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九里飄香盆景

九里飄香盆景

發布時間: 2023-09-09 04:26:54

A. 春天開的花有哪些

1.梅花。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

(1)九里飄香盆景擴展閱讀:

1.梅(學名:Armeniaca mumeSieb.):小喬木,稀灌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葉邊常具小銳鋸齒,灰綠色。花單生或有時2朵同生於1芽內,直徑2-2.5厘米,香味濃,先於葉開放;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的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

2.水仙(Narcissus tazettaL. var.chinensisRoem. ):又名中國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個變種。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水仙的葉由鱗莖頂端綠白色筒狀鞘中抽出花莖(俗稱箭)再由葉片中抽出。一般每個鱗莖可抽花莖1-2枝,多者可達8-11枝,傘狀花序。

花瓣多為6片,花瓣末處呈鵝黃色。花蕊外面有一個如碗一般的保護罩。鱗莖卵狀至廣卵狀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葉狹長帶狀,蒴果室背開裂。花期春季。

3.君子蘭(學名:Clivia miniata),別名劍葉石蒜、大葉石蒜,是石蒜科君子蘭屬的觀賞花卉。原產於南非南部。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長達30-50天,以冬春為主,元旦至春節前後也開花,忌強光,為半陰性植物,喜涼爽,忌高溫。生長適溫為15-25℃,低於5℃則停止生長。

4.海棠花(學名:Malus spectabilis(Ait.)Borkh):喬木,高可達8米;小枝粗壯,圓柱形,幼時具短柔毛,逐漸脫落,老時紅褐色或紫褐色,無毛。葉片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5-8厘米,寬2-3厘米,邊緣有緊貼細鋸齒,有時部分近於全緣,幼嫩時上下兩面具稀疏短柔毛,以後脫落,老葉無毛。

5.金魚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拉丁學名:(Antirrhinum majus L.)株高20~70厘米,葉片長圓狀披針形。總狀花序,花冠筒狀唇形,基部膨大成囊狀,上唇直立,2裂,下唇3裂,開展外曲。有白、淡紅、深紅、肉色、深黃、淺黃、黃橙等色。可盆栽,因其花色艷麗,非常適合觀賞。

6.虞美人(學名:Papaver rhoeasL.):一年生草本植物,全體被伸展的剛毛,稀無毛。莖直立,高25-90厘米,具分枝。

葉片輪廓披針形或狹卵形,羽狀分裂,裂片披針形。花單生於莖和分枝頂端,花蕾長圓狀倒卵形,下垂;萼片2,寬橢圓形;花瓣4,圓形、橫向寬橢圓形或寬倒卵形,長2.5-4.5厘米,全緣,稀圓齒狀或頂端缺刻狀,紫紅色,基部通常具深紫色斑點。

7.杜鵑花(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Planch.):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鵑花一般春季開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艷麗。

生於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為中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B. 有關養植物的問題

樓主的提問確實范圍比較大,我就只從家居美觀的角度來說說吧:
春季:杜鵑花--花中西施 杜鵑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 又名映山紅,泛指各種紅色的杜鵑花。其實杜鵑花有很多種顏色很漂亮。
夏季:茉莉花或者梔子花 不用多介紹了吧 淡雅的花色 養殖簡單 關鍵是都很香
秋季:當然是牡丹咯 國花啊~在中國傳統意識中被視為百花王、驕傲爭霸世界第一象徵。花語:富貴,圓滿、濃情
冬季:個人覺得是臘梅 形意都不錯 臘梅是我國特產的傳統名貴觀賞花木,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和豐富的蠟梅文化
好了,個人建議,希望樓主能用上,謝謝!!!

C. 世界十大名花是什麼

分類: 教育/科學 >> 科學技術
解析:

桂花--九里飄香

學名:O *** anthus fragrans

英名:Sweet O *** anthus

別名:木樨、丹桂、金桂、

岩桂、九里香

科名:木樨科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南方適地栽培,樹高可達10M以上;北方多用盆栽,栽培長久其高也達1.5M-2M,北方也見栽於露地背風向陽處的耐寒品種。樹皮光滑呈灰色。單葉對生,革質光亮,葉形及葉緣因品種而不同,葉形橢圓至橢圓狀披針形,葉緣有全緣或具鋸齒。花腋生呈聚傘花序,花形小而有濃香,花色因品種而異。有生長勢強、枝幹粗壯、葉形較大、葉表粗糙、葉色墨綠、花色橙紅的丹桂;有長勢中等、葉表光滑、葉緣具鋸齒、花呈乳白色的銀桂,且花朵茂密、香味甜郁;生長勢較強、葉表光滑、葉緣稀疏鋸齒或全緣、花呈淡黃色、花朵稀疏、淡香,除秋季9月-10月與上列品種同時開花外,還可每2個-3個月又開一次的四季桂。

水仙花--凌波仙子

學名:Naricissus tazeta var.chinensis

英名:Chinese Narsissus

別名:水仙花、雅蒜、金盞銀台、中國水仙、天蒜。

科名:石蒜科

水仙花,別名天蔥、雅蒜、金盞銀台、玉玲瓏。屬石蒜科,多年生鱗莖草花。高20一30厘米。葉基生,線形,扁平。花葶抽出葉間,頂端著花3一8朵,呈傘形花序,花冠口部具黃色盞狀的副花冠,有「金盞銀台」之稱。花期1一2月。葫果胞背開裂。

水仙為秋植球根花卉,早春開花並貯藏養分,夏季休眠,性喜溫暖濕潤氣候。水仙花是點綴元旦和春節最重要的冬令時花,其碧葉如帶,芳花似杯,幽香沁人肺腑,常用清水養植,被人們稱為「凌波仙子」

水仙原產我國,分布多在東南沿海溫暖濕潤地區,上海崇明縣和福建漳州水仙最為有名。水仙鱗莖漿汁有毒,含拉可丁,用作外科鎮痛劑,鱗莖搗爛可敷治癰腫。花作香澤,塗身理發,去風氣,又療婦人五臟心熱。

茶花--花中珍品

學名:Camellia japomica

英名:Common Camellia

別名:曼陀羅樹、藪春、山椿、耐冬、山茶、晚山茶、茶花、洋茶

科名:山茶樹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或灌木,株高可達15M。樹干灰褐色。葉互生,卵形至橢圓形,邊緣有鋸齒,革質,有光澤。

當今世界山茶花品種已發展到5000餘個,中國有300餘個。

常見的品種有:亮葉金心、何朗粉、小松子、金盤荔枝、鳳仙、硬枝花芙蓉等

荷花--花中仙子

學名:Nelumbo mucifera

英名:Hin Lotus

別名:蓮花、芙蕖、水芝、

水芙蓉、蓮

科名:睡蓮科

荷花,又名蓮花、水華、芙蓉、玉環等。屬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莖長而肥厚,有長節,葉盾圓形。花期6至9月,單生於花梗頂端,花瓣多數,嵌生在花托穴內,有紅、粉紅、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鑲邊。堅果橢圓形,種子卵形。荷花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

原產亞洲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栽培歷史久遠,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記載,性喜溫暖多濕。

荷花花大葉麗,清香遠溢,出污泥而不染,深為人們所喜愛,是園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綠化植物。

荷花全身皆寶,藕和蓮子能食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葯,可治多種疾病

梅花--花中君子

學名:Prunus mume

英名:Mumeplant Japanese Apricot

別名:春梅、干枝梅、紅綠梅

科名:薔薇科

形態特徵:株高約10m,干呈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花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於早春先葉而開。 梅花可分為系、類、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櫻 李梅系等。系下分類,類下分型

產地與習性:梅花原產中國,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觀賞梅系果梅的一個分支。野梅在中國分布的次中心有4個,即川東、鄂西山區;鄂東南、贛東北、皖浙山區;兩廣、贛南山區和閩、台北區。為落葉喬木。梅喜溫暖氣候,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梅喜空氣濕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區可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為長壽樹種。長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

繁殖與栽培:常用嫁接法繁殖,砧木多用梅、桃、杏、山杏和山桃。梅花露地栽培,應於陽坡或半陽坡地段,株距3~5m。通常在生長期間施3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肥,如餅肥堆肥、廄肥等;在含苞前施速效性肥;在新梢停止生長後(6月底至7月初),適當控制水分並施肥,促進花芽分化。

梅花適作盆景栽培。將地栽培數年後的植株上盆。盆土宜軟松肥沃,栽前栽後均要整形和修剪。

常見病害有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枯枝流膠病、干腐流膠病等。

應用: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若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作背景,更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蒼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強調"梅花繞屋"、"登樓觀梅"等,均是為了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嶺、梅峰、梅園、梅溪、梅徑、梅塢等。

