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盆景詩歌
1. 《盆景》艾青的內涵是什麼(多些)
《盆景》是艾青創作於新時期的一首詩作。
建國後,艾青這位「從彩色的歐羅巴帶回了一支蘆笛」的詩人為新生活而歡呼,為世界和平和友誼而歌唱。從1950年到1957年,他出版了《歡呼集》、《寶石的紅星》、《黑鰻》、《春天》和《海呷上》等詩集。
從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開始,詩人的歌喉沉寂了21年之久。1978年得到平反,同年4月在《文匯報》發表《紅旗》一詩,復出詩壇。在新時期,他共寫了200多首詩,出版有《歸來的歌》、《彩色的詩》、《雪蓮》、《域外集》等詩集和論文集《艾青談詩》。
作為「歸來詩人」,艾青的「歸來的歌」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以宏闊的視野,思考重大的社會現實問題,並由此擴展、深化開去,試圖對人類歷史作出哲理性的概括,如《在浪尖上》、《光的贊歌》、《古羅馬的大鬥技場》等。這是艾青在新時期影響最大,得到評價最高的詩作。二是詠物和哲理小詩,如《魚化石》、《山核桃》、《酒》、《蛇》、《盆景》、《仙人掌》等,這類詩抒寫一時的情緒感受,或記錄對社會、人生的感悟。第三類是域外題材的詩作,如《歐羅巴圓舞曲》、《牆》、《重訪維也納》、《巴黎》、《紐約》、《芝加哥》等,多為記游式的隨感和思考。艾青復出以後的詩作,一方面承續了他50年代詩歌的單純、樸素、明朗的特點,另一方面又融入了他30年代詩歌運用較多的現代派手法中的有活力的成分。他善於捕捉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反映現代生活,表現抽象的觀念、哲理;常常把象徵性的形象同哲理性的思考結合起來,抒發對時代、社會、人生的認識。
1979年2月,剛獲得平反不久的詩人隨作家訪問團到南方訪問,在廣州參觀了盆景展覽,此時卻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他由眼前的盆景,聯想到自己長達20年的坎坷和苦難,聯想到十年動亂中自由被踐踏、個性被壓制、人性被扭曲的社會現象,於是,把復雜的思想感情溶入客觀對象中去,寫下了《盆景》一詩。
全詩共4節。第一節寫盆景養尊處優,貌似珍貴,卻被禁錮了生命的處境。「好像都是古代的遺物/這兒的植物成了礦物/主幹是青銅,枝椏是鐵絲/連葉子也是銅綠的顏色」,這里哪有一點生命的感覺?第二節指出盆景被拘禁在花盆裡,「生長的每個過程/都有鐵絲的纏繞和刀剪的折磨」,以至於「一部分發育,一部分萎縮」,顯露出各種各樣的「怪相畸形」,「像一群飽經戰火的傷兵/支撐著一個個殘廢的生命」。它們都是以「不平衡」和「殘缺不全」為標準的病態審美觀念的犧牲品。這一節的描寫就是要指出「它們都是不幸的產物」。第三節是一個轉折,指出了花木應該具有的自然的生命狀態,可以看作是對植物「自由伸展發育正常」的呼籲。最後一節是這樣的:「如今卻一切都顛倒/少的變老、老的變小/為了滿足人的好奇/標榜養花人的技巧/柔可繞指而加以歪曲/草木無言而橫加斧刀/或許這也是一種藝術/卻寫盡了對自由的譏嘲」。「怪相畸形」被作為藝術來展覽,這是一種美醜不分的顛倒,詩人在這一節里把批判的鋒芒直指「橫加斧刀」的盆景的製造者,表明了本詩的主旨。當然,我們不應認為詩人對盆景藝術有什麼偏見,他不過是藉此來鞭笞極「左」思潮下踐踏自由、壓制個性、扭曲人性的社會現象。
詩人不是直抒胸臆,而是把對客觀事物的描述上升到更高的象徵的層次,把對現實的思考熔鑄在具體可感的意象之中。艾青年輕時曾受過繪畫的專業訓練,善於准確地把握事物的形態。在詩的第一節中,詩人用工筆畫的筆法寫出了盆景的外觀,並交代了環境,其中的線條、色彩是負載著否定式的思想情感的。第三節又這樣寫盆景的畸形:「像一個個佝僂的老人/誇耀的就是怪相畸形/有的挺出了腹部/有的露出了塊根/留下幾條彎曲的細枝/芝麻大的葉子表示還有青春/像一群飽經戰火的傷兵/支撐著一個個殘廢的生命」。在細致的描繪中,不斷向客觀事物進行思想情感的滲透,從而改變對象純客觀的屬性,塑造出能夠表情達意的意象。這是一個痛苦的形象,使人想到十年動亂中極「左」觀念對人的扭曲。
《盆景》反映出艾青所追求的樸素、單純、集中、明快的藝術風格,沒有繁復的技巧,在語言上沒有什麼雕琢和藻飾,而是以樸素、自然的語言塑造意象,表達深刻的思想內涵。
2. 關於植物的現代詩有哪些
1、《油菜花》為獨立學者,詩人,國學起名師靈遁者的詩歌作品。
蝴蝶翩翩而來,又走了,
蜜蜂嗡嗡作響,又走了,
他們都來了,也都走了,
不要哭,親愛的,
為什麼他們都不娶你?
