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竹青
A. 北方如何種植竹子的管理方法(2)
竹子種植管理方法 為保證盆栽竹成活、健壯生長及翠綠雅緻,必須加強養護管理,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幾方面:
1.水分管理
竹子喜濕怕積水。裝盆後第一次水要澆透,以後保持盆土濕潤,不可澆水過多,否則易爛鞭爛根。從裝盆至成活階段還要經常向葉片噴水。如果盆土缺水,竹葉會捲曲,此時,應及時澆水,則竹葉又會展開。夏天平均1至2天澆水一次,冬天少澆水,但要保證盆土濕潤,以防“干凍”。
2.肥料管理
盆栽竹肥料主要以裝盆時拌入盆土中的有機肥為主,竹子成活後適當追肥,“薄肥勤施”,在春夏水施0.5%尿素或1.0%的復合肥。
3.病蟲防治
盆栽竹蟲害主要有蚜蟲、介殼蟲等,可用80%敵敵畏乳劑或40%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灑;病害主要有煤污病、叢枝病等,要加強管理,及時修剪病株。
4.其他管理
高溫季節,應把盆栽竹移至陰涼處,避免烈日暴曬。大棚要覆蓋遮陰網,並向葉片噴水,保持葉色翠綠。冬季須將盆栽竹移至背風向陽處或室內,大棚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溫。
竹子的養殖方法
竹子生長有其特殊性,它是依靠地下莖(俗稱竹鞭)上的筍芽發育長成竹筍,再長成新竹。新竹在1~4個月內即可完成高度、直徑生長,以後不再增加。竹子年年均會發筍長竹。因此,觀賞竹子種植技術也有別於 其它 苗木,早園竹、剛竹、金鑲玉竹、黃槽竹、黃桿京竹、紫竹、箬竹等竹類的種植方法大體相同。
一、種植時間
1.散生竹
散生竹通常是在春季3~5月開始發筍,多數竹種6月份基本完成高生長,並抽枝長葉,8~9月大量長鞭,進入11月後,隨著氣溫的降低,生理活動逐漸緩慢,至翌年2月,伴隨氣溫回升,逐漸恢復生理活動。根據這一生長節律,散生竹理想的栽竹時節應該是在10 月至翌年2月,尤以10月份的“小陽春”最好。冬季11~ 12月種竹,盡管雨量少,天氣乾燥,但此時竹子的生理活動趨弱,蒸騰作用不強,栽竹成活率也較高。長江中下游地區,可在梅雨季節正常年份採用移竹造林。但只宜近距離移栽,且根盤帶土多方能保證高的成活率。北方地區由於冬季嚴寒,宜在秋季10月及早春2月栽竹。值得注意的是,春季3~5月出筍期不宜栽竹。“種竹無時,雨後便移”。只要保證母竹質量,精心管理,保持水份平衡,一年中除炎熱的三伏天和嚴寒的三九天外,其餘時間均可栽種。如果採用容器竹苗,則南北地區均可四季種竹,保證成活。
2.叢生竹
一般3~5月竹稈發芽,6~8月發筍,且叢生竹不耐嚴寒。所以叢生竹種植最好在春季2月竹子芽眼尚未萌發、竹液開始流動前進行最好。同樣,如果管理條件好或採用容器竹苗,也可四季種竹。
3、混生竹
混生竹生長發育節律介於散生竹與叢生竹之間,5~7月發筍長竹,所以栽竹季節以秋冬季10~ 12月和春季2~3為宜。
二、種植地整理
竹子生長要求土層深度50~100cm(中小徑竹50cm即可,大徑竹如毛竹則要求80~100cm),肥沃,濕潤,排水和透氣性能良好的砂質壤土,微酸性或中性,PH 4.5 ~7.0 為宜,地下水位1m以下(毛竹)或50cm以下(中小徑竹)。 整地是竹子種植前的重要環節,整地好壞直接影響到造竹質量的高低和成林速度的快慢。整地方法採用全面整地最好,即對種植地進行全面耕翻,深度30cm,清除土壤中的石塊、雜草、樹根等雜物。如土壤過於粘重、鹽鹼土或建築垃圾太多,則應採用增施有機肥、換土或填客土等方法進行改良。 整好地後,即可挖種植穴。種植穴的密度和規格,根據不同的竹種、竹苗規格和工程要求具體而定。在園林綠化工程上,一般中小徑竹每平方米3~4株,株行距 50~60cm,種植穴的規格為長、寬各40cm、深30cm。