菊花--花中四君子之一

學名:Dendranthemamorifolium

英名:Florists Chrysanthemum

別名:菊華、秋菊、九華、黃花、帝女花

科名:菊科

產地與習性:菊屬有30餘種,中國原產17種,主要有:野菊、毛華菊、甘菊、小紅菊、紫花野菊菊花腦等。為多年生草植物。喜涼爽、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地下根莖耐旱,最忌積澇,喜地勢高、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性至微鹼性土壤中皆能生長。而以Ph6.2-6.7最好。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營養生長,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的夜溫適於花芽發育。

形態特徵:株高20-200cm,莖色嫩綠或褐色,基部半木質化。單葉互生,卵圓至長圓形。邊緣有缺刻及鋸齒,頭狀花序頂生,舌狀花為雌花。筒狀花為兩性花。舌狀花分為下、匙管、畸四類。筒狀花發展成為具各種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紅、黃、白、紫、綠、粉紅、復色、間色等色系。

繁殖與栽培:可播種繁殖,發芽適溫25℃,2-4月播種,當年可開花。生產中以扦插法繁殖為主,又可分為根櫱插、嫩枝插、單芽插及帶蕾插等。還可用分株和組織培養法繁殖。

菊花在世界切花生產中佔有重要地位,切花要求花型整齊,花徑7-12cm,花色鮮艷,無病蟲為害,葉濃綠,莖通直,高80cm以上,水養期長。切花菊可地栽,株距12-13cm,行距約15cm。每平方米達50株,需設網扶持,以保植株直立。

菊花可促成和抑制栽培,長日照季節,每天17時至次晨9時遮光,每天日照10小時,至花蕾現色時停止遮光,可提前開花。短日照季節每天加不至14小時,可控制花芽分化,延遲供花時間。 常見的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白粉病、褐銹病、黑銹病、根腐病等。 主要蟲害有蚜蟲、紅蜘蛛、尺蠖、菊虎、蠐螬、潛葉蛾幼蟲、蚱蜢及蝸牛、小地老虎、菊花鑽心蟲、綠盲椿象等。

應用:茶花為園林應用中的重要花卉之一,廣泛用於花壇、地被、盆花和切花等。

蘭花---天下第一香

學名:Cymbidium spp.

英名:Cymbidium

別名:蘭草

科名:蘭科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質肥大,無根毛,有共生菌。具有假鱗莖,俗你蘆頭外包有葉鞘,常多個假鱗莖連在一起,成排同時存在。葉線形或劍形,革質,直立或下垂,花單生或成總狀花序,花梗上著生多數苞片。花兩性,具芳香。花冠由3枚萼片與3枚花瓣及蕊柱組成。萼片中間1枚稱主瓣。下2枚為副瓣,副瓣伸展情況稱戶。上2枚花瓣直立,肉質較厚,先端向內捲曲,俗稱捧。下面1枚為唇瓣,較大,俗稱蘭蓀。成熟後為褐色,種子細小呈粉末粉。

春蘭、蕙蘭按其主瓣、副瓣、捧及唇的形狀、質地等的不同變化分為梅瓣、水仙瓣、荷瓣、蝴蝶瓣、奇種與素心等。梅瓣為萼片短圓,肉質較厚,稍向內曲,基部狹窄,捧瓣肉質肥厚先端內曲成兜,唇瓣短而硬,花初開時微向上,名種有宋梅、西神梅等品種。水仙瓣為萼片稍長於梅瓣,先端漸尖,捧瓣質地厚,先端也成兜,唇瓣微垂或反卷,名種有汪字、翠一品等。茶瓣為萼片寬大,質厚,基部窄,先端寬而突尖,捧瓣不成兜,唇瓣較潤,微反卷,名種有大富貴、翠蓋花等。蝴蝶瓣為向下的兩枚萼片的內側,質地變厚,成波狀縐,並有紅色塊斑,有時整個萼片或花瓣數量突然增多(如綠雲,花冠常在8枚左右),或花朵形狀有特殊變化。素心為花被、花莖、苞片同一顏色,純綠、黃綠等,沒有雜色的斑綠、黃綠等,沒有雜色的斑紋,名貴品種有張荷素、老文團素等。

蘭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質、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質壤土,宜空氣流通的環境。

蘭科共750屬35 000餘種,而蘭屬70餘種。我國常見栽培種有:

春蘭(C.goeringii):又稱草蘭、山蘭、朵朵香。一莖1朵-2朵花,芳香。花期2月-3月。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西南地區。傳統名貴品種有宋梅、龍字等。變種有線葉春蘭(C.georingii var.serratum),葉較細,花深綠色,無香氣或淡香。

蕙蘭(C.faberi):又稱九子蘭、夏蘭。一莖多花,常6朵-12朵,芳香。花期3月-5月。分布地區與春蘭相似。傳統名種有上海梅、解佩梅、金嶴素等。

變種有送春(C.faberi var.szechuanicum)俗稱絲茅腳九子蘭,葉片常排成兩列,花期7月-9月.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等地。變種有素心建蘭(C.ensifolium var.susin),包括名貴的金絲馬尾、玉沉大貢、龍岩素、大鳳尾素、觀音素、長汀素等。

杜鵑花--花中西施

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英名:Indian Azalea

別名:映山紅、山石榴、山躑躅、紅躑躅

科名:杜鵑花科

產地與習性:杜鵑花屬約有900種,亞洲約產850種其中,中國約有530種,除新疆外南北各小區均有分布。新幾內亞、馬來西亞約有280種,幾乎全為附生型 。此外,北美分布有24種,歐洲分布有9種,大洋洲分布1種。杜鵑花屬種類多,差異很大,有常綠大喬木、小喬木,常綠灌木和落葉灌木。習性差異也很大,但多數種產於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濕潤氣候、忌酷熱乾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ph值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耐乾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間也能生長。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暴曬,夏、秋季應有林木或蔭棚遮擋烈日。一般於春、秋二季抽梢,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5℃。氣溫超過30℃或低於5℃則生長趨於停滯。冬季有短暫的休眠期。

形態特徵:杜鵑花屬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由大喬木(高可達20m以上)至小灌木(高僅10cm-20cm),主幹直立或呈匍匐狀,枝條互生或輪生。

中國常栽培的種類有:毛鵑、夏鵑、西洋鵑、羊躑躅、迎紅杜鵑、馬銀花、雲銀杜鵑。

繁栽要點:可用播種、扦插、嫁接及壓條等方法繁殖。

應用:杜鵑花花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良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宜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岩石旁成叢成片栽植,也可於疏林下散植。杜鵑也是花籬的良好材料,毛鵑還可經修剪培育成各種形態。杜鵑專類園極具特色。杜鵑花可葯用,有些亦可食用。

月季---花中皇後

學名:Rosa chinese

英名:Chinese Rose

別名:長春花、月月紅、瘦客

科名:薔薇科

落葉灌木。枝幹特徵因品種而不同。有高達100cm-150cm直立向上的直生型;有高度60cm-100cm枝幹向外側生長的擴張型;有高不及30cm矮生型或匍匐型;還有枝條呈藤狀依附它物向上生長的攀緣型。月季的枝幹除個別品種光滑無刺外,一般均具皮刺,皮刺的大小、形狀疏密因品種而異。葉互生,由3枚-7枚小葉組成奇數羽狀復葉,卵形或長圓形,有鋸齒,葉面平滑具光澤,或粗糙無光。花單生或叢生於枝頂,花型及瓣數因品種而有很大差異,色彩豐富,有些品種具淡香事或濃香。

依花色分:有白、綠、黃、粉、紅、紫等色,以及復色或具條紋及斑點者。

依花型分:有花朵直徑在10cm以上的大花品種,直徑在10cm以下、5cm以上的中花品種和直徑在5cm以下的小花品種及微型品種。

依植株形態分:有植株高大、直立挺拔的直立型和枝條柔軟而長、依附它物生長的攀緣月季。

依著花情況分:在露地栽培從5月-10月經常不斷開花、在溫室栽培則四季可開的健花品種;有僅在春、秋兩季開花的兩季種;還有僅在春季開一次花的一季種。

依品種發展淵源分:則可分為老式月季和現代月季兩大類。

牡丹--花中之王

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英名:Tree Peony

別名:鹿韭、木芍葯、花王、洛陽王、富貴花

科名:芍葯科

產地與習性:原產中國,為落葉亞灌木。喜涼惡熱,宜燥懼濕,可耐-30℃的低溫,在年平均相對濕度45%左右的地區可正常生長。喜光,亦稍耐陰。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溫處栽植。花期4-5月。

形態特徵:根系肉質強大,少分枝和須根。株高1-3m,老莖灰褐色,當年生枝黃褐色。二回三出羽狀復葉,互生。花單生莖頂,花徑10-30cm,花色有白、黃、粉、紅、紫及復色,有單瓣、復瓣、重瓣和台閣性花。

