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木真盆景
① 雜木盆景 [更多關注雜木盆景]
雜木,畫論也稱雜樹,泛指除松、柏、杉、柳外的多種樹木總稱,盆景界有時也將柳歸入雜木。 顧名思義,雜木盆景因「雜」而種類繁多,不同樹種間的生理特徵和生長特性諸多不同,因而具有更加廣闊的選擇餘地和造型空間。多種多樣、內涵豐富的造型和枝法,加之春意盎然、華蓋濃蔭、繁花碩果、鐵骨寒枝等不同表現手法,使得雜木盆景充分體現了中國盆景所具有的多種多樣、詩情畫意、追求內涵意境的民族特色。中國盆景走向世界,回歸起源國的應有地位,雜木盆景更具優勢、更具競爭力和說服力。但縱觀近些年來,相對於境外松樹的大量湧入和柏樹絲雕熱的升溫,雜木盆景似乎受到冷落,雖然去年在泉州舉辦的中國雜木盆景研討會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總的情況並沒有太大改觀,必須引起更多關注。緩亂鬧
雜木盆景的雜還在於其造型和枝法多種多樣,有點復雜,而又大都生長迅速,容易走形,培植製作、造型保型難度較大。而一件成功的盆景作品,首先必須具有符合美學法則的自然美的形象,然後才談得上內涵意境,也就是意象。如果缺乏對不同樹種生理特徵和生長特性的了解,以及對造型章法、枝法技巧的理解和掌握,就算得到優秀的樁頭素材,並有著很好的意象構思,相信也難以准確地塑造藝術景象,而作出理想佳作的。多年前筆者曾經見過的一些九里香、福建茶、紅花�木、對節白蠟等上乘樁材,至今多數未見作品露面,相信其中定有因培植不當或造型枝法上的欠缺而出不了成品的。未能掌握科學的養護管理方法,加之缺乏交流、探索和實踐,未能掌握造型枝法技藝,直接影響了雜木盆景的發展。
盆景藝術「師法自然」,相信「雲片式」、「兩彎半」等規則式盆景起初也都來自自然,片狀和有規律彎曲的樹木形態自然界原來就真實存在,但局限於一定歷史條件下審美取向和需求等原因,使造型枝法過於單調和匠氣,呈現模式化而成為傳統。當今盆景藝術普遍運用的自然式造型和枝法技藝,其形式和內涵都已非常豐富,只要遵循盆景藝術本身的藝術特徵,對各種造型形式和製作枝法認真探索理解,互相交流學習,不斷實踐掌握,相信會有效地增強培植製作的信心和技能,提高雜木盆景的創作水平,創作出更多雜木盆景的佳作而推動雜木盆景的發展。
雜木盆景的造型多種多樣,若以株數多寡劃分,可分為單干、雙干、多干,其中多干又可分為獨頭多千、連根多千、合栽多干、過橋多干:若以干型姿擾罩態劃分,則可分為直干、斜干、曲干、卧干、懸崖、臨水、抱月、回頭、附石、掛壁,以及不定型的奇特怪樁:若以樹姿觀賞效果劃分,也可分為觀葉、觀花、觀果、觀骨(寒枝)。還有人將其分為古榕格、紅棉格、素仁格等樣式。
雜木盆景造型的重點,是塑造根、干、枝、葉有機結合的統一整體,也就是造型,這個「型」要盡量做到立意鮮明,構圖新穎,枝法細膩,能給人以清晰明確的自然美視覺享受,而又富有內涵,既要好看,又要耐看,百看不厭,耐人尋味。其基本要求是:根盤裸露或半裸露於盆面,粗根清晰,並分級交錯四方延伸,與干型協調;根基隆起而有坑稔,干身老辣,過渡自然,取合適度:樹冠輪廓錯落有致,富有變化;枝托出位合理,各級分枝有起有伏,疏密有致,與橫角枝葉分布相銜接;枝片層次分明,片中有片;結頂流暢,順乎自然而生動。
樹干是造型的基礎,干型確定之後,要靠枝托調和創造整體效果。枝托的造型布局服從整體造型布局的要求,不同的造型有不同的枝托表現形式。畫論中雜樹的枝形一般是「枝有丁香枝、鹿角枝、螳螂枝陪前、蟹爪枝」和垂枝。雜木盆景的枝形更加豐富,比較常見的有雞爪枝、鹿角枝、飄枝、跌枝、拖枝、垂枝、風吹枝、平展枝、自然枝、蟹爪枝、風車枝、雲片枝、舍利枝、迴旋枝、點綴枝等。造型中的不良枝形(忌枝)有脊枝、腹枝、門閂枝、腋枝、單邊平行枝、霸王枝、頂心枝等。
枝托的枝法是雜木盆景造型的重點,掌握枝法技藝,往往是創作精品的先決條件。只有熟練的枝法技藝,才能熟能生巧,得心應手,造型寓意,精益求精。而嶺南盆景近樹寫實,「蓄枝截干」的製作技藝、表現形式多式多樣,「師法自然」,內涵豐富,在雜木盆景的製作上可以說是最為成功,也最具代表性,並正逐步形成理論支撐,具有較明確的可操作性。它既是嶺南的,更是中國的。筆者以為應該排除流派觀念和地域局限的影響,把嶺南盆景「蓄枝截干」的枝法作為製作雜木盆景的基本枝法全面推廣。也許有人會認為,嶺南地區因為環境氣候得天獨厚,樹木生長迅速,適宜「蓄枝截干」枝法,其他地方氣候環境不同,方法雖好,難以學習。其實,近些年來,嶺南以外不少地方的雜木盆景作品,也在採用「蓄枝截干」枝法,有的作品還相當不錯,但較多相對成型的作品,有些素材原本也很好,只是尚缺乏基本功,未能准確造型定位,枝法也尚欠火候或不得法,難以成為佳作。誠然,嶺南盆景自身也處在創新發展之中,「蓄枝截干」枝法將隨著推廣,不斷充實完善,而更好地促進嶺南盆景的發展。
「一景方成已十秋」,造型製作時間長是盆景藝術特徵之一,也是體現盆景藝術價值的一個方面。在嶺南地區,一件成功的雜木盆景作品,從素材到成熟,一般需要十至十五年的時間,在生長期比較短的地方,時間會更長。日本和台灣的雜木盆景,多數從小苗培育,很多作品年功都在幾十年以上。想創作出理想的佳作,就必須具備一定的耐心和毅力,急功近利,心態浮躁,不講枝法,只想快出作品,定當適得其反。同時,科學的培植方法,可加速樹木的生長速度,如台州三角楓的育苗培植,可能比嶺南更快,就是因為科學的培植方法。另外,在實際製作中,除盡量發掘地方樹種的生長優勢外,對「蓄枝截干」的枝法可結合樹種和地域具體情況及傳統枝法,把以剪為主的方法適度掌握調整,剪扎並重,有些枝條也可以扎為主,以便有效地縮短成型時間。但總的來說,認真了解、熟悉和掌握枝法技藝,一開始就把造型形式、出托位置定;隹確,少走彎路,並勤於操作實踐,科學培植,精雕細琢,一絲不苟,則是成功作品縮短成型時間的最有效途徑。
盆景作品的藝術生命過短是中國盆景必須正視的問題,這在雜木盆景上尤為突出。有的作品成熟時間並不長,或許剛在展覽上出現過,就因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殘缺出不了廳堂,甚至煙消雲散,「功成身退」了,作者的失落感可想而知。有些素材其實「功尚未成身已先退」,筆者就見過幾百株已嫁接成功的紅花�木野樁雖已栽種多年,但優秀樁頭卻幾乎全部偏枯老化,要出成功作品希望渺茫,深感可惜。這種情況困擾著很多雜木盆景愛好者,某種程度上挫傷了他們的信心。嶺南盆景原來有四大雜木樹種,除九里香乃深受追捧之外,對最具製作寒 枝特色的雀梅和榆樹的興趣則大減,而樹姿極美的福建茶也已少有人問津。上述情況,對雜木盆景的發展無疑產生了負面影響,究其原因,除了個人興趣和市場經濟的影響之外,主要還是我們的培植和養護管理過於粗放,缺乏科學辯證的方法以及認真嚴謹的態度,這也應是我們學習境外盆景的一個主要內容。
雜木盆景樹種多種多樣,不同樹種間生理特徵和生長特性差異很大,如杜鵑喜偏酸性土壤,石榴則喜偏鹼性:黃楊喜偏陰,紫薇喜強陽:赤楠喜濕潤,九里香喜乾爽;相思、榆樹重剪翻盆宜在大寒前後,福建茶和山桔宜過清明時節;多數樹木樹液輸送管道(水路)縱橫交錯,根干整體相互協調,但雀梅、紅花�木等水路縱向各行其道,根干對應分明,局部失調,都可能造成失枝;有的樹種如三角楓、榆樹等癒合能力很強,截口皮層會較快增生形成「馬眼」或完全癒合,而有的樹種,如雀梅、赤楠等癒合能力差,截口下端如沒留足枝葉拉動,就會因水路不暢而很快退縮。所有這些,假若在培植和養護管理中,沒有很好地了解掌握和尊重不同樹種自身生長特徵,針對性地科學培植、養護管理,而老停留在泛泛的粗放管理層次,就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如土壤、水肥、修剪、翻盆、病蟲害防治,乃至裝卸運輸各個環節的操作失當,均可能導致失枝、爛根、偏枯而影響造型甚至夭折。
相信有的人會把雜木盆景藝術生命短歸咎於雜木樹種的自然生長壽命短,其實大多數雜木樹種自然壽命都很長,除了極個別的樹種外,被認為最容易退枝腐乾的黃荊、山指甲、雀梅、福建茶等,其自然壽命也都在百年以上,養護管理得好,保型改作而傳代傳世應當不成問題。筆者的一株1975年培植的福建茶,一直在盆中養護,於近幾年送給朋友,至今從未發現退枝現象,生長良好。當然,若從純收藏的角度或個人偏愛出發,選擇壽命長、生長較穩定的樹種或者某些特定樹種,也應是明智的:如以贏利為目的,奇貨可居,則另當別論;但作為培植製作,作為藝術追求,則應盡可能不分貴賤,隨緣取材,因材制宜,盡量採用更多品種的素材,爭取開拓新的地方樹種,讓雜木鹽景更加豐姿多彩,以展示大自然真善之美,自己也可以從中得到更多愉悅和享受。
鹽景是有生命的藝術品,盆景成型後,製作並沒有結束,需要更加小心的養護管理、保型或改作,進一步精化、完善、完美,顯示年功。雜木盆景生長快,一年能多次不斷萌發,不定芽多,新陳代謝快,而樹性又各不相同,不定因素多,沒有松柏類盆景那樣相對穩定,因而成型後的養護管理比松柏類更加復雜,難度更大,也顯得更加重要,稍不留神,往往就會使多年的心血毀於一旦。
雜木盆景根系細密,葉片多,葉面大,蒸發快,對水分和養分的需求也相對較大,而成型上盆後,盆中土壤較少,根系容易擠壓成團,導致發育受阻,細根相互盤繞積聚於盆底和盆壁四周成草墊狀(俗稱「草鞋底」),根團中間則泥土板結,導致發育不良。若簡單地採用少澆水、少施肥、少翻盆換土控制生長的辦法來保型,或再加上修剪不當,勢必造成樹勢持續減弱,病蟲害也會乘虛而入,嚴重時就會失枝、致殘,乃至萎縮。所以,雜木盆景成型後的養護管理,必須以科學辯證的態度,針對不同樹種不同情況分別採用相應的方法,適時翻盆換土,合理水肥供給,適時適度修剪整型,認真處理好生長養護和控型保型的關系,首要是養護,只有養護好才能保型,養護保型才能傳代。
