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藤盆景
Ⅰ 盆景林斤瀾閱讀理解答案
那是一篇精緻而深邃的散文。
文章開篇,作者說:「年輕的時候不曉得盆景的好看。」
林斤瀾先生年輕時,常去宣傳抗日的劇團參加活動,這個劇團活動地點附近有家花圃,在一條深深巷弄中。林先生有時也進去「旋」一「旋」。細雨蒙蒙的春天,花木的巷弄,就像是春天的深處。密密雨聲中,這個花圃帶著一種深深的寂寞感。
這里也培養盆景,可是年輕的林先生一直視而不見。
在一個春雨如絲的日子裡,他終於偶然地發現了一盆盆的水色山光,竟覺得分外地寂寞。「在那戰爭的歲月里,這一行也在苦守苦撐著。可這樣冷冷清清,有誰來欣賞呢?」他頂不住壓抑的寂寞感,匆匆離開。
一晃四十年過去了,經歷了抗戰烽火,歷史狂潮,十年浩劫,林先生回到了家鄉。那盆景一般的江心嶼,已在十年動盪中變了模樣。在江心嶼,他見到許多展覽盆景——卻都是些「全景式」,或者石頭上插著白鐵剪的小紅旗的「社會意義盆景」。
忽然間,已不再年輕的林先生,想起了多年前見過的一個盆景:巴掌大的一個土坡,坡上一株樹,只一株。大枝疏落,小枝密集,枝椏全部傾向一個方向。——「這是曠野上迎風挺立的大樹,平野千里,大風呼號,亂雲飛渡,精神抖擻,胸懷蒼茫!」
然而這樣的傑作是怎樣來的?「多少個細雨蒙蒙的春天,一枝一葉修剪、培養。沒成型的時候,沒有買主,熬成型了,也許大家都在欣賞『全景式』,或者正對白鐵剪的紅旗有興趣。這樣的一株樹,也不過角落頭擺一擺,擺擺也就收了。」
何等冷清,何等寂寞。然而這是個行業,是行業,就要有人頂得住寂寞。「這個盆景的作者最大的本事是:忍耐。」
這篇散文筆調流暢而平和,可是平和中卻有催人淚下的力量,因為它的深邃。
培養盆景的園丁是寂寞的,園藝本來就是個寂寞的行業,須得要有耐得住寂寞的人來從事。可其餘的行業又何嘗不是呢?「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這其實是所有行業的格言。那台下的十年是何等的冷清寂寞,無人問津,可是要頂住,為了十年寂寞之後的那一分鍾。
那一分鍾,也許有掌聲有喝彩,也許依舊是冷清,依舊是寂寞——然而要頂住,要忍耐。——幾乎有點悲劇英雄的悲壯了。
寫下這篇文章時,林斤瀾先生想必已走出了曾一度籠罩他的、死氣沉沉的寂寞。我從字里行間看到的是一個寵辱不驚、歷盡滄桑的人,發自內心深處的平和恬淡的微笑。
經歷過那種深深寂寞的人,他的閱歷里必將多出一個詞:滄桑。而學會忍耐那種寂寞的人,他的閱歷里又將多出一個詞:淡泊。榮與辱不過是人生小小的潮起潮落,行與止也只是人生選擇的方向標,對於懂得隱忍,懂得內斂,懂得承受的人來說,都算不了什麼。「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上雲卷雲舒。」忍耐得住人生寂寞的人,他們心靈的境界當是如此。
最後,忍不住再引林先生文中一段話,來作這篇讀後感的結尾:
「若有寂寞之感牽絲攀藤爬上心頭,不要逃跑,要『頂得牢』。寄語家鄉年輕的親愛的同行:這個盆景的作者最大的本事
這也是十五六歲少年時的讀書筆記,自己都快忘了內容。重讀過去,實在是件有意思的事。
當時的我,似乎將注意力全放在了對人生而言具有普遍性意義的「忍耐」這個重點上,卻並未注意到「寄語溫州同行」這個細節。其實,林先生對「同行」所說的寂寞之感,大約是專門針對「文學」這個領域而言的吧?他鼓勵著年輕的後輩們,靜下心來,不要逃跑,學會忍耐……因為這些「同行」們所涉足的,比起盆景來,或許更是一個需要台下十年功、甚至一輩子用功,卻也不一定能等來輝煌的世界。有很多很多人被它的瑰麗所吸引,卻難耐它殘酷的寂寞。
即使是今天,「文學」、「文藝」已經成了頗為時髦的詞彙,時代亦不再明著給予它壓力,默許了爭鳴,這個領域依然令人感到寂寞。它本是建於精神天宇之上的神秘花園,有人苦苦陷於現實的泥濘,欲羽化而不得,也有人無根飄盪,時時感到腳踏不著實地的惶然。處處都是迷茫。
而當我今天,懷著這樣那樣的迷茫,重新看見這篇文章的時候;當我終於意識到,曾有一位前輩高人,溫言相解,細細對我們講「忍耐」的時候……便有寂寞也如雪遇春陽,融融消釋了。心裡是何其感動啊。
Ⅱ 世界上盆景最美的是那個國家
這一盆「南國風情」,大榕樹枝繁葉茂,鬱郁蔥蔥,盆中一個「老人家」坐在樹下垂釣內,悠然自得容,作為鎮園之寶,出價600萬都不賣!
