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根盆景製作
① 竹盆景的製作過程
前期培育觀賞竹盆與樹樁盆景類似,材料必須經過一些措施處理及養護後才可以製作盆景.2.1前期盆栽2.1.1母竹選擇按盆景創作選擇1~3年生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枝下高低,枝葉茂盛的健康母竹.挖取母竹時應檢查鞭段,要有飽滿鞭芽,多帶宿土.叢生竹應防止損失稈基芽眼,盡量保留竹蔸的支根,須根.2.1.2盆缽及盆土的選擇盆體應選擇透氣性良好的泥盆,盆的大小因母竹的種類,粗細和高矮而異.盆土以疏鬆的紅黃壤配細砂拌以腐殖土,亦可用園土加入適量的沙土.一般盆土要求疏鬆,肥沃.肥料以有機肥為主,通常用腐熟後的欄肥,餅肥等拌入盆土中混合,以盆土量的10%左右為宜.2.2矮化處理2.2.1多效唑處理對一般的竹種處理可以採用筍體噴施和基部注射的方法,如對黃稈烏哺雞竹,紫竹和斑竹等,對易倒伏的葡地類竹種可以採用筍體澆施或噴施,如翠竹,葡地竹,菲白竹等.我們對黃稈烏哺雞竹採用了筍體噴施和基部注射多效唑進行矮化,濃度均為300×10一,500×10一,80×10一,1000×10一,120×10一.結果表明,施用多效唑後,對其新梢日平均生產量及成竹後的全竹高,枝下高,節間長,葉面積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注射處理在濃度300×10一~800×10一,噴施處理在濃度300×10一~1000×10范圍內,隨處理濃度遞增,其中注射處理效果更佳,因此應用多效唑能提高觀賞竹的觀賞價值,部分解決竹子盆景製作的矮化和枝葉美化問題.必須注意的是,注射處理雖比噴施處理效果顯著,但其成活率顯著降低,且注射處理只對處理節間作用明顯,而對鄰近的節間影響較弱,實際操作應按盆景製作意圖來選擇合理的處理方法.我們對菲白竹進行了200×10一,400×10一,600×10的噴施,結果處理後的竹子高度分別是對照的45.67%,33.44%,36.44%,基本上解決了盆栽易倒伏的問題,並且葉面積大小也分別為對照的56.48%,38.69%,27.99%,使竹葉更加細小美麗,對翠竹和葡地竹的效果也比較明顯.2.2.2剝籜法在出筍期進行剝竹籜可以抑制竹筍節間分生組織生長,當竹筍長至20右時,剝去基部竹籜1~2張,視生長情況逐步往上剝,每天早晚各剝1張,剝籜數量受到竹種稈徑大小限制,但剝籜不宜過多,否則會損傷太大,以至於不能成竹,但過少則無明顯矮化效果.2.2.3埋鞭,分蔸或埋稈法散生竹採用埋鞭育苗,可顯著降低竹苗高度,以黃稈烏哺雞竹為例,其自然生長高度為4~8埋鞭處理後,其高度僅為1右,同時竹徑顯著變細.我們對金鑲玉竹的試驗表明,平均地徑為3.76,平均高度47.92:斑竹埋鞭後生長的竹子平均地徑為5.14,平均高度45.40,這樣的高度比較適宜盆栽.叢生竹採用分蔸法,即於春季將竹叢挖起,剪去地上部分,分成數小叢,重新種入圃地,以小葉鳳尾竹為例,生長的新竹高度只有3040,且枝葉秀麗.