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松園盆景
1. 蘇州園林都有哪幾園林
朴園: 朴園位於平門內人民路高橋8號
園址原為荒地,1932年為上海蛋商汪氏購得,建造宅園,佔地1萬平方米,造價10萬銀元。日偽時期,園被日軍軍官佔住。抗戰勝利後,又為國民黨軍隊駐扎。1953年,國家公路總局第三工程隊購得此園,開辦療養院,增建三層樓房一幢。1974年歸市衛生局,設防疫站。1985年曾整修假山。
朴園四周圍以花崗石牆,採用傳統造園布局,以山水為主景,石包土假山,峰巒起伏,池架曲橋,聚分兼得。有四面廳、花廳、亭、廊等建築。花木茂盛,有白皮鬆、羅漢松、廣玉蘭、櫻花、杜鵑等。最為珍貴的是兩株地栽五針松,高約2米,生長健旺。
聽楓園 : 位於慶元坊12號
清同治光緒年間,曾署蘇州知府的湖州人吳雲築宅園於此,因園內有古楓婆娑,名「聽楓園」。吳自稱:「宅居不廣,小有花木之勝。」與自居曲園之「微」相評量。吳雲善書法,好收藏鑒賞金石,園中左圖右史,鍾鼎羅列。書畫家吳昌碩早年與園主交誼甚厚,曾應聘住在園中教授童子,得以觀摩所藏書畫金石,藝事大進。光緒九年(1883年)吳雲卒後,園漸衰微。宣統二年(1910年),詞人朱祖謀曾寓居此園。1928年,園歸陳氏,曾獲修治。
1949年解放後,曾相繼為教師進修學校、第二中學、評彈研究室、評彈團使用。1966年以後,假山被拆,建築失修,花木凋零。1979年,安置下放回城的評彈演員10餘戶暫住於此。1983年,園中單位與住戶遷出,由市文化局動工整修,耗資14.8萬元,於1984年底竣工。1985年春節,國畫院遷入。
聽楓園位於住宅東北部,佔地1200平方米。主廳「聽楓仙館」(現改名「聽楓山館」)居園之中心,南北各有庭院一區。南院花木茂盛,山石多姿,主要建築有味道居、紅葉亭(現名待霜亭)、適然亭等。北院有清池一弘,半亭林池花木映照。館東昔為吳雲書房「平齋」。其前疊山,循蹬道而上有「墨香閣」,閣下層隱伏山中,上層突兀山巔。齋、閣自成院落,為全園精華所在。
五峰園 : 在閶門西街下塘,今五峰園弄,佔地約2.5畝。
園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為長州尚書楊成所築,俗稱「楊家園」、一說園為文徵明之侄畫家文伯仁所築,文伯仁號五峰老人。園中聳立五座太湖石峰,高二丈,頗極皺瘦玲瓏之致,並峙高阜間,形似老丈,又名五老峰,分別為「丈人峰」、「觀音峰」、「三老峰」、「慶雲峰」及「擎雲峰」。全園以五峰勝,輔以水池,有峭壁、峽谷、山洞、石橋、古樹、旱船、園亭、岩洞等景。園西南角有土墩,俗傳為唐柳毅墓。該園屢易其主,抗日戰爭前後,園散為民居。園因年久失修,水池填塞,二座石峰傾倒。1982年,五峰園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曾稍加保護整修,於1998年10月1日修復完畢,正式對外開放。
滄浪亭 : 位於人民路滄浪亭街3號,
滄浪亭舊址原為五代中吳軍節度使孫承右的池館,後漸廢。北宋慶歷四年(1044年),詩人蘇舜欽被貶,流寓吳中,以四萬錢購得孫氏園址,在北部土山傍水處築亭名「滄浪」,取《孟子》和《楚辭》中「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濁兮可以濯我足」之意,自號滄浪翁,作《滄浪亭記》。之後,屢易其主,先是章庄敏(一說章申公)、龔熙仲各得其半。章氏擴大花園,營建大閣,「園亭之勝,甲於東南」。
