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彈盆景
❶ 2012年「感動中國」人物及事跡
1、林俊德:縱死終令汗竹香
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林俊德中學和大學的學習都是靠政府助學金完成的。
臨終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馬蘭下。」馬蘭,這是一種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大漠中仍能紮根綻放的野花。坐落在那裡的中國核試驗基地,就是以這種野花來命名的。
2、陳斌強:孝更絕倫足可矜
陳斌強9歲時父親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2007年,媽媽得了老年痴呆症,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一天,陳斌強的姐姐在無意中提到,媽媽最大的願望就是和兒子住在一起。陳斌強回憶起多年來媽媽對自己的付出,他決定再困難也不會丟下媽媽。
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著媽媽上班。照顧母親的生活異常辛苦。陳斌強一天到晚連軸轉:晚上9時,服侍母親睡下;凌晨1時,准時起床抱母親上廁所;清晨5時,鬧鍾響起,他要趕在師生之前起床,將母親房間打掃干凈,處理好母親的大小便;
早上7時喂過母親吃飯後,開始學校一天的工作。盡管生活上的事兒很多,可是陳斌強的教學任務卻一點也沒落下,他教著兩個班語文,負責教初一學生廣播體操,總管學校體藝2+1活動。他總說:「我是跑著走的。」
(1)青彈盆景擴展閱讀:
《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打造的一個精神品牌欄目,由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社會專題部活動直播組承辦,每年元宵節前後推出,已經連續舉辦多年,通過多種投票方式選取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動的人物和團隊,主持人自開播以來由白岩松和敬一丹擔任。
《感動中國》節目向全國觀眾推出了許多人物,其中有徐本禹、高耀潔、田世國、叢飛、王順友等來自民間的傑出人士,有成龍、濮存昕、劉翔、姚明等光彩耀人的明星,也有季羨林、鍾南山、袁隆平、桂希恩、黃伯雲這樣的睿智學者;
更有張榮鎖、魏青剛、洪戰輝、黃久生、王鋒這樣的普通百姓,還有鄭培民、梁雨潤、牛玉儒、楊業功、劉金國、劉躍進這樣的黨政高官。每個人物身上都有一種讓觀眾感到心靈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動中國》被媒體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感動中國2012年度人物
❷ 關於責任的名人事例100字概括
朱自清當衣買書
楊建民
朱自清先生雖然以散文名世,但他後來長時間在大學任教,講授「詩選」(以《古詩源》為教本)、「歌謠」、「陶淵明詩」、「新文學研究」等課程;出版有《新詩雜話》、《標准與尺度》、《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經典常談》等文藝批評。其學術研究著作,有著很深的學術造詣。這種厚實的為文積淀,似乎是那一代學人所共有。這種積淀的得來,自然與他們讀書、愛書有大關聯。
朱自清在上中學時,就極喜歡掘灶慧讀書。當時家裡每月給他辯兆一元零花錢,他大部分都交給家鄉一家廣益書局了,而且還常常欠賬。引發他對哲學興趣的一部《佛學易解》,就是從這家書局得到的。
後來到北京大學讀書,專業就是哲學,朱自清就更喜歡佛學書了。當時佛經一類書多在西城卧佛寺鷲峰寺一帶,他曾到寺裡面買了《因明入正理論疏》、《百法明門論疏》、《翻譯名義集》等書。當時是一個陰沉的秋天的下午,街上就朱自清一人,後來他在文章中回憶時還說:「這股傻勁回味起來頗有意思。」
