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盆景視頻
Ⅰ 家庭如何養杜鵑花
一、光照
杜鵑花喜明亮的散射光,所以養殖時應放在有明亮光線的地方,但切忌不能在陽光下直射,尤其是夏日的強光,應及時遮陰避暑。
二、溫度
杜鵑花養殖期間最好提供給它15-28度的生長環境,夏季注意控溫,溫度不能超過32度,冬季溫度最好也不要低於5度,10度以上的環境就能正常生長。
三、澆水
養殖杜鵑花要保持盆土濕潤,在春末時就快要開花了,應增加水量,夏季溫度過高,除了澆水外還要多噴水。秋冬季要較少澆水量,尤其是冬季。
四、土壤
杜鵑花喜疏鬆肥沃、呈弱酸性且排水性良好的土壤。養殖時可將腐葉土、泥炭土、沙土暗5:2:3的比例來配置作營養土。
(1)杜鵑盆景視頻擴展閱讀:
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鵑花一般春季開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艷麗。生於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為中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該物種全株供葯用:有行氣活血、補虛,治療內傷咳嗽,腎虛耳聾,月經不調,風濕等疾病。又因花冠鮮紅色,為著名的花卉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在世界各公園中均有栽培。
中國江西、安徽、貴州以杜鵑花為省花,定為市花的城市多達七八個。1985年5月杜鵑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六。
Ⅱ 盆景製作中樹樁傷口如何處理
說是,他曾經買了好幾個下山樁,由於沒有處理好傷口,結果死了。
他非常喜歡盆景,以後必定還得繼續去買樹樁。
但是怕處理不好傷口,又死了,怎麼辦?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下山樁的傷口該如何處理!
塗葯
對根皮肉質、截口和受傷處易外滲漿液的樹樁,可用油漆塗抹傷口。
截樁後,在切口的皮層與木質連接處,厚厚塗抹上一層油漆。
待油漆干後再栽種,當即澆水也沒關系。
枝幹用同樣辦法,可避免切口乾裂和縮枝。
對生命力強健、傷口易癒合的樹樁,宜用黃泥塗抹切口。
三角楓、青楓、杜鵑、枸骨、黃楊、赤楠、桂花、桅子等樁材的枝幹切口都可先用黃泥塗抹,再用黑色塑料膜包裹。
對油脂外滲類樹樁,宜用紅黴素軟膏塗抹切口。
松柏類樹樁的枝、干、根、莖切口和破碎處油脂外滲較多。
往往截後一個月內還常有油脂外滲,以致給植株的正常生長帶來危害。
因此,截樁後可先用紅黴素軟膏塗抹,再用黑色薄膜包裹。
這樣不但可止住油脂外滲,還可消毒殺菌,促進植株健康生長。
對皮薄、易成活、萌發力強的樹種,宜用乳膠塗抹切口。
火棘、山楂、金彈子、水臘、對節白蠟、朴樹等樁材,皮層薄,雖易成活,易萌發,但下山樁處理不及時易出現縮枝、發芽不到位、和枝乾裂口現象。
截樁後可用乳膠塗抹,必要時還可隔時重復塗抹。防止新樁栽培到抽芽、發枝這段時間內出現縮枝和裂口。
處理好樹樁傷口後,選用排水透氣、含腐質物較少的沙壤土(俗稱素土)來栽植,可有效避免根部潰爛。
定植後,還需要進一步做好保濕、保潮工作,確保樹樁健康生長。
Ⅲ 新房室內養些什麼花草比較合適
1、養能分泌殺菌素的花卉:
茉莉、丁香、金銀花、牽牛花等花卉分泌出來的殺菌素能夠殺死空氣中的某些細菌,抑制白喉、結核、痢疾病原體和傷寒病菌的發生,保持室內空氣清潔衛生。
2、養吸毒能力強的花卉:
某些花卉能吸收空氣中一定濃度的有毒氣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氫、甲醛、氯化氫等。
