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盆景與畫

盆景與畫

發布時間: 2023-09-15 05:40:08

『壹』 盆景與中國繪畫的關系

中國繪畫大多數是風景畫,很多時候有盆栽,所以沒有什麼特定關系

『貳』 為什麼說盆景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和活的藝術

中國盆景抄藝術是世界藝術寶庫中襲獨樹一幟的東方藝術珍品,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唐宋時期已經出現。其源於自然,卻又高於自然,既順於自然之理,又巧奪自然之神功,把優美的自然景物、高山聳秀、密樹蔥蘢,縮影於玲瓏的盆中,因此被人們譽為活的藝術品。盆景的美是形與意巧妙結合的自然美,既有美的藝術造型,又包含美的思想意境,所以又被人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

盆景的靈魂是詩情畫意。盆景創作的精髓是小中見大、以少勝多。盆景創作的手法是對比、誇張、變化。盆景造型的關鍵是取材、立意、布局和傳神。一件好的盆景作品,有「一景、二盆、三架」之說,這也正是中國盆景的特色。

『叄』 盆景藝術五大流派

盆景藝術五大流派如下:

1、嶺南派盆景

以造型形式比較自然,不受任何程式限制,而聞名於世。其造型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直於式、斜乾式、曲千式、臨水式、懸崖式派局、枯乾式、連根式、附石式,還有多於式、雙乾式、合栽式、叢林式,觀花與觀果盆景。

『肆』 中國畫論在盆景中的運用

山水盆景創作以中國畫論為依據。我在盆景教學中搜集了一些中國畫論的只言片語,而後又自編了些順口溜,以供參考。山之體,石為骨,土為肉,林木為衣,草為毛發,水為血脈,寺觀、村落、橋梁為裝飾。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凡畫山水最重要的是山水性情(表現作者感情)。

書畫之藝,皆需意氣而成,意奇則奇,意高則高,意遠則遠,意橘者深則深,意古則古,庸則庸,俗則俗矣(創意)。先立賓主之位,次立遠近之形,然後穿鑿景物,擺布高低。路需曲折,山要高昂,淺流則岸畔平灘,深澗則陡崖直下(步驟)。主峰最宜高聳,客山需是奔圓吵薯趨(賓主關系)。近大遠小,近濃遠淡,近清晰,遠模糊。遠人無目,遠樹無枝,遠山無石(透視關系)。繁不擁塞,簡不空虛,繁而不亂,簡而存意,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繁簡、疏密關系)。

『伍』 盆景藝術與繪畫藝術,雕塑藝術,園林藝術的異同點

繪畫,雕塑,園林是屬於室外廣泛的設計,而盆景設計是偏室內,手工型的,盆景藝術不僅要求美觀,還要顏色的搭配,盆與樹的搭配沒其他則不需要。

『陸』 美術老師的作業是畫一個盆景(難死了)求求你們教我畫盆景吧。

盆景一般採用的是先背景(盆景主色的對比色),後主色調就是看盆景是暖色還是冷色,花回可以先畫矩形(盡量答使用正方形,注意亮灰暗)或者基礎好點直接取型,畫中間色(其實簡單的話就是花的本色)再加環境色和補色,葉子墨綠裡面加紅,花桿子一樣,下面就是器皿,看是玻璃還是陶瓷的,是玻璃的話就不要管了,在最後的時候用畫板上的顏料直接勾勒出瓶頸和瓶底,邊上淡淡的打上兩筆,玻璃上的色彩不用專門去調,就用畫板上剩下的去畫(不過不要攪勻了)陶瓷的就簡單,話陶瓷加補色,環境色就搞定。

『柒』 安徽文化·徽派版畫、篆刻、雕塑與盆景·徽派篆刻

安徽文化·徽派版畫、篆刻、雕塑與盆景·徽派篆刻

約與版畫進入鼎盛期同時,中國傳統的篆刻藝術也步入一個新境界。徽州人為新境界的開辟立下了汗馬功勞,並發展成為一個在篆刻藝術舞台上居於舉足輕重地位的藝術流派,世稱「徽派」。需要說明的是,徽派在這里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包含著歷史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幾個小的流派。

