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魚眼木盆景

魚眼木盆景

發布時間: 2024-11-22 08:55:18

㈠ 溫州有什麼特產

長人餛飩、矮人松糕、白蛇燒餅、縣前頭湯圓、陡門頭燈盞糕、膠凍、烏牛早茶葉、無核柿、永嘉竹筍、甌柑、甌綉、甌塑、黃楊木雕、彩石鑲嵌、泰順三杯香茶、大荊紅花芋、大黃魚、上吳枇杷、馬站四季柚、樂清灣縊蟶(俗稱蟶子)、永嘉田魚(田鯉)、永嘉早香柚、龜腳、沙崗粉干、甌江子鰭(鳳尾魚、鳳鱭)、金星草、黃腹角雉、菊花雞、溫鬱金、楠溪江香魚、檀香橄欖(青果)
東方白鸛、八珍涼茶、珠珍龍涼茶、竹絲盆景、浙南長毛兔、永嘉荊州板栗、伊利石、羊棲菜、雁茗茶、岩頭西瓜
雪龍茶
香魚
鄉巴佬
烏牛早茶
溫州紫菜
溫州蜜柑
溫州水牛
天然山珍
騰蛟血橙
泰順婆餅
石蛙
石雕
上吳枇杷
三絲敲魚
三寸黃柑擘
瑞安銀杏
仁溪木雕
清明早茶
青石斑魚
平陽早香茶
平陽馬蹄筍
平陽橄欖
泥蚶
楠溪楊梅
楠溪素麵
楠溪大黿
南山索麵
米塑
美國紅魚
梅花鹿茸
馬嶼花菜
馬鮫魚
官洋綠頭野鴨
菱角
靈昆文蛤
靈昆假洞蝤蠓
靈昆彈塗魚
李大同雙炊糕
刻紙
黃梔子
黃楊木雕
黃鯛魚
花崗岩
紅心李
紅娘酒
鶴溪楊梅
海鰻
海螺
鱒魚
官洋黑豚
高山雲霧茶
鳳尾魚
陡門金銀花
帶魚
茶山楊梅
草席
蒼南翠龍茶
荸薺
楊梅
白銀豆

㈡ 風景石的種類

1)太湖石: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長時間侵蝕後慢慢形成的,分有水石和干石兩種。水石是在河湖中經水波盪滌,歷久侵蝕而緩慢形成的。干石則是地質時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紅壤的歷久侵蝕下而形成。形狀各異,姿態萬千,通靈剔透的太湖石,最能體現「皺、漏、瘦、透」之美,其色澤以白石為多,少有青黑石、黃石。尤其黃色的更為稀少,故特別適宜布置公園,草坪,校園,庭院旅遊景色等。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太湖石」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英石、太湖石、靈璧石、黃蠟石),因盛產出於太湖地區而古今聞名,是一種玲瓏剔透的觀賞石頭。還有一種廣義上的太湖石,即把各地產的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態的碳酸鹽岩統稱為「太湖石」。
太湖石是皇家園林的布景石材,是園林石的一種.是大自然鬼斧神工,自然形成玲瓏剔透,奇形怪狀的觀賞石。太湖石可謂千姿百態,異彩紛呈:或形奇、或色艷、或紋美、或質佳、或玲瓏剔透、靈秀飄逸;或渾穆古樸、凝重深沉,超凡脫俗,令人賞心悅目,神思悠悠。它永不重復,一石一座巧構思,自然天成,是疊置假山,建造園林,美化生態,點綴環境的最佳選擇,是一勞永逸的綠色工程。

步入尋常百姓家
千百年來,賞石、藏石僅是封建帝王將相、士大夫文人等有閑階級的獨霸娛樂。今天,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文化的發展與提高,廣大勞動人民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賞石、藏石已經成為群眾性的日常文化活動。"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是個可喜的社會變化。

2)房山石:
房山石屬花崗石,具有堅固、耐風化的特點。此石質白中透青,青中含白,猶如雪花落在樹葉一般。乃不可多得的天造地設之雕刻佳品。
房山石是在北京皇家園林中大量運用的園林景觀石,由於地理位置和石頭自身特點,房山石在北方皇家園林中大量運用,它自身雄渾、厚重、敦實的特性與北方皇家園林莊重、造型雄渾、規模體量大相結合,把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成就推向高潮。