對於叢生竹還可以採用埋稈的方法來矮化和繁殖,如小葉鳳尾竹等,春季用尚未展葉的新枝截成3040長,用一定濃度的生根粉溶液浸泡後埋入土中,生出的新竹高度也在1以下.2.2.4截梢法對於一些較大的觀賞竹,可在其竹筍即將成新竹時,視形狀截去其梢部數節,削弱其頂端優勢,促使隱芽萌發,不僅能使竹株矮化,而且可促使剩餘枝葉生長更為茂盛,如龜甲竹,花毛竹等就可以用此方法進行矮化.2.2.5控水控肥法在出筍期合理控制水肥條件,抑制竹筍高生長或在盆栽時,適當採用營養貧乏的土壤作為盆土來控制生長,促使其矮化.以小佛肚竹為例,出筍期控制水肥不僅能控制其高生長,而且還能控制筍體保留母體的佛肚形狀.3盆景創作3.1盆器選擇盆器質地以素雅,淡朴為好,如紫砂盆,大理石盆,自然石盆或木盆,盆器色彩以淺色和素色為主,盆的大
② 怎樣挖竹根做盆景 如何製作莖竹盆景
1、種竹選擇,適合製作「根莖竹」盆景製作的材料較多,主要以矮小的叢生竹為主,根莖直徑在 2 ~ 3cm 以內較為適中,一般觀音竹、佛肚竹、羅漢竹、鳳尾竹等叢竹均可。
2、母竹選擇,選擇竹叢邊緣分枝低矮、枝葉茂盛、無病蟲害、發育良好、滑信基生長健壯的叢竹作為母竹。竹稈直徑在1 ~ 3cm 左右,竹齡在 1 ~ 3 年生,每叢有 10 余根左右,且分布勻稱適中,不能過稀或過密。
3、栽植時間,只要掌握「根莖竹」盆景生長特性,平時管理得當,一年四季均可栽植,但在華中地區冬季栽植時,一定要注意進行保溫防凍。早春 2 ~ 5月和秋季 9 ~ 10 月為最佳栽植季節。
4、去稈挖掘,選定好竹叢後,在挖掘分篼前,鋸除竹稈的中上部,留下基部長約 20cm 的一段,不但便於操作挖掘分篼,而且運輸方便,水分蒸發少、鞭根、莖芽不易損傷,栽後不但易於成活發筍,而且長出的新竹短矮細小。挖掘母竹蔸帶土團范圍,根據製作盆景大小需要而定,一般土球直徑不少於 50 ~ 70cm,挖掘和運輸時要注意保護竹鞭上的芽和宿根土,裝卸時不能壓、拖、砸、摔,盡可能多帶宿根土。
5、挖好運回叢生母竹蔸,將全部竹稈平地鋸除,察看分篼母竹根鞭走向,將老竹鞭莖基部一側定為植入盆內一端,以此為基準,不可倒置,將竹蔸土團進行修整,保持上小下大,可適度修除上面過寬的莖鞭,並用利刀將所有鋸除的竹稈基部削平塗蠟。
6、植點選擇,叢竹喜背風向陽、沙質壤土或腐殖質土以及肥沃濕潤、透氣性能好的微酸性壤坦戚土,還要灌溉方便,不積水。
7、栽植方法,選擇大小、長短較合適的長方形紫砂盆,將去稈修整好的叢生母竹土球,轉換 90°側面立放,平行直立側放入盆內,盆內竹蔸下部與墊土密接,母竹蔸植入盆內深度 15cm,其餘露出盆面,根莖放入盆中,周邊填入客土,根據其立意形狀按實固定。竹蔸土團間自下而上,分層填入客土按實澆水,待新土下沉後,再培一層薄鬆土 , 澆足透水,以提高栽植成活率。新栽「根莖竹」盆景時,保持土壤和空氣中濕潤,栽後約 20 天左右可長出新筍枝葉,使其自然生長。
8、修枝整信謹型,在 2 ~ 3 月種入盆中 20多天左右可先後陸續在叢竹鞭莖上生長小竹筍,可根據其生長多少和部位,選留長短可進行適時適度剪截,剪除過粗過長的竹筍,以免長得過於高大,影響後期造型。
9、「根莖竹」盆景進行整型,最好在5 ~ 8 月幼筍出土分枝後進行,按照盆景形態美的要求,對所有的竹莖、竹稈、枝葉等,通過合理的短截、修枝、綁扎、拿彎、抽心、除土、去根、露根莖等方法,調節盆景的枝葉結構和密度,改善通風和光照條件,使留竹分布均勻,保持旺盛發竹能力。