南宋紹興初,滄浪亭為抗金名將韓世忠所得,改名「韓園」。韓氏在兩山之間築橋,取名「飛虹」,山上有連理木、寒光堂、冷風亭、運堂,水邊築濯纓亭,又有梅亭「瑤華境界」、竹亭"翠玲瓏"、桂亭"清香館"諸勝,慶元年間猶存。
元代,滄浪亭廢為僧舍。僧宗敬在滄浪亭舊址建妙隱庵,至正年間,僧善慶在其東側建大雲庵,又名結草庵,為南禪集雲寺別院。明洪武24年(1391年),寶曇和尚居南禪集雲寺,將妙隱、大雲兩庵並入。嘉靖十三年(1534年)知府胡纘宗將妙隱庵改為韓蘄王祠。二十五年,結草庵僧文瑛復建滄浪亭。
清康熙中,巡撫王新命於此建蘇公祠,34年(1695年)巡撫宋犖再建滄浪亭。乾隆南巡曾駐蹕於此,亭南曾築有拱門和御道。道光八年(1828年),巡撫陶澍於亭西南建「五百名賢祠」。太平天國戰爭時,亭遭毀。同治十二年(1873年)巡撫張樹聲、布政使應寶時重修滄浪亭,並在亭南增建「明道堂」。堂後折西為五百名賢祠,祠南為翠玲瓏。亭北為面水軒、靜吟亭、藕花水榭。還有聞妙香室、見心書屋、印心石屋、看山樓、仰止亭等。光緒初,園中猶有僧居。光緒末,被洋務局等借用。民國初,一度借設修志局。1927年,蘇州美術專科學校校長顏文梁受聘為滄浪亭保管員。重修後,美校遷入。蘇州淪陷時,日軍占據此園,毀壞嚴重。1954年由市園林管理處接管整修,1955年正式開放。
滄浪亭經歷代更迭興廢,現佔地1.1萬平方米,門前水面4862平方米。雖非宋時初貌,但園外清流縈回,園中古亭翼然,丘山古木,仍不失舊時風韻。滄浪亭阜高水廣,境界清曠,歷代文人名士題詠酬唱頗多。集歐陽修、蘇舜欽詩句之亭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五百名賢祠集周代至清代2400年間吳郡名賢594人,勒石造像,垂範後人。季禮、伍子婿、白居易、范仲淹、文天祥、韓世忠、唐伯虎、文徵明、況鍾、林則徐等皆列其中,有較高的文獻價值。
環秀山莊: 位於景德路262號,又名頤園
原為唐代金谷園故址,明嘉靖年間先後改為學道書院、督糧道署。萬曆中為申時行宅。明末清初裔孫申繼揆築蘧園。清乾隆年間為刑部員外郎蔣楫宅,蔣氏建有「求自樓」,並於樓後疊石為山,掘地三尺,有清泉流溢匯為池,名泉為「飛雪」。其後相繼為尚書畢沅宅、大學士孫士毅宅。園中疊有一座假山,存留至今,系疊山大師戈裕良傑作。道光二十九年,汪為仁購建汪氏宗祠,立耕蔭義庄,並重修東北部花園,名為頤園,又稱環秀山莊。後經咸豐、同治年間戰事,園多毀損。光緒中重修。及至1949年,僅存一山、一池、一座「補秋舫」。
1984年6月至1985年10月,由市園林局和刺綉研究所共同出資,進行較大規模的整修。蘇州園林設計室設計,蘇州古典園林建築公司施工,工程總投資60萬元。恢復了「環秀山莊」四面廳、有谷堂、問泉亭、邊樓等,建築面積754平方米,新砌、整修圍牆200餘米,輔砌地面246平方米,並加固假山,疏通「飛雪泉」,清理水池,補栽樹木。
環秀山莊佔地面積2179平方米。園景以山為主,池水輔之,建築不多。園雖小,卻極有氣勢。特別是戈氏所疊假山,堪稱一絕,佔地不過半畝,然咫尺之間,千岩萬壑,環山而視,步移景易。主峰突兀於東南,次峰拱揖於西北,池水繚繞,綠樹掩映。山有危徑、洞穴、幽谷、石崖、飛梁、絕壁,境界多變,一如天然。主峰高7.2米,澗谷長12米,山徑長60餘米,盤旋上下,如高路入雲,氣象萬千。戈氏疊山運用「大斧劈法」,簡練遒勁,結構嚴謹,錯落有致,渾若天成,有「獨步江南」之譽。