徽派篆刻的鼻祖是何震。他是婺源人,久居南京,性格豪放,曾遍歷邊塞,飽覽北方雄闊的風光。大概正是由於這段經歷,他把行軍布陣的原理運用在治印上,開創了一代新風。在何震看來,篆刻並非文人們業余消遣的雕蟲小技,而是一項十分莊重的技藝。正是在這種認真態度指導下,他認真鑽研漢字的構造原理,提出以六書為准則的篆刻原則,有力地促進了傳統篆刻向漢印的回歸。他法古而不泥古,治印蒼潤古樸,一洗印壇頹風,後人贊譽他「海內推為第一」。

何震異軍突起於印壇後,一時追隨者極眾,較著名的有蘇宣、金光先、吳忠、吳迥、胡正言、程原等。蘇宣是歙縣人,他的篆刻之學並非全從何震學來。他曾在蘇州文彭家教書(文彭系著名畫家文徵明長子,篆刻極精,力開新風,何震就受到他的影響),因有機會得文彭傳授篆法。後來,他又博覽秦漢璽印,妙有獨得。可以說,他的篆刻很大部分屬於自創,但吸收了文彭、何震的一些風格。在當時,人們評他與文、何為「鼎足而三」,因其號泗水,後人又稱他的篆學為「泗水派」。他著有《蘇氏印譜》四卷。金光先是休寧人,治印雖學自何震,但也不拘泥於何震,曾專攻漢印,很有心得,所治印神韻佳勝。他不僅是篆刻的實踐者,還曾下功夫研究篆刻理論,對刀法、字法、章法均有論述,並著有《金一甫印選》。吳忠是歙縣人,曾師事何震三十餘年,墨守師門傳統,可以說是何震最忠實的追隨者,著有《鴻棲館印選》。吳迥亦歙縣人,深得何震篆刻精髓,曾受到著名書畫家董其昌的高度贊揚,著有《曉采居印譜》。胡正言是休寧人,僑居南京,篆刻師法何震平實一路,運以己意,在豪放上雖趕不上何震,但能以工穩見勝,其風格曾風靡一時,著有《印存初集》《胡氏篆草》《胡氏篆草二集》。程原是歙縣人,師法何震,於細朱、滿白、爛銅、切玉、盤虯屈曲之文,各臻其妙。其子程朴,也精於篆刻,得何震篆法精微。

在何震風格主宰印壇的時候,也有一些徽州人能別開新面,大大豐富了篆刻藝術。這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汪關和朱簡。汪關為歙縣人,僑居婁東,治印擅長用沖刀,給人一種朴茂雄奇的感覺。他的篆刻布局平穩,章法一絲不苟,摹仿漢印,神形兼備,成為明人遠追漢法的直接開創者。他所做邊款多署雙刀行,隸書,極見功力。他被稱為「婁東派」,也有人將他與沈世和、林皋合稱為「揚州派」。朱簡是休寧人,治印非常強調筆意,運用切刀法刻石,自成面目,達到較高的藝術境地。他還下大力氣研究篆刻理論,在廣泛搜覽的基礎上,對前代印章得失以及如何向前人學習問題提出中肯看法。他有感於前人印譜內多偽贗乖謬,花費了十四年時間著成《印品》一書,對璽印考證、章法探討、真贗辨別、謬誤糾正做出詳細論述。此外,還著有《菌閣藏印》《印經》,為學篆者提供了高水平的參考書籍。他自己的篆印也輯為《修能印譜》。

