晚,長成君性達。如何過四十,種此數寸枝。得見成蔭否?人生七十稀。」這首詩是白居易自栽松樹盆景幾十年,對松樹盆景蔚然成林,蔥蘢突兀,富有強盛生命力的歌吟。

宋代的不少詩人、畫家如蘇東坡、陸游不僅親自製作盆景,且往往觸景生情,詩興勃發,對入畫的盆景加以吟詠,留下許多名句:「我持此石歸,袖中有東海……置之盆盎中,日與山海對。」(蘇東坡《取彈子石養石》)「雁山菖蒲崑山石,陳叟持來慰幽寂。寸根蹙密九足瘦,一拳突兀千金直。清泉丘缶相發揮,高僧野人動顏色。盆山芬然日在眼,此物一來俱掃跡。根蟠葉茂看愈好,向來恨不相從早,所嗟我亦飽風霜,養氣天功日衰稿。」(陸游《菖蒲》)。這些詩篇不僅表述了「小中見大」的藝術手法,還對山水盆景作了細致的描述和贊美。

元代強調盆景的「小中見大」,也要求畫理入盆的意趣。謝宗可《蟠梅》詩:「縈春絆碧裂蒼苔,歲晏寒香宛轉來;蛟蟄凍雲冰骨瘦。龍眠夜月玉鱗開。風霜氣勢從千折,鐵石心腸亦九回;只為東君甘自屈,不教枉點百花魁。」

清時,觀花盆景不僅在民間深受喜愛,在宮廷中也佔有一席之地。康熙在《詠御制盆景榴花》中寫道:「小樹枝頭一點紅,嫣然六月雜荷風; 青葉里珊瑚朵,疑是移銀金碧中。」把盆中珊瑚配景的襯托,榴花的嬌艷欲滴寫的十分傳神。

同是用《小重山》詞格描寫盆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李符在《小重山》詞:「紅架方瓷花鏤邊,綠松則半尺,數株攢,斷雲根取石如拳。沉泥上,點綴郭熙山,移近小闌桿,剪苔鋪翠暈,護霜寒,蓮筒噴雨冥飛泉,添香靄,借與玉爐煙。」龔翔在其《小重山》中也寫道:「三尺宣州白狹盆,吳人偏不把,種蘭蓀,釵松拳石疊成村,茶煙里,渾似冷雲昏,丘壑望中存,依然溪曲折,護柴門,秋霜長為冼苔痕,丹青叟,見也定消魂。」兩首《小重山》詞把盆景的形象和意景描繪得淋漓盡致,讓人有觸景生情和浮想聯翩的感覺。

⑷ 盆景最早出現於什麼時候

中國盆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現知考古、文獻記載:中國盆景起源於東漢(公元25—220年),形成於唐(公元618~907年),興盛於明清(公元1368~1911年)。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雖然集居城市,仍然留戀、酷愛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為適應需要產生「囿」、「苑」,發展形成「自然山水園」;產生「畫」,發展形成「自然山水畫」;產生「盆栽」,發展形成「盆景」。三者隨著人類的社會活動、經濟發展、文化提高而相互滲透、相互借鑒、相互提高。

據現有考古、文獻記載,浙江省餘桃縣河姆渡新石器貴遺址的發掘中,發現一片五葉紋陶片,陶片上刻有一方形陶盆,上栽形似萬年青的植物,說明早在公元前1萬年至公元前4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已將植物栽入器皿供作觀賞。河北望都東漢墓墓壁畫中出現繪有一陶質卷沿圓盆,盆內栽有六枝紅花,置於方形幾架之上,植物、盆盎、幾架三位一體的盆栽形象,特別是幾架的使用,說明早有東漢就已把盆栽作為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山水畫興起,當時畫家宗炳遍畫平生經歷過的山水,張於一室,以供臥遊,並寫下《畫山水序》,序中說:「昆閬之形,可圍於方寸之內。豎劃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回。」這種對「咫尺千里」和「小中見大」的體會,既能促使他把山水樹石縮在素絹上成為山水盆景畫,也可啟發他縮人盆盎成為盆景,可足不出戶,高枕臥遊。

