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盆景園
Ⅰ 四季常青的植物有哪些
榕樹,桑樹科,椿樹屬。有印度榕、泰國榕、黃心榕、高山榕、垂葉榕等樹種。榕樹高大雄偉,自繁成林,根系盤踞,四季常青,是亞熱帶獨特的樹種。
奇特氣根連體生長
榕樹的氣根千絲萬縷,遠看似長髯隨風輕瓢;又像垂柳婆娑美麗。氣根是從干枝萌發出來,暴露在大氣中的不定根,有極旺盛的生命力,依賴母體的營養並可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及養分不斷伸長向下,有的垂直朝下生長,有的纏繞枝幹延長。氣根尖端生長點(白點)伸到土中,地上部分迅速長成根系,地上部分長成樹干,下垂氣根入土生根,復成一干,形似支柱。纏繞枝乾的氣根,其尖端生長點伸進腐朽的樹體,或遇到有客土的樹凹,或在表皮破損、局部腐朽處,均可生長。先長根,後萌枝芽,再生葉子。
這許多氣根粗細不一,枝幹交織,像藤蔓一樣同根共生,脈相連。這種"連體生長"是木本植物世界中最獨特的現象。
多代同堂 難斷樹齡
通常,有萌生能力的樹木,自然死亡後,才從根部或樹樁萌生下一代的植株,在同一時期同一樹體上只有同一代的植株。然而,榕樹在尚未死亡腐爛之前,通過其氣根卻可繁衍出翌代的樹
體,繼而又由第二代樹體上的氣根繁衍第三代的樹體,這許多干體既可分開又連長在一起,形成一個"大家族"。這些生長及繁殖的變化是在同一個時期內,在"原位原樹"上進行的,以致同一棵古榕樹上有不同"輩數"的樹干,出現了"多代同堂"的奇觀。對於天然的,或無記載可究的古榕樹,查其樹齡較困難,尤其是該樹的"祖齡"更難斷析。按照慣例,應以現存最老,輩數最高,年齡最大(年輪最多)干體的年齡作為該古榕的樹齡,
獨樹成林
榕樹軀干粗壯,樹冠舒展,枝繁葉茂,查獨樹成林。如福建省福州森林公園一株古榕,樹冠遮天蔽日,蓋地十多畝,成了綠蔭大世界,真是"榕蔭遮半天",堪稱我國榕樹王。廣東省新會江心島上一棵大榕樹自繁成林,樹上住滿鷺鷥和鸛鳥,成為鳥的天堂。澳門樹王--古榕樹,歷盡滄桑,蒼勁巍立,令人肅然起敬。榕樹是福建省樹,福州簡稱榕。在福建,獨樹成林的古老榕樹不計其數。
以根造景
榕樹根系發達,神奇多變,形態別致。以根為主塑造千姿百態的盆景及景樹是榕樹栽培的特色。榕樹文化,榕樹園藝,榕樹盆景,燦爛似錦。那龐大的地下根系常常霹出地面,造型壯觀,如天然根雕。樹上的氣根,纏繞樹干,變成彎彎曲曲的巨藤盤旋樹體,塑造出"龍柱"奇景。榕樹根系盤踞地上,景色迷人。如,北京市中華民俗村大門,就是一棵龐大古榕樹的景觀,氣勢磅礴,風景動人。福建漳州市朝陽鎮橋頭村明代古城牆上榕樹根系盤根錯節,連綿2公里,成為我國一道最長最神奇的"榕樹根牆"。
Ⅱ 南寧市,哪裡最好看最好玩
南寧市最好玩的地方有以下幾個:
1.青秀山
九龍瀑布森林公園位於東距南寧118公里的鎮龍山西麓,林區內古樹老藤遮天蔽日,飛瀑流泉四季常流。公園內水源極為豐富,共有獅子溪、平田溪、鯉魚溪、九龍溪等五條較大溪流,終年流水不斷,匯流成瀑,在園內形成大大小小共20多處瀑布,格局特色。其中核心景區內有白龍出潭、群龍迎賓、雙龍戲珠、紫龍相會、龍女吐珠、九龍入宮、飛龍朝泉、神龍慶殿、龍鼓響譚等九幅瀑布。中心廣場還塑有展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廣西最大的雕塑:百鳥衣飛天女神群雕塑像。
Ⅲ 熟悉南寧的朋友進
南寧景點大全
青秀山風景區
南寧市最著名的風景區,位於南寧市東南方向約10公里,俗稱青山。由青山嶺、鳳凰嶺等18座大小嶺組成,總面積4.0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積14667平方米,綠地面積25000平方米,主峰海拔289米,被譽為「南寧市的綠肺」。
景區內山巒起伏,群峰疊翠,泉清石奇,素以山不高而秀, 水不深而清著稱。建有熱帶雨林大觀、棕櫚園、水月庵、龍象塔、泰國園、瑤池、天池等景點以及世界上最大的蘇鐵園。現存明清時期的古跡和名人文士的題吟頗豐,是遊客觀光旅遊、尋古探幽的好去處。山上還建有觀光纜車,可一飽湖光山色,被評為廣西十佳景區之一。
南寧良鳳江國家森林公園
良鳳江森林公園是國家AAA級旅遊區,地處南寧市南郊,距市區僅7km,距南寧國際機場15公里,友誼公路(國道322線)從公園中間穿過,交通十分便利。是林業部批准建立的廣西最早的國家級森林公園。
景區由菩提大觀園、植物王國、游樂世界三部分組成。並擁有華南地區最大的植物標本園、中國唯一陰陽合一的佛教聖樹—菩提樹、中國第二大滑草場、廣西最大的森林野戰俱樂部,以及蝴蝶奇石館。公園內樹木蔥蘢,負氧離子含量極高,空氣濕度大,可謂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森林浴場」。這里山幽、水碧、樹奇、氣清、樓雅,猶如一顆碧綠的翡翠鑲嵌在首府的大地上。園內的植物王國為華南地區最大的樹木標本園,同時,這里還是茶族皇後、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金花茶的故鄉。
在這里不僅可以游覽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巧奪天工的人文景觀、盡享21世紀的綠色食品,還可以觀看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表演。
南寧市人民公園
