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金鍾梅盆景

金鍾梅盆景

發布時間: 2023-09-03 07:06:15

1. 臘梅小知識

1.臘梅的知識
臘梅別然黃梅、黃梅花

臘梅科臘梅屬。落葉灌木,高3米左右,單葉對生,葉片橢圓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長7-15厘米,全緣,表面粗糙;兩性花,單生於一年生枝葉腋,花梗極短,被黃色,帶蠟質,具芳香,12-3月開花。

栽培變種有磬口臘梅;柴油心臘梅;狗繩臘梅。臘梅原產我國中部,性喜陽光,但亦略耐蔭,較耐寒,耐旱,有「旱不死的臘梅」之說。

對土質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的輕壤土為宜。 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蠟梅,釋名黃梅花,此物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得此名。

花:辛,溫,無毒。解暑生津。」

清初《花鏡》載:「蠟梅俗稱臘梅,一名黃梅,本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放,其香又近似,色似蜜蠟,且臘月開放,故有其名。」 蠟梅又稱黃梅花、雪裡花、蠟木、蠟花、巴豆花。

屬於蠟梅科蠟梅屬植物,為落葉灌木,高2~4米。枝、莖方形,棕紅色,有橢圓形突出的皮孔。

芽有多數 覆瓦狀的鱗片。葉對生,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圓或寬楔形,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全緣。

花先葉開放,芳香,直徑約2.5厘米。花被多片,蠟質,半透明;花托橢圓形,長約4厘米,果時半木質化,呈蒴果狀,宿存,外被絹絲狀毛,內含數個瘦果,每果一枚種子。

花期12月到次年2月,果期次年6~9月。 蠟梅主要分布於黃河流域以南地區,各地均有栽培,秦嶺地區及湖北有野生。

栽培品種較多,據趙天榜《中國蠟梅》一書所載:蠟梅有4個品種群,12個品種型 165個品種。它們中間有純黃色、金黃色、淡黃色、伏冊墨黃色、紫黃色,也有銀白色、淡白色、雪白色、黃白色,花蕊有紅、紫、潔白籌。

其中最佳者為河南鄢陵縣所產的鄢陵蠟梅,素有「鄢陵蠟梅冠天下」之譽。代表品種有『素心蠟梅』:《鄢陵文獻志》稱『鄢陵素心蠟梅』,其心潔白,濃香馥郁。

因其花開時不全張開且張口向下,似「金鍾吊掛」,故又名金鍾梅。 蠟梅是我國特產的傳統名貴觀賞花木,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和豐富的蠟梅文化。

唐代詩人李商隱稱蠟梅為寒梅,有「知訪寒梅過野塘」句。《姚氏殘語》又稱蠟梅為寒客。

蠟梅花開春前,為百花之先,特別是虎蹄梅,農歷十月即放花,故人稱早梅。蠟梅先花後葉,花與葉不相見,花開之時枝乾枯瘦,故又名干枝梅。

蠟梅花開之日多是瑞雪飛揚,欲賞蠟梅,待雪後,踏雪而至,故又名雪梅。 又因蠟梅花入冬初放,冬盡而結實 伴著冬天,故又名冬梅。

由於蠟梅其獨特的個性,是冬季觀花的最佳樹種,也是城市美化、香化、凈化空氣的首選樹種之一。同時,由於蠟梅根系發達,生長適隨性及根部萌櫱力強,也是進行水土保持和防風固沙的優良樹種。

它可作為叢生花灌木為街道綠化所用缺純宏,也可以培育成小喬木作為行道樹種,既可在公園的假山、湖畔群植或者片植形成梅山、梅園、梅圃等大型景觀,也可以在視野寬闊的草坪板塊中點綴、孤植形成小品。它不僅可以在庭園中露地栽植,顯得自然灑脫,也可以增育成造型盆景,獲得巧奪天工的意境,還可以折剪一枝作插花

蠟梅除了其觀賞價值外,在古代就有作菜餚或點心的歷史。以花卉入饌,多出於保健去病、益壽延年的目的。

何國珍編著的《花卉入餚菜譜》就列有蠟梅豆腐湯、蠟梅玻璃雞片等花饌品種。其花還可有其它食用方法,如花風干後加入茶葉,可製成蠟梅花茶,或直接用花數朵,沖入開水代茶,有濃郁香氣,並有緩解咳喘之效。

花還可做菜配料,如在燒魚、蝦仁、豆腐時或做湯時放入,味美氣香。 蠟梅花含揮發油,油中有龍腦、桉油精、芳樟醇、洋蠟梅鹼、異洋蠟梅鹼、蠟梅甙、a-胡蘿卜素、亞油酸、油酸等化學成分,葉中含蠟梅鹼、洋蠟梅鹼、異洋蠟梅鹼;鮮葉含氰氫酸。

種子含脂肪油、脂肪酸、亞油酸、亞麻酸等成分。並有較好的葯用價值,如花蕾:性溫,味甘、微苦。

解暑生津,開胃散郁,通乳潤燥,止咳。主治暑熱頭暈,嘔吐,氣郁胃悶,麻疹,百日咳,燙傷褲銷,火傷,中耳炎等。

根及莖,辛,溫。祛風理氣,活血解毒。

主治哮喘,勞傷咳嗽,胃痛,腹痛,風濕癢痛,療瘡腫毒,跌打創傷等。外用適量,研末撒。

以下介紹幾個有關蠟梅的常用便方。 久咳: 蠟梅花9克,泡開水代茶飲。

胃氣痛: 蠟梅花或根9~15克,泡茶或水煎服。 中耳炎:蠟梅花蕾浸麻油或菜籽油內,3~5天後,用油滴耳,每次2~3滴。

風寒感冒:根(干品)15克,生薑3~5片水煎後加紅糖適量服用。 燙火傷:蠟梅花以菜籽油浸後,塗敷患處。

暑熱、心煩頭昏、頭痛: 蠟梅花、扁豆花、鮮荷葉各適量,水煎服。 急性結膜炎: 蠟梅花6克、菊花9克,水煎,調入蜂蜜少許飲服。

【別名】黃梅花、黃臘梅、臘木、鐵筷子 【來源】臘梅科臘梅屬植物臘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 [Calycanthus praecox L.;Meratia praecox Rehd. et Wils; Chimonanthus fragrans Lindl.],以花蕾、根、根皮入葯。冬末春初採收花蕾;根、根皮四季可采;烤乾或曬干。

【性味歸經】 花蕾:辛,涼。 根、根皮:辛,溫。

【功能主治】 花蕾:解暑生津,開胃散郁,止咳。用於暑熱頭暈,嘔吐,氣郁胃悶,麻疹,百日咳;外用治燙火傷,中耳炎。

根:祛風,解毒,止血。用於風寒感冒,腰。
2.臘梅的知識
臘梅別然黃梅、黃梅花。

臘梅科臘梅屬。落葉灌木,高3米左右,單葉對生,葉片橢圓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長7-15厘米,全緣,表面粗糙;兩性花,單生於一年生枝葉腋,花梗極短,被黃色,帶蠟質,具芳香,12-3月開花。

栽培變種有磬口臘梅;柴油心臘梅;狗繩臘梅。臘梅原產我國中部,性喜陽光,但亦略耐蔭,較耐寒,耐旱,有「旱不死的臘梅」之說。

對土質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的輕壤土為宜。 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蠟梅,釋名黃梅花,此物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得此名。

花:辛,溫,無毒。解暑生津。」

清初《花鏡》載:「蠟梅俗稱臘梅,一名黃梅,本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放,其香又近似,色似蜜蠟,且臘月開放,故有其名。」 蠟梅又稱黃梅花、雪裡花、蠟木、蠟花、巴豆花。

屬於蠟梅科蠟梅屬植物,為落葉灌木,高2~4米。枝、莖方形,棕紅色,有橢圓形突出的皮孔。

芽有多數 覆瓦狀的鱗片。葉對生,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圓或寬楔形,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全緣。

花先葉開放,芳香,直徑約2.5厘米。花被多片,蠟質,半透明;花托橢圓形,長約4厘米,果時半木質化,呈蒴果狀,宿存,外被絹絲狀毛,內含數個瘦果,每果一枚種子。

花期12月到次年2月,果期次年6~9月。 蠟梅主要分布於黃河流域以南地區,各地均有栽培,秦嶺地區及湖北有野生。

栽培品種較多,據趙天榜《中國蠟梅》一書所載:蠟梅有4個品種群,12個品種型 165個品種。它們中間有純黃色、金黃色、淡黃色、墨黃色、紫黃色,也有銀白色、淡白色、雪白色、黃白色,花蕊有紅、紫、潔白籌。

其中最佳者為河南鄢陵縣所產的鄢陵蠟梅,素有「鄢陵蠟梅冠天下」之譽。代表品種有『素心蠟梅』:《鄢陵文獻志》稱『鄢陵素心蠟梅』,其心潔白,濃香馥郁。

因其花開時不全張開且張口向下,似「金鍾吊掛」,故又名金鍾梅。 蠟梅是我國特產的傳統名貴觀賞花木,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和豐富的蠟梅文化。

唐代詩人李商隱稱蠟梅為寒梅,有「知訪寒梅過野塘」句。《姚氏殘語》又稱蠟梅為寒客。

蠟梅花開春前,為百花之先,特別是虎蹄梅,農歷十月即放花,故人稱早梅。蠟梅先花後葉,花與葉不相見,花開之時枝乾枯瘦,故又名干枝梅。

蠟梅花開之日多是瑞雪飛揚,欲賞蠟梅,待雪後,踏雪而至,故又名雪梅。 又因蠟梅花入冬初放,冬盡而結實 伴著冬天,故又名冬梅。

由於蠟梅其獨特的個性,是冬季觀花的最佳樹種,也是城市美化、香化、凈化空氣的首選樹種之一。同時,由於蠟梅根系發達,生長適隨性及根部萌櫱力強,也是進行水土保持和防風固沙的優良樹種。

