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石盆景
❶ 盆景製作
盆景和詩、畫、園林藝術一樣,都是源於自然、源於生活,只是它們的表現形式各不相同。它們之間相互滲透,又相互借鑒。詩、畫常取材於園林、盆景,而園林、盆景的創作又強調富有詩情畫意。因此,盆景的立意和布局造型無不受到詩、畫的影響和啟迪,許多優秀的盆景作品就是吸取了繪畫的表現技法創作而成的。
但盆景又不同於詩、畫、園林,它受到客觀條件的諸多限制。詩是用文字的形式來表達人們的情感,描寫事物,歌頌祖國的錦綉山河,它不受空間的限制,畫可以利用畫幅的邊角勾勒出半個峰巒,以表示山嶺綿延,而盆景卻沒有邊角可以依助,只能做成完整的山峰,故又受到空間的限制,園林雖然也受到實際空間的限制,但其可利用的空間卻比盆景大得多。盆景藝術是以盆為紙,以植物山石繪成立體的畫,利用盆景藝術的表現手法,把大幹世界濃縮於小盆之中。
盆景藝術流派眾多,風格紛繁,造型布局也存在著一些差異。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它們雖然形式和風格不同,卻都遵循一些共同的規律和基本原則。只要掌握了這些規律和原則,再結合自己的藝術才能加以正確發揮,在進行盆景藝術創作時就會得心應手、「法一而形萬」。
盆景造型有以下幾個基本原則,它們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故只有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創作實踐中靈活地運用,才能獲得理想的造型,使盆景創作取得成功。
第一節意在筆先
立意即構思,寫文章在動筆之前,先確定寫什麼、怎麼寫?盆景創作的立意,即盆景的主題思想,就是想表現什麼、如何去表現?盆景作品成功與否,與其立意的優劣,有直接的關系。立意庸俗,當然創作不出造型新穎、具有詩情畫意的盆景來。清代乾隆時期詩人兼畫家方薰在《山靜居畫論》中說:「作畫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則奇,意高則高,意遠則遠,意深則深,意左則左,意庸則庸,意俗則俗。」這是很有道理的。
有人把盆景的立意和意境相混淆,其實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概括地說,立意是盆景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而盆景的意境則是指盆景藝術作品的情景交融,並與欣賞者的情感、知識相互溝通時所產生的一種藝術境界。它不是盆景的具體外形。盆景的意境,好似文學作品中的思想性,但又不象文學作品的思想性那樣明顯,它是內在的、含蓄的,需要欣賞者運用自己的知識進行思考和聯想,才能體味其中之美妙。如當人們看到給一株樹干粗短、枝葉茂盛的五針松盆景命名為《有志不在年高》時,就會使人想到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多少英姿勃發的青少年,為國家民族做出了可歌可泣的偉大業績,從而激發人們獻身祖國、振興中華的豪情壯志,這種情景交融的聯想和想像就是意境。
盆景的立意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作者的情感受到外界的激發,或受到某種事物的啟迪,而產生創作的動機。比如當你游覽黃山時,看到千姿百態、馳名中外的松樹,如迎客松、倒掛松等,其頑強的生命力使人倍受感動,於是想用盆景的形式把美妙的自然景觀再現出來,這就產生了創作的慾望,並根據這一慾望進行立意,然後選材進行創作。另一種情況是「見樹生情」,或叫「見物生意」。比如當你挖到一棵好的樹樁,或親友贈送一株樹木素材時,盆景創作的經驗使你不會草率下剪,而是左觀右望,上下打量,反復推敲,當眼前的樹木和頭腦中儲存的圖