人民公園又稱白龍公園,因園內有一約7萬平方米的白龍湖而得名。據宋史《輿地紀勝》記載,宋代名將狄青將軍曾率軍隊在此駐扎,某日看見湖邊有一群白羊,好像一條游動的白龍,所以就給此湖起名白龍湖,可見白龍湖得名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白龍公園靠近市中心,從朝陽廣場步行10分鍾左右即可到達。公園大門正對面,是一座林木蔥蘢、端嚴秀整的山坡,這便是公園的主體——望仙坡,有一條高141級、寬10米的石階直通山頂。曾傳晉人羅秀曾在南寧西面的羅秀山上修行得道成仙,望仙坡因與羅秀山遙相對望而得名。望仙坡頂上原建有祭祀狄青、孫沔、余靖、蘇緘、王陽明、莽依圖等對南寧有功的歷史名人的「六公祠」,後被舊桂系軍閥陸榮廷1917年拆去,修建了一座炮台,這就是鎮寧炮台。炮台用大青石砌成,為一座環形城堡,裡面砌一高台,上面安置一尊德國克魯伯工廠1890年製造的大炮。望仙坡是南寧的最高處,登上炮台,南寧景色盡收眼底。望仙坡的南麓,就是白龍湖了。湖岸翠竹掩映,垂柳搖曳,湖的中心有一小島,島西面有九曲橋,島北面有三孔月橋,把島與湖岸相連起來。遊人可在湖面泛舟,亦可在橋上喂魚,樂趣無窮。在公園東北隅的山坡上,建有雄偉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碑高25米,上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幾個金色大字,周圍是蒼松翠柏,整個建築庄嚴肅穆。白龍公園中心還有一座全區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品種較全的蔭生植物園,是集科學性、知識性、藝術性、趣味性於一體的亞熱帶觀賞植物園。
南寧動物園
南寧動物園位於南寧市大學道中段,佔地40多萬平方米,園內有起伏的坡丘,迂迴的湖泊,蜿蜓的小路,蔥翠的竹木,其間錯落有致地建有熊貓館、大象館、獅虎山、豹子房、河馬館、海豹池、長頸鹿館、斑馬場、蛇館、鳥舍等式樣各異的獸禽館,令人彷彿置身於大自然。更有趣的是這里的許多動物實行籠外放養,遊人可親手餵食小白兔,逗弄小山羊,與孔雀一起漫步,讓鴿子停在掌心,深得人與動物和平共處之樂。
動物園擁有170多種近2000頭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珍禽異獸,有全國最大的鱷魚養殖基地。特別值得遊人觀看的是廣西珍稀動物白葉猴、黑葉猴、懶猴、矮馬等。白葉猴和黑葉猴生存在廣西西南部山區,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猴類,特別是白葉猴數量更少,僅在廣西左江和明江間約200平方公里內生存,總數約只有600隻。白葉猴頭頸、上肩和後半段尾巴有白毛,頭頂的毛冠也是白色,黑葉猴的毛冠和全身的毛均為黑色,僅耳基至嘴角、尾端有白毛,遠遠望去就象一個個鶴發童顏的老人。懶猴又名蜂猴,長得小巧玲瓏,身長只有30厘米左右,重約一公斤,它行動遲緩,左顧右盼,走一步往往花十幾秒鍾,故被稱為懶猴,我國僅廣西、雲南才有,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矮馬產自德保縣,《漢書》中稱為「果下馬」,高度只有80—96多厘米,是我國最矮的馬,它擅爬山,善走夜路,耐寒耐熱,特別適合在桂西山區使用。
此外,大象館的大象表演也別具特色,館內約有七八頭大象和小象,它們打扮得漂漂亮亮,在馴象員的指揮下表演各種精彩的節目,引得遊人里三層外三層地觀看。
獅山公園
獅山公園位於南寧市邕武路五村嶺,園內地形變化豐富,有山丘環繞全園,中心有互相貫通的窪地。在園內的山上都栽有大量的竹子,風吹過,整個竹林都發出「嘩嘩」的聲意,再看著滿眼的蒼翠,被凡塵污染了的心靈不知不覺中就得到凈化。再加上綠樹成蔭,環境更見清幽,中心的鷺湖,使得山、水、林皆自然成景,是一個休閑的極佳去處。
南湖公園
南湖公園位於市區東南面,是一個融水體景觀、亞熱帶園林風光於一體的公園。寬達93萬多平方米的南湖湖面明凈如鏡,碧波瀲灧。南湖原為邕溪,本與邕江相連通,每當邕江發洪水時,江水就倒灌到溪中,將大量農田、房舍淹沒。唐代景雲年間,邕州司馬呂仁徵集民工,在此分流建堤,蓄水成湖,束住泛濫的洪水,這就是後來的南湖。以後人們利用湖畔植樹栽花,修廊建亭,辟成風景區,1972年正式開辟為公園,以廣種亞熱帶花卉和樹木為主要特色。在南湖遊玩,一是在湖中泛舟,或在湖岸重釣;一是觀賞富於亞熱帶特色的花卉草木。沿湖綠化區,有棕櫚、蒲葵、假檳榔等熱帶樹木;道路兩旁,種有蝴蝶果、白千層、銀樺等風景樹,百花園培植有金花茶等上百種名貴花卉,還有佛肚竹、南洋杉、台灣相思等名貴竹木。其中有三個「園中園」,即中草葯圃、盆景園和蘭花圃,可謂集大成之作,讓遊人們大長見識。南湖公園還經常舉辦各種花展,規模之大,展期之長,令人大飽眼福。南湖公園內值得參觀的還有1984年建成的「百色起義陳列館」,它是紀念百色、龍州起義55周年而建的,有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的塑像和革命歷史文物陳列室。烈士紀念碑座正面刻有鄧小平同志的題詞:「紀念李明瑞、韋拔群等同志,百色起義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金花茶公園
金花茶公園位於葛村路中段,公園內沐石溪如玉帶將潁湖天然分隔,夾岸綠樹繁花,與水中倒影相映成趣,無數紅鯉戲游於大小頑石之間。溪畔有現今世界上最大、收集保存珍稀花木「茶族皇後」——金花茶品種最多的金花茶基因庫及植物科學展示廳科普樓,是一目睹茶族皇後風採的必游之地。
南湖情韻