只因你太美了,
美的有點傻,
下次,如果有下次,
你只要留一半美麗給自己,
他們就都是你的新郎了。
作品賞析:一切事物都可以是詩人筆下文字的載體。《油菜花》就是這樣一篇愛情詩歌,藉助油菜花,作者闡述了自己的愛情觀,那就是愛情,不是全部的付出,「你要留一半美麗給自己」,永遠不要忘了自己的存在,這樣你才能長久存在在情人的眼裡。
2、《白樺》是俄國著名詩人葉賽寧的抒情詩。詩歌以白樺為中心意象,從不同角度描寫它的美。滿身的雪花、雪綉的花邊、潔白的流蘇。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樺,
彷彿塗上銀霜,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頭,雪綉的花邊瀟灑,
串串花穗齊綻,潔白的流蘇如畫。
在朦朧的寂靜中,玉立著這棵白樺。
在燦燦的金暉里,閃著晶亮的雪花。
白樺四周徜徉著,姍姍來遲的朝霞。
它向白雪皚皚的樹枝,又抹一層銀色的光華。
作品賞析:《白樺》以白樺樹為中心意象,從不同角度描寫它的美。滿身的雪花、雪綉的花邊、潔白的流蘇。在朝霞里晶瑩閃亮,披銀霜,綻花穗,亭亭玉立,表現出一種高潔之美,詩中的白樺樹,既具色彩的變化,又富動態的美感。
白樺那麼高潔、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徵,體現出作者對擁有白樺品質的人的尊敬,讀這首詩,除了感受詩歌意境的美之外,還可以強烈地感受到詩人對家鄉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雪蓮》是現當代文學家、詩人艾青創作的詠物詩。
春風吹不到這兒,燕子也不會來,
不怕從懸崖上摔下來,才能看見你的光彩。
冰與雪的化身:潔白、美麗、大方,
沒有對你強烈的愛,聞不到你的芬芳。
作品賞析:詩中所詠的「雪蓮」,可以看作是一種極美事物的高度概括。最美的事物總是不易得到的,而容易得到的又總不是最美的事物。
而越是不易得到的就越想得到,而為了得到可不惜一切代價,對雪蓮,對愛情,對事業,都可作如是觀。
4、《七里香》台灣著名詩人,散文家,畫家席慕蓉所創作。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浪潮卻渴望重回土地。
在綠樹白花的籬前,曾那樣輕易地揮手道別。
而滄桑了二十年後,我們的魂魄卻夜夜歸來,
微風拂過時,便化作滿園的郁香。
作品賞析:小詩很短,仔細品嘗,可以很容易讀出那種淡淡的憂傷,微微的失望。可是,人要長大,時間總是向前的,不管你多麼後悔,你都不可能再回到從前了,魂魄歸來,微風飄香,都只是心底里美好的祝福和祈願。
河水,浪潮,綠樹,白花,魂魄,郁香,意象紛至沓來,卻不覺得凌亂。色彩鮮艷,層次分明,讀來彷彿一幅幅畫圖呈現眼前,席慕容既是詩人,也是畫家,只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了一幅幅精美的畫圖,令人折服。
5、《致橡樹》是中國詩人舒婷1977年創作的一首當代詩歌。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像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里。
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
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作品賞析:全詩採用抒情主體「木棉」對「橡樹」做誠摯的表白,把二者人格化、心靈化,使這兩個中心意象從外到內都閃射出思想和審美的光芒。
木棉可以理解為是充滿青春氣息的柔中帶剛的現代女性美的象徵,也可以理解為那是熾熱、豐富的感情及獨有一份深沉的個性。橡樹則顯示了種陽剛的氣質,那是偉岸、剛強的性格象徵。
