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牡丹亭
1. 求湯顯祖《牡丹亭》中經典詩句……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改編於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記》。《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
《牡丹亭》與《紫釵記》、《邯鄲記》和《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也叫「臨川四夢」。受到了儒、釋、道三家學說的不同影響,其故事背景就描寫的是腐朽的儒家封建體系,故事中出現的花神卻是道家的產物,而女主角杜麗娘身死又還魂乃是佛家的三生說。總之,湯顯祖在這部《牡丹亭》中傾注了自己畢生的思想感情,完美的詮釋了他的「至情說」。
作品把傳說故事以及明代社會相結合,使之成為一部具有浪漫主義的精神傑作。全劇共計五十五齣,每一出都為後面的劇情提供了暗示。下場詩全部採用了唐詩而無不如意。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湯顯祖對於他的《牡丹亭》的重視超出了他的其他作品。《牡丹亭》不僅謳歌了人性,同時也用另一種獨特的方式抨擊了當時大行其道的「存天理,滅人慾」的程朱理學。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湯氏祖籍臨川縣雲山鄉,後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葯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後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
明萬曆十九年(1591)他目睹當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後調任浙江遂昌縣知縣,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終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憤而棄官歸里。家居期間,一方面希望有「起報知遇」之日,一方面卻又指望「朝廷有威風之臣,郡邑無餓虎之吏,吟詠昇平,每年添一卷詩足矣」。後逐漸打消仕進之念,潛心於戲劇及詩詞創作。
在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作為最,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這些劇作不但為中國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湯氏的專著《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也是中國戲曲史上論述戲劇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獻,對導演學起了拓荒開路的作用。湯顯祖還是一位傑出的詩人。其詩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紅泉逸草》一卷,《問棘郵草》二卷。
2. 湯顯祖《牡丹亭》全文
一、《牡丹亭》第一出 標目
【蝶戀花】〔末上〕忙處拋人閑處住。百計思量,沒個為歡處。白日消磨腸斷句,世間只有情難訴。玉茗堂前朝復暮,紅燭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負,牡丹亭上三生路。〔漢宮春〕杜寶黃堂,生麗娘小姐,愛踏春陽。感夢書生折柳,竟為情傷。
寫真留記,葬梅花道院凄涼。三年上,有夢梅柳子,於此赴高唐。果爾回生定配。赴臨安取試,寇起淮揚。正把杜公圍困,小姐驚惶。教柳郎行探,反遭疑激惱平章。風流況,施行正苦,報中狀元郎。杜麗娘夢寫丹青記。陳教授說下梨花槍。柳秀才偷載回生女。杜平章刁打狀元郎。
二、《牡丹亭》第二出 言懷
【真珠簾】〔生上〕河東舊族、柳氏名門最。論星宿,連張帶鬼。幾葉到寒儒,受雨打風吹。謾說書中能富貴,顏如玉,和黃金那裡?貧薄把人灰,且養就這浩然之氣。〔鷓鴣天〕「刮盡鯨鰲背上霜,寒儒偏喜住炎方。憑依造化三分福,紹接詩書一脈香。
