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對角梅盆景

對角梅盆景

發布時間: 2025-04-06 10:55:13

⑴ 貴州貴陽地區有雀梅嗎

雀梅
雀梅[1]自古以來就是製作盆景的重要材料,素有盆景「七賢」之一的版美稱。雀梅在園權林中可用作綠籬、垂直綠化材料,也適合配置於山石中。 雀梅屬鼠李科,根干自然奇特,樹姿蒼勁古雅,是中國樹樁盆景主要樹種之一,為嶺南盆景中的五大名樹之一,也是中國入世後出口美國的盆景植物之一。雀梅果可食、味酸甜,故名酸梅果,嫩葉可代茶。雀梅原產我國長江流域及東南沿海各省,日本和印度也有分布,為亞熱帶適生樹種。 它根干自然奇特,樹姿蒼勁古雅,是中國樹樁盆景主要樹種之一,為嶺南盆景中的五大名樹之一,也是中國入世後出口美國的盆景植物之一。

中文學名
雀梅
拉丁學名
Sageretia theezans
別 稱
對節刺、雀梅藤,刺凍綠,碎米子,對角刺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鼠李目 Rhamnales

鼠李科 Rhamnaceae

鼠李族 Trib. Rhamneae

雀梅藤屬 Sageretia

⑵ 冬天種的雀梅兩個多月還沒發芽什麼原因

有些樹樁在受創後的睡眠時間會比較長,只要根系沒有發霉,樹干沒有乾枯,還有發芽的機會
雀梅是一種灌木,是製作盆景的優質材料,在我國古代素有「七賢」之稱,是一種極具古雅莊重的樹木,主要產於長江流域以及東南沿海地帶。
雀梅的別稱:碎米子,刺凍綠,對角刺
雀梅的生長習性:雀梅喜好溫暖、濕潤的氣候。到寒冷的冬季易受凍,不耐寒。雀梅的適應性還是比較強的,土質只要是酸性、中性和石灰質土均能正常健康生長。
雀梅也是一種耐乾旱,耐水濕的植物,對於貧瘠的土地也能適應。喜好半陰半陽,它的根系發達,大多生長在山坡路旁、灌木叢林里。

⑶ 紫金山上的對角梅樹是什麼樹哪位大仙知道

雀梅又名對角梅,酸味,鼠李科屬,半常綠或落葉灌木,小枝常呈刺狀,葉近對生,薄革質,卵形或橢圓形表面亮綠色。秋季開小白花,果實由青轉紅變紫黑,味酸甜,可食。原產於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遍布村頭,山坡。喜光,稍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耐貧瘠,萌櫱性強,耐修剪。山取老樁主幹褐色斑駁,蒼老虯勁,盆栽淺植,盤根錯節,姿態萬千,是雜木類製作盆景上等樹種。