1920年,是朱自清在大學最後一年。一次,他到琉璃廠去逛書店,在華洋書庄見到一部新版的《韋伯斯特大字典》,定價要14元。這錢對這部大書說來雖不算太貴,可對一個念書的學生卻實在不是個小數目。自己手頭沒這么多錢,可書又實在捨不得,思來想去,就自己的一件皮大氅還值點錢了。
這件大氅,是父親在朱自清結婚時為他做的,水獺領,紫貂皮。大氅雖是布面,樣式有點土氣,領子還是用兩副「馬蹄袖」拼湊起來,可畢竟是皮衣,在製作的時候,父親還很費了些心力。可當時實在捨不得那本「大字典」,又想到將來准能將大氅贖出,便在躊躇許久後,毅然將它拿到了當鋪。
當鋪在學校後門,轉身就到。朱自清並沒有過多考慮。因為想到將來贖回,便以書價作當價:14塊。大氅當然不止這個價,所以當鋪櫃上的人一點不為難,即刻付款。
拿上錢,朱自清馬上去把那本《韋伯斯特大字典》抱了回來。不料那件費了父親許多心力的大氅,卻終於沒有贖回來。
大學畢業後,朱自清在江浙一帶中學教書,後來被聘為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有一年冬天特別冷,朱自清沒有力量縫制棉袍,便到街上去買了一件馬夫用的氈披風。這種披風有兩種,一種式樣較好且細毛柔軟,但價貴,朱自清買不起,便買了一種粗糙但便宜點的。
這件氈披風由於太過顯眼,成了教授生活清貧的標志,以致後來多次出現在回憶朱自清的朋友的筆下。但它卻為朱自清進城上課攔擋了風寒,晚間又鋪下當褥子,雖然說起來頗叫人心酸。此時,再想想那件當出而不能贖回的皮大氅,叫人更感到讀書人痴迷於書的程度。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4年04月16日
秋瑾與新市
秋瑾(.1875-.1907),字璇卿號競雄,自號鑒湖女俠,乃系清末頗具盛名之女革命家,浙江山陰人,生於官紳之家,精通經史工詩詞,後東渡日本留學,創辦《白話報》,參加三合會、同盟會,任評議員浙江分會主盟人。創辦《中國女報》,組織光復軍,為推翻滿清王朝立下汗馬功勞。.1907年組織浙皖起義,事泄而英雄就義,然她曾臨新市之行卻鮮為人知。
秋瑾有個親密判答女友叫徐自華,字懺慧號寄塵,出嫁湖州府歸安縣南潯鎮,在該鎮潯溪女校任督學(校長)。而秋瑾.1906年春自日本歸國後亦在該校任教,共同志向遂使秋瑾與徐自華結為摯友,徐自華曾資助黃金二十餘兩給秋瑾從事革命活動。徐自華出生崇德縣石門鎮(今崇福鎮)一個書香之家,家居西門頤志堂(進士第)。徐自華的堂妹徐韻華出嫁於德清縣新市鎮曹家,丈夫曹玉圃為前清秀才,詩詞文章無一不精。徐自華徐韻華姐妹倆關系相當密切,到無話不談之地步。
約在1906年春夏之交,徐自華偕同秋瑾到新市堂妹徐韻華家作客。曹家居古鎮新市南昌街駕仙橋的曹家花園,曹宅曰:"燕詒堂",為新市清代名宅。曹玉圃徐韻華盛情款待堂姐徐自華與秋瑾,並與之賦詩作詞。曹玉圃有個知心朋友陳竹君,乃老同盟會會員,知鑒湖女俠秋瑾來新市曹家,即邀徐自華秋瑾二人到新市十景塘陳宅"樹德堂"作客。陳竹君約生於.1870年,新市人,為青紅幫大字輩,與黃金榮、王金發及後來任民國浙江省督軍的周鳳岐為知交。陳竹君先生又是光緒江蘇省候補知縣,他在新市胡家墳開設"萬興羊毛行"。武昌起義後,陳竹君參加攻打浙江省巡撫衙門,與蔣介石(.1887--.1975)同為敢死隊員,後又任國民黨中央候補委員,浙江省執委、與蔣介石有書畫交往。經曹玉圃徐韻華夫婦介紹,陳竹君與秋瑾相識,這次秋瑾在新市約逗留三至五天。
第二次秋瑾來新市時間約為1907年初,她先居於徐自華娘家石門,因清廷視秋瑾為要犯且知她與徐自華之關系,故為安全計,徐自華將秋瑾半夜用船護送到新市堂妹徐韻華家,秋瑾居於曹家花園朝南樓房(今樓還存)。數日後,徐自華見追捕秋瑾風聲日緊,就將秋瑾安排在陳竹君家,約居一周後秋瑾執意要回紹興,故陳竹君半夜用船護送她出外,具體地點已無考。
1907年7月.5日,秋瑾被清廷殺害於紹興軒亭口,徐自華悲痛不已,遂將秋瑾葬於西子湖畔,曹玉圃徐韻華夫婦亦資助秋瑾之葬費。為了紀念秋瑾,徐自華發起成立"秋社",徐自華為社長,徐韻華曹玉圃均為社員。中國近代著名詩人,亦是秋瑾、徐自華二人之友柳亞子先生(1.887-1.959)曾於.948年.2月.日在香港作了一首七言律詩,懷念與秋瑾徐自華之友誼,此原作已毀,影印件存於新市,詩曰:"秋家亭子無然存,輿櫬重來叩墓門,齊帝中王遺吳世,報功寧欲妥英魂。曼殊寒碧等蕭間,明日蓀花倘泣遠,地下故人應待我,春來躍馬酹孤山。"落款:"為徐懺慧夫人移葬