雜木盆景上盆,一定要選用既松疏又透水保水性良好的土壤,並視樹種和生長狀況,一般小盆和花果類一、二年,大盆三、四年就應及時翻盆換土。翻盆換土不同於松柏類,應寧勤勿疏,如樹勢過於衰弱,還必須及時更換或套上大盆,嚴重的要地栽復壯。雜木盆景成型後配盆宣以大小適中略為淺色的釉面盆為佳,以利於觀賞,但若非送展或觀賞需要,平時可選用偏大一些的盆,養護管理會更加順當。
成型盆景水肥只在於維持樹木生命活力,並不在於生長造型,既要保持樹勢,又耍避免不斷生長而變形,所以必須科學合理。平時盆土除非為促使花芽分化而需嚴格控水外,應經常保持濕潤或偏干,不能過干影響生長。在施肥方面,除像黃楊、赤楠等以觀葉為主的樹種外,一般不宜施用氮肥,可選用養分比較全面的餅肥、魚肥或長效復合肥。在春季萌發期,應控制少施或不施肥,以免生長過快,節間過長而變形;夏季光合作用強,可間中略施薄肥,保持樹勢旺盛;秋季樹木要積蓄養分;隹備過冬或孕育花果花芽,可以磷鉀肥為主,適當多施:冬季樹木休眠,生長停頓,則忌施肥以防傷根。
成型雜木盆景的修剪應以疏剪輕剪為主,除果樹盆景外,可在生長期經常進行,主要是控制枝梢徒長,剪除霸王枝、老化過弱的內膛枝,及時抹除叢生芽及腋芽等不定芽。對頂端優勢明顯的樹種,還應特別注意控制頂梢的生長,防止結頂過高過重對留作枝托更新需縮剪的霸王枝或徒長枝,則必須按保型需要,對樹冠樹梢整體同步修剪,否則,個別保留的枝段可能退縮。如需要改作重剪,除紫薇等個別樹種外,只能在樹種萌發前或結合翻盆換土同時進行。雜木盆景的保型還可以使用矮壯素等生長調節葯物,但應嚴格掌握用量和方法,若濃度過大,會造成生長停頓而萎縮。
觀賞寒枝是雜木盆景的藝術表現特色,以嶺南盆景「脫衣換錦」表現手法最具代表性。但雜木盆景應盡量表現樹種的自然個性特徵,除果樹和梅花外,紫薇、杜鵑、三角梅以觀花為主,榕樹除板根和蔓根外,還是以觀葉為佳。當然,大多數雜木盆景均可摘葉觀賞寒枝。摘葉觀賞寒枝雖能促進樹木新陳代謝,是保型的一種有效方法,但也過多消耗體能,故成型雜木盆景摘葉參展觀賞不宜過頻,就算雀梅、榆樹、三角楓、相思等萌發力很強的樹種,一般一年摘葉也不要超過三次,以免削弱樹勢。有些較優秀的精品,頻頻修剪摘葉參展,使盆樹過度疲勞,元氣大傷,個別好幾年難以恢復,甚至有因此致殘夭折的。所以作品參展應視其狀態,提前半年以上做好准備,特別是需要摘葉或換盆的,更不能過於勉強,且裝卸、運輸一定要請有經驗的專業人士操作,防止發生意外。
成型雜木盆景上盆後因根系局限和缺乏地溫地氣調節,對氣候適應力減弱,加上不同地域的樹種間差異很大,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在冬季,除要預防盆土冰凍之外,氣溫降至5℃以下,對九里香、榕樹、福建茶等南方怕冷樹種,要進大棚溫室,在南方也要覆蓋薄膜,以防凍傷;在盛夏,一些偏陰性樹種,如黃楊,杜鵑等,要適度遮陰,特別是高溫時節,要採取措施防止盆面盆壁溫度過高,燒壞根系,對修剪摘葉後裸露面積較大的枝幹,則要防止局部皮層因暴曬灼傷而死。
雜木盆景的養護管理和造型枝法技藝需要進一步普及,可以通過舉辦雜木盆景展覽、現場演示、專題研討會、作品點評、報刊雜志宣傳介紹等,互相學習交流,認真探索實踐,逐步積累經驗,共同提高製作水平。但因雜木盆景的造型枝法絕非一日之功,一枝一托的造型也許就需幾年時間,整體造型時間更長,最直觀有效的現場演示只能局限於修剪保型或簡單改作,除非從裁樁培育開始,對造型製作的每個階段,或某一枝托的造型過程,製作視頻影像資料並建立檔案,待成型之後加以整理,再以電化形式進行交流,講解演示。這對年紀較輕的愛好者來說並非難事,應當引起重視,及早提倡推廣,結合技藝演示培訓,以便盡快造就一定數量能做、能講,善於表演,最好能』瞳外語的年輕造型技藝表演專業人才,更好地參加國內外交流活動,以便世人能更好解讀、認知中國雜木盆景、製作中國雜木盆景。總之,只要對雜木盆景更多關注,相信會有更多的辦法,更有效地推動雜木盆景的創新和發展,讓中國雜木盆景更加光彩奪目。
(編輯/劉少紅)
② 這是什麼植物
發財樹
發財樹,常綠喬木,喜高溫高濕氣候,耐寒力差,幼苗忌霜凍,成年樹可耐輕霜及長期5-6C低溫,中國華南地區可露地越冬,以北地區冬季須移入溫室內防寒,喜肥沃疏鬆、透氣保水的沙壤土,喜酸性土,忌鹼性土或粘重土壤,較耐水濕,也稍耐旱。
中文學名: 發財樹
拉丁學名: Pachira macrocarpa
別稱: 發財樹、瓜栗、中美木棉、鵝掌錢
界: 植物界
快速導航
精彩圖冊
簡介
學名: Pachira macrocarpa
發財樹小盆栽
科別 :木棉科,瓜栗屬
別名: 發財樹、瓜栗、中美木棉、鵝掌錢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樹高8-15m,掌狀復葉,小葉5-7枚,枝條多輪生。花大,長達22.5cm,花
發財樹圖冊(18張)
瓣條裂,花色有紅、白或淡黃色,色澤艷麗。4-5月開花,9增加內鏈-10月果熟,內有10-20粒種子,大粒,形狀不規則,淺褐色。喜高溫高濕氣候,耐寒力差,幼苗忌霜凍,成年樹可耐輕霜及長期5-6C低溫,華南地區可露地越冬,以北地區冬季須移入溫室內防寒,喜肥沃疏鬆、透氣保水的沙壤土,喜酸性土,忌鹼性土或粘重土壤,較耐水濕,也稍耐旱。以種子繁殖為主。種子在秋季成熟,宜隨采隨播。室內觀賞多作樁景式盆栽。為加速成長可先地栽,後上盆。
栽培技術
馬拉巴栗又稱瓜栗,發財樹。為木棉科常綠小喬木。原產墨西哥的哥斯大黎加。掌狀葉,小葉7-11枚,
室內發財樹
長圓至倒卵圓形。有園藝品種花葉發財樹。由於發財樹的名稱深受商家及一般市民的歡迎,加立株形狀美、葉色亮綠,樹干呈錘形,盆載後適於在家內布置和美化使用,所以,2006年來在中國花卉市場上發展甚快。每逢節日,各賓館、飯店、商家及市民多爭相采購,以圖吉祥如意。更能夠體現家居的格調。
手樹俗稱發財樹,為五加科假概木屬的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莖直立,葉大互生,有長柄,掌狀復葉,有小葉9-12枚,小葉長12-15厘米,寬約6厘米。因其樹形葉形奇特,俗名吉利,取其吉利佳兆。
發財樹盆景
此花原產澳洲及太平洋中的一些島嶼中,適生於溫暖濕潤通風良好環境,喜陽,也稍耐陰,在疏鬆肥沃排水性好的土壤中生長最好。
盆栽的發財樹1-2年就應換一次盆,於春季出房時進行,並對黃葉及細弱枝等作必要修剪,促其萌發新梢。澆水要遵循間干間濕的原則,春秋天按天氣晴雨、干濕等情況掌握澆水疏密,一般一天澆1次,氣溫超過35℃時,一天至少澆2次,生長季每月施2次肥,對新長出的新葉,還要注意噴水,以保持較高的環境濕度;6-9月要進行遮蔭,保持60%一70%的透光率或放置在有明亮散射光處。冬季入室後,氣溫不要低於5℃,保持在10℃左右較好,澆水5-7天1次,並要保證給予較充足的光照。另外,在生長季,如通風不良,容易發生紅蜘蛛和介殼蟲危害,應注意觀察。發現蟲害要及時捉除或噴葯。
栽培技巧
1.新引進的植株,當年不用換盆,不要施氮肥,控制幼枝徒長,防樹型偏冠。
2.發財樹對水分適應性較強,在室外大水澆灌或在室內十多天不澆水,也不會發生水澇和旱象致使葉片發黃。
3.夏季室內3~5天澆一次水,春秋季節5~10天澆一次。冬天視室溫而定,盆土略潮為宜。室溫若在12℃左右,一個月澆一次水即可。既耐陰又喜陽光,適應性強。長期在弱光下枝條細,葉柄下垂,葉淡綠。在管理上不要改變放盆的陰陽位置。性喜溫暖的環境,不耐寒,適應的生長溫度在18~30℃。
4.新買的盆景植株,如長勢旺盛,盆確實太小,也可在七八月份,利用植物高溫期半休眠狀態換盆。做到認真操作,使母土不散,栽植後澆足水,不影響生長。該樹種對盆土要求比較嚴格,喜排水良好,含腐殖質的酸性砂壤土。
發財樹
栽培要點
1、溫度,冬季最低溫度16-18度,低於這一溫度葉片變黃脫落;10度以下容易死亡。
2、光線,發財樹為強陽性植物,在海南島等地均露地種植,但是該植物耐陰能力比較強,可以在室內光線較弱的地方連續欣賞2-4周。而後放在光線強的地方。
3、水分,在高溫生長期要有充足的水分,單耐旱力較強,數日不澆水不受害。但忌盆內積水。冬季減少澆水。
4、空氣溫度。生長使其喜較高的空氣溫度;可以時常向葉面少量噴水。
5、換盆。根據需要可於春季換盆。
家庭養護
發財樹為多年生常綠灌木,原產於馬來西亞半島及南洋群島一帶。近年來,經栽培選育,已廣泛進入中國城鄉家庭。作為家庭栽培,應根據其喜高溫多濕、不耐霜寒及乾燥的生活習性,著重注意把握以下四點:
注意陽光
發財樹性喜高溫濕潤和陽光照射,不能長時間陰蔽。因此,在養護管理時應置於室內陽光充足處。擺放
年老發財樹
時,必須使葉面朝向陽光。否則,由於葉片趨光,將使整個枝葉扭曲。另外,每間隔3天至5天,用噴壺向葉片噴水一次,這樣既利於光合作用的進行,又可使枝葉更顯美觀。
注意澆水
澆水是養護管理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水量少,枝葉發育停滯;水量過大,可能招致爛根死亡;水量適度,則枝葉肥大。澆水的首要原則是寧濕勿干,其次是「兩多兩少」,即夏季高溫季節澆水要多,冬季澆水要少;生長旺盛的大中型植株澆水要多,新分栽入盆的小型植株澆水要少。澆水量過大時,易使植株爛根,導致葉片下垂,失去光澤,甚至脫落。此時,應立即將其移至陰涼處,澆水量減至最少,只要盆土不幹即可,每天用噴壺對葉面多次噴水,停止施肥水,大約15天至20天就可逐漸緩過來。