▼這棵盆栽樹有800多年歷史了,看盡了多少人間滄桑,時間和藝術是無價的,現在僅放在主人園區供遊客觀賞
▼這盆已有近400年的歷史,並有著不平凡的經歷,是廣島原子彈爆炸後的倖存者,二戰結束後被捐贈出去象徵永續
▼日月更迭,一棵樹長成一盆小森林,這棵樹在美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名為「守望者」,已經捐贈給國家植物園
▼再帶你看看這盆紅楓樹,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一盆神秘的紫藤,紫中帶藍,燦若雲霞,宛如夢幻
▼星星點點的蘋果花也是一盆盆景,不知什麼時候可以結出小蘋果呢?
▼美麗的杜鵑花,簇簇擁擁的粉,似嬌羞的姑娘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說的就是這樣吧
▼小小蘋果樹,長出一顆大蘋果,有點讓人擔心細細的枝幹能不能掛住了
▼一棵優雅的小紫藤,紫中帶白,散發著高貴典雅的氣息
Ⅲ 我國古代盆景有哪幾個重大歷史飛躍
從我國盆景歷史流派試探中州盆景風格 正陽縣彭橋鄉鄉長 余春林 本文分析了我國盆景發展的歷史和各流派成長的過程,探討並提出以詩、畫為輔助手段,充分表現情和意的原則,根據我省的歷史特色提出中州盆景應具有古雅風格。在製作山水盆景時力爭表現秀、壯、險、疊、廣的山勢磅礴、平原廣闊、神韻豐富、氣象萬千的中原地理風貌特點;在製作樹樁盆景時,要充分利用我省豐富的樹種資源如檉柳、野山楂以及松、柏、榆、槐、黃荊、女貞、雀梅等,凝煉出中州大地的風姿神采,相材立意,寓情於景,製造出氣韻生動、意境深遠的藝術珍品。
中國盆景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傳統。她是栽培技術和造型藝術的有機結合,融自然美和藝術美為一體,人們譽之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活的藝術、有生命的雕塑品。中國盆景藝術,隨著我國文明歷史的長期發展形成了她獨特的風格。
中國素有「世界園林之母」的美稱,是盆景藝術的創始國。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時期,已有「囿」的營造。秦漢時期,中國園林形式出現了「苑」、「別墅」、「王室靈台」,展現出園林之美。東漢--隋朝時期,盆栽興起,採用「掇山理木」的技術方法,人工山水園應運而生,講求意境表現。唐宋時期,由盆栽藝術加工而成的盆景與山水畫互為影響。詩人王維、杜甫、白居易、蘇軾、王十朋、陸游等有詠山石的詩篇及《宣和石譜》、《漁陽石譜》、《夢梁錄》等專著的相繼問世,繁榮和發展了盆景藝術。元、明、清時期,「些子景」(微型盆景)的出現,使盆景另闢蹊徑。畫家饒自然所著《繪宗十二忌》從理論上闡述了製作山水盆景及用石方法,豐富了盆景製作。《素園石譜》、《長物志》、《考槃余錄》、《廣群芳譜》、《花鏡》等專著的相繼出現,形成了研究盆景的學術空氣,對日本等國產生了深遠影響。
解放後,尤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人們文化素養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喜愛盆景的人愈來愈多。於是,這一古老珍玩,又煥發出青春。同時,盆景藝術作為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而倍受黨和政府的重視,各地盆景事業得到了恢復和發展。自1979年至今,先後舉辦了五屆全國盆景藝術展覽,隨之,全國很多地區也相繼舉辦了全省、市的盆景展覽。盛況空前,通過展覽盆景得到了正名,亦使人們認識到盆景是我國傳統的優秀園林藝術珍品,從而形成了全國性的盆景熱。我國盆景作為東方藝術珍品,近年來曾多次到國外展覽,受到世界各國朋友的贊賞,並多次獲獎、為國爭譽。