景點:四面廳,邊樓,問景色亭,右谷堂
留園: 位於閶門外留園路79號。
留園始建於明代。萬曆二十一年太僕寺少卿徐泰時罷官歸里後,築東園和西園。西園後舍作佛寺,即今戒幢律寺,東園即今留園前身。當時東園雜蒔花竹,壘有假山,其中"太湖石一座,名瑞雲峰,高三丈余,妍巧甲於江南",相傳為朱勉采鑿,乃北宋「花石綱」遺物。乾隆四十四年,瑞雲峰被移入織造府行宮。徐泰時去世後,東園漸廢。五十九年,園歸劉恕,經五年修復和擴建,於嘉慶三年告竣。園名「寒碧庄」,又名「花步小築」,俗稱「劉園」。園中有奇石十二峰,名奎宿、玉女、箬帽、青芝、累黍、一雲、印月、獼猴、雞冠、拂袖、仙掌、干霄,名重一時。其後,經咸豐更申戰亂,園漸荒蕪。
同治十二年,盛康購得此園,大加修治,並改「劉園」為「留園」,諧其音而取「長留天地間」之意,留園之名始於此。盛氏留園泉石之勝,草木之美,亭榭之幽深,盛譽一時;山石之奇,以冠雲峰為最。辛亥革命後,盛康之子盛宣懷流亡日本,園遂衰敗。1927年,北伐軍二十一師司令部曾駐此園。40年代,侵華日軍和國命黨軍隊先後在此飼養軍馬,門窗掛落破壞殆盡,殘垣斷壁,幾成廢墟。1953年,人民政府撥款對留園進行搶修,1954年元旦開放,供人游覽。
留園現有面積2.331萬平方米,建築佔全園面積1/3,以建築空間處理精湛著稱。廳堂在蘇州諸園中最為宏敞華麗,大而能精,工不傷雕。園大致可分為中、東、北、西四部分,園南有祠堂與住宅兩路三進,前廳後樓,頗高敞。園中部系原"寒碧庄"基礎,雖有局部改觀,仍不失為全園精華,西為山池,環以樓閣,貴以長廊,峰巒回抱,明潔清幽;東為廳堂,參以軒齋,間列峰石,重門疊戶,曲折多變。東、北、西三部分是光緒年間擴建。東部主要是一組以突出冠雲峰為主的建築群。北部舊構多毀,現辟有盆景園。西部以土石假山為主,漫山楓林,平阜曲水。總攬全園,嘉樹奇卉,怪石清流,涼台館,風亭月榭,高矮迤儷,宛轉相續。整個園景以長廊為脈絡,通幽度壑,隨形而變,循廊而觀,處處有景。
園中精物甚多,有古木交柯、綠蔭、明瑟樓、涵碧山房、聞木樨香軒、可亭、遠翠閣、汲古得綆處、清風池館、西樓、曲溪樓、濠濮亭、五峰仙館、環我讀書處、揖峰軒、林泉耆碩之館、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冠雲峰、佇雲庵、冠雲亭、冠雲樓、至樂亭、舒嘯亭、活潑潑地等。清代學者俞樾撰有《留園記》,現刻於門廳木屏上。
留園著名景點包括:董刻二王法貼、古木交柯、冠雲峰、涵碧山房、濠濮亭、花步小築、林泉耆碩之館、綠蔭小軒、明代牡丹花台遺物、明瑟樓、石林小院(揖峰軒)、舒嘯亭、聞木樨香軒、五峰仙館、又一村。
藕園: 位於城東小新橋巷7號。
藕園東部舊址原為清雍正時保寧知府陸錦所築「涉園」,又名「小鬱林」。後為崇明祝氏別墅。光緒初年,湖洲沈秉成(後任安徽巡撫、署兩江總督)客居吳中,購得涉園廢址,聘名畫家顧芸等設計,營築宅園。因宅之東西各有一園,又寓夫婦偕隱之意,故名「藕園」(藕通偶)。時吳中名士潘祖蔭、李鴻裔、吳雲、鄭文焯等常來園雅集,飲宴酬唱,摩挲古玩,風流一時。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沈秉成卒後,其園不治,漸為民居。1932年,楊蔭榆於此創辦二樂女子學社。1939年,史學家錢穆攜眷寓居東花園,於"補讀舊書樓"撰成《史記地名考》一書。1941年劉國鈞購得藕園,重加修繕未竣。1958年,振亞絲織廠用作工人療養所、宿舍、倉庫、托兒所。1961年,歸市園林管理初,經整修於1965年開放東花園,1979年重修,1990年整修西花園、住宅,1994年全部開放。