三、母竹的要求
母竹質量對造竹質量影響很大。優質母竹種植容易成活和成林,劣質母竹不易栽活或難以成林。母竹質量主要反映在年齡、粗度、長勢及土球大小等方面。
① 母竹年齡:最好是當年至2年生。因為當年至2年生母竹所連的竹鞭,一般處於壯齡階段,鞭芽飽滿,鞭根健全,因而容易栽活和長出新竹、新鞭,成林較快。老齡竹(3 年以上)不宜作母竹。
② 母竹粗度:中徑竹(哺雞竹類、早園竹等)以胸徑2~3cm為宜,小徑竹(紫竹、金鑲玉竹、斑竹等)以胸徑1~2cm為宜。
③ 母竹要求生長健壯、分枝較低、枝葉繁茂、無病蟲害及開花跡象為宜。
④ 土球直徑以25~30cm為宜。土球過小,母竹易過度失水,降低成活,且竹鞭短,根系少,成林慢。土球過大,則不便運輸。 中小型觀賞竹,通常生長較密,因此,可將幾支一同挖起作為一“株”母竹。具體要求為:散生竹1~2支/ 株,混生竹2~4支/株,叢生竹可挖起後分成3~5支/ 叢。母竹挖起後,一般應砍去竹梢,保留4~5盤分枝,修剪過密枝葉,以減少水分蒸發,提高種植成活率。 母竹遠距離運輸時,如果土球鬆散,則必須進行包紮,用稻草、 編織 袋等將土球包紮好。裝上車後,先在竹葉上噴上少量水,再用篷布將竹子全面覆蓋好,防止風吹,減少水分散失。母竹近距離運輸不必包紮,但必須防止鞭芽和“螺絲釘”受損及宿土震落。
四、母竹的種植
母竹運到種植地後,應立即種植。竹子宜淺栽不可深栽,母竹根盤表面比種植穴面低3~5cm即可。首先,將表土或有機肥與表土拌勻後回填種植穴內,一般厚 10cm。然後解除母竹根盤的包紮物,將母竹放入穴內,根盤面與地表面保持平行,使鞭根舒展,下部與土壤密接,然後先填表土,後填心土,撿去石塊、樹根等雜物,分層踏實,使根系與土壤緊密相接。
填土踏實過程中注意勿傷鞭芽。然後澆足“定根水”,進一步使根土密接。待水全部滲入土中後再覆一層鬆土,在竹稈基部堆成饅頭形。最後可在饅頭形土堆上加蓋一層稻草,以防止種植穴水分蒸發。如果母竹高大或在風大的地方需加支護架,以防風吹竹稈搖晃,根土不能密接,降低成活率。
竹子的繁殖方式
竹子多採用分株、埋枝、移鞭、播種法繁殖。
竹鞭萌芽力與叢生性都很強,早春發芽前剪斷竹鞭,連同竹竿分別栽種,當年夏季就可長出新竹。竹子開花後的種子也可以播種。
栽種竹子宜選背風向陽、潮濕的環境。竹子生長快,生長量大,對水肥要求高,要求有充足的水濕,但亦要排水良好。要求土質深厚肥沃,富含有機質和礦物元素的偏酸性土壤。常見的庭院栽種有毛竹、鳳尾竹、淡竹、旱園竹、剛竹等。
1、埋鞭育苗
適用於散生竹種和混生竹種。方法是:挖取壯鞭,保留鞭根、鞭芽,多留宿根土,將竹鞭截成50-60厘米的鞭段,平理於苗床上,覆土厚5-8厘米,保持苗床濕潤。埋鞭時間宜選擇在早春竹筍出土前一個月。埋鞭後注意旱天淋水,多雨排水。出苗後適時施氮肥,如尿素、硫酸銨和腐熟人糞尿等,還要及時除草。只要管理得當,一年後每條鞭可長出2-3條竹苗,供翌春造林用。
2、埋竿育苗
適用於叢生竹種。方法是:選2年生健壯竹竿,連蔸挖起或不帶蔸砍斷,竹竿每一節上的枝條保留一個枝節,,剪斷並去掉竹竿梢頭,每隔1~2節,在節中間砍或鋸一缺口,將竹竿浸入凈水中,竹腔內浸滿水後用粘土封住切口。苗床開水平溝,將竹竿平放(切口向上),然後覆土5~10厘米,保持苗床濕潤。約1個月左右,竹竿節的芽陸續萌發出苗。經半年至一年,即可挖竹竿截成單株竹苗,用於造林。埋竿育苗最佳時期是竹子發芽前1個月左右。
