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龍棕
⑴ 棕櫚科的植物葉子變黃變紅的原因
棕櫚科的植物葉子變黃變紅??我沒有見過,棕櫚科的植物是很好活的.是不是水澆的多啦?少啦?背光?
⑵ 受保護的野生植物有哪些
受保護的野生植物如下:
1、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金絲猴、大熊貓、金錢豹、羚牛秦嶺亞種、林麝、金雕、白肩雕、黑鸛、朱䴉共9種。
2、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豺、黑熊、石貂、黃喉貂、水獺、大靈貓、金貓、鬣羚、斑羚、血雉、紅腹角雉、勺雞、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紅翅綠鳩、鳶、赤腹鷹、雀鷹、松雀鷹、普通鵟、大鵟、毛腳鵟、灰臉鵟鷹、禿鷲、白尾鷂、燕隼、紅腳隼、紅隼、紅腳鴞、普通雕鴞、毛腳魚鴞、斑頭鵂鶹、鷹鴞、縱紋腹小鴞、灰林鴞、長耳鴞、大鯢、細鱗鮭、中華虎鳳蝶華山亞種共39種。
3、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豹貓、狼、赤狐、豬獾、狗獾、花面狸、小麂、毛冠鹿、狍、蒼鷺、大白鷺、豆雁、斑頭雁、赤麻鴨、綠頭鴨、斑嘴鴨、斑頭秋沙鴨、紅翅鳳頭鵑、畫眉、三趾鴉雀太白亞種、酒紅朱雀、藍鵐、黃喉鵐、太白壁虎、王錦蛇、秦嶺蝮蛇、秦巴北鯢、小角蟾、中國林蛙、金裳鳳蝶、玉帶鳳蝶、金鳳蝶、枯葉蛺蝶共33種。
4、「三有」保護動物(即國家保護的有益、有經濟價值、有科研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野豬、草兔、灰喜鵲、野雞(環頸雉)、黃鼬等共267種。
5、國家Ⅰ級重點保護植物:紅豆杉、南方紅豆杉、獨葉草、銀杏(栽培)、水杉(栽培)、珙桐(栽培)、蘇鐵(盆栽)共7種。
6、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植物:秦嶺冷杉、太白紅杉、大果青杄、櫸樹、連香樹、水青樹、水曲柳、野大豆、鵝掌楸(栽培)、厚朴(栽培)共10種。
7、重點保護植物:狹葉瓶爾小草、太白貝母、假百合(太白米)、大苞黃精、延齡草、廟台槭(留壩槭)、秦嶺藤、秦嶺黨參、蝟實、星葉草、假橐吾、小叢紅景天(鳳尾七)、北極果、甘遂、山白樹、串果藤、太白岩黃芪、羽葉丁香、翼蓼、鈍葉單側花、太白美花草、太白烏頭、反萼銀蓮花、秦嶺花楸、秦嶺岩白菜、秦嶺米面翁、刺榆、兜蕊蘭、劍唇兜蕊蘭、黃花白芨、留蘇蝦脊蘭、短葉蝦脊蘭、三棱蝦脊蘭、銀蘭、頭蕊蘭、凹舌蘭、珊瑚蘭、杜鵑蘭、蕙蘭、春蘭、毛杓蘭、大花杓蘭、西藏杓蘭、火燒蘭、大葉火燒蘭、裂唇虎舌蘭、天麻、小斑葉蘭、手參、西南手參、長瓣角盤蘭、羊耳蒜、沼蘭、尖唇鳥巢蘭、太白山鳥巢蘭、一葉兜被蘭、兜被蘭、廣布紅門蘭、二葉紅門蘭、北方紅門蘭、河北紅門蘭、硬葉山蘭、二葉舌唇蘭、小花舌唇蘭、朱蘭狀獨蒜蘭、綬草、間距蘭、蜻蜓蘭共68種。
⑶ 仙湖植物園的主要景點
截止到2012年,仙湖植物園共保存植物約8000種,建有蘇鐵保存中心、木蘭園、珍稀樹木園、棕櫚園、竹區、蔭生植物區、沙漠植物區、百果園、水生植物園、桃花園、裸子植物區、盆景園等21個植物專類園。
