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廣州國粹綠植批發

廣州國粹綠植批發

發布時間: 2023-08-09 23:19:15

⑴ 墨蘭的植物學史

墨蘭在中國作為觀賞栽培植物起始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依據唐代中期丞相張九齡的詩來推測。張九齡《感遇·其十》為張歸隱回鄉(廣東始興)時所作。其詩曰:「……紫蘭秀空蹊,皓露奪幽色,馨香歲欲晚,感嘆情何極。白去在南山,日慕長太息。」這詩中所提到的南山即張氏的家鄉始興南山(在今廣東邵關市東南郊一帶)。據《廣東通志·曲江古跡》載:「張丞相園在城南南山下。」這一帶歷來產墨蘭,從「馨香歲欲晚」句看,很像是寫墨蘭。以此推測唐時廣東已開始栽培觀賞墨蘭了。但憑一兩句詩還不能確證。況且張氏作為一位歸隱的官宦詩人,其寫詩言蘭多半是像屈原那樣以香草喻其操守、德行和抒發其懷才不遇的情愫,不一定實寫什麼蘭。
另一種說法是依據南宋末期越時庚《金漳蘭譜》中對幾種蘭的描述來推測。其「吳蘭」條曰:「色深紫,有十五萼,干紫英紅,得所養則歧而生,至有二十萼。花頭差大,色映人目,如翔鸞翥鳳,千態萬狀。葉則高大剛毅勁節,蒼然可愛。」類似的品種還有陳夢良、潘花、趙十四、何蘭,均開紫色花,《金漳蘭譜》在後文把這類花統稱為紫花。吳應祥、吳漢珠編著的《蘭花》第77頁中稱「宋代《金漳蘭譜》」的紫蘭多指今之墨蘭。除心啟、吉占和編著的《中國蘭花全書》第90頁墨蘭條內也稱:「墨蘭又稱報歲蘭,也是中國傳統觀賞的蘭花,早在南宋就有品種的記載。」金漳位於閩南,此地歷來盛產墨蘭,以上說法不無道理。可惜《金漳蘭譜》對各種蘭只有簡單的文字描述,沒有圖譜,原種已失傳,其文字也沒出現墨蘭、報歲蘭等詞,而統稱為紫蘭。只憑花深紫色,於紫英紅,葉則高大等語很難予以確認,因當地所產的某些大葉建蘭、大葉寒蘭的植物形態也有類此的。盡管如此,古之某些紫蘭即為今之墨蘭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同樣沒有圖譜只有品種植物形態的文字描述,寫得更為具體更為貼近墨蘭的,應是清代乾隆年間四庫全書中的《廣東通志》卷52。該卷《花》的欄目里就有「蘭生於幽谷,葉闊而韌,長一二尺,四時常青。莖紫節赤,高四五尺乃開花,花下黃中有紫點」的描述。這部分內容采自《廣東通志》的《羅浮志》,羅浮山在廣州東面,古今盛產墨蘭已為人所共知,「莖紫節赤,高四五尺乃開花」,這顯然是墨蘭,其他中國蘭花難見此種植物形狀。直接以「墨蘭」 為稱謂記載這種蘭的蘭花典籍,應是清末南海佛山人區金策的《嶺海蘭言》。該書把墨蘭分為「白墨蘭種」 和「黑墨蘭種」兩大類共19種。其「白墨蘭種」 中羅列的品種有企甲白墨素、柳葉白墨素、玉版自墨素、硬劍白墨素、軟劍白墨素、短劍白墨素、綠墨素和金絲白墨共8種。