(1)臘梅能吸收汞蒸氣;石榴植株能吸收空氣中的鉛蒸氣;
(2)吊蘭、蘆薈、虎尾蘭能大量吸收室內甲醛等污染物質,消除並防止室內空氣污染;
(3)水仙、紫茉莉、菊花、虎耳草等能將氮氧化物轉化為植物細胞中的蛋白質;
(4)金魚草、美人蕉、牽牛花、唐草蒲、石竹等能通過葉片將毒性很強的二氧化硫經過氧化作用轉化為無毒或低毒性的硫酸鹽化合物。
3、養「互補」功能的花卉:
大多數花卉白天主要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夜間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仙人掌類則恰好相反,白天則釋放二氧化碳,夜間則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
將「互補」功能的花卉養於一室,既可使二者互惠互利,又可平衡室內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3)杜鵑盆景視頻擴展閱讀:
1、忌多養濃香刺激氣味的花卉
一盆在室,芳香四溢,但室內如果擺放香型花卉過多,香味過濃,則會引起人的神經產生興奮,特別是人在卧室內長時間聞之,會引起失眠。聖誕花、萬年青散發的氣體對人不利;鬱金香、洋綉球散發的微粒接觸過久,皮膚會過敏、發癢。
2、忌擺放有毒性的花卉:
如夾竹桃,在春、夏、秋三季其莖、葉乃至花朵都有毒,它分泌的乳白色汁液含有一種夾竹桃苷,誤食會中毒;水仙花的鱗莖中含有拉丁可毒素,一定要警惕小孩誤食,葉和花的汁液使皮膚紅腫,汁液入眼會使眼睛受害;含羞草接觸過多易引起眉毛稀疏、毛發變黃,嚴重時引起毛發脫落等。
3、忌花卉擺放數量過多:
夜間大多數花卉會釋放二氧化碳,吸收氧氣,與人「爭氣」。而夜間居室大多封閉,空氣與外界不夠流通。室內花卉過多會減少夜間室內氧氣的濃度,影響夜晚睡眠的質量。
Ⅳ 日本杜鵑盆景養殖方法
日本杜鵑盆景養殖方法有:
必須透水透氣極好。栽培土最好是以泥炭為主的所謂「輕土」。用煤渣、腐熟的硬雜木鋸末混合的也可以接受。但如果栽培土是黑山泥、黃山泥的最好不買。因為這兩種栽培土雖然優秀,但澆水比較難控制。
最好在天氣暖和濕潤的時候購買。冬天最好不買杜鵑。因為溫室和家庭的環境濕度相差太大,易造成落葉落蕾的問題。
天必須檢查。夏天一天查兩次。澆透水以後掂掂重量。以後感覺輕了就澆,並澆到盆底流出水為止。夏天有時候得澆兩次。冬季就偏干一些。因為栽培土透水性好,不用害怕爛根。最好用雨雪水澆花。下雨時多接一些灌進大瓶或密閉的桶備用。自來水澆花要晾曬數日,鹽鹼土地區的水或井水要用白醋(含醋量為5%的白醋,不含鹽)酸化。根據水質一升水加1-2毫升。最好不用硫酸亞鐵酸化灌溉水。
花盆直徑不得超過樹冠直徑的一半。雖然很多人認為花盆透氣非常重要。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花盆的直徑和高度比值。
Ⅳ 盆栽杜鵑花怎麼養
杜鵑花的養殖栽培要求:
1、土:土壤一定要用弱酸性土壤(值4.5~5.5),如果用中性或弱鹼性土壤,輕則生長不良,重則必死無疑。
2、水:水也一定要選用弱酸性水或中性的水;在北方,一定要每十天左右澆一次1:1000的硫酸亞鐵或白醋溶液,以維持土壤的PH在弱酸性范圍內。另外,澆水要堅持不幹不澆的原則,不可積水。
3、光:很多人以為杜鵑喜陰,其實杜鵑花在春、秋、冬三季需要較強的光照,只有到夏季高溫時,才要進行遮陽;當光照不足時,花就有可能開得較小或由重瓣變成半重瓣,由半重瓣變成單瓣。
4、肥:杜鵑根淺而細,吸收能力弱,因此施肥時一定要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則,如果肥料過濃或追施未充分腐熟的生肥,易造成爛根、葉片枯焦以至死亡。尤其對1~2年生小苗,更要注意施肥量,否則易造成肥害。