全園分為天上人間景區、湖區、廟區、沙漠植物區、化石森林景區和松柏杜鵑景區等六大景區。建有別有洞天、兩宜亭、玉帶橋、龍尊塔、聽濤閣、攬勝亭、蝶谷幽蘭等十幾處園林景點,並建有獨具特色的古生物博物館。 木蘭園 木蘭園於1991年開始建園,坐落在天上人間景區內,東至天上人間天池登山道左側,西至兩宜亭沿公路以上的山體,防火線以下的山體,佔地大約200餘畝,引進木蘭科11屬130多種,定植25000餘株,分別來自廣東、廣西、雲南湖南、貴州、海南、福建、浙江、江西、四川等地,其中有國家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近20多種,如華蓋木、長蕊木蘭,凹葉厚朴、天女花、紅花木蓮、大葉木蓮、觀光木、雲南擬單性木蘭等等,並從西安植物園、浙江嵊州木蘭研究所引進雜交木蘭品種50餘種,其中有常春二喬玉蘭、紅運玉蘭、丹馨玉蘭。美麗紫玉蘭、多瓣玉蘭、貝蒂玉蘭,包括了中國培育較成功的紅笑星玉蘭,紅壽星玉蘭等種類。 木蘭園區域大概分為四大片區,分為木蘭屬區、木蓮屬區、含笑屬區、雜交苗木屬區等。 化石森林 化石森林景區由四部分組成:化石森林、深圳古生物博物館、香港回歸紀念林、桃花園。化石森林從1997年開始籌建,佔地2萬平方米,收集引進了來自遼寧、新疆和內蒙古等地的硅化木500多株。這些硅化木經專家鑒定屬松杉類植物,形成於一億五千萬年至七千萬年的中生代時期。那時正是球果類植物演化史中最鼎盛的時期,高大的樹木由於激烈的地殼運動而被埋在地層之下,經過硅化作用形成了化石。迄今,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大型遷地保存的化石森林。古生物博物館利用化石、圖片、多媒體技術等材料以一種系統完整和易於理解的方式解釋了地球上生命的歷史。 蔭生植物區 蔭生植物區面積4萬平方米,集中栽培了蕨類、景天科、秋海棠科、爵床科、大戟科、天南星科、百合科、竹芋科、鳳梨科和蘭科1000多種喜蔭植物。這里的蘭花有100多鍾,如:跳舞蘭、蝴蝶蘭、萬代蘭、卡特蘭、石斛蘭、大花蕙蘭、墨蘭等。也有松葉蕨,形態奇特的鹿角蕨。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金花茶,天南星科的蔓綠絨,花葉萬年青等一些種類。該區是中小學生和廣大市民學習植物科學知識,體會「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場所。 蘇鐵保存中心 蘇鐵類植物是一群起源古老和殘遺的裸子植物。蘇鐵的研究可為古氣候、古地理和植物區系演變的研究提供依據。蘇鐵是重要的園林觀賞植物,有重要的經濟價值。深圳市仙湖植物園自1988始收集蘇鐵類植物,1994年始建起蘇鐵園,2002年12月18日正式掛牌成立「國家蘇鐵種質資源保護中心」。該中心面積達3萬多平米,建有噴泉、萬年亭等景點,並擁有蘇鐵活體材料保存區、蘇鐵園、古蘇鐵林、蘇鐵盆景園、蘇鐵繁殖溫室和苗圃等多個版塊。至今,該中心已經收集了澳大利亞、美國、越南、荷蘭、墨西哥、日本、俄羅斯以及中國的廣西、廣東、福建、海南、雲南、四川等地蘇鐵類植物共計3科10屬240餘種。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蘇鐵遷地保存中心已經成為一個集科研科普、遷地保存、旅遊及生產於一體的多功能的國際蘇鐵遷地保育中心。 棕櫚園 棕櫚園始建於1986年,位於仙湖之東岸,佔地約3萬平方米,園區瀕鄰仙湖,以1萬多平方米的草坪為中心區,也是整個植物園中心。自建園以來,先後多次從華南植物園、廈門植物園、西雙版納植物園、廣西桂林植物園、廣州芳村、花都等地以及中山、海南、昆明進行引種,並通過種子交換方式從美國、德國以及中國台灣等地獲取不少種子。自開始引種至今,仙湖植物園共收集原產熱帶亞洲、美洲、大洋洲、非洲、太平洋島嶼及中國的棕櫚科植物約60屬150種,基本建成了具有一定規模和特色的棕櫚專類園。