發展到唐代(公元618~907年)出現寫意山水園和山水畫,盆栽者應用山水畫理將山石與植物組派盆景作出可貴的貢獻;廣州盆景藝人孔泰初、莫眠府、素仁、陸學明等人在繼承傳統基礎上,受嶺南畫派的山水樹木繪畫技法的影響,創造以順其自然的「截干蓄枝」剪枝造型,形成具有「飄逸豪放」特色的嶺南盆景;蘇州盆景藝人朱子安在著名作家和園藝家周瘦鵑提倡、指引下,在繼承傳統技法的同時,對傳統的「順風式」、「垂技式」、「六台三托一頂」等手法進行創新,創造「粗扎細剪」的技法,製作力求順乎自然,使其千姿百態,各具風韻的蘇派盆景;上海盆景藝人殷子敏率領其學生,博採眾家長,在學習我國優秀傳統藝術和外來風格的基礎上刻意求新,創立「雄健精巧」的海派盆景。

除各地園林部門建立盆景園,培育、創作、展覽盆景外,不少城市業余愛好者,在工作之餘,常以製作、欣賞盆景作為愛好。

1979年9月至10月,國家城建總局在北京主辦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全國「盆景藝術展覽」,展出各類盆景1100多盆。這以後,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分會每隔數年,舉辦一次「中國盆景評比展覽」,至今已成功舉辦四屆,使中國盆景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迅速發展。

同時,我國盆景界積極參加國際重大展覽,利用各種機會宣傳中國盆景藝術,使中國盆景走向世界,並在國際盆景界享有盛譽。

⑸ 中國盆景評比展覽其作品分類一般以什麼為主

中國盆景評比展覽其作品分類一般山石盆景為鬧液銷主。

盆景,中國優秀傳統藝術之一,是以植物和山石為基本材料在盆內表現自然景觀的藝術品。

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為材料,經過藝術創作和園藝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優美景色,達到縮地成寸、小中液游見大的藝術效果,同時以景抒懷,表現深遠的意境,猶如立體的美麗的縮小版的山水風景區。

元代高僧韞上人製作小型盆景,取法自然,稱「些子景」。明清時代盆景更加興盛,已有許多關於盆景的著述問世。「盆景」一詞,最早即見於明代屠隆所著的《考盤餘事》。

20世紀50年代以後,盆景製作在公共園林、苗圃和民間家庭有了很大的普及,並成立了盆景協會,經常舉辦盆景園和盆景藝術展覽等。

日本的樹樁盆景由中國傳入,稱「盆栽」。14世紀繪畫中已有出現。1909年,日本盆栽通過倫敦的一次展覽會而傳到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在歐美流行,並音譯為「bonsai」。

現美國、英國、聯邦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都有全國性和地方性的協會。1980年在日本大埋唯阪召開了世界第一屆盆景大會,同時舉行了世界盆景展覽。



⑹ 安徽文化·徽派版畫、篆刻、雕塑與盆景·徽派版畫

安徽文化·徽派版畫、篆刻、雕塑與盆景·徽派版畫

中國版畫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到明代萬曆年間開始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階段,創作了大量優秀作品。而站在這個高峰之頂巔的,便是徽派版畫藝術。徽派版畫之所以能驟然崛起,冠蓋群倫,有著傳統和時代的雙重原因。從傳統方面來講,徽州自宋代以來文化一直比較發達,徽俗又特別重視宗法,各宗族紛紛纂修族譜,族譜上往往附有村落、墓地等的示意圖和祖先畫像,這可看作原始的版畫。現存有皖南望族刻印的幾種元末明初的《報功圖》,版畫都很大,卻並非整體刻成,而是分刻許多小塊圖像連續捺印而成。弘治十二年(1499)黃永旻等刻休寧流塘《詹氏宗譜》所附詹家祖上的鄉賢肖像,雖然猶嫌線條簡略、人物呆板,但繪、刻、印都已具有相當水平。這些民間作品雖然難於達到真正的「藝術」境界,但卻為版畫提供了社會的基礎,也使版畫藝人得到鍛煉。從時代方面來說,由於徽商集團迅速發展,徽州各項文化事業因有了財力資助,水平不斷提高。這至少從兩個方面促進了版畫的進步。第一個方面是,隨著文化水平的提高,徽州成為新興的刻書業中心。萬曆時人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雲:「余所見當今刻書,蘇、常為上,金陵次之,杭又次之。近湖刻、歙刻驟精,遂與蘇、常爭價。」謝肇淛《五雜俎》亦雲:「今杭刻不足稱矣,金陵、吳興、新安三地,剞劂之精,不下宋版。……近來吳興、金陵,漸漸陷此病矣。」明清時代的版畫不同於今天版畫藝術家的個人創作,而基本上是作為書籍的插圖形式存在的,只有發展出這樣規模宏大的刻書業才能為版畫提供廣闊的練兵場所和藝術天地。徽州文化發展對版畫的第二個促進是,隨著讀書人的普遍和書業發展,越來越多的文化人和畫家涉足於這一領域,刻板藝人的文化水準也大有提高,這無疑促進了版畫品位的上升。