其「黑墨蘭種」 中羅列品種有直劍香墨、直劍小墨、柳劍小墨、扭劍墨、新山墨、長劍榜墨、短劍榜墨(榜墨即秋天開花的秋榜。古時科舉考試於秋天放榜傳喜訊,此花秋天開,故有此名)、泥金素、金邊墨、黃金塔、硃砂墨共11種。作者在此項後面還提到球墨、鐵面冰心(即白舌球墨)、紫鳳尾3種,但從其描述看,應屬當今蘭花分類的金棱邊(小蜜蜂蘭)類,不屬墨蘭。這么多的墨蘭品種,可見清末廣東玩墨蘭之風已盛。
墨蘭的栽培賞玩史,縱觀史實,可將其大抵分為四個時期:
第一時期,清中期以前,是墨蘭栽培賞玩的濫觴期。這個時期墨蘭多隻在產墨蘭區中的少數達官貴人、文人雅士中栽培賞玩,傳播未廣,但已被認為是高雅之花,其文化內涵已被溶入中華的豐厚的蘭文化之中。
第二時期,清朝末期至民國時期,墨蘭栽培賞玩的初盛期。據《嶺海蘭言》載,當時可舉出的蘭國,如「大良澹同,以藝蘭著名,盆至盈千,種幾滿百,羅尚書之別墅也」,「四會蘇圃,薑桂之園,蘭花最盛」;「佛山沙坑周愛日同,亦知名」;「省垣以藝蘭稱者,有任老三,忘其名,家居河南(即今廣州市海珠區),號為蘭藪。歿後佳種數百盆,其妾分散售賣,得千金有餘」。可見當時大型蘭園已出現於珠江三角洲各地,這些蘭同多為種墨蘭,而蘭價也不低,「蘭一盆而過十菖,貴者價至百餘金」。傳說中還有安徽茶葉商人以閩產的墨蘭作為禮品,以投廣東茶葉商人之所好。即今之徽州墨,為今日之墨蘭傳統品種。據潮汕地方誌載,當時的潮汕大官僚方耀(普寧洪陽人)還曾以大型軟劍白墨素進貢慈禧太後。可見此時期中國墨蘭已進入栽培賞玩的初盛期。
第三時期,民國後期至20世紀70年代,墨蘭栽培賞玩在中國大陸的部分失傳和在中國台灣省的勃興期。八年抗日戰爭和三年解放戰爭,墨蘭的栽培與賞玩不可能有什麼發展。建國初期,喜愛蘭花的朱德委員長多次到粵、閩,工余也關心各地的蘭花,在他的倡議下於1958年在廣州解放北路建起了鬧市中的蘭花公園——廣州蘭圃,廣泛收集各種蘭花,其中有不少為傳統墨蘭品種,對廣東墨蘭甚有推動作用,直至今天,廣州蘭圃還成為遊人休憩和賞蘭的好去處,但隨之而來的三年經濟困難和文化大革命,批判封資修等,墨蘭業也同其他花卉業一樣,備受摧殘,其中部分品種因此而失傳或瀕於失傳。而這時我國的台灣省卻在早年日本某些蘭花愛好者的影響下,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經濟發展的推動下,以其盛產墨蘭的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使墨蘭的栽培賞玩與貿易在那裡得到了勃興。其勃興過程可分幾個階段:
一是勃興的醞釀期。20世紀60年代前,台灣本來就是盛產墨蘭的省份,加之與相鄰的福建省來往頻繁(福建省是個栽培賞玩墨蘭歷史悠久的省份),對台灣玩墨蘭早有影響,其中有些墨蘭品種也是從福建傳過去的。此外,在日本佔領台灣時期,日本的蘭花愛好者來台灣購買蘭花,刺激了台灣的蘭業(包括墨蘭)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醞釀著台灣墨蘭的勃發。
二是墨蘭線藝的興起期。線藝蘭始於日本,早在200年前,日本就出現了線藝蘭熱。當時的第一個線藝蘭品種叫加冶屋(鐵匠的家之意),是由一鐵匠栽培出來的,是一個建蘭品種。到1904年,日本人大河內豐吉先生在其服務的台灣三義車站(今之三義站)前竹林里發現了一株有深紺帽子,白中斑線之墨蘭(即台灣人所說的報歲蘭)。當時蘭界一致認為此蘭無論在葉姿和線藝的變化上比日本以往的建蘭線藝要好得多,當即以300元(相當於大河內豐吉先生三四年的工資)在台北售出。此蘭後來傳入日本,命名為「真鶴」。此後即在台灣興起墨蘭的線藝蘭熱,各種線藝墨蘭紛紛被發掘出來,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局面。半個世紀後。1957年分別在台灣省花蓮縣鳳林加黑洞發現了金玉滿堂(羅阿桶發現,周德宜命名),這兩種線藝墨蘭藝向變化豐富,直至出現金玉滿堂冠、龍鳳冠、將台灣的線藝墨蘭熱推向高潮,為墨蘭的賞玩開辟出一個新的天地。
三是墨蘭達摩的勃興期。到了1973年,台灣人又在花蓮山區達摩祖廟旁發現了一種株型矮小,葉片肥闊有肉且有皺皮,葉尾鈍圓的線藝墨蘭。這種蘭容易栽培,且葉藝變化無窮,本身自成一個系列,一時風靡台港澳乃至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最高藝向者售價達到蘭花單株售價的最高位,約為人民幣的100萬-200萬元。在達摩蘭的帶動下,1974年又發現了文山佳龍等葉姿行龍勁健的新品種,隨後又有矮種天、九枝、五枝等出現,又為墨蘭的發展開拓出一個新天地。
四是墨蘭奇花系列的興起。其起動品種為大屯麒麟。該種於1977年由郭俊成發現於台灣省大屯山。其花形大,異於一般蘭花,為巢式奇瓣,主副瓣雙層多瓣,第一層為柳葉瓣,第二層為水仙瓣;唇瓣則雙層三裂,捲舌帶鮮紅點。同類奇花還有四74年發現的玉獅子、1979年發現的馥翠、1980年發現的國香牡丹,並稱為台灣墨蘭四大奇花。同期興起的還有墨蘭蝶花類,如文山奇蝶、文漢奇蝶、乾坤蝶、華光蝶等等。
五是墨蘭色花系列、瓣型花系列的發掘。墨蘭普通花以色、以瓣型見長者也可成為賞點。1963年發現1982年登錄的,由彭雙松先生命名的墨蘭桃姬(紅花系列的代表),以其花色鮮明,粉紅嬌艷,葉姿瀟灑文雅而見愛。在桃姬的帶動下又出現櫻姬、鳳凰、陽明錦、新娘、喇叭姬等墨蘭,一時形成墨蘭紅花系列。中國人以紅為喜慶的表現,而此類花又在春節前後開花,可形成賣點也熱了起來。瓣型花則出現了清荷、龍梅、十八嬌梅、彩龍等等。至20世紀六七十年代,台灣省的墨蘭已形成多賞點的空前熱鬧局面,加之出口日本、韓同,其貿易額也大增。最盛期台灣省全島養蘭戶超過20萬戶,養蘭的技術也隨著該省農業的精緻化而日益精進,蘭苗、植料、盆具、肥料、農葯、棚架、噴霧器、遮光網、乃至報警器、防盜網、狼狗看守等有關養蘭的用品、物品,一應俱全,已形成一個頗具規模的蘭花產業。各地的蘭協組織、蘭展會也令人眼花繚亂。此乃台灣省墨蘭的勃興期。
