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景觀綠植分析

景觀綠植分析

發布時間: 2023-08-13 17:41:23

❶ 簡述植物在園林景觀建設中有哪些作用

1、構成景物、豐富園林色彩

園林以植物造景為主,植物無論是單獨布置,還是與其他景物配合都能很好地形成景色。其以個體或群體植物特有的姿、色、香、韻等美感,可以形成園林中諸多造景形式(主、背、配、添、對、夾)同時,構景靈活、自然多變。

植物的葉色、花色、枝幹色彩十分豐富。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色彩,同一種植物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季節、年齡又呈現不同的自然色彩。

2、組合空間,控制風景視線

植物可以起到組織空間的作用。植物有疏密、高矮之別,利用植物所形成的空間同樣具有「界定感」。由於植物的千差萬別,故不同的喬、灌、草相互組合可以形成不同類型和不同感受的空間形式。

通過不同植物高低、疏密的靈活配置,可以阻擋視線、透漏視線,變幻風景視線的透景形式,從而限制和改變景色的觀賞效果。加強了園林的層次和整體性。

組合空間的形式:

開敞空間(開放空間):植物所組成的空間,不阻礙遊人視線向遠處眺望。

封閉閉空間(閉合空間):植物所形成的空間,阻擋了遊人的視線。

半開敞空間:植物一面高於視線,一面則低於視線的空間形式(開一面、屏一面)其對外起引景的作用,對內起障景,控制視線的作用。

封頂開平:高大喬木所組成的空間,其上部覆蓋封頂視線不可透,但水平視線可透。人在其中可遠觀山水、樹下納涼(樹冠交織構成天棚)。

相對全封閉空間:植物空間的六合方向全部封閉,視線均不可透。如密林空間。

植物組合空間的形式豐富多樣,其安排靈活、虛實透漏、四季有變、年年不同。因此,在各種園林空間中(山水空間、建築空間、植物空間等)由植物組合或植物復合的空間是最多見的。

3、表現季節,增強自然氣氛

表現季相的更替,是植物所特有的作用:植物的枯榮變化強調了季節的更替,使人感到自然界的變化。特別是落葉植物的發芽、展葉、開花、結果,秋葉的變化,使人明顯地感到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植物是自然活體,植物的生長引致等帶來的景色變化是其他素材所不能替代的(雪枝露華、蟬鳴蝶舞、鳥蹤獸跡、蔭濃生涼、反光、生姿、發聲)

4、改觀地形,裝點山水建築

高低大小不同植物配置造成林冠線起伏變化,改觀了地形。如平坦地植高矮有變的樹木遠觀形成起伏有變的地形。若高處植大樹、低處植小樹,便可增加地勢的變化。

在堆山、疊石及各類水岸或水面之中,常用植物來美化風景構圖,起補充和加強山水氣韻的作用。亭、廊、軒、榭等建築的內外空間,也須植物的襯托。所謂「山得草木而華、水得草木而秀、建築得草木而媚。

5、覆蓋地表,填充空隙

園林中的地表多數是用植物覆蓋,綠化植物是既經濟又實用(護岸固坡、防止沖刷)的戶外地面鋪器材料。此外,山間、水岸、庭院中等不易組景的狹窄空間隙地,大多也可以利用植物進行裝飾美化。

