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蓄枝
① 什麼叫自然型盆景和蓄干截枝
自然型盆景:模擬自然界孤木、叢林神貌,形狀多變,姿態萬千。沒有蓄干截枝,是蓄枝截干吧。簡單說蓄枝截干就是為了讓盆景長更多的枝條而作的修剪。
一、自然型盆景可概括為以下12種形式:
直乾式:樹木直立,有古木參天、巍然屹立氣勢,廣州又稱大樹型。
卧乾式:樹干橫卧土面,而枝條、樹冠平展於盆外,猶如臨水古木,故也稱臨水式。
懸涯式:樹干向外懸掛下垂,有似蒼崖古松。樹干懸掛不低於盆底稱半懸崖,低於盆底的稱全懸崖。揚州又稱「掛口」。
卧乾式:樹干橫卧土面,而枝條、樹冠崛起伸展,似雷擊風倒之勢。
曲乾式:樹幹革命蟠曲虯龍,多見於傳統的形式。
多乾式:樹干叢生,高低參差,虯枝四齣。其中又有雙乾式、三乾式或一本多乾式之分。
枯乾式:運載干斑駁,洞穿蝕空,極饒蒼古之氣。
垂枝式:枝葉下垂紛披,猶如柳垂綠波。
風動式:枝葉風飄一方,富有動感,如疾風勁草。
連根式:粗根裸露相連,莖干高你參差,錯落有致。揚州俗稱「過橋」,廣東、廣西稱「連理樹」。
提根式:通過栽培技藝和造型手法,變化虯曲蜿蜒的根系形態,呈蒼古氣勢。
叢林式:多株叢植,宛如原野,山間簇生叢叢疏林。
二、蓄枝截干
蓄枝截干是盆景樹木的枝(干)長到一定的粗度後進行強度的剪截,然後在枝(干)上選留角度位置合適的新枝,待這些新枝(干)蓄養到適當的粗度後再進行剪截,這樣年復一年的再蓄枝再截枝使其逐步形成樹冠。
採用這種整形的方法,枝乾和葉比例恰當,上下均稱,枝乾瘦硬如曲鐵,樹形順其自然,不拘格律,雖由人作宛若天開。
② 小葉楠木盆栽怎麼養
小葉楠喜溫暖濕潤環境,但又耐熱抗寒,原產地年均溫17℃左右。盆景的養護盆景要內選擇溫暖濕潤、較陰濕環境容。
盆景因根系淺,特別要注意水肥的供應。乾旱瘠薄或排水不良則長勢較差。一般多用有機肥如腐熟的餅肥做追肥或基肥。
土壤保持半干半濕即可,不可積水,也不要太旱。澆水可結合表卡水溶肥一塊進行,可用營養液肥適量配合澆水。因小葉楠生長緩慢,一次不可過多施肥。。
因小葉楠喜陰濕環境,全光照下常生長不良,所以要適當進行遮蔭。夏季高溫強光時可放在大樹底下或室內養護則較好。
小葉楠盆景也要注意枝條的修剪,主要是是冬剪或春剪,維持你想要的樹形,剪去不必要的枝條或病枯枝。因小葉楠生長緩慢,不必要重剪。
冬季要置於室內進行養護,保證一定的溫度和光照。
③ 盆景製作中什麼是三枝技法如何進行三枝技法的操作
盆景三枝技法是盆景蓄枝的一種方法,所謂的三枝在盆景上我們常稱之為:飄枝,輔枝,結頂,採用三枝技法蓄干留枝以後,可以得到我們需要的三角形盆景造型,其實盆景三枝技法就是一種圍繞三角形造型的盆景蓄枝方法。當然講這么多,估計大家很懵圈,我們採用圖形的方法來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上圖是我剛才簡單畫的盆景三枝技法,當然是隨便畫的,給大家說明白就行了,這里我們來具體說說盆景三枝技法所講的三枝是哪三枝,還有就是三枝盆景蓄枝以後成為什麼樣的造型特點。
1圈位置是三枝中的第一枝,我們叫飄枝,飄枝整個盆景的基礎,一般飄枝的位置在主幹上的三分之一左右,簡單說,飄枝到花盆得距離為三分之一,而飄枝到盆景樁頭頂端的距離為三分之二,按照這個比例來安排飄枝不會錯,而且飄枝的枝條長度是整個盆景中最長的。
2圈位置是三枝中的第二枝,我們叫輔枝,也加盆景樁頭的輔助枝條,輔助枝條的數量就多些,輔助枝條是在飄枝的對立面,但是不是在同一平面,同一平面沒有枝條錯落感,盆景的難看些,輔助枝條的長度比飄枝短,而且枝條的長度是從底部向上逐漸變短。
3圈位置就是三枝中的第三枝,我們叫結頂,結頂的位置很重要,其實結頂的位置整個盆景的重心,學過物理知識的都可以尋找到重心,結頂位置太低,盆景低矮無造型,結頂位置太高,會導致頭重腳底,那麼怎麼找結頂的位置呢?我們可以通過接盆景的三枝,連接以後是三角形的形狀,在確定三角形的時候,盡量是靠近等邊三角形,三條邊不要相差甚遠就行。
下面我們用一個准備造型修剪的實例來和大家分享:
上圖是已經蓄枝一段時間的羅漢松盆景,當然也是按照盆景三枝技法來蓄枝的,而且基本完成,不過嘛盆景造型是一個很花費時間的過程,少則二年多則十年,回到正題,我們來用這盆羅漢松盆景樁頭來尋找盆景三枝技法的三枝:
上圖就是按照盆景三枝技法來蓄枝的:
1圈位置的這棵枝條是飄枝;
2圈位置對立位置不對稱的枝條是輔助枝條,也叫輔枝;
3圈位置就是我們尋找的結頂位置。