該景觀位於南寧市第一湖---南湖,朝暉夕霞,映在平整如鏡的湖面,柔柔的風吹拂著岸邊拙樸蒼勁的名木古樹,如真如幻的大型水幕噴泉讓人心曠神怡。由南湖南廣場和南湖廣場組成的南湖休閑觀光帶,將變化多樣的南湖園林景色巧妙地溶入到現代化的都市景觀中,使碧水青天與高樓綠城化為一色。景觀內除擁有品種繁多的世界名木古樹及各色園林景觀外,新建成的國內最大的水幕電影和80多米高的特大型水景噴泉,更為南湖增添了迷人的韻味。
邕江春泛
該景觀位於南寧市邕江大橋兩岸。「邕江添雨漲,綠曉萬家春;四野重煙曉,兩堤疊浪新。波涵天上下,光映日浮沉;極亡水無際,乘槎好問津。」 清代詩人劉神清一首五律,寫盡了邕江兩岸的無限風光。自西向東的邕江,溫柔蜿蜒的從南寧城區穿流而過,蘊育了沿岸多姿的風土人情。邕江大橋如一弧長虹橫跨江上,美輪美奐的江濱休閑公園與典雅華麗的邕江賓館、民生廣場遙遙相望,江邊古樸的疍家小船,流光溢彩的燈光夜景,為南寧構築了一幅絢麗多彩的都市畫卷。
廣西博物館
廣西是個多民族的地區,而首府南寧也聚居著壯、苗、瑤、侗、仫佬、毛難30多個少數民族的人民,各個民族有著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民族文物苑則濃縮了廣西各民族的民族風俗、風懷念。它位於南寧市民族大道七一廣場東側的廣西博物館內,是博物館為突出廣西民族特色而專門開辟的場所。文物苑的大門迎面是一個巨大的銅鼓之鄉的特色。銅鼓,是我國古代青銅文化中的一條奇葩,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廣西是古代生產和使用銅鼓的主要地區,全國已出土的1400多個銅鼓中,廣西縣元靖鎮水沖庵發現的雲雷紋大銅鼓是廣西最大的銅鼓,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銅鼓。鼓面直徑165厘米,高67.5厘米,重約600多斤,堪稱銅鼓之王。銅鼓是銅錫合金鑄成的一種特殊樂器,是古代壯族人民跳舞娛樂,拜神祭祀,練兵打仗時助興的工具,更是貴族和頭人財富與權力的象徵。古書上說:「得鼓二三,便可僭號稱王。」可見它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廣西民族文物苑
位於南寧市古城路21號,佔地24000平方米,苑內有銅鼓巨雕、侗族風雨橋、鎮邊大炮、壯族「干欄」瑤家竹樓、苗家吊腳樓等極富民族特色的民居,苑內還建榨油、碾米、造紙等民間手工、作坊,均極富民族鄉土氣息。竹樓上有民族餐廳,備有風味獨特的多種民族小吃和菜餚,如蕉葉糍、涼粽、五色糯米飯、竹板雞、竹串肉等,讓遊客們一飽口福。能讓人們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集中了解和領略廣西各民族文化和風俗。
新會書院
位於南寧市解放路中段,始建於清乾隆初年,距今已有近300年歷史,均是原廣東新會旅邕商人會館。重建於清道光二十三年,面積800多平方米。為招染式硬山頂磚木結構,是南寧市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最能體現出嶺南建築藝術特色的一處古建築。
南寧雕塑園(原廣西烈士陵園)
位於南寧市東郊7公里佛子嶺,該園佔地2400畝,園內丘陵起伏,蒼松翠柏風景秀麗。紀念建築雄偉典雅,紀念雕塑群布。是集愛國主義教育、旅遊觀光於一體的森林雕塑公園。主要建築有紀念碑、紀念館、灰白花崗岩群雕、石牌樓、山頂亭廊及風雨橋等。園中有紀念「百色、龍州起義群雕廣場」,廣場背東朝西,三面環山,佔地約5000平方米,共分為抗戰區、解放區、和平區雕塑群。是一個緬懷革命先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清黃氏家族民居
位於南寧市中堯南路,距邕江二橋約800米。黃氏家庭民居建於清朝康熙初年,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其建築群共4排6番九進,大小共118間房,佔地約3300平方米,坐西北向東南,屋中神廳、道廳、花廳、廚房等一應俱全。黃氏家族民居是南寧市清朝建築物中保護提最完好的一處古建築群,整個建築群所用的青磚青瓦和梁木依舊堅固結實,屋檐和牆壁上的龍鳳花鳥雕刻和繪畫依然明晰可辨,地下水道、青磚地板等也大都完好無損,從中清朝建築的特點可見一斑,具有較高的人文景觀價值。該民居已居住了黃氏家庭的12代子孫,出了2名留學生,40多名大學生。
南寧國際會展中心
南寧國際會展中心總建築面積99122平方米,設計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地貌,依山就勢逐層升高,顯得宏偉壯觀,表達了南寧市對未來發展的信心,體現出南寧是面向世界的開放形象。特別是位於多功能廳上空的拱頂,這個造型獨特的拱頂在白天時宛如一朵碩大的朱槿花座落在漫山綠茵之中,夜晚時則如一塊玲瓏剔透的水晶,在絢麗多彩的燈光照耀下散發出誘人的魅力。十二邊形的拱頂同時象徵著生活在廣西的、團結合作的十二個民族。它將以其優美的造型、現代化的設施、完善的功能而成為南寧市的標志性的建築。
民族大道
民族大道西起朝陽立交橋,東接南北高速公路入口,全長10.5公里,大道兩側匯集著區市黨政機關、文化、商業、金融等重要機構。2002年民族大道景觀亮化工程建設完成,綠化面積44.6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56%,所種植的品種150種9.2萬株,被譽為「森林通道」。華燈初上,流光溢彩,是目前南寧市道路功能齊全、環境優美、具有亞熱帶雨林群落生態特色,反映現代城市人居環境的生態景觀大道。