注意施肥
發財樹為喜肥花木,對肥料的需求量大於常見的其它花木。每年換盆時,肥土的比例可佔1/3,甚至更多。肥土的來源廣泛,可收集闊葉樹落葉腐殖土,加少許田園土和雜骨末、豆餅渣混合配製。此肥土效力高,方便易得,但應注意充分腐熟,以免將葉片「燒」黃。另外,在發財樹生長期(5月至9月),每間隔15天,可施用一次腐熟的液肥或混合型育花肥,以促進根深葉茂。
闊葉樹
注意溫度與濕度
發財樹對溫度和濕度的要求較高,如若溫度較低或濕度缺失,常常會出現落葉現象,嚴重時枝條光禿,不僅有礙觀賞,且極易造成植株死亡。因此,蒔養時應注意保持15℃以上的溫度,並經常給枝葉噴水,以增加必要的濕度。而在深秋和冬季,則應注意做好越冬防寒、防凍管護。
繁殖技術
扦插法繁殖
發財樹繁殖可用播種或扦插法,種子採收後要立即播下;扦插可於5-6月取萌蒙枝作插穗;扦入砂或峻石中,注意遮蔭,保濕,約一個月即可生根。
技術要點:苗床整理選擇土質深厚、肥沃、背風向陽、排灌良好的沙質壤土地塊作為圃地,做成寬1米的畦面,長度10米,以南北走向為宜,對畦面進行深翻,除去表土,砸實,下層鋪一層3厘米厚的石礫,上鋪10至15厘米厚的新鮮河沙與爐渣按2:1混合的基質沙土,濕度以手握成團,鬆手即散為宜。用40%的福爾馬林400倍液噴灑床面,淋透深度為3至5厘米,用塑料薄膜覆蓋3天,進行土壤消毒,消滅土壤中的病蟲。
插條採集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性狀優良的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在陰天或無風的早晨剪取,剪留長度為6至7厘米,下切口為馬蹄形,位於葉或腋芽下,切口要光滑,利於形成癒合組織。一般每個插條帶2個掌葉。注意不要傷及葉片,以利光合作用。
適時扦插於6月下旬至8月上旬進行扦插,應在早晚隨剪隨插。扦插前,將插條的二分之一放於25PPM的(1)號ABT生根液中浸泡20至24小時,取出後用清水沖洗干凈。用小木棍在畦面上打孔,然後順孔插入,再封孔壓實。插條較短時可直插,插條較長時可斜插,扦插深度以不歪倒為准,一般3至5厘米。插後及時澆透水,對不正的插條扶正,用塑料布蓋好,四周用土壓實。
苗期管理扦插後要保證適合生根的環境條件。一般土溫比氣溫高3℃至5℃,插床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0%至90%,光照要求30%。每天通風換氣1至2次,6至8月氣溫高,水分蒸發快,於早晚各用細噴壺噴水一次,溫度保持在23℃至25℃之間。苗木成活後,及時追肥,以速效性肥料為主,前期以氮磷肥為主,中期氮磷鉀適當配合,後期為促進苗木木質化,可於8月底前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停止使用氮肥。一般15天左右產生愈傷組織,30天左右開始生根。
發財樹性喜高溫濕潤和陽光照射,每隔3至5天,用噴壺向葉片噴水既利於光合作用的進行,又可使枝葉更美觀。一般當年生苗高40至50厘米。
幼苗移栽發財樹幼苗上盆前先要配製營養土。用腐葉土3份,沙子2份,園土4份,充分發酵的有機肥1份,混合均勻後栽植。移栽時要注意不要傷及幼嫩的根部,深度以原根基部為准,栽後澆透水,放於陰涼處緩苗,避免陽光直接暴曬,以後每天視盆土情況澆水。
沙培法
1.苗床整理:選擇土質深厚、肥沃的圃地,調成寬1米的畦面,長度視數量多少而定,以南北走向為宜,對畦面進行深翻,去除表土,砸實,下層鋪一層3厘米厚的石礫,上鋪10至15厘米厚的新鮮河沙與爐渣,濕度以手握成團,鬆手即散為宜。用40%的福爾馬林400倍噴灑床面,淋透深度為3至5厘米,用塑料蒲膜覆蓋3天,進行土壤消毒。
2.插條採集:選生長健壯的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在陰天或無風的早晨剪取,剪留長度為6至7厘米,下切口為斜面,位於葉或腋芽下,切口要光滑,利於形成癒合組織。一般每個插條帶兩個掌葉,注意不要傷及葉片,以利光合作用。
3.精細扦插:發財樹於6月下旬至8月上旬進行扦插,應選夏天的陰天或早晚隨剪隨插。扦插時,將插條的二分之一放於25PPM的(I)號ABT生根液中,浸泡20至24小時,撈出後用清水沖洗干凈。用小木棍在畦面上打孔,然後順孔插入插條,再封孔壓實。插條較短時可直插,插條較長時可斜插,扦插深度以不歪倒為准,一般3至5厘米,插後及時澆透水,把不正的插條扶正,用塑料布蓋好。
4.苗期管理:扦插後每3天通風換氣一次,6至8月氣溫高,水分蒸發快,於早晚條噴水一次,溫度保持在23至25度之間,濕度為田間持水量的80%左右。為促進苗木木質化,可於8月底前噴布0.2%的磷酸二氫鉀,為防止真菌感染,每隔7天於畦面噴灑一次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一般15天左右產生愈傷組織,30天左右開始生根。
5.幼苗移栽:苗木上盆以前先要配製營養土,用腐葉土3份,沙子1份,園土2份混合後栽植。移栽時,要注意不傷及根部,深度以原根基部為准,栽後澆透水,放於遮陽處,避免陽光暴曬,以後每天視盆土情況澆水,要做到見干見濕。
播種法
1.時機:四季皆可,春天最佳。
2.種子覆不覆土皆可,但覆土時不宜過深。
3.時時澆水保持介質濕度較易發芽。
4.此法較易培養出優美樹型。
5.此法繁殖速度較慢。
6.采種宜等果實外皮枯黃或乾燥後再採收,否則未成熟之果實並無法順利發芽成長。
病蟲病害
發財樹常見的病害有根(莖)腐病與葉枯病。
發財樹林
一、根腐病這是一種嚴重危害發財樹的常見病害,又稱為腐爛病。
防治方法:
(1)保持栽培環境的乾爽,重視栽培介質及場地的消毒;
(2)半成品出櫃卸至操作棚後,即用速克靈噴灑發財樹頭部,以預防灰霉病菌的危害;
(3)栽種前用利刀剪除主根頂部扭傷及腐爛組織,然後再用速克靈噴灑傷口,晾乾後即栽植;
(4)栽植一周後,盆中的介質漸干,癒合組織已形成,新根已開始長出,用普力克、安克或鋅錳滅達樂(雷多米爾-錳鋅)噴灑發財樹光桿,以葯液沿桿部流入盆土為宜。此後的殺菌劑以安克、土菌靈、雷多米爾或疫霜靈每周一次輪用;
(5)若腐霉病菌活躍,則用普力克、土菌靈、雷多米爾或疫霜靈噴施,一般葯效在兩周左右。若天氣仍然不好,須再用不同的葯劑噴施,以防抗葯性的產生。期間若發現有潰爛植株,應立即丟棄。
二、葉枯病
防治方法:
(1)發現病葉及時摘除,並銷毀;
(2)在發財樹的栽培過程中應加強養護管理,適時澆水施肥,每個生長季節可追施肥2-3次葉面肥,如0.5%的氮磷酸二氫鉀或雙效微肥的200倍液;
(3)苗木從南方向北方調運之前,葉面噴施保護性殺菌劑,如70%百菌清800倍液,或者18%多菌銅乳粉200倍液,或50%退菌特600倍液,運到北方後,應及時定植,加強肥水管理,防止脫水和脫肥。南方地區栽培發財樹可從雨季開始,每隔10-15天噴施50%多菌靈800倍液,或70%百菌清8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
另外,蟲害主要有蔗扁蛾,該蟲在中國是新紀錄,主要是幼蟲危害發財樹,還可對一品紅、福祿桐、鵝掌木、夏威夷椰子進行危害。
生長特點
馬拉巴栗多用播種繁殖,也可扦插繁殖。播種宜用新鮮種子,秋天成熟後採摘,將種殼去除隨即播種。播種後覆蓋細土約2厘米厚,然後放置半陰處,保持濕潤,播後約7天左右可發芽。發芽溫度22—26℃。苗長至25厘米左右可間密留疏,使樹苗均勻生長。實生苗生長迅速,苗期要薄施氮肥和增施磷鉀肥2—3次,促使莖干基部膨大。春季也可利用植株截頂時剪下枝條,扦插在砂石或粗沙中,保持一定濕度,約30天左右可生根,但扦插基部難以形成膨大根莖,觀賞價值不如播種苗高。馬拉巴栗盆栽養護比較簡單,一般用疏鬆菜園土或泥炭土、腐葉土、粗沙,加少量復合肥或雞屎作基肥、培養土。小苗上盆或地栽種後,頂端具有明顯優勢,如不摘心,就會單桿直往上長;當剪去頂芽時,很快就會長出側枝,莖的基部也會明顯膨大。地栽長到1·5米高時,可編辮或「成龍」造型,編好再繼續種於地上或盆栽養護,提高觀賞價值。如台山市端芬鎮台灣外商在山坡地大量種植馬拉巴栗,並編辮成三株、五株、七株等盆景樹,經濟效益可觀。馬拉巴栗適應性強,喜光又耐陰,全日照、半日照或蔭蔽處均生長良好。但長久在陰暗處生長,生機會轉劣。入夏時應遮陰50%為好,以免烈日曝曬使葉尖、葉緣枯焦。
在室內栽培觀賞宜置放有一定散射光處,不宜連續超過30天,如出現生機轉劣徒長現象,應逐漸接受陽光,切忌急速受強光照射,以防不適應枯死。盆栽生長期要保持盆土濕潤,不幹不澆,其膨大莖能貯存一定水分和養分,盆栽排水暢通,寧干勿濕,不可潮濕滯水,如水分過多積水,則生長不良,或根莖腐爛;但土壤也不宜太干,尤其晴天空氣乾燥時還須適當噴水,以保葉片油綠而有光澤。生長期每月薄施腐熟花生麩肥水或有機質氮、磷、鉀肥,或復合肥1—2次,一般室內觀賞不必施肥。但每1—2個月盆施復合肥一次,每盆6—8克左右,以薄施為好,切忌濃肥,應增施磷鉀肥,使莖干膨大。或葉面噴肥1—2次,以綠旺 植寶素 0·2%磷酸二氫鉀等營養液,使葉片厚、葉色墨綠,每10—15天噴一次,可保持葉片綠而有光澤。冬季要溫暖避光越冬,溫度不宜低於5℃,土壤也不應太干,晴天空氣乾燥時適當噴水。春季應修剪枝葉1次,促使枝葉更新。喜高溫高濕,耐寒力差,幼苗忌霜凍,成年樹可耐輕霜及長期5-6C低溫,華南地區可露地越冬,以北地區冬季須移入溫室內防寒,喜肥沃疏鬆、透氣保水的沙壤土,喜酸性土,忌鹼性土或粘重土壤,較耐水濕,也稍耐旱。成熟,宜隨采隨播。室內觀賞盆栽。