上圖通過三枝技法以後包圍成一個三角形,這也是我們後期繼續造型的方向,當然三角形建議按照等邊三角形來造型,三條邊不要相差太長。
④ 盆栽的修剪技巧 盆栽修剪有哪些技巧
1、摘心
也叫去尖、打頂,為抑制樹木盆景的生長,促使側枝發育平展,可摘去其枝梢嫩頭。是將花卉植株主莖或側枝的頂梢用手掐去或剪掉,破除植株的頂端優勢,促使其下部腋芽的萌發,抑制枝條的徒長,促使植株多分枝,並形成多花頭和優美的株形。
2、抹芽
抹芽就是用手把新萌發出來的嫩芽從枝幹上抹掉。萌發力強的樹木,如梅花等,常常在主幹或主枝上長出許多不定芽、疊生枝芽,若不及時抹去,放任其生長,不但白白消耗許多營養,而且由於枝葉密集、通風透光性能差,破壞了樹形,影響花蕾生長。有些對生枝,不要等腋芽已經長成枝條後再剪除,應在嫩芽時期就抹掉其中的一個。抹芽時,一定要注意腋芽的角度,留芽角度不當,以後就會影響樹形。
3、摘葉
盆景是一種造型藝術,葉片叢生密集,難以觀看到曲折、蒼勁、優美的樹干,尤其是嶺南派的大樹形樁景,稀疏有致的葉片,更能顯示出枝乾的奇特。因此,摘葉是樹木盆景藝術造型的又一項技術措施。榆樹的最佳觀賞時間是在新芽剛長出不久。除春季自然萌芽外,如在7月及9月,將榆樹葉片全部摘除,並施一次腐熟有機液肥,使之很快長出新葉,這樣一年之中,它就有3次最佳觀賞期,從而提高了榆樹盆景的觀賞價值。如在展覽前20天左右,把榆樹葉片全部摘除,加強肥水管理,展覽時就會萌發出鮮嫩的新葉,將給人一種清新爽快、奮發向上的感覺。在一些雜木類盆景中,摘葉還能起到使葉片變小的作用,如荊條葉大且萌發力強,一年之中可多次摘葉,隨著摘葉次數增加,葉片逐漸變小,更顯出清秀的魅力。竹類盆景四季常青,過密的葉片給人以臃腫之感,疏剪後更顯其剛勁有力的風姿。
4、疏剪
疏剪就是將不合乎造型需要的枝條從基部剪除。通過剪除不需要的枝條,一可達到造型的目的,二可保證良好地通風透光,使營養集中供應保留的枝條,使植株旺盛、花繁果碩。疏剪前要很好觀察,尤其是初學者,切不可輕易下剪,因為疏剪不當就難以彌補。疏剪時不宜在靠樹干處下剪,應根據枝條粗細不同,保留0.5~1厘米的基部,這樣,使樹干凹凸不平,猶如疙瘩斑痕,顯得古老蒼勁。
5、短剪
短剪就是根據造型的要求,把枝條剪除一部分,保留一部分,以刺激保留枝條萌芽形成側枝。短剪也是造型和維護樹形的重要措施,它能使較高的樹木變矮,保持樹木較低矮的形態,讓枝幹相對加粗,從而使樹木盆景更顯蒼勁雄奇。
6、蓄枝截干
蓄枝截干是嶺南派盆景藝術家,根據嶺南畫派技法,觀察模仿自然界老樹形態,精心創造的一種獨特的造型方法。其具體做法是:當作盆景用的幼樹長到一定粗度時,即進行強剪(即將樹干剪除相當大的一部分),而在適當的部位和角度,保留幾根枝條。所留枝條以長短不一為好。如果所保留的枝條稱第一級枝,那麼在其上長出的側枝便稱第二級枝。待第二級枝長到一定粗度時,保留一二根枝條,並將其剪短,促使其生出第三級枝。依次進行修剪,年復一年,截干蓄枝。然後經過適當整形上盆,即成為一件下粗上細、枝幹曲折、蒼勁古樸、造型優美的大樹形樹木盆景。
⑤ 怎樣種植樹庄盆景
樹樁盆景,在栽培方麵包括:培養樹壞、加工造型、栽盆配景等過程;在管理方麵包括:澆水、施肥、修剪、整姿等工程。
第一節 工具與材料
樹樁盆景的栽培和管理所需的工具和材料,主要有下列幾種:
1、工具:剪刀、鉗子、鋸子、刀子、小鏟鍬、竹扦、鑿子、錘子;
2、器皿、用具:水壺、篩子、噴霧器、施肥用具;
3、材料、葯物:攀扎材料(棕絲、銅絲、鐵絲和麻皮等)、各種葯品。
家庭製作盆景不一定要求上述工具樣樣具備,也可用其它的代用工具。
第二節 樹坯的培育
1、繁殖的方法
樹樁盆景的主要材料——樹木,有兩個來源:一是繁殖苗木,進行較長時間的培養;二是向山野掘取樹樁,再作一定的培養加工。當然,也可向花農購買樹坯進行加工;在野外掘取樹樁應該遵守林業部門的有關法規,而且盡可能不破壞生態環境。
樹木的繁殖基本上分兩大類:一是有性繁殖,即用種子形成新個體,這種繁殖所育成的苗木叫做實生苗;另一類是無性繁殖,即利用植物的莖、葉或根來培育成新的個體。有扦插、嫁接、壓條和分株等方法,這種繁殖是母本階段發育的延續,能保持住母樹的特性。盆景中樹木繁殖大多採用無性繁殖。
每一種繁殖方法其優缺點:如用種子播種形成幼苗,要培育成老態龍鍾的樹樁盆景則很長的時間,甚至經過二、三代人的培育才能完成;但如果用於微型盆景,則可較好地塑造一株微小的「老樹」,用播種的形式較容易獲得大量的樹木材料。用無性繁殖的方式是盆景成型時間短,而且能保持母本的持性(如花色、花香等)。採用扦插的形式也可以獲得大量的樹木材料,廣州常見的福建茶、六月雪都是很容易扦插生根的植物。嫁接可以改造「樹形」,如在樹干適當的位置嫁接枝條,可以使樹形大大改善。採取哪種繁殖方式主要與植物本身的生物特性有關,有的植物種子很容易萌發,有的植物枝條很容易扦插生根,有的植物嫁接很容易成活,所以繁殖方式要具體視何種植物而定。