3)英石:
英石,又稱英德石,產於廣東省英德市。英石具有悠久的開采和玩賞歷史,宋代的《雲林石譜》就有相關記載,並被列為宋代皇家貢品。它具有「皺、瘦、漏、透」等特點,極具觀賞和收藏價值,被列為中國四大園林名石之一。2006年,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英德英石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英石,是產在英德市的一種風化石。主要用於風景園藝,假山等。有淡青、灰黑、淺綠、黝黑、白色等數種,以黑者為貴。英石也是傳統文房供石的主要代表品種;英石正背面明顯,正面多窪孔、石眼,玲瓏宛轉,精巧多姿,而背面較平滑。英石質堅而脆,叩之有共鳴聲,歷來為收藏者所喜愛。

4)靈璧石:
靈璧石,隸屬於玉石類的變質岩,為隱晶岩石灰岩,由顆粒大小均勻的微粒方解石組成,因含金屬礦物或有機質而色漆黑或帶有花紋。產於安徽省靈璧縣磬雲山,靈璧奇石形成於8億多年前。
靈璧石天下奇。靈璧石獨具神韻,聞名遐邇,領騷神州,古往今來有無數石痴為之傾倒,它的天工造化之功,在古今中外賞石界產生強烈影響。靈璧石瘦者鐵骨錚錚,透者跌宕,漏者遒邐,皺者江河行也,丑者藏美醜而不醜。靈璧石可謂一石一景,一石一物,一石一天地,一石一世界。形態大氣,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虛實實,神美貌麗。

5)黃石:

黃石是中國古典園林中常用的石料之一,與太湖石齊名,為中生代紅、黃色砂、泥岩層岩石的一種統稱,材質較硬,小塊石料常因自然岩石風化沖刷而崩落後沿節理面分解而成,呈不規則的多面體,各面輪廓分明並顯露鋒芒。名貴的有孔雀石、方解石、魚眼石、菊花石;普通的有石灰石、大理石、鐵礦石、硅灰石。

6)青石:
青石是地殼中分布最廣的一種在海湖盆地生成的灰色或灰白色沉積岩(約占岩石圈的15%),是碳酸鹽岩中最重要的組成岩石。三角度3.7-3.8,吸水率 ≤0.75%,彎曲強度≥10.0MPa,光澤度60左右,密度2800千克/m3。

7)宣石:
簡稱「宣石」 又稱宣城石,主要產於安徽省南部宣城、寧國一帶山區。該石質地細致堅硬、性脆,硬度約摩氏6~7度;顏色有白、黃、灰黑等,以色白如玉為主。稍帶銹黃色;多呈結晶狀,稍有光澤,石表面稜角非常明顯,有溝紋,皺紋細致多變;體態古樸,以山形見長,又間以雜色,貌如積雪覆於石上;最適宜作表現雪景的假山、也可做盆景的配石。古時宣石多用於製作園林山景或於山水盆景,少量作為清供觀賞,現產出無幾。

8)雨花石:
雨花石是一種天然瑪瑙石,也稱文石,觀賞石,幸運石,主要產於南京市六合區及儀征市月塘鎮一帶,是南京、儀征著名的特產。中國自南北朝以來,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嘯傲煙霞,至唐宋時期達到巔峰,雅史趣事中有關賞石的佳話不勝枚舉,神奇的雨花石更是成為石中珍品,有「石中皇後」之稱,被譽為「天賜國寶,中華一絕」。
雨花石的欣賞,追求的是「意境」,所謂景外之景,圖外之畫,弦外之音,無論詩情、畫意、神采、文韻都包涵在意境之中,這就要求收藏者要有比較高的文化品位。一般提到雨花石人們通常會聯想到南京雨花台,都以為雨花石就是產自雨花台一帶,實際上這只是人們的誤解。雨花石是世界觀賞石中的一朵奇葩,有美麗的色彩和花紋﹐可供觀賞。她主要產自揚子江畔、風光旖旎的南京六合和揚州儀征。雨花石以「花」為名,花而冠雨、美麗迷人。