它可作為叢生花灌木為街道綠化所用,也可以培育成小喬木作為行道樹種,既可在公園的假山、湖畔群植或者片植形成梅山、梅園、梅圃等大型景觀,也可以在視野寬闊的草坪板塊中點綴、孤植形成小品。它不僅可以在庭園中露地栽植,顯得自然灑脫,也可以增育成造型盆景,獲得巧奪天工的意境,還可以折剪一枝作插花。

蠟梅除了其觀賞價值外,在古代就有作菜餚或點心的歷史。以花卉入饌,多出於保健去病、益壽延年的目的。

何國珍編著的《花卉入餚菜譜》就列有蠟梅豆腐湯、蠟梅玻璃雞片等花饌品種。其花還可有其它食用方法,如花風干後加入茶葉,可製成蠟梅花茶,或直接用花數朵,沖入開水代茶,有濃郁香氣,並有緩解咳喘之效。

花還可做菜配料,如在燒魚、蝦仁、豆腐時或做湯時放入,味美氣香。 蠟梅花含揮發油,油中有龍腦、桉油精、芳樟醇、洋蠟梅鹼、異洋蠟梅鹼、蠟梅甙、a-胡蘿卜素、亞油酸、油酸等化學成分,葉中含蠟梅鹼、洋蠟梅鹼、異洋蠟梅鹼;鮮葉含氰氫酸。

種子含脂肪油、脂肪酸、亞油酸、亞麻酸等成分。並有較好的葯用價值,如花蕾:性溫,味甘、微苦。

解暑生津,開胃散郁,通乳潤燥,止咳。主治暑熱頭暈,嘔吐,氣郁胃悶,麻疹,百日咳,燙傷,火傷,中耳炎等。

根及莖,辛,溫。祛風理氣,活血解毒。

主治哮喘,勞傷咳嗽,胃痛,腹痛,風濕癢痛,療瘡腫毒,跌打創傷等。外用適量,研末撒。

以下介紹幾個有關蠟梅的常用便方。 久咳: 蠟梅花9克,泡開水代茶飲。

胃氣痛: 蠟梅花或根9~15克,泡茶或水煎服。 中耳炎:蠟梅花蕾浸麻油或菜籽油內,3~5天後,用油滴耳,每次2~3滴。

風寒感冒:根(干品)15克,生薑3~5片水煎後加紅糖適量服用。 燙火傷:蠟梅花以菜籽油浸後,塗敷患處。

暑熱、心煩頭昏、頭痛: 蠟梅花、扁豆花、鮮荷葉各適量,水煎服。 急性結膜炎: 蠟梅花6克、菊花9克,水煎,調入蜂蜜少許飲服。

【別名】黃梅花、黃臘梅、臘木、鐵筷子 【來源】臘梅科臘梅屬植物臘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 [Calycanthus praecox L.;Meratia praecox Rehd. et Wils; Chimonanthus fragrans Lindl.],以花蕾、根、根皮入葯。冬末春初採收花蕾;根、根皮四季可采;烤乾或曬干。

【性味歸經】 花蕾:辛,涼。 根、根皮:辛,溫。

【功能主治】 花蕾:解暑生津,開胃散郁,止咳。用於暑熱頭暈,嘔吐,氣郁胃悶,麻疹,百日咳;外用治燙火傷,中耳炎。

根:祛風,解毒,止血。用於風寒感冒,。
3.生活小常識:臘梅花的功效與作用 臘梅花怎麼吃
生活小常識:臘梅花的功效與作用 臘梅花怎麼吃

臘梅花的功效與作用一

臘梅中含有多種物質,其花蕾、根莖等都具有一定的葯用價值,臘梅花味甘、性溫、微苦,因此有解暑生津、通乳潤燥、開胃散郁和止咳的作用,適用於暑熱頭暈、燙傷、火傷、嘔吐、麻疹、等病症;而臘梅的根莖性濕、辛,有祛風理氣、活血解毒的作用,主要適用於哮喘、胃痛、風濕癢痛、勞作咳嗽、腹痛、跌打創傷、療瘡腫毒等病症。

臘梅花的功效與作用二

經現代葯理分析,臘梅花中含有龍腦、桉油精、芳樟醇等成分,而在醫學界認為臘梅花味微甘、涼、辛等特點,有解暑、解毒、止咳、開胃的效果,在民間常以臘梅花煎水服用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除此之外,臘梅花對於治療頭暈、熱病煩渴、胃悶等病症也很有效果。

臘梅花的功效與作用三

除了葯用價值,臘梅花在風水學中同樣有一定的功效與作用,在臘梅花開時節,放一盆臘梅花在室內,能有效除去廚房裡的煙塵,有力於家居風水,同時,臘梅花能讓家人變得更堅強樂觀,排除人內心的憂郁與不安。讓家居生活更加和睦快樂。

臘梅花的禁忌:

臘梅花的食用沒有什麼禁忌,但不管什麼東西食用等都要注意適量,此外要注意擺放在室內陰涼乾燥處,避免兒童自行拿取。

臘梅花的食用方法:

1、臘梅魚頭湯:臘梅花10朵,魚頭750克,各種調料適量,雞清湯1000克。將魚頭洗凈放入鍋中燉,後加入調料,調好口味後再放入臘梅花瓣,即可食用。

2、臘梅燴牛肉條:牛肉500克、臘梅花10朵、豬油50克、蔥頭25克、芹菜25克、胡蘿卜25克、油麵醬15克、精鹽、胡椒粒、胡椒粉各適量。

3、臘梅燉豆腐:臘梅花5朵、豆腐適量、熟豆油250克、蔥絲、香菜、精鹽、胡椒粉各適量。將鍋上火,油燒熱後放入切好的豆腐條,炸成黃色,撈出。把油倒出,放入蔥絲烹一下,加水、鹽,後把豆腐條倒入,燉5分鍾,把胡椒粉放入,出鍋時,加入臘梅花、味精調好味。

4、梅花粥:取白梅花5-7朵,掰下花瓣,用清水洗凈待用。將100克粳米洗凈入鍋煮至粥熟,加入白梅花、適量白糖,略沸即成。此粥能舒肝理氣,健脾開胃,醒腦明目。適用於肝胃氣痛、郁悶不舒、食慾不振、頭目昏痛、神經官能症等,是開胃散郁常用之品。
4.梅花的知識
梅花小喬木,稀灌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

葉片卵形或橢圓形,葉邊常具小銳鋸齒,灰綠色。花單生或有時2朵同生於1芽內,直徑2-2.5厘米,香味濃,先於葉開放;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的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

果實近球形,直徑2-3厘米,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貼;核橢圓形,兩側微扁。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

梅原產中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1)金鍾梅盆景擴展閱讀:古人認為「梅以形勢為第一」,即形態和姿勢。

形態有俯、仰、側、卧、依、盼等,姿勢分直立、曲屈、歪斜。梅花樹皮漆黑而多糙紋;其枝虯曲蒼勁嶙峋、風韻灑落,有一種飽經滄桑,威武不屈的陽剛之美。

梅花枝條清癯、明晰、色彩和諧,或曲如游龍,或披靡而下,多變而有規律,呈現出一種很強的力度和線的韻律感。探梅賞梅須及時。

過早,含苞未放;遲了落英繽紛。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時為佳,故名「探梅,。

梅花以「驚蟄」為候,以驚蟄前後10天為春梅探賞的最佳時機。 觀賞梅花的情境也十分講究。
5.臘梅有哪些基本內容
蠟梅原產於我國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江西、四川和陝西等地。

(1)形態特徵為落葉大灌木,高5m,叢生。根頸部很發達,江南稱作「蠟盤」。

小枝四棱形,老枝近圓柱形。單葉對生,近革質,長橢圓形,全綠,表面綠色而粗糖,背麵灰色而光滑。

花單生於枝條兩側,隆冬臘月陸續開放,花芳香,直徑2。 5cm。

花被多數,外層花被黃色,內層花被較短,有紫紅色條紋,稍有光澤,似蠟質,最外層由細小鱗片組成。瘦果。

在北方花期為1 ~3月份,7〜8月份果熟。蠟梅在我國栽培已久,變種或品種不少,較常見的名種有:①馨口蠟梅花朵大,花色深黃,內花被邊緣有紅紫色條紋。

開花早,香氣濃郁,品質最優。②素心蠟梅又稱荷花蠟梅,內外花瓣都呈黃色,花朵較大,香味濃,較名貴。

③紅心蠟梅花小,花瓣狹長而尖,內層小花瓣有紫紅色紋。香氣淡,花後易結實,多用做砧木。

也稱狗牙蠟梅。④小花蠟梅花朵特小,約0。

9cm左右,外層花被黃白色,內層有紅紫色條紋。 香氣濃,較罕見。
6.臘梅如何養在市面上買的臘梅,是像樹枝那樣的,上面有些小的花骨
您問的好像是怎樣養好臘梅切花吧? 插花剪切後,要延長其觀賞期,一是要維持枝葉水分的平衡,二是殺菌防腐。

主要方法有: 一、插花枝剪取插花要在含苞待放時剪取,開花後剪枝,否則花朵凋謝速度快,花期短。 切花剪取要在早晨進行,邊剪邊插入水中,放在陰涼處,防止暴曬,以減少蒸騰失水。

二、為提高臘梅插枝吸水功能,對枝條下部基端3厘米部位,用鐵錘擊碎或多開裂口,可擴大吸水面。在插花前可將花枝倒立,用清水從基端切口灌注,能排除空氣,提高其吸水機能,延長花期。