⑷ 瀹ゅ唴鐩嗘櫙鏍戠嶅ぇ鍏錛堥傚悎鍋氱泦鏅鐨勬嶇墿錛

鐩嗘櫙浣滀負涓欏規枃鍖栬壓鏈錛屾繁寰椾漢浠鐨勫枩鐖憋紝鑰岀泦鏅鑹烘湳涓嶅厜鑳界粰浜轟滑甯︽潵緹庣殑浜鍙楋紝榪樿兘緹庡寲鐜澧冦佸噣鍖栫┖姘旂瓑絳夈傚跺眳閲屾憜鏀捐姳鍗夌泦鏅錛岃嚜鍙ゆ湁涔嬨傝屾垜浠鎶婃湪鏈妞嶇墿銆佽崏鏈妞嶇墿銆佸北鐭崇瓑緇忚繃鑹烘湳鍔犲伐銆佸壋浣滐紝鎶婂畠浠緋呭悎鍦ㄥ皬灝忕殑鏂瑰鎬箣闂達紝褰㈡垚浜嗗ぇ鑷鐒剁殑緙╁獎錛屼互渚涗漢浠嬈h祻鍜屼韓鍙椼傜泦鏅鑹烘湳緇忚繃鍘嗗彶鎮犱箙鐨勫彂灞曪紝鍒嗘垚浜嗘爲妗╃泦鏅鍜屽北姘寸泦鏅涓轟富鐨勪袱澶х被銆備粖澶╁拰澶у惰亰鑱婄幇鍦ㄦ祦琛岀殑鏍戞々鐩嗘櫙涓淇濆煎拰鏈夊崌鍊肩┖闂寸殑鍗佸ぇ鏍戠嶃
1銆佹澗鏌忕被
姣鏃犵枒闂錛屾澗鏌忕被鐩嗘櫙錛屽湪鐩嗘櫙閲岄潰鏄鍙浠ョО鐜嬬殑瀛樺湪錛屽挨浠ユ澗綾葷泦鏅涓烘渶錛屾澗鏍戝洓瀛e父緇褲佽愬瘨鑰愰珮娓╋紝鐗瑰埆鏄鑰愬共鏃憋紝鍙浠ヨ村氨綆椾綘鍑鴻稛榪滈棬錛屽洖鏉ワ紝瀹冮兘涓嶄細琚騫叉匯傜敓鍛藉姏鍙璋撳己鐩涳紝鑰屾煆綾葷殑鐢熷懡鍔涘嵈姣旀澗綾葷殑榪樿佸己錛屾垜浠鍦ㄥぇ鑷鐒剁湅鍒拌闆峰嚮鐨勭劍榛戙侀綈鑵版柇瑁傦紝浣嗗彧瑕佸畠榪樻湁涓鐐瑰ソ鐨錛屽氨鑳芥椿鐫錛岃繖涓鐢熷懡鍔涘己鐩涚殑鐗規ц浜轟滑鍒╃敤鍒頒簡鏋佽嚧錛岀幇鍦ㄦ祦琛岀殑鑸嶅埄騫詫紝澶у氶兘鏄鏌忕被鍒朵綔鑰屾垚銆傛澗鏌忕泦鏅錛屼竴鍒氫竴鏌斻佺浉杈呯浉鎴愩佺浉寰楃泭褰幫紝鏃㈣兘浜掕ˉ錛屾搗鎮╅偅涓鐩鎬簰琛鎵橈紝鐩嗘櫙涔嬬帇瀹炶嚦鍚嶅綊銆
2銆佸硅妭鐧借湣
瀵硅妭鐧借湣鏈夊緢澶氬埆鍚嶏紝瀵硅掓爲銆佸硅妭鏍戠瓑絳夛紝涓轟腑鍥芥箹鍖楁墍鐙鏈夛紝鍒扮幇鍦ㄤ負姝錛屽叏涓栫晫鑼冨洿鍐咃紝榪樻病鍙戠幇鍒鐨勫湴鏂規湁姝ゆ爲縐嶃傛墍浠ヨ達紝鏄涓栫晫浠呭瓨鐨勬湪鐘鐧借湣錛岀墿浠ョ█涓鴻吹錛屽彲浠ヨ存槸闈炲父鐝嶈吹鐨勬爲縐嶏紝鍏惰姳鏈熷湪4-5鏈堬紝鏋滄湡9鏈堛傚枩嬈㈠厜鐓э紝鑰愬瘨鑰愬共鏃憋紝閫傚簲鑳藉姏鏋佸己銆傜敱姝わ紝鍦ㄧ泦鏅琛屼笟閲岋紝澶у彈嬈㈣繋錛屾繁寰楃泦鏅澶у笀浠鐨勫枩鐖憋紝鏄浼樿川鐨勭泦鏅緔犳潗涔嬩竴錛岄兘鑳界О寰椾笂鏄媧誨寲鐭充簡銆
3銆侀粍鏉
榛勬潹鏄鐩嗘櫙閲岀殑鑰佺墝璐墊棌浜嗭紝鎬繪湁瀹冪殑涓甯涔嬪湴錛岄粍鏉ㄦ爲濮誇紭緹庛佸彾鐗囧瘑闆嗐佹灊騫茶媿鍔詫紝鉶界劧鐢熼暱姣旇緝鐨勭紦鎱錛屼絾鏍戝瀷寰堟槸紼沖畾錛岃繕鍥涘e父闈掞紝涓鐩磋浜轟滑鎵闈掔潗錛屽井灝忓瀷鐨勭泦鏅涓榛勬潹鏄涓誨姏鍐涳紝澶т腑鍨嬬殑榛勬潹鐩嗘櫙鐨勪環鍊兼槸寰堥珮鐨勶紝濡傛灉鑳芥湁緙樺緱鍒頒竴鐩嗭紝鍏堜笉璋堜環鏍肩殑鍥犵礌錛岄偅鏄鐩稿綋鐨勪笉瀹規槗浜嗭紝璋佷笉鎯崇暀鐫濂戒笢瑗跨粰鑷宸卞憿錛
4銆佺綏奼夋澗
浠ョ綏奼夋澗涓轟富浣撳壋浣滆屾垚鐨勭泦鏅錛屽繀鏄浠ヨ媿鍔層侀珮媧併佺煫鍋ャ佺闆呯瓑闆嗕簣涓澶勶紝鍒涗綔鑰屾垚錛岃繕鍙浠ラ檮浠ュ北鐭籌紝鏇村炲彜闆呭埆鑷淬傜綏奼夋澗榪樿兘鍜屾按銆佺廣佺粍鏅錛屾洿鏈夊煿鍏繪垚涓涙灄寮忕殑緗楁眽鏉劇泦鏅銆傝繖浜涘壋浣滆屾垚鐨勭綏奼夋澗鐩嗘櫙錛岀粨鍚堝叾闀垮跨殑鐗規э紝濂藉ソ鍏繪姢錛岃繜鏃╀細鎴愪負涓鐩嗘瀬浣崇殑鑹烘湳鍝併