3、埋節育苗
此法亦適用於叢生竹種,尤其是側枝基部具有潛伏芽的叢生竹,如撐篙竹、青皮竹、大頭典竹、吊絲竹等。方法是:將竹竿逐節或每兩節鋸成一段,再將其移埋於苗床中並覆土、保濕, 其管理要求與埋竿育苗相同。
4、側枝育苗
此法亦應用於叢生竹種。方法是:從2年生以上的竹竿節上取下側枝(次生枝),剪掉過多的枝梢與竹葉,保留5~8個節,保護好基部的芽。將側枝插入苗床中並露出上半部枝葉,苗床架設蔭棚,並經常噴水保濕。1~2周後次生枝基部長根,枝節上長新芽,逐漸發育成獨立竹株。一般在竹子生長最旺盛時期進行側枝扦插效果最佳。側枝苗經一年培育,分櫱成竹叢,即可進行造林。
竹子通過任何一種無性繁殖方法都是一種突變,從而導致開花。
竹子的用途
竹子生長快,成材早,產量高,用途廣。一般竹子造林5—10年以後,就可以年年砍伐利用。
在農業方面,竹子的利用更為普遍。竹子可編制各種農具,如籮篩、簸箕、掃帚、曬墊等。竹子還被作成一種樂器——竹笛。將竹子的竹節打通當作水管,供農田灌溉和引水之用。四川自貢鹽區用竹管輸送鹽鹵,費用低廉,經久耐用。大竹稈削去竹青,紮成竹筏,吃水淺,浮力大,至今仍是我國南方內河上游傳統的交通工具。在水利工程上,劈竹成篾,編成石籠,內裝石塊,圍在岸邊用來防止河岸沖刷,鞏固堤壩,修建水庫,在都江堰等全國著名水利工程上被廣泛使用。在漁業生產中,竹子也廣為利用,從簡單漁具到復雜的器具,水產養殖的固定支架和漂浮物均要用竹子製成,漁船的網架、桅桿、船篷、船籬也都離不開竹子。
在園林綠化觀賞上,竹子的利用正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廣州富韻竹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首創園林綠化觀賞竹子的設計、施工、養護和返收購一條龍服務。竹,雖無梅的俏姿,菊的艷麗,蘭的芳香,松的雄偉。然而,竹的高節心虛,正直的性格和婆娑,惹人喜愛,受人贊誦。所謂“松、竹、梅”歲寒三友,“梅、蘭、菊、竹”四君子,構成中國園林的特色。縱觀古今,愛竹、書竹、畫竹、詩竹之士,不僅喜竹之外形,更愛竹之內涵,無不把竹子當作做人之楷模。因此,人們喜歡在房屋周圍、庭園、公園里種植竹子。園藝 愛好 者用竹子製作盆景。宜作盆景的竹子品種很多,如盆景中被列為十八學士之一的鳳尾竹、娟秀文雅的觀音竹、瀟灑飄逸的佛肚竹,情韻幽深的湘妃竹、骨節勁奇的羅漢竹、稈紫古樸的柴竹等。
竹筍是我國人民傳統的素食品種之一,用現代工業化方法將各種鮮筍加工成罐頭食品,不僅可滿足無竹地區人民食筍的需要,而且竹筍加工業已成為我國重要出口創匯行業。竹筍中含有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營養學家認為竹筍是天然的保健食品,它纖維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能促進腸胃消化和排泄,常食竹筍可減少有害物質在體內的滯留和吸收,具有防癌和減肥的功效。紅竹、黃稈烏哺雞竹等優質筍用竹,竹筍不僅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且產量高,紅竹等竹種在農村中已開始推廣種植。
B. 盆栽竹子的養殖方法介紹