徽州刻書業能夠順利發展並一直保持高質量,與技藝在宗族內部世代相傳的習俗有關。徽州著名的刻工,絕大多數出自歙縣虯村黃氏宗族。根據《黃氏族譜》的記載,黃氏從正統時期開始刻書,萬曆以後從業者日多,一直持續到清道光年間,前後出過數百名刻工,全國聞名的亦不下數十人,不僅幾乎獨占徽州的板刻陣地,還大量流寓外地,在杭州、吳興、蘇州等地的版畫界造成雄厚勢力。如黃鍾刻有《註解傷寒論》《皇明名臣經濟錄》等,其父黃仕瓊、弟黃錫、黃鎡、黃銳、黃鉛,子黃守言,皆為名手。黃鎊所刻《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插圖,被認為是徽派版畫新舊兩個時期的分水嶺。黃鎬刻有《古列女傳插圖》。 黃 刻《籌海圖編》《玉玦記》《仙佛奇蹤》等插圖,又與其子黃應孝同刻《帝鑒圖說》,繪刻工巧,宏富璀璨,為徽派版畫的代表作。黃��所刻《汪虞卿梅史》,甚佳。黃應組刻有《孔聖家語圖集校》《鏡陽秋》等插圖,下刀點粒不苟,繁而不亂,有所革新,是徽派木刻的傑出代表,並對金陵版畫產生過重大影響。其弟黃應紳亦有精湛技藝,刻有《酣酣齋酒牌》。黃 刻有《北西廂記》《養正圖解》《程氏墨苑》等書插圖,不少圖刀法極為明凈。黃德時刻有《宣和博古圖》《考古圖》《玉簪記》等書插圖,其弟黃德寵刻有《仙媛紀事》《圖繪宗彝》等書插圖。 黃 是著名刻工,其子黃德懋刻有《方氏墨譜》《考古圖》等書插圖,黃德修刻有《古雜劇》《牡丹亭還魂記》等書插圖,黃德新刻有《秦漢印統》《弈圖史序》等書插圖,皆稱名家。黃應瑞刻有《大雅堂雜劇》《四聲猿》等多種插圖,與弟黃應泰合刻《狀元圖考》《女苑編》等,作品界劃精整,山水、樹木、樓台、仕女無不精絕。黃一楷作品很多,與弟黃一鳳、黃一彬合刻《北西廂記》《南琵琶記》等書插圖,十分精美。黃一彬之子黃建中亦為高手,刻有《新刻綉像評點玄雪譜》《博古葉子》等。以上所舉,只不過是黃氏作品中極小的一部分,已可看出繁盛程度。

一般認為,徽派版畫從萬曆十年(1582)以後,逐步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作為起點的標志是高石山房鄭之珍刊《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插圖。這套版畫的藝術水平已不遜於久負盛名的金陵富春堂版畫插圖,構圖極富想像力,黃珽、黃鎊的刀刻飛動流暢。但是,也應看到,這套版畫粗壯豪放有餘,工巧精雅不足,風格上與金陵派區別不大。在這以後,蘇州、杭州、吳興和徽州的書坊出現了相同的趨向,出版家們為了鞏固陣地,擴大影響,不惜工本,競相追求豪華富麗,老牌的書坊也紛紛將上圖下文的傳統插圖格式改為單面或全頁大版。在這場競爭中,新興的徽州版畫獲得成功。徽州墨庄和書坊的老闆花費重貲聘請名畫家丁雲鵬、吳廷羽、鄭重、黃應澄等人繪圖,請以黃氏諸人為主體的名手鐫圖,他們刊刻墨譜圖、譜錄、畫譜、民間故事、諸子百家、戲劇小說,書中的版畫以其高水平引起廣泛注意,聲譽鵲起,敗下陣來的外地書坊為了維持下去,不得不請徽人繪刻,徽州版畫藝人四處流寓,徽派版畫登上霸主地位。據周蕪先生在《徽派版畫史論集》中總結,徽派版畫的特色可以歸結為:「細密纖巧,富麗精工,典雅靜穆,有文人書卷氣,也有民間雅拙味,可以作文人的案頭讀物,也可以為村婦書童所理解。」線描的運用雖然是中國傳統版畫的共同特徵,但以徽派版畫的成就最為突出。徽派版畫體現了傳統中國人的欣賞習慣,構圖完整飽滿,不留空白,在結構畫面時總是以單線為主來敘事鋪陳,講究詩情畫意,常常配以詩、文和印章,強調裝飾效果。刻工對每一條線條都全神貫注地去刻畫,有時細如毛發,柔若絹絲,有時粗如鴻溝,壯若山脊。此外,彩色套印技術的發明是明末清初版畫的最大成就之一,這其中徽州人做出了突出貢獻,胡正言刊印的「十竹齋書畫譜》和《十竹齋箋譜》採用拱花、餖板的技術,使畫面五彩繽紛,促使木刻印刷術發生了質的飛躍。