10、夏季新筍長出時要適當扣水,否則新竹節間過長影響美觀,不利於盆景造型。生長一段時間後,有部分枝葉枯萎,葉片發黃,應及時剪除,保持美觀。冬季枯死枝、病蟲枝、瘦弱枝、過密枝,以保持其美觀的形狀,促進植株生長更新。
11、除土露莖,種植生長 1 年後,除土露莖工作也可在修枝整型的過程中同步進行,一般可分次用自來水管的高壓沖除根莖上面周圍的復土、宿根土,使竹鞭莖根緩慢外露,每次沖除宿根土後,要及時剪除鞭莖節上的須根。此項除土露鞭莖工作要分多次進行,不可一次沖除到位,否則易造成部分根莖死亡。
12、科學施肥,經過 2 ~ 3 個月的培育後,根據生長勢需要進行適時適量施肥。不斷增加肥水,「根莖竹」盆景如果施肥不足,會影響其正常生長。為了保證充足的養分,使植株生長旺盛。一般每年要施肥 3 ~ 4 次:第一次在 2 ~ 3月施促長肥,每盆施腐熟好的粕餅肥0.2kg 左右;第二次在 6 ~ 8 月施長根莖肥,促母竹多發多長根莖;第三次在10 ~ 12 月 , 施催芽肥,促竹鞭多發芽,施肥量與方法同上。平時也要根據生長勢適當補施有機液肥 , 並在「根莖竹」盆景竹叢葉面上噴 0.5% ~ 1% 尿素液肥,可保持竹葉油綠青翠。
13、養護管理,「根莖竹」盆景雖然種植成活率較高,但種植養護要比花草樹木盆景更加精細,要經常進行整型修枝、抽心。這類盆景需要的水分比樹木盆景多,應及時澆水,一旦澆水不足,葉片易萎蔫捲曲,而導致葉色枯黃,影響觀賞性。
③ 請教製作竹子盆景方法
可以。用長方形或橢圓形的盆景盆,把竹子導出盆來,用同樣的土栽到新盆專里,位置離一邊約三屬分之一,另一邊三分之二(黃金分割),以便為以後生長留出空間。表面可以根據你的愛好,鋪一層白色小石子,也可以在另一邊的寬敞處立一塊細長的石頭遙相呼應。養護你自己會了,就不多說了。
④ 盆景竹子的種類 盆景竹子製作注意事項
宋代蘇東坡愛竹,稱「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竹不僅高雅入畫,而且寓意崇高的精神。人們除了在戶外種竹,也用它來製作盆景。齋室之中,有了竹類盆景作點綴,不僅美化了環境,同時也反映了主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那麼大家知道 盆景竹子的種類 都有哪些嗎?我們馬上一起來了解看看吧。
【盆景竹子的種類】
竹子的一生中,大部分時間為營養生長階段,一旦開花結實之後,全部株叢即枯死而完成一個生命周期。竹子根據地下莖的生長情況可分為三種生態型,即單軸散生型、合軸叢生型、復軸溷合型。竹子的種類繁多,我國有500餘種,常見栽培觀賞的竹子有散生型的紫竹、毛竹、剛竹、桂竹、方竹等,叢生型的有佛肚竹子、孝順竹子等,溷生型的有箬竹子、茶桿竹子等。
竹子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較耐肥沃疏鬆、濕潤、有機質含量豐富的砂質壤土,對水分的要求高於對氣溫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適於製作盆景的竹子以矮小叢生的為好。常見的有佛肚竹子和觀音竹子。