藕園三面臨河,一面沿街,宅園總面積8000平方米。該園布局獨樹一幟,宅居中,園分東西,園宅之間以重樓貫通。住宅共四進廳堂。前後門均有河埠。
東花園為「涉園」故址,布局以山為主,以池為輔,亭台樓榭環山池而築。園中主體建築為一組重檐樓廳,總名"城曲草堂",為園主宴集之處。樓上額「補讀舊書樓」。樓西以「樨廊」接儲香館、藤花舫、無俗韻軒、枕波雙隱亭諸勝。亭有楹聯曰:「藕園住佳偶,城曲築詩城」,出自沈秉成繼配夫人嚴永華之手。樓東向南突出為「雙照樓」,下有「筠廊」接「還硯齋」、望月亭、吾愛亭、聽櫓樓等。樓廳之前,石坪寬敞,黃石假山聳峙,山中辟小道名「邃谷」。東部主峰巍峨,絕壁臨池,樹木蒼翠,極富山林野趣;西部次山低緩平和,為主山村托。據劉敦楨考證:「此山不論絕壁、蹬道、峽谷,疊石手法自然逼真,……猶如黃石自然剝裂的紋理,和明嘉靖間張南陽所疊上海豫園黃石假山幾無差別,可能是涉園遺物。」假山東有受月池。池南端構水閣「山水間」,有明代杞梓木落地罩,跨度約4米,高約3.5米,所雕松竹梅「歲寒三友」精美絕倫,體量在蘇州古典園林中聚首位。
西花園以書齋"織簾老屋"為中心,分隔為前後兩個小院,前院有湖石假山逶迤,後院有湖石花壇,北立藏書樓。
獅子林: 位於園林路23號
獅子林原址,宋時為貴家別業。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天如禪師維則的弟子相率出資,在吳中「買地結屋,以居其師」,遂成園林。中多奇石,有含暉、吐月、玄玉、昂霄諸峰,最高者為獅子峰,因維則之師中峰禪師倡道於天目山獅子岩,又取佛經中佛陀說法稱「獅子吼」,其座稱「獅子座」之義,名為「獅子林」,亦名「獅子寺」。至正十二年曾易名「菩提正宗寺」。
明洪武年間,釋如海居此。洪武六年(1373年)名畫家倪雲林過獅子林,應如海之邀作《獅子林圖》,此圖現存台灣。次年,如海又邀蜀山徐賁繪《獅林十二景圖》。獅子林名聲日噪,一時成為吳中文人賦詩作畫勝地。嘉靖時,寺僧散去,園被豪家所佔,後漸荒蕪。萬曆年間,知縣江盈科訪求故地,重修該園,高僧明性又持缽化緣,重建佛殿、經閣、山門,復為「聖恩寺」。後再度廢為民居。清順治五年(1648年)重修。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玄燁南巡,游獅子林,題賜「獅子寺」額。乾隆初,寺園分隔,園屬黃氏,名「涉園」,因園中有合抱古松五株,又名「五松園」。乾隆帝弘歷屢游獅子林,並在倪雲林《獅子林圖》上題有「一樹一峰入畫意,幾灣幾曲遠塵心」的詩句,又下旨按園中景物和圖中畫意仿造於北京圓明園之長春園和承德避暑山莊。咸豐以後,園漸衰落。1917年,富商貝潤生以9900銀元購得此園,大舉修繕,建築幾近重建。因增置頗多,又參以西洋手法,貝氏之園比之倪圖舊貌已相異甚巨。然樓台之宏麗,陳設之精美,被譽為民國時蘇州各園之冠。日偽時期,曾為「貴賓館」。抗戰勝利後,國民黨軍隊曾駐此。
1952年,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駐獅子林東側貝氏祠堂辦公。同年,貝氏後人將該園獻給國家。經整修,於1954年2月正式開放。1985年,原文管會使用的位於園東北部的祠堂及部分住宅辟為蘇州民俗博物館。
