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蘇州盆景張

蘇州盆景張

發布時間: 2025-03-26 18:10:33

① 書籍 有哪些介紹蘇州的書籍文化類 歷史類 藝術類 設計類方面的都可以

這邊就先給你推薦3本個人覺得不錯的書,其實去當地書店裡找應該能找到不少的。

庭院深處
蘇州園林的文化涵義
作者:居閱時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06-7-1
中國古典園林
精華萃於江南,重點則在蘇州,大小園林數量之多、藝術造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區所少見。東南最早私園為東晉蘇州顧辟疆園。由於蘇州具有經濟、文化、自然等優越條件,因而園林得以發展,在長期封建社會中,蘇州園林迭有興廢,至全國解放後,始廣為維修,累代名園遂重觀秀麗。
蘇州古典園林作為文人、官吏和富豪的私家園林,其布局、建設和布置多有深刻的意義,反映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園主的心態。
本書深入於各個歷史時段的文化堆積層,提示蘇州園林的裝飾、裝修的景點布置所包含的文化內涵;縝密的分析、新穎的結論和數百幅圖片使你於賞心悅目之時豁然有所領悟,更可以為現代居住文化提供啟示。

蘇州盆景——中國盆景精品賞析
作者:邵忠
出版社:中國林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1-1
蘇州盆景,發展於歷代文人薈萃、藝師輩出、文化發達的,以蘇州為中心的地區。蘇州盆景的發展有著優越的自然條件,歷史條件和文化條件。這里風物清嘉,給創作盆景提供了最好的範本。現代蘇州盆景的造型特點是:注重自然,型隨樁變,成型求速。擺脫了過去成型期長、手續繁瑣、形式呆板的傳統造型的束縛。本書介紹了蘇派盆景的歷史演變和形成、蘇州盆景的造型特點和藝術手法、蘇州樹樁盆景製作、蘇州盆景賞析等內容。

蘇州狀元
作者:李嘉球
出版社:蘇州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9-8
蘇州的歷史源遠流長,建城二千五百多年以來,文化積淀十分濃厚。在這塊得天獨厚而又美麗富饒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的蘇州人在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創造了燦爛的吳地文化,並以其獨樹一幟的風格而在華夏文化史上佔有著重要的位置。蘇州地靈水秀,人文薈萃,先輩們在這里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其豐厚性體現在古城名鎮、園林勝跡、街坊居民以至絲綢、刺綉、工藝珍品等豐富多彩的物化形態,體現在崑曲、蘇劇、評彈、吳門畫派等門類齊全的藝術形態,還體現在文化心理的成熟、文化氛圍的濃重,等等。千百年來蘇州人才輩出,如滿天繁星,閃爍生輝。文化底蘊的厚重深邃和文化內涵的豐富博大,是蘇州成為中華文苑藝林淵藪之區的重要原因。

蘇州名門望族
作者:張學群等
出版社:廣陵書社
出版時間:2006-7-1
蘇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歷史上的蘇州人文薈萃,世家大姓人家更是人才涌流,影響深遠。六朝時期的「朱、張、顧、陸」,唐宋元明時的「歸、范、文、王」,清代的「彭、宋、潘、韓」等等,每每提及,蘇州人眉飛色舞,津津樂道,總有著說不完的話語和講不完的故事。
《蘇州名門望族》從很遠的過去,一直講到現在,講的都是蘇州的簪纓世胄,鍾鼎人家,在那個被人們曲解了的社會里,與國家同興亡,與民族共盛衰,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地為中國歷史,為蘇州文化書寫著動人的篇章。
本書詳細介紹了蘇州陸、顧、朱、張、吳、范、王、錢、彭、宋、潘、韓、汪、程、孔、費、貝、雷、席、嚴、尤、袁、施、曹等20餘個姓氏大家的淵源和演變,意在展示蘇州名門望族在長達1000多年的歲月里,為世人所作的貢獻,以便使人們能從這個獨特的角度,對蘇州的人文內涵有更深切的體會和了解。