三、應用保鮮劑用薄荷油、酒精、醋酸、稀鹽酸等,塗花枝基部切口可防腐。用0。

03%阿斯匹林或0。025%高錳酸鉀溶液作菖蘭的插花培養液,可延長花期3至5天。

在插花水中加入適量的蔗糖、維生素B12、硼酸、硫磺、食鹽、石碳酸等,既防腐滅菌、增加營養,又可提高吸水功能,抑制花朵的衰老速度。 按無菌水98毫升、無水酒精2毫升、蔗糖2克的比例配製成插花保鮮液,加入少量8-羥基喹啉檸檬酸作殺菌劑,用於插花,每隔2至4天換1次,可臘梅插花延長保鮮期2至2。

5倍。
7.如何成功的盆栽種植臘梅我有一棵臘梅,小小的,正准備在室內栽種,
盆栽臘梅,因盆土有限,土壤要選擇合腐殖質高、疏鬆通氣沙質營養土壤。

溫度維持在-2℃左右,花期不得低於-10℃。臘梅怕風,風大會因相互摩擦而葉片造成銹斑。

臘梅耐旱,平時不幹不澆,澆則澆透。但夏季酷熱不可缺水,以免葉片形成枯乾發白的塊斑,影響花芽形成,澆水以澆透為宜。

花前或開花期尤其要注意必須適量澆水,如果澆水過多容易落蕾落花,但水分過少開得也不整齊。 臘梅必須在花謝後及時修剪。

—般宜在花謝後發葉之前適時修剪,剪除枯枝、過密枝、交叉枝、病蟲枝,並將一年生的枝條留基部2對至3對芽,剪除上部枝條促使萌發分枝。 待新枝每長到2對至3對葉片之後,就要進行摘心,促使萌發短壯花枝,使株形勻稱優美。

修剪多在3月至6月進行,7月以後停止修剪。如果不適期修剪,就會抽出許多徒長枝,消耗養分,以致花芽分化不多,影響開花。

臘梅喜肥,每月可施薄肥一次,不可施農肥,以免入秋後「貪青」。 秋季落葉前增施追肥,磷、鉀、氮的比例為2:1:0。

5較宜。臘梅為深根性樹種,須用深盆栽植。

2~3年盆一次,去掉土團上的表土,使其根頸逐漸露出盆土面,懸根露爪,分外別致。 防治病蟲:臘梅的病害較少、蟲害較多,常見有蚜蟲、介殼蟲、刺蛾、卷葉峨等,蚜蟲在嫩梢嫩葉花蕾上吸食汁液,介殼蟲在枝上吸汁為害,刺蛾、卷葉蛾咬食葉片、新芽、花蕾等。

防治方法上要採取預防為主,將花盆放在採光通風好的環境生長,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如發現上述害蟲,可用50%殺螟松1000倍液噴殺,為了減少對養花環境的污染也可用土辦法滅蟲,如介殼蟲可採用酸醋溶液殺滅,蚜蟲可用洗衣粉水殺滅,如果少量的可人工捕殺。
8.小知識:冬天會開花的植物有哪些
有梅花、水仙花、天山雪蓮、山茶花、長壽花、臘梅、菊花、四季海棠、一品紅、佛手掌、月季花等等。

冬天開花的植物一般在南方亞熱帶,真正在北方冰天雪地里開的花是沒有的,那就凍壞了。 冬天開花的,有蟹爪蓮,12月開花,又稱聖誕仙人掌。

茶花有的品種是11月、12月、1月開花的。臘梅是1月開花的,也是南方花。別的花比如我們常說的梅花是早春開花的。早開的鬱金香、玉蘭之類的也是早春,鳶尾、山桃、杏花、梨花更晚一點,基本上是春天了。 水仙本來是早春的花,是地栽的,我們經常在冬天養在室內水培,那是一種促成栽培,就是說不是植物本身的開花期,是人類強迫它在那個時候開。水仙的自然花期在三月。 家裡可以種:水仙,風信子,燕子掌,君子蘭。 商品大花蕙蘭,紅掌,仙客來,蝴蝶蘭,蟹爪蘭,西洋鵑,君子蘭,梅花,杜鵑,牡丹,茶花、臘梅這些花冬天都開放
9.臘梅花怎樣養
梅於冬季開花,清香四溢,又很耐寒,是優良的冬季室內芳香花卉,也可切取花枝於春節期問進行瓶插水養。

臘梅是灌木類樹種,叢生性很強,上盒前首先應保留株叢中央一根較粗的主枝而將其他枝條從基部剪掉;上盆後,再將主枝基部30厘米處萌發出的側枝剪掉,上面保留三根分布均勻的側枝,同時對主枝進行截頂,讓袍枝從三根側枝上生出。 以後每年都會發生大量根櫱條和新的小側枝,除在花謝後及時短截花枝以促使其腋芽萌發而形成更多的花枝外,還應疏剪過密的側枝,同時把根櫱條全部除掉,從而保持小喬木狀的樹形。

臘梅屬於深根性植物,應使用較深較大的花盆來栽植。在庭院中露地栽培以北京為臨界線,但應栽在背風向陽的建築物南側才不會受凍,向北或低於北京氣溫的地區都必須進行盆栽,秋末入室的時間不要過早。

就北京地區而言,落葉後仍應放在竄外養護,這時花苞已經形成,到大雪前(12月)再移人室內。如室溫較高,元旦前即町開花;如果窒溫低,花期町延遲到春節前後。

花後應移人0℃以下的冷室內貯存,防止過早地抽生新梢和葉,否則植株容易徒長,影響花芽分化,對來年開花不利。 在養護中千萬要注意控制澆水量,在庭園中應栽在地勢高燥和排水良好的地方,常年不用人工灌水也能正常生長,故有「旱不死的臘梅」之說。

盆栽時應掌握干透再澆的澆水原則,但應經常追肥,以促其形成大量花苞,否則開花稀少。 臘梅屬於陽性植物,但耐陰性也很強,因此在溫暖地區也可栽在建築物的北側,只要早晚能見到斜射光就能正常生長;冬季落葉後更不需要充足的陽光。

2. 臘梅有什麼作用

蠟梅,又稱臘梅、雪裡花、黃梅花、雪梅、冬梅。因其花瓣蠟質且花開臘月而得名。其抗風耐寒、梅雪爭春的景象常被許多詩人、歌者、畫者做為吟唱、繪畫的題材,深受人們喜歡。
蠟梅先花後葉,花形細巧玲瓏,色淡黃,給人以清新淡雅之感。因其花開時呈欲開還閉、張口向下,似「金鍾吊掛」之態,因此又名金鍾梅。於百花凋零的寒冬凌寒開放,別是一番景緻,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常被人們用於盆景打造或庭院種植。亦有人將野外蠟梅連枝摘來,插於花瓶,美化居室,平添了一番雅緻。
蠟梅不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還有很好的葯用功效。其花期在11月中旬至次年3月。開放之初即將其花蕾采來,反復烘焙至金黃色全乾,收存,備用。亦可鮮用。其性涼,味甘、辛。歸肺、胃經。有清熱解暑、生津開胃、理氣散郁、解毒生肌、消炎止咳等功效。多用於治療暑熱煩渴、頭暈、氣郁胸悶、咽喉腫痛、百日咳、小兒麻疹、燙火傷、凍瘡等。可內服,可外用。內服以3—9克煎服;外用適量,浸油塗或滴耳。
清涼解暑
鎮靜安神
蠟梅有清涼解暑,生津除煩,開胃散郁的功效。對夏季帶來的暑熱口渴、煩躁不安有很好的療效。可取適量蠟梅以沸水沖泡,代茶飲,具有清涼解暑、鎮靜安神的作用。此功效《綱目》有載。
舒肝解郁
理氣開胃
蠟梅有理氣開郁的功效。對治療心煩口渴、氣郁胃悶有很好的作用。可取適量粳米熬至爛熟,再加入適量蠟梅花瓣,稍煮,即加糖食用。有舒肝理氣、健脾開胃的作用。適用於肝胃氣痛、食慾不振、郁悶不舒。
治咽喉腫痛
百日咳
蠟梅有解毒消炎、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久咳不止。此時可取蠟梅花9克,泡水沖服。此方源自《貴州民間草葯》。
治湯火燙傷
麻疹
蠟梅花有解毒消炎、活血生肌、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湯火燙傷、麻疹。取蠟梅花適量,以茶油浸,塗擦患處。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蠟梅不僅具有傲雪之姿,還具清新淡雅之風,更兼去病除疾之好,何其美!