獅子林現存面積1.114平方米,四周高牆峻宇,長廊環繞;中部水池回環,動靜有序;林間樓閣參差,若隱若現;丘壑宛轉,流泉飛瀑;奇峰怪石,千姿百態,狀如獅舞,既有山林之趣,又有禪化之意。建築有燕譽堂、小方廳、指柏軒、古五松園、見山樓、荷花廳、真趣亭、石舫、暗香疏影樓、飛瀑亭、問梅閣、雙香仙館、扇亭、文天祥碑亭、御碑亭、立雪堂、修竹閣、卧雲室、湖心亭等。
拙政園: 位於婁門內東北街178號,
建於明代,據記載,此前園址一帶曾有不少名士第宅——三國時有吳鬱林太守陸績宅第,東晉時有高士戴顒園居,晚唐有詩人陸龜蒙宅,北宋時有山陰縣主薄胡稷言五柳堂,元代建有大弘寺,張士誠據蘇時,其婿潘元紹在此建駙馬府。明御史王獻臣解官隱蘇州,於正德四年,以原大弘寺址為基礎,拓建為園,取晉代潘岳《閑居賦》中「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為政也」之意,名「拙政園」。
王獻臣死後,園宅屢易其主,或屬私家宅第,或為官府衙署,幾經分合興衰。先是其子一夜巨賭,將園輸給徐氏。徐氏居此園五世,後家道衰而其園廢 。崇禎四年,侍郎王心一購得園東部荒地十餘畝,別營歸田園居。清初,錢謙益曾構曲房於園西部安置愛妻柳如是。順治十年,大學士海寧陳之遴購得此園,重加修葺,備極侈麗。內有寶珠山茶三四株,花妍色鮮,江南僅見,最為時人稱道,吳梅村題有《詠拙政園山茶花》長歌。康熙元年,園沒入官府,先後為駐防將軍府、兵備道行館。後為吳三桂女婿王永寧居所,構築斑竹廳、娘娘廳、楠木廳等,雕龍刻鳳。康熙十八年,改為蘇松常道署。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南巡曾游此園。乾隆初年,園中部歸太守蔣欹,葺舊成新,名「復園」;西部歸太守葉書寬,名「書園」。後又屬程、趙、汪等姓。嘉慶二十五年,又歸平湖吳敬,時稱吳園 。咸豐十年,太平軍入蘇,忠王李秀成以西部潘宅、西部汪宅為忠王府,拙政園全部歸屬王府范圍。同治二年,清軍攻佔蘇州,園中部作價入官,為巡撫行轅。同治十年冬,江蘇巡撫張之萬入居吳園,同治十一年改為"八旗奉直會館",園仍名「拙政園」。光緒三年,園西部歸富商張覆謙,改名「補園」。
辛亥革命時,曾在拙政園召開江蘇臨時省議會。1938年,日偽江蘇省政府在此辦公。日本投降後,一度作為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校舍。解放後,曾由蘇南行署蘇州專員公署使用。1951年拙政園劃歸蘇南區文物管理委員會。當時,園中小飛虹及西部曲廊等處已坍毀,見山樓腐朽傾斜,亭閣殘破。蘇南文館會籌措資金,按原樣工修復,並連通中西兩部,1952年10月竣工,11月6日正式對外開放。1954年1月,園劃歸市園林管理處。1955年重建東部,1960年9月完工。至此,拙政園東、中、西三部重歸統一。
拙政園歷時400餘年,變遷繁多,或增或廢,或興或衰,歷經滄桑。現存建築大多為太平天國及其後修建的,然而明清舊制大體尚在。該園規模之宏大,為現存蘇州古典園林之首,佔地5.195萬平方米,園分東、中、西三部分,南有住宅一區。總體布局特點,東疏西密,水分血脈。水是拙政園的靈魂,水面佔全園面積的1/3,有聚有分,或靜或動。聚處浩淼曠盪,如"遠香堂"北面,池中列島兩座,貫一短堤小橋,遙望山林蒼莽,湖水淵波;分則迂迴曲折,如「小滄浪」水院,曲岸灣頭,水流曲折,來去無盡,若隱若現,有深壑藏幽之感