中國盆景藝術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各地因取材和造型手法的不同,形成了具有不同藝術風格的流派。依歷史習俗來分。世人稱為「蘇、杭、滬、寧、徽、榕、穗、揚」八大家。綜觀我國盆景的源流,著名有揚派、蘇派、川派、嶺南派和海派五大流派。
揚派:發源地揚州。常用樹種有松、柏、檜、榆、黃揚。歷史上揚派的盆松以「獅式盆景」最為著名。造型特點為「雲片」。葉葉俱平而抑,平行而列,似藍天中朵朵「雲片」。藝術風格上層次分明,嚴整平穩。
蘇派:即蘇南派,常用樹種有雀梅、楓、梅、石榴、黃荊、六月雪等。造型特點為圓片,典型造型特點為三托六台一頂,傳統技法為粗扎細剪,以剪為主,以扎為輔。藝術風格上老乾虯枝,清秀古雅。
川派:發源於四川成都。常用樹種有瓶蘭花、貼梗海棠、六月雪、羅漢松、銀杏、梅、垂絲海棠、紫薇、撲地柏、金彈子等。典型造型為「三台五齣」。這是一種對雲霧多、日照少、樹木徒長自然風貌的藝術再現,造型特點為懸根露爪、虯曲多姿、蒼古雄奇。
嶺南派:常用樹種有九里香、福建茶、雀梅、榕、水橫枝、滿天星等。由於嶺南地處華南,樹體高大,這就決定了其造型特點為大樹型,傳統技術法是蓄枝截干,具有「起伏收尾」、「一波三折」的特點,其藝術風格飄逸豪放,挺拔自然。
海派:常用樹種為五針松、羅漢松、黑松、真柏、胡頹子等,造型特點不拘一格,自然式為主。微型盆景傳統技法是金屬絲縛扎,逐年細剪。在藝術風格上屈伸自如,自然流暢,雄健精巧。
上述各流派之所以發展到今天,都是充分發揮了當地特色的結果。各流派盆景藝術雖風格各異,但都強調意(境)、形(態)、精(神)三要素。在創作方法上都強調藝術誇張和強烈對比,構成虛實、動靜、肥瘦、疏密、顯隱等多種藝術變化,應物象形,形神兼備。雖一拳之谷,而能蘊千岩之秀,這就為我們創立中州盆景風格提供了構思基礎。
從盆景藝術的縱向發展和各流派的橫向發展看,都很著重表現詩情畫意。正象一位盆景專家所說的那樣:「盆景藝術不應該只是一種擺設,它也可以成為給人以教益或思索的藝術品。」看一件盆景的意境是否深遠,格調是否高雅,就是看作者能否借詩情立意,取畫意造景。一件成功的盆景往往是詩與畫的結晶,既飽含詩情,又極富畫意。而針對「詩情畫意」而言,「詩」、「畫」只是輔助手段,是為充分表現「情」和「意」服務的。真正能反映出盆景風格的還是「情」和「意」。因此,創立中州盆景風格,應在「情」和「意」上多下功夫。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特色上。
(一)歷史特色:中州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搖籃。其文化藝術源遠流長,與之相伴隨,中州盆景藝術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因此,從歷史特色上講,中州盆景應具有古老文雅的藝術風格,在製作盆景時應突出古雅。
(二)地理特色:河南地處中原,北、西、南三面為山地環抱,東部平原遼闊。全省面積的56%為平原、河谷、盆地,26%為山地,其餘18%為丘陵。中州既有名山大川,又有一望無際的平原,可謂山清水秀,風光明媚。製作山水盆景時,應突出河南山川平原並舉的地理特色,既要有雋秀的山巒,又要有無垠的平原,使人一看便聯想到中州獨特的地理風貌。中州淮河以北的廣大地區乾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淮河以南濕熱多雨,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根據這一自然特色,可製作一種獨特的水旱盆景形式,以表現出中州大地上常見的那種旱地、水面、山石、樹木兼而有之的完整景觀,自然氣息濃厚,表現內容豐富。就山水盆景的局部景觀而言,反映在中州地理特色上有秀、壯、險、疊、廣。