3. 鄢陵縣的風景名勝

鄢陵縣境內有許由隱耕處、許由墓、尹宙碑、醉翁亭碑、乾明寺隋、興國寺塔、甘羅古柏、曹操議事台、曹彰墓等。
許由墓

許由墓在中原腹地的許昌市鄢陵縣,至今尚存四千五百餘年前的上古賢人許由墓冢一座。據史學家考證,許由繫上古高士,是海內外許氏之先祖。後人敬稱其墓冢為許由墓。海內外許氏華人紛紛到箕山尋根問祖,成立許氏聯誼會,並決定聯合世界各地許氏後裔於每年9月4日祭祖。許由墓的確切位置在登封市區東南15公里處的箕山之巔東北端,呈圓形,直徑約20、高約6米,用雜石沙土堆壘而成。
乾明寺塔
乾明寺塔位於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城西北隅。乾明寺舊址,始建於隋仁壽四年(604年),北宋重建,明代重修。從塔的結構和形制看,為北宋中晚期建築。六角十三級樓閣式磚塔,高約38米。下為青磚塔基,塔每層檐下均砌磚斗拱,並辟有券門,假窗和佛龕,塔內有台階可供攀登。第二層塔身嵌塔銘,第三層塔身一周嵌琉璃佛像雕磚8塊。塔頂為銅質寶珠塔剎。塔前有明隆慶元年(1567年)碑刻1通。1986年11月,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尹宙碑
尹宙碑是中國東漢重要碑刻,全稱「漢故豫州從事尹君之銘」。刊於東漢熹平六年(177),碑額篆書,已斷裂,僅存「從」「銘」2字,碑高2米,寬0.93米。元代皇慶元年(1312),鄢陵縣達魯花赤修孔廟時在洧川發現,移置孔廟內,不久又沒入土中。明萬曆(一說嘉靖)年間洧水泛漲岸崩而石復出,重置於孔廟。碑文隸書,共14行,滿行27字。文中記述了尹宙一家世系及歷仕官職,其後附有贊頌銘詞。碑文字體方勁古拙,結體疏闊清朗,筆姿秀逸雄渾,是漢隸的代表作之一。有一字不損的明拓本傳世。
鄢陵臘梅
臘梅是我國特產的傳統名貴觀賞花木,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和豐富的蠟梅文化。唐代詩人李商隱稱蠟梅為寒梅,有「知訪寒梅過野塘」句。《姚氏殘語》又稱蠟梅為寒客。蠟梅花開春前,為百花之先,特別是虎蹄梅,農歷十月即放花,故人稱早梅。蠟梅先花後葉,花與葉不相見,花開之時枝乾枯瘦,故又名干枝梅。蠟梅花開之日多是瑞雪飛揚,欲賞蠟梅,待雪後,踏雪而至,故又名雪梅。又因蠟梅花入冬初放,冬盡而結實伴著冬天,故又名冬梅。
蠟梅主要分布於黃河流域以南地區,各地均有栽培,秦嶺地區及湖北有野生。栽培品種較多,據趙天榜《中國蠟梅》一書所載:蠟梅有4個品種群,12個品種型165個品種。它們中間有純黃色、金黃色、淡黃色、墨黃色、紫黃色,也有銀白色、淡白色、雪白色、黃白色,花蕊有紅、紫、潔白籌。其中最佳者為河南鄢陵縣所產的鄢陵蠟梅,素有「鄢陵蠟梅冠天下」之譽。代表品種有『素心蠟梅』:《鄢陵文獻志》稱『鄢陵素心蠟梅』,其心潔白,濃香馥郁。因其花開時不全張開且張口向下,似「金鍾吊掛」,故又名金鍾梅。
興國寺塔
興國寺塔,位於鄢陵縣城南5公里馬欄鎮,以寺而故名。塔坐北向南,西臨窪地,東臨新建興國寺南牆,南臨大路,北為民房。興國寺塔為磚石結構六角九層樓閣式建築,高27米,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周長20米,高1米,厚寬1米,經加固後寬為3米。塔身每層均裝飾斗拱、椽檐、綬花,塔檐外伸為1米,有門龕6個。鐵質塔剎,塔內中空,原有木棚板,久已無存一層塔身南、北面辟半圓形拱券門。一層南門內築有塔心室,北門內築有台階,由此門登台階可上至第二層南門(龕)出,繞塔檐半周至第二層北門(龕),登台階可上至第三層。可從第三層塔內用雙足登塔壁攀至第七層。塔身外部結構嚴謹,筆直崇秀,為典型的北宋建築。該塔對研究宋代古建築和佛教活動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花都溫泉度假區
花都溫泉度假區位於河南省鄢陵縣陳化店鎮西,佔地1036畝,建築面積57792平方米,南依311國道,西鄰京珠高速公路20公里、京廣鐵路25公里,北距新鄭國際機場65公里。
度假區以陳化店鎮豐富優質的礦泉水為依託,度假區的深井礦泉水不僅水溫達到63度以上,且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其中微量元素鍶和偏硅酸的含量均超過天然礦泉水水質的國際標准,長期飲用和沐浴,具有軟化血管、降低血壓、調節神經等功效,並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骨關節病及神經功能紊亂等引起的多種疾病。
區內主要景點有豪華泡湯別墅、大型林中露天湯池群,水上樂園、成人玩具坊、華佗百草園、奇花異卉園、蠟梅園、飲食文化園、茶酒樓、會議中心、獨立式度假別墅等。
花博園

鄢陵國家花木博覽園(鄢陵花博園)建成於2002年9月,佔地面積1500畝,整個園區分為博覽會展區、蠟梅文化展示區、生態科普展示區、熱帶植物盆景展示區、休閑度假區、游樂區、系列景觀區等十三大功能區域。主要區域有主會場、會展中心、熱帶植物盆景展示廳、怡園、名優花木展示區、水生植物展示區、旅遊接待服務區、百年紫薇園、春夏秋冬園、科普示範園以及人工山水系建設等。整個園區共開發建設景點200餘個,綠化種植蘇鐵類、銀杏類、松柏類、紫薇類、花草類、水生花卉等2800個品種。
鄢陵花博園2004年被國家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2005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09被確定為河南省服務業特色園區。2002年在此舉辦了八屆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暨鄢陵生態旅遊節。