2. 蘇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與好吃的東西嗎
分太少了哦!呵呵……
冬天的江南又冷又潮濕,說實話不很適合旅遊,江南最美的天氣是春季和秋季。不過如果你一定要來,我和你推薦幾個地方。
第一是同里古鎮,來蘇州一定要去水鄉古鎮,最好在裡面住宿,臨窗小酌,靜看小橋流水,別有一番趣味。蘇州著名的水鄉有周庄、角直、同里。相比較而言,周庄門票100,名氣最大,但是商業氣息太濃,已經丟失了好多原本的感覺;而角直又有點小,快的話一下午都用不了就走完了,不適合情侶漫步。同里適中,還沒有被商業的氣息同化,門票80,包括裡面幾乎所有景點(只有一個「性文化博物館」是要另收費的,不過也很值得一看),很合算,而且它下午五點之後就不收門票可以隨便進了,可以去看小橋流水人家,完全免費。建議最好下午去,進去之後找個客棧住下,然後盡情流連在水鄉的曼妙風景中。轉天再出鎮買門票進景點遊玩。
去同里的方法是,火車站出站後向北走,過一條鐵便橋向西100米左右有一個公交車站(平四路公交首末站),旁邊有賣去同里和周庄的車票的小房子。如果不想麻煩,在那裡也可以直接買同里古鎮的門票的。注意,如果你們決定在同里過夜,買票時一定要跟售票員說明,她會在票面上印上日期,以證明你的票沒有過期。空調大巴直達,時間四十分鍾左右。下車出站後向右拐400米就可以看到同里古鎮的牌坊了。
第二是園林。中國有四大名園,蘇州就佔了兩個(拙政園、留園)。不過說實話,蘇州園林如果不是專業人士,而是沒有很深的古典文學、建築學知識的遊客(像我這樣的),對於裡面的感受應該是大同小異的。這些園林裡面,拙政園門票70,寒假來的話是淡季50。是蘇州最大的私家園林,比較豪華;留園裡面有很有特色的太湖石和盆景,環境也很美;獅子林在拙政園旁邊,以假山出名,裡面巨大的假山完全可以當成迷宮,適合情侶在裡面玩;滄浪亭和網師園相鄰,這兩個園林比較小,平時人會很少,可以當成休憩的場所。當你們在蘇州大街上面對車水馬龍的喧囂無可奈何之際,可以走進園林,走進一方凈土,暫時躲開塵世的紛雜,享受現代人寶貴的片刻寧靜。另外,蘇州博物館位於拙政園旁邊,是建築大師貝聿銘的收山之作,免費的,值得一去。
票價:留園40、獅子林30、滄浪亭20、網師園20。由於你們打算寒假來,屬於旅遊淡季,這邊門票肯定會再便宜一點的。
園林裡面有個特殊的地方:虎丘。位於蘇州市西北,是一座小山,挺有特色的,淡季門票40。可以一看。裡面有許多文化的古跡。
出行方式:蘇州博物館(拙政園、獅子林),火車站出站後站前廣場車站有游5路車直達;滄浪亭,平四路公交首末站有許多車都可以到的,102路坐到三元坊站下車步行一段路就到了;虎丘:火車站站前廣場有游1、游2路直達。
最後就是一些古街了。蘇州的老城區是保存比較好的了,從虎丘出來,東南方向是山塘街,白天去會有好多人家依舊是臨河而居,在河水裡洗衣淘米,很有風情;還有不少民俗小吃和特色的手工藝品,建議去嘗一下海棠糕、梅花糕、炸臭豆腐。到了晚上,萬家燈火的場景,時不時飄來的評彈和吟唱,絕對讓你感慨萬千。這是一條很不錯的古街,全長有7里,從石路商業街直通虎丘,有興趣可以走完它;
從火車站出來坐游5到相門站下車,向回走500米左右,路北面有一條古街「平江路」,這是蘇州保存最完好的古街,幾乎完全復制了宋元明清時期蘇州城的形態。裡面的橋和井基本都是古跡,甚至會有宋代的產物,看看你有沒有興趣尋找了哦!街上有一家甜品店「桃葉鋪」,裡面的雙皮奶是很好吃的甜點,還有很多其他的甜點零食,適合女孩子去的好地方!