象即樹木的造型結合在一起時,構思就完成了,立意也就產生了。前者可謂「因意選材」,後者則是「因材立意」。規則式造型大多是「因意選材」,而自然式造型則大多是「因材立意」。
山水盆景的立意也有兩種情況。
一是當你在國內游覽了名山大川、名勝古跡之後,深為祖國錦綉山河的壯麗景色所感染,產生了創作的慾望,想把看到的自然風光再現出來,或因看到某種印象深刻的事情而受到啟發想進行創作,進而選擇適當的材料製成盆景,以表達自己的情感。
下面以盆景《中流砥柱》的情況為例,說明盆景創作立意的過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開始的改革開放,像和煦春風吹遍祖國大地,使百花爭艷,萬木蔥蘢。改革開放大大加快了四化的步伐,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涌現出一大批英雄模範人物,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做出了巨大貢獻。看了他們的事跡很受感動,於是我想創作一件盆景來贊頌這些改革能手。那麼究竟創作什麼樣的盆景才能表現這些英雄人物堅韌不拔、在關鍵時刻能挺身而出發揮支柱作用呢?經過反復思考,最後決定以《中流砥柱》命題進行創作。
接下來,面臨如何選材的問題,就是選用什麼樣的石料才能表現這些改革能手們的堅強、剛直,在改革的驚濤駭浪中巍然屹立的精神風貌呢?最後選中了斧劈石。但是我又考慮如果製作一件孤峰獨秀式的山水盆景,峰巒雖然高大,卻不合乎命題的要求,因為改革能手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大批,所以採用眾多峰巒的平遠式較為理想。然而,不太高的峰巒能夠表現這些英雄人物形象嗎?我想到中國有幾句名言:「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多少翩翩少年做出了可歌可泣的偉大業績,當今的改革能手中青年佔多數,這些不太高的峰巒不是恰好能表現上述思想內容嗎?最後我選定了多峰巒的平遠式造型。
在選石構思中,我突然想起桂林市解放橋附近的灕江中,有一小山屹立江上,在小山下游還有一些大小不等的洲渚,於是我以這些自然景物為藍本進行創作。
中流砥柱是指江河中的小山。為表現其抗擊驚濤駭浪、堅如磐石的氣勢,我將盆景上的峰巒略向江河上游傾斜,使其造型更為生動有力。
山水盆景立意的另一種情況是,先有了石料,創作者根據石料的多少、形態、特點等,反復琢磨後再立意,然後動手進行創作。例如,有一塊型號較大、體態嶙峋的瘦形松質石料,對其反復觀察後感到,如將它鋸開反而不美,可揚長避短,設計一件孤峰獨秀式山水盆景,寓以「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詩情畫意。製作時,根據石料的形態特點,因材制宜,因勢利導,先把石料外形輪廓加工成孤峰獨秀式石料素材;再在峰巒正面雕琢出一條蜿蜒曲折的山路,山路要下寬上窄、時隱時現,通往山巔;在山路下部配置人物,好似在奮力向上攀登的樣子。
❷ 山水盆景的獨峰式是怎樣布局的
山水盆景的獨峰式:又稱孤峰式。一般盆內只放一塊體態高大的山石版形成孤峰權,孤峰必須形成一個完整的山峰形象,並且要有高聳、突兀之貌,不宜矮小平庸,一般峰高是盆長的80%左右,也可峰高大於盆長。山石不要置於盆中央,宜偏左或偏右。但也不能緊貼盆邊。
偏重式:偏重式由兩組山石組成,分別位於盆左、右兩側,一組較高大為主體,另一組較矮小為客體。切忌兩組山石高低、大小相似。兩組山石在結構上是斷開的,但又形斷意連,相互呼應,構成統一整體。
開合式:開合式由三組山石組成,盆前方左右兩側各置一組,有主有次,兩組山石中間的後方再置一組更加低矮的遠山。三組山石在平面位置上應形成不等邊三角形/