此詩有了這種獨特、精美的意象作為象徵核心,就自然地脫離了具體的有限的形體,具有豐富的內涵。它既可以看作是男女之間平等真誠的愛情,也可以理解為一種親密、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詩人巧借「木棉」的表白,派生並組合了一系列蘊含豐富的具體意象。
這些意象要麼是暗示木棉對傳統人生觀中不和諧不平衡,甚至向一方傾斜的人際關系的看法,要麼是大膽肯定在人格獨立基礎上的互相依存,顯示了對和諧的人際關系、新型的愛情觀、人生價值的嚮往和追求。全詩章法及句法的精心安排,使抒情與議論自然融合,使豐富細膩的感情帶有理性的光彩。
3. 艾青詩選中盆景這首詩的寫作手法是什麼
艾青詩選中盆景這首詩的寫作手法是記敘加描寫。《盆景》是 艾青 1979年2月23日所寫的 現代詩。
1979年2月,剛獲得平反不久的詩人隨作家訪問團到南方訪問,在廣州參觀了盆景展覽,此時卻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他由眼前的盆景,聯想到自己長達20年的坎坷和苦難,聯想到十年動亂中自由被踐踏、個性被壓制、人性被扭曲的社會現象,於是,把復雜的思想感情溶入客觀對象中去,寫下了《盆景》一詩。
(3)學盆景詩歌擴展閱讀:
《盆景》賞析
讀著這些詩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那個動亂的年代。
十年動亂,凡是經歷過的人,回想起來都會不寒而慄。那是怎樣的年代呵!國家的經濟、文化不僅遭到嚴重殘民害物,幾乎每個家庭、每個人都遭到了摧殘,人性被踐踏著,靈魂被扭曲著,這真是一場空前的民族的災難。
詩人經歷過這場災難,他的痛苦不亞於任何人。對於四人幫的倒行逆施,他早就想揭露,他早就想控訴,可是,那時他被剝奪了說話的權利,被剝奪了寫詩的權利。詩人這種欲發而不能的痛苦,恐怕要比別人深重多了。這種種痛苦在詩人心中積淤著,等待著噴發。
重見天日之後,1979年,詩人參加作家訪問團到南方訪問。在廣州參觀花圃的時候,詩人看到了盆景,這盆景一下子觸動了詩人的心靈,詩人在當時就迅速記下了自己的感受,後來經過修改,寫成了《盆景》一詩。
無可非議,盆景是一種藝術,而且是我國的一種傳統藝術。在小小的花盆裡,經過精心培育和加工,會呈現賞心悅目的千姿百態,它能給人以美感,能給人以愉悅。
然而,此時此刻,這盆景在詩人眼裡是病態的,詩人深切地感受到了它們的痛苦,這痛苦正是詩人所經歷過的。由盆景,詩人聯想到那個動亂的年代對人性的踐踏、對靈魂的扭曲。
詩人從這嶄新的角度,噴發出了積淤很久的控訴和憤怒。詩人利用了盆景的生存狀態,貼切而深刻地抒發出了自己的思緒。
這首詩,從頭至尾是寫盆景,然而,無處不是在寫人,是在控訴那個動亂的年代,以使人們警醒:那樣的痛苦年代再也不能重演了!
這首詩,詩人在著力刻畫盆景的生存狀態,詩人發揮了自己具像描繪的特長,准確而生動地勾畫出盆景的形象,形成了這首詩的感人力量,也構成了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盆景,它們與其它景色不同,它們「在各式各樣的花盆裡,受盡了壓制和委屈,生長的每個過程,都有鐵絲的纏繞和刀剪的折磨,任人擺布,不能自由伸展不錯,詩人寫得很准確,盆景正是在這種狀態下存活的。
同時,詩人又是在寫那個動亂的年代,那時,有多少人「受盡了壓制和委屈,在「鐵絲的纏繞和刀剪的折磨下生活呵!
4. 現代詩二首:盆景,月亮船(很美)
現代詩二首:盆景,月亮船(很美)
1.盆景
把三山五嶽濃縮
把飛瀑流梁擾泉引入
砍去樹的冗長
不依賴陽光
在四季里穿梭
著一身春色
獨守著靜謐
放進盆里是風景
放進書里是詩歌
2.月亮船
弦月下凡,貼水面。
嫦娥玉兔,掬晚霞,秋岸裝點。
幾只南飛雁,誤入畫中,流連。
攜三五好友態滾,泛舟。
悠悠哉,橡閉旦不知身在何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