仙湖植物園所收集的棕櫚植物中,除較常見的大王椰、假檳榔、散尾葵、棕櫚、蒲葵、三葯檳榔等外,還有許多樹形奇特、觀賞性極高的種類,如酒瓶椰、棍棒椰、三角椰子、紅三角椰子、貝葉棕、紅脈葵、霸王棕、狐尾椰子、馬尼拉椰子、園葉軸櫚、象鼻棕等;一些還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如椰子、油棕、砂糖椰子和一些省藤屬種類;另外有一些是原產中國,國家級珍稀瀕危種類,如瓊棕、矮瓊棕、石山棕、毛花軸櫚、龍棕等。 竹園 中國是竹子分布的中心之一,也是世界上竹類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有不少屬、種為中國特有。竹子的適應范圍很廣,多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平原丘陵地帶。廣東是中國竹類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深圳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宜於竹類的生長和繁衍。竹區佔地約2萬平方米,區內引入華南、西南、湖北、湖南等地竹子60多種。如湘妃竹、人面竹、泰國暹羅竹、黃金碧玉竹、甜竹、麻竹等。 百果園 百果園建於1987年,面積約1公頃,分9個小區,主要收集有無患子科的荔枝和龍眼33個品種,芸香科的黃皮和柑橘類27個品種,薔薇科的桃、梨、枇杷5個品種,以及其它10科16種的果樹,是一個地方性的果樹品種資源保存基地,也為社會提供了一個普及果樹知識的場所。百果園位於廟區停車場下的山坡地到湖區公路邊的廣大區域,在廟區和湖區的公路旁都有入口。 沙漠植物區 沙漠植物區佔地1萬多平方米,以仙人掌及多肉植物為主,該類植物主要產於美洲和非洲。它們的形態奇特,品位高雅,種類繁多,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用途,在國際上日益受到重視,已成為新一類室內盆栽植物。蘆薈因其葯用價值而被大量栽培。仙人掌類植物同蘭花和蘇鐵類植物一樣,被《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列為重點保護對象。為了收集和培育這類植物,本園從1992年起建立了三個大型展覽溫室和三個生產溫室,引進了1000多個種或品種,其中仙人掌科有40多個屬600多種,蘆薈科植物100多種,其它多肉植物有近20個科300多種。較為珍貴的種類有直徑在80厘米以上的金琥,有高達6米,200年樹齡的巨人柱以及擬態植物生石花等。 水生植物區 水生植物區位於美麗的仙湖西端,佔地0.3公頃,始建於1983年,分為水生植物展覽區和水生植物繁殖區,為仙湖植物園的水域提供水生花卉,提高觀賞價值。
水生植物展覽區即水景園,面積約0.3公頃,有樓台水榭和觀賞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浮葉植物。水景園隨著氣候季節交替,呈現不同外貌,以夏日觀荷為主題,以水面為主,分布著紅蓮、白蓮、灑錦。
水生植物繁殖區是水生植物培育繁殖、科學研究基地,建有荷花品種池400個,睡蓮池50個,保存有從武漢、廣州、南京等地引來的水生植物41科68屬400種及品種。重點保存蓮科、睡蓮科植物,其中保存中山蓮、大灑錦、冬紅等荷花優良品種約200種。 弘法寺 弘法寺始建於1885年7月1日,位於仙湖植物園內,是1949年建國後後,國內興建的首座寺院。1990年8月31日,經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弘法寺作為宗教活動場所對公眾開放。從此成為深圳地區香火最為鼎盛、規模影響最大的佛教寺廟。 桫欏湖 桫欏湖是天上人間景區的一部分,水源是位於別有洞天的山泉,湖水從出水口經幽溪流入仙湖。
⑷ 龍棕是什麼植物
龍棕拉丁名 Trachycarpus nana Becc.
