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在盆景中
『壹』 盆景的作品賞析
「其實它們都是不幸的產物/早已失去了自己的本色」這是《盆景》中的詩句。讀著這些詩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那個動亂的年代。
盆景,它們與其它景色不同,它們「在各式各樣的花盆裡/受盡了壓制和委屈/生長的每個過程/都有鐵絲的纏繞和刀剪的折磨/任人擺布,不能自由伸展」不錯,詩人寫得很准確,盆景正是在這種狀態下存活的。同時,詩人又是在寫那個動亂的年代,那時,有多少人「受盡了壓制和委屈」,在「鐵絲的纏繞和刀剪的折磨」下生活呵!
下面,詩人對盆景的描繪,可以說是對那個動亂年代進行揭露的一個縮影:「像一個個佝僂的老人/誇耀的就是怪相畸形/有的挺出了腹部/有的露出了塊根/留下幾條彎曲的細枝/芝麻大的葉子表示還有青春/像一群飽經戰火的傷兵/支撐著一個個殘廢的生命」
那個畸形的年代,把許多人都變成畸形,變成殘廢,這不僅是人們的靈魂,也包括人們的肉體,這是多麼怵目驚心的圖畫!
詩人在《盆景》中,塑造了盆景痛苦的形象,為的是塑造那個畸形年代所造成的痛苦形象,當然,這是藝術的再現。不是通過對那個畸形年代的直接描繪,而是通過對盆景的描繪來實現的。
從這里,我們可以去理解詩人在創作時所遵循的藝術規律,從而使我們得到借鑒和啟發。
詩人說:「意象是具體化了的感覺。」意象的創造,就是「在萬象中,『拋棄著、揀取著、拼湊著』,選擇與自己的情感與思想能糅合的,塑造形體。」(《詩論》)
《盆景》這首詩,意象的創造,就正是詩人選擇到了與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能糅合的東西,從而塑造了形體,很好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貳』 贊美欣賞懂得盆景的人
中國是世界的詩詞王國,歷代的詩人墨客對花草樹木情有獨鍾,以凝煉的語言,傳神的文字,十分生動地概括了山水花木的精神品格和風情韻致,還有不少是吟詠盆景藝術。
「煙翠三秋色,波濤萬古痕。削成清玉片,截斷碧雲根。風氣通岩穴,苔紋護洞門。三峰具體小,應是華山孫。」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品賞山水盆景後發自內心贊美的詠嘆。「小松未盈尺,心愛手自移。蒼然澗底色,雲濕煙霏霏。栽植我年晚,長成君性達。如何過四十,種此數寸枝。得見成蔭否?人生七十稀。」這首詩是白居易自栽松樹盆景幾十年,對松樹盆景蔚然成林,蔥蘢突兀,富有強盛生命力的歌吟。
宋代的不少詩人、畫家如蘇東坡、陸游不僅親自製作盆景,且往往觸景生情,詩興勃發,對入畫的盆景加以吟詠,留下許多名句:「我持此石歸,袖中有東海……置之盆盎中,日與山海對。」(蘇東坡《取彈子石養石》)「雁山菖蒲崑山石,陳叟持來慰幽寂。寸根蹙密九足瘦,一拳突兀千金直。清泉丘缶相發揮,高僧野人動顏色。盆山芬然日在眼,此物一來俱掃跡。根蟠葉茂看愈好,向來恨不相從早,所嗟我亦飽風霜,養氣天功日衰稿。」(陸游《菖蒲》)。這些詩篇不僅表述了「小中見大」的藝術手法,還對山水盆景作了細致的描述和贊美。
元代強調盆景的「小中見大」,也要求畫理入盆的意趣。謝宗可《蟠梅》詩:「縈春絆碧裂蒼苔,歲晏寒香宛轉來;蛟蟄凍雲冰骨瘦。龍眠夜月玉鱗開。風霜氣勢從千折,鐵石心腸亦九回;只為東君甘自屈,不教枉點百花魁。」
清時,觀花盆景不僅在民間深受喜愛,在宮廷中也佔有一席之地。康熙在《詠御制盆景榴花》中寫道:「小樹枝頭一點紅,嫣然六月雜荷風; 青葉里珊瑚朵,疑是移銀金碧中。」把盆中珊瑚配景的襯托,榴花的嬌艷欲滴寫的十分傳神。