冰心,我的驕傲
冰心誕辰100周年 雷潔瓊
我敬愛的朋友冰心,走過二十世紀九十九個春秋,離開了我,我很悲痛。我多麼想再手捧一束紅艷艷的玫瑰花,和她敘一敘我倆將近70年的友情。
我與冰心相識在1931年,我從美國留學回來,應聘在燕京大學社會學系任教,當時的系主任是冰心的丈夫吳文藻先生。冰心在燕京大學中文系任教,我倆相識相知,是至愛的朋友。我是廣東人,在北平沒有家,冰心常邀我去她家,關系十分親密。
記得抗戰前的1934年,我應冰心之邀參加了平綏沿線(即今京包線)的社會考察活動。考察歸來,冰心、吳文藻和我先後發表了《百靈廟之行》、《蒙古包》、《平綏沿線天主教概況》等文章。當年在包頭百靈廟的蒙古包前,我和冰心的合影至今還珍藏著。往事歷歷,已經過去六十多年了……
抗日戰爭爆發北平淪陷,燕京大學被迫關門,我和冰心相繼。我去江西從事抗日救亡活動。冰心一家歷盡艱難,輾轉至大後方昆明、重慶,參加中華文藝抗敵協會,從事文化救亡活動。抗戰勝利後,冰心同吳文藻一起赴日本作社會考察,其間,冰心應邀在東京大學任教。
在抗戰的烽火中,我和冰心天各一方,不想北平一別就是14年!
1951年冰心回國了。後來聽她說,當時在日本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感到畢生未曾有過的歡樂。她歸心似箭,幾經周折終於回到朝氣蓬勃的北京。她興奮地向我講述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接見她和吳文藻的情景。
那是一段令人難忘的時光。新興的國家,新生的人民,新型的生活,激發了冰心的創作靈感。冰心歌唱新中國,描繪新生活,贊頌真善美,寫出了大量的作品。另外,冰心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國際交往活動,作為中國人民的文化使者,她頻繁出訪,廣交朋友,為世界和平、人類進步事業奔走……1956年,經我介紹,冰心、吳文藻夫婦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在我們的交往中,又增添了新的內容。
冰心是個作家,她與二十世紀同齡。她八十年的寫作生涯,顯示了中國現代文學從「五四」文學革命發展到今日新時期文學的偉大軌跡。冰心的博大的愛心,和著時代的脈搏,融入七百多萬字的作品,影響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冰心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有始終如一的責任感,她是愛國知識分子的楷模。她曾說,我最喜愛的職業就是教師,熱愛教育就是愛國。
當我們從「文革」的惡夢中醒來,冰心說「生命從八十歲開始」,她的創作出現了第二次高潮,問世的作品數以百計,我很為她高興。冰心晚年的作品多為切中時弊、關注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社會題材。其中《我請求》、《我感謝》,更是振聾發聵,社會反響極大。這是冰心赤誠、正直、果敢的人格的寫照。1993年冰心在一篇文章中說「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治國,尤其不能忘記以教育為本。……所以我在一篇文章中呼籲『不要坐視堂堂一個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在二十一世紀變成一片廣闊無邊的文化沙漠』。」她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心,至今警示我們,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不可稍有懈怠。
為此,冰心更是身體力行。這些年,冰心為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獎學金、宋慶齡基金會、安徽災區、福建家鄉辦學、農村婦女教育和發展基金會、全國希望工程等等,捐助她用心血辛勤筆耕所得的稿酬近20萬元。為了給孩子們更豐富而有品味的精神食糧,對旨在繁榮發展兒童文學事業、在1989年成立的兒童圖書「冰心獎」備加呵護。每屆評選,冰心都要親自審讀作品、獎掖作者。她勉勵大家,把美好的東西留給孩子,愛撫身邊的孩子,展望祖國的未來……
