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佛手柑
Ⅰ 盆栽佛手的怎麼養護
佛手在柑橘類中屬不耐寒種,它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和通風良好的環境,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2~24℃,冬季要求5℃以上,才能安全越冬。如出房過早,易受凍害,要延到穀雨前後才能出房,出房後放在陽台向陽避風處,一直養護到11月上中旬,再入房越冬。養護過程中需做好以下幾方面:
(1)適時澆水澆水保持稍濕半墒為原則,冬末春初氣溫低,隔3~5天,上午9∶00澆水1次,保持盆土稍許帶干。在梅雨季節和夏季暴雨之後,及時倒盆去漬,盆土過濕,會爛根。夏季氣溫高,每天上、下午各澆水1次,以盆土不見干為宜。當陽台氣溫特高、悶熱、風大時,每天上午9∶00前與下午4∶00後,要多次向枝葉噴水和陽台四周環境灑水來降低陽台氣溫,這樣才有利生長,並可防止因乾熱引起的落葉、落花和落果。開花後果未坐穩前,澆水切勿過干、過濕,否則會大量落花、落果。
(2)佛手放在陽光充足處在生長季節中要多曬陽光,秋冬季氣溫較低,生長處於停滯狀態時,光照不足對其生長發育影響不大。
(3)及時換盆、施肥佛手一年要抽枝、開花多次,需肥較多,每隔2~3年需換盆。換盆時,盆土宜用酸性培養土,施足基肥。同時根據植株大小,長勢強弱,以及季節氣候,決定追肥次數、濃淡和成分。新上盆的不施追肥,或在第二次萌芽抽枝前追肥1次。二年生以上植株,在生長季節中,一般半月施稀釋礬肥水1次,陰雨天停施。三年生以上植株,出房後要加施1次濃肥。能掛果的植株,在現蕾後要停止施肥,當果長到小指頭大時,果已基本掛住,可隔7~10天施1次含磷的淡肥水4~5次。盆栽佛手如只長葉不開花,應增施磷肥。如生長不旺,開花多,但掛不住果,是缺肥的關系,要增加肥料濃度與次數。如植株葉片上出現黃綠色或黑褐色斑點時,是盆土缺鉀,會使枝葉早衰,也會引起落果。
Ⅱ 盆栽佛手怎麼種
佛手具有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及通風良好生長環境的習性,並且對土壤和肥專水有一定的要求。因屬此,在盆栽佛手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土壤。必須選用肥沃、排水性能良好的微酸性土壤。②澆水。平時保持盆土的濕潤,在生長季節和乾燥季節要多澆一點水;遇到雨季要及時排水,以防積澇;高溫季節早晚需向植株噴水。③施肥。當植株進入生長期後,每周施1次淡的礬肥水或營養液,開花後可用0.1%的尿素溶液進行葉面追肥2次,間隔時間為10天。④修剪。每年春季對植株進行修剪,剪去病蟲枝、枯枝、徒長枝、纖弱枝及交叉枝。⑤換盆。每隔2年換1次盆,並加入適量的營養土。⑥北方地區盆栽佛手還要注意防寒保暖,一般在晚秋霜凍前搬入室內,到第二年的清明和穀雨間搬出室外養護。
Ⅲ 盆栽佛手的養護訣竅
佛手具有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及通風良好生長環境的習性,並且對土壤和肥水有一定專的要求。因此,在屬盆栽佛手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土壤。必須選用肥沃、排水性能良好的微酸性土壤。②澆水。平時保持盆土的濕潤,在生長季節和乾燥季節要多澆一點水;遇到雨季要及時排水,以防積澇;高溫季節早晚需向植株噴水。③施肥。當植株進入生長期後,每周施1次淡的礬肥水或營養液,開花後可用0.1%的尿素溶液進行葉面追肥2次,間隔時間為10天。④修剪。每年春季對植株進行修剪,剪去病蟲枝、枯枝、徒長枝、纖弱枝及交叉枝。⑤換盆。每隔2年換1次盆,並加入適量的營養土。⑥北方地區盆栽佛手還要注意防寒保暖,一般在晚秋霜凍前搬入室內,到第二年的清明和穀雨間搬出室外養護。
Ⅳ 佛手盆栽怎麼管理
佛手又稱佛手柑、五指柑,芸香科柑桔屬的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1米左右,最高可達3米。嫩枝帶紫紅色,有粗硬的短棘刺。
葉互生,長橢圓形,先端鈍圓。花為短總狀花序,花瓣內面白色,外緣有紫暈。秋末果成熟,鮮黃色,有濃香,果實基部圓形,頂端分裂如拳狀或張開如手指狀,裂紋如拳的稱為「拳佛手」,張開如指的稱「開佛手」。果皮厚,果肉幾乎完全退化。通常盆栽供觀賞。
Ⅳ 佛手柑盆栽的種植方法
盆土選擇,養殖佛手柑盆栽時,可將腐殖土、河沙土、泥炭土混合製作成栽培的基質;造型方法,可在每年早春或秋末,將植株移栽到花盆內,並定期進行修剪抹芽;光照充足,需將植株放置到光照充足的環境下養護,給予5小時的散光照射;水肥管理,夏季高溫季節需經常往葉片上噴水保濕。
1、盆土選擇
佛手柑適宜生長在濕潤的環境下,除了正常澆水外,還需保證空氣有一定的濕度。在夏季高溫環境下,水分蒸發速度較快,需適當增加澆水量,在空氣乾燥時,還需往葉片上噴水增濕。在生長期間,每月還需施加一次腐熟的有機肥,使植株能生長的更為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