修剪造型
發財樹大單桿
馬拉巴栗若種於戶外預備作為遮陰或采果之用,則無須修剪,每年成長速度可達一公尺之多;但若種植於盆栽中作為觀葉植物的話,修剪就成為一門很大的學問,由於其生長速度驚人,若不加以修剪,極容易造成樹型比例不均,影響盆栽觀瞻,經由適時修剪,不但可以刺激其重新發芽成長,同時可改變其造型,對於盆栽初學者而言是一項不錯素材。此外,由於春末夏初成長快速,此時進行恢復容易。對於馬拉巴栗的造型設計,作者嘗試提供以下幾種方法供參考:
1.獨株種植:適合莖干粗大的植株,可將其其莖干截短作為基部,讓其由基部頂重新發出許多細枝,成為一盆如大樹的迷你縮影。
2.辮子型:利用鐵絲將2~3株成長過程之莖干,交互纏繞,讓其長成如辮子般形狀。
3.群聚型:將數棵莖干較細小的馬拉巴栗聚集種植,使其成叢,以量取勝。
4.獨特造型:成長過程以鐵絲不斷將其塑造成個人喜歡造型。
園林用途
庭園和行道樹、盆栽、種子炒熟如花生。樹干工制紙漿、種子可制罐頭。
家居風水
發財樹最主要的功用就是招財,因為一年四季長保翠綠,加上厚實圓潤飽滿的綠葉,看起來賞心悅目非常討喜,也就成為祝賀送禮的最佳選擇之一。發財樹如何擺放,對家居風水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了解一下。
1、在東南方向發一盆發財樹,有助招財進寶。將東南方位堆放的雜物清理干凈,然後移開會破壞木行能量的屬金的物品,就可以著手規劃東南方位的招財風水,可強化東南方位能量的色彩,包括屬水的深藍色和屬木的綠色,發財樹是最好的選擇。
2、在風水位放上發財樹,一家人會變得更加精神。風水位很適合擺放盆景,增強木行能量。盆景要保持健康茂盛,避免使用乾燥花,因為它會蓄積陰氣,發財樹是最受歡迎的選擇。
3、名字意思不言而喻,發財。由於發財樹的厚葉子富含水份,所以它需要很多陽光和很少的水份,冬天,發財樹會進入冬眠狀態,需要的水份更少,任何富含鉀的肥料都適合發財樹。如果運氣好,發財樹會在十二月或七月開花,此時很可能有橫財降臨。
4、在發財樹下壓一張大面額鈔票,會有以錢養錢的效果。發財樹已經是很有寓意的擺設物品的了,加上金錢在下面墊著,更加有利於聚財。
發財樹對風水的影響我就不用多說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了,一看那麼多人選擇放發財樹在家就可以看到了。
風格搭配
1、放在客廳和書房,體現寧靜的中式風格。
中式觀賞植物注重「觀其葉,賞其形」,適宜在家裡放置附土盆栽,在屏風隔斷處擺上一盆老樹盤根的金彈子樹樁頭,或是在玄關處放置一處寒梅,都能將中式風格揮灑到極致,中國人講求方正、平穩,發財樹正好體現這種氣韻。
2、放在卧室,體現出主人向著目標奮斗的夢想。發財樹有著發財之意,而一個人一天裡面,最多時間是在卧室度過,對著卧室裡面的物品,試想一下,一個人天天都有很長的時間看到發財樹,你說,他有多想實現發財的願望?估計不會不想吧!
3、置於電視的旁邊,體現愛環保和愛健康的風格。
發財並不是只代表著發財,它還是重要的家居擺設物,和不同的家居搭配,會有不同的風格。發財樹不僅美觀,還能調節室內溫度和濕度,有著天然「加濕器」作用。即使在光線較弱或二氧化碳濃度較高的環境下,發財樹仍然能夠進行高效的光合作用,吸收過多有害氣體,提供充足的氧氣,對人體健康有很大作用。
植株管理
一是水黃:因澆水過勤引起,其特點是老葉無明顯變化、幼葉變黃,此應立即控水。
二是旱黃:因缺水、乾旱引起,其特點是自下而上老葉先黃,若缺水時間稍長,則會全株黃葉,甚至死亡,應及時澆水。
三是肥黃:因施肥過勤或濃度過高引起;特點是幼葉肥厚,有光澤,且凹凸不平;應控肥、中耕、澆水。
四是餓黃:因肥料不足、施肥濃度偏低,且施肥間隔時間過長而引起;其特點為幼葉、嫩莖處先黃,如見此現象後不及時施肥,也會造成全株黃葉甚至死亡;對缺肥的花卉,切忌一次大量施用濃肥,以免造成燒根。
五是缺鐵性黃葉。溫室中木本花卉等,由於土壤肥力條件變化大,常會出現黃葉現象,特點是幼葉明顯,老葉較輕,葉肉黃色,葉脈綠色,並形成典型網路;可施用硫酸亞鐵水溶液來解決,其方法為:餅肥7份,硫酸亞鐵5份,水200份配成倍液澆之。
③ 圖片中這種樹苗是不是印度小葉紫檀
編輯本段檀木種類檀.梵語是布施的意思,因其木質堅硬,香氣芬芳永恆,色彩絢麗多變且百毒不侵,萬古不朽,又能避邪,故又稱聖檀。
紫檀
亦稱青龍木,屬蝶形花科,亞熱帶常綠喬木,主要產於印度及馬來半島、菲律賓等地,中國兩廣、雲南一帶也有少量出產。紫檀的材質緻密堅硬,體重,入水則沉,一立方米木材可達703公斤。色調呈紫黑色(暗犀角色),微有芳香,深沉古雅,心材呈血赭色,有光澤美麗的回紋和條紋,年輪紋路成攪絲狀,棕眼極密。無痕疤。用酒泡則紫色出,並可粘到碗上。其樹脂或木材削片和銼末入葯,可治瘡毒。紫檀木主要用作製造高級傢具及其它精巧器物。
紫檀木樹種雖多,但它們有許多共同特點,尤其是色彩,都呈紫黑色,製作紫檀傢具多利用其自然特點,採用光素手法。因紫檀木色調深沉,顯得穩重大方而美觀,如果雕花過多,掩蓋了木質本身的紋理與色彩,就如同畫蛇添足了。
紫檀木在各種硬木中質地最堅、份量最重。它不及黃花梨那樣華美,但靜穆沉古,是任何其它木材都不能比擬的。
中國從漢代以來即認為紫檀是最名貴的木材之一,多用它作為車輿、樂器、高級傢具及其它精巧器物的材料。東漢就見記載。到了明代,由於皇家及王公貴族的喜愛,明代紫檀木傢具,做工似粗,卻雕琢有神,神志軒昂。
明代朝廷用紫檀起初在中國南部采辦,後因木料不足,遂派員定期赴南洋采辦,因此儲存了許多紫檀木料,因紫檀生長緩慢,非數百年不能成材,南洋的紫檀經明代採伐幾欲殆盡,明末清初,世界所產紫檀木絕大部分都匯集中國。清代早期還使用明代的庫存。清代中葉以後,庫存用完,貨源一時中斷,因此,清中葉以後製作傢具就以紅木代替紫檀了。
鑒別紫檀木的方法是:用酒精棉球在木頭的表面輕輕一擦,如果棉球呈紫紅色,就是紫檀;也可以從木頭上刮下一點木末,浸在酒里,如果屑末出現一道道血紅色的絲條,便是紫檀。老紫檀浸水不掉色,打上顏色一擦就掉;新紫檀浸水後掉色,打上顏色不掉。
紫檀有新老之分,新者色紅,老者色紫,水浸老者不掉色,新者掉色,用於區分新老紫檀。
與紫檀木同類的木材還有檀香木,為常綠灌木,產於中國廣東、雲南等地。木質堅重、清香,有黃、白兩種。多用作香料或制扇骨、箱匣之類小件器物,木質不如紫檀木。
編輯本段主要產地紫檀屬
a、紫檀木類
檀香紫檀(印度)即印度小葉紫檀,只有這一種屬於紫檀木類,其他紫檀皆屬於花梨木類,非真正紫檀
b、花梨木類
越柬紫檀(越南、柬埔寨、泰國)
安達曼紫檀(印度、安達曼群島)
刺蝟紫檀(熱帶非洲)
印度紫檀(主產於印度、緬甸、菲律賓、巴布亞紐幾內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中國的廣東、廣西、海南及雲南引種栽培)
大果紫檀(緬甸、泰國、寮國)
囊狀紫檀(印度)
鳥足紫檀(東南亞中南半島)
黃檀屬
a、香枝木類
降香黃檀(中國海南)
b、黑酸枝木類
刀狀黑黃檀(緬甸)
黑黃檀(東南亞及中國雲南)
闊葉黃檀(印度、印尼的爪哇)
盧氏黑黃檀(馬達加斯加)
東非黑黃檀(非洲東部)
巴西黑黃檀(巴西)
亞馬孫黃檀(巴西)
貝里斯黃檀(貝里斯)
c、紅酸枝木類
巴西黃檀(熱帶亞洲)
賽川黃檀(巴西)
交趾黃檀(越南、泰國、柬埔寨)
絨毛黃檀(巴西)
中美洲黃檀(墨西哥等中美洲)
奧氏黃檀(緬甸、泰國、寮國)
微凹黃檀(中美洲)
崖豆木
a、雞翅木類
非洲崖豆木(非洲剛果盆地)
白花崖豆木(緬甸、泰國)
鐵刀木(東南亞、中國雲南、廣東引種栽培)
柿樹屬
a、烏木類
烏木(斯里蘭卡及印度南部)
厚瓣烏木(熱帶西非)
毛葯烏木(菲律賓)
蓬賽烏木(菲律賓)
b、條紋烏木類
蘇拉威西烏木(印尼蘇拉威西島)
菲律賓烏木(菲律賓)
小葉紫檀
小葉紫檀,學名「檀香紫檀」。只有小葉紫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紫檀,其他所謂的「檀」,都不是紫檀。
小葉檀為紫檀中精品,通常也簡常「紫檀」(以下所述「紫檀」為小葉檀)。紫檀密度較大,棕眼較小,多產於熱帶、亞熱帶原始森林,以印度紫檀最優。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徑僅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
紫檀木:在各種硬木中紫檀木質地最為細密,木材的份量最重,木紋不明顯。紫檀木的木花放在白酒中,木花將立即分解成粉紅色,且與酒形成較粘的膠狀物,傾倒時能連成線。這是鑒別紫檀木的有效方法,紫檀木的產地主要在印度,中國的雲南、兩廣等地也有生產。紫檀是豆科的一屬,約有十五種,多產於熱帶。其中有兩種分法。紫檀,俗稱小葉檀;一為薔薇木,俗稱大葉檀。小葉檀很少有大料,材料直徑多在20厘米以內,再大就會空心而無法使用,小葉檀木紋不明顯,色澤紫黑,有的黝黑如漆,幾乎看不出紋理。一般認為中國從印度進口的紫檀木是薔薇木,即大葉檀。大葉檀紋理較粗些,顏色較淺些。打磨後有明顯木線,即棕眼出現。
各種各樣的小紫檀(16張)編輯本段如何簽定市場上的所謂紫檀,十有九是非洲紫檀,也就是大葉紫檀!真正的印度小葉紫檀,新的時候顏色紅的,帶上手後顏色漸漸變深。和非洲紫檀比,紫中有花紋,油潤不幹。非洲紫檀是死黑一片,沒有光澤,纖維粗,乾燥收縮後有很多"牛毛紋",這"牛毛紋"實際是不同機體收縮度不一樣,造成的間隙.稱大葉檀是新檀,小葉為老檀!