1994年秋天以來,冰心一直住在北京醫院,她總是很樂觀的。在香港即將回歸之際,她在病榻上一筆一劃書寫了「香港回歸,我心痛快」八個字,字里行間溢滿了對祖國的摯愛。
近幾年,每到10月冰心的生日,我總要送上玫瑰花和我的祝願,還常帶去我為她收集的剪報。那是我出差或出訪從報紙上剪下的有關她的文章或照片。去年她的生日我去看她,她向我道謝,那柔語,那笑容,我至今難忘……當時,我俯下身吻她的面頰說我愛你,她說我也愛你。照相機的快門閃光一亮,拍下了這永恆的瞬間,是我的珍藏。
1994年,我的文集出版時,冰心欣然為文集作序。她在序中稱我是她最敬愛的朋友。我想,這更適合我對她說:冰心,我最敬愛的朋友。至愛的朋友無話不談。冰心的故事是美的故事,愛的故事。她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很多……
冰心,是我的驕傲,是中國人民的驕傲。
梁實秋語錄
作者:梁實秋
生吞活剝
外國的風俗永遠是有趣的,因為異國情調總是新奇的居多。新奇就有趣。不過若把異國情調生吞活剝地搬到自己家裡來,身體力行,則新奇往往變成為桎梏,有趣往往變成為肉麻。基於這種道理,很有些人至今喝茶並不加白糖與牛奶。
——《雅舍小品·洋罪》
詩難賣
詩不能賣錢。一首新詩,如拈斷數根須即能脫稿,那成本還是輕的,怕的是像牡蠣肚裡的一顆明珠,那本是一塊病,經過多久的滋潤涵養才能磨練孕育成功,寫出來到哪裡去找顧主?
——《雅舍小品·詩》
病中溫情
魯迅死前遺言「不饒恕人,也不求人饒恕。」那種態度當然也可備一格。不似魯迅那般偉大的人,便在體力不濟時和人類容易妥協。我僵卧了許多天之後,看著每個人都有人性,覺得這世界還是可留戀的。不過我在體溫脈搏都快恢復正常時,又故態復萌,眼睛裡揉不進沙子了。
——《雅舍小品·病》
自由人
「襤褸的衣衫,是貧窮的罪過,卻是乞丐的袍褂,他的職業的優美的標識,他的財產,他的禮服,他公然出現於公共場所的服裝。……沒有人肯過問他的宗教或政治傾向。他是世界上唯一的自由人。」話雖如此,誰不到山窮水盡誰也不肯做這樣的自由人。只有一向做神仙的,如李鐵拐和濟公之類,游戲人間的時候,才肯短期的化身為一個乞丐。
——《雅舍小品·乞丐》
柔韌之妙
莎士比亞有一名句:「『脆弱』呀,你的名字叫做『女人!』」但這脆弱,並不永遠使女人吃虧。越是柔韌的東西越不易摧折。
——《雅舍小品·女人》
高峰
譬如登臨,人到中年像是攀躋到了最高峰。回頭看看,一串串的小夥子正在「頭也不回呀汗也不揩」的往上爬。再仔細看看,路上有好多塊絆腳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青臉腫,有
好多處陷阱,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蛙。……這種種景象的觀察,只有站在最高峰上才有
可能。向前看,前面是下坡路,好走得多。
——《雅舍小品·中年》
陳釀
我看見過一些得天獨厚的男男女女,年輕的時候愣頭愣腦的,濃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澀的毛桃子,上面還帶著挺長的一層毛。他們是未經琢磨過的璞石。可是到了
中年,他們變得潤澤了,容光煥發,腳底下像是有了彈簧,一看就知道是內容充實的。他們
的生活像是在飲窖藏多年的陳釀,濃而芳冽!對於他們,中年沒有悲哀。
——《雅舍小品·中年》
鳥的苦悶
從前我常見提籠架鳥的人,清早在街上溜達(現在這樣有閑的人少了)。我感覺興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閑,卻是那鳥的苦悶。……鳥到了這種地步,我想它的苦悶,大概是僅次於粘
在膠紙上的蒼蠅,它的快樂,大概是僅優於在標本室里住著罷?
——《雅舍小品·鳥》
不老
理想的退休生活就是真正的退休,完全擺脫賴以糊口的職務,作自己衷心所願意作的事。有人八十歲才開始學畫,也有人五十歲才開始寫小說,都有驚人的成就。「狗永遠不會
老得到了不能學新把戲的地步。」何以人而不如狗乎?