9)鵝卵石:
鵝卵石,是開采黃砂的附產品,因為狀似鵝卵而得名。鵝卵石作為一種純天然的石材,取自經歷過千萬年前的地殼運動後由古老河床隆起產生的砂石山中,經歷著山洪沖擊、流水搬運過程中不斷的擠壓、摩擦。在數萬年滄桑演變過程中,它們飽經浪打水沖的運動,被礫石碰撞磨擦失去了不規則的稜角,又和泥沙一道被深埋在地下沉默了千百萬年。

10)黃蠟石:
黃蠟石,因石表層內蠟狀質感色感而得名(一說此石原產真臘國,故稱臘石)。屬矽化安山岩或砂岩,主要成分為石英,油狀蠟質的表層為低溫熔物,韌性強,硬度6.5~7.5。
黃蠟石之所以能成為名貴觀賞石,除其具備以上特點外,還有濕、潤、密、透、凝、膩六德。黃蠟石有以下特點。一是石質相當好,特別是凍蠟,透剔晶瑩。在烏蘭浩特市歸流河發現的珍稀黃蠟石無論是從視覺,手感都給人一種愉悅感。「石不能言最可人」也許這就是最好的註解,有一種清雅之氣,讓人憐,讓人惜。是大自然的傑作,無半點人工斧鑿的痕跡,可遇而不可求,堪稱石中絕品。二是形狀奇特多樣,像動物、像人、像網路、像花簇,真是鬼斧神工,惟妙惟肖,令人嘆為觀止。配上合適的架座,再擺設於廳堂或幾案之上,滿室生輝,真是人見人愛。三是稀有性,俗話說「物以稀為貴」,黃蠟石是稀有資源,難免就成了貴中之貴了,在黃蠟石市場,一塊拳頭大小的極品黃蠟石售價三千多元。

11)木化石:
木化石是最少上億年的樹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後,木質部分被地下水中的SiO₂(二氧化硅)交換而成的樹木化石。它保留了樹木的木質結構和紋理。顏色為土黃、淡黃、黃褐、紅褐、灰白、灰黑等,拋光面可具玻璃光澤,不透明或微透明,因部分木化石的質地呈現玉石質感,又稱硅化木或樹化玉。硅化木是上億年前的樹木因種種原因被埋入地下,在地層中,樹干周圍的化學物質如二氧化硅、硫化鐵、碳酸鈣等在地下水的作用下進入到樹木內部,替換了原來的木質成分,保留了樹木的形態,經過石化作用形成的植物化石,因其中所含的二氧化硅成分多,所以,常常稱為硅化木或樹化玉。
樹化石是地質學所稱硅化木中的極品,它誕生於距今2億多年的中生代時期,因突發的劇烈的地質變化,將樹木深埋地下,經過極為苛刻的地址條件形成,是天下稀有億萬年前遺世孤品。木化石集天地之靈氣,納日月之精華。它是集木、石、玉為一體的寶石佳品。

㈢ 魚化石和盆景的悲劇有什麼相似性

魚化石和盆景的悲劇有什麼相似性?供人把玩

㈣ 文人雅士的標配—「香幾」

文人雅士對生活情趣的獨特追求,使得「香幾」成為了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傢具之一。無論是在宗教修行、朝堂禮儀、文人風雅還是民間風俗,香幾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讓我們一同探索香幾的歷史與美學。

宮廷香幾,選用榆木,設計典雅,由宮廷匠師精心打造,成為傳世美品。其小縮腰,外翻馬蹄,肩膀刻獸首,穩固在廳堂,形成一種無形的屏障,讓邪氣無法侵入。這款香幾,無論是作為裝飾品還是實用器物,都體現了其獨特的價值。

廟之供器,楠木香幾,制式高古,原用於寺廟香案供奉,其庄嚴與神聖感令人敬仰。大漆鑲嵌螺鈿葵花口香幾,面呈葵花口型,四周起攔水線,束腰透雕魚眼開光式卷口,三彎腿鼓腿彭牙,卷草紋翻足,鑲嵌螺鈿燕子展翅高飛,下呈托泥,整器線條流暢,美觀大方,展現了清代楠木的精湛技藝。