由於新檀的進口越來越受限,價格逐年翻升,升值潛力也是很大的!
鑒定方法
浸泡五小時後熒光(1張)小葉紫檀(檀香紫檀)的鑒定方法:
一:取一木片,放入水中,若是檀香紫檀則沉於水。若沉於水繼續下一步。
二:取一木片在白紙上劃,若是檀香紫檀則有紫紅色的劃痕,用相同的力度劃第二次,第三次……,劃痕變淡至消失;若有劃痕繼續下一步。
三:取木屑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木屑與水的比例:體積比大約1:3——1:10),若是檀香紫檀則過12小時可見水的最上層(視覺效果:水的最上層和玻璃杯壁附近最明顯)有藍色機油般熒光現象,過24小時熒光更明顯,此步主要用於排除盧氏黑黃檀等其他酸枝木和非紫檀屬木材;若有熒光現象繼續下一步。
四:觀察上一步中木屑水浸出液的顏色。若是檀香紫檀則是紫紅色(顏色的深淺與取材的部位、水的多少及浸泡時間的長短有密切關系);若是紫紅色或不好確定繼續下一步。
五:看橫切面上管孔的分布。若是檀香紫檀則整個生長輪內管孔直徑略相等且分布較均勻;橫切面可用一把鋒利的刀一刀削成,最好不要回刀,觀看時可塗一些清水,最好用十倍放大鏡或更高倍數的放大鏡觀察;若分布較均勻或不好確定繼續下一步。
六:看生長輪。在橫切面上觀察生長輪,若是檀香紫檀則生長輪不明顯;若生長輪不明顯或不好確定繼續以下四步。
七:看板面材色。若是檀香紫檀則新剖面為桔紅色,久則為深紫或黑紫,常帶淺色和紫黑條紋。
八:聞香氣。若是檀香紫檀在與物體磨擦時則有很微弱的清香氣(似檀香味,但不與我們平時生活聞到的燃香一樣),用銼刀銼、台鋸刨的時候氣味很大。
九:看紋理。若是檀香紫檀則紋理交錯,有的局部捲曲。
十:看油質感。若是檀香紫檀則有油質感;若能通過此四步繼續下一步。
十一:橫切面30倍放大。這是個人識別的最後一步,在木材的三個切面上,橫切面提供了最為豐富的信息,要仔細觀察橫切面的特徵,與國家標准《紅木》中的描述和圖片相比較,若是檀香紫檀則相符(若沒條件此步可略去不做)。若能通過以上十一步的檢驗就可確定這種木材是檀香紫檀,若有其中任何一步明顯不符合則可判定不是檀香紫檀,若仍有疑問,可取樣(麻將大小)送有關部門(比如中國林科院)做木材樹種鑒定。
編輯本段如何區分如何區分小葉紫檀新老料?[1]
很多朋友認為小葉紫檀新老料是時間長短的問題,其實這種理解是不太准確的。
小葉紫檀新老料的關鍵區別在於一個是野生林一個是人工林;山地林和平地林,再就是紫檀成材期長短不同。新料容易成材,成材期短,但也有一個弊病,就是木材的質量不如老料的好。
上面所說的都是小葉紫檀新老料區分的大方向,要想准確的分辨出來,還得從木材的形狀、顏色、花紋、棕線、熒光年輪來看,更重要的是長期接觸和不斷的學習,自然就能辨認小葉紫檀新老料了!
編輯本段價值分析一、紫檀是一種通稱,就像紅木(包含白酸枝及紅酸枝) 也是通稱,很多的國家的檀木也通稱紫檀,當然包括印度紫檀,也就是明代皇家專用的或是進貢給官場重要人物(魏忠賢是其中一個例子,主要是權侵朝野,許多人找他做靠山或買官當) 的紫檀.
二、我們認定的紫檀木,應是印度的小葉紫檀及菲律賓小葉紫檀(narra)紫檀,又稱雞血紫檀,是目前所知最珍貴的木材,是紫檀木中最高級的.
三、目前市場蘇州上海"常"有刻"血檀精品"或稱琴的二胡,實際上90%以上是非洲檀木冒充.
四、非洲檀木與雞血紫檀這兩種料品質相差非常的大,其價值成本為血檀木的1/4到1/6,其製作的樂器品質相當於新料老紅木(紅酸枝)等級,與血檀不可相提並論.
紫檀為長綠亞喬木,高五六丈,葉為復葉,花蝶形,果實有翼.木質甚堅,入水即沉. 明代,紫檀木為皇家所重視所以大量砍伐,國內紫檀短時間之內就採光.隨及赴南洋一代名為采購,實則掠奪.所以大料都在這個階段採用一空,到清代,能夠採收到的紫檀木都是小料居多,在貨源缺乏之下,紫檀木一直為官家所收藏上繳.故民間及少有紫檀傢具流傳. 一直到清代中期以後,基本上紫檀木已經近乎滅絕.二胡採用的印度紫檀實則在10年前於雲南邊界重現,至今此種材料也一直沒有大料,目前更是貨源缺乏.所以才有非洲血木冒代. 根據記載紫檀類木材有十五種以上.分產於各地,包括中南美洲.非洲.東南亞.其中以東南亞材質最佳,又以印度質地最好.但是前面有關於印度紫檀的輪廓記載紫檀樹木高大,生長數度快,與後半段說明紫檀木生長緩慢,非數百年不得成材似有沖突之處。
編輯本段種植1:小葉檀根系發達且有根瘤,能固氮,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作豐產林應選肥沃土地,陽光充足。造林為3-5月,各地根據雨季作相應調整,以30-40公分高的容器苗造林效果好,苗木太高應截干後造林。植穴50*50*30公分,以鈣鎂磷復合肥作基肥,每穴250克左右,株行距為2*2米。2:撫育管理 幼林加強護林,禁止放牧。每年追施復合肥2次,每次每株200克,前3年在施肥前除草,修直樹干。3:主要害蟲防治 苗期及幼樹易得炭疽病和黑痣病(葉片褪色後變黑),可用1:100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防治,對金花蟲,金龜子等食葉害蟲可用敵百蟲防治。
此外,小葉檀喜濕熱氣候,年平均氣溫25度以上,極端最低氣溫2度,年降水1100-2200MM。幼苗在低於3度易凍害。不耐遮蔭,種植後6-8年開花結果,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區分小葉紫檀和大葉紫檀
紫檀木的特點是生長不明顯,心材新切面桔紅色,久則轉為深紫或黑紫,常帶淺色和紫黑條紋;棕眼細而密,猶如牛毛,稱牛毛紋,日久會產生角質光澤,有些角度觀察紫檀,會有緞子一樣亮澤的反光。紫檀比重大,超過與之類似的紅木,入水即沉;香氣無或很微弱;紫檀木性穩定,不裂不翹,易於雕刻……
由於世人對於紫檀木的青睞,很多其它種類的木材魚龍混雜,比較突出的是以非洲馬達加斯加盧氏黑黃檀(俗稱「大葉紫檀」)冒充印度小葉紫檀。實際上,印度小葉紫檀是非常具有特點的,兩者的主要區分方式如下:
1 、導管 印度小葉紫檀:充滿紅色樹膠及紫檀素 盧氏黑黃檀:導管線色深,與本色對比大。
⒉重量印度小葉紫檀:沉於水 盧氏黑黃檀:沉於水,比重<1者浮於水
⒊板面材色印度小葉紫檀:紫紅或深紫紅色 盧氏黑黃檀:新開面桔紅色,久後為深紫或底色發烏咖啡色
⒋熒光反映 印度小葉紫檀:有 盧氏黑黃檀:無
⒌油質感 印度小葉紫檀:強 盧氏黑黃檀:強,比重輕者差
⒍香氣 印度小葉紫檀:無或清香氣微弱盧氏黑黃檀:酸香味 如果從微觀上觀察,二者的區別也是顯然的。
7、紋理 印度小葉紫檀:紋理直,花紋較少 盧氏黑黃檀:花紋明顯、局部捲曲.