5銆侀泙姊
闆姊咃紝涓鍥界泦鏅鐨勪富瑕佹爲縐嶄箣涓錛屽洜涓烘牴鏉嗚嚜鐒跺囩壒錛岃兘鎻愭牴銆佽兘闇茬埅錛岄犲瀷浼樼編銆佸彜鑹插彜棣欙紝鏄涓轟腑鍥界泦鏅宀鍗楁祦媧劇殑浜斿ぇ鍚嶆爲涔嬩竴錛屾洿鏄鎵撳紑緹庡浗鐩嗘櫙妞嶇墿甯傚満鐨勪富鍔涘啗銆傞泙姊呬笉鍏夎悓鍙戝姏濂斤紝閫傚簲鎬у己錛岀敓鍛藉姏涔熷緢寮哄仴錛岄傚悎鍒涗綔鎴愬悇縐嶅紡鏍風殑鐩嗘櫙錛岃傝祻浠峰兼瀬楂橈紝鍦ㄥ崡鏂規槸姣旇緝鍙楁㈣繋鐨勩
6銆侀噾寮瑰瓙
閲戝脊瀛愭牴閮ㄩ粷榛戱紝鑼庡共鑹叉辰濡傞搧錛屽垰鍋ユ尯鎷旓紝鏍戝Э浼樼編錛屽挨鍏舵槸榪樿兘瑙傝姳瑙傛灉錛屽凡緇忓叿澶囦簡鎴愪負浼樿川鐩嗘櫙鐨勬綔璐ㄣ傝屼笖鏍廣佸共銆佸艦閮芥湁寰堝ぇ鐨勯犲瀷絀洪棿錛屾槸鐩嗘櫙鍒涗綔鑰呭枩鐖辯殑緔犳潗涔嬩竴錛屽彲浠ヨ達紝瀹冩槸闆嗚傛牴銆佽傚艦銆佽傚彾銆佽傝姳銆佽傛灉錛岃繕鑳介椈棣欎簬涓浣撶殑鐩嗘櫙浣沖搧銆傝村埌浜嗛噾寮瑰瓙錛屽氨瑕佽磋村拰瀹冨悓灞炵殑鑰侀甫鏌誇簡銆備簩鑰呮槸鍚岀戝悓灞烇紝浣嗕篃鏈変簺鍖哄埆鐨勶紝鎬誨緱鏉ヨ達紝鑰侀甫鏌挎瘮璧烽噾寮瑰瓙鐣ユ湁涓嶈凍錛屼絾鍦ㄨ傝姳瑙傛灉涓婃槸涓鏍風殑銆傚叿浣撶殑鐣欏埌涓嬬瘒鏂囩珷涓璇︾粏鐨勯槓榪般
7銆佷節閲岄
涔濋噷棣欙紝寮鑺遍欎節閲岋紝鐜板湪鐨勮姳楦熷競鍦哄氨鏈夊緢澶氫節閲岄欑殑鐩嗘牻鍑哄敭錛屽彲瑙佽繕鏄寰堝彈嬈㈣繋鐨勶紝鑰岀敤涔濋噷棣欏埗浣滅殑鐩嗘櫙灝變笉鏄闅忓勫彲瑙佺殑浜嗐備節閲岄欑殑鏍戝Э浼橀泤銆佹灊騫茬煯澹鑻嶅姴銆佺洏鏍歸敊鑺傦紝鏄寰堝ソ鐨勭泦鏅緔犳潗涔嬩竴錛屽挨浠ュ埗浣滅洿騫插紡銆佸弻鏉嗗紡銆佹枩鏉嗗紡絳変負浣沖搧錛屼篃鏄宀鍗楁淳鐨勪富瑕佹爲縐嶄箣涓銆
8銆佹
鍗佸ぇ鍚嶈姳涔嬩竴錛屾呰姳璧忚佷笉璧忓╋紝浠ヨ佹呮々鍩瑰吇鑰屾垚鐨勭泦鏅涓轟匠鍝侊紝鍏跺娍鑻嶅姴銆佸叾褰㈡尯鎷斻佸叾鎬уゅ偛錛屾洿鍔犵弽璐電殑鏄浜轟滑璧嬩簣瀹冪殑鍝佹牸錛屽啺鑲岀帀楠ㄣ佺嫭姝ユ棭鏄ャ佸噷瀵掔暀棣欍傚湪瀵掑啲鑵婃湀閲岋紝涓囩墿鍑嬮浂錛岃屽畠鍗寸嫭鑷緇芥斁錛屾祿棣欏洓婧錛岃兘甯冩弧瀹ゅ唴錛岃傚艦璧忚姳闂婚欙紝涓轟漢浠鎵閽熺埍銆
9銆佹灚鏍
鏋鏍戝彾鑹查矞鑹崇編涓斤紝鏂板彾鍙戠孩錛岃佸彾榪旈潚錛岃嚜鍙ゅ氨琚鏂囦漢楠氬浠鎵鍠滅埍錛屼互鏋鏍戜負棰樼殑璇楀彞鏇存槸涓嶅皯銆傝屾灚鏍戠殑妗╂潗鐢ㄦ潵鍋氭垚鐩嗘櫙嬈h祻錛屼互瀹冪嫭鐗圭殑褰㈣薄琚騫垮ぇ鐨勭泦鏅鐖卞ソ鑰呬滑鍠滅埍銆
10銆佸崥鍏
嫻峰崡宀涚嫭鐗規爲縐嶏紝澶у氱敓闀誇簬灞辨矡銆佹偓宕栧抄澹併佺煶緙濈瓑澶勶紝鍏舵牴緋誨彂杈俱佽櫖鏇插氬Э錛屾棦鑰愭棻鍙堣愭稘錛岃繕鑰愰槾錛岀箒孌栬兘鍔涘張寮猴紝鏄鍒朵綔鐩嗘櫙鐨勪紭鑹緔犳潗錛岃秺鏉ヨ秺鍙楃泦鏅澶у笀鐨勫枩鐖憋紝榪戜簺騫存潵鐨勪環鏍煎彲浠ヨ存槸鍋氱潃鐏綆涓婂幓浜嗭紝鐗瑰埆鏄閲庣敓鐨勪笅灞辨々錛屼環鏍兼洿鏄楂樼殑鍚撲漢銆