② 蘇州園林中的五個名園是`````````

拙政園,滄浪亭,網師園,留園,環秀山莊
其中拙政園、留園、環秀山莊與北京頤和園並稱中國四大園林

③ 蘇派盆景的發展

蘇派盆景藝術歷史悠久,有其獨特的造型結構和藝術風格,是中國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
蘇州地處太湖之濱,山清水秀,風光綺麗,而且氣候濕潤,雨量充沛,這里可供盆景製作的植物品種極其豐富。蘇州也盛產適合於山水盆景的各種山石,如透剔玲瓏的太湖石、崑山白百、蘇州黃石等等。這就為盆景製作提供了充分的物質條件。建城已二千五百年的蘇州,又是歷史上人文薈萃、文化昌盛,詩、書、畫聞名全國的地區。唐代的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等都曾做過蘇州刺史。宋、元之後,出自蘇州或曾居住在蘇州的騷人墨客為數更多,他們給蘇州留下了許多詩文和畫卷。盆景既是飽含詩情畫意的藝術品,這些詩篇、文章、畫卷,就成了供盆景藝術家創作構思的源泉。
蘇派盆景藝術的發展得天獨厚。太湖石玲瓏透剔,山崖溪邊嘉樹隨手可得。蘇州山水秀麗,風光宜人,在歷史上早就有不少造園名手,把山林野趣攝於城市的園林藝術之中,因而「咫只千里,縮龍成寸」的盆景藝術更有了借鑒的範本;加之蘇州向為文人薈萃之地,盆景藝術長期受其文化藝術的熏陶,遂逐步形成蘇派盆景藝術的區域特性和獨特的傳統風格。
蘇派盆景以古雅拙樸見長。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虯干老枝,培植於小盆之中,竟能高不盈尺,自然成態,或懸或垂、或俯或爺,配以古盆和蘇式幾架,則古趣盎然。
蘇派盆景的布局構思精細入微,取法自然,混同天生,絕少斧鑿之痕,富有藝術情趣。在處理虛實,曲直、疏密、開合、明暗等關繫上,脈理清晰,卓具匠心。
蘇派盆景著重意境的創造,它以情景交融的藝術魅力吸引人們。它吸取古典園林藝術精粹,綜合中國繪畫技法之特長,以景寓情,以情抒景,運用「小中見大」等藝術手法,取得景中有情,景外亦有情的藝術效果。作品耐人尋味,令人愛不釋手。
當今,蘇派盆景後繼有人,作品更為豐富多姿,它將以新時代的風貌,陶冶人們的思想情操,滿足人民的文化生活需要,煥發出絢麗奪目的光彩。廣大園藝工作者正在為創造蘇派盆景藝術新風格而努力。
對蘇州盆景風格影響較大的,是明代成化、弘治年間的沈石田、文徵明、唐伯虎、仇十洲四大畫家,後世稱之為吳門畫派。蘇州歷代文人自製盆景的,宋有范成大,明有文震亨,清有胡煥章,現代有周瘦鵑等。周先生曾經說過:我的盆景,一方面是自出心裁的創作,一方面是仿照古人的名畫來做。他曾仿明代唐伯虎的蕉石圖、夏仲昭的竹趣圖和半窗晴翠圖、清代王煙客的新蒲壽石圖等製作盆景。蘇派盆景以樹樁盆景為主,所用材料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落葉樹種、二類是常綠樹種。落葉樹種申以觀花、果關主的有迎春、海棠、石榴、梅花、紫藤等;觀根、枝、葉為主的有榆、三角楓、紅楓、雀梅、黃楊等。常綠樹伸觀花、杲為主的有山茶、杜鵑、虎刺、梔子、南天竹、枸骨、桂花等以及觀根、枝、吁的有黑松、五針松、羅漢松、地柚、真柏;檜柏、竹類、米葉冬青等。
新中國成立以前,蘇州盆景製作有不少清規戒律,每一株樹往往要紮成六台三托一項」十片,才能稱之辦盆景。這就是將樹干左右後三邊各留三個側枝,等它緩慢長大,左右每邊各扎三片,即六「,後面再紮成三片即三托;最後將頂端紮成一片,即一頂。這十片全用棕絲紮成圓片狀,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不僅耗工費時,而且過分造作,失卻自然。
五十年代末,周瘦鵑和老藝人朱子安、張世錦等人。主張盆景應以自然美為主,反對矯揉造作。他們在初春樹木末萌動之前,從近郊山林中搜集老樹樁,栽人盆中,放置向陽背風處或溫室內,保持一定濕度,待發芽成枝後,隨剪隨扎,入秋即成形。這是他們創造的當年挖掘、當年栽培、當年剪紮成形、當年欣賞的快速培育法。用這種培育盆景的方法,製作的盆景其形式各異,更富自然美。同時,在技法上開創了以剪為主以扎為輔的先例,改變了過去以扎為主以剪為輔的辦法,這項較先進的粗扎細剪法,深得全國行家們的贊許。當時曾有北京、天津、濟南、煙台、青島、蘭州、西安、臨潼、蕪湖、合肥、桂林、景德鎮等二十二個大中城市派出園藝工作者雲集蘇州市園林管理處學習盆景快速培育法。
在福建泉州舉辦的第六屆中國盆景展覽上,蘇派盆景又一次載譽而歸,獲得一金三銀三銅的佳績。然而,在盆景技藝不斷提高的同時,作為發祥地之一的蘇州,盆景卻越來越遠離大眾,盆景市場也是低迷不起。