項目 檀香紫檀 盧氏黑黃檀 對比說明
橫切面 1.0 x 1.0 mm x mm
1.0 x 0.9 mm x mm
盧氏黑黃檀軸向薄壁組織,主為同心層型的細線(寬1~2細胞),且排列規整。
檀香紫檀軸向薄壁組織,主為同心層式或略帶波浪形的細線(寬1~2細胞),稀環管束狀。
徑切面 1.0 x 1.0 mm x mm
1.0 x 0.9 mm x mm
盧氏黑黃檀木纖維壁厚,木射線高度6-9
檀香紫檀木纖維壁厚,充滿紅色樹膠和紫檀素,木射線高度4-7
弦切面 1.0 x 1.0 mm x mm
1.0 x 0.9 mm x mm
盧氏黑黃檀纖維和木射線都較檀香紫檀粗。
在1mm高度上,盧氏黑黃檀木射線有完整的2段排列,檀香紫檀有4段完整排列。
編輯本段極品紫檀「極品」小葉紫檀具備條件:
[2]第一,應該是紋理交錯十分美妙。我們通常說到紫檀的紋理和紋路,這里所說的紋理是紫檀的花紋,也就是黑色和紅色相互交錯的花紋。而紋路說的是紫檀的棕眼和棕線在紫檀表面呈現出來的脈絡。
第二,牛毛紋是紫檀的重要特徵之一,對於「極品」小葉紫檀來說,牛毛紋金星隨處可見偶有並存。但是並不是只有紫檀具有這樣的棕眼紋路,不能否認的是我暫時沒有看見過其他木材能有像紫檀一樣豐富密布的牛毛紋,這點是可以確定的,所以我們把滿身密布的牛毛紋稱為紫檀的鑒別方法之一是毫無爭議的。
第三,必須是野生且生長年頭長久。極品紫檀必須是老紫檀,也就是說能夠說的上是極品的都指的是老料。那麼,也就是說極品紫檀都是野生林,都是在沒有人工養護施肥等條件下,完全是在自然條件下生長的。還有一個條件就是要生長年頭比較長久,一般認為生長年頭在800年以上的野生老料我們才可以稱之為極品紫檀。
第四,應該是整塊心材沒裂沒補。紫檀有十檀九空的說法,還有就是百年寸檀,寸檀寸金等等講法。這些說法都是向我們揭示了,紫檀空心嚴重,而且大料很少。當然現在新料裡面大料不空很常見,可是老紫檀中就寥寥無幾。所以,個人認為極品紫檀應該是沒有空心、沒有裂縫、沒有白皮、沒有修補的。
第五,必須是油性、密度和質地都比較優秀。首先,油性說的是紫檀內部含有的一種長期生長和氧化後所具有的那種油脂,這種油脂在對木料進行打磨的時候更加明顯,可以看到砂輪磨過的地方都略帶油黑色,且伴有香香的煙氣冒出。
編輯本段香味[3]小葉紫檀屬於蝶形花科的,是紫檀中的精品,紫檀密度較大,棕眼較小,多產於熱帶、亞熱帶原始森林。小葉紫檀色調一般以紫黑色為,看上去深沉古典,成為了製作紅木工藝品的優質材料。同時小葉紫檀非常堅硬,但密度不大,不能沉水裡面。而對於小葉紫檀有香味嗎這個問題則存在很大的分歧。其實,權威說法上是沒有的,小葉紫檀本身不會散發香味。但是,凡是任何一種植物都是有它本身就帶有的一種獨特氣味的,但是,那不能說小葉紫檀本身會散發香味。一般來說小葉紫檀只有非常淡的檀香,淡到什麼程度呢,當小葉紫檀剛鋸開的時候才能聞到,使用時間久了沒有任何味兒。為了確認這一問題,我查了一下相關的資料,上面都是說小葉紫檀是沒有香味的,之所以我們聞到用小葉紫檀木製造的傢具或紅木工藝品有清香味,是因為製作過程中可能添加了其他試劑。
小葉紫檀的保養
小葉紫檀逐漸成為人們所喜愛的木材,它不僅可以用來製作華麗富貴的傢具,而且還能夠用來製作不同的飾品如佛珠手串、念珠等工藝品。小葉紫檀的用途很廣泛,我們應該如何保養小葉紫檀飾品和工藝品呢?
⒈用毛巾或線手套繼承盤,盤到木料涌現琥珀感為止。
⒉加工歷程及成品出來之後,不可上油、上蠟。
⒊不要急於上手,先用柔軟的布:好比搓澡巾「盤」(放進搓澡巾內用手揉捏)盤的不再掉色(紅色)為止。
編輯本段注意事項⒈上油會使木料色彩加深。除非您特殊偏愛深色,否則請勿上油,人臉上、手上的油也一樣會讓木料色彩變深。
⒉上蠟也不好。好木料都有油性,會天然出油。上蠟會堵塞「毛孔」。
⒊小葉紫檀易溶於酒精,因此請遠離。
④ 中國最貴的十大盆景,清流盆景千年歷史/價格1億日元
盆景和盆栽的區別不一樣,只要將植株種在花盆了裡面就能被叫做盆栽,但是盆景卻是盆栽的升級版,就像是更加高級的盆栽,是一種藝術的象徵,他們的造型和生長方向都是意義的。盆景價格貴,中國最貴的十大盆景就更加遙不可及,一起來看看吧!
1、清流(1億日元以上)
清流是一株十分金貴盆景植株,早前拍賣的價格已經很有一億日元之多,如今價格更是難以估量了。此樹樹乾的造型看起來就像一條龍一樣,上面還有不少的白色的樹干組織,被人們稱為舍利,樹齡已經有1000年以上的歷史了,此清流就意味著藍龍。
2、日暮(1億3800萬日元)
日暮盆景恐怕是是中國最貴的十大盆景中最佳盆景了,這一株日暮起碼超過了400年的歷史了,此前拍賣價為1億3800萬日元,如今更是身價倍漲,日暮的意義就是象徵著這棵樹永不疲憊,永遠向著太陽,直到夜幕來臨。如今是陳列在埼玉縣的大宮盆景藝術博物館裡面。
3、天帝之松(1億日元)
天帝之松是盆栽界中經過公認的最貴盆栽之一,樹齡有450年之久。在很久之前就已經以一億日元的價格起拍出售,現在的價格更是高不可攀,至今沒有人有能力購買,如今收藏在日本的高木盆栽美術館裡面。
4、升天龍(1億日元)
升天龍又名升天の龍,名字起得也很有意義,那白色的舍利干纏繞在樹干周圍,遠遠望去就像是即將飛升的神龍一樣,也是在很久之前就已經估價一億日元,至今未有哪個人有這個財力將其作為個人收藏,現如今收藏在大宮盆栽村芙蓉園裡面。
5、三代將軍(1億日元)
這盆叫做三代將軍的盆景是來源於日本聲名赫赫的德川幕府,當時的德川幕府將軍家光十分熱愛園藝,在家光將軍獲得這棵樹的時候它已經有200多年了,至今,這株盆景已經有550歲以上了,它的歷史價值遠遠高於它的盆景,畢竟是流傳3代以上的歷史名樹了。
6、羅漢松(1000萬元)
這株羅漢松盆景的價格在已超過1000萬元了,是一種名副其實的寶物了。植株造型有種天然古樸的感覺,主幹的地徑已經足足1米多寬了,主幹莖也已經超過70厘米以上了,真的給人一種氣勢磅礴的感覺了。
7、松魄(660萬元)
這個松魄盆景是一株黑松,這株盆景得造型意境已經深深體現出了黑松的精魄所在,這才取了個這樣霸氣的名字。松魄飄長足足有2米之長,真的是跟人一種極強的震撼感,定價也早已超過660萬元了。
8、南國風情(600萬元)
南國風情是一株很古老的榕樹盆景,看起來真的是十分美麗震撼,這棵樹的花盆中,還坐著一個正在垂釣的老者,有著很好的田園意境,彷彿它的名字也是來源在這種南國田園風情,不過這株盆景至今還沒有賣出,據說曾經有人出價600萬人民幣,盆景主人也不舍割愛。
9、日本羅漢松(325萬元)
這株日本羅漢松真的是一株十分有名的盆景了,植株挺拔,樹冠茂密,疏密有致、端端正正十分正派。這個盆景最後的成交價格實在325萬元,是在2012年的1月7日的時候拍賣成功,當時還引起了不少報道播報呢。
10、黑松(188萬元)
這一株黑松盆景造型真的是十分古樸了,將其與別的盆景放在一處的時候,可以明顯看出黑松的與眾不同。這株盆景是在2009年12月16日的時候進行拍賣的,最後的成交價格達到了188萬元,在當時受到了多方人士的關注,也打開了高端名貴盆景的市場。
結語:
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明白了中國的最貴十大盆景有哪些了。這些盆景真的是開昂貴了,普通人真的只可遠觀了,喜歡盆景的花友還是自己養一個盆實際點了。
⑤ 香木盆景是什麼
問題一:香木盆景是真的嗎? 香木盆景是真實存在有的,不過是已經死亡的香木。
香木又稱沉香木。是一種帶有奇異香味的樹。香木是一種歷盡滄桑的樹。它又名蜜香樹,樹則鉛汁經提取沉積而成香料名沉香。
歷史故事:
康熙皇帝鄙視洋人而海禁遷界,後來乾隆皇帝更寫信給英王,倨傲地宣稱:在統治這個廣闊世界時,我只考慮一個目標,即維持一個完善的統治,而根本不需要貴國的產品,當然中國的商品也就不必運往外國。於是莞香衰落,香港寂寞。
問題二:香木盆景怎麼養 檀香是半寄生熱帶植物,根據其生物學特性,檀香盆景養護應注意幾個要點:1.保持有寄主植物,為檀香提供營養;2.寄主旁友植物要經常修剪,不能喧賓奪主;3.保證充足陽光;4.不能澆水太多,要「見干見濕」;5.適時施肥;6.注意通風,保持一定濕度,並定期噴葯防病,特別是季節轉換的時候要注意防治白粉病。
問題三:真有香木盆景嗎? 不會是真的,檀香木是由至少50年以上樹齡檀香樹的樹干木質部分組成的,通常以片狀或段狀出售,所以片或段越大越粗越為價高,取根來賣,豈不是殺雞取卵?..