⑸ 如何將在土地里的雀梅盆景移栽到花盆裡

雀梅,別名: 對節刺、雀梅藤,刺凍綠,碎米子,拉丁文名: Sageretia theezans對角刺自古以來就是製作盆景的重要材料,素有盆景「七賢」之一的美稱。雀梅在園林中可用作綠籬、垂直綠化材料,也適合配置於山石中。雀梅屬鼠李科,根干白然奇特,樹姿蒼勁古雅,是中國樹樁盆景主要樹種之一,為嶺南盆景中的五大名樹之一,也是中國入世後出口美國的盆景植物之一。雀梅果可食、味酸甜,故名酸味,嫩葉可代茶。雀梅原產我國長江流域及東南沿海各省,日本和印度也有分布,為亞熱帶適生樹種。栽培技術:(一) 雀梅的采樁期南方的氣候溫暖,植物休眠期短,萌芽早。最佳采樁期是小寒至大寒期間。樹木經過休眠,積蓄了大量的營養,有利於發芽和生根。根和芽是相輔相成的。兩者發育生長良好是保證樹樁成活,防止枯乾、萎枝的前提和關鍵。(二)雀梅的植前處理1、清理樁坯。生坯採回後,按樹勢及需要去留枝幹,再將挖掘時留下的舊刀口切除約10毫米,刀口切平後,將修剪過的生坯用硬毛刷在水中把樁坯根部的表皮清洗干凈後晾乾。2、消毒浸液,將清理過的樹坯用千分之三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樹樁根部一小時左右後晾乾,再用荼乙酸千分之四左右的水溶液浸泡樹坯根一夜,用於補充在挖掘運輸途中散失的水份及增強傷口的癒合能力。(三)雀梅的初植管理要栽好雀梅首先過好初植這一關,初植是指樹坯下山的時期,它一般不帶土,所以根端細胞容易壞死。在造型選枝的階段,要注意如下幾點:1、處理後的樹坯成行栽植於沙床上,株距約20厘米左右,大小不等穿插其中。栽植深度為5到10厘米,視樁坯大小而定。或用瓦盆、木箱,用盆的原則是「寧大勿小,寧深匆淺」。2、初植後一個月,雀梅樹坯一般都能形成新根,發出新芽。三個月後進入穩定生長期。農歷六、七月,天氣炎熱,植物蒸騰快,根部發育不良的很容易中暑枯死。所以夏日高溫的中午,必須將樹樁置於陰處,上、下午各淋水一次,中午用噴霧器全樹噴水。(四)上盆管理在日常管理中,平時以全日照為主。要注意:如在溫室或室外,溫度上升到35℃以上時,應遮陽處理。在養護梅雨天前夕,可扒開根部的沙子觀察一下生根的情況。此時的根部應該是生長良好,根須多且長。如根部的新生須根已達到10至15厘米時,即可上盆栽植,勿拖延時間,應抓緊在梅雨前幾天上完盆。上盆用的土要干凈和疏鬆,最好是山土、爐碴灰各半,這樣的土利於新樁在盆中成活生長。上盆以後,應放人溫室內或塑料大棚內過渡四至五天。然後在陰雨天氣搬到室外。在遇晴天陽光照射時,新生芽頭不倒垂則是適應了室外環境,已成活。已適應室外環境的盆栽新樁在常規養護的情況下,於一個半月後視生產情況,適量施一次薄肥。此時的新樁坯上長出的嫩枝條長度在30厘米左右了,粗度也達到2毫米左右。這樣的枝條還是較弱的,應加強管理。根據生長情況每隔10天半月施稍濃些的肥水直至立秋,這樣在當年的9月初即可綁扎造型。[3]盆景製作一、雀梅盆景的製作一般步驟如下:1.取材製作雀梅盆景,可在3月或梅雨季節選用一年生枝條進行扦插繁殖;也可在4—6月進行壓條繁殖:還可在果實成熟時隨采籽隨播或陰干後播於苗床來培養苗木;在長江以南各省還可到野外山地挖掘野生老根樁或幼樹,經地栽「養坯」成活後加工土盆。2.造型雀梅生長力極強,壽命長,易造型,萌發力很強,耐修剪,小枝柔軟,易蟠扎。多採用粗扎細剪的方法加工,也可採用完全修剪法(即「蓄枝截干法」)造型,還可採用以扎為主,以剪為輔進行加工造型。樹形常製成斜乾式、卧乾式、曲乾式、枯乾式、雙乾式、懸崖式、提根式等。樹葉多修剪成自然式,也可加工成雲片狀或饅頭狀。3.上盆宜在春季2-3月萌芽前進行移栽上盆。選用顏色較淺的紫砂盆或釉陶盆,盆形以較淺的或中深的長方形盆、橢圓形盆為宜。盆土應選用疏鬆肥沃的微酸性腐葉土、河泥、塘泥摻砂配製而成。土盆栽植時根系要適當修整,側根、須根要壅以疏鬆肥土,盆底需墊瓦礫,以利排水透氣。管理要點【濕度管理】:喜歡濕潤的氣候環境,要求生長環境的空氣相對溫度在70~80%,空氣相對濕度過低,下部葉片黃化、脫落,上部葉片無光澤。【溫度管理】:由於它原產於熱帶地區,喜歡高溫高濕環境,因此對冬季的溫度的要求很嚴,當環境溫度在10℃以下停止生長,在霜凍出現時不能安全越冬。雀梅【在夏季】:1、加強空氣對流,以使其體內的溫度能散發出去;2、放在半蔭處,或給它遮蔭50%;3、給它適當噴霧,每天2~3次。【在冬季】:1、搬到室內光線明亮的地方養護;2、在室外,可用薄膜把它包起來越冬,但要每隔兩天就要在中午溫度較高時把薄膜揭開讓它透氣。【光照管理】:喜歡半蔭環境,在秋、冬、春三季可以給予充足的陽光,但在夏季要遮蔭50%以上。放在室內養護時,盡量放在有明亮光線的地方,如採光良好的客廳、卧室、書房等場所。在室內養護一段時間後(一個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蔭(冬季有保溫條件)的地方養護一段時間(一個月左右),如此交替調換。【肥水管理】:對於盆栽的植株,除了在上盆時添加有機肥料外,在平時的養護過程中,還要進行適當地肥水管理。【春、夏、秋三季】:這三個季節是它的生長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花寶」——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1~4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冬季】: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3~7天。對於地栽的植株,春夏兩季根據乾旱情況,施用2~4次肥水:先在根頸部以外30~100公分開一圈小溝(植株越大,則離根頸部越遠),溝寬、深都為20公分。溝內撒進25~50斤有機肥,或者1~5兩顆粒復合肥(化肥),然後澆上透水。入冬以後開春以前,照上述方法再施肥一次,但不用澆水。雀梅又稱對節刺、雀梅藤、酸果、酸味仔樹,為鼠李科雀梅藤屬落葉性攀援灌木。樹皮灰褐色,小枝細長有針刺。單葉對生,卵形或橢圓形,邊緣有細鋸齒,薄革質而亮綠。秋冬開淺黃色小花,核果近球形,熟時紫黑色,可食,味酸帶甜。它根干白然奇特,樹姿蒼勁古雅,是中國樹樁盆景主要樹種之一,為嶺南盆景中的五大名樹之一,也是中國入世後出口美國的盆景植物之一。盆景養護1、水要充足所用的水以河水、塘水、雨水等天然水為好。如用自來水需貯存一兩天,使其中氯氣跑掉再用,比較妥當。含有肥皂的洗衣水,以及有油污和鹽質的水決不能用。2、施肥要講究雀梅肥施得過多,枝葉徒長,缺肥則枝條細弱,葉色變黃,易受病蟲害。所以施肥要有原則:新栽種、初上盆、剛換盆的、根系受到損傷的一個月內不能施肥。春夏時,盆樹生長旺季,必須多施肥。入秋後,盆樹生長緩慢則要少施。冬季,盆樹進入休眠可停止施肥。雨天或盛夏的中午前後不宜施肥。施用肥液最好在陰天或傍晚,盆土稍乾燥時要鬆土,以利於肥水滲入土中。為使肥料加速分解,第二天早晨一定要淋水。 3、盆土要好雀梅樹樁原來生長在野生地帶,根系發達,耐旱耐澇,一旦被人們採挖,栽在咫尺淺盆中,生長條件受到限制,如養護不當容易死亡,所以要特別細心照料。要選擇排水良好的花泥,在養護期間,盆土最好放厚些。每隔兩年換新土,施放些基肥,保護土壤肥沃,才能使樁景正常生長。4、修剪要適時一般修剪時間,在春末和秋初為宜,這兩個季節雀梅樹樁萌發力最強,長勢最旺的。對徒長枝、重疊枝、交叉枝、輻射枝、枯枝、病蟲害枝要隨時剪去。但要注意,在天氣炎熱時,容易灼傷新芽,以致卷葉,因此,修剪後,最好放在陰涼處待發芽正常後才見強光。[3]養護方法一、陽台養新樁不同於地面。栽種過早或過遲,都會對養護管理帶來很多麻煩,而且成活率較低,所以採挖或購買上盆時間一定要及時。最佳時間應在當地雀梅發芽前十五天至二十天時採挖或購樁上盆為好,時間一般在三月十日左右。此時天氣漸暖,雨水量也慢慢的多起來,空氣濕度大,不會遇上大的凍害,所挖出的新樁已復甦萌動,積累了養分(俗稱『上槳』),上盆栽種傷口癒合快,再生力強,成活率高,半月後就會發芽長葉。由於陽台風大,乾燥和空間較小等不利因素,秋季不宜栽新樁。二、選樁最重要的是注意樁坯是否新鮮,要選生長健壯、根須較多的中小型樁坯。陽台上不宜栽培大型樁坯。巧防偏枯一般來說雀梅樁發生偏枯的原因不外乎三種:1)物理性的-由於碰撞造成樁皮受傷。2)病理性的-由於細菌病毒引起,不過這種情況較少。3)生理性的,也是最主要的,前面兩種情況多少也與這種情況有關,是由於雀梅樁特殊的生理結構-雀梅的外皮維管束與平常的樹種不同,它只有單導性,就像一排列在一起的管子要是從中間那裡斷掉了便就完全失去了遠輸水份的功能,它不像別的樹種,在樹幹上砍一刀截斷維管束,被截斷的維管束細胞就全和周邊的維管束細胞連接慣通產長新的維管束繼而癒合.所以在雀梅樁培養修剪過程中一般在要留枝部位對側的上方多留出一個芽眼的長度,發芽時上下芽眼都會發芽,這時由於頂端優勢的作用上面的那個芽會長得最快,這時便對上面頂芽進行適當修剪控制它生長,只讓它不死就行了,讓頂端優勢慢慢轉移到下面要留的枝條上,等到下面要留枝長到一定粗壯頂端優勢已經完全轉到下枝時就可見下枝上方的上枝樁皮已有收縮的現像下枝一節已明顯比上節粗,此時就可以修剪去多出的頂枝一節了。雀梅盆景圖片:

雀梅盆景

其它相關參考:http://ke..com/view/469819.htm?fr=wordsearch#5

⑹ 紫金山上的對角梅樹是什麼樹

對角梅即雀梅

鼠李科雀梅藤屬 ,也叫對節刺、雀梅藤,刺凍綠,碎米子,對角刺

對角梅是製作盆景的重要原材料。

藤狀或直立灌木;小枝具刺,互生或近對生,褐色,被短柔毛。葉紙質,近對生或互生,通常橢圓形,矩圓形或卵狀橢圓形,稀卵形或近圓形,長1-4.5厘米,寬0.7-2.5厘米,頂端銳尖,鈍或圓形,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淺綠色,無毛或沿脈被柔毛,側脈每邊3-4
(5)條,上面不明顯,下面明顯凸起;葉柄長2-7毫米,被短柔毛。花無梗,黃色,有芳香,通常2-數個簇生排成頂生或腋生疏散穗狀或圓錐狀穗狀花序;花序軸長2-5厘米,被絨毛或密短柔毛;花萼外面被疏柔毛;萼片三角形或三角狀卵形,長約1毫米;
花瓣匙形,頂端2淺裂,常內卷,短於萼片花柱極短,柱頭3淺裂,子房3室,每室具1胚珠。核果近圓球形,直徑約5毫米,成熟時黑色或紫黑色,具1-3分核,味酸;種子扁平,二端微凹。花期7-11月,果期翌年3-5月。

⑺ 白水仙楊素素(古畫、盆景、服飾中的水仙)