竹子在盆栽製作時宜桿細且矮、葉狹小的小竹類為宜,如菲白竹、小佛肚竹、小葉鳳尾竹、白紋陰陽竹等更適合竹子盆栽製作。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關於盆栽竹子的養殖方法方面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幫到你。
盆栽竹子的養殖方法
要合理選盆。竹為淺根植物,宜用面積大的廣口淺盆,也可用塑料花盆、塑料桶、瓦盆及陶盆、營養缽等。要根據竹子大小選擇合適的盆,如地被竹中的菲白竹,可用10厘米×10厘米、或13厘米×12厘米的營養缽;小型竹如羅漢竹,可用30厘米×30厘米的營養缽。把竹子疏植於盆的一側,有礙布局的枝葉可以剪去,再配以小型的假山奇石,土面可植少量的苔蘚藻作陪襯。
在盆土選擇上,盆竹喜濕潤,用土必須是排水良好的偏酸性沙壤土,最好摻以1/2的山林腐殖土,切忌鹽鹼黏土,或用農田土拌紅黃壤、腐殖土與細沙。菲白竹如用普通盆土栽植成活率低,可用蛭石或泥炭拌珍珠岩作為基質,成活率較高。盆栽竹在裝盆時先在盆底墊一層透氣材料如碎石片、煤渣,之後填入一層盆土,把竹子裝入盆內,最後再填土,邊填土邊用木棒在盆四周將土捶實。裝好盆後,立即澆透水,直至有水從盆底流出。
栽培盆竹大多採用移母竹的方法,成活率較高。可選用生長正常、竹節間密、分枝點低、竹鞭(地下莖)生長旺盛的母竹進行分株,挖掘時應注意保留足夠的竹鞭,去鞭(即新生莖)佔2/3。因新筍都是從去鞭長出來的,還應注意竹桿與竹鞭相連處及鞭上須根不能損傷,並帶足土團,否則不易成活。盆土竹在裝盆時,一般將分枝低矮、竹葉茂盛,株形美觀的觀賞竹,按每叢2-3株挖取,挖時要多帶宿土。挖取後立即放到陰涼處,對葉面噴水保濕。散生竹裝盆時間以春季竹筍出土前的二、三月份和秋季九、十月份為佳,其中地被竹以二月份最佳。叢生竹因為夏秋出筍,以春季3-5月份為好。
為保證盆栽竹成活快、生長好,在日常管理上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水分管理。盆竹喜露地淺植忌厚土深埋,盆土應偏干,忌泥濘,炎夏勿使陽光直射,每天應於上午澆水一次,並於傍晚噴灑枝葉一次,以使盆竹保持蒼翠碧綠,當氣溫降至10℃左右時,應搬至室內蒔養,以免枯梢脫葉。越冬保持在10℃為宜,冬天少澆水,但應保持盆土濕潤,防止“干株”。二是盆竹應嚴格控制用肥,盆竹肥料主要以裝盆時拌入盆土中的有機肥為主。盆竹重觀賞,要求矮小,應控制在50-60厘米之間。由於盆土淺薄,所以要控制施肥量。若盲目施肥,盆竹會長得高大粗壯,失去小巧獨特的風韻。三是病蟲防治。盆栽竹的蟲害主要有蚜蟲、介殼蟲等,可用80%敵敵畏乳劑或40%樂果乳劑1∶1000倍液噴灑。病害主要有叢枝病等,要加強管理,及時修剪病株。四是更新管理。有的盆竹栽植後,來年可能生筍,新筍如拔節偏長有失雅趣,可輕剝籜殼,筍即停止拔節,靠近基部的側枝也需剪除。為促進盆竹更新,使之矮小青翠,應做到年年冬季抽砍,原則是砍老留疏、砍密留新、砍弱留強,每年換盆時,應適當剔除枯竹,保持株型優美。換盆還可起到抑制生長的作用,有助於盆竹矮化。
竹子的繁殖方法
不同類型的竹種,繁殖方法不同。一般叢生竹的竹兜、竹枝、
叢生及混生竹類的繁殖
1.移竹法(分蔸栽植)選擇生長旺盛的1~2年生竹桿,在離其桿25厘米~30厘米外圍,扒開土壤,找出其桿柄,然後用利鑿切斷其桿柄,連蔸帶土掘起,小型竹類可3~5稈成叢挖起,留2~3盤枝,從節間斜形切斷,然後種植於早已挖好的穴中。