能鑿壁,會懸梁,偷天妙手綉文章。必須砍得蟾宮桂,始信人間玉斧長。」小生姓柳,名夢梅,表字春卿。原系唐朝柳州司馬柳宗元之後,留家嶺南。父親朝散之職,母親縣君之封。〔嘆介〕所恨俺自小孤單,生事微渺。喜的是今日成人長大,二十過頭,志慧聰明,三場得手。
只恨未遭時勢,不免飢寒。賴有始祖柳州公,帶下郭橐駝,柳州衙舍,栽接花果。橐駝遺下一個駝孫,也跟隨俺廣州種樹,相依過活。雖然如此,不是男兒結果之場。每日情思昏昏,忽然半月之前,做下一夢。
夢到一園,梅花樹下,立著個美人,不長不短,如送如迎。說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緣之分,發跡之期。」因此改名夢梅,春卿為字。正是:「夢短夢長俱是夢,年來年去是何年!」
【九回腸】〔解三酲〕雖則俺改名換字,俏魂兒未卜先知?定佳期盼煞蟾宮桂,柳夢梅不賣查梨。還則怕嫦娥妒色花頹氣,等的俺梅子酸心柳皺眉,渾如醉。〔三學士〕無螢鑿遍了鄰家壁,甚東牆不許人窺!有一日春光暗度黃金柳,雪意沖開了白玉梅。
〔急三槍〕那時節走馬在章台內,絲兒翠、籠定個百花魁。雖然這般說,有個朋友韓子才,是韓昌黎之後,寄居趙佗王台。他雖是香火秀才,卻有些談吐,不免隨喜一會。門前梅柳爛春暉,見君王覺後疑。心似百花開未得,託身須上萬年枝。
三、《牡丹亭》第三出 訓女
【滿庭芳】〔外扮杜太守上〕西蜀名儒,南安太守,幾番廊廟江湖。紫袍金帶,功業未全無。華發不堪回首。意抽簪萬里橋西,還只怕君恩未許,五馬欲踟躕。「一生名宦守南安,莫作尋常太守看。到來只飲官中水,歸去惟看屋外山。」
自家南安太守杜寶,表字子充,乃唐朝杜子美之後。流落巴蜀,年過五旬。想廿歲登科,三年出守,清名惠政,播在人間。內有夫人甄氏,乃魏朝甄皇後嫡派。此家峨眉山,見世出賢德。
夫人單生小女,才貌端妍,喚名麗娘,未議婚配。看起自來淑女,無不知書。今日政有餘閑,不免請出夫人,商議此事。正是:「中郎學富單傳女,伯道官貧更少兒。」
【繞池游】〔老旦上〕甄妃洛浦,嫡派來西蜀,封大郡南安杜母。〔見介〕〔外〕「老拜名邦無甚德,〔老旦〕妾沾封誥有何功!〔外〕春來閨閣閑多少?〔老旦〕也長向花陰課女工。」
〔外〕女工一事,想女兒精巧過人。看來古今賢淑,多曉詩書。他日嫁一書生,不枉了談吐相稱。你意下如何?〔老旦〕但憑尊意。
【前腔】〔貼持酒台,隨旦上〕嬌鶯欲語,眼見春如許。寸草心,怎報的春光一二!〔見介〕爹娘萬福。〔外〕孩兒,後面捧著酒餚,是何主意?〔旦跪介〕今日春光明媚,爹娘寬坐後堂,女孩兒敢進三爵之觴,少效千春之祝。〔外笑介〕生受你。
【玉山頹】〔旦進酒介〕爹娘萬福,女孩兒無限歡娛。坐黃堂百歲春光,進美酒一家天祿。祝萱花椿樹,雖則是子生遲暮,守得見這蟠桃熟。〔合〕且提壺,花間竹下長引著鳳凰雛。〔外〕春香,酌小姐一杯。
【前腔】吾家杜甫,為飄零老愧妻孥。〔淚介〕夫人,我比子美公公更可憐也。他還有念老夫詩句男兒,俺則有學母氏畫眉嬌女。〔老旦〕相公休焦,倘然招得好女婿,與兒子一般。〔外笑介〕可一般呢!〔老旦〕「做門楣」古語,為甚的這叨叨絮絮,才到中年路。
〔合前〕〔外〕女孩兒,把台盞收去。〔旦下介〕〔外〕叫春香。俺問你小姐終日綉房,有何生活?〔貼〕綉房中則是綉。〔外〕綉的許多?〔貼〕綉了打綿。〔外〕甚麼綿?〔貼〕睡眠。
〔外〕好哩,好哩。夫人,你才說「長向花陰課女工」,卻縱容女孩兒閑眠,是何家教?叫女孩兒。〔旦上〕爹爹有何分付?〔外〕適問春香,你白日眠睡,是何道理?假如刺綉餘閑,有架上圖書,可以寓目。他日到人家,知書知禮,父母光輝。這都是你娘親失教也。
【玉抱肚】宦囊清苦,也不曾詩書誤儒。你好些時做客為兒,有一日把家當戶。是為爹的疏散不兒拘,道的個為娘是女模。
【前腔】〔老旦〕眼前兒女,俺為娘心蘇體劬。嬌養他掌上明珠,出落的人中美玉。兒啊,爹三分說話你自心模,難道八字梳頭做目呼。
【前腔】〔旦〕黃堂父母,倚嬌痴慣習如愚。剛打的鞦韆畫圖,閑榻著鴛鴦綉譜。從今後茶餘飯飽破工夫,玉鏡台前插架書。〔老旦〕雖然如此,要個女先生講解才好。〔外〕不能勾。
【前腔】後堂公所,請先生則是黌門腐儒。〔老旦〕女兒啊,怎念遍的孔子詩書,但略識周公禮數。〔合〕不枉了銀娘玉姐只做個紡磚兒,謝女班姬女校書。〔外〕請先生不難,則要好生管待。
【尾聲】說與你夫人愛女休禽犢,館明師茶飯須清楚。你看俺治國齊家、也則是數卷書。往年何事乞西賓,(柳宗元)主領春風只在君。伯道暮年無嗣子,(苗發)女中誰是衛夫人?