4. 臘梅的資料

蠟梅(學名:Chimonanthus praecox)是蠟梅科蠟梅屬的植物。分布於朝鮮、美洲、日本、歐洲以及中國大陸的湖南、福建、山東、江蘇、安徽、雲南、河南、湖北、浙江、四川、貴州、陝西、江西等地區,生長於海拔300米至700米的地區,常生於山地林中。
(蠟梅的「蠟」,很多人都一直以為是「臘」。這是因為蠟梅大多會在臘月開,人們就誤用成「臘」,而這種誤用也逐步被人們認可,所以變成了「臘梅」。其實蠟梅以前一直是蟲字旁,古代文獻上都有記載。而且蠟梅和梅花並不是一回事,蠟梅大多是冬天開的,而梅花大多是春天開。蠟梅這種花的花骨朵的質感就像蠟燭的蠟。在修訂後的《現代漢語規範字典》中,蠟梅還是採用了之前的用法。) 學名:Chimonanthus praeco 臘梅果
蠟梅 x (L.) Link 英文名:Wintersweet 科名:蠟梅科Calycanthaceae 別名:黃金茶、黃梅、黃梅花、金梅、臘梅、蠟花、蠟梅花、臘木、麻木紫、石涼茶、唐梅、香梅、香木。 釋名:時珍說,此物本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名。臘梅,落葉叢生灌木,是我國特產的傳統名貴觀賞花木,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和豐富的臘梅文化。唐代詩人李商隱稱臘梅為寒梅,有「知訪寒梅過野塘」句。《姚氏殘語》又稱梅為寒客。臘梅花開春前,為百花之先,特別是虎蹄梅,農歷十月即放花,故人稱早梅。臘梅先花後葉,花與葉不相見,臘梅花開之時枝乾枯瘦,故又名干枝梅。臘梅花開之日多是瑞雪飛揚,欲賞臘梅,待雪後,踏雪而至,故又名雪梅。 又因臘梅花入冬初放,冬盡而結實,伴著冬天,故又名冬梅。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
臘梅圖片集(19張)可達4-5米。常叢生。葉對生,紙質,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全緣,芽具多數覆瓦狀鱗片。冬末先葉開花,花單生於一年生枝條葉腋,有短柄及杯狀花托,花被多片呈螺旋狀排列,黃色,帶臘質,花期12-1月,有濃芳香。瘦果多數,6-7月成熟。原產我國中部,現各地都有栽培。性喜陽光,能耐蔭、耐寒、耐旱,忌漬水。臘梅花在霜雪寒天傲然開放,花黃似臘,濃香撲鼻,是冬季觀賞主要花木。臘梅的花經加工是名貴葯材,有解毒生津之效。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蠟梅,釋名黃梅花,此物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 臘梅-雪滿枝頭
蜜蠟,故得此名。花:辛,溫,無毒。解暑生津。」清初陳淏之《花鏡》載:「蠟梅俗作臘梅,一名黃梅,本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放,其香又相近,色似蜜臘,且臘月開,故有是名。樹不甚大而枝叢。葉如桃,闊而厚,有磬口、荷花、狗英三種。惟圓瓣深黃,形似白梅,雖盛開如半含者名磬口,最為世珍。若瓶供一枝,香可盈室。狗英亦香,而形色不及。近似圓瓣者,皆如荷花而微有尖;僅象狗英者,皆由用狗英接換故也。若以子出不經接過者,花小而香淡,其品最下。實如垂鈴。夏熟。採取試水,沉者種之多生。產荊襄者,為上。今南浙亦盛,其本亦過枝,不宜接換。」蠟梅主要分布於黃河流域以南地區,各地均有栽培,秦嶺地區及湖北有野生。栽培品種較多,據趙天榜《中國蠟梅》一書所載:蠟梅有4個品種群,12個品種型165個品種。它們中間有純黃色、金黃色、淡黃色、墨黃色、紫黃色,也有銀白色、淡白色、雪白色、黃白色,花蕊有紅、紫、潔白籌。其中最佳者為河南鄢陵縣所產的鄢陵蠟梅,素有「鄢陵蠟梅冠天下」之譽。代表品種有「素心蠟梅」:《鄢陵文獻志》稱「鄢陵素心蠟梅」,其心潔白,濃香馥郁。因其花開時不全張開且張口向下,似「金鍾吊掛」,故又名金鍾梅.土植
臘梅
臘梅常用嫁接、扦插、壓條或分株法繁殖。經嫁接法應用較多。 1.嫁接選2~3年生的狗蠅臘梅為砧木,用靠接或切接法嫁接,通常多採用靠接法。早春3月,把砧木與接穗的樹皮削開,相互靠攏接合縛緊,接合部用塑料條纏好,使其癒合成活。成活後當年冬季就可與母株分栽。扦插以夏季嫩枝為好,插穗用50毫克/公斤生根粉浸泡6小時後,插在遮蔭的塑料薄膜棚內,約20~30天即可生根移植。 3.分株是取基部帶有多個須根的苗,分株後剪去上部枝條,施以稀薄液肥,上部蓋簾遮蔭。春秋季還可用壓條繁殖。臘梅較耐寒,只要不低於-15℃就能露地安然越冬,但花期不得低於-10℃。臘梅怕風,風大會因相互摩擦而葉片造成銹斑。臘梅耐旱,但夏季酷熱不可缺水,以免葉片形成枯乾發白的塊斑,影響花芽形成,澆水以半墒為宜。臘梅必須在花謝後及時修剪。臘梅喜肥,每月可挖15~18厘米深環狀溝施薄肥一次,不可施農肥,以免入秋後「貪青」。秋季落葉前增施追肥,磷、鉀、氮的比例為2:1:0.5較宜。臘梅為深根性樹種,須用深盆栽植。2~3年盆一次,去掉土團上的表土,使其根頸逐漸露出盆土面,懸根露爪,分外別致。 不適合種植在過於溫暖的地區,因為花開對氣溫的要求是0℃~ -10℃的氣溫持續至少5天。
盆栽
盆栽蠟梅主要掌握好剪、肥、水、蟲四個措施。 臘梅
1.適期修剪:蠟梅發枝力強,素有 臘梅
「蠟梅不缺枝」的諺語,通過適期修剪使其萌發更多的強壯花枝條,使其多開花。—般宜在花謝後發葉之前適時修剪,剪除枯枝、過密枝、交叉枝、病蟲枝,並將一年生的枝條留基部2對至3對芽,剪除上部枝條促使萌發分枝。待新枝每長到2對至3對葉片之後,就要進行摘心,促使萌發短壯花枝,使株形勻稱優美。修剪多在3月至6月進行,7月以後停止修剪。如果不適期修剪,就會抽出許多徒長枝,消耗養分,以致花芽分化不多,影響開花。 2.適時施肥:蠟梅屬喜肥花卉,適時施肥能促進花芽分化,多開花。盆栽蠟梅, 因盆土有限,土壤要選擇合腐殖質高、疏鬆通氣沙質營養土壤。春季施兩次展葉肥,6月底至入伏前每10天左右施1次復合肥。伏天又是花芽分化期。也是新根生長旺盛期,再施1次至2次磷鉀肥,此時施肥宜薄宜稀,否則容易燒根。秋涼後施—次乾肥,每盆施40克至60克腐熟的枯餅粉,更好地充實花芽生長,入冬前後再施1次至2次有機液肥,供開花時所需要養分。蠟悔施肥以磷、鉀為主,氮肥少施,磷、鉀、氮大體比例是2:1:0.5。這樣施肥蠟梅開的花大、花多而且香濃。 3.適量澆水:蠟梅特性是耐旱怕澇,如水分過高,土壤過於潮濕,植株生長不良,影響花芽分化。因此,盆栽以蠟梅應保持土壤偏干為宜,平時不幹不澆,澆則澆透,但「三伏天」高溫季節要多澆水,保持植株正常生長,使花芽正常發育。花前或開花期尤其要注意必須適量澆水,如果澆水過多容易落蕾落花,但水分過少開得也不整齊。4.防治病蟲和病毒:蠟梅的病害較少、蟲害較多,常見有蚜蟲、介殼蟲、刺蛾、卷葉峨等,蚜蟲在嫩梢嫩葉花蕾上吸食汁液,介殼蟲在枝上吸汁為害,刺蛾、卷葉蛾咬食葉片、新芽、花蕾等。防治方法上要採取預防為主,將花盆放在採光通風好的環境生長,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如發現上述害蟲,可用50%殺螟松1000倍液噴殺,為了減少對養花環境的污染也可用土辦法滅蟲,如介殼蟲可採用酸醋溶液殺滅,蚜蟲可用洗衣粉水殺滅,如果少量的可人工捕殺。園林用途:臘梅花開於寒月早春,花黃如臘,清香四溢,為冬季觀賞佳品,是我國特有的珍貴觀賞花木。一般以孤植、對植、叢植、群植配置於園林與建築物的入口處兩側和廳前、亭周、窗前屋後、牆隅及草坪、水畔、路旁等處,作為盆花樁景和瓶花亦具特色。我國傳統上喜歡配植南天竹,冬天時紅果、黃花、綠葉交相輝映,可謂色、香、形三者相得益彰。更具中國園林的特色。
葯用、食用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臘梅花味甘、微苦、採花炸熟,水浸淘凈,油鹽調食」,既是味道頗佳的食品,又能「解熱生津」。 其果實古稱土巴豆,有毒,可以做瀉葯,不可誤食。 臘梅魚頭湯:臘梅花10朵,魚頭750克,各種調料適量,雞清湯1000克。將魚頭洗凈放入鍋中燉,後加入調料,調好口味後再放入臘梅花瓣,即可食用。 臘梅燴牛肉條:牛肉500克、臘梅花10朵、 臘梅-成熟的果實
豬油50克、蔥頭25克、芹菜25克、胡蘿卜25克、油麵醬15克、精鹽、胡椒粒、胡椒粉各適量。 臘梅燉豆腐:臘梅花5朵、豆腐適量、熟豆油250克、蔥絲、香菜、精鹽、胡椒粉各適量。將鍋上火,油燒熱後放入切好的豆腐條,炸成黃色,撈出。把油倒出,放入蔥絲烹一下,加水、鹽,後把豆腐條倒入,燉5分鍾,把胡椒粉放入,出鍋時,加入臘梅花、味精調好味。 梅花粥:取白梅花5-7朵,掰下花瓣,用清水洗凈待用。將100克粳米洗凈入鍋煮至粥熟,加入白梅花、適量白糖,略沸即成。此粥能舒肝理氣,健脾開胃,醒腦明目。適用於肝胃氣痛、郁悶不舒、食慾不振、頭目昏痛、神經官能症等,是開胃散郁常用之品。 久咳: 蠟梅花9克,泡開水代茶飲。 胃氣痛: 蠟梅花或根9~15克,泡茶或水煎服。 中耳炎:蠟梅花蕾浸麻油或菜籽油內,3~5天後,用油滴耳,每次2~3滴。 風寒感冒:根(干品)15克,生薑3~5片水煎後加紅糖適量服用。 燙火傷:蠟梅花以菜籽油浸後,塗敷患處。 暑熱、心煩頭昏、頭痛: 蠟梅花、扁豆花、鮮荷葉各適量,水煎服。 急性結膜炎: 蠟梅花6克、菊花9克,水煎,調入蜂蜜少許飲服。臘梅花中揮發油的價值
編輯本段其他用途
蠟梅花含揮發油,油中有龍腦、桉油精、芳樟醇、洋蠟梅鹼 臘梅
、異洋蠟梅鹼、蠟梅甙、a-胡蘿卜素、亞油酸、油酸等化學成分,葉中含蠟梅鹼、洋蠟梅鹼、異洋蠟梅鹼;鮮葉含氰氫酸。種子含脂肪油、脂肪酸、亞油酸、亞麻酸等成分。並有較好的葯用價值,如花蕾:性溫,味甘、微苦。解暑生津,開胃散郁,通乳潤燥,止咳。主治暑熱頭暈,嘔吐,氣郁胃悶,麻疹,百日咳,燙傷,火傷,中耳炎等。根及莖,辛,溫。祛風理氣,活血解毒。主治哮喘,勞傷咳嗽,胃痛,腹痛,風濕癢痛,療瘡腫毒,跌打創傷等。外用適量,研末撒。但是,果實,枝葉有毒,誤食可引起強烈抽搐。

5. 桂花、杜鵑、滇朴、矮牽牛、臘梅、葉子花、榕樹

問:怎樣栽培桂花?

答:桂花品種較多,常見的有丹桂、金桂、銀桂、四季桂等。 桂花性喜溫

暖乾燥、日照充足的環境和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 盆栽桂花需在每年

春季萌芽前換土一次,同時適當修剪過密和衰老的須根。4~9 月間宜放在通風

榕樹。學名(Ficus microcarpa L.f.),桑科,常綠喬木。榕樹根據用途可分為綠化樹、榕樹樁盆景、榕樹瓜(地瓜榕、人參榕)盆景。由於榕樹根系發達,根部常隆起,並凸出地面,因她的要塊造型獨特,令漳州人對榕樹情有獨鍾。以植物生理學對榕樹進行科學的栽培,使榕樹根塊較快成長,並控制其枝椏的成長高度,栽培出不同規格、不同風格、形態各異的盆景,具有天然雕刻和美術加工相融並琢的培育方式。為榕樹盆景的觀賞價值提升,並成為漳州繼水仙花之後又一獨特花卉。從最小50克的微型榕至2000克的不同規格盆景。形態自然、根盤顯露、樹冠秀茂、獨特風韻的人參榕,觀姿賞形,令人妙趣橫生,心情愉悅。適宜擺設居家、辦公室及公共場所。近年來風靡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是本公司的主要出口產品,占據盆景市場較大份額,是一種高檔的時尚花卉。

榕樹是桑科榕屬植物的總稱,全世界已知有800多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尤以熱帶雨林最為集中。我國榕樹屬植物約100種,其中雲南分布67種,西雙版納有44種,佔中國已知榕樹總數的44.9%,佔全世界的5.5%。

榕樹是熱帶植物區系中最大的木本樹種之一,有板根、支柱根、絞殺、老莖結果等多種熱帶雨林的重要特徵。生長在西雙版納的44種榕樹具有大板根的有17種,能形成各種氣生根或支柱根的有26種。絞殺現象是榕屬植物在東南亞熱帶雨林中的一個特殊現象;而獨樹成林則是某些榕樹由絞殺階段向獨立大樹過度轉變時長眾多的粗大支柱所形成的熱大雨林特殊景觀。