——《雅舍小品續集·退休》
生氣
希臘哲學家哀皮克蒂特斯說:「計算一下你有多少天不曾生氣。在從前,我每天生氣;有時每隔一天生氣一次;後來每隔三四天生氣一次;如果你一連三十天沒有生氣,就應該向
上帝獻祭表示感謝。」減少生氣的次數便是修養的結果。
——《雅舍小品續集·怒》
破落戶
每一個破落戶都可以拿了幾件舊東西來,這是不足為奇的事。國家亦然。多少衰敗的古國都有不少的古物,可以令人驚羨,欣賞,感慨,唏噓!
——《雅舍小品續集·舊》
沉默
有道之士,對於塵勞煩惱早已不放在心上,自然更能欣賞沉默的境界。這種沉默,不是話到嘴邊再咽下去,是根本沒話可說,所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世尊在靈山會上,拈
華示眾,眾皆寂然,惟迦葉破顏微笑,這會心向笑勝似千言萬語。
——《雅舍小品續集·沉默》
會心的微笑
「蒙娜麗莎」的微笑,即是微笑,笑得美,笑得甜,笑得有味道,但是我們無法追問她為什麼笑,她笑的是什麼。……會心的微笑,只能心領神會,非文章詞句所能表達。
——《雅舍小品續集·讀畫》
能造樹么?
又有一位詩人名Kilmer,他有一首著名的小詩——《樹》,有人批評說那首詩是「壞詩」,我倒不覺得怎麼壞,相反的「詩是像我這樣的傻瓜做的,只有上帝才能造出一棵
樹」,這兩行詩頗有一點意思。人沒有什麼了不起,侈言創造,你能造出一棵樹來么?
——《雅舍小品續集·樹》
有情樹
我曾面對著樹生出許多非非之想,覺得樹雖不能言,不解語,可是它也有生老病死,它也有榮枯,它也曉得傳宗接代,它也應該算是「有情」。……總之,樹是活的,只是不會走
路,根扎在哪裡便住在哪裡,永遠沒有顛沛流離之苦。
——《雅舍小品續集·樹》
吃一行恨一行
有人只看見和尚吃饅頭,沒看見和尚受戒,遂生羨慕別人之心,以為自己這一行只有苦沒有樂,不但自己唉聲嘆氣,恨自己選錯了行,還會諄諄告誡他的子弟千萬別再做這一行。
這叫做「吃一行,恨一行」。
——《雅舍散文二集·流行的謬論》
無斧鑿痕
藝術與自然本是相對的名詞。凡是藝術皆是人為的。西諺有雲:Ars est celare (真藝術不露人為的痕跡),猶如吾人所謂「無斧鑿痕」
——《雅舍散文二集·盆景》
戕害生機
我看過一些盆景,鉛鐵絲尚未除去,好像是五花大綁,即或已經解除,樹皮上也難免皮開肉綻的疤痕。這樣藝術的製作,對於植物近似戕害生機的桎梏。我常在欣賞盆景的時候,聯想到在游藝場中看到的一個患侏儒症的人,穿戴齊整的出現在觀眾面前,博大家一笑。又聯想到從前婦女的纏足,纏得趾骨彎折,以成為三寸金蓮,作搖曳婀娜之態!
——《雅舍散文二集·盆景》
天性
古聖先賢,無不勸孝。其實孝也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的,否則勸亦無大效。父母女間的相互的情愛都是天生的。不但人類如此,一切有情莫不皆然。我不大敢信禽獸之中會有梟獍。
——《雅舍散文二集·父母的愛》
代溝
自從人有老少之分,老一代與少一代之間就有一道溝,可能是難以飛渡深溝天塹,也可能是一步邁過的小瀆陰溝,總之是其間有個界限。溝這邊的人看溝那邊的人不順眼,溝那邊的人看溝這邊的人不像話,也許吹鬍子瞪眼,也許拍桌子捲袖子,也許口出惡聲,也許真個的鬧出命案,看雙方的氣質和修養而定。
——《雅舍小品三集·代溝》
福到了
暴發戶對於室內裝潢是相當考究的。進得門來,迎面少不得一個特大號的紅地灑金的福字斗方,是倒掛歷著的,表示福到了。如果一排五個斗方,當然更好,那些是五福臨門。
——《雅舍小品三集·暴發戶》
大主意自己拿
人,誠如波斯詩人莪謨伽耶瑪所說,來不知從何處來,去不知向何處去,來時並非本願,去時亦未徵得同意,胡里胡塗地在世間逗留一段時間。在此期間內,我們是以心為形役呢?還是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呢?還是參究生死直超三界呢?這大主意需要自己拿。——《秋室雜文·談時間》
人需友誼
只有神仙與野獸才喜歡孤獨,人是要朋友的。
——《秋室雜文·談友誼》
朋友
富蘭克林說:「有三個朋友是忠實可靠的——老妻,老狗與現款。」妙的是這三個朋友都不是朋友。倒是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最乾脆:「我的朋友啊!世界上根本沒有朋友。」這些話近於憤世嫉俗,事實上世界裡還是有朋友的,不過雖然無需打著燈籠去找,卻是像沙裡淘金而且還需要長時間地洗煉。一旦真鑄成了友誼,便會金石同堅,永不退轉。
——《秋室雜文·談友誼》
止痛片
其實哪一個人在人生的坎坷的路途上不有過顛躓?哪一個不再憧憬那神聖的自由的快樂的境界?不過人生的路途就是這個樣子,抱怨沒有用,逃避不可能,想飛也只是一個夢想。人作畫是現實的,現實的人生還需要現實的方法去處理。偶然作個白晝夢,想入非非,任想像去馳騁,獲得一進的慰安,當然亦無不可,但是這究竟只是一時有效的鎮定劑,可以暫止痛,但不根本治療。
——《談徐志摩》
薔薇與荊棘
人生的路途,多少年來就這樣地踐踏出來了,人人都循著這路途走,你說它是薔薇之路也好,你說它是荊棘之路也好,反正你得乖乖地把它走完。
——《談徐志摩》
玩