2.埋蔸、埋桿、埋節法選擇強壯的竹蔸,在其上留竹桿長30厘米~40厘米,斜埋於種植穴中,覆土15厘米~20厘米。在埋蔸時截下的竹桿,剪去各節的側枝,僅留主枝l~2節,作為埋桿或埋節的材料。埋時溝深20厘米~30厘米,將節上的芽向兩側,桿基部略低,梢部略高,微斜卧溝中,覆土10厘米~15厘米。略高於地面,再蓋草保濕。為了促使各節隱芽發筍生根,可在各節上方8厘米~10厘米處,鋸兩個環,深達竹青部分,經處理的竹桿節部的成苗率可以提高不少。
散生竹類的繁殖
1.帶母竹繁殖選擇1~2年生、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帶有鮮黃竹鞭,其鞭芽飽滿、竹桿較低矮、胸徑不太粗的母竹,挖前要確定竹鞭走向,然後在距母竹30厘米~80厘米處截斷竹鞭。一般大型竹留來鞭30厘米~40厘米,去鞭70厘米~80厘米;中型竹留來鞭20厘米~30厘米,去鞭50厘米~60厘米。挖時不能動搖竹桿,用利刀截去其上部,一般保留5~7檔竹枝、然後栽人於預先挖好的穴中。入土深度比母竹原來入土部分稍深3厘米~5厘米。栽後及時澆水,覆草,開好排水溝,並設支架,以防風吹搖動根部,影響紮根。
2.移鞭繁殖選2~4年生的健壯竹鞭,在竹鞭出筍前1個月左右進行。挖出竹鞭後,切成60厘米~100厘米為一段,多帶宿土,保護好根芽,種植於穴中,將竹鞭卧平,覆土10厘米~15厘米,並覆草以防水分蒸發,一般夏季可長出細小新竹。為防止新竹枯萎,可剪去1/3竹鞘,保留6~7盤枝葉。
3.實生苗繁殖採收成熟種子,以當年播種為宜,一般毛竹種子在一年後幾乎全部喪失發芽力。
盆栽竹子的生長環境
移植竹,宜在春季選一、二年生,發育良好帶有竹鞭的根竹,連根採挖,移栽時,根部要帶有宿土,主幹要短截,盆栽留干50厘米左右為宜,最好先栽於小型瓦盆中,待成活後再定植於淺盆。竹子盆景用土以腐殖質土為最好。由於盆竹的生長受到控制,春秋兩季抽出的小竹都比較纖細矮小,因此很適宜作竹類盆景的材料。栽植好後,澆一次透水,置於蔭涼、潮潤、通風處培育一年,第二年即可加工製作成竹子盆景。
在竹子盆景製作時,可根據竹子的種類不同,採取不同的布景方式,小型的竹類如菲白竹,可栽植於正方形或橢圓形盆中;中型竹類如青竹可栽在長方形或橢圓形的淺盆中。栽植於盆的一側如感到有失衡現象,可在盆的另一端配一塊形態優美並與竹株大小成適當比例的美石,既能達到均衡,又增加盆景的情趣,顯得活潑自然。大型竹如剛竹、淡竹、斑竹等用來製作盆景,要進行人工矮化處理,栽植於中小的淺盆中,才能達到“縮龍成寸”的效果。竹類盆景宜疏植,不宜繁植,宜散栽不宜密栽。寥寥三、五、七枝,高低有序,疏密有致,布局自然,栽植於淺盆中,旁綴美石,略布青苔,加上一、二陶制古裝入物,漫步其間,極富詩情畫意,可稱盆景妙品,可使整個竹子盆景呈現天然的竹林風光。否則,會雜亂無章,如同蘆葦、亂草一堆,毫無盆景之趣,喪失觀賞價值。
為增加竹子盆景的美感,可在竹子入盆時,將根提高栽植。待竹子生長發育一個階段後,將根部表土除去一部分,使一部分竹根裸露於表土之上,呈現懸根露爪之勢,顯露竹根之美態,十分耐人觀賞。
竹類盆景宜置於溫暖、濕潤、背風向陽之處。夏季不宜曝曬,最好放在蔭棚下、水池邊;冬季不耐寒的竹種(如小佛肚竹、小葉鳳尾竹等)要把盆搬入室內保暖防寒。
竹類盆栽病蟲害較少,主要有竹螟、介殼蟲、蚜蟲等,可用敵百蟲800倍液或敵敵畏1000~1200倍液噴治。平時只要稍加細心養護,使其始終保持優美景觀和枝葉青翠、雅緻、美觀,一盆竹子盆景便可長期供人們觀賞。
C. 竹子的種類和用途
箬竹
灌木狀或小灌木狀類。竿高0.75-2米,直徑4-7.5毫米;節間長約25厘米,最長者可達32厘米,圓筒形,在分枝一側的基部微扁,一般為綠色,竿壁厚2.5-4毫米;節較平坦;竿環較籜環略隆起,節下方有紅棕色貼竿的毛環。
