虯扎梅花盆景
需要一架穩定的三腳架和快門線,以增加相機的穩定性,使作品焦點瓷實,具有較高的清晰度。還應該准備合適的背景布,要求平展無摺痕,無污跡,色彩淡雅,顏色以白、淺灰、淺藍、黑等為佳。不宜用顏色過於鮮艷的紅色,以免有喧賓奪主之感,綠色由於與大多數植物的葉色接近,也不宜採用。選擇背景時還要注意,如果植物是深色的要選擇淺色背景,而淺色的植物應選擇深色背景,總之,背景的顏色要與主體盆景的顏色有所區別。若沒有背景布,還可用干凈的白牆做背景,效果也不錯。
盆景的最佳拍攝季節因樹種而異,觀花、觀果類盆景應在花期或果實成熟時拍攝;常綠樹種宜在生長期拍攝;落葉植物則可在新葉剛長出後或生長季節拍攝;而某些骨架優美的盆景多在落葉後或新芽萌動時拍攝;有些樹種的盆景一年四季各有特點,都能拍攝,如石榴盆景春季新葉紅暈鮮亮,夏季紅花似火,秋季碩果滿枝,冬季落葉後,枝幹蒼勁虯曲,富於變化,拍攝時要注意各個季節的不同特徵。拍攝盆景多採用自然光,室內室外皆可進行,以薄雲遮日的多雲天為佳,此時光線強度適中,反差小,能夠表現植物的細部。天氣晴朗時拍攝要注意光線的均勻性,避免光線明暗對比過強,否則會造成強光部分曝光過度,陰影部分曝光不足,使亮部發白,暗部發黑,沒有中間層次。陰天及小雨天的散射光自然柔和,也可以進行拍攝,但要注意稍微增加一級曝光,以使畫面明快。光位可用側光、側逆光,盡量少用順光和閃光燈,否則會使畫面發白,缺乏層次。逆光能夠很好地表現盆景的輪廓,但其光比過大,會導致主體曝光不足,畫面晦暗,不能表現其細節,可用反光板等設備進行補光,並注意不要讓陽光照射到鏡頭上,以免在畫面上形成「光暈」。
拍攝前應對盆景做適當修剪整形,剪除影響樹形的枝、芽,根據需要在盆面擺上配件、奇石等,用潔凈的布將盆擦乾凈。要根據盆景造型選擇拍攝角度,注意左右、前後的位置,既可從正面拍攝,也可從側面拍攝,甚至從後面拍攝。並注意相機的高低位置,一般來講,普通的樹樁盆景可用平視的角度拍攝,懸崖式盆景則適宜用仰視的角度拍攝,而山水盆景常從俯視的角度拍攝。構圖時應根據盆景的造型選擇橫幅或豎幅,注意盆景的完整性,不光要把植物、山石等主體拍全,還要將盆拍上。
在盆景展覽時,作品是不讓隨意搬動的,應盡量用原有的環境進行拍攝,可用顏色純凈的展板做背景,也可用純色的布做背景。若光位不適宜拍攝,可等待一段時間再拍攝。
❷ 中國梅花盆景造型有哪些藝術流派
(1)疙瘩梅 主幹基部打結或繞圓圈,形似一「疙瘩」,故稱疙瘩梅。此種手法在揚州多見。
(2)劈梅 蘇州人喜將果梅老樹截去上部主幹,劈成兩半,每一半都帶根,上部嫁接花梅品種,成對上盆。
(3)順風梅 利用蟠扎手法,將梅樁上所有的枝條扎向同一側(包括1年生新枝),蟠扎時要求平行而不雜亂,且呈迎風狀。順風梅在靜態中體現著動態美,揚州多見。
(4)屏風梅 梅樁主幹直立,正面寬闊,側面狹窄,剪扎時將枝條向左右兩側作彎曲,構成一扁形景冠。從正面看,好像一個屏障,山東、河南多見。
(5)游龍梅 梅樁主幹從基部到頂部蟠曲呈「S」形數彎,狀如游龍。蟠曲彎多在同一平面上,側枝均出自主幹的凸彎上,而且也作一定的彎曲,左右對稱。觀賞時只宜從正面觀賞,作對稱式陳設,安徽多見之。
(6)圓球梅 一般梅樁30厘米定干,定干後再以最粗的側枝為准,留6~10厘米截頂,另外的枝條都按比例截頂,使整個樹冠最後成圓球形,故稱圓球梅。此種手法在北京黃土崗一帶見之。
(7)花籃梅 形狀似花籃,故名。此手法對砧木摧殘較大,接芽不易成活,故要求較高的製作技術。在北京黃土崗等地區見之。
圖12 自然式梅樁造型
直乾梅:主幹直立,不斜也不彎。
斜乾梅:上盆時將主幹向一側傾斜栽植即可得到斜乾梅,也可用修剪的方法養成。
曲乾梅:將主幹扭成不規則的彎,彎不宜過多,1~3彎即可,應力求自然。可在幼樹地養時進行製作。
懸崖梅:懸崖梅,猶如蛟龍探海。幼樹和已長粗的梅樹都可培養。懸崖梅觀賞時,應換上千筒盆,並置於略高的幾架上。懸崖梅屬於自然式的梅樁造型,在我國許多地方可見。
卧乾梅:主幹傾斜橫卧於盆面,傾斜在30°以下,且卧倒的一段至少要佔全乾長的1/2。卧乾梅造型也屬於自然式,許多地方多見。
露根梅:樹根露出土面形似鷹爪,因而得名。梅樁上盆時,先把盆土上滿,然後用水沖澆根部,以後常用竹簽剔土。每年換盆時,有意識地把根繫上提,幾年後,露根可達10厘米。露根梅屬自然式造型,許多地方多見之。
垂枝梅:垂枝梅是梅花品種的一個類型,其枝條自然下垂,形成一種優美的樹態。
龍游梅:龍游梅也是梅花品種的一個類型,其枝條自然扭曲,好似虯龍,蒼勁古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