第四時期,20世紀70年代後在大陸改革開放的推動下,海峽兩岸交往突現頻繁。在兩岸蘭家的互動下,出現了中國墨蘭的全方位發展期。大陸改革開放,經濟繁榮,各種健康的國粹有了長足發展的機會,墨蘭又開始在其栽培歷史悠久的珠江三角洲順德、南海各地熱了起來。台灣省的蘭家、蘭商紛至沓來,他們發現台灣地方小,各種蘭花資源已被開發得差不多;而大陸幅員遼闊,墨蘭產地的大部分墨蘭品種資源和消費市場還未獲開發,這里既有蘭機又有商機。他們帶來了墨蘭的新品種,以及開發墨蘭市場的豐富經驗和先進的育蘭技術。僅幾年就在廣東、廣西、福建掀起了覓蘭、育蘭的熱潮。以廣東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地區為龍頭,在一二十年來先後開發出墨蘭奇花一神州奇、飄逸、佛手、珠海漁女等拳頭品種,以及墨蘭水晶系列品種和墨蘭銀華、白玉素錦等白花葉藝的多藝品種;墨蘭的嶺南大梅、南海梅、桂荷、南國水仙等瓣型花品種。它們大大豐富了墨蘭的園藝品種和品系,並帶動了其他墨蘭產區如福建、廣西、貴州、雲南、海南等地的墨蘭開發。墨蘭的內銷及外貿量也隨之激增。墨蘭不但在產區得到栽培賞玩,即使在我國非產墨蘭區的華東、華中、東北、西北均有人賞玩墨蘭,並發展到東南亞、東北亞和世界其他國家的華人居住區。墨蘭以其極豐富的品種和觀賞價值,以其極強的地理適應性走向海內外,而出現墨蘭全方位發展的局面。
墨蘭可謂栽培賞玩歷史悠久且影響深遠。除融人傳統的中國蘭花文化,更賞其幽香高潔、秀逸清雅,以其喻德人喻君子喻節操,將其升華為一個文化的符號外,還有其獨特的文化表現,如宋元明清乃至近現代中國畫畫蘭就極少取材於墨蘭,而多為取材於建蘭、春蘭。而近現代由於墨蘭產區廣東、福建一帶受西洋文化的影響較多,就常有以油畫、水彩畫、粉畫畫墨蘭者,這在畫建蘭、春蘭中是極少見的。廣州、珠江三角洲、潮汕一帶的建築物裝飾和木雕也多有以墨蘭為圖案的。值得一提的是墨蘭的蘭盆,近二三百年來,由於各地對各品種蘭花的栽培不同而形成了各種特色的盆具,如雲南、貴州的瓮罐,四川的桶盆,江浙的敞口中矮盆等等。而最具氣度、最考究的要數著名民窯佛山石灣窯燒制的墨蘭蘭盆。這類蘭盆款式頗多,多為陶胎、仿釉的彩色敞口大盆。盆身有瓜棱紋的,有多彩色開光堆塑的,有盆口呈荷葉波浪邊的;而最大眾化的一種是淺綠色的敞口瓜棱盆。這種敞口大盆很適合栽培高大壯旺傳統品種的墨蘭,置放於嶺南園林的亭廊台閣中顯得非常大方高雅。