秀:南部的雞公山風景秀麗,景色宜人。山上有報曉峰,靈山寺等名勝,山下武勝關為古代中原南出湖廣的要道,是著名的避暑和療養用地,吸引著眾多的中外遊客。
壯:中部的嵩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中的中嶽,其山勢峻拔,雄偉壯觀,山麓處多名勝古跡,有我國最早道教廟宇之一——中嶽廟,宋代八大書院之一——嵩陽書院,中外聞名的佛教古剎、中華武術史上少林派的發源地——少林寺。
險:北部的太行山,呈陡峻的單面山形態,多懸崖峭壁,十分險要。
疊:南部大別山,西部及西南部的伏牛山和桐柏山,綿延數百里,山巒重疊,氣勢磅礴。
廣:中州大地位於華北平原,廣闊無垠,一瀉千里。此處,山區還有大大小小的盆地,如南陽盆地、林縣盆地和沁陽盆地等。構成一幅寬廣美麗的畫面。
(三)資源特色:河南屬溫帶——亞熱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適宜多種植物生長,集亞熱帶植物和暖溫帶植物於中州之內,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為發展中州盆景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這樣,以資源特色而論就構成了中州盆景豐富多彩的風格。例如:中州沙區平原的檉柳(三春柳)柔軟多嬌,俏麗婀娜;豫西南的野山楂(小葉山楂)冠形優美,葉小枝密,分層排布,花果並茂;在山頂或絕壁上常有老乾虯枝,沉靜古雅的松、柏、榆、槐;由於風蝕或雨水沖刷,形成了懸根露爪、枯木逢春的樹樁;更有一些飄逸豪放的藤蔓植物和蒼勁挺拔的高大喬木;至於自然流暢、雄健精巧的盆景素材,在中州更是屢見不鮮。
「取山川來掌上,攜天地入壺中」。將中州植物、山石在大則數尺、小則寸余的盆盎內,概括、凝煉中州大地的風姿神采,相材立意,寓情於景,創造出氣韻生動、意境深遠的藝術品,以此作為中州盆景的風格,豈不美哉!
遼闊之中原,豐富之資源,使中州盆景極為豐富多采,加之勤勞智慧的我省人民,在繼承優秀傳統和博採眾家之長的基礎上,不斷地改革創新,使得盆景這一「高等藝術」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相信經過繼續加工提煉,盆景的製作將日臻完美,並逐漸形成中州盆景的獨特風格,而倍受中原人民和國內外廣大人民的喜愛。
Ⅳ 我國古代盆景有哪幾個重大歷史飛躍
從我國盆景歷史流派試探中州盆景風格正陽縣彭橋鄉鄉長余春林
本文分析了我國盆景發展的歷史和各流派成長的過程,探討並提出以詩、畫為輔助手段,充分表現情和意的原則,根據我省的歷史特色提出中州盆景應具有古雅風格。在製作山水盆景時力爭表現秀、壯、險、疊、廣的山勢磅礴、平原廣闊、神韻豐富、氣象萬千的中原地理風貌特點;在製作樹樁盆景時,要充分利用我省豐富的樹種資源如檉柳、野山楂以及松、柏、榆、槐、黃荊、女貞、雀梅等,凝煉出中州大地的風姿神采,相材立意,寓情於景,製造出氣韻生動、意境深遠的藝術珍品。
中國盆景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傳統。她是栽培技術和造型藝術的有機結合,融自然美和藝術美為一體,人們譽之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活的藝術、有生命的雕塑品。中國盆景藝術,隨著我國文明歷史的長期發展形成了她獨特的風格。