❷ 景觀植物分析圖怎麼做

景觀植物分析圖配置時遵循的基本原則有功能性原則、藝術性原則和生態原則。主要還是要看你設計目的和功能,你可以按你的目的和功能,照下面配置原則進行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1)功能性原則植物配置時,首先應明確設計的目和功能。例如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帶的種植設計,為了達到防止眩光的目的,確保司機行車安全,中間分隔帶中植物的密度和高度有嚴格的要求;城市濱水區綠地中植物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夠過濾、調節由陸地生態系統流向水域的有機物和無機物,進而提高河水質量,保證水景質量;在進行陵園種植設計時,為了營造庄嚴、肅穆的氣氛,在植物配置時常常選青松翠柏,對稱布置;而在兒童公園內一般選擇無毒無刺、色彩鮮艷的植物進行自然式布置,並且與兒童活潑的天性相一致。
(2)藝術性原則植物配置不是綠色植物的堆積,而是在審美基礎績的藝術配置,是園林藝術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在植物配置中,應遵循統一、調和、均衡、韻律等基本美學原則。這就需要在進行植物配置時.熟練掌握各種植物材料的觀賞特性和造景功能,對植物配置效果整體把握,根據美學原則和人們的觀賞要求進行合理配置,豐富群落美感,提高觀賞價值,渲染空間氣氛。
(3)生態原則 植物配置應按照生態學原理,充分考慮物種的生態位特徵,合理選配植物種類,避免種間直接競爭,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定的復層人工植物群落結構。同時根據生態學上物種多樣性導致群落穩定性原理,植物配置時應充實生物的多樣性。物種多樣性是群落多樣性的基礎,它能提高人工植物群落的觀賞價值,增強人工植物群落的抗逆性和韌性,有利於保持群落的穩定,避免有害生物的入侵。只有豐富的物種種類才能形成豐富多彩的人工植物群落景觀,滿足人們不同的審美要求;也只有多樣性的物種種類,才能構建不同生態功能的人工植物群落,更好的發揮人工植物群落的景觀效果和生態效果。

❸ 植物景觀配置詳解

植物景觀配置詳解

翻開世界造園史,不難發現園林是以花木起家的。盡管隨著歷史的推演,造園的素材不斷豐富和發展,但是造園可以無山無水,卻不能沒有植物。植物景觀配置(即植物造景)是根據發揮園林綜合功能的需要,在滿足植物生態習性及符合園林藝術審美要求的基礎上,把植物材料合理搭配起來,組成一個相對穩定的人工栽培群落,創作出賞心悅目的園林景觀。植物作為生態環境的主體和重要的風景資源,用於園林創作,可以造成一個充滿生機的、幽美的綠色自然環境,為人們提供煥發精神的審美享受。

1植物景觀配置的基本要素

植物景觀配置的基本要素包括顏色、大小、形態、線條、質地和比例尺度等。根據這些基本要素的特徵,植物被各自區分為個體或歸並為類組。這些要素從來就不會彼此獨立,而是交互作用成為一個整體。另外,要素特徵的表述本身就與創作手法、創作原則密不可分。從植物要素特徵出發,利用一定的組織編排手法(重復、對比、對稱、變化等),將其組合成與自然或人造硬質環境相融,具有一定美感,滿足一定功能的整體植物景觀畫面,這幅畫面是隨時間與空間動態變換的。

1.1植物顏色

在植物的四大要素特徵中,顏色是植物十分重要的標識之一。顏色可以改變真實物體的三維視覺大小,引導人們的視線,增加園林景觀深度。

植物的色彩主要來源於植物的花、葉、果、枝、干皮,而植物的花、果、葉又有季節變化,持續時間短;干皮和枝條也有年齡變化,持續時間較長。一般來說,植物的花、果、葉是植物配置和造景必須要考慮的,尤其是花果的瞬間季相變化一定要抓住。

1.2植物大小

植物大小即植物三維所佔據的大小,是植物要素特徵中最直接最現實的空間特徵,它直接關系著園林景觀空間的占據與劃分,也關繫到園林景觀建造的時效與經濟性問題。植物大小是一個具有變化特性的要素。

1.3植物形狀與形態

植物形狀具有更多美化效果。植物可以帶給園林景觀豐富自然的形態,植物間也存在形態協調問題,有些植物跟別的植物很難搭配,適宜單獨配置,比如說垂柳,這與垂柳比較特殊的形態有關;有的植物很容易跟別的植物搭配,如大多數松樹,草類等。植物在形態要素上不僅要協調,還要有變化,但變化最好是採用漸變方式,劇烈的變化,除非有足夠的空間間隔,否則會導致不協調。

1.4線條

關於幾何線條的形狀,與其作為一種植物要素特徵來解釋,還不如說是一種植物景觀配置的組織手法。

直線表現強烈的方向性、運動性,因此人們常用豎直或水平線狀的植物群植來引導人們的視線到一個有趣點。曲線使景觀帶有更多自然、溫和,飄逸的效果。不規則直線會使作品顯得精力十足。需要說明的是,直線更多地用於建築之中,如路基、步道,通道等。