廣西葯用植物園
廣西葯用植物園位於南寧市長崗路189號,佔地面積3600畝,所種植和培育了3000多種葯用植物,是目前亞太地區佔地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一個專業性葯用植物園,被譽為"亞洲第一葯園",同時我園所種植的葯用植物比李時珍的<木草綱目>所記載1092種還要多出1000多種,所以也被稱為"立體的木草綱目".我園是一個集科普,教學,娛樂,休閑為一體旅遊勝地,是綠色生態旅遊區,是沒有污染的長壽園。
廣西南寧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
廣西南寧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位於廣西首府南寧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是廣西區計委、農業廳組織建設的集生產、科研、示範、科普教育、觀光旅遊於一體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應用的現代農業高新科技試驗示範園,建設規劃2000畝,總投資1.9億元。目前已建成了400畝的廣西現代農業技術展示中心,包括有生物技術中心、百果園、名優花卉區、高級連棟大棚和遮陽防蟲網室蔬菜栽培區、普通大棚果蔬栽培區、露地特菜區、休閑娛樂區等。
廣西亞熱帶植物科普風情園
地點:南寧市邕武路22號
15.「亞熱風情」--景觀面積3600畝,自然環境優美,亞熱帶植物種類繁多,特色花果豐富。共有1500多種植物,其中芒果150種,還有澳洲堅果、水杉、發財樹等珍貴植物。具有濃郁的亞熱帶風情的綜合性的科技生態旅遊度假區。分為楊桃園、荔枝園、枇杷園等植物園。其景觀特點是生態農業、植物觀光、科普教育。
天雹水庫森林旅遊度假區
地點:南寧市西郊約12公里的心圩鎮
16.「天雹蓬萊」-- 天雹水庫是南寧可利江的源頭,該庫面積約73.3萬平方米,水質好,能見度2米以上,以灌溉、善、養魚為主。水庫兩岸山山相連、林林層疊、香花綠葉映於水中,其間百鳥爭鳴戲於樹梢枝頭。游泳、乘艇觀光、野炊燒烤、釣魚、游樂是其主一游覽項目。水庫的主要景點有桃花澗、桂花園、蓬萊島、太公湖、情人島、飛索渡,是休憩娛樂的好去處。
揚美古鎮風景區
位於左江下游,三面環江,離市中心約30多公里,水陸交通方便。建於宋代,當時是方圓近百公里的商品集散地,也是辛亥革命黨人黃興、梁列亞進行革命活動的根據地,有著名的魁星樓、清代一條街、明清古建築群、梁列亞故居等景點。
楊美古鎮的八大景點吸引著眾多的遊客,鮮為人知的烽火台等二十多處景點亦頗具觀賞價值。朝著名的旅遊家徐霞客從南寧乘船上左江,曾贊譽楊美沿江風光:「自南寧來,過右江(入左江),岸山始露石,至楊美江,石始奇......余謂陽朔山峭瀕江,無此岸之石,建溪水激石,無此石奇」。
保存完整的古鎮,曾吸引《石達開》、《杜鵑聲聲》、《三相親》等電影攝制組到這里取景。
大王灘國家水利風景區
大王灘原是一處水流湍急的河灘,古代曾在這里建有大王廟,因此俗稱大王灘。1958年大躍進時期,政府組織人民在這里興建水庫,將水攔在鳳凰山下,蓄水量達五億四千萬立方米,可灌溉20多萬畝農田,養殖大量鮮魚,不但變害為寶,還由於美麗的水光山色,成為一處旅遊風景區,人們以「鳳凰湖」稱之。
它由外湖、里湖和數不清的汊湖組成,南北長8公里,東西寬9公里,面積約2460萬平方米。到鳳凰湖游覽,一是乘遊艇游湖,從在艇上一面吹著習習涼風,一面欣賞湖光山色,甚為愜意;一是到湖中劃定的游泳區游泳,那寬闊的水面任人自由伸展,那種感覺是人工游泳池所不能比擬的。鳳凰湖風景區內還建有園林別墅式的度假村,人們都喜歡到這里開各種團體會議或歡度周末。
大王灘國家水利風景區距市區30多公里,驅車半個多小時即可到達,可當天來回,亦可小住一晚。
Ⅳ 北京植物園的主要景點
北京植物園1956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其規劃面積400公頃,東西向最大距離約3.5千米,南北向最大距離約2.5千米。截至2014年已建成開放游覽區200公頃。北京植物園由植物展覽區、名勝古跡人文景觀、自然保護區和科研區四部分組成。
植物展覽區(約94公頃)分為觀賞植物區(面積42.47公頃)、樹木園(面積44.9公頃)和溫室區(面積6公頃)三部分。觀賞植物區由專類園組成,主要有月季園、桃花園、牡丹園、芍葯園、丁香園、海棠栒子園、木蘭園、集秀園(竹園)、宿根花卉園和梅園。月季園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月季專類園,栽培了近1000個月季品種。桃花園是世界上收集桃花品種最多的專類園。樹木園由銀杏松柏區、槭樹薔薇區、椴樹楊柳區、木蘭小檗區、懸鈴木麻櫟區和泡桐白蠟區組成。還有中草葯園,野生果樹資源區,環保植物區,水生和藤本植物區,珍稀瀕危植物區,和熱帶溫室。熱帶植物展覽溫室被評為北京20世紀90年代十大建築之一。盆景園於1995年建成開放。 盆景園主要展示中國各流派盆景的技藝與作品。
名勝古跡區由卧佛寺、櫻桃溝、曹雪芹紀念館、梁啟超墓、隆教寺遺址等組成。卧佛寺始建於唐代,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有元代銅鑄的釋迦牟尼卧像。櫻桃溝林木茂密,是北京近郊重要的自然保護教育區。