人從小到老都是一直在玩,不過玩具不同。小時候玩假刀假槍,長大了服兵役便真刀真槍;小時候一角一角地放進豬形儲蓄器,長大了便一張一張支票送進銀行;小時候玩「過家家」,「攙新娘子」,長大了便真個的娶妻生子成家立業。有人玩筆桿,有人玩鈔票,有人玩古董,有人玩政治,都是玩。
浪漫鋼琴詩人肖邦生平
作者:作者不明
波蘭浪漫詩人CYPRIAN KAMIL NORWID在1849年10月18日發表的肖邦布告中第一句這樣寫道。對於這樣的評價,特別是最後部分,只有在今天肖邦音樂所引起的世界人民的廣大興趣才真正讓我們意識到是多麼的貼切。我們不僅為那些傑出的鋼琴家曲目中的肖邦作品而高興,更讓我們高興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肖邦音樂的廣大詮釋者。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1927年開始設立的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中,獲獎者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早在1955年,在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中,獲獎者就有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傅聰先生和來自日本的KIYOKO T
ANAKA。在下一屆比賽中來自中國的LI-MIN CHAN和來自伊朗的ACHOT-HAROUTUNIAN受到人們的廣泛贊賞。在2000年的比賽中,中國選手李雲迪充分顯示了對於肖邦音樂的理解和作為一個鋼琴家無可置疑的成功。僅僅通過這些實例,我們可以看出偉大的音樂天才肖邦被認為"聞名於世"是非常恰當的。
在浪漫主義時期,肖邦作為一個傑出的波蘭民族音樂風格作曲家而擁有非常獨特的歷史地位。在19實際歐洲音樂發展歷史中,民族音樂風格佔有主導地位。盡管在所有的肖邦作品中都具有來自波蘭傳統的音樂風格,但在肖邦的瑪祖卡中更為集中地表現了波蘭的民族風格。在瑪祖卡中肖邦運用了直到當今仍為世界所仰慕的最美的波蘭旋律,使得當今的音樂家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他音樂中獨特的波蘭風格。
1810年3月1日,肖邦生於距華沙西部50公里一個名為熱拉左瓦沃拉的小村莊。在他的早年就顯示出了非凡的音樂天賦。父親NICOLAS肖邦原是一個法國人,1788年在他17歲的時候來到波蘭。關於來波蘭的原因現在也不是很清楚,但他很可能積極參加了1794年波蘭將軍TADEUSZ KOCIUSZKO領導的全民反抗運動,為他遷入國的自由而斗爭。1800年他成為了地區長官STAROSTA的女兒和妻子的法文教師。1802年秋,NICOLAS肖邦接受了伯爵夫人LUDWIKA SKARBEK的邀請,來擔當她孩子們的教育和教導工作,並和她的家人共同居住在熱拉左瓦沃拉。在此,他遇到了伯爵夫人的遠房親戚TEKLA JUSTYNA KRZYANOWSKA小姐。他們於己於1806年6月2日結婚,他們的第二個孩子FRYDERYK出生於己於1810年。同年,肖邦一家人移居華沙。
當肖邦六歲的時候就已經顯示出了非凡的音樂天份,家裡為他聘請了著名的鋼琴教師WOJCIECH先生。他不僅為年輕的肖邦充分展現了音樂的美,而且讓他熟悉了大量音樂大師的作品。他的教學富有情趣和智慧,奠定了肖邦作為一個鋼琴家所應當擁有的個性和創造力。肖邦第一次演出是在RADZIWI家庭宮殿中舉行的慈善音樂會,那年他年僅8歲。1818年的華沙日報這樣寫道:"他不僅可以完美而輕松地演奏那些最難的鋼琴作品,而且他還能創作出饒有興趣的舞曲和變奏曲。"後來肖邦經常出現於達官顯貴的府邸。
後肖邦的父母意識到即使是最偉大的音樂天才如果不經過專業教育也是不行的。因此他們決定對肖邦進行系統的專業教育。1926年從華沙LYCEUM畢業後,肖邦進入了華沙音樂學院師從著名的音樂教育家、作曲家JOZEF ELSNER先生。也就是在那一時期,肖邦創作了他大部分的鋼琴和管弦作品,包括降B大調變奏曲作品第二號,波蘭旋律的A大調幻想曲作品13號,F大調迴旋曲作品14號,c小調鋼琴奏鳴曲作品4號,g小調小提琴與大提琴作品8號,以及波羅乃茲、瑪祖卡和華爾茲等。ELSNER很快意識到肖邦的非凡音樂才能,他積極引導並保護著他的創造性和創新性。在肖邦的第二學年報告中寫道:"非凡的能力",一年後是:"非凡的能力,音樂的天才"。
從華沙音樂學院畢業後,肖邦開始想在歐洲的主要音樂中心發揮自己的音樂才能。通過偶然的機會他選擇了維也納,在那裡兩都獲得了作為作曲家和鋼琴家的巨大成功。在1829年"ALLGEMEINE THEATERZEITUNG"的評論上這樣寫道:"肖邦征服了每一個人,因為人們不僅發現了他的音樂天賦……從他表演和創作的原始性上可以說他是一個音樂天才……他的演奏絕對不是一種對技巧的炫耀,這一點是作為一個藝術家與裝腔作勢者的區別。讓我們從這個不見經傳的年輕人身上看到了真正的藝術家。"其他一些評論也這樣寫道:"偉大的作品","優美的演奏","無以描繪的嫻熟技法"等。這些是肖邦音樂才能在國際上首次得到承認。