箬竹屬陽性竹類,性喜溫暖濕潤氣候,宜生長疏鬆、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耐寒性較差,所以要求深厚肥沃、疏鬆透氣、微酸至中性土壤。
地被綠化材料,河邊護岸,公園綠化。
D. 竹子在北方能生長嗎
北方自然環境適宜竹子生長,但是很少有人去種植竹子。
竹類大都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一般年平均溫度為~22C,年降水量1000毫米~2000毫米。竹子對水分的要求,高於對氣溫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散生竹類的適應性,強於叢生竹類。
由於散生竹類基本上是春季出筍,入冬前新竹已充分木質化,所以對乾旱和寒冷等不良氣候條件,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對土壤的要求也低於叢生竹和混生竹。
叢生、混生竹類地下莖入土較淺,出筍期在夏、秋,新竹當年不能充分木質化,經不起寒冷和乾旱,故北方一般生長受到限制,他們對土壤的要求也高於散生竹。
(4)盆栽竹青擴展閱讀
竹子,又名竹。品種繁多,有箭竹(Arrow Bamboo)[1]等。多年生禾木科竹亞科植物,莖為木質,是禾本科的一個分支,學名 Bambusoideae(Bambusaceae或Bamboo),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最集中,種類很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樹,生長迅速。
通常通過地下匍匐的根莖成片生長,也可以通過開花結籽繁衍,種子被稱為竹米。有些種類的竹筍可以食用。竹枝桿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國人喜愛,與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與梅、松並稱為歲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愛竹詠竹者眾多。
E. 竹子在室內的正確種植方法介紹
人們一般看到的竹子都是生長在室外的,也有人喜歡在室內 種植 竹子。不過對於室內種植竹子的 方法 卻不知道。接下來就跟著我一起去看看竹子要在室內怎麼種吧。
竹子在室內的種植1、移植或上盆時間宜在早春3月前後或秋季8 - 9 月。幼株需帶泥團。亦可挖取地下鞭莖,帶土種植,4月發根長筍。
2、對中棵株以上進行移植或盆栽的,需帶鞭莖和泥團,並放入干雞糞屑等作基肥。種後均需澆足水放置半陰處。
3、冬季,應在根基部加土並施入基肥,增添營養。這樣能促進鞭根生長並更新,也利於今後多長竹筍。
4、竹的耐陰性強,盆栽的在盛夏可放置在簾子或樹陰下。忌烈日直曬,以防葉尖枯焦。冬季放在室內通風處即可。
5、水分要求,冬季土壤略偏干,春秋保持濕潤,盛夏高溫時可偏濕一些,但忌積水,以防爛根落葉。
竹子的價值竹子生長快,成材早,產量高,用途廣。一般竹子造林5—10年以後,就可以年年砍伐利用。