植物園以展示中國東北、西北、華北地區植物資源為主,兼顧部分華中、華南亞熱帶觀賞植物。既有科學內容,又有園林外貌。按照「因地制宜,借勢建園,突出植物造景」的原則,植物園已建成松柏區和十幾個專類花園。各小園風格各異,各具特色。有中國寫意式的田園風光,有法國宮廷式整齊嚴謹的布局,也有英國風格的開闊舒展的畫面。
熱帶溫室在植物園有四個展區,熱帶雨林展區,四季花園展區,沙漠植物展區,專類植物展區,分別展示了不同氣候條件下典型的植物景觀。 牡丹園
牡丹園位於卧佛寺路西側,南鄰溫室區,北接海棠栒子園,面積約4.5公頃。主要任務是收集牡丹品種,保存牡丹種質資源,培育和推廣良種,以及普及牡丹分布、分類、遺傳育種、栽培管理知識。園內收集栽植牡丹262個品種3229株,芍葯220種、6568株,分別引種自山東菏澤的趙樓、李集、何樓、洪廟、鄧庄以及河南洛陽和甘肅天水等地,為北京規模最大,品種、數量最多的牡丹專類花園。牡丹園的設計採取自然式手法,因地制宜,借勢造園。植物栽培採用喬、灌、草復層混交,疏林結構,自然群落的方式,以原有油松為基調樹種,保留古老樹木並把它們組織到綠化中去。此種設計滿足了牡丹越冬和避免夏日曝曬的生物學特性需要。
牡丹園南入口處有三組山石,六株百年以上的國槐。北側台地建有六角一座。中部一漢白玉牡丹仙子雕塑側卧於花叢翠竹中。雕塑附近矗一組山石,上鐫「粉雪千堆」四字。
園北部有一《牡丹仙子》大型燒瓷壁畫,壁畫長17.20米,高4.3米,厚1.4米,取材於《聊齋志異》中「葛巾·玉版」篇。壁畫對面為一兩層閣樓,名為「群芳閣」。
芍葯園
位於牡丹園西部,園內於西北高坡處建紅柱朱頂「挽香亭」一座,並點綴有仿木花架、浩態狂香石、醉露台等小品。利用地勢改造,形成芍葯畿、倚紅坡和精品賞花區,在較小的面積內,創造了富於變化的賞花空間,展現了芍葯花獨特的觀賞性,形成專類芍葯園規模。截止到1994年,收集了220個品種,種植了3568株芍葯。 佔地面積0.6公頃,以水池瀑布、假山和中國古典園林式建築「玉蘭山居」統領全局,突出自然風格和植物造景,以木蘭科植物為主景樹,並栽培牡丹品種200餘個、芍葯30餘個。
月季園
該園位於植物園東部南端,南鄰香頤路,北靠楊樹區,西至植物園南門,東到植物園東南門,總面積7公頃,建成於1993年5月。
月季園以展示不同類型月季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配置形式為主,注重整體效果,既是月季專類園,又是新優園林展示區。採用沉床式設計,軸線布局嚴整,中部是音樂噴泉廣場。廣場為沉床式,圓形,直徑40米,面積1256平方米。中間為暗設的噴泉,噴水高達7米。沉床落差5米,上寬下窄,以三層月季花形圖案鋪裝的緩坡台地式花環,逐漸向底部過渡。三層最大直徑90米,面積5102.5平方米。沉床周邊是以疏林草地為基調的賞花區。
月季園除展示各種月季外,還配植有新優植物金山、金焰綉線菊、紫葉矮櫻等15種。
木蘭園
位於卧佛寺前坡路西側,南接海棠栒子園,與宿根花卉園隔路相望。1957年始建,1959年建成,面積0.84公頃。此園北部,以高約5米的擋土牆為屏障,形成了背風向陽的生態環境。木蘭園採取規則式的設計手法,布局整齊,園路十字對稱,中心一長方形水池,東西主軸線上置兩個帶狀花壇。沿綠籬以十字對稱的種植手法分隔空間。水池四面的草坪上各植一株青蘭,白玉蘭、紫玉蘭散植在綠籬後的草坪上。草坪上還栽植了華北落葉松、白皮鬆等針葉樹,以增加冬季綠色景觀。北部背風向陽,靠山坡栽植了大葉黃楊、廣玉蘭、蚊母等幾種常綠闊葉樹。南半部的草地上,1993年栽植了自美國引種的新優植物紅王子錦帶、金邊紫葉小檗、雪山八仙花、貝雷茶條槭、花葉錦帶、金葉西洋山梅花、歐洲衛矛、金葉風箱果等。南下坡還種植了紫葉稠李、金葉接骨木等。本園收集栽植了木蘭14種,118株,其中珍貴品種有黃山玉蘭、望春玉蘭、二喬玉蘭、寶華玉蘭、凸頭玉蘭。南下坡有長春玉蘭、紫玉蘭等。每年4月初,木蘭盛開。
桃花園
桃花園建於1983年,佔地面積4.2公頃,截止到2014年末,已收集展示觀賞桃花60餘個品種5000餘株,是世界上收集觀賞桃花品種最多的專類園。桃花園的觀賞桃花,從樹型上分有直枝桃類、帚桃類、壽星桃和垂枝桃類。從花型上看有單瓣型、梅花型、月季型、牡丹型和菊花型。主要品種有白花山碧桃、碧桃、絳桃、緋桃、紫葉桃、二色桃、人面桃、垂枝桃、壽星桃、灑金桃、菊花桃等品種。桃花花期自四月初一直開到五月初。
丁香園
丁香園佔地3.5公頃,始建於是1958年。已收集丁香20餘種(包括變種和品種)1000餘株,主要有白丁香、紫丁香、蘭丁香、小葉丁香、佛手丁香、花葉丁香、遼東丁香、喜馬拉雅丁香、四川丁香、朝鮮白丁香、裂葉丁香、日本丁香、北京丁香、毛葉丁香、暴馬丁香、垂枝北京丁香、什錦丁香,紫萼丁香、紅丁香等。
由於種類較多,每年四、五月間丁香花觀賞期達月余。丁香園與碧桃園既是完整的一個觀賞植物區,又以植物分割成相對獨立的兩個空間。園林設計均採用大面積疏林草地的手法,中心為視野開闊的大草坪 ,四周地形略有起伏。以疏林的形式配植了油松、法桐、垂柳、毛白楊等骨幹樹種,鄰緣樹配置了白樺、小葉椴、雪松等樹叢或孤立樹。在林間大喬木間與園林沿線上,成組、團式種植了大片的碧桃或丁香,少則七八株,多則二、三十株,總數在千株以上。四月中旬後,丁香碧桃園萬花齊放,成為北京桃花節觀賞碧桃的主要景區。
海棠園
北京植物園海棠園是中國最大的,收集海棠品種最多的海棠專類園,總面積31700平米,共展示海棠種和品種共八十餘個,八百多株。整個海棠園地勢西高東低,西北面借天然的西山做為背景屏障。園區在原有地形的基礎上,做出了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地形結構。一期建成的東區偏中國傳統古典園林特色,景觀緊湊精緻。借取「只恐風日損芳菲,乞借春陰護海棠」的詩意,建有一座清式風格的小木亭,名曰「乞陰亭」。以亭為中心,鵝卵石鋪就的花溪路蜿蜒通向南邊的落霞坡和西面的綴紅坪。各種形狀各異的海棠詩詞石刻或立或卧於海棠花叢中。二期建成的西區現代感十足,綠絨毯般的大草坪十分開闊,更多的海棠品種在這里匯集。在制高點建有一座現代風格的木亭及觀景平台,在青山構建的天然背景下,既可觀望西區的繁花點點,也可俯瞰東區的梅林盛景。春天一過,海棠各種顏色形狀各異的果實的出現也讓海棠園成為觀賞點,密密匝匝的果實布滿枝頭,可持續觀賞至冬季。