何震崛起印壇,一時後學如雲,其中許多人得其形而不得其意,使篆刻失去了藝術魅力。因而,歙縣程邃、江皜臣等人起而力矯其失,推動了篆刻藝術的發展。程邃先居南京,明亡後移居揚州,長於金石考證之學,收藏甚富,詩、畫造詣都很高。他治印朱文善用大篆,白文精研漢法,章法謹嚴凝重,字體蒼勁豪放,富有筆意。他雖然對何震的篆刻進行過系統研究,並有所借鑒,但在篆刻領域別樹一幟,後世多宗之,同鄉中師承他的就有巴慰祖、汪肇漋、胡唐、黃呂、黃宗鐸、唐燠、程奐輪、程錦波、江德量等人。其中以巴慰祖、胡唐、江肇漋最為有名,人們往往將這三人與程邃合稱「歙中四子」,也有的稱為「歙派」以標明之。巴慰祖長期浸淫於秦漢古印,曾摹漢印成《四香堂摹印》二卷,《百壽圖印譜》一卷,且用心揣摩,心摹手追,深得漢印精髓,章法構思精密,書體古茂挺秀,入於神境。胡唐是巴慰祖的外甥,得巴慰祖親傳。他對秦璽漢印獨有妙悟,每治一印,必殫精萃意為之,風格婉約清麗,神妙已入自然之境。汪肇漋篆刻古致,亦深得漢印之精髓。

順便說明「皖派」篆刻的創始人鄧石如受程邃的影響也很大。鄧石如是懷寧人,善書法,以小篆及《三公山碑》《禪國山碑》的體勢筆意入印,蒼勁莊重,流利清新,既吸收了程邃印派的精華,又改變了當時局限於取法秦漢璽印的風氣,形成獨特的藝術流派,世稱「鄧派」,後繼者有吳熙載、徐三庚等,因都是皖人,故被稱為「皖派」。

與程邃一起力矯何震末學之流弊的江皜臣臂力過人,善刻晶玉,行刀自然取勢,無凝滯之病,堪稱一絕。可惜,玉質堅硬,不易操作,世人又少有江皓臣之臂力,以致絕學難傳。

其時尚有吳晉,為休寧人,精於篆、隸書,擅長治印。他先僑居江蘇常熟,後又遷居松江。他的篆刻取法何震、蘇宣工穩一路,但又不被徽派風格所拘囿,也體現了矯正何震流風之失的努力。

在這些篆刻名家的影響下,一時歙縣治印成風,一族之中同出數人亦不少見。如項懷述、項根江、項道瑋、項綏德四人俱精擅繆篆與繪畫,被譽為「南河四項」。其中項懷述最為馳名,著有《伊蔚齋印譜》《黃山印冊》等。

降及晚清,徽州人雅擅治印者仍有不少,黃士陵的成就最為突出。黃士陵是黟縣人,擅長書法、繪畫,篆刻初學吳熙載,後來取法漢印,間用金文入印,在布局的疏密處理上匠心獨運,往往在極險中取得平衡之勢,在平實中透出超逸之趣,刀法剛健,堪稱前無古人,在浙派和徽派之外另闢蹊徑,為篆刻藝術的發展再開新天地。

『捌』 盆景被稱為活著的藝術,它與別的藝術品有什麼差異它本身有什麼特異之處

熱點內容
紫羅蘭使徒flame 發布:2025-02-02 01:57:38 瀏覽:82
花卉芭蕉木 發布:2025-02-02 01:55:58 瀏覽:835
小熊荷花 發布:2025-02-02 01:53:21 瀏覽:113
廚房七夕 發布:2025-02-02 01:42:32 瀏覽:253
清明節鮮花畫 發布:2025-02-02 01:32:15 瀏覽:726
鬱金香高地視頻 發布:2025-02-02 01:22:35 瀏覽:738
盆栽植物壽命 發布:2025-02-02 01:22:27 瀏覽:107
東山島鮮花 發布:2025-02-02 01:20:53 瀏覽:74
六角梅花羅 發布:2025-02-02 01:20:41 瀏覽:535
花語大全唯一 發布:2025-02-02 01:19:20 瀏覽: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