牡丹的分尖方法很多,按株型可分為直立型、開展型和半開張型;按芽型可分為圓芽型、狹芽型、鷹嘴型和露嘴型;按分枝習性可分為單枝型和叢枝型;按花色可分白、共、粉、紅、紫、藍、黑和復色(實際上並無純正的藍與黑色);按花期可分為早花型、中花型、晚花型和秋冬型(有些品種有二次開花的習性,春天開花後,秋冬可再次自然開花,即稱為秋冬型);按花型可分為系、類、組型四級。四個系即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黃牡丹系和紫牡丹系;二個類即單花類和台閣花類;二個組即千層組和樓子組;組以下根據花的形狀分為若干型,如單瓣型、荷花型、托桂型、皇冠型等。

繁殖與栽培:常用分株和嫁接法繁殖,也可播種和扦插。移植適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可過早或過遲。喜肥,每年至少應施肥三次,即"花肥"、"芽肥"和"冬肥"。栽培2-3年後應進行整枝。對生長勢旺盛、發枝能力強的品種,只需剪去細弱枝,保留全部強狀枝條,對基部的萌櫱應及時除去,以保持美觀的株形。除芽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為使植株開花繁而艷、保持植株健壯,應根據樹齡情況,控制開花數量。在現蕾早期,選留一定數量發育飽滿的花芽,將過多的芽和弱芽盡早除去。一般5-6年生的植株,保留3-5個花芽。新定植的植株,第二年春天應將所有花芽全部除去,不讓其開花,以集中營養促進植株的發育。

常見病害有褐斑病、紅斑病和銹病等;常見害蟲有線蟲、蠐螬和地老虎等。

應用:牡丹觀賞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可在公園和風景區建立專類園;古典園林和居民院落中築花台種植;園林綠地中自然式孤植、叢植或片植。也適於布置花境、花壇、花帶、盆栽觀賞,應用更是靈活,可通過催延花期,使其四季開花。根皮入葯,花瓣可釀酒。

D. 世界十大名花分別是什麼花,就當我送採納

一、傲霜鬥雪的梅花

二、國色天香的牡丹花

三、千姿百態的菊花

四、「天下第一香」的蘭花

五、「花中皇後」的月季花

六、「花中西施」的杜鵑花

七、富麗堂皇的山茶花

八、「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

九、「十里飄香」的桂花

十、「凌波仙子」水仙花

E. 有沒有桂花的資料啊!

桂花,又名木犀、丹桂、岩桂,屬木犀科常綠灌木或喬木,高可達10米。回樹冠圓球
形。樹干粗糙、灰答白色。葉革質,對生,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幼葉邊緣有鋸齒。花簇
生,3一5朵生於葉腋,多著生於當年春梢,二、三年生枝上亦有著生,花冠分裂至基
乳有乳白、黃、橙紅等色,香氣極濃。桂花的品種很多,常見的有四種:金桂、銀桂、
丹桂和四季桂。果實為紫黑色核果,俗稱桂子。
桂花原產我國西南和中部,現廣泛栽種於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喜溫暖濕潤的氣候,
耐高溫而不耐寒,為溫帶樹種。桂花葉茂而常綠,樹齡長久,秋季開花,芳香四溢,
是我國特產的觀賞花木和芳香樹。
湖北咸寧地區成片種植甚多,是桂花之鄉。成都、杭州、桂林亦是丹桂成林,蔚為
壯觀。
桂樹木質細密堅韌,有多種用途。桂花氣味辛溫、無毒,入葯有化痰、止咳、生
津、止牙痛等功效。採摘新鮮的桂花可制桂花糕、桂花糖和桂花酒等。

F. 九里香幼苗要養幾年才開花

九里香在播種之後需要三年或者四年的時間才能開花。因為九里香由種子生長成熟就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並且如果栽種的時間不恰當,就會導致九里香的花期向後推遲,所以九里香播種後一般四年左右才能開花。

九里香,又稱:石辣椒、九秋香、九樹香、七里香、千里香、萬里香、過山香、黃金桂、山黃皮、千隻眼、月橘,芸香科,九里香屬常綠灌木,有時可長成小喬木樣,株姿優美,枝葉秀麗,花香濃郁。根、莖、葉所含化學成分與千里香類同,產台灣、福建、廣東、海南、廣西五省區南部。常見於離海岸不遠的平地、緩坡、小丘的灌木叢中。喜生於砂質土、向陽地方。南部地區多用作圍籬材料,或作花圃及賓館的點綴品,亦作盆景材料。

九里香喜溫暖,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0~32℃,不耐寒。是陽性樹種,宜置於陽光充足、空氣流通的地方才能葉茂花繁而香。開花時可移至窗檯上,滿室芳香,花謝後仍需置於日照充足處,在半陰處生長不如向陽處健壯,花的香味也淡,過於蔭蔽則枝細軟、葉色淺、花少或無花。常見於離海岸不遠的平地、緩坡、小丘的灌木叢中。喜生於砂質土、向陽地方。

九里香人工養殖方法:

1.九里香養殖的土壤選擇九里香培養土可用7份沙壤土、1份細爐渣、2份餅肥渣(餅肥水剩的渣)或塘泥5份、泥炭4份、河沙1份混合而成。九里香盆栽宜選用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並在盆底施入含磷鉀肥多的遲效性有機肥作基肥。

2.九里香養殖的施肥方法一般2~3年換1次盆,可將骨粉、磷肥和餅肥塊放在盆底。地栽九里香每年追施2~3次有機肥,可促使幼苗生長。5月份進入生長期,施肥應增加到每周一次,肥的濃度也可稍大一些,以4成原汁液肥對6成清水為宜。並可在盆土表面追施一次油餅渣或腐熟糞末等於肥,每盆50~100克,與表土混合,讓其慢慢吸收。花後可結合修剪,再施入氮磷肥料3~4次,促多次開花。每隔2年可翻盆換土1次,在培養土中應加入適量的磷鉀肥作基肥。

3.九里香養殖的澆水方法九里香生長期每月澆1次餅肥水,澆水一般要求不太嚴格,盆土見干澆水即可,澆水不宜過多,土壤過濕易引起落葉。花期澆水要適時、適量,才能保證多開花、開花香。五月初,要將九里香植株移出室外陽光充足的地方養護。因室外陽光較強,氣候也較乾燥,水分蒸發得比較快,澆水就要相應增加,可1~2天澆一次,追肥也要增加到每10天一次。出室後澆水和施肥都要在傍晚盆土乾燥時進行。夏季是植株生長和花蕾形成的季節,而且天氣炎熱,水分需要量多,就應每天澆一次透水,同時中午和傍晚還要在葉面和周圍地下經常灑些水,以增加空氣濕度,減少水分的蒸發。

4.九里香養殖的光照要求九里香是十分喜歡陽光的,但日照稍微差一點也可生長,只是,雖然很想欣賞花,但最好還是擺放在日照好的地方養殖。

5.九里香養殖的溫度要求九里香喜溫暖,稍耐寒,在18~28℃的溫度范圍內生長較好,越冬的溫度不可以低於5℃,但是九里香能耐短期的0℃低溫。

6.九里香養殖的注意事項:

(1)九里香地栽要求肥沃疏鬆土壤,在庭院中宜選向陽處栽植。初栽時需施基肥。盆栽需抓好以下四個環節:一是盆土應選肥沃土壤,每年春季換盆,在盆底加入適量磷鉀肥或用腐熟的廄肥作基肥。二是管理上應根據九里香有「三怕」,即怕濕、怕曝曬、怕冷的特l生,採取相應措施,怕濕即忌澆水過多,但喜空氣濕潤;怕曝曬則應置於半陰處;冬季氣溫低於5℃時,則應移入室內。三是施肥多用有機肥,而少用化肥。可選擇腐熟的餅肥,直接將碎餅肥塊施於土中,或泡水也可。四是整枝修剪,及時疏除過密枝、徒長枝和重疊枝。有利於花旺果盛。修剪時間以春季花前和夏秋為好。

(2)生育期間,要施用氮磷鉀混合肥,不能偏施氮肥。在開花孕蕾前,多施些磷鉀肥。如氮肥過量而又缺乏磷鉀肥,則枝葉易徒長而不孕蕾開花。孕蕾時應適當少澆水,以利孕蕾。

(3)秋涼後,九里香植株逐漸開始停止生長,就應該開始減少澆水次數,一般隔天澆一次即成,施肥也可逐漸停止。到九月底,就要移入室內,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養護,這時澆水應大大減少,一般3~4天澆一次已足,並完全停止施肥。