紫薇園
紫薇園於2006年建成,佔地1公頃,以收集紫薇品種為主,同時栽植展示夏季開花的各類喬木、灌木和花卉。園中種植紫薇古樁41株,合歡、龍柏等大喬木90株,灌木2300餘株,鋪草坪5300平方米。該園依水而建,有林蔭休閑廣場和木亭供遊客休息,各類喬木、灌木和草花加強了以紫薇為主體的夏花植物。
玉簪園
玉簪園於2006年建成,面積約3000平方米,收集展示玉簪品種79個3000餘墩。玉簪園內,各種喬木、灌木形成適合玉簪生長的林蔭地,蜿蜒穿行的小路將不同品種的玉簪自然分隔,同時配植了蛇莓、小葉蔓長春、麥冬等其它耐蔭地被,還在外圍種植了金葉連翹作為花籬,進一步豐富了該園的景觀。玉簪園內植物高低錯落,疏密有致,是一處將觀賞與休憩功能相結合的專類園。
梅園
梅花為中國傳統名花之一,在中國栽培歷史極其悠久。梅園是正在建設中的以栽植、欣賞梅花為主要功能的專類園。梅園始建於2003年,佔地6.1公頃,分5個區域:入口區、水景觀光區、山林游賞區、庭院精品區、退谷訪勝區。本園利用櫻桃溝三面環山、北陰向陽的獨特小氣候栽種抗寒梅花20餘個品種,有垂枝梅、單杏梅、豐後梅、美人梅、綠萼梅、重瓣跳枝梅等。
櫻桃溝
位於卧佛寺西北,又名「退谷」「周家花園」,因富於野趣而著稱。櫻桃溝有著獨特的自然條件,是北京近郊一處生態功能健全的自然保護區。被譽為「活化石」的水杉在這里蔚然成林,還栽有玉鈴花、青檀、紅松等珍稀瀕危植物;「紅葉招鳥」工程更是為保護區重點工作。
樹木園
樹木園是北京植物園內最大的專類園,佔地44.9公頃。分為銀杏松柏區、木蘭小檗區、泡桐白蠟區、槭樹薔薇區、椴樹楊柳區、懸鈴木麻櫟區等六個分區。已定植 400餘種近萬株樹木。這里有大片的緩坡草坪和引自全國各地的園林植物以及來自異國他鄉的海棠、櫻花和松柏、楓樹等。
絢秋苑
絢秋苑佔地6.16公頃,是北京市植物園樹木園的一個分區,該區種植了16個屬23個種的植物。寫秋坪景區以大草坪為中心,環以起伏的地形與錯落有致的植物群落,主要種植銀杏、欒樹、元寶楓等喬木,配以觀葉、觀果灌木和松柏、菊花。澄碧湖景區平湖長汀,清雅、明麗;而環湖石璣臨流,綠蔭接岸,下可渡木橋,上可溯溪瀑。絢秋苑是北京市植物園重要展區之一,又是市花展的布展中心。數萬株菊花或點綴於林緣水際。
集秀園
集秀園是以栽培、展示竹子為主的專類園,亦稱竹園,建成於1986年,面積為2.6公頃。本園主要以屬進行區域劃分,以品種為單位展示。集秀園現收集竹種10餘屬50多種,分別為剛竹屬、大明竹屬、赤竹屬、矢竹屬、巴山木竹屬、箬竹屬、倭竹屬等。竹子常年青翠,松樹經冬不凋,梅花帶雪開放,具有相同的不畏嚴寒性格的三者被人們譽為「歲寒三友」。
草葯園
草葯園於2006年建成,佔地面積約600平方米,收集展示葯用植物近90種(不含品種)。草葯園內鋪設木樁石子路、紅樹皮路和汀步路近200平方米,以花境形式集中展示各類葯用植物,並結合《本草綱目》和《葯典》將所栽植葯用植物按功效分為8個分區:舒緩神經植物區、養陰潤燥植物區、清熱植物區、祛風燥濕植物區、舒筋活血植物區、理血植物區、補氣植物區和解表植物區,是人們認識和研究葯用植物的場所。
盆景園
盆景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藝術,其歷史悠久,可追溯到一千八、九百年前的東漢,經唐、宋、元、明、清歷代的發展,逐漸形成了撲朔迷離的盆景藝術,並成為中國和世界上進行文化交流的一部分。盆景園是北京市植物園的一個重要的展覽區,其佔地面積兩萬平方米,是中國大型盆景園之一。其分為室內展區和室外展區兩個部分,室內展區分為北方盆景展廳、精品盆景展廳、綜合展廳、流派展廳。主要展示北京及中國各地部分優秀作品。室外展區由四個庭院景區組成,以展示露地栽植的大型樁景為主,其中百年以上的盆景70餘株, 最大的是一株名為「風霜勁旅」的古裝杏樁,樹齡已達1300多年。
宿根花卉區
宿根花卉園位於卧佛寺前坡路東側,與木蘭園隔路相望。以栽植、培育、引進各種宿根花卉為主,面積1.44公頃,建成於1980年。宿根花卉園採取對稱的規則式設計,十字對稱的園路,中心置一硅化木盆景,沿十字軸線,東西向為帶狀花壇,植以多品種鳶尾、東方罌粟等。南北軸線為花壇和花台,分別種植荷包牡丹、玉簪、豐花月季、匍匐子等。在十字軸線四角以擬對稱的方式布置了花鏡,以百合科、景天科、石蒜科、菊科、鳶尾科等60餘種宿根花卉布滿其間,自春至秋花開不絕。 為了增加秋冬季景色和更好的發揮宿根花卉背景材料的作用,利用北部5米高的擋土牆形成的背風向陽的生態環境,栽植了大片竹林品種,有筠竹、甜竹、紫竹等,園中點綴了紅楓、柿子、銀杏,配置了美國香柏、雜種馬褂木、木瓜海棠、木姜子、蠟梅、平枝子以及在北京地區生長的唯一的一株杉木和10餘株日本柳杉。1993年栽種了從美國引種的優良園林樹種銀槭,紫葉矮櫻、金枝木等幾個樹種,這些植物與花台、山石、水面、土丘有機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專類花園。 1984年,園南端建圓亭一座和一砼結構的花架,用以與水生植物園分隔,同時可供遊人小憩賞景。 宿根花卉園收集種植宿根花卉百餘種。
水生藤本區