作為一年一度的「歲朝清供」中斷不可少的水仙,以其蹈水凌仙之姿成為各朝文人、畫師表現的對象,發展至明清時期,水仙已成為各類器物、服飾中重要的紋飾之一,如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的趙孟堅《水仙卷》、明代陳洪綬的《水仙靈石圖》、仇英的《水仙臘梅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玉海棠式水仙盆景」等等。

史籍中關於「水仙」之名的記載常取其三個方面的意涵,起初是指傳說中的水中神仙。司馬承禎《天隱子》解釋:「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越絕書》記載伍子胥為水仙,因為伍子胥自殺後,吳王以其屍沉之江中;《拾遺記》中稱自沉汨羅江的屈原為水仙。

文獻中第一次以「水仙」指稱水仙花,出自唐代段公路所著《北戶錄》,其卷三「睡蓮」條下註:「孫光憲續注曰,從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嘗遺水仙花數本如橘,置之水器中,經年不萎。」故而水仙花是在晚唐由國外傳入,到了宋代開始大量栽培,詩人們也多有吟誦,如劉兼《郡齋寓興》:「秋庭碧蘚鋪雲錦,晚閣紅蕖簇水仙。」辛棄疾《賀新郎·賦水仙》:「雲卧衣裳冷。看蕭然、風前月下,水邊幽影。羅襪塵生凌波去,湯沐煙江萬頃。愛一點、嬌黃成暈。」也是從宋代開始,貫穿到明清,水仙成為詩詞和繪畫中的重要題材。

宋元時期的水仙畫:雅緻秀麗

宋代流傳至今的名家所繪的水仙不多。五代西蜀宮廷畫師黃筌的兒子黃居寀在其《花卉寫生圖冊》中繪有水仙,黃居寀秉承家學,擅繪花竹禽鳥,精於勾勒,用筆勁挺工穩,填彩濃厚華麗。與父黃筌早期同仕後蜀,進入北宋時期仍任翰林待詔,尤得宋太宗趙光義看重,授光祿丞,負責搜藏名畫及鑒定品目。北宋《宣和畫譜》著錄其作品有《春山圖》《春岸飛花圖》《桃花山鷓圖》等332件。

《花卉寫生圖冊》該圖冊繪及各種花卉幾十種,勾勒精細,設色濃麗。他筆下叢生的水仙勾勒細致,形態逼真,「金盞銀台」色彩對比鮮明。

《花卉寫生圖冊》局部

《花卉寫生圖冊》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的宋人寫生水仙圖頁中的《趙子園寫生水仙》冊頁,繪制一株水仙上,葉片修長疏朗,水仙花朵形態各異,清明雅緻。是宋代院體畫的代表。

《趙子園寫生水仙》冊頁

南宋院體風格到後期已經愈發僵化,宋末元初的錢選所繪的《八花圖卷》就是錢選從南宋院體風格向文人審美意趣過渡的見證。錢選這卷畫的後面,有趙孟頫的題跋,「右吳興錢選舜舉所畫八花真跡,雖風格似近體,而傅色姿媚殊不可得。爾來此公日酣於酒,手指顫抖難復作此。而鄉里後生多仿效之,有東家捧心之弊,則此卷誠可珍也。至元廿六年九月四日同郡趙孟頫。」

《八花圖卷》中的水仙

宋代畫水仙最出名的則是趙孟頫的哥哥趙孟堅,趙孟堅一生都在南宋,是宋太祖十一世孫,精於白描水仙,他的畫多用水墨,用筆勁利流暢,淡墨微染。

趙孟堅的一幅由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的《水仙卷》,是文人畫中水仙形象的典型代表。此卷長丈余,共繪水仙四十株,花苞花朵一百八十餘,水仙由卷首單株的疏朗到卷尾密集,花葉高下相互穿插,俯仰照應,水仙氣韻靈動。細節方面,水仙葉用粗筆雙鉤法畫成,墨色淡雅,花朵花蕊用工筆描摹。

趙孟堅《水仙卷》

趙孟堅《水仙卷》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也有趙孟堅的《水仙圖卷》,此類畫水仙長卷存世有數本,學界尚存歧見,然多可見其運筆細致、構圖繁復之共通特色,在葉片周圍皆以細線勾勒輪廓,再於葉脈兩側烘染墨色。水仙花的畫法也能見到延續墨梅技法,藉暈染表現花朵的多樣姿態。此類水墨花卉技法,可視為南宋墨戲的新成就。以視覺效果而言,趙孟堅更強調畫面上水墨的運用表現,展現豐富的變化型態。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趙孟堅的《水仙圖卷》局部

明代水仙畫:淋漓灑脫的寫意

明代是中國花鳥畫的變革期,筆墨開始趨向於簡潔清潤,墨色也開始淋漓灑脫,更加寫意,帶有一種即興寫生創作的韻味。與徐渭並稱「青藤白陽」的陳淳被譽為水墨大寫意花鳥畫派的創始人,在花鳥畫的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中年時的陳淳畫風由之前的工整秀麗逐漸轉變為疏簡奔放。《水仙圖》就是這種轉變的代表,陳淳筆下淡墨雙勾的水仙有著清雅之態,花蕊以重墨點染,葉片直直地上揚,一改之前水仙的柔媚,很有氣勢。並有五言詩「環佩飄然至,群推洛浦仙,微塵真不染,幽韻自生憐」。此外,《水仙圖》也綜合運用了詩書畫的結合和水墨寫意的技法。

陳淳《水仙圖》

陳淳《梅花水仙圖》

明代陳洪綬雖少時師承藍瑛,在水仙這一題材風格上則推崇趙孟堅,但在其三十歲左右所繪的《水仙靈石圖》中,已有鮮明的陳氏風格。圖中一立石崛起,其後有水仙一株,石邊野草數叢。水仙與立石高度相近,挺立高大,不似別家水仙低矮叢生的姿態。水仙造型忠實於自然,花朵盛開者飽滿,未開者渾圓,枯葉部分色彩過渡自然。此幅《水仙靈石圖》題詩曰:「此華韻清冷,開與梅花俱。卻如孤性客,喜與高人居」,上款「十八叔」,署名「洪綬」。