在年僅20的時候,肖邦因其創作的e小調和f小調鋼琴協奏曲而譽滿華沙。此後不久他就決定要出國。在這個異族統治下的國家中,政治形式不斷緊張,革命一觸即發。這種情況下,對於他的音樂事業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1830年的12月開始了他的藝術旅行。參加告別聚會的有他的家人,初戀情人KONSTANCJA,ELSNER教授以及一些朋友們。肖邦沒有意識到他就要永遠離開他的祖國,也就是從那一刻,在他充滿無數歡欣和痛苦的生活中將永遠伴隨的是無盡鄉愁。
在巴黎,他的第二故鄉,肖邦很快結識了一批當時的藝術家朋友,包括李斯特、舒曼、門德爾松、席勒等。他主要進行創作、教學工作,並偶爾出席音樂會。他不想成為鋼琴家,因為19實際的剛琴家意味著用各種的表演技巧來取悅聽眾,爭得名利。肖邦想為聽眾展現真正的音樂的美。他的演奏與被大眾普遍接受的演奏風格迥然不同,因此常用於與同時代鋼琴家進行比較。這種比較通常有利於肖邦。傑出的英國鋼琴家、指揮家CHARLES HALLE曾說過,"與肖邦相比,KALKBRENNER只不過是個孩子"。HEINRICH HEINE說,"李斯特讓所有的鋼琴家黯然失色,除了鋼琴大師肖邦"。
通過這些我們不難看出肖邦所擁有的非凡鋼琴技巧,他完全可以成為一名鋼琴舞台的耀眼明星。然而他寧願為那些能夠真正理解他音樂的具有藝術能力的聽眾演奏。除了這些之外,肖邦一生僅舉行過30場公共音樂會。凡是那些參加過肖邦"書房"音樂會的人都強烈認為,只有在這種朋友間的私人音樂會上偉大的藝術家才能闡釋出音樂的真諦,發揮他們藝術的天賦。
肖邦作為作曲家已經深為大家所熟悉。最有利的證明就是肖邦創造性的藝術成就在不斷地為更多的世界聽眾所接受和傳播。他是一位非凡的作曲家,他用非凡的藝術天賦創造了非凡的藝術成就。他也是唯一一位專注於一件樂器創作的作曲家。盡管華沙的音樂團體,甚之包括EL
回答者:櫻花飛天 - 試用期 一級 12-26 21:05
鄧稼先:兩彈是他的勛章
1986年,國內公開報道了「兩彈元勛」鄧稼先的名字,當年大漠上騰起蘑菇雲的謎底終於揭開。當人們以感激的心情來頌揚這位功臣時,他卻平靜地辭世而去。而黨和國家授予他的「五一」勞動獎章和「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卻永遠閃耀著光芒。
生平
21歲便在學生運動中擔任了北大教職工聯合會主席;26歲在美國成為「娃娃博士」;取得學位後第九天便回國,進入中國科學院
1958年以後神秘地「消失」。在戈壁大漠中,創造出世界上研製氫彈的最快速度。
臨終前叮嚀:「不要讓
❸ 作為大學生我們該如何將科技產品與學習生活相結合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面向未來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斗。廣大青年要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人民,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在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讓青春煥發出絢麗的光彩」。這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傳達給每個青年最強烈的信號,是黨和國家宏偉大業向每位青年發出的深情召喚。也是讓黨的事業後繼有人,讓黨的隊伍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根本。
青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繼承人,他們將決定祖國的命運。大學生,作為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優勢的特殊群體,大學生們必須堅定自己的理念,時刻牢記自己的歷史使命,肩負起時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強弱將關繫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關繫到我們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我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因為這個夢想,它是凝聚和寄託了幾代中國人的這樣一種宿願,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它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一種共同的期盼。歷史告訴我們,我們每一個人的個人前途命運,都是和這個國家的前途命運,和這個民族的前途命運密切相關的。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我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我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會實現。我更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會實現。