在農業方面,竹子的利用更為普遍。竹子可編制各種農具,如籮篩、簸箕、掃帚、曬墊等。竹子還被作成一種樂器——竹笛。將竹子的竹節打通當作水管,供農田灌溉和引水之用。四川自貢鹽區用竹管輸送鹽鹵,費用低廉,經久耐用。大竹稈削去竹青,紮成竹筏,吃水淺,浮力大,至今仍是我國南方內河上游傳統的交通工具。在水利工程上,劈竹成篾,編成石籠,內裝石塊,圍在岸邊用來防止河岸沖刷,鞏固堤壩,修建水庫,在都江堰等全國著名水利工程上被廣泛使用。在漁業生產中,竹子也廣為利用,從簡單漁具到復雜的器具,水產養殖的固定支架和漂浮物均要用竹子製成,漁船的網架、桅桿、船篷、船籬也都離不開竹子。
在園林綠化觀賞上,竹子的利用正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廣州富韻竹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首創園林綠化觀賞竹子的設計、施工、養護和返收購一條龍服務。竹,雖無梅的俏姿,菊的艷麗,蘭的芳香,松的雄偉。然而,竹的高節心虛,正直的性格和婆娑,惹人喜愛,受人贊誦。所謂“松、竹、梅”歲寒三友,“梅、蘭、菊、竹”四君子,構成中國園林的特色。縱觀古今,愛竹、書竹、畫竹、詩竹之士,不僅喜竹之外形,更愛竹之內涵,無不把竹子當作做人之楷模。因此,人們喜歡在房屋周圍、庭園、公園里種植竹子。園藝 愛好 者用竹子製作盆景。宜作盆景的竹子品種很多,如盆景中被列為十八學士之一的鳳尾竹、娟秀文雅的觀音竹、瀟灑飄逸的佛肚竹,情韻幽深的湘妃竹、骨節勁奇的羅漢竹、稈紫古樸的柴竹等。
竹筍是我國人民傳統的素食品種之一,用現代工業化方法將各種鮮筍加工成罐頭食品,不僅可滿足無竹地區人民食筍的需要,而且竹筍加工業已成為我國重要出口創匯行業。竹筍中含有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營養學家認為竹筍是天然的保健食品,它纖維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能促進腸胃消化和排泄,常食竹筍可減少有害物質在體內的滯留和吸收,具有防癌和減肥的功效。紅竹、黃稈烏哺雞竹等優質筍用竹,竹筍不僅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且產量高,紅竹等竹種在農村中已開始推廣種植。
竹桿光滑堅強,紋理通直,是製造樂器、 文化 體育用品、傢具以及工藝美術品等的重要材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採用各種竹子製成的傢具和用品占很大的比重。竹竿和竹製工藝品已成為重要的出口商品,例如著名的茶稈已有100多年的出口歷史,主要用於釣魚竿和滑雪杖;竹簧 雕刻 、竹席、竹屏、竹瓶都是馳名海內外的工藝美術品。
竹子生長快,成材早,一次栽植成功就永續利用,而且竹子枝葉茂盛,根系發達,竹鞭縱橫交結,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固土防沖,防風減災等良好功能,對維持生態平衡,保護人類生存環境起到很好的作用。
竹子開花後成片枯死的原因這是人們長期感到迷惑不解的問題,科學家對此也持有不同觀點。有的科學家認為,竹子生長到一定的年齡,必然會出現衰老,為繁衍後代,在生命結束之前開花、結果。他們作了如下解釋:植物的根、莖、葉叫做營養器官,它們的生長稱為營養生長;植物的花、果實、種子叫生殖器官,它們的生長稱為生殖生長。植物的開花習性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一次開花植物,如稻、麥、竹子等;另一類是多次開花植物,如蘋果、梨等。