同是用《小重山》詞格描寫盆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李符在《小重山》詞:「紅架方瓷花鏤邊,綠松則半尺,數株攢,斷雲根取石如拳。沉泥上,點綴郭熙山,移近小闌桿,剪苔鋪翠暈,護霜寒,蓮筒噴雨冥飛泉,添香靄,借與玉爐煙。」龔翔在其《小重山》中也寫道:「三尺宣州白狹盆,吳人偏不把,種蘭蓀,釵松拳石疊成村,茶煙里,渾似冷雲昏,丘壑望中存,依然溪曲折,護柴門,秋霜長為冼苔痕,丹青叟,見也定消魂。」兩首《小重山》詞把盆景的形象和意景描繪得淋漓盡致,讓人有觸景生情和浮想聯翩的感覺。
現代著名作家和園藝大師周瘦鵑先生不但著作等身,也不辭風雨寒暑,在富有詩情畫意的盆景叢中,侍弄花草盆景,他曾寫過一首七絕詩來說景言志:「不事公卿不辱身,悠然物外葆天真。長年甘作花奴隸,先為梅花忙一春。」
『叄』 《盆景》艾青的內涵是什麼(多些)
《盆景》是艾青創作於新時期的一首詩作。
建國後,艾青這位「從彩色的歐羅巴帶回了一支蘆笛」的詩人為新生活而歡呼,為世界和平和友誼而歌唱。從1950年到1957年,他出版了《歡呼集》、《寶石的紅星》、《黑鰻》、《春天》和《海呷上》等詩集。
從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開始,詩人的歌喉沉寂了21年之久。1978年得到平反,同年4月在《文匯報》發表《紅旗》一詩,復出詩壇。在新時期,他共寫了200多首詩,出版有《歸來的歌》、《彩色的詩》、《雪蓮》、《域外集》等詩集和論文集《艾青談詩》。
作為「歸來詩人」,艾青的「歸來的歌」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以宏闊的視野,思考重大的社會現實問題,並由此擴展、深化開去,試圖對人類歷史作出哲理性的概括,如《在浪尖上》、《光的贊歌》、《古羅馬的大鬥技場》等。這是艾青在新時期影響最大,得到評價最高的詩作。二是詠物和哲理小詩,如《魚化石》、《山核桃》、《酒》、《蛇》、《盆景》、《仙人掌》等,這類詩抒寫一時的情緒感受,或記錄對社會、人生的感悟。第三類是域外題材的詩作,如《歐羅巴圓舞曲》、《牆》、《重訪維也納》、《巴黎》、《紐約》、《芝加哥》等,多為記游式的隨感和思考。艾青復出以後的詩作,一方面承續了他50年代詩歌的單純、樸素、明朗的特點,另一方面又融入了他30年代詩歌運用較多的現代派手法中的有活力的成分。他善於捕捉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反映現代生活,表現抽象的觀念、哲理;常常把象徵性的形象同哲理性的思考結合起來,抒發對時代、社會、人生的認識。
1979年2月,剛獲得平反不久的詩人隨作家訪問團到南方訪問,在廣州參觀了盆景展覽,此時卻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他由眼前的盆景,聯想到自己長達20年的坎坷和苦難,聯想到十年動亂中自由被踐踏、個性被壓制、人性被扭曲的社會現象,於是,把復雜的思想感情溶入客觀對象中去,寫下了《盆景》一詩。
全詩共4節。第一節寫盆景養尊處優,貌似珍貴,卻被禁錮了生命的處境。「好像都是古代的遺物/這兒的植物成了礦物/主幹是青銅,枝椏是鐵絲/連葉子也是銅綠的顏色」,這里哪有一點生命的感覺?第二節指出盆景被拘禁在花盆裡,「生長的每個過程/都有鐵絲的纏繞和刀剪的折磨」,以至於「一部分發育,一部分萎縮」,顯露出各種各樣的「怪相畸形」,「像一群飽經戰火的傷兵/支撐著一個個殘廢的生命」。它們都是以「不平衡」和「殘缺不全」為標準的病態審美觀念的犧牲品。這一節的描寫就是要指出「它們都是不幸的產物」。