2、山野掘取
山野掘取是指從山野里掘取老樹樁,經過培養加工作為盆景的素材。用這種方法,可以大大縮短盆景的培養時間,並常常能選到形態自然而又古拙的老樹樁。
在林木茂盛的山區,往往很難找到合適的樹樁,反而在荒山瘠地比容易尋找。這些地區的樹木,由於經過多年人工砍伐,留下古老的樹樁,就是很好的採掘對象。特別是懸崖峭壁的石縫中,由地樹木的發育受到阻礙,生長得很慢,年歲愈久則愈顯蒼老。另外,生長在高山風口的樹樁,由於風濤的自然加工,軀干多遒勁曲折,樹葉多平整並列,姿態比較古怪,不同於凡品,並容易成活。其它生長在田邊,河邊和屋角的樹木,只要經常砍伐,積年累月,也會形成老樁。一般生長在向陽坡處的樹樁,較之陰坡處的生長旺盛健壯,採掘後培育,生長力強。
一般採掘的時間多在二、三月間進行。
在採掘時,把不必要的根枝剪去,並用濕苔包好,或就地用土混水拌成厚泥漿,將根部放在泥漿中浸泡數分鍾,俗稱「打漿」,以保護細根不致失水而枯萎,放在陰暗處或就地假植,以便保存。樹樁要保留副根和須根,這是成活的重要關鍵。主根一般可以截斷,但松柏類和直根樹種,則必須保留主根,否則不易成活。運輸過程要注意防止碰傷根枝。
採掘來的樹樁,應選擇一塊陽光充足、土壤疏鬆肥沃和排水便利的地方進行栽種。另一種方法是將挖回來的樹樁栽入泥盆,放在溫室進行催芽發青。注意澆水、噴水,防止失水枯死,但不能過澇以免爛根。
3、養坯
無論用哪一種繁殖方法育出的樹木,或是經過山野掘取獲得的老樹樁,都必須先進行地植,培養一定的時期,叫做「養坯」。在養坯的同時還要進行樹木的造型加工,直至樹木的干、枝和根等基本符合盆景的造型要求時,才可栽進盆中。這是培養盆景的多、快、好、省的方法。如果不經過養坯,就直接上盆,那麼很難成型。此外,樹木上盆後一般不易長大,因此培養大的樹樁也有困難。
養坯必須根據植物的生理特性、生長特點,選擇適宜的地方和土壤。養坯的主要工作是澆水和施肥。根據樹樁的不同季節進行澆水,既不能少又不能澇。為使樹木生長良好和盡快成型,施肥很重要,但要控制施肥的時間、濃度、次數。還要做好修剪、摘芽、鬆土、除草和防治病蟲害等工作。
養坯的時間有2、3年,也有10年以上的,要根據樹坯的基礎情況、樹木的種類以及造型要求等而定。如要將一棵樹苗培養成大型的樹樁盆景,一般至少需要15年以上,松柏類時間更長;而製作小盆景的樹木,以及山取的老樹樁,一般只需3-5年即可成型。
(1)樹樁處理
根部處理:要考慮到成活的需要,又便於以後上盆加工。主根要適當短截,根的底部最好修成水平狀,還要根據自然根系結構,從而根過渡到側根、須根。短截主根應盡量多留側根和須根,以保證樹樁的成活生長。根部短截切不可一步到位,可等成活後發出新根,再逐漸修剪短截,以適於上盆時在盆缽中能容納為宜,且使根端與盆缽壁部有一定空隙,以利生長。
根部處理
枝幹處理:自然生長的枝幹,往往雜亂無章,必須進行一次初步重修剪。根據樹坯材料的特點,決定表現什麼樣的題材和如何造型,也就是「因材處理」。將樹坯樹乾的骨架按盆景藝術的規律來安排,使之成為具有勻稱協調、線條優美的盆景作品。
截干處理:把多餘的枝條剪去,留下造型需要的枝幹。
倒置處理:巧妙利用樹樁的自然形狀,把斜向處理處理生長的樹樁旋轉90度,塑造成懸崖式樹樁盆景。
截口處理:在樹型確定後,要截去多餘的枝幹,其鋸口處理,因樹種習性不同,處理方法也不同。有些植物(雀梅),鋸口貼近主幹,很容易炸皮,影響美觀。故鋸截時可稍留一節枝幹,癒合後再截除。對一般傷口易癒合的樹種(如三角楓、黃楊等),則可貼近主幹鋸截。截口應盡量避開正面,要平整光滑,使截口與主幹自然癒合,不致有礙觀賞。截口最好及時塗上防腐劑或蠟質,以防傷口感染病蟲害。
(2)栽植
採掘樹樁大多養坯一年後再進行上盆加工,在此期間,先進行就地栽植。栽植方法有地栽、容器(盆缽或木箱)栽植。要選擇土壤疏鬆肥沃、排水良好、陽光充分的地方養坯。
地栽:栽前應深翻土壤,挖好排水溝,最好在栽植時,攙進1/2山土。樹樁宜用干土,根的縫隙易於搗實,澆水後,土和根可緊密融合。利於樹樁成活和生長。在南方雨水多,土質粘性大的地方,應採用壟栽法,以利於排水,防治爛根。栽植樹樁的土壤,如是下山樁,最好選擇素心土,已養坯一年以上的樹樁,可用營養土。
地栽
磚圍地栽