④ 蘇州拙政園的特點及詳細介紹

拙政園的特點是:園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間進行分割,充分採用了借景和對景等造園藝術,因此拙政園的美在不言之中,有人說拙政園是蘇州四大名園之首。

拙政園是中國園林的經典之作,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始建於明代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因有江南才子文徵明參與設計,文入氣息尤其濃厚,處處詩情畫意。園以水景取勝,平淡簡遠,樸素大方,保持了明代園林疏朗典雅的古樸風格。景區分為東、中、西三部,另有原住宅處於1992年建成蘇州園林博物館對外開放,這亦是中國首家園林專題館。
園林是一門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拙政園更是中國造園的、經典之作,與故宮、長城、孔廟、秦兵馬涌、布達拉宮等同屬國寶,亦是世界文化的瑰寶。
近年來,拙政園充分挖掘傳統文化內涵,推出自己的特色花卉,每年春夏兩季舉辦杜鵑花節和荷花節;花姿爛漫,清香遠溢,使素雅幽靜的古典園林充滿了勃勃生機。
拙政園西部的盆景園和中部的雅石齋分別展示了蘇派盆景與中華奇石,雅俗共賞,陶冶情操。到人間天堂蘇州,怎能不游拙政園。
游任何一個園林都盡量選在人少的時間,這樣才能讓你靜下心來品味,從各個角度觀察,才能體會出她在平凡的表面下隱藏的深厚蘊含。

熱點內容
茉莉花文 發布:2025-03-29 19:21:00 瀏覽:899
大青葉盆景 發布:2025-03-29 19:15:14 瀏覽:438
湖南台玫瑰之約主持人 發布:2025-03-29 19:15:07 瀏覽:5
丁香花吃 發布:2025-03-29 19:15:06 瀏覽:821
石斛蘭花束 發布:2025-03-29 18:48:59 瀏覽:586
鮮花創新 發布:2025-03-29 18:46:56 瀏覽:982
龍岩櫻花園 發布:2025-03-29 18:46:08 瀏覽:860
每一年有多少情人節 發布:2025-03-29 18:40:45 瀏覽:442
紫羅蘭冰糯種翡翠 發布:2025-03-29 18:29:01 瀏覽:708
酥蘭花豆 發布:2025-03-29 18:25:17 瀏覽: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