問題四:清香木盆景怎樣養護? 清香木別名香葉樹、紫柚木、青香樹,屬於灌木種類植物,為偶數羽狀復葉。原產於雲南、四川等地海拔較高的山間狹谷的疏林、灌叢之中。由於皮、葉可提取芳香油,所以民間有用它作香料的歷史。園林中常用它作盆景造型材料和觀果植物。近幾年來,開始家庭盆栽。 清香木的葉子雖然好看,但也比較嬌氣,養不好會出現葉片發黃,失去光澤,甚至葉子脫落現象。這些並不等於說清香木不好養。其實,在平時你只要注意以下幾點,養好清香木也並不難。 我們從花市中買回來的清香木大都是清香木的幼苗,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的首先是澆水不要過勤,清香木的幼苗是很怕水澇的,所以要求土壤也應該是不易積水的疏鬆土壤。其次一定要有充足的陽光,綠油油的葉子必須要有足夠的光合作用做支持,除了避免暴曬,盡量滿足它對陽光的需求。我有一個朋友曾經養過一盆清香木,買來不久,葉子邊緣就開始發黃,變得無光澤,很快就萎了,有的葉子開始往下掉。失望之際,朋友把它放在了外面的陽台上,想起來,就澆點水,沒想到過了幾個星期後,這盆清香木反而枝葉茂盛起來。也許是外面充足的陽光和通風起了作用。另外,清香木的幼苗對肥料的要求不高,施肥要稀薄,避免因肥力過足,導致燒壞木苗。最後提醒你的是,清香木喜溫暖,過冬要做好防凍工作。澆水的時候不要直接澆拿盆放水,把花盆放裡面,過個5分鍾左右,拿出來,瀝干這樣澆水容易吃透也淹不死植物容易成活上肥最好不要埋根下面,同意燒根就在表面上一點,往盆邊放,離根遠點澆水的時候會一點一點吃下去
問題五:檀香木盆景的功效與作用 檀香木的生長習性不同的植物,它成長的習性不同。他們會根據自身的特點,成長在不同的地方。檀香木是半寄生性樹種,非常喜歡亞熱帶氣候。在海拔六百米至一千米的丘陵山地、年平均氣溫10~35℃之間適宜生長。它不喜歡蔭蔽,比較耐乾旱,不宜積水。一般這些地方檀香木運盯槐生長的非常的好。所以大家要養檀香木需要注意這些問題。由於檀香是半寄生熱帶植物,養護的時候需要注意:一、要保持有寄主植物;二、要經常修剪寄主的植物;三、不能給它澆太多的水,適度就行了;四、要注意通風,要保持一定濕度,並定期噴葯防病;五、在適當的時機給它施肥。六、要養在陽光充足的地方。
問題六:檀香木盆景是什麼樹的根 檀香木的跟。
問題七:買回的香木盆景沒有根怎麼回事 不是,那個是已經沒有生命的檀香木。台灣來的比較多,一般是用大小來衡量價格的,越大越貴。管理是非常簡單,當作傢具就可以了。
問題八:檀香木盆景是究竟是什麼啊?竟然還能長大 檀香是一種名貴植物,檀香木盆景是以檀香為代表的眾多植物的組合
問題九:清香木有盆景前景嗎 清香木盆景應該有很大的前景,培育重要,但銷售更重要,你不仿可選多種渠道營銷。
你若有,我現在就可從你那裡購賣。
問題十:清香木盆景怎麼養? 清香木正常5-7天一次水,要見一點陽光,要通風,葉子經常要噴點水。否則會掉葉子。
⑥ 紅花檵木開花紅紅火火,在製作樹樁盆景過程中,如何修剪保持優美造型
若在庭院放置幾缽紅花檵木樁景,天天看見它們滿枝的花朵,萬紫千紅,風兒吹來,碎碎的的花朵落了一地,真讓人沉醉於在這里夢鏡一般的紅霞里,一定會被它那由內心深處顯出的熱情、激情和繁華完全感染。不由得會想起那句著名的古語,「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因為這裡面的「枝」,其實就是紅花檵木的枝,兩顆一旦相依,紅顏如火,就會在歲月中相守,粘合相融,相伴一生,長久幸福……
⑦ 4種「小盆景」,能香幾十年,客廳一放,越養越值錢
春天溫暖花開,各種的花卉植物逐漸冒花芽,花朵盛放,又到一年當中爆花的季節了。
如果在家裡有光照充足的地方,或者有大的地方可以養些開花繁茂的植物。
如果家裡的地方比較小,但是也比較喜歡一些清新典雅高貴的植物,養一些盆栽盆景之類的植物比較合適。
尤其是在室內,可以養一些帶香味兒的小樹盆栽,小樹盆景樹形非常漂亮美觀,而且品種也特別有講究,家裡放一盆不僅高貴典雅,還帶有清香味兒,放在家裡絲毫不會覺得乏味,而且香味對身體特別有好處,還不容易生蟲。
今天給大家介紹幾種能夠散發香氣的小盆栽盆景,可以盆栽也可以地栽,養在地上能長成百年老樹,種在花盆裡能變成優雅的盆景。
第一,清香木
清香木是近幾年來比較流行的網紅綠植,清香木的整個植株非常的清新淡雅,就像一棵棵的小樹一般,比較適合養在花盆裡,它的整個植株葉片精緻緊湊,而且還會散發出淡淡的香氣,香味兒是非常清新淡雅的那種,一點都不會刺鼻,經常擺在家裡也會覺得神清氣爽。
主要是它養護起來也很簡單,整個的樹形非常優美大氣,長期地擺在家裡也不會乏味,深受大家的喜愛。
清香木的葉片緊湊革質光亮,株型灑脫,四季常綠,但是在購買清香木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有些不良商家會用胡椒木冒充清香木來出售。
在選購時一定要觀察一下它新的葉片,真正的清香木新葉兒微微偏紅色。
而且能夠散發出香氣,假冒的清香木的新葉是綠色,仔細觀察才不會被受騙。
清香木放在漂亮雅緻的花盆兒中,往哪裡一放都是百搭盆栽,養的株型越好越有價值越值錢。
在養護時要注意,它比較耐旱,要盆土干到一半左右再澆透水,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或半陰的地方。
它適宜生長的溫度是15度到30度左右,也比較耐寒,所以在家養盆它四季能賞。
第二,盆栽小香松
小香松是經常作為聖誕樹般的存在,小香松的株型特別的漂亮典雅,就像一棵棵四季常青的松樹一般,樹形灑脫,曬曬太陽葉片變成金黃色的毛茸茸的玩具一般可愛,還散發著獨特的味道。
用手摸一摸它的葉片,味道是特別清新淡雅的,而且這種香味兒對睡眠還有很強的促進作用。
在卧室里擺盆兒小香松也是非常好的選擇。
小香松在西方歐洲國家過聖誕節時,經常搭配上各種禮品,裝點成清新雅緻的聖誕樹,非常受到歡迎,如果家裡有院子的朋友也可以把它栽種在家裡,多曬曬太陽,整個株型會更加漂亮。
小香松長勢不是太快,因此,放在家裡不需要經常的修剪打理就可以觀賞株型。
也是近幾年來比較流行的網紅綠植。
搭配上漂亮雅緻的花盆兒,往哪裡一放妝點性的都很強。
它比較喜歡光照,缺少了光照,葉片長出來綠油油的葉子顏色一點兒都不出眾,可以放在南陽台上養護,裝點上漂亮的花盆兒。
要用疏鬆透氣的土壤,盆土干透了澆水就可以,又好看又好養。
第三,盆栽檸檬
盆栽檸檬是比較適合室內養的盆栽植物,當然了,它可以盆栽也可以地栽。
在南方地區地栽可以長成大的檸檬樹,果實累累,特別令人驚嘆。
在北方地區只能盆栽了。
檸檬的掛果量超級多,尤其是香水兒檸檬不僅開花清香,而且連葉片都散發著陣陣的香氣。
而且它的果實還香氣十足,所以在家裡養盆盆栽檸檬,是觀賞吃果實和聞香與一體的盆栽植物。
盆栽檸檬喜歡光照充足的環境,在家裡要放在南陽台多曬曬太陽,並且多通風。
盆栽的檸檬也可以掛十幾個甚至幾十個的果實,從開花到掛果,一直可以聞香氣,而且還可以把它修剪成棒棒糖似的樣子,掛果累累,株形漂亮也是優雅的室內盆栽植物。
第四,迷迭香小盆景
迷迭香是香料界的老大,它渾身的植株都會帶有清香。
盆栽的迷迭香外形像小野草一樣不受人重視,但是它的葉子採摘下來就可以燉肉,可以做成牛排,還可以驅蚊,因此家裡養盆迷迭香是非常有必要的,迷迭香還能養個幾年做成小老樁,做成迷迭香的盆景也是特別優雅的。
別看它的樣式不太出眾,但是做成盆景的樣式也是非常獨特的。
漂亮大氣,就像蒼勁古樸的盆景一樣,如果養護得當,能養很多年,把小雜草似的迷迭香養成老樁,是不是特別有成就感的呢?不僅植株漂亮,而且渾身都會散發著清香,對人身體特別有好處,經常聞一聞可以促進睡眠,還可以精神氣爽,養成小的盆景是越養越有值錢的。
迷迭香比較喜歡冷涼的季節,在春天、秋天以及冬天是它的生長旺季,溫度在15度到25度之間生長最快。
平時要多曬曬太陽,經常的修剪打理,保持它的漂亮的株型就可以,剪下來的葉片直接燉肉、泡茶或者做成飲料都是非常不錯的。
⑧ 如何做盆景
1 准備好所來需材料
2把一些熔岩放自在底部當排水層
3然後放入棕櫚土壤
4最後放入裝飾石以及植物即可
教你製作小盆栽_網路經驗 http://jingyan..com/article/ce436649dd33743773afd3e0.html
⑨ 誰知道樹木盆景怎麼製作!