中國素有「世界園林之母」的美稱,是盆景藝術的創始國。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時期,已有「囿」的營造。秦漢時期,中國園林形式出現了「苑」、「別墅」、「王室靈台」,展現出園林之美。東漢--隋朝時期,盆栽興起,採用「掇山理木」的技術方法,人工山水園應運而生,講求意境表現。唐宋時期,由盆栽藝術加工而成的盆景與山水畫互為影響。詩人王維、杜甫、白居易、蘇軾、王十朋、陸游等有詠山石的詩篇及《宣和石譜》、《漁陽石譜》、《夢梁錄》等專著的相繼問世,繁榮和發展了盆景藝術。元、明、清時期,「些子景」(微型盆景)的出現,使盆景另闢蹊徑。畫家饒自然所著《繪宗十二忌》從理論上闡述了製作山水盆景及用石方法,豐富了盆景製作。《素園石譜》、《長物志》、《考槃余錄》、《廣群芳譜》、《花鏡》等專著的相繼出現,形成了研究盆景的學術空氣,對日本等國產生了深遠影響。
解放後,尤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人們文化素養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喜愛盆景的人愈來愈多。於是,這一古老珍玩,又煥發出青春。同時,盆景藝術作為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而倍受黨和政府的重視,各地盆景事業得到了恢復和發展。自1979年至今,先後舉辦了五屆全國盆景藝術展覽,隨之,全國很多地區也相繼舉辦了全省、市的盆景展覽。盛況空前,通過展覽盆景得到了正名,亦使人們認識到盆景是我國傳統的優秀園林藝術珍品,從而形成了全國性的盆景熱。我國盆景作為東方藝術珍品,近年來曾多次到國外展覽,受到世界各國朋友的贊賞,並多次獲獎、為國爭譽。
中國盆景藝術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各地因取材和造型手法的不同,形成了具有不同藝術風格的流派。依歷史習俗來分。世人稱為「蘇、杭、滬、寧、徽、榕、穗、揚」八大家。綜觀我國盆景的源流,著名有揚派、蘇派、川派、嶺南派和海派五大流派。
揚派:發源地揚州。常用樹種有松、柏、檜、榆、黃揚。歷史上揚派的盆松以「獅式盆景」最為著名。造型特點為「雲片」。葉葉俱平而抑,平行而列,似藍天中朵朵「雲片」。藝術風格上層次分明,嚴整平穩。
蘇派:即蘇南派,常用樹種有雀梅、楓、梅、石榴、黃荊、六月雪等。造型特點為圓片,典型造型特點為三托六台一頂,傳統技法為粗扎細剪,以剪為主,以扎為輔。藝術風格上老乾虯枝,清秀古雅。
川派:發源於四川成都。常用樹種有瓶蘭花、貼梗海棠、六月雪、羅漢松、銀杏、梅、垂絲海棠、紫薇、撲地柏、金彈子等。典型造型為「三台五齣」。這是一種對雲霧多、日照少、樹木徒長自然風貌的藝術再現,造型特點為懸根露爪、虯曲多姿、蒼古雄奇。
嶺南派:常用樹種有九里香、福建茶、雀梅、榕、水橫枝、滿天星等。由於嶺南地處華南,樹體高大,這就決定了其造型特點為大樹型,傳統技術法是蓄枝截干,具有「起伏收尾」、「一波三折」的特點,其藝術風格飄逸豪放,挺拔自然。
海派:常用樹種為五針松、羅漢松、黑松、真柏、胡頹子等,造型特點不拘一格,自然式為主。微型盆景傳統技法是金屬絲縛扎,逐年細剪。在藝術風格上屈伸自如,自然流暢,雄健精巧。
上述各流派之所以發展到今天,都是充分發揮了當地特色的結果。各流派盆景藝術雖風格各異,但都強調意(境)、形(態)、精(神)三要素。在創作方法上都強調藝術誇張和強烈對比,構成虛實、動靜、肥瘦、疏密、顯隱等多種藝術變化,應物象形,形神兼備。雖一拳之谷,而能蘊千岩之秀,這就為我們創立中州盆景風格提供了構思基礎。
從盆景藝術的縱向發展和各流派的橫向發展看,都很著重表現詩情畫意。正象一位盆景專家所說的那樣:「盆景藝術不應該只是一種擺設,它也可以成為給人以教益或思索的藝術品。」看一件盆景的意境是否深遠,格調是否高雅,就是看作者能否借詩情立意,取畫意造景。一件成功的盆景往往是詩與畫的結晶,既飽含詩情,又極富畫意。而針對「詩情畫意」而言,「詩」、「畫」只是輔助手段,是為充分表現「情」和「意」服務的。真正能反映出盆景風格的還是「情」和「意」。因此,創立中州盆景風格,應在「情」和「意」上多下功夫。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特色上。