盆栽:採掘的樹樁除地栽外,也可選用泥盆、木箱、籮筐等栽培。容器的大小視樹樁的大小而定。底部留有排水孔,為了透氣性良好,可在底部墊層粗砂。盆栽有利於結合造型加工和精細管理。為了提高盆栽的成活率,可連盆帶樹埋在泥土裡,可保持盆土濕潤,促進生根和萌發枝葉。
「連盆帶樹」的地栽
套栽:野外採掘的老樁,根心枯空,樹齡老化,新陳代謝功能差,成活率較低,冬季易受凍害,可採取套栽法養坯。樹樁栽植地里或泥盆內,用塑料薄膜袋或其他袋狀物將枝幹套住,留出頂部芽點位置,周圍填土,待葉芽萌發後,再將套袋由上往下逐漸拆除。套栽法可以保濕保暖,有利於老樁的萌發更新,提高成活率。
套栽
利用瓦片培養懸崖式盆景樹樁。
注意事項:(1)樹樁剛栽時一般培土較高,成活後,生長旺盛期,樹樁基部易萌發新根,如不及時清除周圍壅土,日久新根越長越旺,而原來主根會逐漸被新根替代而死亡。所以栽植成活後,生長正常時,要及時除去培土,逐漸將主根露出,促進原根生長出更多須根。(2)一般盆景根樁的培養,要按上盆時的姿態栽植,如斜乾式盆景則枝幹要傾斜栽植;懸崖式則枝幹要下垂,或栽植後利用頂端向上生長的習性,將盆栽樹樁傾斜放置,讓枝冠下垂彎曲。(3)新栽樹樁剛成活時,切不可施肥,待生長正常時,逐漸施肥,促進枝葉生長。
第三節 樹樁的造型加工
(一)加工的方法
造型加工主要有剪與扎兩種方法。剪的方法為嶺南盆景的主要造型方法,最適於萌發力強的樹種,如福建茶、榆、九里香、六月雪等。
修剪的時期,要分別樹種,加以處理。一般落葉樹宜在落葉後發芽前修剪,常綠樹則宜在生長旺盛時修剪,定期發芽的樹種宜在發芽前修剪,觀花樹種宜在花後修剪。此外,一般春夏季節,宜讓樹木自然生長一段時間後再進行修剪。
金屬絲扎法:即用銅絲或鐵絲卷繞在樹枝上,再將樹枝進行各種彎曲。金屬絲的粗細根據樹枝的大小而定。先將金屬絲的一端固定在枝乾的基部或交叉處,再作螺絲狀的卷繞,必須貼緊枝幹,但不可用力過猛,以防損傷樹皮或扭斷枝幹。枝乾的彎曲一定要慢,防止折斷枝幹。
棕絲扎法:即全部用棕絲捻成的不同粗細的棕繩將枝條紮成各種彎曲形狀。進行扎時先將棕繩打一個套結,固定在需要彎曲枝的下端,如枝的基部,交叉處或葉柄處的枝條上均可;再將打成套結後的兩根棕繩交叉幾下,放在需要彎曲的枝的上端,打一活結,使枝條置於其中。然後慢慢彎曲枝條,使成需要的弧度,收緊打死結,即完成一彎。
無論採用金屬絲或棕絲的扎法,到一定的時間,必須即時拆除,如繼續讓其留在枝上,就會因為枝條的生長而陷入皮層,造成「金屬絲傷」或「陷棕」。
(二)加工的標准
自然界的樹木形態是千變萬化的,作為自然界樹木縮影的樹樁盆景造型,當然也應是多種多樣的。各地不同風格和流派,標准也不盡相同欣賞者也各有所好。因此,樹木的造型加工,很難用具體的標準定下來。
首先,樹木必須符合自然和富有畫意。符合自然就是要使人感覺到在自然界曾經看到過這種樹木景象,這就必須注意不可矯揉造作,力求保持樹木固有的姿態。但僅僅符合自然是不夠的,還必須富有畫意。富有畫意是指在自然的基礎上進行藝術的加工。要通過各種手段達到源於自然,高於自然的目的,這同繪畫的道理是一樣的。
樹木的主幹形態最為重要,其好壞決定整個樹木的造型。主幹一般以粗壯為好,應能表現出大樹的姿態。主幹要自下而上漸細,不宜突然變細,或相反有某一段超過下面的粗度。此外,主幹可直可曲,視造型需要而定,但都必須自然。
樹木的根部形態也很重要,僅次於主幹。根露才能顯出老樹的特徵,但露得太多也未必好,反而失卻自然。最好是有露有藏,露中有藏。根的形態多種多樣,有的形如鋼爪,緊緊抓住土面;有的好似龍蛇,蟠曲奇妙。但都須與主幹配合,渾然成為一體。
乾和根是基礎,有了好的基礎,還須有好的枝葉。一般枝要曲,才有美感。用剪的方法形成的彎曲,比較蒼勁;用扎的方法形成的彎曲,比較柔和,兩者各千秋,可根據造型需要選擇。枝葉要做到疏密有致,應根據不同的式樣、不同的樹種來決定疏密。另外,葉子的大小也有一定關系,如果是中、小型的盆景,應選擇葉子較小的樹木,整體才能顯得較為協調協。
(三)加工造型
1、蓄養
蓄養和養護是不同的概念,養護是指樹木盆景在生長過程中的保養護理,而蓄養是指樹木盆景造型過程中採取蓄養方法結合攀扎、修剪、嫁接、雕刻使根、干、枝的形態按人的意願去發展。一盆好的樹木盆景,它的根、干、枝須比例合理勻稱,在造型過程中其枝幹彎曲、冠型剪裁較容易處理,而粗細協調、勻稱、比例合理必須依賴於蓄養才能完成。蓄養好比「加法」,修剪刻挖好比「減法」,樹木造型須「加」、「減」並用,巧為互補。蓄養能發達根系,利於傷口癒合,使枝、干、根比例合理勻稱,樹型豐滿、自然美觀,彌補攀扎修剪之不足。