水生和藤本植物區佔地面積0.3公頃,收集栽培各類水生花卉和藤本植物160餘種,隸屬40屬25科。僅蓮花、睡蓮就有100多個品種,其中有「活化石」之稱的千年古蓮、象徵中日友誼的孫文蓮和中日友誼蓮、象徵中日友誼的孫文蓮和中日友誼蓮以及從國外引進的巴西王蓮和中園培育的芡實新品種;藤本植物有紫藤、美國凌霄、金銀花、南蛇藤、三葉木通、抗寒葡萄和中華獼猴桃等。 湖區
2002年建成的植物園湖區景觀,水域面積約10餘公頃,蓄水達10多萬立方米。湖區利用地形落差巧妙地運用了疊壩、溪流及淺潭等自然方式使三湖連為一體,使湖面蜿蜒自然,移步換景。2003年北京植物園為了恢復櫻桃溝自然風景區原始風貌,又進行了北京植物園水系二期工程,使得青山綠樹間八湖爭秀,流水淙淙。尤其是斷流多年的京西名勝櫻桃溝,又重現了流水潺潺,百鳥爭鳴的景象,形成了湖、潭、池、瀑、疊水、溪流等動靜結合、大小不一、空間富有豐富變化的水景。
科普館
北京植物園科普館建於1996年底,坐落在植物園的南半部。總佔地面積0.5公頃,總建築面積2670平方米。可布展牆面近600平方米。總體分為教育區和服務區兩大部分,其中教育區分為展覽區、培訓區和參與製作區;服務區分為後勤區和休息服務區。館內由主展廳、資料室、電教室、實驗室、標本室等組成。是向人們普及植物知識、宣傳生態意識的教育基地。
展覽溫室
北京植物園展覽溫室是北京市迎接建國50周年的重點工程,位於植物園中軸路西側,展覽溫室於1998年3月28日動工興建,地下基礎於1998年3月底動工修建,主體鋼結構和玻璃幕牆將於1999年5月完成,2000年1月1日開始對外開放,展覽溫室建築面積17000平方米,佔地5.5公頃,投資2.6億元。是亞洲最大,世界單體溫室面積最大的展覽溫室,其面積比昆明世博會溫室還大一倍。展覽溫室栽培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種熱帶亞熱帶植物,是亞洲最大的植物展覽溫室。
溫室下面是個水泥築的大花盆,花盆的深度有1到1.5米。花盆內所有的土都是1998年從東北買來的雙鴨山沼澤地區的泥漿土。在當地一個林場選定采土的區域,林場把這一區域的水抽干,再把泥漿土挖出曬干。用好幾個火車皮將土運回北京,到了植物園,用本地的沙土拼配。
展覽溫室建築設計由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承擔,以「綠葉對根的回憶」構想為設計主題,獨具匠心地設計了「根莖」交織的傾斜玻璃頂棚,彷彿一片綠葉飄落在西山腳下。展室植物布展設計由北京園林古建設計研究院承擔。展覽溫室劃分為四個主要展區:熱帶雨林區、沙漠植物區、四季花園和專類植物展室。展示植物3100種60000餘株,為群眾提供觀賞豐富多彩的植物景觀、學習科學知識、具有較高品位的游覽點。同時,又是進行園藝研究和國際交往的場所。展覽溫室工程榮獲全國第十屆優秀工程設計項目金質獎,2003年度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北京市第十屆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大型展覽溫室植物引種與設計的研究」課題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被評為北京市九十年代十大建築。 卧佛寺
十方普覺寺(卧佛寺)位於北京植物園的壽安山麓。創建於唐貞觀初年,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和展示著世界罕見的元代銅鑄的釋迦牟尼卧像。寺內古樹參天花木扶疏,是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卧佛殿是北京西郊卧佛寺的主要建築。走進卧佛寺,穿過琉璃牌坊,山門殿,天王殿,三世佛殿,便是卧佛殿。殿內卧佛是元代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銅鑄釋迦牟尼卧像,身長5.3米重54噸。在銅佛周圍,環立著十二尊塑像,是十二圓覺。這尊塑像表現了釋迦牟尼臨終前向弟子們囑咐後事的情景。
梁啟超墓
位於植物園東環路東北的銀杏松柏區內。墓地總面積1.8公頃,分東、西兩部分。東部為墓園,西部為附屬林地。
墓園由梁啟超之子,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設計。墓園背倚西山,坐北朝南,北高南低,東西寬約90米,南北長約100米,面積4300平方米。四周環圍矮石牆,墓園內栽滿松柏。
墓園內北牆正中平台上是梁啟超及其夫人李惠仙的合葬墓。墓呈長方形,高1.08米,寬2.75米,長4.52米。墓前立著「凸」字形墓碑,碑高2.8米,寬2.18米,厚0.71米。陽面鐫刻「先考任公府君暨先妣李太夫人墓」14個大字。碑陰刻「中華民國二十年(1931年)十月,男梁思成、思永、思忠、思達、思禮,女適周、思順、思庄、思懿、思寧,媳林微音、李福曼,孫女任孫敬立」。碑前有75厘米高的供台,兩側各有一段帶雕飾的直角形襯牆。墓碑、墓頂及供台襯牆,均為土黃色花崗岩雕築而成,前後連接,渾然一體。墓碑沒有碑文,也沒有任何錶明墓主生平事跡的文字,這是梁啟超生前遺願。梁曾囑咐他的子女,將來行葬禮時,可立一小碑於墓前,題新會某某,夫人某某之墓,碑陰記我籍貫及汝母生卒,子女及婿、婦名氏、孫及外孫名,其餘浮詞不用。
梁墓於1978年2月24日由其後人梁思庄、梁思達、梁思懿、梁思寧、梁思禮全部無償交給北京植物園。移交的內容包括:土地1.8公頃、各種樹木965棵、水井1眼、亭子一座、未豎起的碑石及碑座兩套、圍牆380米。