1.5質地

質地為植物外在所具有的粗糙或精細表象和整體氣質的綜合,它是植物大小、表面視覺、葉、枝形態等要素的綜合表現。

一般來說,粗糙的質地易於察覺,能夠遠距離施加視覺影響,而細致的質地不宜遠距離察覺,因為它容易混入背景之中。

落葉植物質地隨季節而變,而常綠植物全年質地基本相似。質地過度一般會導致單調,可以通過變化獲得,但須避免過多的變化,變化最好採用漸變方式。

2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則

配置風格和特色由於造園時受不同的審美精神、情趣及文化背景的影響,在具體安排山、水、植物及建築等要素上,會體現和追求不同的審美效果,這樣就導致了園林風格與特色的區別,也形成了不同的植物景觀配置風格和藝術特色。作為一幅人為的創作作品,無論是在形式還是內容上都必須滿足一定的標准。植物景觀配置在形式上必須滿足多樣與統一、對稱與平衡、對比與調和、韻律與節奏和比例與尺度等原則,而在內容上則須滿足功能性、原則和主題與情節等原則。

2.1多樣與統一原則

多樣統一又常稱「統調」。最偉大的藝術是把最繁雜的多樣變成最高度的統一。多樣與統一是植物景觀形式美的基本構景原則。在植物景觀設計中,植物的外形、色彩、線條、質感及相互結合等都應具有一定的變化,以顯示差異性,同時也要使他們之間保持一致性,以求得統一感,做到統一中求變化,變化中求統一。

2.2對稱與平衡原則

對稱是規則性很強,易於得到平衡、穩定感的一種形式。任何創作都離不開對稱與平衡原則。在植物景觀配置中,對稱與平衡原則是景觀創作的精華。能帶來整體穩定感,並確定景觀脈絡的秩序性,從整體上界定作品的結構要求。

2.3對比與調和原則

對比和調和是一對矛盾的要素,應用恰當便具美感,應用失當便形成丑態。植物造景中通過色彩、形貌、線條、質感和體量、構圖等的對比能夠創造出強烈的視覺效果,激發出人們的美感體驗。

而調和則強調採用類似的色調和風格使整個景觀效果和諧。若缺乏對比,則構圖欠生動;若缺乏調和,又難達到靜謐安逸的效果,二者是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在植物景觀中二者的表現都是多方面的,其中以色彩與形體對比最為醒目。如植物造景中常見的桃紅柳綠就是運用色彩的對比而增強了視覺美感。

2.4韻律與節奏原則

作品要活潑有趣,就必須有韻律與節奏。從頭至尾一成不變的作品將會非常單調沉悶。

在景觀設計中,植物有規律的變化會產生韻律感,可以避免單調。比如路邊連續較長的帶狀花壇,如果毫無變化就會使人感到十分單調,而如果將其形象連續不斷地打破,形成大小花壇相繼出現的情況,就會給人的視覺帶來富於變化的節奏韻律感。

韻律可以簡單地表現,稱為簡單韻律、交替韻律、漸變韻律等。如一種樹等距排列,一種喬木和一種灌木相間排列等都是如此;也可以較為復雜地表現,稱為起伏韻律。它是指由於地形的起伏、台階的變化造成植株的起伏感,或是模擬自然群落所做的配置造成林冠線的變化。如路旁用多種植物布置成高低起伏、疏密相見的具有復雜變化的構圖。

2.5比例與尺度原則

由於具有空間三維特性,植物要素之間以及植物要素與環境要素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才能形成美感。

與硬體景觀不同,植物景觀配置的相關空間比例不僅要考慮三維空間關系,還要考慮植物在時間上的三維變化。比如說,在上海的中小別墅里種植一些小規格的象香樟大喬木之類,是不適宜的,即或香樟現在的比例尺度沒有大的問題,但它將來會長得很大,會使樹體與別墅的空間比例嚴重失調。

有時植物景觀的比例尺度關系反映在類別的配置上。比如說,大樹適宜與硬質鋪裝、硬質覆蓋物、或良好的草坪、整齊的禾草、規格比較大且比較一致的灌木相配。

2.6功能性原則

功能性原則是衡量一個作品是否適用的最終標准。滿足不了功能,無論形式有多好,作品都是失敗的。功能性原則不僅要滿足環境美化這一中心要求,還要滿足客戶在時效性及經濟性等多方面的需求。