中文名 龍棕
拉丁科名 Palmae
中文科名 棕櫚科
保護級別 2
分布 雲南
現狀 漸危種。龍棕特產於雲南西部,由於分布區局限、零星分散,結果量少,自然更新能力差,加上森林被嚴重破壞,生態系統失調,致使植株日漸減少。
海拔下限(米) 1900
海拔上限(米) 2300
形態特徵 常綠狀小喬木,植株高50-80厘米;無地上莖,地下莖節密集,粗壯,多須根,在土內起伏彎曲。葉簇生於地面,掌狀深裂至1/3一1/4處,輪廓近圓形,長25一35厘米;裂片線狀披針形,長25-55厘米,寬1.5一2.5厘米,先端2淺裂;葉柄長25一35厘米,兩側有或無密齒。花序復圓錐狀,長40-48厘米;花萼和花冠3裂;雄花黃色,有發育雄蕊6,退化雄蕊3;雌花淡綠色,心皮3,胚珠3,僅1枚發育。核果腎形,成熟時藍黑色,長1一1.2厘米,直徑6-8毫米。
特性 龍棕常分布於米以雲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內。分布區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類型,年平均溫13--15.5℃,年降水量750--932毫米,相對溫度75%。常生於雲南松林下,有時伴生有雲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黃青岡Cyclobalanopsis delavayi(Franch.)Schott。林下有水紅木 Viburnum Cylindricum Buch.--Ham.ex D.Don、馬桑Coriaria sinica Maxim.等。龍棕零散或成片生長。由於長期受高原乾熱等自然條件的影響,植株比較矮小,葉片集生地面,形成特殊的生態景觀。花期4月,果期10月。
保護價值 龍棕為我國特有種,其形態特殊,有一定的科學意義,也是庭園綠化、盆景栽培的優美植物。
保護措施 雲南雞足山已劃為自然保護區,應將龍棕列為保護對象,嚴禁採挖。保護區內或有關植物園和園林部門應引種栽培,繁殖種苗,擴大栽培。
栽培要點 10月份採收成熟種子,放在盛有砂土和泥炭的盆內催芽,發芽後移植於苗床,培育大苗,或作盆栽,或下地定植。但該種生長較弱,遷地種植時必須有溫暖濕潤環境,並加強管理。
⑸ 龍棕是裸子植物還是被子植物
龍棕是被子植物。
呈灌木狀,體高0.5-0.8米;無地上莖,地下莖節密集,多須根,向上彎曲,猶如龍狀,故名龍棕。葉簇生於地面,形狀如棕櫚葉,但較小和更深裂,裂片為線狀披針形,長25-55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淺2裂,上面綠色,背面蒼白色;葉柄長25-35厘米,兩側有或無密齒。
果實腎形,藍黑色,寬10-12毫米,高6-8毫米。種子形狀如果實,胚乳均勻,胚側生,偏向種臍。花期4月,果期10月。
(5)盆栽龍棕擴展閱讀
該種僅見於中國雲南西部至西北部的大姚、賓川(雞足山)、永勝以及中部的峨山等地區,在海拔1500-2300米的范圍內有少量分布。
龍棕主要分布於氣候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區,年均降雨量約為850毫米,平均相對濕度約為74%,年平均溫度約為14℃左右。植物區系屬東亞植物區,中國喜馬拉雅區的雲南高原地區及橫斷山脈外緣地區。植被類型大部分屬於中亞熱帶半濕性常綠闊葉林,海拔1900-2300米,土壤類型主要是紅壤、山地黃壤,pH為5.5-6.5,其中以山地黃棕壤最適於龍棕分布生長。
龍棕耐陰,喜溫暖,喜肥,喜濕潤,特別是幼苗更是如此。但在分布區內某些乾旱地帶成年植株也長勢良好,說明其具一定的抗旱性。
龍棕常生長在雲南松林下,並同時伴生有雲南油杉和黃青岡,林下長有水紅木和馬桑等,其在植物群落中處於伴生種地位,其生長發育很大程度上受所在群落的制約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