重疊式:山石可分為兩組或三組,每組山石均形成連綿不斷的低矮山脈,從盆的一側向另一側蜿蜒伸展,山脈與山脈穿插、重疊,表現一派遠山景象。要避免山脈在平面上排成直線,每組山脈寬窄、長短也要有變化。
散置式:散置式是由三組以上山峰組成,並且山峰多呈分立狀。散置式特別強調峰群的有機統一,山峰布置應有疏有密,有主有次,使賓主分明,否則將是一盤散沙。
❸ 中國盆景的分類及各類的特點
中國盆景分類的方法較多,還沒有一個嚴格的統一標准。盆景研究者一般根據取材和造型的不同,分為兩大類:以樹木材料為主,稱為樹木盆景(或稱樹樁盆景)以山石材料為主,稱為山水盆景 (或稱山石盆景)。
水旱盆景
它是介於樹木盆景與出水盆景二者之間的另一類盆景形式,是以樹木、山石、人物、水、土為材料,採取山石隔開及各式各樣的樹景。自然界的景物,往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水旱盆景的特點正是在於能再現這種完整的景觀。因此,自然氣息較為濃厚。如果再適當地安置一些人物,建築等小配件,還可表現出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題材,如清溪垂釣、柳塘放牧等等。山石多採用硬質石料。樹木選用於矮葉小的樹木,如五針松、真柏、短葉羅漢松、六月雪、榔榆、虎刺等。水旱盆景在布局時,可以植物為主體,也可以山水為主景,但必須協調統一,成為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
山水盆景
以各種山石為主要材料,經過精心選擇和加工造型,模模擬出真水的天然景色,裝飾於咫尺盆申,展現懸崖絕壁,險蜂幽壑,翠巒碧澗等山水風光,猶如立體的山水畫。所謂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乃,這種 縮地千里,小中見大的藝術造型,是山石盆景的特色。
山水盆景有水盆式和旱盆式的區別,山石置於淺口水盆中,盆中貯水,表現出有山有水的景物,稱為水石盆景;由石置於淺日旱盆中,盆中盛土:表現無水的天然山景,稱為旱石盆景。近年來,盆景藝術工作者吸取了貝雕、掛屏等工藝品的某些長處,創作了一種可以掛放在牆上的盆景,稱?quot;掛壁式」盆景。這就是將盆缽平掛在牆壁上,裡面鑲嵌山石,並置土栽種各種耐陰植物。
樹木盆景
以樹木為主體材料,種盆造型取景者,統稱
❹ 山水盆景的石山的布局
山水盆景是運用移天縮地、以小見大的藝術手法,根據「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原則來造型和布局的。山水盆景以山為主,成功的石山必須是既具形態美和雄偉的山勢,又有皺、瘦、透、漏之妙。「皺」就是要求石上表面有紋理,皺褶得有規律,不宜平滑;「瘦」就是要求石塊稍長,頂端較寬有稜角,不宜臃腫;「透」就是指石塊裡面有大小孔道,互相溝通;「漏」是指石料要有孔隙,能夠通氣排水。我們在選擇石料製作盆景時,主要是要根據石的特點來確定主題。如修直挺拔、呈懸崖峭壁的,可用來製作險峰;呈扁長形狀的,可用來表現連綿不斷的山巒;皺、瘦、透、漏皆備的,不但可作雲峰、洲島、土山,還可作獨石欣賞。如何充分利用石的自然形態進行布局、組拼安排,有下面三種方法可供參考。
①獨石。獨石俗稱孤峰,在盆內的左邊或右邊安置一塊較大的石峰,另一側放置一兩塊小石作島嶼,這樣大山、小島大小懸殊,各在其位,形成一峰異起於遼闊水面上的景緻,此景蘊含深遠,主題集中。這種石料以不用人工加工而自然形成的獨石為佳。
②子母石。在盆內設置兩塊一大一小的石峰,左右對峙,母石(主峰)突出,略偏於盆的任意一方,但不能立於盆的中央,這樣母石在主位,子石作陪襯,子、母石高矮不一,大小各異,賓主分明。兩石隔水相望,遙相呼應,既對立又統一,既簡練又符合天然山水的真實性。