(1)蓄根:根是樹木賴於生存的主要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決定樹木長勢的優劣。從樹木盆景角度來講,根的造型是表現盆景美的重要部分。蓄養好根,除有利樹木生長外,還能增強樹木盆景造型藝術的感染力,使之更加完美。俗話說:「無根」即為插木,沒有好的根盤,不能稱得上盆景佳作。
山野採掘樹樁一般樹齡較長,根部較大。由於自然生長,枝幹姿態很美,根部往往有不足之處,在養坯時,可採取補根法,誘發新根。樹樁一側無根可採取靠接法,選擇同種樹苗緊貼根部栽植。第二年樹樁及補植樹苗剪去。這種補根法,可使老樁殘缺根系恢復生機,更新生長。利用樹樁蓄根法,可塑造出理想的根型。
此外,在蓄根的技法中,還可採用懸根法、墊根法、盤根法、擠根法、圍套法等,培養各種型式(如平展根、提懸根、盤根、連根等)根系,這對繁殖功的蓄根更為適合。
根樁根部左側缺根,影響造型。取同種植物的小植株,去除右側根部,並用刀修成鍥形,成要補根的樹樁基部缺口吻合,固定培養。
嫁接成活一段時間後,可剪去接穗上部,只留與砧木結合的根。
墊根法:選取健壯的盆景樹材,將全部根系掘起,洗掉泥土,剪去所有向下根系,注意保留四周側根,清理成放射型,用扁形物體如木板、瓦片等墊在根部下端,再用棕絲或易腐繩帶將根系均勻地縛扎在墊物上。
盤根法:選用根部柔軟易於盤曲的盆景材料,如榕樹、榆樹等,春季挖掘起全部根系,洗去泥土,保留適於盤曲的長根,將錐開榨塞入根部中間,把根沿棕外圍分開,再編排盤曲長根,粗細有別,自然得體,使根型呈喇叭狀,再用易爛繩帶縛扎。將盤曲處理的樹材植於地下,或植於稍大的泥盆中。
擠壓法:在樹木生長過程中,不斷採取物理處理方法,對根基部主根進行抑制擠壓,使其形成板根狀。擠壓應分多法逐漸進行,切不可操之過急,否則對植物根部造成不可癒合的創傷,
圍套法:用圍套的方法,控制根的擴張,迫使根系向下生長,培養不同形式的懸垂根。此法可用於培養提根式樹樁盆景。
(2)蓄干:干是樹木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樹冠與根連成一個整體,起著養分的輸送和支撐樹冠的作用。從樹木盆景加工來講,乾的粗細、力度、動勢,對整體造型起到舉足輕重的影響。如要制在一盆樹木盆景佳作,必須根據樹材的自身特點,先蓄好根、干,再蓄分枝、側枝。野外採掘樹樁的蓄干,要根據不同樹種的習性,靈活掌握。凡生長速度慢,截面很難癒合的樹種,如松柏類及雜木類的雀梅、枸杞、六月雪等,採掘時應最大限度保留好根、干、枝,求其完整。而採掘到一些生長較快且傷口易於癒合的樹種,根盤非常好,干形不理想,可下決心將幹部不理想部分截除,重新蓄養主幹。截面大者可養成雙干,截面小者可畜養成單干。
剖干蓄養法:野外採掘到的雜木樹樁如三角楓、榆樹、福建茶等生長較快樹種,根盤甚好,而上部的干不夠理想,可將其鋸除,並將乾的截面剖切成雙干型或三干型。第二年春,根據發條的情況確定干型。雙干型的將主幹截成一高一矮,一主一次,參差有致。並任其生長,用蓄枝截干法,蓄出主幹。當蓄養的主幹基本理想後,再用金屬絲攀扎分枝、側枝。經過數年蓄干、攀扎,使剖幹部位蓄養的枝幹,日趨豐滿成型。
單干蓄養法:根部完好的樹材,如上部主幹不理想,可在適當高度截去,重新蓄養枝幹,截面小者可蓄養成單干。
(3)蓄枝:枝條是樹木盆景造型美的重要組成部分,無枝則無冠。在樹材加工造型中,往往因為枝與干、枝與枝之間粗細比例,排列位置不合理,而難成佳作。樹木的自然生長規律,是下粗上細,如因造型不當,下部乾瘦弱,而頂端枝條反而粗壯,則失去自然美。所以必須採取抑上養下措施,有足夠營養供給下部枝條,使其長粗,形成豐滿的枝冠。
枝條蓄養應在根、干造型基本完成後,再對枝冠進行製作。但不要急於求成,可由下向上逐步推進,越是接近頂部枝冠,成型越快。所以對頂部枝條進行定位、綁扎,應及時剪除徒長枝、四強枝,蓄養下部枝條,讓其長粗,當下部枝幹蓄養達到一定粗度時,再蓄養側枝,根據造型需要,或以修剪為主,或以攀扎為主,進行不同造型處理,在下部枝幹造型基本成型後,再逐步向上推移。這樣就使得枝與干、枝與枝比例協調、合理,形成優美的枝冠。
(4)蓄截口:山野挖掘的樹樁,在養坯過程中,需要進行造型剪截,形成大小不等的截口。截口癒合不好,逐漸潰爛,不僅有礙觀賞,而且影響其生長和壽命。因樹種不同,以及截口大小、生長快慢的差異,其癒合能力各有不同。闊葉樹種癒合能力強,松柏類的癒合能力差。截口大的樹材,最好地栽養坯,不急於造型,枝條定位後,任其生長不加束縛,其截口癒合就快得多。