(4)冬季要防止九里香植株遭受凍害,室內最低溫度應維持在10℃以上,而且還要嚴格控制澆水,要做到盆土不幹就不澆水,使它保持稍乾燥一點為宜。九里香可每隔一二年換一次盆,盆土用5成針葉腐葉土、2成園土、2成細黃沙、1成堆肥土經全部過篩後,充分拌勻配製。換盆可予春季四、五月進行,換盆時還要在盆底施足腐熟基肥。

九里香

G. 九里香幼苗要養幾年才開花

九里香開花時間在夏秋期間。如環境氣候適宜,提前在6月份開也是常有的事,如用種子播種長成的小苗,一般培養三、四年的時間才能開花。

九里香學名MurrayaPanicuataJack,別名千里香,木萬年青,為芸香科九里香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奇數羽狀復葉,葉軸不具翅,小葉3—9枚,互生,變異極大,由卵形、倒卵形至近菱形,全緣。聚散花序,頂生或生於枝條上部的葉腋內,有花數朵,白色極芳香。5—8月開花。
九里香四季常青,樹形端正,花濃香而持久,色潔白而美麗。地栽盆植均適宜,由於其葉細、根露、干粗、耐修剪、壽命長等特點,是培育樹樁盆景的理想材料。
九里香性喜溫暖的氣候和比較充足的陽光,不擇土壤,但以中性土壤為最好。要九里香開花多,要注意三條:
(1)栽培地點要選不積水的向陽地段。
(2)施肥應注意氮、磷、鉀配合施用,不能光施氮肥;在開花孕蕾前,多施磷、鉀肥,有利於多開花,花香濃。如氮肥過多,缺少磷、鉀肥,則徒長枝葉而不孕蕾。
(3)在孕蕾前,應適當少澆些水,讓其孕蕾。開花期及已孕蕾後則應正常澆水,正常施肥。盆栽九里香應放些含磷、鉀肥的遲效性肥料做基肥。九里香老樁頭栽培製作樹樁盆景,在上盆已成活後,一般澆水不宜多,不施肥或少施肥。因水、肥過多,極易萌發無用的嫩枝梢,影響美觀。
九里香一種常綠灌木,具有矮壯蒼勁,葉細枝勁,盤根錯節的特性,盆景愛好者仿效繪畫技法,通過修剪、整形、蓄枝截干,可使之變得蒼勁雄渾或瀟灑輕盈的盆景藝術珍品。廣東的九里香盆景名聞遐邇。1962年,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途經廣州出國訪問,特意選取了孔泰初的一盆九里香和一盆雀梅佳作,饋贈給埃塞俄比來國王塞拉西陛下;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來廣州訪問,原廣東省省長葉選平也用九里香盆景送給她作為紀念。
九里香在原產地印度極多,在我國南部山野疏林中也不時可見。清初,嶺南詩人屈大均就有「風俗家家九里香」的名句,可見廣東各地在清代已培植九里香,在民間還有許多人家喜歡把它擺在天井裡,取其吉祥長壽之意。
九里香性喜溫暖潮濕的氣候,冬季畏寒怕旱,北方只能盆栽,冬季移進室內,南方可露天過冬。它發芽力強,生勢粗壯,極耐修剪。除了盆景要用心護理外,一般綠化栽培均易於管理。常見的九里香盆景,樁頭多是野生,取其野趣,枝條比例,不甚嚴格。歷年發展為栽培種,自幼培養,用人工塑造出優良作品。
不過,對初學製作盆景者,注意避免選錯樹種。同科的「十里香」外貌酷似,所不同的是它葉大而尖,葉質較薄。樹皮褐黃,大多為粵北所產,不宜製作盆景。
九里香生長速度快,枝條柔軟、蟠扎也不易斷折。它的繁殖可採用播種、插枝、壓條等方法。採用播種法,於4月至7月采成熟的紅果取出種子,播於苗床,月余發芽。扦插枝條可在4月至5月進行,選用2年生枝條,剪成15厘米至20厘米的插穗,地下端葉片除去,只留頂端3片至4片葉子,用泥包插穗下端,插於苗床或盆中,保持土壤濕潤,置蔭涼處,經至50天左右可生根長葉。壓條繁殖,將接近地面的母株枝條,壓入土內,使其萌發新根,然後剪斷,而成為獨立生活的新植株。高壓法,用於枝條不易彎曲到地面的較高大的植株,在發芽前,選用強健枝條,環狀剝皮,寬約2厘米至3厘米,然後沙質壤土和培養土捏成糊狀,包在愈傷的外面,再以濕潤的青苔裹扎,外面再用塑料膜套好,兩端以塑料繩扎緊,有利保濕,待其長出新根,從根下方切離母株,上盆定植。

H. 九里香花香重飄香九里,碰上不開苞的九里香怎麼辦

九里香是常見盆栽花卉,許多人把它作為綠色盆景放在辦公室里。對於花來說,保護是至關重要的。如果維護不當,就會出現不開花等問題。那麼,九里香怎麼不開花呢?九里香不開花的原因:光照的問題、施肥的問題、澆水的問題。

澆水問題,在花蕾懷孕之前,應該少澆點水讓它孕蕾。開花和出芽後,水和肥料正常。盆栽九里香應添加磷鉀肥作為基肥。九里香老樁頭經栽培製成樹樁盆景。上盆成活後,一般不適宜多澆水,不適宜施肥或少施肥。由於水分和肥料過多,容易發芽無用的嫩枝,影響外觀。 如果九里香不開花,除了自然繁殖中的各種蟲害和施肥問題外,很可能光線和時間不足。如果長時間在半陰涼處生長,生長就會變弱,花香也會變淡。如果太暗,樹枝會變得又細又軟,葉子顏色會變淺,花會很少或沒有花。

I. 桂花的資料

桂花
桂花--九里飄香

學名:Osmanthus fragrans

英名:Sweet Osmanthus

別名:木犀、木樨、丹桂、金桂、 岩桂、九里香

科名:木樨科

產地與習性:產中國西南部、四川、雲南、廣西、廣東和湖北等省區均有野生,印度,尼泊爾,柬埔寒也有分布。為常綠灌或小喬木。喜光,但在幼苗期要求有一定的庇蔭。喜溫暖和通風良好的環境,不耐寒。適生於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偏酸性砂壤土,忌鹼性土和積水。通常可連續開花兩次,前後相隔15天左右。花期9-10月。

形態特性:株高約15m,樹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葉對生,橢圓形、卵形至披針形,全緣或上半部疏生細鋸齒。花簇生葉腋生成聚傘狀,花小,黃白色,極芳香。

繁殖與栽培:播種、壓條、嫁接和扦插法繁殖。當年10月秋播或翌年春播,實生苗始花期較晚,且不易保持品種原有性狀。壓條繁殖,用於繁殖良種。嫁接繁殖是常用的方法,多用女貞、小葉女貞、小蠟、水蠟、流蘇和白蠟等樹種作砧木,行靠接或切接。扦插繁殖多在6月中旬至8月下旬進行。移植常在秋季花後或春季進行,也可在梅雨季節移栽,大苗需帶土球,種植穴多施基肥。盆栽桂花,夏季可置庭院陽光之下,不需遮蔭,冬季在一般室內即可安全越冬。病蟲害有枯斑病、枯枝病、桂花葉蜂、柑橘粉虱、蚱蟬等。

應用:桂花終年常綠,花期正值仲秋,有"獨佔三秋壓群芳"的美譽,園林中常作孤植、對植,也可成叢成片栽植。為盆栽觀賞的好材料。
-------------------
(一)名稱

學名:桂花 ,英名:Osmanthus,別名:桂花別名很多:因其葉脈如圭而稱「桂」;它紋理如犀,又叫木犀;以其清雅高潔,香飄四溢,被稱為「仙友」;桂花又被稱為「仙樹」,「花中月老」。桂花通常生長在岩嶺上,也叫「岩桂」;桂花開花時濃香致遠,其香氣具有清濃兩兼的特點,清可盪滌,濃可致遠,因此有「九里香」的美稱;黃花細如粟,故又有「金粟」之名;桂花為「仙客」;花開於秋,舊說秋之神主西方,所以也稱「西香」或「秋香」;桂花的花朵很小,但香氣濃郁,被人稱為「金秋驕子」;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桂花的花朵是管狀的,由五個小瓣瓣聯合組成,叫「花冠管」;漢晉後,人們開始把桂花與月亮聯系在一起,編織了月宮吳剛伐桂等許多美麗的傳說,故亦稱「月桂」,因此,月亮也稱「桂宮」、「桂魄」。

(二)產地與分布:

桂花原產我國西南部喜馬拉雅山東段,印度、尼泊爾、柬埔寨也有分布。現四川、雲南、廣東、廣西、湖北等省區均有野生,淮河流域至黃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地栽,以北則多行盆栽。比較集中的產區為江蘇的蘇州光福,湖北的咸寧柏墩、浙江杭州滿覺找、廣西桂林陽朔、四川新鄉桂朔等處。此外,武漢、南京、重慶、長沙等城市,近期都有大量種植。桂花在日本及印度均有栽培。18世紀70年代由我國廣州傳至英國,英國皇家邱園於1789年開始栽培,以後歐洲一些國家相繼引種。不過,引種成功能夠露地栽培的,還只是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國家。

(三)形態特徵:

桂花是常綠闊葉喬木,野生或地栽的高達15米,樹冠可達400平方米。盆栽的成年桂花高達2—3米,樹冠可達2—3米。樹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有時顯出皮孔。常呈灌木壯,密植或修剪後,則可成明顯主幹。掛花分枝性強且分技點低,特別在幼年尤為明顯,因久常呈灌木狀。

(四)、生態習性:

桂花喜溫暖環境,宜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偏酸性砂質壤土中生長。不耐乾旱瘠薄,在淺薄板結貧瘠的土壤上,生長特別緩慢,枝葉稀少,葉片瘦小,葉色黃化,不開花或很少開花,甚至有周期性的枯頂現象,嚴重時桂花整株死亡;它喜陽光,但有一定的耐陰能力。幼樹時需要有一定的蔽蔭,成年後要求有相對充足的光照,才能保證桂花的正常生長。據觀察,桂花單株樹冠的一側貼近牆面,或兩棵桂花的樹冠相互重疊時,貼近牆面的一側或交錯重疊的那部分樹冠,很快變的稀疏,影響整個樹冠的形體與美觀。可見,桂花適宜栽植在通風透光的地方;桂花喜歡潔凈通風的環境,不耐煙塵危害,受害後往往不能開花;畏淹澇積水,若遇澇漬危害,則根系發黑腐爛,葉片先是葉尖焦枯,隨後全葉枯黃脫落,進而導致全株死亡;不很耐寒,但相對其它常綠闊葉樹種,還是一個比較耐寒的樹種,這為北方桂花盆栽提供了可能。

(五)、品種

桂花經過長期栽植、自然雜交和人工選育,產生了許多栽培品種。通過進一步調查清理,已初步確定各桂花品種32個。以花色而言,有金桂、銀桂、丹桂之分;以葉型而言,有柳葉桂、金扇桂、滴水黃、葵花葉、柴柄黃之分;以花期而言,有八月桂、四季桂、月月佳之分等。目前,我國尚無統一的品種分類,習慣上將桂花分成以下四個品種類型:金桂、銀桂、丹桂和四季桂。形成了四個桂花品種群:四季桂品種群:植株較矮而萌櫱較多,花香不及銀桂、金桂、丹桂濃郁,每年多次或連續不斷開花,花檸檬黃或淺黃色。品種有大葉四季桂、小葉四季桂。四季開花,有「月月桂」、「日香桂」、「大葉佛頂珠」、「齒葉四季桂」等品種。銀桂品種群:秋季開花,花色純白、乳白、黃白色或淡黃色。品種有寬葉籽銀桂、柳葉銀桂、硬葉銀桂、 「籽銀桂」、「九龍桂」、「早銀桂」、「晚銀桂」、「白潔」 「純白銀桂」、「青山銀桂」等品種。金桂品種群:秋季開花,花檸檬黃淡至金黃色。品種有「大花金桂」、大葉黃」、「潢川金桂」、「晚金桂」、「圓葉金桂」 、咸寧晚桂、球桂、圓辨金桂、柳葉蘇桂、金師桂、波葉金桂、等品種。丹桂品種群:秋季開花,花色較深,花橙色、橙黃、橙紅至朱紅色。品種有「硃砂丹桂」、 「大葉丹桂」、「小葉丹桂」、 「齒丹桂」等品種。
---------------
【別名】銀桂、木犀、九里香

【來源】木犀科木犀屬植物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以花、果實及根入葯。秋季採花;冬季采果;四季采根,分別曬干。

【性味歸經】

花:辛,溫。

果:辛、甘,溫。

根:甘、微澀,平。

【功能主治】

花:散寒破結,化痰止咳。用於牙痛,咳喘痰多,經閉腹痛。

果:暖胃,平肝,散寒。用於虛寒胃痛。

根:祛風濕,散寒。用於風濕筋骨疼痛,腰痛,腎虛牙痛。

【用法用量】花1~4錢。果2~4錢。根2~3兩。

【備注】(1)另有兩種變種金木犀Osmanthus fragrans Lour. var. aurantiacus Makino與淡黃木犀Osmanthus fragrans Lour. var. thunbergii Makino,均同等入葯。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桂花常見葉部病害的發生及防治

桂花褐斑病、桂花枯斑病、桂花炭疽病是桂花常見的葉部病害,這些病害可引起桂花早落葉,削弱植株生長勢,降低桂花產花量和觀賞價值。

桂花褐斑病

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褪綠小黃斑點,逐漸擴展成近圓形病斑,直徑2至10mm,或因病斑擴展受葉脈限製成為不規則病斑。病斑黃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圍有一黃色暈圈。褐斑病一般發生在4至10月份,老葉比嫩葉易感病。病原菌以菌絲在病落葉上越冬,次年春季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分生孢子由氣流和雨滴傳播。

桂花枯斑病

該病病原菌多從葉緣、葉尖端侵入,發生在葉片的葉緣和葉尖。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淡褐色小點,逐步擴大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病斑,後擴大為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灰褐色大斑,邊緣為深褐色。枯斑病發生在7至11月份,在環境條件不好的棚室內全年可發生。病菌以分生孢子借風、水傳播侵染。高溫、高濕、通風不良的環境有利於發病。植株生長衰弱時及越冬後的老葉及植株下部的葉片發病較重。

桂花炭疽病

該病侵染桂花葉片。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褪綠小斑點,逐漸擴大後形成圓形、半圓形或橢圓形病斑。病斑淺褐色至灰白色,邊緣有紅褐色環圈。在潮濕的條件下,病斑上出現淡桃紅色的黏孢子盤。炭疽病發生在4至6月份。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盤在病落葉中越冬,由風雨傳播。

防治措施

首先要減少侵染來源。秋季徹底清除病落葉。盆栽的桂花要及時摘除病葉。

其次加強栽培管理。選擇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或基質栽植桂花;增施有機肥及鉀肥;栽植密度要適宜,以便通風透光,降低葉面濕度減少病害的發生。

科學使用葯劑防治。發病初期噴灑1:2:200倍的波爾多液,以後可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1000至1500倍液。重病區在苗木出圃時要用1000倍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
回答者:笑傲江湖獨求敗 - 門吏 二級 11-5 11:42

桂花,又名木犀、丹桂、岩桂,屬木犀科常綠灌木或喬木,高可達10米。樹冠圓球形。樹干粗糙、灰白色。葉革質,對生,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幼葉邊緣有鋸齒。花簇生,3一5朵生於葉腋,多著生於當年春梢,二、三年生枝上亦有著生,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黃、橙紅等色,香氣極濃。桂花的品種很多,常見的有四種:金桂、銀桂、丹桂和四季桂。果實為紫黑色核果,俗稱桂子。桂花原產我國西南和中部,現廣泛栽種於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耐高溫而不耐寒,為溫帶樹種。桂花葉茂而常綠,樹齡長久,秋季開花,芳香四溢,是我國特產的觀賞花木和芳香樹。湖北咸寧地區成片種植甚多,是桂花之鄉。成都、杭州、桂林亦是丹桂成林,蔚為壯觀。桂樹木質細密堅韌,有多種用途。桂花氣味辛溫、無毒,入葯有化痰、止咳、生津、止牙痛等功效。採摘新鮮的桂花可制桂花糕、桂花糖和桂花酒等。
形態特徵
桂花為常綠闊葉喬木,高可達15米,樹冠可覆蓋400平方米。桂花實生苗有明顯的主根,根系發達深長。幼根淺黃褐色,老根黃褐色。嫁接苗的根系因砧木而異;插條埋入土中各處易生不定根,但無明顯主根。掛花分枝性強且分技點低,特別在幼年尤為明顯,因久常呈灌木狀。密植或修剪後,則可成明顯主幹。樹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有時顯出皮孔。葉面光滑,革質,近軸面暗亮綠色,遠軸面色較談;橢圓形,長橢圓形、卵形、倒卵形、披針形、倒披針形、長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
產地與習性
原產中國西南部、四川、雲南、廣西、廣東和湖北等省區均有野生,印度,尼泊爾,柬埔寒也有分布。為常綠灌或小喬木。喜光,但在幼苗期要求有一定的庇蔭。喜溫暖和通風良好的環境,不耐寒。適生於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偏酸性砂壤土,忌鹼性土和積水。通常可連續開花兩次,前後相隔15天左右。花期9-10月。
繁殖與栽培
播種、壓條、嫁接和扦插法繁殖。當年10月秋播或翌年春播,實生苗始花期較晚,且不易保持品種原有性狀。壓條繁殖,用於繁殖良種。嫁接繁殖是常用的方法,多用女貞、小葉女貞、小蠟、水蠟、流蘇和白蠟等樹種作砧木,行靠接或切接。扦插繁殖多在6月中旬至8月下旬進行。移植常在秋季花後或春季進行,也可在梅雨季節移栽,大苗需帶土球,種植穴多施基肥。盆栽桂花,夏季可置庭院陽光之下,不需遮蔭,冬季在一般室內即可安全越冬。病蟲害有枯斑病、枯枝病、桂花葉蜂、柑橘粉虱、蚱蟬等。
桂花原產我國西南部喜馬拉雅山東段,印度、尼泊爾、柬埔寨也有分布。現四 川、雲南、廣東、廣西、湖北等省區均有野生;淮河流域至黃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地栽,以北則多 行盆栽。比較集中的產區為江蘇蘇州光福、湖北咸寧柏墩、浙江杭州滿覺找、廣西桂林陽朔、四 川新鄉桂朔等處。此外,武漢、南京、重慶、長沙等城市,近期都有大量種植。 桂花在日本及印度均有栽培。18世紀70年代由我國廣州傳至英國。英國皇家邱園於1789年開 始栽培,以後歐洲一些國家相繼引種。不過,引種成功能夠露地栽培的,還只是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國家。