2.7主題與情節原則

主題與情節原則並非植物景觀配置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具有主題和情節的作品不失為好的作品,它常能給作品增添文化因素,帶來更多趣味和緊湊的結構。

3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3.1主次分明、疏朗有序

主即主要突出某一樹種進行栽植,其他樹種進行陪襯;疏即很自然的進行栽植,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盡量避免人工之態的顯現。園林綠化不同於普遍綠化,概括的說應是綠化加美化,各種植物的不同配置組合,能形成千變萬化的景境,給人以豐富多彩的藝術感受。

3.2注意四季景色季相變化

在植物造景過程中,突出一季景觀的.同時,兼顧其他三季,即在主要樹種開花時,不要有其他樹種開花,而在其他季節要有其他樹種的開花托景。這樣豐富了植物景觀,使人們在不同季節欣賞到不同的景色。

3.3圍合空間的合理應用

植物圍合空間可分為開放性空間(視線通透)、半開放性空間(有開闊視野,有封閉視線)、冠下空間(樹冠郁閉後的樹下空間)、封閉性空間(四周全被遮擋),豎向空間(視線向上)等幾種形式。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組團綠地選用不同的空間圍合。如街道,人行道兩邊及城市廣場四周,可用封閉性空間,與外界的嘈雜聲,灰塵等環境隔離,鬧中取靜,形成一個寧靜和諧的活動遊憩場所。

3.4林緣線和林冠線處理要有變化、有韻律

林緣線是樹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線;林冠線是樹冠與天空交接的線。進行植物造景時應充分考慮到樹木的立體感和樹形輪廓,通過里外錯落的種植,及對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應用,使林緣線,林冠線有高低起伏的變化韻律,形成景觀的韻律美,幾種高矮不同的喬灌草,成塊或斷斷續續的穿插組合,前後栽種,互為背景,互相襯托,半隱半現,既加大了景深,又豐富了景觀在體量線條、色彩上的搭配形式。

3.5應用透視、變形、幾何、視錯覺原理進行植物造景

人們對於景觀的最直接感受便是通過視覺來獲得的,設計者引導遊人視線成功與否決定了景觀的優劣。視線通透遠近等視線效果的方式主要靠對植物材料的選擇,喬木、灌木、花草,不同的樹種起到了不同的視覺效果,這就要求我們在植物造景時,必須認真地去了解和掌握更多表現形式如透視變形、幾何、視錯覺等,創造出適時、適地、有韻律地植物景觀,滿足觀賞者的視覺審美要求。

4協調與其他因素造景的關系

在園林綠地中,植物往往與建築、山石、水體、園路等園林要素搭配、組織,形成豐富的園林景觀。同時,植物造景要能充分體現出設計意圖,有主有次,以達到突出主景的目的。

4.1植物與建築的配置

植物與建築搭配造景時,主景是建築,植物不可喧賓奪主,要起到襯托建築的作用。由於建築在形體、風格、色彩等各方面不同,又因植物具有季相變化,配置時一定要恰到好處。植物的營造與植物配置之間是協調統一的,是融匯自然空間與建築空間最為靈活、生動的手段。一般來說,體形較大的建築,多用樹體高大、樹冠開闊的樹種進行配置;當建築物體形不大時,要選用姿態優美、色彩艷麗或具有芳香的樹種;在色彩方面,建築與植物的色彩對比越明顯越好,還要注意一些細節。

4.2植物與山石的配置

植物與山體搭配造景時,要結合山體本身的立地條件和造景的需要選擇植物和配置方式,同時植物的配置還要有助於增加山體的氣勢和氣韻;當植物與山石組織創造山石小景時,不管要表現的景觀主體是山石還是植物,都需要根據山石本身的特徵和景觀周邊的具體環境,精心選擇植物的種類、形態、高低大小以及不同植物之間的搭配形式,以便使山石和植物組織達到最自然、最美的景觀效果。