明窗凈幾,焚香操琴的老紅木香幾,古代承放香爐的傢具,因放置香爐而得名。無論是在室內還是室外,香幾通常居中設置,無依無傍,面面宜人觀賞,體現了古代文人對絕俗優雅生活的追求。

明式翹頭香幾,清代榆木,香幾制式文雅秀氣,兩側帶翹頭,方腿馬蹄足帶托泥,整體簡潔清秀,適合放置在文房或玄關處,賞器兼用。

上陳爐鼎,焚蘭熅麝的香幾,桶體楠木,邊抹與腿足做打凹,文人追求的絕俗優雅生活情趣,通過香幾得以體現。材質:楠木,尺寸:長71,寬44,高8。

藏器~香幾,器造型美觀,制式文雅,不僅能擺放香爐焚香,還能放置各式花草古玩盆景,增添居室景緻。材質:楠木,尺寸長48寬32高76厘米。

靜雅靈性之美~老紅木方香幾,形制獨特,圓腿馬蹄足,玲瓏俊秀,不僅適合擺放香爐,還可以放置花瓶、奇石、假山,展現文人的山林之想與審美情趣。尺寸:42✘42✘85厘米,清早期,老紅木【大紅酸枝】。

室有雅器,閑靜禪意的青石,明代香幾,可用於書房、茶空間、客廳、會所等陳設佳器。

老紅木馬蹄足*香幾,制式經典,有束腰,方腿馬蹄足蹬踏有力,簡潔素雅,面板裝芯獨板面,木質細密,清中期,老紅木【大紅酸枝】,尺寸:78×42×83厘米。

明式~香幾,皮殼光滑紅潤,高束腰,婉轉優雅的壼門直至腿足,球形足風格獨特,置文房雅室絕佳。材質:楠木,長59寬 36.5高81厘米。

俊俏的身材~四腿八乍外貼牙香幾,榆木,雙層牙板彭牙壺門、內側貓兒工牙板,全身打窪夾開光板,渾厚而流暢,線條設計暢順,做工精緻嫻熟,細膩。

乾隆工香桌,鐵力木,整體雕刻精美,大氣,應為過去大戶官宦人家所用擁有,比例協調,獸頭加勾牙腿,腿足外卷雲紋,底內卷,香幾造型皮殼光滑細膩,包漿渾厚圓潤,品相完美,尺寸50-100-82。

明窗凈幾,焚香操琴的香幾,雅而不俗,古樸厚重,是古代承放香爐用的傢具,足下有「托泥」,不論在室內或室外,多居中設置,面面宜人觀賞,體現了古代文人對絕俗優雅生活的追求。

明式晉做花欞榆木香幾,尺寸長68厘米,寬50厘米,高85厘米。

空間美學雅置、楠木香幾,造型高挑瘦長,儒雅大氣,整體皮殼溫潤細膩,包漿一流,面板葵花口造型,高束腰,開光,彎腿線條流暢自然,鏤空翻葉,下設托泥渾厚大氣,燃香撫琴高貴之器,用途廣泛。

空間陳設•彎腿獸頭香幾,柏木,尺寸:面40/45 高度86,高束腰膨牙翹彎腿,浮雕獸頭腳踩雲朵如意,造型新奇,頗具匠心。

海外迴流:清代木胎黑漆嵌螺鈿人物故事圖束腰香幾,面板長27.8cm,寬27.8cm,高41.6cm,香幾木胎修黑漆而成,幾面之下為高束腰,線條回轉流暢,造型新奇,極具匠心。

典藏品黃花梨,香幾,直徑53高81厘米,材質黃花梨,文房雅室必備。

明韻古風香幾,榆木,制式文雅清秀,幾面天然文紋石面,圓腿踩托泥,龍紋杖稱,皮殼老辣文紋清晰,臻品誼於收藏。

乾隆工香幾,紅木,幾面天然山水紋石面,羅鍋棖稱,官節腿踩托泥,木質堅硬,歷經蒼桑皮殼老辣,雅器誼於典藏。

香幾一對,造型奇特,美觀,簡而不失雅,有托泥,高檔雅緻,品相完整,可賞可藏。

明式香幾,造型獨特古樸,皮殼溫潤高古大氣,文房雅室必備。

俊俏的身材~四腿八乍外貼牙香幾,榆木,雙層牙板彭牙壺門、內側貓兒工牙板,全身打窪夾開光板,線條設計暢順,特點鮮明,整器比例勻稱得當,做工精緻嫻熟,細膩,實屬難得。