竹,雖無梅的俏姿,菊的艷麗,蘭的芳香,松的雄偉。然而,竹的高節心虛,正直的性格和婆娑,惹人喜愛,受人贊誦。所謂「松、竹、梅」歲寒三友,「梅、蘭、菊、竹」四君子,構成中國園林的特色。縱觀古今,愛竹、書竹、畫竹、詩竹之士,不僅喜竹之外形,更愛竹之內涵,無不把竹子當作做人之楷模。因此,人們喜歡在房屋周圍、庭園、公園里種植竹子。園藝愛好者用竹子製作盆景。宜作盆景的竹子品種很多,如盆景中被列為十八學士之一的鳳尾竹、娟秀文雅的觀音竹、瀟灑飄逸的佛肚竹,情韻幽深的湘妃竹、骨節勁奇的羅漢竹、稈紫古樸的柴竹等。
【盆景竹子製作注意事項】
在竹子盆景製作時,可根據竹子的種類不同,採取不同的布景方式,小型的竹類如菲白竹,可栽植於正方形或橢圓形盆中;中型竹類如青竹可栽在長方形或橢圓形的淺盆中。栽植於盆的一側如感到有失衡現象,可在盆的另一端配一塊形態優美並與竹株大小成適當比例的美石,既能達到均衡,又增加盆景的情趣,顯得活潑自然。大型竹如剛竹、澹竹、斑竹等用來製作盆景,要進行人工矮化處理,栽植於中小的淺盆中,才能達到「縮龍成寸」的效果。竹類盆景宜疏植,不宜繁植,宜散栽不宜密栽。寥寥三、五、七枝,高低有序,疏密有致,布局自然,栽植於淺盆中,旁綴美石,略布青苔,加上一、二陶制古裝入物,漫步其間,極富詩情畫意,可稱盆景妙品,可使整個竹子盆景呈現天然的竹林風光。否則,會雜亂無章,如同蘆葦、亂草一堆,毫無盆景之趣,喪失觀賞價值。
放置場所:竹類盆景宜置於溫暖、濕潤、背風向陽之處。夏季不宜曝曬,最好放在蔭棚下、水池邊;冬季不耐寒的竹種(如小佛肚竹、小葉鳳尾竹等)要把盆搬入室內保暖防寒。
竹子盆景怎樣澆水:竹類盆景的管理,要特別注意水分的供應,生長旺盛期或夏季高溫時,要勤澆水和噴水,竹子雖喜濕,但忌盆內積水,否則很易造成爛鞭(根)現象。
竹子盆景如何施肥:竹子雖喜肥,但盆栽應盡量少施,只施薄肥,每年5~8月,可追施2~3次稀薄腐熟的餅肥水等。如盆土養分不足,會引起生長不良的現象(如葉子顏色暗澹不鮮艷等)。
竹子盆景的修剪:竹子最好呈自然的柔軟之態,但實際應用中,有些情況下的修剪是十分必要的.如觀賞類的竹子,地上1m以內的枝條從貼稈基部切除,使竹稈顯露,以便更好地觀賞其畸形姿態或色彩. 另外,為了保持竹的特性,應盡早除去沒有特徵的竹稈以及表現力(畸形、色彩、斑紋)弱的竹稈,以達到最佳觀賞效果。
竹子盆景要注意翻盆:竹類每隔2~3年翻一次盆,時間以4~5月為好。翻盆時要注意保護鞭根上須根,壅以肥沃疏鬆的培養土。翻盆後要放在庇蔭處,並保持盆土濕潤,勤噴葉面水,以防葉片萎縮。
竹子盆景的病蟲害防治:竹類盆栽病蟲害較少,主要有竹螟、介殼蟲、蚜蟲等,可用敵百蟲800倍液或敵敵畏1000~1200倍液噴治。平時只要稍加細心養護,使其始終保持優美景觀和枝葉青翠、雅緻、美觀,一盆竹子盆景便可長期供人們觀賞。
為增加竹子盆景的美感,可在竹子入盆時,將根提高栽植。待竹子生長發育一個階段後,將根部表土除去一部分,使一部分竹根裸露於表土之上,呈現懸根露爪之勢,顯露竹根之美態,十分耐人觀賞。
總結:看完我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 盆景竹子的種類 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