榕樹是野生食物的重要來源;在西雙版納地區被利用作蔬菜的榕樹主要有木瓜榕、蘋果榕、厚皮榕、高榕、聚果榕、突脈榕、黃葛榕等。木本野生蔬菜富含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幫助人體消化的纖維素和苦味素。傣族人民普遍認為:常吃木本植物的嫩枝葉可使人健康長壽,也可為少女保持體態輕盈。也是重要的民族葯用植物,在榕樹中有9種植物被常用於治療多種疾病,葯用的部位包括根、樹皮、葉和樹漿等。

榕屬植物中,有17種為具有板根的大喬木,有26種具有氣生根或支柱根,有8個種具有老莖生花果現象,有24種在幼苗階段是附生植物,其中有21種隨著榕樹的生長,通過絞殺植物階段發展成為喬木或大橋木,以致形成獨樹成林,這些特殊的生態現象構成了園林景觀。許多榕樹有開展的樹冠、濃蔽的樹陰,一直是傳統的庭院植物,如高榕、菩提樹、垂葉榕、榕樹等。榕屬的一些種類已成為重要的園林觀賞樹種,培育出葉色、形態各異的園藝品種,垂葉榕、榕樹已有十多個園藝品種。

榕樹的很多種類具有板根現象、老莖生花、空中花園和絞殺現象,景觀奇特雄偉,反映了熱帶雨林的重要特徵;而一些種類被當地民族視為神(龍)樹和佛樹,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榕樹文化。該園佔地約15畝,已收集榕屬植物近103種,園內高榕、垂葉榕、菩提樹、鈍葉榕、木瓜榕等已形成樹包塔、獨樹成林、絞殺現象等景觀和豐富的科學內涵已使該園日趨成為一個接近於自然森林外貌的生態公園,給人們以奇而美的享受。

向陽地方培養,澆水要見干見濕。忌澆水過多或雨後盆內積水。開花季節, 澆

水也不能太多,否則容易引起落蕾。桂花喜肥,生長季節每7~10天施一次腐熟

的稀薄液肥,花前和花後各施一次乾肥(醬渣,每盆約50克)。花前施, 可促使

開花繁茂;花後施,促使來年新枝生長齊壯。桂花是香花花木,喜歡含磷、 鉀

質的肥料,因此整個生長期間,應適當多施磷、鉀多的肥料。晚秋需移至0℃以

上的冷室內越冬,保持盆土略濕潤,使其充分休眠,有利來年開花。

問:如何讓桂花多開花?

答:要讓桂花多開花、開花香,需抓住選好盆土、適時澆水、 巧施追肥、

適當修剪等4個主要環節。(1)桂花喜微酸性土壤。盆栽可選用山泥5份、腐殖土

3份、沙土2份混合調制或用腐葉土和砂壤土各半作培養土。 如土壤酸性過強,

則生長緩慢,葉枯黃。在鹼性土壤中,約經2~3個月,即可導致葉片枯萎, 甚

至死亡。(2)澆水要適時。桂花澆水要掌握「二少一多」,即新梢發生前少澆水



陰雨天少澆水,夏秋季乾旱天氣需多澆水,平時澆水以經常保持 盆土50% 左右

含水量為宜。陰雨天要及時排水,以防盆內積水爛根,否則易「淹死」。(3)巧

施追肥。桂花喜豬糞,花諺雲「要得桂花香,多備豬糞缸」。 如能從初春桂花

出室後,即施用腐熟稀薄的豬糞液,4~5月約每10~15天施1次,6~7月每7 ~

10天施1次;8月初施最後1次,則桂花生長茂盛,開花多,味香。城市沒有豬糞



可用腐熟的餅肥液。如果施肥不足,則分枝少,花也少,而且不香。(4)適當修

剪。桂花根系發達,萌發力強,成年的桂花樹,每年抽梢兩次。因此, 要使桂

花花繁葉茂,需適當修剪,保持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的生理平衡。 一般應剪去

徒長枝、細弱枝、病蟲枝,以利通風透光,養分集中,促使桂花孕育更多、 更飽滿的花芽,則開花繁茂。

問:盆栽桂花為何不開花?

答:桂花喜強光,好溫暖,忌積水,怕煤煙。桂花不開花,大體是由5種原

因造成的。(1)冬季養護不當。冬季入室後放在低溫處使其休眠,次年才能茁壯生長,花繁葉茂。如室溫較高,桂花得不到充分休眠,提前抽芽展葉,枝條細弱,消耗大量養分,春季出室後,遇乾旱風易萎縮枯死。冬季澆水過多或放置地點光線不足,都易引起植株大量落葉,影響來年開花。(2)栽植地點過於蔭蔽.桂花屬長日照植物,喜強光。如生育期間植株得不到充分光照,導致枝葉徒長,影響花芽形成。(3)煤煙。桂花不耐煙塵,如讓它生活在空氣污染的地方,則生長不良,葉片變小並易脫落,開花少或不開花。(4)養分不足。盆栽桂花,年久未換盆、換土,致使養分不足,根系盤不能伸展。為此,盆栽宜每隔1~2 年換盆一次,並施入少量蹄片作基肥。(5)澆水過量。桂花忌積水,生長季節澆水要見干見濕。如澆水過多或連陰雨使盆內積水,均易爛根、落葉。

問:如何繁殖桂花?

答:盆栽桂花的繁殖多用靠接法,在夏至一伏天進行。砧木用2~3 年生小

葉女貞,直徑0.8厘米,選與砧木粗細相近的2年生桂花作接穗, 將砧木連盆移到接穗旁邊,在無節處削去皮層,長3~5厘米, 再在接穗的同等高度削個與砧木相同大小的切面,削口要平滑。兩者形成層緊貼,用塑料條扎緊包嚴,接後3個月即可切離母株。

問題補充:主要是養金桂!有專門喂養桂花的肥料嗎?澆淘米水可以嗎?
自己家飼養,不需要肥料,淘米水即可!

杜鵑花栽培技術
常綠杜鵑和栽培品種中的毛鵑、東鵑、夏鵑,可以盆栽,也可以在蔽蔭條件下地栽。唯西鵑嬌嫩,全行盆栽。今將西鵑栽培管理方法介紹如下,他種可參照掌握。
1.場地
栽培西鵑需室內和室外兩種環境:室內是為冬季防寒用,最冷不低於一2C—一3C,室外是為了度過炎夏,江南地區從4月中旬至11月上旬均養在戶外,要求有落葉樹的自然蔽蔭,或人工搭置蔭棚,創造一個半陰雨涼爽的生長環境。地面要有排水坡度,花盆擱在擱板上。
2.選盆
生產上都用通氣性能好的、價格低廉的瓦盆。大規模生產也可用硬塑料盆,美觀大方,運輸方便,國外和國內大型企業均用之。杜鵑根系淺,擴張緩慢,栽培要盡量用小盆,以免澆水失控,不利生長。
3.用土
常用黑山土,俗稱蘭花泥,也可用泥炭土、黃山土、腐葉土、松針土,經腐熟的鋸木屑等,PH5~PH6.5,通透排水,富含腐殖質,均可。
4.上盆
一般在春季出房時或秋季進房時進行,盆底填粗粒土的排水層,上盆後放於陰處伏盆數日,再搬到適當位置。幼苗期換盆次數較多,每l~2年一次,10年後,可3~5年換一次,老棵只要不出問題,可多年不換。
5.澆水
要根據天氣情況,植株大小,盆土干濕,生長發育需要,靈活掌握。水質要不含鹼性。如用自來水澆花,最好在缸中存放1~2日,水溫應與盆土溫度接近。11月後氣溫下降,需水量少,室內不加溫時3~5天不澆不成問題。2月下旬以後要適當增加澆水量,3~6月,開花抽梢,需水量大,晴天每日澆1次,不足時傍晚要補水,梅雨季節,連日陰雨,要及時側盆倒水。7~8月高溫季節,要隨干隨澆,午間和傍晚要在地面、葉面噴水,以降溫增濕,9~10月天氣仍熱,澆水不能怠慢。
6.施肥
西鵑要求薄肥勤施,常用肥料為草汁水、魚腥水、菜籽餅。草汁水用嫩草、菜葉漚制而成,可當水澆。魚腥水系魚雜等加水10倍,密封發酵半年以上,施用時要兌水,濃度以3%~5%為宜。此肥富含磷質,可使葉亮花艷,但次日應以清水沖洗一次。菜籽餅為綜合肥料,應漚制數月,沖水施用。大面積生產杜鵑盆花,可採用復合肥或緩施肥料,一年施l~2次即可。
7.遮陽 西鵑從5~11月都要遮陽,棚高2米,遮陰網的透光率為20%~30%,兩側也要掛簾遮光。
8.修剪
幼苗在2~4年內,為了加速形成骨架,常摘去花蕾,並經常摘心,促使側枝萌發,長成大棵後,主要是剪除病枝、弱校以及紊亂樹形的枝條,均以疏剪為主。
9.花期管理及花期控制
西鵑開花時放於室內,不受日曬雨淋,可延續1個月。若室內通風差,則不宜久放,一二周即應調換。杜鵑花花芽分化以後,移於20C環境約2周時間即可開花,但品種間差異很大。在國外,作為聖誕節開花的杜鵑自冷藏室(3C~4C)移出後,必須在11月上旬置於15C的溫室中,才能保證應節上市,故藉助於溫度的調節,盆栽杜鵑,四季可以開放。有些品種也可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促其花芽形成,普遍應用的是Bg和矮壯素,前者用0.15%溶液噴 2次,每周一次,或用0.25%濃度噴一次,後者用0.3%的濃度每周噴一次,共處理2次。用多效唑處理,效果更好,但殘留期有數年,會造成株型矮化,使用時要注意用量和次數。大約在噴布後2個月,花芽即充分發育,此時將植株冷藏,促進花芽成熟。杜鵑在促成栽培以前至少需要4周10C或稍低的溫度冷藏,冷藏期間,植株保持濕潤,不能過分澆水,每天保持12小時光照。.