曹雪芹紀念館
曹雪芹是中國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創作了《紅樓夢》,為了表示對曹雪芹的敬仰,擇正白旗一隅,將黃葉村藝術地再現,供遊人參觀、游覽。黃葉村佔地1.8公頃,矮籬環護,石徑蜿蜒,小巷幽深,別具風韻。村內辟菜園、葯圃、瓜棚,設石碾、石磨、轆轤、箭場、古墩,建有茶館酒肆,一派山村農家氣息。設有「河牆煙柳」、「薜蘿門巷」、「竹蘺茅肆」、「柴扉晚煙」等景點。曹雪芹紀念館分別展示了曹雪芹的家世、經歷和《紅樓夢》的成就、研究、影響,力求做到真實性、知識性、趣味性。曹雪芹紀念館展示了曹雪芹的生平及其在西山著書《紅樓夢》的場景。
紀念亭
「一二·九」運動紀念亭位於保衛華北石刻對面,隔溝相望的石砌方院中,八個鎏金大字,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彭真題寫。共青團北京市委和北京市學聯撰寫的紀念碑文,由著名書法家劉柄森書寫。紀念亭在紀念碑南側,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組成,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和北京市學生聯合會募捐建造。1980年6月,北京市植物園管理科櫻桃溝班工人在清除櫻桃溝溝旁的雜草時,發現溝旁的一塊大青石上刻有「保衛華北」字跡。時逢市政協主席劉導生到櫻桃溝視察,證實「保衛華北」四個字是1935年「一二·九」運動時愛國抗日的北平學生聯合會留下的。櫻桃溝是北平學聯和民先隊在「一二·九」運動時期聯合舉辦夏令營,利用多種形式團結教育青年的地方。1936年1937年,在這里舉辦了三期夏令營,參加的青年學生達五六百人次。紀念「一二·九」運動五十周年前夕,任時中宣部部長鄧力群等人發起倡議,決定在西山櫻桃溝建立一個「一二·九」運動紀念地,以緬懷革命先烈並啟教後人。1984年12月8日下午,舉行了隆重的「一二·九」運動紀念亭奠基典禮,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彭真題寫了「一二·九運動紀念亭」碑名,國務委員、「一二·九」運動老戰士康士恩、市政協主席劉導生為紀念亭破土奠基。紀念亭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組成,創意是:三角形是「一二·九」運動舉辦軍事夏令營時露營帳篷的縮影。三個三角形組成一個立體的「眾」字,寓意著廣大民眾的覺醒和人民眾志成城抵抗侵略的決心。挺拔的建築線條象徵青年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大小三組建築表示革命傳統代代相傳,革命事業後繼有人。 北京植物園每年春季舉辦的「北京桃花節」吸引數百萬遊人前來觀賞。每年春天前往桃花園,可以觀賞到碧桃園內紅白碧桃、絳桃、壽星桃、菊花桃等近70個品種,逾萬株桃花。植物園賞桃的主要品種是山桃、碧桃。香氣撲鼻的白花山碧桃,是由北京植物園自己完成的第一個人工雜交的新品種,而粉花山碧桃的開花時間,將填補山桃與桃花花期間的空白。
2014年3月22日,北京植物園第26屆桃花節開幕。
3月至5月,遊客們將欣賞到近千個品種、百萬株(盆)各類春季花卉的綽約風姿。
2014年北京桃花節暨世界名花展期間,遊客可欣賞到山桃、山杏、玉蘭、梅花、海棠、丁香、碧桃、鬱金香、風信子等近千個品種的花卉。為方便遊客觀賞,世界名花展區還將建造高達兩米的觀景台,讓人們感受「空中賞花」的樂趣。
此外,北京植物園還將舉辦傣族植物文化展、盆景精品展、昆蟲生態科普展、中國傳統圖書展、傳統風箏繪制等豐富的文化展覽活動,為體驗桃源春色的遊人奉上一道文化盛宴 。 北京植物園是以收集、展示和保存植物資源為主,集科學研究、科學普及、游覽休憩、植物種質資源保護和新優植物開發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植物園。北京植物園由植物展覽區、科研區、名勝古跡區和自然保護區組成,園內收集展示各類植物10000餘種(含品種)150餘萬株。
北京植物園是北京市園林局指定的新優植物引種、馴化、繁育基地。截至2014年,北京植物園已初具規模,發揮了越來越大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北京植物園自1956年建園以來,始終把普及植物科學知識當作首要任務。北京植物園多年來堅持舉辦各種植物專題展覽,向遊客傳播植物知識。北京植物園針對不同知識層次的受眾,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植物園對於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價值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北京植物園科普館1996年建成,建築面積2160平方米,舉辦常規科普展覽及臨時展覽,並建立了遊客服務網路。熱帶植物展覽溫室兼具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教育、科學研究和植物觀賞的功能,是開展科普活動的重要場所。北京植物園擁有科普畫廊五處,共計90延長米。科普畫廊內容主要包括:植物的結構系列展板、月季、桃花、牡丹、荷花等傳統名花專項展覽、植物園發展歷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