⑺ 苔蘚微景觀源於哪個國家

苔蘚微景觀其實屬於盆景 傳統藝術形式的一個細分造型。盆景源於中國,盆景一般有樹樁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盆景是由景、盆、幾(架)三個要素組成的,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統一整體。人們把盆景譽為"立體的畫"和"無聲的詩"。
盆景源於中國。1972年在陝西乾盆景陵發掘的唐代章懷太子墓(建於706年) 甬道東壁繪有侍女手托盆景的壁畫,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盆景實錄。宋代盆景已發展到較高的水平。當時的著名文士如王十朋、陸游、蘇東坡等,都對盆景作過細致的描述和贊美。元代高僧韞上人製作小型盆景,取法自然,稱"些子景"。明清時代盆景更加興盛,已有許多關於盆景的著述問世。"盆景"一詞,最早即見於明代屠隆所著的《考盤餘事》。20世紀50年代以後,盆景製作在公共園林、苗圃和民間家庭有了很大的普及,並成立了盆景協會,經常舉辦盆景園和盆景藝術展覽等。
日本的樹樁盆景由中國傳入,稱"盆栽"。14世紀繪畫中已有出現。1909年,日本盆栽通過倫敦的一次展覽會而傳到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在歐美流行,並音譯為"bonsai"。現美國、英國、聯邦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都有全國性和地方性的協會。1980年在日本大阪召開了世界第一屆盆景大會,同時舉行了世界盆景展覽。

⑻ 盆景源於哪個國家

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會長、江蘇農學院的徐曉白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西方人認為盆景藝術起源於日本,但實際上盆景藝術起源於我國,是從我國傳到日本,在日本得到高度發展後又傳到西方的。

盆景以植物、山石、水等為材料,經過藝術處理和加工,集中在盆內,達到「縮龍成寸」、「縮地千里」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體現了人類對大自然的依戀,被譽為「立體的畫」、「無聲的詩」。我國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時代就開始有了略具盆景特色的模仿自然山林的造園和構石為山的私家園林。到漢代,陶瓷工業的發展為盆景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盆缽。在考古中挖掘的東漢墓壁面上發現了圓盆中栽著六枝紅花和樹木盆景的雛形。魏晉以後,江南經濟得到大發展,貴族地主大量興建園林別墅,士大夫們則紛紛寄情山水,從自然山水中尋求人生的哲理和趣味,這種風氣,不但促進了山水詩和山水畫的形成,也促進了盆景藝術的發展。

到了唐代,大量的畫、詩及文獻,像白居易、李賀、韓愈的詩文中都寫了盆景。宋代以後,盆景得到進一步發展,文豪書畫家蘇東坡就是個盆景愛好者。盆景這一名稱就出自他著的《格物粗談》一書。進入清代,盆景藝術又有發展。

當代盆景藝術更加發展。現代人對盆景藝術日益求精,種類分析也更詳細,根據盆景的形式分為:水栽式、叢林式、懸崖式、卧乾式、直乾式等等;盆景的類型也有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之分了。

熱點內容
櫻花妝的畫法簡單 發布:2025-02-06 08:40:50 瀏覽:418
星空櫻花頭像 發布:2025-02-06 08:31:22 瀏覽:121
木丁香價格 發布:2025-02-06 08:30:41 瀏覽:105
邵東楊梅盆景 發布:2025-02-06 08:27:54 瀏覽:380
蘭花的顏色怎麼描 發布:2025-02-06 08:27:22 瀏覽:306
綠植種類名稱及圖片 發布:2025-02-06 08:19:36 瀏覽:864
鯨魚花店 發布:2025-02-06 08:18:47 瀏覽:519
音速2櫻花 發布:2025-02-06 08:08:06 瀏覽:342
大興定鮮花 發布:2025-02-06 08:03:59 瀏覽:104
寫鬱金香的作文的結尾 發布:2025-02-06 08:01:26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