樹木盆景是選用觀賞樹木的幼樹或老樹樁,經過培養、藝術加工和栽植布置在精緻的盆缽中製成的。它的製作藝術,最要緊的是掌握各種樹木的生物學特性,充分發揮它們的自然姿態美、風韻美和色彩美。如松柏的蔥郁蒼勁,梅樁的古雅幽芳,榆楓的質朴蒼古,綠竹的瀟灑秀麗,雀梅、黃楊的枝朗葉等。樹木盆景的栽培、製作與管理,是一項既富有藝術性,又富有科學性的細致工作。一盆造型優美、耐人欣賞的好盆景,是經過藝師巧匠美學的構思和精湛的藝術手法而構成的,還要通過精心的養護管理,才能保證它生長茂盛和姿態優美。樹木盆景的製作管理技術,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樹種選擇、樹胚培養、加工造型、上盆配景和養護管理等。養護管理又包括:放置場所、澆水、施肥、修剪整姿、翻盆換土、病蟲害防治等。
1.樹種的選擇
適宜製作樹木盆景的材料很多。一般以盤根錯節、枝密葉細、姿態優美、花果艷麗者為佳。同時,要求具有萌芽性強、耐修剪、壽命長等生物學特性。
我國樹木盆景的取材,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清代嘉慶年間(1796~1820年)五溪蘇靈著《盆景偶錄》中記載樹木盆景甚多,把盆景植物分為四大家、七賢、八學士和花草四雅。
四大家:金雀、黃楊、迎春、絨針柏。
七賢:黃山松、瓔珞柏、榆、楓、冬青、銀杏、雀梅。
十八學士:梅、桃、虎刺、吉慶、枸杞、杜鵑、翠柏、木瓜、蠟梅、南天竹、山茶、羅漢松、西府海棠、鳳尾竹、紫薇、石榴、六月雪、梔子花。
花草四雅:蘭、菊、水仙、菖蒲。
上述古代樹木盆景選用的樹種,有許多還是我們現在製作盆景的常用材料。但目前不斷引種發掘,適宜作樹木盆景的材料已有一二百種之多,通常可分為以下幾類:
松柏類:日本五針松、黃山松、黑松、錦松、柳杉、水杉、水松、檜柏、偃柏、金葉檜、翠柏、鋪地柏、絨柏、線柏、瓔珞柏、刺柏、羅漢松、紫杉等。
雜木類:榔榆、黃楊、雀梅、赤楠、檵木、九里香、朴樹、福建茶、檉柳、小葉女貞等。葉木類:三角楓、紅楓、銀杏、構骨冬青、鳳尾竹、羅漢竹、佛肚竹、棕竹、蘇鐵等。
花木類:山茶、茶梅、金雀、貼梗海棠、梅花、碧桃、紫薇、垂絲海棠、西府海棠、迎春、桂花、杜鵑、六月雪、探春等。
果木類:果石榴、火棘、南天竹、金桔、佛手、山楂、枸骨、金彈子、胡頹子、紫金牛、老鴉柿、柿、枸杞、珊瑚櫻等。藤本類:凌霄、常春藤、絡石、扶芳藤、紫藤、忍冬等。
2.樹樁的採掘與培育
樹木盆景的素材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繁殖育苗和採掘樹樁。前者採用播種、扦插、壓條、嫁接、分株等繁殖方法取得樹苗,進行自幼培養,造型比較自由,樹木枝乾的粗細比較勻稱,但費時較長;後者從山野挖取多年的樹樁,因材處理,進行培育加工,可以大為縮短時間,常常還可選到形態自然優美、古雅樸拙的老樁,製作成盆景佳品。缺點是受到樹樁固有形態的限制,主幹與側枝之間的粗細比例不易勻稱。此外,有些珍貴樹種如五針松、枷欏木、紅楓等,在山野採挖不到,只好靠人工繁殖取得樹苗。
關於繁殖育苗技術,在許多園藝書籍中均有介紹,本書不再贅述。這里將樹樁採挖與培育方法作一介紹。
採挖樹樁必須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否則難於成活,更難於成品,既浪費時間、人力,又浪費了自然資源。
選擇採掘的樹樁,要從樹種、樹齡、形態以及發展前途等方面綜合考慮。關於樹種的選擇,前面已有介紹。至於樹齡,以年久樁老者為貴,但也須長勢旺盛。樹樁的形態,不要一味追求怪異、象形(象形並不是盆景藝術的選擇標准),而以具有蒼古奇特、遒勁曲折的特點為佳,特別應注意根部和主幹的形態。樹樁一般不宜太高太大,以利於成活和便於加工,又適於上盆和陳設。有些樹樁雖存在某些缺陷,但從發展的眼光來看,只要可以加工彌補,仍然可以取用。
採掘樹樁的時間,一般宜在樹木進入休眠期後,以初春化凍,樹木尚未萌發之前為宜。深秋、初冬採掘也可,但冬季養護較麻煩,尤其在北方,須進溫室養護。至於寒冬臘月,由於土層凍結,採掘困難,且易傷根,故不太適宜。採掘樹樁的時間還要因地制宜,根據樹種的習性來決定,對於不耐寒的樹種,宜在3~4月份間採掘,以免遭受凍害。
在採掘時,一般可將主根截斷,但要多留側根和須根。對於松柏類和某些直根樹種,則宜適當多留些主根,否則不易成活。樹樁挖起後即可進行一次重修剪,修剪要根據樹樁的形態,並初步考慮到日後的造型。一般保留一部分主要枝幹並短截,其餘全部剪去。萌發力弱的常綠樹種,如松柏類等,不可將枝葉剪光。採掘的樹樁,根部不必帶土,最好放進泥漿里蘸一下,裝入筐簍,並填塞苔蘚,以保護須根不致因失水而枯萎。帶回後須盡快栽種。
山野採掘的樹樁,無論其自然形態如何優美,要製成盆景,還必須經過一定時期的培育,稱做"養胚"。有些盆景愛好者,急於求成,將剛採掘的樹樁栽進較淺的釉盆或紫砂盆中,甚至懸根露爪,試圖一氣呵成盆景,結果多難於成活,更不易成型,所謂欲速則不達。
養胚最好選擇土壤疏鬆肥沃、排水良好、陽光充分的地方進行地植,或採取泥盆栽植,以便於結合造型加工。栽植要適當深埋,最好僅留芽眼於土外,主幹較高的樹樁,可用苔蘚包在主幹上。栽後要澆一次透水,並用少許稻草蓋在樹樁上,以保持濕度。夏季高溫時,要搭棚遮蔭,並經常噴水。冬季要圍以草簾,防止寒凍。平時要注意水分補充,樹木生長旺盛期更不可缺水,但也要注意澆水不可過多,以防止造成爛根現象。在天氣乾燥時,最好常往葉面上噴水。要使樹胚盡快成型,施肥很重要,新栽的樹樁,根較幼嫩,宜薄肥勤施。肥料可用腐熟的餅肥或糞肥,稀釋後再用。養胚期間還要做好修剪、摘芽、防治病蟲害等工作。
修剪主要指剪去日後造型時不需要的枝幹,以免消耗養分。還要剪去枯枝、病枝等,否則會影響新芽的抽生或導致病蟲害的蔓延。
摘芽主要指摘掉多餘的芽。一般保留日後造型所需要的芽(包括備用芽),其餘的芽全部摘掉,以免長出無用的枝幹。待保留的芽長成枝幹時,可作進一步選擇,剪去不用的枝幹,並摘去留下枝乾的頂芽,促使腋芽萌發側枝,增加枝葉的層次與密度。
3.樹胚的加工造型
自幼培養的樹苗,一般在3~5年後開始加工造型;山野採掘的樹樁,大多在養胚一年後即可進行加工造型。
加工前可將地栽的樹胚挖起來,臨時栽進大小基本適合的盆中,以便操作和造型。大型樹胚也可就地加工造型。
加工製作要遵循一系列盆景創作的藝術手法,對樹胚材料先進行仔細觀察和推敲,根據材料特點來決定表現什麼樣的題材和如何造型,也就是"因材處理"。將樹胚根、干、枝的骨架按盆景藝術的規律安排,使之成為具有協調勻稱、線條優美、意境深遠的有生命的盆景藝術作品。如選用松樹為材料,就宜於表現其主根的蒼勁與挺拔,枝葉平整展開呈雲片狀;柏樹就宜於表現其主幹古拙奇特,枝葉呈團簇狀;梅花造型則宜疏枝橫斜;迎春則宜垂枝拱曲;……這是從樹種的自然特性來考慮的。此外,還要從樹樁的固有形狀來考慮,如有些樹樁的主幹挺直,可順其自然,作成直乾式;有些樹樁主幹自然彎曲,適於作成曲乾式或懸崖式;有些樹樁主幹枯禿,則宜於作成枯峰式的……因材處理可以使盆景製作既節省人工,又有天然野趣。如完全任其自然,就談不上盆景藝術了,但是人工的痕跡過甚,卻又失去自然美。因此,對於樹樁的造型,切不可墨守成規,套用模式。
造型加工方法也有一定程序性,通常是先主幹後枝條,由下而上的攀扎、修剪或雕鑿,可根據樹種和造型的需要來確定。不同地區由於習慣的不同,其加工方法也有所差異。一般對於松柏類及萌發力弱的樹種,以攀扎為主。對於榔榆、雀梅、福建茶、三角楓等萌發力強的樹種,可以修剪為主。用攀扎法工的樹樁,造型自如,曲折多變,且成型較快;用修剪法加工的樹樁,則蒼勁自然,但成型較慢。在南方地區,氣候溫暖,樹木生長快,適於攀扎造型;北方地區,氣候寒冷,樹木生長較慢,適於攀扎造型。當然這些都是就一般情況而言,各地盆景的風格與流派不同,造型方法迥然有別,如嶺南派採用"蓄枝截干"的修剪造型法;揚派採用"一寸三彎"的攀扎造型法;蘇派則用"粗扎細剪"造型法;徽派則採用"之形彎曲"造型法;川派則採用"方拐"或"掉拐"法造型等等。我們掌握修剪與攀扎的最基本方法,並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常常可以產生理想的效果。
(1)攀扎法:即通過棕絲、麻皮或金屬絲等攀扎材料,將樹木枝幹彎曲成各種形狀。
金屬絲扎法:該法簡便易行,屈伸自如,但拆除時稍有麻煩。最好是用經過火燒的鐵絲,但通常用的是較經濟的鉛絲,根據所攀扎枝乾的粗度來選用適度粗細的鐵絲。金屬絲一般選用12~24型號,對號使用。鐵絲粗度選用表
鐵 絲 12號 12號 16號 18號 20號 22號 24號
枝幹直徑 15毫米 10毫米 6毫米 4毫米 3毫米 2毫米 1 A5毫米
攀扎時,先將金屬絲一端固定於枝乾的基部或交叉處,然後緊貼樹皮徐徐纏繞,使金屬絲與枝幹約成45°角。如要將枝幹向右扭旋下彎,金屬絲則按順時針方向纏繞;反之,則按逆時針方向纏繞。注意邊扭旋邊彎曲,才能使金屬絲緊貼樹皮,同時枝幹也不易斷裂。用力不可過猛,以防損傷樹皮或扭斷枝幹。對石榴、紅楓等一些皮薄易受損傷的樹種,可先用麻皮包卷枝幹,然後再攀扎金屬絲。在一根枝上如有重復的金屬絲纏繞時,須注意纏繞方向的一致,盡量避免交叉。
棕絲攀扎法:是我國盆景傳統造型方法。它的優點是:棕絲與枝幹顏色調和,加工後即可供欣賞,並且不易損傷樹皮,拆除方便,但攀扎難度較大。一般先將棕絲捻成不同粗細的棕繩,將棕繩的中段縛住需彎曲的樹干下端(或打個套結),將兩頭相互絞幾下,放在需要彎曲的枝幹上端,打一活結,再將枝幹徐徐彎曲至所需弧度,再收緊棕繩打成死結,即完成一個彎曲。一般彎曲不宜過分,否則易失卻自然形態。棕絲攀扎的關鍵在於掌握好力點,要根據造型的需要,選擇下棕與打結的位置。
棕絲攀扎的順序:開始時,先扎主幹,後扎枝葉;扎枝葉時,先扎頂部,後紮下部;每扎一個部分時,先扎大枝,後扎小枝;在扎主幹時,應從基部到頂部。
各地盆景老藝人在長期實踐中,總結了許多種棕絲攀扎方法,稱作棕法。這種棕法因地區或流派不同而略有區別,但基本原則是相同的,目的都是為了利用棕絲將樹木枝幹紮成所需要的形態。棕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掌握基本原則後,可根據造型需要靈活處理。
彎曲較粗的枝幹,可先用麻皮包紮,並在需彎曲處的外側襯一條麻筋,以增強樹乾的韌性。如枝幹過粗,彎曲困難,還可用"開刀法",即用鋒利小刀在樹干彎曲處切開一條3~5厘米長的深口,切面再按上法用麻皮包紮,這樣既便於彎曲,又不易折斷。為利於切口癒合,最好使切面與彎曲所在的平面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