案頭香幾,束腰彎腿,型制雅觀,線條流暢,堆漆工藝,紋飾漂亮,案頭陳設使用賞玩,品味高雅。

舊藏•大漆描金人物香幾,高束腰開光,造型線條自然流暢,富麗堂皇,極富美感。

㈤ 中國茶葉博物館的建築布局

中國茶葉博物館建築面積7600平方米,展覽面積2244平方米。1990年10月起開放,是國家旅遊局、浙江省、杭州市共同興建的國家級專業博物館。由於在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改革與發展中作出了突出貢獻,2007年5月24日,中國茶葉博物館被國家人事部和國家文物局授予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的光榮稱號。

茶葉博物館作為展示茶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建築選址在杭州西湖龍井茶的產地雙峰一帶,從而設計出了茶史、茶萃、茶事、茶緣、茶具、茶俗6大相對獨立而又相互聯系的展示空間,從不同的角度對茶文化進行詮釋,起到了很好的展示效果。
一號樓為陳列大樓,設5個展廳。茶史廳介紹中國茶葉生產、茶文化的發展史,茶萃廳展出中國名茶和國外茶葉的樣品,茶具廳展示中國各歷史時期茶具的演變和發展,茶事廳介紹種、制茶、品茶的科學知識,茶俗廳介紹雲南、四川、西藏、福建、廣東以及明清時期的飲茶方法和禮儀,反映中國豐富多彩的茶文化。
二號樓用作外賓接待和學術交流。
三號樓設6個不同風格的茶室,供參觀者品嘗各茶系的飲茶風味。
在四號樓,參觀者可以欣賞到古今中外的茶藝和茶道表演。館內建築具江南園林特色,曲徑假山和周圍茶園相映襯,把參觀者帶入豐富多彩的茶文化氛圍之中。 茶是中國對人類、對世界文明所作的重要貢獻之一。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國家。茶業和茶文化是由茶的飲用開始的。幾千年來,隨著飲茶風習不斷深入中國人民的生活,茶文化在我國悠久的民族文化長河中不斷豐厚和發展起來,成為東方傳統文化的瑰寶。近代茶文化又以其獨特的風采,豐富了世界文化。
今天,茶作為一種世界性的飲料,維系著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深厚的情感。 茶,自神農最初發現和利用以來,在中國歷史上已吟詠了幾千年之久.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句古老的俗語,道出了茶與中國人民的不解之緣。
關於茶事, 歷代茶人進行了無數次探索和嘗試。自陸羽《茶經》問世,茶事方大行其道。
古往今來,茶之種、之制、之器、之藏、之飲、之用各有其術,各有其道,各有其情。 走進博物館,首先帶給人的是震驚:它沒有圍牆。一般博物館給人的感覺都是庄嚴肅穆的,有一種泱泱經典文化的架子。但茶葉博物館整個地打通了圍欄和圍牆,僅在需要阻隔的地帶,密植帶刺植物,既通透又有效阻攔,營造出一個「館在茶間、茶在館內」的生態型無圍牆博物館,它彷彿在告訴人們:我們沒有門檻,我們歡迎每位客人的到來。
沒有圍牆的博物館,卻是一個茶文化氛圍相當濃淳的休閑景區,處處彰顯了人文主題和茶文化韻味,以獨具江南風味的園林藝術和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專題展示吸引著廣大茶文化愛好者和中外遊客。
腳下的路,一下子奪走了所有的視線。以天然石材鋪就的路面上出人意料地鑲嵌了來源於歷代碑石、拓片、名帖、名人書法、繪畫作品、陶瓷題記、摩崖石刻中的100個「茶」字或「茶」的別稱(如荈、詫、荼、茗等),或行雲流水,或渾厚蒼勁,或奔放不羈,或古趣盎然,人們不禁陶醉於這書法篆刻的藝術天堂里,既有書香墨韻,也聞到了濃濃的茶香,茶未至,香先到。