陳洪綬《水仙靈石圖》

陳洪綬差不多同時期創作的《水仙湖石圖》,水仙和山石的變形更為抽象,用筆轉折流暢,水仙清剛婀娜,寓嫵媚於古拙。

陳洪綬《水仙湖石圖》

水仙也是「明四家」的繪畫題材之一。以工細著稱的仇英著名的《水仙臘梅圖》中,頂端一枝臘梅折斜而下,十數朵花,姿態各異,水仙葉子以勾勒填色法繪制,墨色潤澤。該畫右下角有題識:明嘉靖丁未仲冬仇英實父為墨林制。這里提到的墨林為項子京,即項墨林,他是明代唯一收藏家,且擅繪事,與仇英關系密切。

仇英《水仙臘梅圖》

唐寅現存扇面作品較多,以山水、人物、花鳥為主要創作題材。此水仙圖扇面將三叢水仙置於畫面中央,長葉用線頓錯有節,氣貫始終,水仙花姿態多樣,形象逼真。畫面兼工帶寫,設色淡雅。

唐寅水仙扇面

清代水仙畫:天然玉質逞風流

有清一代,水仙的種植更加普遍,甚至作為出口花卉遠銷海外,因而在畫家們筆下,水仙的出鏡率更高。

在明清易代之際的八大山人筆下的水仙,與其他寫意花鳥一樣受到沈周、陳淳、徐渭的影響,用筆較方硬,題材、布局也未脫離前人窠臼,但八大山人最突出的特點「廉」——即用最簡練的筆觸勾勒出畫中風物的精神意趣的手法也貫穿於他繪畫的始終。水仙也和一尾魚、一隻雞、一棵樹一樣,都可以成為一幅完整的畫,並處處凸顯畫家的兀傲之氣。

八大山人的水仙圖

八大山人的水仙圖

石濤也多次以水仙為題材進行創作,關於水墨雙鉤水仙畫法石濤也在一首題畫詩中進行了論述,他寫:「冰姿雪色奈雙鉤,淡淡豐神隔水羞。一嘯凝脂低粉面,天然玉質逞風流……」石濤的水仙也從早年的工細拘謹到中年的格法兼備,再到晚年揮灑如意地寫意。

石濤的水仙圖

學石濤、而又自成一派的「揚州八怪」之一的李鱓筆下的花鳥畫既有明代浙派花鳥畫的傳統,又受到清代宮廷工筆花鳥和民間豪放花鳥畫風的影響。李鱓作品既講求造形構圖,又講求色墨的有機融合,這種繪畫風格被後來的海派畫家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等人繼承,李鱓是中國繪畫史上起著承先啟後作用的畫家。

李鱓的水仙圖

「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布衣終身。好游歷,晚寓揚州,賣書畫自給,書法創扁筆書體,兼有楷、隸體勢,時稱「漆書」。《金農花卉冊》中金農繪有水仙,以淡墨勾染,不著顏色,清雅可人。題畫詩寫作:「水仙是世外人,須以奇石作供,薄冰殘雪之中乃見精神。口脂眉黛,畫時不敢著半點塵土也。」

金農的水仙圖

「歲朝清供」題材中的水仙:熱鬧的點綴

明清時期,水仙作為「歲朝清供」中的重要組成,在文物遺存中有諸多表現。

汪曾祺在曾談及,「『歲朝清供』是中國畫家愛畫的畫題。明清以後畫這個題目的尤其多。任伯年就畫過不少幅。畫里畫的、實際生活里供的,無非是這幾樣:天竹果、臘梅花、水仙。有時為了填補空白,畫里加兩個香櫞。櫞諧音圓,取其吉利。水仙、臘梅、天竹,是取其顏色鮮麗。隆冬風厲,百卉凋殘,晴窗坐對,眼目增明,是歲朝樂事。」

明代張宏的《歲朝圖》為張宏六十八歲在友人家除舊迎新之際所作。他以對角線式的構圖,繪制了水仙、柏枝、天竹以及友人所藏的哥窯瓷器、青銅花觚等器皿。尤以與「福」諧音的佛手和燃燒的炭盆最引人注目。運筆工緻,色彩豐富。鑒藏印有清內府「寧壽宮續入石渠寶笈」「樂壽堂鑒藏寶」「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定鑒」「寶笈重編」「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古希天子」「嘉慶御覽之寶」等。

張宏《歲朝圖》

歲朝清供是吳昌碩比較喜歡表現的一種題材,下面這幅作品中,繪梅花、牡丹、蘭草、荔枝、靈芝,所蘊含的美好含義,如缶翁所題:神仙貴壽,多子團員。全畫洋溢著歲朝時節的喜慶氣氛。吳昌碩在繪畫的用色時喜歡用濃淡對比明顯的顏色,尤其擅長用洋紅色。它常常把紅、黃、綠等顏色調入到赭石色中,在沖突中取得協調。它在傳統的用色基礎上,汲取了民間繪畫用色上的特點,成為歷代寫意畫家中比較擅長用色的一位。