⑵ 求寫民風民俗的作文

給你資料自幾慢慢寫

經濟
紡織工業發達。
盛產淡水珍珠,建有中國最大的珍珠交易市場,號稱珍珠之鄉。
香榧亦為當地特產。

資源
金屬資源主要有金、銀、鉛、鋅、銅、鈾、鉬、錳、鉀。
非金屬資源主要有螢石、大理石、石煤、石灰石、磷、高嶺土、石墨、地開石、白雲石、黃砂等。
植物資源主要有香果樹、浙江七子花、杜仲、天目木姜子、天目木蘭、凹葉厚朴、天目紫莖、花櫚木等。
土特產品主要有板栗、香榧、銀杏。

文化與教育
文化上推崇耕讀傳家,非常重視教育。諸暨中學,為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

人物
著名歷史人物有西施;有王冕、陳洪綬、楊維楨等著名書畫家、文學家;有趙忠堯等著名科學家。

飲食
作為紹興下屬縣市,飲食習慣與整個紹興地區類似,比較流行黃酒,霉乾菜,臭豆腐等。本地著名的菜式有西施豆腐。

名勝古跡
有西施殿、五泄、小天竺、斗岩、勾乘山、浣紗石、東化城寺塔、邊村祠堂等。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一個民族,一個地區都有與眾不同的婚姻習俗。
諸暨曾是越國故都,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歷史傳承,可以說諸暨民間婚俗既有中國封建社會大體一致的禮儀定規,又有越地獨特的地域色彩。
一、相親 在諸暨舊時鄉村中,男女青年到了十六八歲,甚至有更早的,前輩父母就要為兒女的婚事操心了。但這些婚姻須遵「父母之命,媒的之言」,須合「六禮」之儀。(所謂六禮,即:納彩,送禮求婚;問名,詢問女方名字及出生年月;納吉,送禮訂婚;納征,送聘禮;請期,議定婚期;親迎,迎接新娘。)《諸暨民報五周紀念冊》曾有這樣的記載:婚姻以媒說合,寫紅箋請於女家,女家以「允帖」答之,其開具生年月日者為「庚帖」,亦曰「日帖」。
諸暨鄉問少有專事做媒的人物,人稱作媒是「三十六行之外的行當」。但民間又認為做媒是做好事,能成人之美,故而牽線搭橋的人還是不少的。;日書上稱媒人為「月老」。鄉間俗呼「媒大」,戲稱「吃三壺瓶」。解放後又稱為「介紹人」。
做媒作伐的人,多數是受人之託去作伐牽線,頻頻奔忙於男女兩家之間。待時機成熟,作媒人就向男女雙方討「庚帖」,又俗稱「龍鳳帖」,即將男女雙方的姓名、籍貫、生辰上,經過媒人,互致兩家。爾後請算命先生推命占卜,看兩人生辰八字是否相合,若合即成。這樁姻緣佳事就邁出了第一步。
解放之後,這些繁褥的禮數基本革除,城鄉間,單位間的男女青年交往日益增多。。但許多青年還有請」介紹人」牽線搭橋,認識戀愛的。在農村雙方不甚了解互相情況,還有相親的過程。所謂相親,有「看姑娘」與「看人家」兩種方式。
「看姑娘」是媒人陪小夥子去女家。雙方見面,讓男女青年互相看看人品相貌。由女方父親叔伯或兄弟作陪,通過吃茶閑聊,觀察小夥子的言談舉止,了解人品性格修養。新客人來自然要請嘗小點心。這可不是一般意義的小點心。如果女方對小夥子滿意,必定奉上甜湯圓,這就有祈祝這樁姻緣「團圓」的意味。如若不甚中意,那小點心是什麼就說不準了。
「看人家」則是姑娘到男家去作客。一般由女方女眷陪姑娘一起行動。這實際上是對男方家庭經濟、住房、環境、鄰里關系的一次綜合考察,婚姻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次行動。八十年代之後,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生活觀念的改變,姑娘小伙接觸越來越多,思想感情交流也日益活躍,如若戀愛,雙方早知根知底。昔日「相親」習俗已將漸漸退出歷史舞台。

三九廿九」的由來

明朝時候,王家井小集市近旁有個叫灌湖的村子,住著一位精明能乾的中年漢子。這位漢子整天挑著一副長菜籃,穿東村走西庄去兜售他那從外地批發來的「洋紅洋綠引線頂針」或「千張豆腐乾」等日用小百貨。由於他能說會道,手腳勤快,生意著實勿錯。
可是,時間一久,村婦們發覺與這個小貨郎搞交易,一不小心會被他的花言巧語所欺矇,心裡很不是滋味。
一天,小貨郎來到了杜泥嶺下的小山村叫賣吆喝。有個村姑喜滋滋地跑去,樂顛顛地向他買9絞青棉線,每絞3個銅錢。村姑挑好線一一清點。然後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人人都疑他貪小便宜,暗中捉弄。今天讓我一試。於是村姑豪爽地叫道:「客人唉,9絞線,3個銅錢1絞。那麼三九廿九對不對?」她邊說邊遞過去疊成一截的25個銅板。小貨郎一聽滿心喜歡,接過錢數也不數投進了藏銅錢的小竹兜里。走到巷口,村姑一把抓住小貨郎的長菜籃,急不可耐地叫怨了,算錯數,多給錢了。事實面前小貨郎不得不退還了多收的2個銅板。當他退出自認為多收的2個銅錢時,村姑不禁 粲然一笑,鄭重其事地說道:不必退了,我是特意試試你的,只給了你25個銅板,還得補你2個呢!因為貪小,你連我給你的錢數也不數,下次還是老實點吧!
自此以後,諸暨民間就以「三九廿九」一語去譏諷斥責那些想貪小利而結果搭錯腦筋稀里糊塗的人,直至如今,流傳不絕。
鄉間的小習俗