③群石。這種石山狀如「眾如拱伏,主山始尊」。盆內山幾座較大的石山組成,群石中的主山必須擺設在重要的位置上,其體積、高度要佔絕對的優勢,在拼接山石時,主景要突出,賓主有別。如製作「品字」形的石山群,首先選其中一塊最高大的石塊為主峰,布置在靠近盆中央稍後的位置,其餘各石,圍繞主峰,依次排列在左右較前的地方。這樣山石層疊,穿插聯絡,丘壑森嚴,深厚自然,一幅層巒競秀、清水漣漪的立體山水畫猶置眼前。
盆中諸景既要富於變化,又不宜過於人工斧鑿,要符合自然山水的氣勢。山有高低、遠近,坡有陡緩、長短,峰有高峻、奇險,巒有圓渾、宏偉,崖有峭險,洞有大小,岸有曲折,樹有疏密參差,草苔有秀麗疏落,山水盆景的一峰一巒,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舉足輕重的,要全盤考慮,馬虎不得。如果能「搜盡奇峰打草稿」,製作起山水盆景來,胸中有千山萬壑,自然能夠達到完美的境地。
❺ 自然型盆景主要有哪些形態
自然型:模擬自然界孤木、叢林神貌,形狀多變,姿態萬千。其造型可概括為以下形式。
直乾式:樹干直立,枝條分生橫出,疏密有致,層次分明。此式能表現出雄偉挺拔、巍然屹立、古木參天的樹姿神韻。我國嶺南盆景的大樹型和浙派盆景的風格形式多屬此種。
斜乾式:樹干向一側傾斜,一般略彎曲,枝條平展於盆外,樹姿舒展,疏影橫斜,飄逸瀟灑,頗具畫意。所用樹材,有來自山野老樁,也有以老樹加工製作而成。一般樁景多採用斜乾式。
卧乾式:樹干橫卧於盆面,如卧龍之勢,樹冠枝條則昂然向上,生機勃勃,樹姿蒼老古雅,有似風倒之木,富於野趣。配盆多用長方形盆,可配山石加以陪襯,以求均衡美觀。
曲乾式:樹干彎曲向上,猶如游龍。常見的形式取三曲式,形如「之」字。枝葉層次分明,樹勢分布有序。川派、徽派、揚派、蘇派盆景常用此種形式。
懸崖式:樹干彎曲下垂於盆外,冠部下垂如瀑布、懸崖,模仿野外懸崖峭壁蒼松深海之勢,呈現頑強剛勁的性格。用盆多取高筒式,適於幾案陳設,因樹冠懸垂程度不同而分為下列三種情況:一是小懸崖:冠頂懸垂程度不超過用盆高度之一半者;二是中懸崖:冠頂下垂不超過盆底部為中懸崖;三大懸崖:冠頂下垂至盆底以下為大懸崖。
枯乾式:樹干呈枯木狀,樹皮斑剝,多有孔洞,木質部裸露在外,尚有部分韌皮部上下相連,冠部發出青枝綠葉,枯木逢春,返老還童又不失古雅情趣。日本常用人工造成枯乾式。
劈乾式:主幹劈成兩半,或劈去一邊,使樹干呈枯皮狀態,然後讓這一劈干長出新枝葉,再進行藝術加工,使其古拙、奇特。
附石式:這種形式還是以突出樹樁為主,山石為配景(有時也以山石為主),樹根附在石頭上長,再沿石縫深入土層,或整個根部生長在石洞中,好像山石上生長的老樹有「龍爪抓石」之勢,古雅如畫。樹樁主幹有直干、斜干、曲干、枯乾等多種形式。如附在一塊枯木上生長,稱之為木附式或叫貼木式。
單乾式:每盆只種樹一株,一個主幹。主側枝分布均勻,構圖簡潔,挺秀莊重,這是盆景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它可以是直干。斜干、曲乾等形式。
雙子式:樹二株或樹一株,干為二,而造型可以多樣化,分主次、高低、正斜,生動幽雅,富於畫意。
三乾式:樹一株(或三株),干為三。要有主次之分,忌雷同,應做不等邊三角形構圖,有高有低,有直有斜,使其具活潑古雅之趣。
叢林式:多株叢植,宛如原野,山間簇生叢叢疏林。
提根式:通過栽培技藝和造型手法,變化虯曲蜿蜒的根系形態,呈蒼古氣勢。
連根式:連根式地上部分多干或叢林,根部裸露相連,這種形式多選用植株根部易萌發不定芽的樹種,如福建茶、火棘等。另有兩種根枝相連的「過橋式」、「提籃式」。
垂枝式:利用某些樹種或品種枝條下垂的生長習性稍微加工而成,如垂柳姿態。常用樹種有迎春、檉柳、垂枝梅、垂枝碧桃、龍爪槐等。
枯梢式:模擬自然界老樹枯枝或受雷擊的現象,樹木顯得老態龍鍾,奇特古雅。
多乾式:樹干叢生,高低參差,虯枝四齣。其中又有雙乾式、三乾式或一本多乾式之分。
風動式:枝葉風飄一方,富有動感,如疾風勁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