桂花為常綠闊葉喬木,高可達15米,樹冠可覆蓋400平方米.桂花實生苗有明顯的 主根,根系發達深長。幼根淺黃褐色,老根黃褐色。嫁接苗的根系因砧木而異;插條埋入土中各 處易生不定根,但無明顯主根。掛花分枝性強且分技點低,特別在幼年尤為明顯,因久常呈灌木 狀。密植或修剪後,則可成明顯主幹。樹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有時顯出皮孔。葉面光滑,革 質,近軸面暗亮綠色,遠軸面色較談;橢圓形,長橢圓形、卵形、倒卵形、披針形、倒披針形、長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

桂花是喜光樹種,但在幼苗期要求有一定的庇蔭。成年後要求有充分光照,只有在全 日照條件下,方可枝葉茂盛,樹形優美,著花繁密。它適宜生在溫暖的亞熱帶地區,不很耐寒,但 較之其他常綠闊葉樹種還是比較耐寒的。如在徐州、鄭州和西安等地,冬季極端最低溫度接近 -20℃,但只要小氣候良好,地栽佳花仍可存活、開花。再向北去,遠離黃河北岸,則只能發展盆 栽桂花。

桂花對土壤、水分的要求不太高。土壤不宜過濕,尤忌積水。一遇澇漬為害,根系就要腐爛, 葉片也要脫落,導致全株死亡。它對空氣濕度有一定的要求。"霧密前山佳"、"山雲漠漠桂花濕" 等我國古代名人的詩句,形象地說明了桂花開花要求有一段白天晴朗、夜晚冷涼兼有雨露滋潤的 霧濕條件。

桂花葉繁花密,需要耗去大量養分。它適宜生於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上,在粘重土壤上也能正常生長。但是,它卻不耐土壤干瘠,否則生長特別緩慢,葉片普遍黃化,甚至發 生周期性枯頂現象。它適生在PH 5.5~6.5的微酸性土壤上,土質偏鹼會導致桂花的生理缺鐵症。 桂花的革質葉雖有一定耐煙塵污染的能力,但在經受污染後,常會出現只長葉不開花的現象。

桂花的生長發育規律:在長江流域一帶,桂花每年2月下旬一3月上旬開始抽發新梢。一般新梢長5~25厘米,也有長達40厘米或以上者。調查表明:掛花枝條長度在50厘米以內者均能形成 花芽並易於開花,尤以5-15厘米的枝條著花最多。掛花的花芽多著生在花枝頂節及其附近節位, 自頂芽向下6節以外很少著花。花芽的著生還與枝條年齡有關,一般枝齡在8年生以內的都能著 花,但以當年生枝著花最多。3年生以上的枝條,著花量極少,生產價值不大。 通常花分兩次於國慶節前後開放,相隔2周左右。花期常受氣溫和濕度的影響:秋季濕潤、氣 溫偏低時,花期較早;反之,如遇高溫乾燥天氣,則花期相應延遲。根據蘇州光福產區數百年積累 的經驗,桂花花期物候共可分為10個期:萌動期、圓珠期、頂殼期、鈴梗期、香眼期、初花 期、盛花初期、盛花期、盛花末期、謝花期。從花芽明顯肥大的圓珠期到謝花期,全部開花歷程約為 半個月。有觀賞價值的最佳觀賞期約為5-6天,而能採花利用的最佳採收期只有2-4天。

桂花的經濟壽命很長。以蘇州光福產區主栽品種俄銀佳,為例:定植5年後始花,10年後投產,每株產花O.5公斤;20年生可收花4-5公斤;50年生可收花15-20公斤;80年生可收花20-25 公斤。只要管理得當,直至200-300年生,仍可維持一定的產量。這就進一步說明桂花是一個生 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部較高的園林樹種。

桂花果實一般在4-5月間成熟,當果皮由綠色逐漸轉變為紫藍色時即可採收。採收後灑水堆漚,清除果肉,陰干種子,混砂貯藏。掛花種子有後熟作用,至少要有半年的 砂藏時間,貯藏至當年10月份進行秋播或翌年春播。根據廣西桂林地區經驗,砂藏初期要求砂層 偏於而不宜偏濕,砂的持水量以10%為宜;到了砂藏的中、後期,可逐步增加砂的持水量至50%, 以用手不能提出水分為度,以保證絕大部分砂藏種子能順利發芽。在砂藏期間,還要注意防止種子雷變和鼠害。 播種一般實行條播。

播種時要將種臍側放,以免胚根和幼莖彎曲,影響將來幼苗的生長。播後 要薄蓋稻草,並搭蓋蔭棚。一般每畝播種量20公斤,可產苗木25000-30000株。當年苗高約15-20厘米。 留床生長2年,第3年春季進行移栽培大。廣西桂林地區掛花每年結實,常用本法培育供園林綠化用的 大苗。播種苗始花期較晚,一般在10年生後;又不易保持品種原有性狀。但其適應性較強,可用作本砧嫁接掛花的優良品種。

壓條繁殖: 一般分地面壓條和空中壓條兩種。桂花是灌木狀的小喬木,因此地壓桂花必 須選用低分技或叢生狀的母株,以便進行壓條作業;在蘇州光福地區,花農為不影響採花生產,是 採用局部壓條法。具體做法是在3-6月間,選用比較健壯的低干母樹,將其下部l-2年生的 枝條,壓入3-5厘米深的溝內,塹土平覆溝身,並用木樁或竹片固定好被壓的枝條,僅使梢端和 葉片留在土外。通常每株母樹可繁育出10株左右的小苗。在杭州花園崗苗圃,花農採用的是全部 壓條法。即在苗圃中的大苗區,選用lO-15年生的母本桂花樹,將其全部新梢分散壓埋在土內,如 此可得100株左右規格均勻的小苗。這些小苗2年後斷離母體。原來的母樹經l-2年的恢復休養 後,又可再次用以育苗。 桂花還可用高壓法續殖。但花人工太多,繁殖數量有限,有時還會傷害母樹,因此,一般只適 合用於桂花的良種繁育。

嫁接繁殖: 嫁接是繁殖桂花苗木最常用的方法。它又可分為靠接和切接兩種具體方法。 嫁接砧本多用女貞Ligustrum lucideum、小葉女貞人L.quithoui 水蠟L.obtusifolium、 流蘇樹Chionanthus和白蠟Fraxinus chinensis由等。實踐表明:女貞砧木嫁接成活率高,初期生 長也快,但親和力差,介面癒合不好,風吹容易斷離;小葉女貞、小蠟和水蠟等砧木,嫁接成活 串高,親和力初期表現良好,但後期卻不夠協調,會形成上級下細的"小腳"現象;流蘇樹和白蠟等 砧木,親和力初期也表現良好,但後期仍不夠協調,常形成上細下租的"大腳"現象。 四、扦插繁殖:自從70年代以來,引用了高低層雙重蔭棚和封閉扦插育苗新技術以後,桂花 扦插成活牢穩定提高到90%以上,於是,扦插繁殖在生產上就得以廣泛應用。 掛花常規扦插多用嫩技扦插,6月中旬-8月下旬進行。一般宜從品種優良、植株健壯的20-30年生的掛花母樹上,剪取其樹冠中上部、向陽的當年生半成熟枝條作為插條。