不知不覺走完這條名為「雙香徑」的茶道,來到了茶博西北角,一條橫貫茶博,頗具茶韻的水系,成為茶博游覽的景觀軸,恰到好處地表現了「水為茶之母」 的主題,力現「茶」與「水」的交融關系。水系利用山勢,引進錢塘江活水,從茶博的西北角一直貫通到東南角,與館外山澗溪流相匯合,以經天然瀑布長年沖刷的天然大岩石駁岸,並在溪底鋪就一層鵝卵石,採用深潭蓄水、分層築壩、湧泉、山澗、溪灘等處理手法,讓水流逐級而下,恰似九溪十八澗,形成疊水效應。 順水而下,水系兩旁是特色茶樓和室外品茗專區,出東南,則來到了茶博文化的精粹——陳列大樓,這里有著源遠流長的中華茶文化,水景到此漸至收尾,整一條游覽線路既顯通暢連續,又寓意深遠。
走進陳列大樓的序廳,頓時被淙淙水聲吸引,只見一面水幕從十米高處徐徐而下,一潮春水浸潤著偌大一個綠色的 「茶」字,顯得格外清亮醒目,真是「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水幕之下,假山盆景鬱郁蔥蔥。這動靜結合的設計,象徵著中華茶文化之源遠流長,詮釋了茶與水、自然與人的親和關系,突出了展覽的主題。
茶葉博物館的文化展示是吸引人的,這里是博物館的精華所在。整個展覽分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茶緣等六個部分,多方位、多層次、立體地展示茶文化的無窮魅力。
徜徉在展廳,最讓觀眾流連的是繽紛再現的各地茶俗。一個個生動的場景,敘述著各民族人民飲茶、愛茶的日常生活。藏民家的酥油茶,觀眾可以親自動手打制;模擬的大茶樹下,「竹爐湯沸火初紅」的是雲南傣家的烤茶;臨江而設的茶攤七星灶正旺,拾階而上,遙望巫山雲雨初霽;斜陽下回眸徽商茶莊前迎風飄曳的「茶」幌,宛若回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那個年代。茶莊的一側,福建的功夫茶道正在上演,莊重典雅的茶藝小姐正在為您泡製一壺釅釅的鐵觀音,而駐足觀賞的人早已成為別人眼中的風景了。
從原始森林的野生大茶樹切片到各種栽培茶樹標本;從良渚時期粗朴簡陋的飲器到明清精美絕倫的宮廷茶具;從茶籽化石到民族風格濃郁的茶俗場景,一件件珍貴的文物,輔以精心設計的文字、圖片、圖表,製作精良的模型、惟妙惟肖的雕像,以及優雅動人的音樂,演繹了數千年的文明進程。
茶博館的陳列有許多獨特的創意,它努力增加直觀感,提高觀眾的感性認識,一改傳統博物館只准看、不準動手的規矩,盡可能地為觀眾提供參與機會,提高觀眾的參觀興趣。
有的展廳設開放陳列區。茶萃廳陳列了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茶類及再加工茶等共三百餘個茶樣實物,被分門別類地安放在圓柱狀茶樹形檯面上,同時配有相應按鈕。只要觀眾戴上耳機,點擊標本旁的按鈕,就會有一個娓娓動聽的聲音介紹相關的茶葉知識。同時在開放區還陳列著各種緊壓茶,有金瓜茶、筍殼茶、七子餅茶、方磚茶、茯磚茶等等,小的直徑不過一、二厘米,大的直徑竟超過一米。只要觀眾有興趣,就可以用手去觸摸,甚至可以用嗅覺去感受它的香味。
在茶事廳,開放的陳列再一次讓觀眾有機會去感覺茶葉的全部,從茶樹的種子、枝幹到果實;從一片葉子到可口的茶飲料……只要轉動轉盤,各類茶葉適宜的沖泡時間、茶葉用量、茶與水的比例等知識一目瞭然。「三沸圖」形象地說明了茶聖陸羽在《茶經》里提出的,「魚眼、蟹眼、騰波鼓浪」的「三沸」之說。
多媒體的使用,使有限的展示得到無限延伸。整個展覽共設置了五台多媒體觸摸屏,將與茶文化有關的社會政治、經濟、音樂、詩歌、繪畫、舞蹈、宗教等元素被有機地串合起來,編入電腦程序,只要用手輕輕一點,大量的茶文化信息源源傳來。有獎競猜的多媒體系統更加吸引觀眾,點擊滑鼠,就可以獲得一份知識獲得的喜悅。