斜鋸後的截口用刀將周圍削去一部分,呈小圓弧形,以利於截口的癒合。留條位置應根據造型的需要,留在截口的一側,不宜對稱留條。蓄截口的枝條應放在需要增粗的位置,當所留枝條長到1.5-2厘米粗時,即可剪去,如截口尚未癒合好,可繼續再留條直至截口癒合為止。
截口過大癒合困難時,可用靠接的方法,運用該樹的枝條靠接截口處。嫁接癒合後,剪去接枝,在截口中間的嫁接枝條上繼續放條蓄養截口。
2.造型
(1)攀扎彎曲:在樹木盆景造型過程中,枝幹彎曲是造型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內容,通過彎曲來改變枝幹原來形式,合理佔有空間方位從而達到形式美。在我國傳統的樹木盆景造型中,多用棕絲、棕皮來攀扎,彎曲調整枝幹。其棕法技巧,仍值得借鑒。
傳統棕法攀扎不易傷害植物,工整秀麗,但技術要求高,工時長。金屬絲攀扎易於操作,可隨時所欲,得心應手,省工省時,且難拆卸。所以彎曲攀扎時,可據制用者的喜好及造型需要,選用棕絲或金屬絲,也可金、棕並用。
對枝乾的彎曲,要了解不同樹種的習性,根據粗細,把握好時間季節,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尤其對主幹的彎曲要做到胸有成竹,能彎到什麼程度,就彎到什麼程度。亦可分階段逐步加大彎曲度,彎曲時注意保護木質部和表皮。對於一些粗干造型可彎可不彎,盡量少彎或不彎。小苗培育的盆樹材應自幼彎曲攀扎,山野採挖大型盆景樹樁,可通過改變種植形式,或巧借樹勢來減少彎曲度。
①金屬絲攀扎:常用的金屬絲有銅絲、鉛絲、鐵絲,根據攀扎樹材的粗細、韌性、色澤,選擇不同粗細的金屬絲。因金屬絲強度大,易損植物表皮,可用彈性好且質地軟的牛皮紙、棉布、塑料製成帶狀,將金屬絲包纏起來,必要時也可將攀扎的樹干也包纏起來。注意及時拆卸,以防金屬絲嵌入木質部。
攀扎應先主枝,後次枝,再小枝,由下往上、由里往外、由粗至細。將金屬絲始端固定,可一根,也可兩根並用,貼緊枝幹,按金屬絲和和枝乾的相切45度角向上攀繞,至需要位置時,將金屬絲末端緊靠樹皮,不得翹起。
雜木類在生長季節攀扎,在半木質化時最適宜,此時枝條生命力特別旺盛,即使折裂,也容易癒合。松柏類宜在休眠期攀扎。
②棕絲攀扎:視被攀扎枝幹粗細,將棕絲捻成不同粗細的棕繩,根據枝幹生長的位置、彎曲形式,找出最佳的攀扎點與打結的位置。開始的攀扎點應盡量選擇分枝、樹節,或粗糙處,以防棕繩滑動。如攀扎點光滑,可用棉織物纏繞。彎曲間距視枝的粗細,硬軟程度,靈活掌握。枝條細軟間距可短一些;硬且粗的,間距可長一些,彎曲部內弧處用鋸拉口,深度小於干徑的1/2,並用麻皮纏住傷口。攀扎時間,除傳統攀扎外,自然式造型的可根據需要適時攀扎。攀扎對樹干有傷害時,可在早春進行,利於傷口的癒合。攀扎順序,先扎主幹,後扎大枝,再扎小枝。扎枝葉時,先扎頂部後紮下部。
③金、棕並用攀扎:金屬絲對小枝的綁扎時間快、效果好、且有力度,但對較粗枝乾的彎曲,較為因難。而棕絲攀扎無論粗細皆可。棕絲攀扎,主要通過兩點的收縮,使枝條彎曲,其彎曲的形式,柔多剛少。因此,把金屬絲和棕絲並用,能取長補短,剛柔相濟。主幹枝的彎曲用棕絲攀扎、牽拉,小枝條的彎曲用金屬絲綁扎。
點擊:金、棕攀扎示意圖
④其他攀扎方法:枝幹彎曲除用金屬絲、棕繩攀扎外,還可以利用剖干、鋸切、開槽、絞、吊、拉、頂的方法。
點擊:枝條彎曲的方法
主幹不是太粗,且傷口癒合較為因難的樹種,可在中間部位,按垂直彎曲方向切割與弧長相等。切割完畢後,用棕皮或麻皮將切口包紮緊,將棕絲扣套在乾的基部,把兩股繩絞在一起系在乾的上端打活結,彎曲到位後再打死結固定。
(2)修剪:從造型來講,修剪和攀扎都是為了改變枝乾的彎曲形式,佔有的空間位置,從而達到樹木造型的目的。從養護管理來講,修剪是為了保持和維護已成型的樹木景觀。按造型順序的先後,可分為定位剪、縮剪、疏剪等。
修剪時間:雜木類盆景一年四季均可修剪,松柏類宜在休眠季節修剪。梅雨季節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樹木生長旺盛,應少剪,或不重剪,大量枝葉被剪去會影響正常生長,嚴重時導致死亡。另外,接近秋末不可重剪,強剪後新芽陸續萌發,寒流一來會凍死嫩芽。重剪、強剪的最佳時間為1-2月份樹木處於休眠期。但一些不耐寒樹種不宜在冬季修剪,因傷口較難癒合,易留疤痕。
一般來講,樹木長勢強、生長旺盛的可多剪,生長瘦弱的則少剪。從樹木造型需要,通常要剪去雜亂的交叉枝、重疊枝、平行枝、輪生枝、對生枝、瘦弱枝、病態枝等。留下枝條的養分集中,可長得健壯。
⑥ 如何修剪盆景