滇朴 又名四蕊朴,沙糖蒿
科屬:榆科朴屬
產地:雲南
形態特徵:落葉喬木,樹體高大,樹形美觀,樹冠寬廣,綠蔭濃郁。
習性:喜光,稍耐蔭,喜溫暖氣候及肥沃、濕潤土壤,抗煙塵及有毒氣體。
屬於落葉喬木,葉成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偏斜,葉緣具齒或全緣。花被4片,雄蕊和花被片同數。果成熟時黃色,木材淺黃色,結構不均,不耐腐。樹皮含纖維高達50.7%。主要產於滇中,滇西,滇南等地。桂,川,藏均有。

矮牽牛

矮牽牛,是因它的花朵極似牽牛,植株矮小而得名。矮牽牛花大色艷,花色豐富,為長勢旺盛的裝飾性花卉,而且還能做到周年繁殖上市,可以廣泛用於花壇布置,花槽配置,景點擺設,窗檯點綴,家庭裝飾。

生物學特性矮牽牛原產南美,喜溫暖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不耐霜凍,怕雨澇。它生長適溫為13℃至18℃,冬季溫度在4℃至10℃,如低於4℃,植株生長停止。夏季能耐35℃以上的高溫。夏季生長旺期,需充足水分,特別在夏季高溫季節,應在早、晚澆水,保持盆土濕潤。但梅雨季節,雨水多,對矮牽牛生長十分不利,盆土過濕,莖葉容易徒長,花期雨水多,花朵易褪色或腐爛。盆土若長期積水,則爛根死亡,所以盆栽矮牽牛宜用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矮牽牛屬長日照植物,生長期要求陽光充足,在正常的光照條件下,從播種至開花約需100天左右。冬季大棚內栽培矮牽牛時,在低溫短日照條件下,莖葉生長很茂盛,但著花很難,當春季進入長日照下,很快就從莖葉頂端分化花蕾。

繁殖方法矮牽牛通常用播種、扦插繁殖。播種繁殖,播種時間應根據用花的時間而定,如5月需花,應在1月溫室或大棚內播種。10月用花,需在7月初播種。矮牽牛種子細少,每克種子約9000粒至10000粒,發芽適溫為22℃至24℃,播後不需覆土,輕壓一下即可,上蓋地膜保濕。當子葉頂土時,揭去地膜。出苗後維持在9℃至13℃可使苗矮壯、充實。幼苗期移植宜早,並盡量避免土團鬆散,否則根系恢復慢。扦插繁殖:室內栽培全年均可進行,花後剪取頂端的嫩枝,長10厘米,插入沙床中,保持濕潤,在氣溫20℃至25℃,播後半月即可生根,30天可移栽上盆。

栽培管理幼苗5片至6片真葉時可定植於10厘米的花盆中,苗高10厘米時進行摘心,在摘心後15天用0.25%至0.5%的B9噴灑葉面3次至4次,用以控制其高度,促進分枝。

生長期中除在土壤中施用稀薄豆餅肥水外,再每隔半月施用0.3%磷酸二氫鉀液肥噴灑葉面,以促使花芽分化多、旺盛、色艷。夏季酷暑多雨期,植株易倒伏,注意修剪整枝,摘除殘花,達到花繁葉茂。矮牽牛易遭蚜蟲危害。發現蟲害,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加水3000倍噴殺,效果極佳。

別名:碧冬茄、雜種撞羽朝顏

學名:Petunia hybrida

科屬:茄科碧冬茄屬

習性:多年生草本植物,多作一二年生栽培。喜溫暖,不耐寒,生長適溫15-20℃。喜陽光充足。忌水澇,喜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花期4-10月。

繁殖:播種或扦插法。春、秋播種均可,因種子細小,播後可不必覆土,上蓋玻璃,以保持溫度。在20-224℃的條件下,4-5天即可發芽。出苗後溫度保持在9-130℃。重瓣品種不易結實,可用扦插法繁殖,於春秋扦插均可,在20℃左右的條件下,15天左右即可生根。

栽培:生長季節注意及時澆水和施肥,但需注意施肥不可過多(特別是氮肥肥),以防徒長、倒伏。要注意隨時進行修剪,以保持株形美觀,開花繁茂。

病蟲害:病蟲害較少,易於栽培。

應用:矮牽牛園藝品種繁多,從株型上可分為高生種、矮生種、叢生種、匍匐種;從花型上可分為大花、小花、波狀、鋸齒、重瓣、單瓣;從花色上可分為紫紅、鮮紅、桃紅、藍紫、白和復色等。適於室內栽觀賞,或吊盆栽植。
怎樣培育矮牽牛?
矮牽牛又名靈芝牡丹。株高20厘米~30厘米。花形多,花色豐富,花期較長,每年從4月至10月能不斷地開花。矮牽牛性喜溫暖、向陽、通風的環境,要求含豐富腐殖質的沙質壤土。忌炎熱雨澇,不耐寒。炎熱天氣,生長開花不良或整株死亡。陰涼天氣,則花少而葉茂。乾燥而溫暖天氣開花繁茂。盆栽時,宜經常保持盆土濕潤,施肥不宜過量,不然植株生長過旺而著花不多。生長發育期間約15~20天施一次腐熟的稀薄餅肥水即可。應注意適當修剪,控制株高度,促使多開花。當矮牽牛長到一定高度時,用小竹桿作支柱支撐,以免倒伏。

臘梅拉丁學名:Chimonanthus praecox(linn.)Link.

臘梅別名然黃梅、黃梅花。臘梅科臘梅屬。落葉灌木,高3米左右,單葉對生,葉片橢圓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長7-15厘米,全緣,表面粗糙;兩性花,單生於一年生枝葉腋,花梗極短,被黃色,帶蠟質,具芳香,12-3月開花。栽培變種有磬口臘梅;柴油心臘梅;狗繩臘梅。臘梅原產我國中部,性喜陽光,但亦略耐蔭,較耐寒,耐旱,有「旱不死的臘梅」之說。對土質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的輕壤土為宜。

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蠟梅,釋名黃梅花,此物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得此名。花:辛,溫,無毒。解暑生津。」清初《花鏡》載:「蠟梅俗稱臘梅,一名黃梅,本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放,其香又近似,色似蜜蠟,且臘月開放,故有其名。」

臘梅又稱黃梅花、雪裡花、蠟木、蠟花、巴豆花。屬於臘梅科臘梅屬植物,為落葉灌木,高2~4米。枝、莖方形,棕紅色,有橢圓形突出的皮孔。芽有多數

覆瓦狀的鱗片。葉對生,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圓或寬楔形,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全緣。花先葉開放,芳香,直徑約2.5厘米。花被多片,蠟質,半透明; 花托橢圓形,長約4厘米,果時半木質化,呈蒴果狀,宿存,外被絹絲狀毛,內含數個瘦果,每果一枚種子。花期12月到次年2月,果期次年6~9月。

臘梅主要分布於黃河流域以南地區,各地均有栽培,秦嶺地區及湖北有野生。栽培品種較多,據趙天榜《中國蠟梅》一書所載:蠟梅有4個品種群,12個品種型 165個品種。它們中間有純黃色、金黃色、淡黃色、墨黃色、紫黃色,也有銀白色、淡白色、雪白色、黃白色,花蕊有紅、紫、潔白籌。其中最佳者為河南鄢陵縣所產的鄢陵蠟梅,素有「鄢陵臘梅冠天下」之譽。代表品種有『素心蠟梅』:《鄢陵文獻志》稱『鄢陵素心蠟梅』,其心潔白,濃香馥郁。因其花開時不全張開且張口向下,似「金鍾吊掛」,故又名金鍾梅。

臘梅是我國特產的傳統名貴觀賞花木,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和豐富的臘梅文化。唐代詩人李商隱稱蠟梅為寒梅,有「知訪寒梅過野塘」句。《姚氏殘語》又稱蠟梅為寒客。臘梅花開春前,為百花之先,特別是虎蹄梅,農歷十月即放花,故人稱早梅。蠟梅先花後葉,花與葉不相見,花開之時枝乾枯瘦,故又名干枝梅。蠟梅花開之日多是瑞雪飛揚,欲賞蠟梅,待雪後,踏雪而至,故又名雪梅。

又因臘梅花入冬初放,冬盡而結實 伴著冬天,故又名冬梅。

由於臘梅其獨特的個性,是冬季觀花的最佳樹種,也是城市美化、香化、凈化空氣的首選樹種之一。同時,由於蠟梅根系發達,生長適隨性及根部萌櫱力強,也是進行水土保持和防風固沙的優良樹種。它可作為叢生花灌木為街道綠化所用,也可以培育成小喬木作為行道樹種,既可在公園的假山、湖畔群植或者片植形成梅山、梅園、梅圃等大型景觀,也可以在視野寬闊的草坪板塊中點綴、孤植形成小品。它不僅可以在庭園中露地栽植,顯得自然灑脫,也可以增育成造型盆景,獲得巧奪天工的意境,還可以折剪一枝作插花。

臘梅除了其觀賞價值外,在古代就有作菜餚或點心的歷史。以花卉入饌,多出於保健去病、益壽延年的目的。何國珍編著的《花卉入餚菜譜》就列有蠟梅豆腐湯、蠟梅玻璃雞片等花饌品種。其花還可有其它食用方法,如花風干後加入茶葉,可製成臘梅花茶,或直接用花數朵,沖入開水代茶,有濃郁香氣,並有緩解咳喘之效。花還可做菜配料,如在燒魚、蝦仁、豆腐時或做湯時放入,味美氣香。