吳昌碩《歲朝清供》

吳昌碩《歲朝清供》

任伯年 《歲朝圖》

清代,無款,《乾隆緙絲歲朝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除了在繪畫中,水仙也有多種形態的表現,如清代製作的盆景中,水仙就是重要的題材。史書記載,晉代著名詩人陶淵明曾盆栽花卉。唐代章懷太子墓的墓道壁畫中可以看到侍女捧著一盆結綴果實的小樹,表明唐代已有盆景。宋元時期,稱盆景為「些子景」,即小景緻之意。而盆景這一名稱始見於明代。自清初起,盆景栽植盛極一時,許多詩人曾題詠盆景,還有一些著作中述及盆景藝術。而在清代宮廷生活中衍生出一種新的像生盆景,系用各種珍貴材料仿自然景觀以人工製作而成。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這盆「玉海棠式水仙盆景」,金葉玉卉,青玉盆,作海棠花形,四如意雲形足,盆內種水仙二叢。以藍色琺琅為地,鑲嵌赭、白、藍等各色圈紋。水仙金葉,三枝花莖自葉叢中抽出,每枝開三或四朵白水仙。整體像生、潔凈清雅,為清早中期內務府造辦處作品的特色。

玉海棠式水仙盆景

故宮博物院藏「染牙水仙湖石盆景」,以竹根雕刻拼接成矮足長方體盆,盆壁四面陰刻幾何形夔龍紋飾並染色,以深色線條勾勒紋飾邊緣。盆內為水仙湖石小景,黃楊木雕水仙球根,綠色染牙制葉片,花朵、花心、花蕾均為象牙雕刻,花托以黃楊木製,湖石為紫檀木雕刻,整株盆景形態雅緻。

染牙水仙湖石盆景

清代中期的這盆「象牙嵌玉石水仙盆景」,青玉菊瓣洗式盆,四角雕成雙葉菊花形,菊花上嵌紅寶石、綠料,盆下腹又雕葉紋,上嵌綠料並錯金線為脈絡。盆中有青金石制湖石,並植五株染牙葉水仙,雕象牙為根,白玉為花,黃玉為心。水仙主題的盆景取「芝仙祝壽」之意,宮廷慶帝後壽誕之時, 地方官多有呈進。據《宮中進單》載:「乾隆五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福康安來京呈進碧玉水仙盆景成對。」 此件很可能即為其一。此盆景風格清雅,玉盆為典型的痕都斯坦風格,盆中景緻牙葉挺拔,玉花明秀,反映出清代乾隆年間雕刻業盛期的工藝水平。

象牙嵌玉石水仙盆景

清乾隆 碧玉雕佛蓮紋嵌瑪瑙水仙盆景一對

後妃服飾中的水仙紋樣

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清時期的綉品中,常以水仙圖案為飾,還常配以其它紋樣,組成各種「吉祥紋樣」,吉祥紋樣通過象徵、借喻、雙關、諧音、比擬等曲折的手法,表現一定的吉祥寓意。我國吉祥紋樣之始上溯商周,發展於唐宋,鼎盛於明清。清代,包括服飾在內的宮廷器物裝飾的吉祥紋樣題材十分廣泛,花草樹石、蜂鳥蟲魚、飛禽走獸、人物故事、神話傳說、佛教法器、吉祥文字等,類別復雜,形象生動,涵義廣博, 幾乎到了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

清代宮廷後妃日常閑居時穿用的服裝,包括便袍、氅衣、襯衣、馬褂、坎肩、襖、斗篷、裙、褲、套褲等。

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多件後妃的氅衣中都以水仙作為裝飾紋樣。氅衣是清宮後妃們的重要便服之一,與中原氅衣相比,傳統的對襟變成了具有滿族特色的樣式——捻襟右祍,圓領,左右開裾至腋下,並在腋下飾如意雲頭;直身,身長至足面,穿著時露出旗鞋的高底;袖端闊平,穿用時呈折疊狀,袖長及肘,可做挽袖和舒袖兩用。清代後妃的氅衣是不能貼身穿用的,必須著於襯衣、便袍的外面以顯雍容端莊,並且若非冬日外出,氅衣的外面不再穿用其他服飾。

氅衣的四季穿用可以以棉、夾、緞、紗等為質地,水仙,在清代後妃氅衣紋飾中,常與壽字紋、靈芝等一起共同表達「靈仙祝壽」的主題。水仙紋樣以簇水仙花為主,花型端莊,暈色自然,枝葉繁茂。因為水仙是冬季及早春的花種,所以常用做夾棉及皮質為內里的冬季服飾。

黃色緙絲水墨水仙紋上羊皮下灰鼠皮氅衣

品月色緞平金銀綉水仙團壽字紋單氅衣

後妃的襯衣形制也沿襲了滿族傳統服飾的一些基本要素,為圓領,大襟右衽,直身式袍服。與氅衣的主要區別是:襯衣左右無開裾,腋下無對稱的如意雲頭。因襯衣兩側不開裾,身長掩足,行走時可遮擋

腿部,所以既可單獨穿用,也可在其外套穿氅衣、馬褂、坎肩、褂襕等短款或開裾較大的便服。氅衣和襯衣穿用場合比較多,是清宮後妃日常穿用最頻繁的便服。

雪青色緞綉水仙花蝶紋棉襯衣

醬色緙絲金銀水仙花紋夾襯衣

藍色緙絲水仙花紋上羊皮下灰鼠皮襯衣

熱點內容
森森花藝 發布:2025-04-07 07:40:32 瀏覽:825
關於梔子花圖片大全 發布:2025-04-07 07:40:27 瀏覽:33
鳳梨花卉圖片 發布:2025-04-07 07:33:52 瀏覽:768
福州酒店花藝師招聘 發布:2025-04-07 07:27:26 瀏覽:636
盆景秋思 發布:2025-04-07 07:22:28 瀏覽:31
國畫視頻教學寫意梅花 發布:2025-04-07 07:17:34 瀏覽:875
攬月盆景圖 發布:2025-04-07 06:59:46 瀏覽:532
幽蘭花卉畫 發布:2025-04-07 06:59:45 瀏覽:499
工行牡丹靈通卡是什麼卡 發布:2025-04-07 06:54:45 瀏覽:222
梅花滿園香 發布:2025-04-07 06:54:38 瀏覽: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