桂花枝條有同時 抽生l-5根的習性(3根居多),一般應選用頂生的中央枝條,因這類枝條發根快,成活串高。插 條長度一般為8~10厘米,粗度0.3-0.5厘米。插條如有3個節位,最好扦插時將2節入土,1節 在外,爭取多生根。扦插密度行距10-20厘米、株距3厘米,每畝可扦插10萬條左右。扦插後,必 須及時遮蔭。現各地常設計使用雙重蔭棚來遮蔭。即搭蓋一個高2米的高蔭棚(下面可以讓人走路), 在其上方和四周蓋上或掛上簾子;再在高蔭棚的下面,按每一插床的規格,搭蓋起0.7米高的低蔭 棚,同時覆上簾子。實踐證明,採用雙重蔭棚扦插,其成活率比單層蔭棚有很大的提高。雙重蔭 棚內的溫度要求保持在25-28℃之間,相對濕度保持在84-89%。遮蔭2個月後,插條產生愈 合組織,並陸續發出新根。10月份起去除低蔭棚,11月份可拆除高蔭棚,改裝暖棚,准備過冬。 在雙重蔭棚的設施條件下,還可以增設若干組封閉性的塑料薄膜環形小棚。掛花插條在這步 步設防的三重棚的保護下,可得到最佳的溫度和濕度,能取得比較理想的育苗效果。現江、浙、川、 黔、皖、滇、陝.豫.滬等9省、市在生產上已 有應用,特稱之為"封閉扦插法"。

把掛花種植在最適宜它們生長的環境條件下;同時,整理並改善定植環境,使其更適 合掛花的生長。這是栽培掛花的原則和努力方向。 在發展種植掛花以前,應慎重考慮掛花對地理氣候帶和海拔高度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具體栽 植地點的土壤條件和大氣污染的允許范圍等。大體上南嶺以北、秦嶺以南,是桂花適生的栽培分 布地區。江推流域,海拔高度要求在500米以下;中南和華南各地,海拔高度要求1500米以下;西 南高原,則要求在1500-2500米之間。種植點污染要輕,要求空氣中二氧化硫含量小於O.1毫克/ 立升,降塵量小於20噸/平方公里·月。要土層深厚,地下水伉宜在l,O-1.5米以下,排水良好,表 土下面不能有滯水粘盤。地面應無鋪裝;如確實需要鋪裝,應在成年樹的冠幅以外。要封閉管理, 保持土壤硫松,園地土壤容重要求小於l.4克/立方厘米。如果能滿足以上條件要求,則生長繁茂,開 花良好,不會產生焦梢立枯和不能開花現象。 桂花種植穴要挖得既深又寬,多施堆廄雜肥等作基肥。定植時,用帶土球的大苗仔細栽植。

栽植不宜過深,必要時在平地還要堆土栽植。如果植抹較高大,定植時需要用木樁固定,同時進行 大量琉枝修剪。桂花移植常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或在秋季花後進行,必要時梅雨季節也可移栽。 切忌冬季移植,以免生長不良,推遲1-3年開花。 桂花每年施肥2次。冬施基肥,於ll-12月間施足,以促使來年枝葉茂盛和花芽分化;夏施 追肥,於7月份進行,以促進秋花繁榮。花硫,桂花應注意灌水;但開花時要控制澆水,否則容易 落花。桂花在完成整形以後,不宜強度修剪,只須修剪病蟲枝、細弱校、殘缺技、內生枝和徒長 枝即可。每年開花時節,桂花要嚴禁折枝,以防止樹勢衰敗。要結合清潔園地,及時防治各種病 蟲害。

危及掛花開花的主要病蟲害是紅蜘蛛、粉'虱、介殼蟲、軍配蟲和鐮刀菌等。 近年來,家庭盆裁桂花者日見其多。尤其在露地越冬有困難的北方地區,盆裁掛花更受歡迎。 掛花盆栽容易管理,夏季置於庭院陽光之下,不需遮蔭。冬季在一般室內,即可安全越冬。 盆栽掛花的用土配比不很嚴格,通常可用園土、堆廄肥和河砂各佔l/3配製而成。如酸性過 高(如嶺南地區的磚紅壤),可添加一些石灰粉或草木灰;鹼性過重(如華北地區的棕壤),則可加 入一些硫酸鋁或硫酸亞鐵等。春季,盆栽桂花種好後,要澆足透水,然後移至庇蔭處約10天,使 其"服盆"。服盆期間,可以哲不澆水,更不能施肥。在恢復生長並長出新葉後,方可澆水和施肥。

澆水的具體要求是:一般春秋季每隅3-4天,夏季每隔l-2天,冬季每隔7-10天,澆1次水。 在使用肥料時,有機肥料如堆廄肥等,一定要在完全腐熟發酵後方可使用(其標志是肥汁發黑)。 使用化學肥料應弄清肥料的成分和含量,根據桂花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來合理使用。尿素的安全 濃度是0.5-1.0%,過磷酸鈣的安全濃度是2%。

盆栽桂花的整形修剪工作應在秋季花後進行。對主幹很高而下部枝條很空虛、樹形又不好 的植株,可以在主幹高度的2/3-3/4處,將整個頂部的枝條都剪去,以刺激主幹下部另發新梢。 對樹冠過大而呈"頭重腳輕"狀的植株,則可以剪去上部過強的枝條,保留下部較弱的枝條,以均衡樹勢。對枝條過密的植株,可以進行疏剪,使留下的枝條生長充實,開花繁茂。實踐證明:整 形修剪,特別是配合水肥綜合管理的重度修剪,對改善桂花生長有很好的作用。

華北地區霜降後(黃淮流域在立冬後),盆栽桂花要放進冷室越冬。室溫宜保持O-5℃,相 對濕度保持50-80%。冬季冷室內光照要好,尤其是早春芽開始萌動前,更要求陽光充足。次年 春季,華北地區穀雨後(黃淮流域在驚蟄前後),安排盆栽桂花出室。出室後,先集中放置在室外 背風向陽處,以後再散放成排,使其逐漸適應外界環境。 盆栽桂花是有一定發展前途的。它能擴大桂花的栽培范圍和有效的控制桂花的開花時期。據 介紹:北京在花前1個月將桂花移入溫室,保持適當高溫,並經常向葉面喚水。花前2周從溫室 取出,進行降溫處理,保持18℃的低溫,即可於國慶節開花。

有的桂花品種花後能結實,有的則不能結實。經花部解剖證明:桂花品種的結實與否, 主要與其花部器官結構有關。

以華東地區桂花栽培品種剖析為例:'早黃'和'早銀佳'的雄蕊和 雌蕊都極度遲化,不能結實。'晚銀佳'和'金掛'等品種雄蕊發育正常或少數不正常,雌蕊則退化, 也不能結實。,'籽桂'和'月月桂'的雌、雄蕊發育都正常,花後能結實。此外,還有風土、植株遺 傳性及其他因素,可以影響結實率。為了作好桂花的育種工作,首先得把品種不孕性的機制原理 搞清楚。

桂花終年常綠,枝繁葉茂,秋季開花,芳香四溢,可謂"獨佔三秋壓群芳"。 在園林中應用普遍,常作園景樹,有孤植、對植,也有成叢成林栽種。在我國古典園林中,掛 花常與建築物、山、石相配,以叢生灌木型的植株於亭、台、樓、閣附近。舊式庭園常用對桓, 古稱"雙掛當庭"或"雙桂留芳"。在住宅四旁或宙前栽植掛花樹,能收到"金風送香"的效果。 桂花對有害氣體二氧化硫、氮化氫有一定的抗性,也是工礦區的一種綠化的好花木。 桂花還是食品加工的原料,可以浸酒、害茶、 制各種糕點和甜食等。其花、果、根等可入葯

J. 桂花的資料

園林桂花原產西南地方。中國西南部、四川、陝南、雲南、廣西、廣東、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等地,均有野生桂花生長,現廣泛栽種於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區,其適生區北可抵黃河下游,南可至兩廣、海南等地。

生長地區水熱條件好,降水量適宜,土壤多為黃棕壤或黃褐土,植被則以亞熱帶闊葉林類型為主。在上述條件的孕育和影響下,桂花生長良好,並形成了安徽六安、湖北咸寧、湖南桃源、江蘇蘇州、廣西桂林、湖北武漢、浙江杭州和四川成都幾大全國有名的桂花商品生產基地。

桂花是木犀屬眾多樹木的習稱,代表物種木犀(學名:Osmanthus fragrans(Thunb.) Lour.),又名岩桂,系木犀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質堅皮薄,葉長橢圓形面端尖,對生,經冬不凋。花生葉腑間,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園藝品種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銀桂、丹桂、月桂等。