(一)歷史特色:中州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搖籃。其文化藝術源遠流長,與之相伴隨,中州盆景藝術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因此,從歷史特色上講,中州盆景應具有古老文雅的藝術風格,在製作盆景時應突出古雅。
(二)地理特色:河南地處中原,北、西、南三面為山地環抱,東部平原遼闊。全省面積的56%為平原、河谷、盆地,26%為山地,其餘18%為丘陵。中州既有名山大川,又有一望無際的平原,可謂山清水秀,風光明媚。製作山水盆景時,應突出河南山川平原並舉的地理特色,既要有雋秀的山巒,又要有無垠的平原,使人一看便聯想到中州獨特的地理風貌。中州淮河以北的廣大地區乾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淮河以南濕熱多雨,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根據這一自然特色,可製作一種獨特的水旱盆景形式,以表現出中州大地上常見的那種旱地、水面、山石、樹木兼而有之的完整景觀,自然氣息濃厚,表現內容豐富。就山水盆景的局部景觀而言,反映在中州地理特色上有秀、壯、險、疊、廣。
秀:南部的雞公山風景秀麗,景色宜人。山上有報曉峰,靈山寺等名勝,山下武勝關為古代中原南出湖廣的要道,是著名的避暑和療養用地,吸引著眾多的中外遊客。
壯:中部的嵩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中的中嶽,其山勢峻拔,雄偉壯觀,山麓處多名勝古跡,有我國最早道教廟宇之一——中嶽廟,宋代八大書院之一——嵩陽書院,中外聞名的佛教古剎、中華武術史上少林派的發源地——少林寺。
險:北部的太行山,呈陡峻的單面山形態,多懸崖峭壁,十分險要。
疊:南部大別山,西部及西南部的伏牛山和桐柏山,綿延數百里,山巒重疊,氣勢磅礴。
廣:中州大地位於華北平原,廣闊無垠,一瀉千里。此處,山區還有大大小小的盆地,如南陽盆地、林縣盆地和沁陽盆地等。構成一幅寬廣美麗的畫面。
(三)資源特色:河南屬溫帶——亞熱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適宜多種植物生長,集亞熱帶植物和暖溫帶植物於中州之內,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為發展中州盆景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這樣,以資源特色而論就構成了中州盆景豐富多彩的風格。例如:中州沙區平原的檉柳(三春柳)柔軟多嬌,俏麗婀娜;豫西南的野山楂(小葉山楂)冠形優美,葉小枝密,分層排布,花果並茂;在山頂或絕壁上常有老乾虯枝,沉靜古雅的松、柏、榆、槐;由於風蝕或雨水沖刷,形成了懸根露爪、枯木逢春的樹樁;更有一些飄逸豪放的藤蔓植物和蒼勁挺拔的高大喬木;至於自然流暢、雄健精巧的盆景素材,在中州更是屢見不鮮。
「取山川來掌上,攜天地入壺中」。將中州植物、山石在大則數尺、小則寸余的盆盎內,概括、凝煉中州大地的風姿神采,相材立意,寓情於景,創造出氣韻生動、意境深遠的藝術品,以此作為中州盆景的風格,豈不美哉!
遼闊之中原,豐富之資源,使中州盆景極為豐富多采,加之勤勞智慧的我省人民,在繼承優秀傳統和博採眾家之長的基礎上,不斷地改革創新,使得盆景這一「高等藝術」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相信經過繼續加工提煉,盆景的製作將日臻完美,並逐漸形成中州盆景的獨特風格,而倍受中原人民和國內外廣大人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