一次開花植物一生就開一次花,其特點是,生長前期營養生長占優勢,當營養生長達到一定階段後,生殖生長就漸漸轉向優勢,最後開花結實。因為開花結實要消耗掉大量的有機養料,而這些養料來自根、莖、葉,所以開花結實後,營養器官中貯存的養料大部分被消耗,不能再生活下去,就逐漸枯死了。一次開花植物小麥和水稻是這樣,當然竹子也不例外。竹子開花,使竹鞭和竹竿貯藏的養分被消耗盡,多數種類,如毛竹、梨竹等,開花後地上和地下部分全部枯死。但是,象斑竹、桂竹、雅竹等少數竹種,開花後地上部分死亡,而地下部分的芽仍能復壯更新;也有個別竹種如水竹、花竹等,開花後植株葉片仍保持綠色,地下部分也不枯死。不過,應盡快砍去花枝,以減少營養消耗,從而保證竹林的正常生長。其實,竹子開花在我國古書中早有記載。《山海經》中這樣寫道:“竹六十年一易根,而根必生花,生花必結實,結實必枯死,實落又復生。”《晉書》中也有類似的記載:“晉惠帝元康二年,草、竹皆結子如麥,又二年春巴西群竹生花。”
近代,中外有關竹子開花的記載也不少。有趣的是,有時竹子還會出現越山隔省、跨海隔洲地開花。例如,1907年日本的淡竹開花,而遠隔萬里的英國皇家植物園中的淡竹也同時開了花。又如,1933年我國浙江嘉興的竹林開花,而安徽六安馬頭鎮周圍10公里的竹林也全部同時開花。大面積竹林開花,會造成很大損失。1984年夏季,我國四川卧龍自然保護區內的箭竹大量開花,開花後大片竹林枯死,造成珍稀動物大熊貓因缺食而死亡。
竹子開花是一種生理現象,一般發生在天氣長期乾旱、竹林土壤板結、雜草叢生、老鞭縱橫的竹園。這是因為竹子嚴重缺水,營養不足,光合作用減弱,氮素代謝降低,糖濃度相應增高,造成糖氮比較高,為花芽的形成和開花創造了條件。可見,竹子開花是惡劣的生長環境所引起的。因此,根據竹種的特性,採取適當的管理 措施 ,即可控制竹子開花。例如,對毛竹林,可採用鬆土、施肥、蓋土、澆水、挖竹蔸、防治病蟲害等措施,為竹子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就可避免竹林出現開花現象。
我們平常看見過許多植物的花,如菊花、牡丹花、桂花、月季花、玫瑰花等。看見這些花都已習以為常。可是,有些人一見到竹子開花便十分驚慌,說竹子開花是荒年之兆,還有些人給竹子開花這一自然現象蒙上了一層迷信色彩。
植物的花開從營養體與花的關系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一次開花的植物,一生中只開花結果一次,結果以後就完成了它一生的生命周期,植株也就死亡了。這包括一年生的植物、二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第二種是一生中多次開花結果的植物,植物可存活多年,如蘋果、桃、梨等植物。
竹子屬多年生一次開花植物。在開花前可以生長幾十年,開花時竹葉的顏色有點枯黃,在竹枝間長出一些藤一樣的東西,上面長有一些小粒子,這就是竹子花。
竹子開花與當地的氣候、土壤等環境條件有密切的關系。如天氣乾旱、植物體衰老等情況。在不利的生長條件下竹子得不到應有的養料,就會使竹子開花結果以產生活力強的後代來適應新的環境。
竹子在開花結果之後就會枯死。其實開花結果後就枯死的植物多得很,如麥子、玉米、高粱、花生等等。只不過是許多植物屬一年生的植物,一年一度開花結果已司空見慣了,而竹子是多年生一次開花結果,比較少見,於是便覺得奇怪了.
>>>下一頁更多精彩“適合室內養護的觀賞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