5、杜鵑花最好每年換盆土一次,若二年不換盆土,輕則生長不良,重則死亡。
6、杜鵑花喜濕,但通風不良,就可能生紅蜘蛛;光照不足,就可能生褐斑病;發現之後要立即噴葯。
7、杜鵑花養殖的盆土配製,忌含石灰質的鹼性土壤,忌粘質土壤。家庭栽培可用如下配方:比利時杜鵑:腐葉土:泥炭土:沙=5:2:3;春夏鵑:園土:泥炭土:沙=3:5:2。摻入適量骨粉後攪拌均勻。
(5)杜鵑盆景視頻擴展閱讀:
杜鵑生長環境:
1、杜鵑生於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喜歡酸性土壤,在鈣質土中生長得不好,甚至不生長。因此土壤學家常常把杜鵑作為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物。
2、杜鵑性喜涼爽、濕潤、通風的半陰環境,既怕酷熱又怕嚴寒,生長適溫為12℃至25℃,夏季氣溫超過35℃,則新梢、新葉生長緩慢,處於半休眠狀態。夏季要防曬遮陰,冬季應注意保暖防寒。
3、忌烈日暴曬,適宜在光照強度不大的散射光下生長,光照過強,嫩葉易被灼傷,新葉老葉焦邊,嚴重時會導致植株死亡。
4、冬季,露地栽培杜鵑要採取措施進行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觀賞類的杜鵑中,西鵑抗寒力最弱,氣溫降至0℃以下容易發生凍害。
參考資料:杜鵑(杜鵑花科植物)_網路
Ⅵ 杜鵑花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盆栽梔子花
土壤消毒:比利時杜鵑生長除要求疏鬆、酸性土壤外,對土壤環境條件要求嚴格。地栽苗床在整地時,每畝用1.5斤呋喃丹和稀釋1000倍液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土壤消毒處理,可防治地老虎、蟋蟀、螻蛄和病害;盆栽用土可在種植前用蒸氣熏殺或用高錳酸鉀消毒,使土壤達到干凈、衛生、無病蟲害的使用要求。
肥水管理:比利時杜鵑生長快、枝葉多,生長期長,需肥水充足。根據其須根細小,施肥以葉面肥為主,輔以花生麩為基肥。目前,市場上主要有葉面寶,綠芬威Ⅰ、Ⅱ、Ⅲ,愛多收,高產靈等,可交替使用。做到薄施勤施,一般每星期施肥一次,每月噴菌葯2次,施葉面肥時結合殺菌。同時視葉面青綠情況,噴施5%的硫酸亞鐵補酸。水分條件對其生長也十分重要,除雨天外,一般地栽苗二天淋一次水,盆栽苗一天淋一次水,室內擺設時,不幹不淋水,淋時淋透。
遮陰:比利時杜鵑屬半蔭性花卉,室外種植,夏季一定要有遮光設施,遮光度在75%左右,陽台種植如有西曬,午後可搬入避光處。雨季應作避雨管理,長期淋雨,會導致根部積水,出現落葉,甚至植株爛根死亡。
合理修剪:作為母樹一年可多次剪枝扦插。作為觀賞栽植,一年剪枝兩次,第一次在春節開完花後,剪去所有花柄,並合理整形修枝;第二次在每年農歷六月底之前,剪去所有的頂芽,每枝修剪要整齊,不可漏剪,結合整形;平時修剪不定期花芽。達到枝葉繁茂、樹形合理、花蕾整齊的理想修剪效果。
防寒:冬季做好防寒工作,露天栽植,夜間應用薄膜遮蓋。
病蟲害防治:比利時杜鵑花卉常見病蟲害有:地老虎、蚜蟲、蛀木蟲、食葉蛾類,可用呋喃丹、甲胺磷、樂果等葯物防治。
Ⅶ 映山紅如何盆栽
杜鵑:
杜鵑屬杜鵑科,常綠或落葉灌木,種類甚多。杜鵑花又名映山紅,是最普通的一種,高可達2m.枝細而直。花玫瑰紅色。分布於長江及華南各省。
杜鵑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宜生長在疏鬆肥沃的酸性土壤中,但不宜積水,能耐陰。杜鵑的栽種和翻盆,在春秋季均可。以落花後最為恰當。一般用山泥,翻盆可一年一次。杜鵑較耐濕,花期更需水分。但秋季酌情減少,以防秋稍抽生,影響來年花芽形成。杜鵑性喜肥,但施肥不可過濃。宜薄肥勤施。可用人糞尿、魚腥水、骨粉水和豆餅水。杜鵑喜半陰,忌烈日直射。在開花期和盛夏,須放置蔭下,冬季較耐寒,但北方須溫室培養。杜鵑花後需進行一次修剪使其透光通風良好。