在茶葉博物館除了能欣賞到專業的茶文化展示外,還能在視野范圍中不斷地加深和拓寬知識,感受到濃濃的文化氛圍。 公園般地博物館,對周邊植物配置進行了精心地處理,不遺餘力地利用植物的特色配置凸顯主題,將茶文化不斷向周邊環境延伸。有品種各異屬山茶科植物的茶花,能與茶樹進行性狀比較;有觀賞性強且可供泡飲的植物,如絞股藍、玳玳、大葉冬青、六月霜、枸杞、茶條槭、薄荷、茉莉、魚腥草、野山楂、玫瑰、桂花、金銀花、杭白菊等等。既增加科普性和趣味性,營造出特色植物景觀,同時在配置上有層次,又有茶文化特色。徜徉於博物館,不經意地看去,是個不露人工痕跡的生態公園,但細細觀察,每座橋,每個水池都有著詩意般的名字,都蘊涵了生動的文化故事,就連一草一木都具名目,都有文化韻味。
茶博還有一個獨特的、開放性的茶樹品種資源圃——嘉木苑,這是一個生動的專題性茶樹園,展示了100多種千姿百態的茶樹品種。許多品種間差異明顯,除了尋常所見的灌木型茶樹外,還可見到喬木型大茶樹,如烏牛早、黃葉早、肉桂、毛蟹、雲南大葉等大茶樹等等。資源圃還對各種茶樹品種的產地、名稱、適制茶類等立牌說明,營造出一處鮮活的室外展區。坐落於嘉木苑下的焙香簃在茶葉採摘季節還向觀眾表演炒茶,展示炒茶技藝和茶葉加工的重要工序,加深遊客對茶葉製作工序的了解,是對展廳陳列的生動補充。
精心的植物配置和品種園,大大充實了茶博茶文化的內涵,並成功地將茶文化從單一的視覺展示中解放了出來,向周邊環境延伸,形成可觀、可觸、可感的新體驗。 茶葉博物館的環境小品也非常吸引人們的眼球。300多個形態各異、雕刻精美的柱礎,或安置於玻璃長廊柱子下,或作為環境裝飾,或供遊人小憩。柱礎石質不同、大小不等、形狀各異,顯示了它們有著各自不同的身世,包涵著豐富的人文和古代建築藝術的信息。在博物館中,總能看到不少遊客對道路兩邊的柱礎發出嘖嘖的贊嘆聲,這些精巧玲瓏的石墩子,盡管經歷年代久遠的風雨剝蝕,仍是依稀可辨,面面都有寓意祥瑞的石刻圖畫,寓意豐富,風采傳神。有了這些柱礎的參與,茶博的文化氛圍更顯濃郁,是茶文化的開枝散葉之地,還是一座琳琅滿目的石刻藝術收藏所。
茶聖陸羽的仙風道骨讓人駐足不前,遠眺群山的陸羽,激發了人們對先賢的緬懷。茶博陸羽像為青銅制,高約2.5米,並配有低矮的茶桌,置茶爐、茶杯等品茗用具於上,陸羽則站立於旁,衣袂飄然,左手持一茶碗,右手持一茶書,回味著唇齒之間的茶香余韻,神態自若,氣勢生動。 安置於吉慶台附近的圭表和日晷也引起了人們格外的注目。雖為小品設置,其實是可以使用的。圭表和日晷均屬於我國流傳最古老的天文儀器,以太陽為觀測目標,根據測定日影長度來確定時間的計時儀器。
圭表是根據正午時表影長度的變化來測定節氣的、定年長的,由圭和表兩部份組成,圭表基座一周分別裝飾「宋代審安老人十二茶具圖贊」及「二十四節氣歌訣」。
日晷則是利用一日之表影的方向變化來定出時刻的,由盤和針兩部分組成,日晷一側裝飾「與日俱進」,另一側裝飾「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日晷所指的時間是本地實際的太陽時,即真太陽時,與常用的北京時間存在不等時時差。
圭表和日晷對我國古代的農事生產極有幫助,而茶葉生產也是屬於農耕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利用圭表和日晷來測定茶葉採摘的節氣和時間,體現了茶事的季節性要求。圭表和日晷的設置既有助於人們了解更多的天文知識,可以根據提示親自動手測定時間和節氣,同時也將茶事活動納入了一個完整的農耕文化中來體現,顯現了茶文化與農耕文化的親密關系。
帶著輕松愉悅的休閑情緒,在茶葉博物館觀摩品味,累了,隨意地揀一處坐下,深深地呼吸空氣里桂花的甜香,渴了,挑一處有水聲鳥語的地方坐了,叫上一壺茶,細細地品,慢慢地讓茶香彌滿唇齒之間,便也就品出了一種閑情逸致、一種別樣的風雅來了。
這樣的風雅,是會被記取的,記取的一半在於茶博風情一半在於人文。走進了這龍井茶鄉,品出了另一番西湖煙月味,這種味道,正如杯中的茶,雖濃釅,卻也回甘久久。