松柏類樹木盆景的修剪,宜在每年3~5月份進行。因南北方樹木發芽生長期差別較大,具體時間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對松樹類樹木,主要是以摘芽來控制其生長,以保持樹形。當新芽伸長、針葉還沒有放開時,根據造型的需要把新芽剪除一部分。對影響造型的多餘枝條,可趁樹液尚未達到流動旺盛期時,將其剪除或剪短。一些萌發力強的樹種,如六月雪、雀梅等,每年要修剪四五次方可保持樹型。生長緩慢的松柏類樹木每年修剪一次即可。
修剪根據不同需要,有疏剪、短剪和蓄枝截干之分。
短剪
短剪就是根據造型的要求,把枝條剪除一部分,保留一部分,以刺激保留枝條萌芽形成側枝。短剪也是造型和維護樹形的重要措施,它能使較高的樹木變矮,保持樹木較低矮的形態,讓枝幹相對加粗,從而使樹木盆景更顯蒼勁雄奇
蓄枝截干
蓄枝截干是嶺南派盆景藝術家,根據嶺南畫派技法,觀察模仿自然界老樹形態,精心創造的一種獨特的造型方法。其具體做法是:當作盆景用的幼樹長到一定粗度時,即進行強剪(即將樹干剪除相當大的一部分),而在適當的部位和角度,保留幾根枝條。所留枝條以長短不一為好。如果所保留的枝條稱第一級枝,那麼在其上長出的側枝便稱第二級枝。待第二級枝長到一定粗度時,保留一二根枝條,並將其剪短,促使其生出第三級枝。依次進行修剪,年復一年,截干蓄枝。然後經過適當整形上盆,即成為一件下粗上細、枝幹曲折、蒼勁古樸、造型優美的大樹形樹木盆景
抹芽
抹芽就是用手把新萌發出來的嫩芽從枝幹上抹掉。
萌發力強的樹木,如梅花等,常常在主幹或主枝上長出許多不定芽、疊生枝芽,若不及時抹去,放任其生長,不但白白消耗許多營養,而且由於枝葉密集、通風透光性能差,破壞了樹形,影響花蕾生長。有些對生枝,不要等腋芽已經長成枝條後再剪除,應在嫩芽時期就抹掉其中的一個。抹芽時,一定要注意腋芽的角度,留芽角度不當,以後就會影響樹形
摘心
就是用手或剪刀,除去新枝頂端的芽頭(即生長點),以促使腋芽生長與坐果。摘心可控制枝條長度,縮短節距,使小枝及葉片密集成形。摘心為什麼能促進腋芽的生長呢因為芽頭能夠產生一種激素,這種激素濃度高就抑制生長,濃度低就促進生長,芽頭產生的這種激素,大部分被輸送到側枝,如果摘掉頂芽,就去掉了激素對側枝的控制,這樣就能加快側枝的生長。因樹木種類不同,摘心的時間先後不一。松柏類宜在4~5月份摘心,葡萄樹要在坐果後摘心,佛肚竹應在竹筍長到理想高度的80%左右時,把筍尖剪除7—10厘米。一些雜木類樹種,一年可摘心2—3次。
摘葉
盆景是一種造型藝術,葉片叢生密集,難以觀看到曲折、蒼勁、優美的樹干,尤其是嶺南派的大樹形樁景,稀疏有致的葉片,更能顯示出枝乾的奇特。因此,摘葉是樹木盆景藝術造型的又一項技術措施。榆樹的最佳觀賞時間是在新芽剛長出不久。除春季自然萌芽外,如在7月及9月,將榆樹葉片全部摘除,並施一次腐熟有機液肥,使之很快長出新葉,這樣一年之中,它就有3次最佳觀賞期,從而提高了榆樹盆景的觀賞價值。在一些雜木類盆景中,摘葉還能起到使葉片變小的作用,如荊條葉大且萌發力強,一年之中可多次摘葉,隨著摘葉次數增加,葉片逐漸變小,更顯出清秀的魅力。竹類盆景四季常青,過密的葉片給人以臃腫之感,疏剪後更顯其剛勁有力的風姿。
⑦ 石榴樹盆景怎麼養
1、育樁階段
製作盆景多選用株態矮、葉片小、花果小的小石榴樹種,如火石榴、四季石榴、瑪瑙石榴等品種。石榴的繁殖可用播種法、扦插法。用上述兩種方法獲得的樹苗,要地栽3年以上,方可截干蓄枝培育小中型盆景。
2、蓄枝階段
根據石榴樹木的形態,在樹干適當高度把樹干截斷,把主枝截短。石榴盆景可製作成直乾式、斜乾式、曲乾式等多種樹形。石榴樹木有一定耐寒性,在背風向陽處略加防護,在華北地區即可在室外越冬。為使樹木生長快,以地栽為好。石榴樹喜肥,除栽種時施好基肥外,在春夏生長旺盛期,每半月施一次腐熟稀薄的有機肥。石榴樹生長速度比較快,當枝條粗度達到理想粗度70%左右時即把枝條剪短,促使側枝生長發育。
3、成型階段
當石榴樹基本達到設計構圖要求時,在早春把石榴樹樁栽入大小款式適宜的觀賞盆缽中,直乾式、斜乾式可栽植入橢圓形淺些的盆缽中,曲乾式可栽植方形中等深度盆缽中,這一階段栽培時仍要適當多施肥,促進樹木生長,更好完善造型,另一方面還要兼顧欣賞的需要。
成型後石榴盆景經過幾年的培育修剪成型後的養護,在維護造型的基礎上,達到春季觀花秋季觀果的目的(觀花石榴不結果)。
4、注意事項
石榴樹萌發力強,一年之內幾次長出新枝。一般春季長出的健壯新枝能形成結果母枝,翌年春天從這些枝條上長出的頂芽或腋芽生出短小新枝常開花,其中頂芽的花最易坐果。夏秋長出的芽應及時剪除。石榴盆景整形,常在春季萌芽前進行,剪除徒長枝、過密枝、細弱枝,要注意保留那些健壯的結果母枝。