臘梅花含揮發油,油中有龍腦、桉油精、芳樟醇、洋蠟梅鹼、異洋蠟梅鹼、蠟梅甙、a-胡蘿卜素、亞油酸、油酸等化學成分,葉中含蠟梅鹼、洋蠟梅鹼、異洋蠟梅鹼;鮮葉含氰氫酸。種子含脂肪油、脂肪酸、亞油酸、亞麻酸等成分。並有較好的葯用價值,如花蕾:性溫,味甘、微苦。解暑生津,開胃散郁,通乳潤燥,止咳。主治暑熱頭暈,嘔吐,氣郁胃悶,麻疹,百日咳,燙傷,火傷,中耳炎等。根及莖,辛,溫。祛風理氣,活血解毒。主治哮喘,勞傷咳嗽,胃痛,腹痛,風濕癢痛,療瘡腫毒,跌打創傷等。外用適量,研末撒。

以下介紹幾個有關臘梅的常用便方。

久咳: 蠟梅花9克,泡開水代茶飲。

胃氣痛: 蠟梅花或根9~15克,泡茶或水煎服。

中耳炎:蠟梅花蕾浸麻油或菜籽油內,3~5天後,用油滴耳,每次2~3滴。

風寒感冒:根(干品)15克,生薑3~5片水煎後加紅糖適量服用。

燙火傷:蠟梅花以菜籽油浸後,塗敷患處。

暑熱、心煩頭昏、頭痛: 蠟梅花、扁豆花、鮮荷葉各適量,水煎服。

急性結膜炎: 蠟梅花6克、菊花9克,水煎,調入蜂蜜少許飲服。

【別名】黃梅花、黃臘梅、臘木、鐵筷子

【來源】臘梅科臘梅屬植物臘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 [Calycanthus praecox L.;Meratia praecox Rehd. et Wils; Chimonanthus fragrans Lindl.],以花蕾、根、根皮入葯。冬末春初採收花蕾;根、根皮四季可采;烤乾或曬干。

【性味歸經】

花蕾:辛,涼。

根、根皮:辛,溫。

【功能主治】

花蕾:解暑生津,開胃散郁,止咳。用於暑熱頭暈,嘔吐,氣郁胃悶,麻疹,百日咳;外用治燙火傷,中耳炎。

根:祛風,解毒,止血。用於風寒感冒,腰肌勞損,風濕關節炎。根皮:外用治刀傷出血。

【用法用量】

花蕾1~2錢,水煎服;外用浸於花生油或菜油中成「臘梅花油」,用時搽患處或滴注耳心。

根5錢,水煎服;根皮(颳去外皮)研末,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生物學特性]

臘梅又稱蠟梅、臘木,為臘梅科臘梅屬落葉灌木。樹干叢生,黃褐色。單葉對生,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全緣,葉面有硬毛,具葉柄。花單生於枝條兩側,冬季落葉後開花,花蠟黃色,具芳香,稍有光澤,似蠟質。

臘梅為我國特產花木,變種和品種較多,如素心臘梅、馨口臘梅、紅心臘梅、小花臘梅等。花被為純黃色或深黃色,而內輪花被則具深紅紫條紋或紅濃紫條紋等。

性喜陽光,稍耐蔭,較耐寒,耐旱,怕風,要求深厚、肥沃和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質壤土,忌濕澇。

[繁殖與栽培]

採用嫁接、扦插和分株等方法繁殖,而以嫁接繁殖為主,嫁接可用實生苗或分株苗作砧木,進行切接或芽接。切接可於春季葉芽萌動後進行,芽接則於霉雨季節間進行。嫁接成活後要及時將砧木萌發的櫱芽除掉。

臘梅發枝力強,栽培中要進行修剪,以保持樹姿美觀。修剪可於開花後發葉前進行。長枝要適當剪短,以促進多發短壯花枝。當年生枝條大多可以形成花芽。發芽後要將幼果剪去,以便集中養分供應新的花芽形成。落葉或謝花後要施肥一次,夏季施液肥2~3次,盆栽臘梅每2~3年要進行換盆一次。

[特色與用途]

臘梅花色美麗,香氣馥郁,冬季開花,花期達3個月之久,常用作布置庭園,成叢或成片栽植,或作盆景材料和室內插花。

臘梅花繁殖和管理
臘梅的繁殖可以用播種、壓條、嫁接、分株等繁殖方法。播種法因不易保持花卉的原有優良特性,且播種的優點是在於大量繁殖,而臘梅大都只需培植少量幾株,故一般都不採用。採用較多的是嫁接法。嫁接又有切接和靠接兩種方法,採用最多的是切接。

切接的時間約在3月中旬左右,最好在臘梅葉芽剛萌發至米粒大小時行,若誤了時機,等到葉芽發得過大或已發出葉後,再切接就不易成活。切接通常用狗牙臘梅的實生苗為砧木,以素心或磬石臘梅等珍貴品種為接穗。接穗宜在一個月前就選定一年生粗壯而較長的枝條,將其頂梢截去,這樣可使養分集中到枝條中段的芽上。接穗長約7-8厘米,留取1-2對芽。削接穗時不可削得太深,以稍露木質部為准。砧木樁從離地面5-6厘米處剪,從砧木直徑的1/3處向下切,劈開4-5厘米,把臘梅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對准形成層,接好後用軟麻皮綁扎牢,然後用疏鬆土壤把砧木和接穗一起封住,直至把接穗頂部蓋沒。此後要保持土壤濕潤。一個月後,松開封土,檢查是否成活,若已成活,則抹除砧木上的其他新芽,以促接芽成長。接著將鬆土蓋在上面,以免剛接活的嫩芽受到風吹日曬而死亡。再過一個月後逐漸去土,讓芽苗逐漸接受陽光。用此法繁殖的臘梅生長旺盛,當年可長至50厘米左右。

臘梅也有人用分株法繁殖。若只需繁殖少量幾株,適合採用此法。分株繁殖一般在春季2-3月間葉芽尚未萌動時行。分株時,先把母株根部靠子株一邊的土挖開,用消毒過的利刀從根部將子株與母體根須切離,另成新株。然後栽植,栽後注意遮蔭,保持土壤濕潤,待到伏天過後,每隔半月施一次液肥,當年即可長得枝葉旺盛,2-3年後開花。用此法繁殖,簡便易行,成活率高,育苗時間短,見花快

盆栽臘梅主要掌握好剪、肥、水、蟲四個措施。

1.適期修剪:臘梅發枝力強,素有「臘梅不缺枝」的諺語,通過適期修剪使其萌發更多的強壯花枝條,使其多開花。—般宜在花謝後發葉之前適時修剪,剪除枯枝、過密枝、交叉枝、病蟲枝,並將一年生的枝條留基部2對至3對芽,剪除上部枝條促使萌發分枝。待新枝每長到2對至3對葉片之後,就要進行摘心,促使萌發短壯花枝,使株形勻稱優美。修剪多在3月至6月進行,7月以後停止修剪。如果不適期修剪,就會抽出許多徒長枝,消耗養分,以致花芽分化不多,影響開花。

2.適時施肥:臘梅屬喜肥花卉,適時施肥能促進花芽分化,多開花。盆栽臘梅,因盆土有限,土壤要選擇合腐殖質高、疏鬆通氣沙質營養土壤。春季施兩次展葉肥,6月底至入伏前每10天左右施1次復合肥。伏天又是花芽分化期。也是新根生長旺盛期,再施1次至2次磷鉀肥,此時施肥宜薄宜稀,否則容易燒根。秋涼後施—次乾肥,每盆施40克至60克腐熟的枯餅粉,更好地充實花芽生長,入冬前後再施1次至2次有機液肥,供開花時所需要養分。蠟悔施肥以磷、鉀為主,氮肥少施,磷、鉀、氮大體比例是2:1:0.5。這樣施肥臘梅開的花大、花多而且香濃。

3.適量澆水:臘梅特性是耐旱怕澇,如水分過高,土壤過於潮濕,植株生長不良,影響花芽分化。因此,盆栽以臘梅應保持土壤偏干為宜,平時不幹不澆,澆則澆透,但「三伏天」高溫季節要多澆水,保持植株正常生長,使花芽正常發育。花前或開花期尤其要注意必須適量澆水,如果澆水過多容易落蕾落花,但水分過少開得也不整齊。

4.防治病蟲:臘梅的病害較少、蟲害較多,常見有蚜蟲、介殼蟲、刺蛾、卷葉峨等,蚜蟲在嫩梢嫩葉花蕾上吸食汁液,介殼蟲在枝上吸汁為害,刺蛾、卷葉蛾咬食葉片、新芽、花蕾等。防治方法上要採取預防為主,將花盆放在採光通風好的環境生長,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如發現上述害蟲,可用50%殺螟松1000倍液噴殺,為了減少對養花環境的污染也可用土辦法滅蟲,如介殼蟲可採用酸醋溶液殺滅,蚜蟲可用洗衣粉水殺滅

熱點內容
花店創業分享 發布:2025-02-02 09:45:22 瀏覽:802
西蘭花炒豆芽 發布:2025-02-02 09:39:00 瀏覽:474
紅掌怎麼插花 發布:2025-02-02 09:34:03 瀏覽:509
一枝玫瑰花的包裝方法 發布:2025-02-02 09:29:19 瀏覽:174
泥炭盆栽 發布:2025-02-02 09:28:30 瀏覽:624
紫羅蘭媽咪 發布:2025-02-02 09:18:16 瀏覽:392
七夕搞笑鑽石 發布:2025-02-02 08:44:44 瀏覽:798
舒亦花卉 發布:2025-02-02 08:35:02 瀏覽:923
花語為暗戀的花 發布:2025-02-02 08:33:02 瀏覽:24
全網花店 發布:2025-02-02 08:23:54 瀏覽: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