蘇州觀前街是全國十大商業街之一,東西不是最全,不是最便宜,但是確實是很有特色的商業街。那裡沒有高大的建築,最高的也就有6層吧,基本就是古色古香的店鋪,配上裡面新潮的服飾,很有種對比的感覺。可以在裡面看看絲綢之類的蘇州特產,至於觀前街的小吃,推薦星巴克門口的烤魷魚,其它的就一般了,而且觀前街上的小吃是比較貴的。而石路商業街則是另一種風格,很繁華,和一般大城市裡的商業街差不多,如果想逛街的話可以考慮去一下。
出行方式:山塘街:火車站坐游5(向西坐)山塘街站下車,下橋就到了;平江路:游5相門站下車向後走500米路北;觀前街:游5「醋坊橋觀前街東」站下車就到了。
蘇州著名小吃很多,朱鴻興的麵食、綠楊的餛飩等等好多。不過這些名聲在外的如今都似乎名不副實,至少我個人感覺一般。推薦一下下面的幾個:
啞巴生煎,游5路「市立醫院東區東」站(沒打錯,就是這個站名)下車向前步行50米。特色:外焦里嫩的生煎包子。比較便宜,味道也很好吃,尤其是裡面的汁,很香。其它的牛肉粉絲湯也不錯,裡面放了咖喱粉,別有風味。每個人消費大概在10元左右。
四海游龍,鍋貼店,蘇州有很多分店,特色是裡面的辣味鍋貼,很好吃。不過由於是連鎖店,所以不能算是特色吧。每人消費15元左右。
後庄小吃街。打車去後庄,那裡有一條小吃街,由於附近是大學生公寓,所以你能想像那裡面的場景。各地的美食很多很全:東北熏肉大餅、大連的魷魚、武漢熱乾麵和鴨脖、福建酸菜魚,當然還有蘇州的梅花糕等等小吃。當然,這里的氣氛不適合情侶漫步,不過是很實惠也很好吃的。順便說一句,去那裡的話要當心失竊。不要頻繁從錢包里掏錢,最好事先備好零錢。別沒吃幾個錢,都喂給賊了。附近的庄先灣路上也有許多面向學生的飯店,環境一般不過夠實惠,味道也很不錯。
想去環境稍好一點的地方,鳳凰街是不錯的選擇,這是蘇州的美食街,路邊的店面都是中等規模的飯店,價格適中,平均消費每個人差不多三四十左右。要是想吃正宗的蘇菜,就要去和觀前街平行的一條太監弄上,那裡有許多老字型大小,比如松鶴樓、得月樓、王四酒家等等都不錯,就是價格稍微貴了點。為荷包打算,還是少去為妙。
住宿的話,觀前街附近有很多旅店,標准間一般120一夜,雖然規模比較小可是很乾凈;平江路上有青年旅社,應該會更加便宜一點,不過環境稍微差一些。要想住的好一點,觀前街西邊有如家快捷,很乾凈,很溫馨,有家的感覺。普通房210一夜。在古鎮住宿基本也是100-140元一夜,環境自然沒有市區的好了,不過臨窗看水,也別有一番風味了。
另外提醒你,蘇州的冬天相對多雨,出行一定要帶傘,再就是不要相信天氣預報里的溫度預報,實際上的體感溫度會比預報的要冷。建議多穿點衣服。蘇州計程車起步價10元3公里,之後的一般是1.8元或2元一公里。市內公交車一般為1元或2元,空調車加價1元。
以上就是蘇州這座城市旅遊的基本介紹。可全都是我自己的經驗哦!如果有不明白的可以再來問我,祝你玩得開心!
3. 蘇州有哪些旅遊景點
蘇州旅遊大全:蘇州博物館、平江路、周庄古鎮、虎丘山風景區-虎丘一榭園景區。
4、虎丘山風景區-虎丘一榭園景區
虎丘很大,虎丘塔被稱為中國比薩斜塔,景區內有大片竹林,配上幽深小路,超級適合拍照。
地址:蘇州市姑蘇區山塘街虎丘山門內8號,交通:南門:146、游1、游2路;北門:32、快線3號,門票:淡季:60.00元,旺季:80.00元,建議用時:2-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