石榴樹比一般花木喜肥,翻盆時盆底部適當多放些已發酵蹄片或餅肥。春夏生長旺盛期施肥時應施含磷較多的肥料。
4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石榴孕蕾期,應光照充足且要適當少澆水,使盆土偏干。在枝梢新葉輕度發蔫時,把石榴樹置蔽蔭處30分鍾後,再向盆內澆足水。這樣反復幾次,20天左右即可出現花蕾。
果實坐牢後,應剪除造型不需要過多的果實,一件中型石榴盆景留有3到5個果即可。果實分布要高低錯落,有疏有密,不能等距離,如果果實太多除顯得雜亂無章外,還會影響明年結果。
⑧ 在盆景製作中什麼是「三枝技法」如何進行「三枝技法」的操作
「三枝法」是劉木申先生經多年來的盆栽寫作、探尋、總結出的一套基本上方式,旨在為眾多盆栽發燒友提供一些參考與參照。「三枝法」主要的意思是,以三點組成一不等邊三角形線輪廊,以三角形中的,結頂,飄枝,第二枝輔枝,構成一個到三角形的面。
枝幹成長發育於主桿有2/3的比例大小,要做第一次截干,依據綠化植物,及其大小的小佔比,一般減少枝幹在5到8公分。隨後畜養第二季枝幹,二級枝幹必須過有一級枝乾的2/3大小時,縮枝成節,二級枝幹會比一級枝幹略短,略小。形成一個大小的小銜接。然後又散養三級枝幹。三級枝幹再度縮枝,就完成大體的盆栽輪廊。三叉九枝。
⑨ 樹樁盆景如何截干蓄枝才好看
自然生長的根系因為在表示形式上有限,製造盆景時可以對這些根系在自然的基礎上實行打造,經過煉根、修根及別的辦法的處理來到達我們所需的欣賞結果及藝術表示。但總的來講,不克不及為了塑造根系而實行造根,需求在不違反大的天然規律的前提下恰當採納響應的處理手腕來完美。不然,即使根系被完整經過報酬力氣砥礪出來,也將得到天然的原色與魅力。
樹樁盆景對樹枝的塑造,次要就是打造出線條美。但是,在理論過程當中,我們還要接納各類藝術潤飾伎倆發揚出來,只管讓枝條平鋪直敘,擺動起來富有節奏感,這么才幹讓我們所謂的「線條」更能表示美感。樹枝的延長要多角度出現轉變,軟硬角兼備,弧曲線相分離,採納多曲構彎,是非適合,讓盆景的線條天然流利而又轉變多端,彰顯勁道。
樹木盆景的樹枝規劃與線條的美感要在一樣平常養護辦理中經歷臨時的潤飾和塑形才幹完成的。我們在操縱過程當中要按部就班,這么才幹更靠近或到達我們預期的設想設想,才幹不時加強對藝術的品嘗尋求與地步的價直表示。在這方面,嶺南盆景的截干蓄枝辦法最能表示出來。固然,截干蓄枝的辦法十分耗時,但更能表示創作者的技法功力和藝術水平的含金量。並且經過不單截枝和修剪,增進植株推陳出新,更利於植株發展,讓逼芽結果更加凸起,讓植株完成華美變身,這應該是製造樹木盆景的主要手腕。
我們這里所說的截干蓄枝並非僅僅依託剪和截,實在也能夠接納扎的手腕輔佐完成,並且我們是在將植株培養到必然程度的情況下才幹接納的辦法。操縱步驟是:新樁培養-截干蓄枝-以蓄為要;剪扎分離-先扎後剪-以剪為主。開始我們需求將植株老樁培養一段時光,讓樹樁有必然承受能力才幹實行截干,並且不克不及深謀遠慮,不然形成事半功倍的場面。特別是一級枝,必然要賜與充足的蓄養時光,不克不及細致,但也不克不及過粗。假如一級枝過於粗大,在截枝以後很難將其蓄養細弱;假如一級枝過於細弱,會形成大的創口截面,並且與骨幹也不和諧。關於二級枝、三級枝??我們都要拿捏好火候,做到恰到好處,讓樹枝跟尾更和諧,搭配更公道,展示更美妙。
當然,剪扎分離不能過於偏重哪一方,特別是沒有經歷恰當蟠扎的樹枝很難表示出天然的美感,因為枝條在木質化以後普通很難對其蜿蜒,假如強加施行,不單難以到達想要的結果,並且簡單折斷樹枝,對植株形成難以補償的損傷。以是,我們需求在枝條木質化之前該當恰當實行蟠扎,定向拿彎,待植株定型後再行剪截。盆景枝條的美,更多的是經過蟠扎和拿彎伎倆來完成的。以是,經過剪截和蟠扎相分離的辦法打造盆景,不單會收縮作品的成型時光還會加強其欣賞價直。
在樹木盆景成為成樹的時分,其枝條也會持續延展,樹冠也會愈來愈痴肥,內膛枝因為遭到光照愈來愈少會逐年枯槁,這時候我們需求實時採納縮剪的辦法將結尾枝梢恰當短截,修剪掉枯死的枝條,同時持續蓄養,讓整件盆景作品以從頭規復和堅持良好的姿勢。從栽種角度來講,合適製造樹樁盆景的老樁該當滿意耐修剪、易蟠扎的特性;而從審美角度來講,該當滿意枝曲葉小,富貴葉茂,集觀花、觀葉、觀果為一體俱佳,固然也能夠是地道的觀花、觀葉、觀果之一,引薦的常綠樹種有柞木、赤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