作為國家培養出的當代青年大學生,應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認為我們要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樹立遠大的志向,以遠大的志向為前進和發展鼓足動能。激情飛揚的青春活力是推動發展的「正能量」。「發展是第一要務」,也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根本。而發展離不開充滿激情的青春理想,離不**大的志向作為前行的航標,離不開充滿生機活力的創新創業體制機制。廣大青年大學生要踴躍投身國家建設,以激情飛揚的青春活力不斷添加祖國前行的「燃料」。我們會敢為人先,善於創造,勤奮求實,勇於開拓,成為改革創新的生力軍。我們有了堅定的志向和信念,以及堅韌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將志向與目標變為現實。作為青年大學生,我們一旦擁有遠大志向和理想,就會不畏前行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敢於面對困難與挫折。我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克服和戰勝困難,就會立足當下、放眼長遠,開拓奮進,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其次,要做到自強,樹立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青年人最大的優點是:有拼勁、充滿活力和朝氣;有激情,始終鼓足創新前行的動力;有銳氣,敢於挑戰障礙,不拘一格。廣大青年大學生,要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創業、獨立奮斗。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奮斗,只有具備百折不撓、勇往直前、頑強拼搏的精神,才能在中國崛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然後,要做到自立,勇於承擔人才強國的重任。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是當代中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加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兩項重大戰略任務。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既是國家戰略,又是廣大青年的歷史責任。在科技和教育迅猛發展,社會信息化不斷推進的背景下,當代青年有較多的機會學習、運用、創新現代科學技術。廣大青年應義不容辭地擔當迎接新技術革命挑戰的重任,爭當優秀的創新人才,成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中堅力量。
我們作為青年大學生,在學校要珍惜所有能珍惜的機會,一方面要學習好科學文化知識,為自己的未來國家的未來打好基礎,另一方面要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在鍛煉自己能力的同時為社會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同時我們要緊跟黨走,認真學習黨的政策方針,緊跟黨的步伐。實現「中國夢」的路並不是依靠青年學生一腔熱血就可以實現的。青年學生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引領下,才能尋求到努力的方向,才能尋求到實現「中國夢」持續奮斗的精神動力。中國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等便是高校青年學生實現「中國夢」提供了精神動力,我們要學習並弘揚這些精神,讓自己更加滿懷信心的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
作為高校青年大學生我們要牢記黨的的教誨,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人民,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刻苦學習、勇於實踐,求真務實、艱苦奮斗,敢於吃苦、勇挑重擔,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收獲成功、托起自己的夢、托起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