諸暨向以文化積淀深厚著稱,因而散布於民間的細小習俗,也蘊涵著耕讀傳家的韻味,雖不見經傳,卻也綿延不絕,流傳至今。今擇一二小習俗,以供識賞。
▲每當有親戚送來一隻成雞(也可以是購買的)准備留下飼養。主婦定會一手提雞,經自己的胯下繞纏三五圈,兩手交替接送。據說如此一纏可免去陌生雞東竄西鑽而走失。
▲為滅鼠,家中引進貓,特別是大貓。不是將貓直接送到家,而是把貓連盛放的曲籠擺在後窗的牆腳下,再從樓上的後窗放下一條繩,縛牢曲籠,再慢慢懸空吊上去,然後提著曲籠,把貓放出來,讓其美美的吃一頓。這么越窗而過的貓,就不會逃「娘家」溜西家了。

清明望囡

諸暨民間習俗,女兒新嫁作媳,次年清明,父母親要擔物品探視女兒。一則表示父母愛女情深,二則是為女兒抬抬臉面。
望囡物品相當豐盛,除一些普通的偃月果,團圓果外,有許多石榴果,代代果,其象徵子孫繁衍,代代相傳;有花轎果,雙櫻桃果,雙頭鴛鴦果,則是祝願夫妻恩愛,白頭皆老;有壽桃果,元寶果,是企盼家中老輩身體康健,福壽雙全。這些禮果與糖果,炒米糕、荸薺、甘蔗等一起拼成籃頭,由父母兄弟挑到女兒家。
隨後端午節,娘家又要准備綠豆糕、茶葉蛋、五月桃、端午粽,還有數十把編織精巧的麥草扇去探望女兒。而婆家則將娘家挑來的禮品分贈給左鄰右舍、至親好友,以示和睦相處,互幫互助的真誠問候。

慶生做壽

諸暨風俗中「過生日」和「做壽」是件大事。所謂「過生日」是1歲至30歲的稱謂,而50歲之後方可稱為「做壽」。
嬰兒呱呱墜地,對父母長輩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喜事,待到周歲,外婆家挑著衣衫鞋帽、粽子糕點水果和雞蛋前來探望。主人家將水果雞蛋糕點、放在小盤中,分贈左鄰右舍,客氣的鄰居則回贈小錢祝賀,俗稱「百歲錢」。慶生一為將喜悅之情告訴大家,二為增進鄰里間的友好情誼。此後,10歲、20歲時,由外公外婆或舅舅、姑姨送點衣穿鞋襪,聊表慶賀。30歲、40歲由於正值人生事業、家庭發展的黃金時段,一般較忙,生日就忽略了。
到50歲,如果做了外公外婆,女兒女婿會在49歲之年,提來籃頭,送上衣衫鞋帽,以示孝心。60歲、70歲的壽慶現在還很流行。另有63歲,有「鯉魚要過灘」之說,女婿女兒要買一條大鯉魚送給父母。66歲,女兒要送66塊紅燒肉給父母,因諸暨古俗中有「六十六,閻王老爺要吃肉」之語。據說,只有女兒敬上這般孝心,老人才能度過命中劫難。
80、90歲的老人,村中稱為長壽老人,子孫們當然也樂作慶賀,場面熱鬧。

熱點內容
家居花卉價格 發布:2025-02-06 00:56:43 瀏覽:556
紅線蘭花 發布:2025-02-06 00:54:36 瀏覽:467
丁香為分枝 發布:2025-02-06 00:37:56 瀏覽:347
鮮花網路店 發布:2025-02-06 00:36:37 瀏覽:784
鴨鵝荷花 發布:2025-02-06 00:32:57 瀏覽:927
西蘭花拌菜做法 發布:2025-02-06 00:23:17 瀏覽:381
橢圓形盆景盆 發布:2025-02-06 00:15:29 瀏覽:255
上海情人節餐廳排行 發布:2025-02-06 00:08:51 瀏覽:468
防城金茶花 發布:2025-02-06 00:01:31 瀏覽:678
蘭花料圖片 發布:2025-02-05 23:53:26 瀏覽: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