桂花是我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集綠化、美化、香化於一體的觀賞與實用兼備的優良園林樹種,桂花清可絕塵,濃能遠溢,堪稱一絕。尤其是仲秋時節,叢桂怒放,夜靜輪圓之際,把酒賞桂,陳香撲鼻,令人神清氣爽。在我國古代的詠花詩詞中,詠桂之作的數量也頗為可觀。自古就深受我國人的喜愛,被視為傳統名花。

以桂花做原料製作的桂花茶是我國特產茶,它香氣柔和、味道可口,為大眾所喜愛。桂花在園林建設中有著廣泛的運用。

桂花適應於亞熱帶氣候地區。性喜溫暖,濕潤。種植地區平均氣溫14-28℃,7月平均氣溫24-28℃,1月平均氣溫0℃以上,能耐最低氣溫-13℃,最適生長氣溫是15-28℃。濕度對桂花生長發育極為重要,要求年平均濕度75%-8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特別是幼齡期和成年樹開花時需要水分較多,若遇到乾旱會影響開花,強日照和蔭蔽對其生長不利,一般要求每天6-8小時光照。

桂花喜溫暖,抗逆性強,既耐高溫,也較耐寒。因此在中國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均可露地越冬。桂花較喜陽光,亦能耐陰,在全光照下其枝葉生長茂盛,開花繁密,在陰處生長枝葉稀疏、花稀少。若在北方室內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於生長和花芽的形成。桂花性好濕潤,切忌積水,但也有一定的耐乾旱能力。桂花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除鹼性土和低窪地或過於粘重、排水不暢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長,但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壤土最為適宜。桂花對氯氣、二氧化硫、氟化氫等有害氣體都有一定的抗性,還有較強的吸滯粉塵的能力,常被用於城市及工礦區。

桂花適宜栽植在通風透光的地方;喜歡潔凈通風的環境,不耐煙塵危害,受害後往往不能開花;畏淹澇積水,若遇澇漬危害,則根系發黑腐爛,葉片先是葉尖焦枯,隨後全葉枯黃脫落,進而導致全株死亡;不很耐寒,但相對其它常綠闊葉樹種,還是一個比較耐寒的樹種。


桂花經過長期栽植、自然雜交和人工選育,產生了許多栽培品種。通過進一步調查清理,已初步確定各桂花品種32個。以花色而言,有金桂、銀桂、丹桂之分;以葉型而言,有柳葉桂、金扇桂、滴水黃、葵花葉、柴柄黃之分;以花期而言,有八月桂、四季桂、月月佳之分等。

桂花由於久經人工栽培,自然雜交和人工選擇,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栽培品種。在對全國各主要城市的桂花資源及品種進行了廣泛調查,實地記錄桂花開花性狀,對各種類型桂花的性狀進行分析、比較,選擇出較為穩定的遺傳性狀,並以傳統分類的方法和園林生產上的應用,鑒定整理出桂花的四個品種群。

四大品系



銀桂


銀桂品種群:常綠性小喬木,樹冠圓球形,大枝開展,枝葉稠密,長勢良好。樹皮淺灰色,皮孔多且大,形似雪花,非常明顯。春梢平均長度為15.5cm,新梢褐紅色,十分醒目。葉片綠色或深綠色,厚革質,有光澤;長橢圓或橢圓形;葉片較寬闊且厚實;葉面較平展;葉緣淺波狀、反卷、全緣、偶先端有疏齒;開花在9月上中旬,花冠斜展,裂片卵圓形,花色乳黃至檸檬黃,香氣濃郁;花後不結實。秋季開花,花色純白、乳白、黃白色或淡黃色。品種有寬葉籽銀桂、柳葉銀桂、硬葉銀桂、「籽銀桂」、「九龍桂」、「早銀桂」、「晚銀桂」、「白潔」 「純白銀桂」、「青山銀桂」等品種。



栽培珍品

常見的栽培品種有波葉金桂、硃砂丹桂、硬葉丹桂、早銀桂、杭州黃、四季桂、佛頂珠、日香桂等。

波葉金桂:葉橢圓形,邊緣波狀起伏,秋季可開花2-3次,著花緊密,有濃香,花冠金黃色,花瓣橢圓形。

硃砂丹桂:葉卵狀橢圓形,堅挺金緣,秋季開花2次,花淡香,花冠深紅色,花瓣圓形。

硬葉丹桂:葉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全緣或1/3或2/3有鋸齒,邊緣波狀花淡香,花冠橙黃色。

早銀桂:葉橢圓形、全緣、邊緣平直,花期較早,一年可開花3-4次,花濃香,花冠淡黃色,花瓣圓形。

晚銀桂:葉緣微波曲,基本全緣偶先端有粗尖鋸齒。葉面微凹,葉先端短尖,基部寬楔形。一年可開花2次,花期9月下旬與10月上旬,持續6天,每花序有花6-7朵,著花中等,香氣中等。花瓣圓形,四裂幾全裂,花冠近白色,平展,雄蕊2,子房退化。

小葉蘇桂:葉橢圓形,長7-9cm,寬2-4cm,厚革質,葉緣微波狀,全緣。一年可開花3次,花期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持續5-10 天,每花序有花5-9朵,著花繁密,香氣濃香,花梗長8-15mm,花常下垂或散亂,花瓣橢圓形,花冠檸檬黃色,雄蕊2,子房退化。

紫雲:葉橢圓形,中脈在上面凹下,葉緣微波曲,全緣。一年可開花2次,花期10月上旬與10月中旬,每花序有花5-8朵,著花中等,香氣濃,花瓣近圓形,花冠初始帶藍紫色,後為銀白色,盛開時淡黃色,雄蕊2,子房退化。

醉肌紅: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全緣或先端偶有細疏鋸齒。葉面微凹凸,葉先端長漸尖或漸尖。一年可開花1-2次,花期10月上旬與10月中旬,每花序有花5-9朵,著花繁密,香氣淡,花冠澄黃色,花瓣橢圓形,平展,雄蕊2,子房退化。

白潔:葉長橢圓形或橢圓形,全緣。葉面較平整,先端鈍尖或短漸尖。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開花,每花序有花7-9朵,花乳白色或淺黃白色,花香極濃郁,花冠斜展,花瓣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

杭州黃:葉長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全緣或1/2以上有鋸齒,邊緣波狀起伏,秋季開花3-4次,著花緊密,有濃香,花冠金黃色,花瓣倒卵狀橢圓形。

柳葉桂:小喬木或灌木狀,樹冠長圓形、圓球形,分枝較多。葉橢圓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全緣。葉先端漸尖,稀先端有少數鋸齒。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開花,每芽有花5-7朵,花朵稀疏,花銀白色至黃白色、淡黃色,濃香。

玉簾銀絲桂:葉長橢圓形,較狹長,全緣,先端長漸尖,新枝紫色,新葉紫紅色。一年可開花2-3次,每次花期6-7天,著花繁密,香氣濃郁,花梗細長,達12-17mm,形似玉簾,花朵下垂,花瓣橢圓形,花冠平展,黃白色,雄蕊2,子房退化,不結實。

四季桂:葉二型,春葉大而寬園、寬卵狀橢圓形;秋葉較小,橢圓形、全緣、先端偶爾有齒,邊緣微波曲。四季開花,以春季和秋季為盛花期,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淡香,花冠黃白色,花瓣橢圓形。

佛頂珠:灌木,葉波斜形或橢圓狀波形,葉面明顯呈「Ⅴ」形,內折深墨綠色,葉緣基部以上或1/3以上有粗齒,總梗發達,花黃白色,有微香,花瓣倒卵形。

日香桂:灌木或小喬木,葉倒卵狀披針形或倒卵狀橢圓形,全緣或1/3或2/3以上均有鋸齒,深綠色。花序有總梗,花近白色或淡黃色,有微香,花期9月至翌年4月。

熱點內容
花店創業分享 發布:2025-02-02 09:45:22 瀏覽:802
西蘭花炒豆芽 發布:2025-02-02 09:39:00 瀏覽:474
紅掌怎麼插花 發布:2025-02-02 09:34:03 瀏覽:509
一枝玫瑰花的包裝方法 發布:2025-02-02 09:29:19 瀏覽:174
泥炭盆栽 發布:2025-02-02 09:28:30 瀏覽:624
紫羅蘭媽咪 發布:2025-02-02 09:18:16 瀏覽:392
七夕搞笑鑽石 發布:2025-02-02 08:44:44 瀏覽:798
舒亦花卉 發布:2025-02-02 08:35:02 瀏覽:923
花語為暗戀的花 發布:2025-02-02 08:33:02 瀏覽:24
全網花店 發布:2025-02-02 08:23:54 瀏覽: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