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竹蓀
『壹』 竹子的種類和用途
箬竹
灌木狀或小灌木狀類。竿高0.75-2米,直徑4-7.5毫米;節間長約25厘米,最長者可達32厘米,圓筒形,在分枝一側的基部微扁,一般為綠色,竿壁厚2.5-4毫米;節較平坦;竿環較籜環略隆起,節下方有紅棕色貼竿的毛環。
箬竹屬陽性竹類,性喜溫暖濕潤氣候,宜生長疏鬆、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耐寒性較差,所以要求深厚肥沃、疏鬆透氣、微酸至中性土壤。
地被綠化材料,河邊護岸,公園綠化。
『貳』 青竹 毛竹 有何區別
青竹、毛竹的區別:生長環境不同、形態不同、價值不同。
1、生長環境不同
①青竹適應酸性土至中性土,但PH8.5左右的鹼性土及含鹽0.1%的輕鹽土亦能生長,但忌排水不良。產江蘇宜興、浙江杭州古盪。
②毛竹根系集中稠密,竹稈生長快,生長量大。因此,要求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年平均溫度15到20℃,年降水量為1200到1800毫米。
對土壤的要求也高於一般樹種,既需要充裕的水濕條件,又不耐積水淹浸。
在造林地選擇上應選擇背風向南的山谷、山麓、山腰地帶;土壤深度在50厘米以上;肥沃、濕潤、排水和透氣性良好的酸性砂質土或砂質壤土的地方。
2、形態不同
①青竹,竹科,禾本科多年生木質化植物。竿高8米,徑粗4—6厘米,幼竿無明顯白粉,深綠色,節處帶紫色,老竿綠色或黃綠色。
竿環較隆起,高於籜環。筍綠色,圓錐形向頂端削尖;;葉耳半圓形,有長5—10毫米的繼毛;葉舌明顯伸出;葉片帶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9—17厘米,寬1-2.2厘米,下表面被短柔毛,沿中脈的毛較密。
花枝呈穗狀,長8—10厘米,基部托以4—5片逐漸增大的鱗片狀苞片;佛焰苞5—10片,脈間具微毛,葉耳小形或無,鞘口繼毛僅數根,每佛焰苞通常含假小穗1枚。
②毛竹地下莖為單軸散生。竿高達20餘米,粗者可達20餘厘米,幼竿密被細柔毛及厚白粉,籜環有毛,老竿無毛,並由綠色漸變為綠黃色。
基部節間甚短而向上則逐節較長,中部節間長達40厘米或更長,壁厚約1厘米(但有變異);竿環不明顯,低於籜環或在細竿中隆起。
籜鞘背面黃褐色或紫褐色,具黑褐色斑點及密生棕色刺毛;籜耳微小,繸毛發達;籜舌寬短,強隆起乃至為尖拱形,邊緣具粗長纖毛;籜片較短,長三角形至披針形,有波狀彎曲,綠色,初時直立,以後外翻。
3、主要價值
①青竹筍味美,竿材可篾用或整竿使用。
②毛竹是竹類植物中用途最為廣泛的竹種,也是森林木竹中用途最多的樹種之一。毛竹的用途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在人們衣、食、住、行、觀、用、飾各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擁有材用、食用、葯用、觀賞、飼用、環保等眾多功用,是無污染綠色寶庫中一顆璀璨明珠,是營建綠色銀行的理想物種。
(2)盆栽竹蓀擴展閱讀
竹子的葯用部分:
1、竹筍,性微寒味甘,無毒,具清熱化痰,解毒透疹,健脾益氣,助消化增食慾,降血壓,防止血管硬化和美容防癌等功能。
2、竹蓀,性寒味甘,無毒,有益腸胃,理氣化痰,降血壓,提高人體免疫能力,調整老人血酸及脂肪酸和防癌抗癌等功用。
可治敗血症、細菌性腸炎、咳嗽、肥胖症、高血壓、高膽固醇引發的其他疾病。
3、竹葉,性涼味甘辛,涼心緩脾,化痰止渴,清熱散郁,解毒清胃。有殺蟲療瘡,止嘔除煩等用途,治上焦風邪煩熱,咳逆喘促,嘔噦吐血和一切中風驚痛等症。
4、竹瀝、竹茹:性寒味甘,無毒,為中國傳統中葯。竹茹清安胃腑,止吐除悶。
竹瀝為竹汁提煉加工而成,清瘀解毒,透暢經絡,清涼退火.主治筋脈拘攣,皮里膜外之痰,血瘀氣阻,經絡滯阻諸症,同時有防暑止渴,增強食慾,養顏駐容等功效。
5、竹根、竹實:毛竹根具止消渴,散毒補虛功用,作益氣止渴,補虛下氣及消毒葯用。竹實有通神明,輕身益氣的功效,是較好滋補食品。
6、竹葉、竹材提取物:主要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和酚酸類等化合物,具有優良的清除活性氧自由基與阻斷亞硝化反應能力。
對人體內源性抗氧化酶系有影響,能抑制內脂質過氧化的怍用和提高免疫能力,有較好的防疲勞抗衰老和增強智能等作用。
『叄』 竹子在北方能生長嗎
北方自然環境適宜竹子生長,但是很少有人去種植竹子。
竹類大都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一般年平均溫度為~22C,年降水量1000毫米~2000毫米。竹子對水分的要求,高於對氣溫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散生竹類的適應性,強於叢生竹類。
由於散生竹類基本上是春季出筍,入冬前新竹已充分木質化,所以對乾旱和寒冷等不良氣候條件,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對土壤的要求也低於叢生竹和混生竹。
叢生、混生竹類地下莖入土較淺,出筍期在夏、秋,新竹當年不能充分木質化,經不起寒冷和乾旱,故北方一般生長受到限制,他們對土壤的要求也高於散生竹。
(3)盆栽竹蓀擴展閱讀
竹子,又名竹。品種繁多,有箭竹(Arrow Bamboo)[1]等。多年生禾木科竹亞科植物,莖為木質,是禾本科的一個分支,學名 Bambusoideae(Bambusaceae或Bamboo),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最集中,種類很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樹,生長迅速。
通常通過地下匍匐的根莖成片生長,也可以通過開花結籽繁衍,種子被稱為竹米。有些種類的竹筍可以食用。竹枝桿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國人喜愛,與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與梅、松並稱為歲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愛竹詠竹者眾多。
『肆』 盆栽竹蓀多久澆一次水
盆栽竹蓀的澆水頻率取決於多個因素,如環境溫度、濕度、栽種介質等。一般而言,盆栽竹蓀的澆水頻率為每周一次至兩周一次。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確定澆水時間:
1. 觀察土壤濕度:用手指插入土壤中,如果感覺到土壤表面乾燥,但下層土壤仍保持濕潤,則說明還不需要澆水。
2. 觀察竹蓀葉片:如果葉片出現萎蔫、乾燥、發黃等現象,則可能需要增加澆水頻率。
3. 注意排水情況:盆栽竹蓀的容器應該有良好的排水孔,以防止水滯留。確保每次澆水後過剩的水能夠順利流出。
4. 根據季節調整:在炎熱乾燥的夏季,可能需要增加澆水頻率;而在寒冷濕潤的冬季,澆水可以減少。
需要注意的是,過度澆水或者長時間的濕度過高可能導致竹蓀根部爛根,因此合理把握澆水時間非常重要。最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調整澆水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