4.3植物與水體的配置

植物與水體組織造景時,要加強水體本身表現的藝術效果或氛圍。除了應用水生植物裝飾水體外,一般來說,水體周邊即駁岸附近的植物種植也非常重要。岸邊植物種植除滿足生態要求外,盡量選擇線條柔和的、色彩艷麗的樹種,以突出水體的柔和,打破水體的平面以及色彩的單調感;種植的植物距離水體要有遠近之分,同時要形成樹冠輪廓起伏變化的天際線來豐富水景。

4.4植物與園路的配置

園路兩邊的植物配置,要有助於強化園路的作用,如突出園路、組織游覽、連接景點、引導遊人等作用,適於邊走邊看。一般來說,主路較寬時,多選觀賞性較強的小喬木作為行道樹,樹下配置耐陰的花灌木;小路較窄而彎曲時,常採用花徑形式,種植開花的灌木和花卉,形成不同的觀賞效果;對於道路交叉口,視線的焦點往往要布置觀賞性較強的花卉或灌木作為主景,或是和小品搭配組景,起到吸引和引導遊人等作用,從而使遊人按照設計者安排好的最佳路徑游覽。

植物景觀是生長、發育著的有生命的景觀,能增添城市中的生氣,緩解因建築物密集而產生如同「水泥森林」的枯寂沉悶感;結合少量硬質景觀如鋪地、休息亭、雕塑等組成的城市綠地,成為城市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能就近為市民提供休息活動的場所。


;

❹ 景觀植物的生態功能

凈化空氣、 調節空氣濕度、 抵禦噪音污染和大氣污染景觀植物的綠化作用較強 ,有保護環境的作用 ,植物能夠製造氧氣 和凈化廢氣 ,提高空氣質量 綠化樹種也可以起到保護水土的作用 園林植物還有調節空氣濕度的作用,在氣候乾燥的環境下,植物能夠增加景區內空氣的濕度。園林植物在進行蒸騰作用的時候,會將體內的水分從葉片部位,以水蒸氣的狀態散發到空氣中,能夠增加空氣的濕度,可以避免空氣過於乾燥。植物的葉片能夠吸收噪音,可阻擋聲波。園林植物能夠抵禦噪音污染,可使景區環境更安靜,能夠吸引遊客前來觀賞。城市的噪音污染很嚴重,對人們的生活有著極大的困擾,綠化帶種植的綠化樹木,能夠抵禦大氣污染,也能阻擋噪音污染。

❺ 植物分析需要分析什麼

植物分析需要分析種類、株間變異程度、種植密度、株樣大小等。植物分析不應該被忽視的,本來在一個景觀項目中,綠植軟裝佔比起碼在百分之30以上,包括場景的縱深感、私密感,都需要植物來營造。

植物分析的原因

保證植物之間搭配的均衡性,需要對植物前埋的顏色、形狀、外觀、大小等問題進行詳細研究,然後協調搭配,做到既有個性,又不能太突兀。在設計綠化時,除了前期的投入,還應該考慮後續的維護及生態問題。一般像公園這類型的項目,則會從打造生態群落入手,讓整個生態系統持續發展。

通過南方常腔世見樹種慧圓螞搭配原生植物,上層選擇漆樹、馬尾松、子凌蒲桃、秋楓、山杜英等多種喬木,中層喬木則選擇南方常見的鵝掌柴、鼠刺,最後搭配原生地被:鐵線蕨、石松、山菅蘭、松葉蕨、烏毛蕨。整體協調統一,打造出生態與美觀融為一體的山間林道。

熱點內容
紅色梅花玉 發布:2025-02-05 16:37:02 瀏覽:568
室內適合養什麼植物盆栽 發布:2025-02-05 16:31:59 瀏覽:672
滿樹櫻花下 發布:2025-02-05 16:31:48 瀏覽:434
整個鬱金香作文300字 發布:2025-02-05 16:31:44 瀏覽:677
寶雞海棠游泳 發布:2025-02-05 16:31:03 瀏覽:85
武則天牡丹詩 發布:2025-02-05 16:19:41 瀏覽:117
每一朵笑容 發布:2025-02-05 16:15:15 瀏覽:80
日本梅花 發布:2025-02-05 16:13:03 瀏覽:140
鮮花熊北京 發布:2025-02-05 16:12:59 瀏覽:525
康乃馨名稱的由來 發布:2025-02-05 16:10:35 瀏覽: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