㈥ 請教植物名稱

紫薇,別名:癢癢花、癢癢樹、紫金花、紫蘭花、蚊子花、西洋水楊梅、百日紅、無皮樹,拉丁文名:Lagerstroemia indica L. 千屈菜科、紫薇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7米;樹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幹多扭曲,小枝纖細,葉互生或有時對生,紙質,橢圓形、闊矩圓形或倒卵形,幼時綠色至黃色,成熟時或乾燥時呈紫黑色,室背開裂;種子有翅,長約8毫米。花期6-9月,果期9-12月。紫薇樹姿優美,樹干光滑潔凈,花色艷麗;開花時正當夏秋少花季節,花期長,故有「百日紅」之稱,又有「盛夏綠遮眼,此花紅滿堂」的贊語,是觀花、觀干、觀根的盆景良材;根、皮、葉、花皆可入葯。[1]
圖片取自中國植物圖庫[2]
中文學名
紫薇
拉丁學名
Lagerstroemia indica L.
別稱
入驚兒樹、百日紅、滿堂紅、癢癢樹
二名法
Lagerstroemia indica

植物界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7米;樹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幹多扭曲,小枝纖細,具4棱,略成翅狀。葉互生或有時對生,紙質,橢圓形、闊矩圓形或倒卵形,長2.5-7厘米,寬1.5-4厘米,頂端短尖或鈍形,有時微凹,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無毛或下面沿中脈有微柔毛,側脈3-7對,小脈不明顯;無柄或葉柄很短。花色玫紅、大紅、深粉紅、淡紅色或紫色、白色,直徑3-4厘米,常組成7-20厘米的頂生圓錐花序;花梗長3-15毫米,中軸及花梗均被柔毛;花萼長7-10毫米,外面平滑無棱,但鮮時萼筒有微突起短棱,兩面無毛,裂片6,三角形,直立,無附屬體;花瓣6,皺縮,長12-20毫米,具長爪;雄蕊36-42,外面6枚著生於花萼上,比其餘的長得多;子房3-6室,無毛。蒴果橢圓狀球形或闊橢圓形,長1-1.3厘米,幼時綠色至黃色,成熟時或乾燥時呈紫黑色,室背開裂;種子有翅,長約8毫米。花期6-9月,果期9-12月。[1]

紫薇
生長習性
紫薇其喜暖濕氣候,喜光,略

熱點內容
蛇盆景 發布:2025-01-10 20:52:46 瀏覽:664
中國情人節傳說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1-10 20:51:31 瀏覽:912
用荷花畫畫 發布:2025-01-10 20:27:48 瀏覽:936
長飄枝盆景 發布:2025-01-10 20:27:10 瀏覽:545
茶花開花朝下 發布:2025-01-10 20:22:50 瀏覽:925
康乃馨痛經 發布:2025-01-10 20:22:40 瀏覽:550
老盆盆景 發布:2025-01-10 20:21:49 瀏覽:60
夏寒蘭花期 發布:2025-01-10 20:20:04 瀏覽:790
蘭花種類6 發布:2025-01-10 20:09:59 瀏覽:466
韭菜盆栽怎麼養殖 發布:2025-01-10 19:59:02 瀏覽: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