繁殖方法有播種、扦插、嫁接、分株等。播種在春季,扦插以梅雨季為宜。
Ⅷ 盆栽杜鵑花怎麼養殖
杜鵑花的養殖方法
1、盆土:盆的話用瓦盆比較合適,要用那種底下有洞,通氣效果較好的。由於杜鵑花根系淺,生長慢,可選用較小的盆,這樣澆水時就不會浪費,也更利於生長。盆土方面應採用質地較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也可用到部分腐葉土、鋸木屑,在填充盆土時,應注意在底層用粗土,在上面用細土。在翻新盆土方面,新栽的可為1到2年一次,養殖超過10年的,可3到5年換一次,也可以不換。
2、澆水:杜鵑花的根很細,吸收能力也較差,而水分要通過根的吸收才能到達花體,所以對杜鵑花澆水,除了在冬季休眠期外,都應該做到勤澆水保濕,特別是在每年3月份以後的生長期、開花期,及7到9月份的高溫期,都應該加大澆水次數,最好保證每天澆水兩次左右,秋冬季節可適當少澆水。需要注意的是用來澆花的自來水,最好先用器物存放一到兩天,再用來澆花。
3、光照:杜鵑花養殖過程中要隨時保證它的光照充分,因為光照充分才能花開得好,當然炎熱夏季不能拿出去暴曬,反而應加強遮擋的工作,以防被曬壞,此外,在花開季節也應適當做好保護工作,可採用擋光網進行防護,開花期也是不能被暴曬的。
4、施肥:適當的施肥能令杜鵑花養殖生長得更粗壯和迅速,和大多數室內花卉養殖一樣,杜鵑花的施肥原則也是薄肥多施,即一次少放一點,可以多施幾次。在老葉轉綠、開花期間、開花過後,適當施肥兩到三次,天氣高溫炎熱期間,切不可施肥。杜鵑花的養殖施肥可用選用草汁水、魚腥水、菜籽餅等料。此外,發現病弱枝,要及時將其剪除,以防影響到其它枝條的健康成長。
5、除害:杜鵑花的養殖過程中,最主要的害蟲有分球冠網蝽、蚜蟲等,發現有蟲害時,量少並用肉眼可見的,可用濕布條擦掉,而如果量多蟲害嚴重時,應到當地葯店購買殺蟲葯液進行有效治理,並要注意讓杜鵑花盆擺放在通風,光照良好的位置,擺放在陰暗的地方,也是引發蟲害的原因之一
Ⅸ 杜鵑花的繁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盆栽
杜鵑花養殖的肥水管理:杜鵑花謝後每周施用一次專用肥,連續施用-次。月下旬新生枝條開始呈半木質化,也是花芽分化的開始。這時每周施用一次專用肥,連續施用。次,冬季停止施肥,杜鵑花每次施肥都不宜過多,專用肥每次施用—粒即可。杜鵑花怕燥熱相水澇,澆水四季有別,冬季偏干為好,夏季可偏濕。春秋兩季植物生長旺季,水分要充足,但不能過勤。 澆杜鵑花雖好用酸性水,以PH值:為宜。如果用自來水需要晾曬。天使用。土壤不幹不澆,澆必澆透。植物根部間干間濕,可達到以水促肥,以水調氣,促使植物根深葉茂目的。杜鵑花養殖的盆栽養護:杜鵑花對光照要求不嚴,不喜過於曝曬;喜酸性土,喜半陰和濕潤;忌強光和乾燥炎熱;喜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疏鬆基質。杜鵑花屬於強酸性花卉,pH值。O。因此栽培杜鵑花的營養液也要具有強酸性,以滿足杜鵑花根系最適宜的環境酸度要求。市場上現有許多杜鵑花專用營養液,可以選用。 定植後第一次澆營養液要澆透。使用濃度為稀釋。倍的營養液。置半陰處半個月左右緩苗後,進入正常管理。平日每隔天補液一次,每次中型花盆。毫升;大盆。毫升。平日補水保持基質濕潤。 盆栽杜鵑全生長過程,均需半陰環境。春、夏、秋三季均需遮蔭,在居室內也要避免強光直射,冬季可適當見些陽光。夏季高溫悶熱常造成杜鵑花黃葉、落葉,甚至死亡,所以應注意通風降溫或噴水降溫。冬季室溫以℃左右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