第三節是一個轉折,指出了花木應該具有的自然的生命狀態,可以看作是對植物「自由伸展發育正常」的呼籲。最後一節是這樣的:「如今卻一切都顛倒/少的變老、老的變小/為了滿足人的好奇/標榜養花人的技巧/柔可繞指而加以歪曲/草木無言而橫加斧刀/或許這也是一種藝術/卻寫盡了對自由的譏嘲」。「怪相畸形」被作為藝術來展覽,這是一種美醜不分的顛倒,詩人在這一節里把批判的鋒芒直指「橫加斧刀」的盆景的製造者,表明了本詩的主旨。當然,我們不應認為詩人對盆景藝術有什麼偏見,他不過是藉此來鞭笞極「左」思潮下踐踏自由、壓制個性、扭曲人性的社會現象。
詩人不是直抒胸臆,而是把對客觀事物的描述上升到更高的象徵的層次,把對現實的思考熔鑄在具體可感的意象之中。艾青年輕時曾受過繪畫的專業訓練,善於准確地把握事物的形態。在詩的第一節中,詩人用工筆畫的筆法寫出了盆景的外觀,並交代了環境,其中的線條、色彩是負載著否定式的思想情感的。第三節又這樣寫盆景的畸形:「像一個個佝僂的老人/誇耀的就是怪相畸形/有的挺出了腹部/有的露出了塊根/留下幾條彎曲的細枝/芝麻大的葉子表示還有青春/像一群飽經戰火的傷兵/支撐著一個個殘廢的生命」。在細致的描繪中,不斷向客觀事物進行思想情感的滲透,從而改變對象純客觀的屬性,塑造出能夠表情達意的意象。這是一個痛苦的形象,使人想到十年動亂中極「左」觀念對人的扭曲。
《盆景》反映出艾青所追求的樸素、單純、集中、明快的藝術風格,沒有繁復的技巧,在語言上沒有什麼雕琢和藻飾,而是以樸素、自然的語言塑造意象,表達深刻的思想內涵。
『肆』 「厄此盆盎中」的出處是哪裡
「厄此盆盎中」出自宋代艾性夫的《憫盆松》。
「厄此盆盎中」全詩
《憫盆松》
宋代 艾性夫
物生天地間,細大各有容。
偉哉霄漢姿,厄此盆盎中。
嗟吁爾橐駝,局促吾蒼龍。
駝兮顧我笑,可憫豈獨松。
《憫盆松》艾性夫 翻譯、賞析和詩意
《憫盆松》是宋代詩人艾性夫的作品。這首詩以盆景中的松樹為主題,通過對松樹與天地、宇宙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的思考和悲嘆。
詩中首先提到"物生天地間,細大各有容",這句話表達了一種包容的觀念,認為世間萬物都有其獨特的存在價值。接著,詩人以霄漢(指天空)來形容松樹的姿態,以盆盎(指盆景)來形容松樹的局促之感。這里的對比使得松樹的偉岸與盆景的狹小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了松樹在有限空間中的窘迫與蒼涼。
詩中出現了"嗟吁爾橐駝,局促吾蒼龍"的描述,通過將松樹比喻為橐駝和蒼龍,詩人表達了對松樹命運的同情和悲嘆。橐駝代表了辛勤勞作的形象,而蒼龍則象徵著威嚴和尊貴。詩人在這里通過對比,強調了松樹在盆景中的局促和困頓,與其本應有的偉岸形象相比,顯得可悲可嘆。
最後兩句"駝兮顧我笑,可憫豈獨松"表達了詩人對松樹的同情和關懷。詩人認為松樹困頓的姿態令人心生同情,而詩人的關注和贊嘆也不僅僅是對松樹個體的憐憫,更是對整個人生境遇的思考。
整首詩以盆景中的松樹為象徵,通過對比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的思考和悲嘆。通過松樹與天地、宇宙的對比,詩人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局促和困頓,以及對於有限境遇中生命力的贊嘆與同情。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微小而偉大的形象,通過對自然界的觀察,引發人們對生命的思考和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