四、《牡丹亭》第四齣 腐嘆
【雙勸酒】〔末扮老儒上〕燈窗苦吟,寒酸撒吞。科場苦禁,蹉跎直恁!可憐辜負看書心。吼兒病年來迸侵。「咳嗽病多疏酒盞,村童俸薄減廚煙。爭知天上無人住,吊下春愁鶴發仙。」自家南安府儒學生員陳最良,表字伯粹。
祖父行醫。小子自幼習儒。十二歲進學,超增補廩。觀場一十五次。不幸前任宗師,考居劣等停廩。兼且兩年失館,衣食單薄。這些後生都順口叫我「陳絕糧」。因我醫、卜、地理,所事皆知,又改我表字伯粹做「百雜碎」。
明年是第六個旬頭,也不想甚的了。有個祖父葯店,依然開張在此。「儒變醫,菜變齏」,這都不在話下。昨日聽見本府杜太守,有個小姐,要請先生。好些奔競的鑽去。
他可為甚的?鄉邦好說話,一也;通關節,二也;撞太歲,三也;穿他門子管家,改竄文卷,四也;別處吹噓進身,五也;下頭官兒怕他,六也;家裡騙人,七也。為此七事,沒了頭要去。他們都不知官衙可是好踏的!況且女學生一發難教,輕不得,重不得。
倘然間體面有些不臻,啼不得,笑不得。似我老人家罷了。「正是有書遮老眼,不妨無葯散閑愁。」〔丑扮府學門子上〕「天下秀才窮到底,學中門子老成精。」〔見介〕陳齋長報喜。〔末〕何喜?〔丑〕杜太爺要請個先生教小姐,掌教老爺開了十數名去都不中,說要老成的。
我去掌教老爺處稟上了你,太爺有請帖在此。〔末〕「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丑〕人之飯,有得你吃哩。〔末〕這等便行。〔行介〕
【洞仙歌】〔末〕咱頭巾破了修,靴頭綻了兜。〔丑〕你坐老齋頭,衫襟沒了後頭。〔合〕硯水漱凈口,去承官飯溲,剔牙杖敢黃齏臭。
【前腔】〔丑〕咱門兒尋事頭,你齋長干罷休?〔末〕要我謝酬,知那裡留不留?〔合〕不論端陽九,但逢出府游,則捻著衫兒袖。〔丑〕望見府門了。〔丑〕世間榮樂本逡巡,〔末〕誰睬髭須白似銀?〔丑〕風流太守容閑坐,〔合〕便有無邊求福人。
(2)湯顯祖牡丹亭擴展閱讀
《牡丹亭》的愛情描寫,具有過去一些愛情劇所無法比擬的思想高度和時代特色。作者明確地把這種叛逆愛情當作思想解放、個性解放的一個突破口來表現,不再是停留在反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一狹隘含義之內。
作者讓劇中的青年男女為了愛情,出生入死,除了濃厚浪漫主義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賦予了愛情能戰勝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戲劇的嶄新思想是通過嶄新的人物形象來表現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無疑是塑造了杜麗娘這一人物形象,為中國文學人物畫廊提供了一個光輝的形象。杜麗娘性格中最大的特點是在追求愛情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堅定執著。她為情而死,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當時現實社會中青年女子追求愛情的真實結果,同時也是她的一種超越現實束縛的手段。
3. 賞析湯顯祖《牡丹亭》里「良辰美景奈何天」
出自明湯顯祖的〈牡丹亭〉,原文是「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典出謝靈運「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意思是:縱有令人愜意的美好的時光,美麗的景色,卻沒有欣賞的心思,值得高興的事。因為杜麗娘另有心事,傷感於眼前美景無人欣賞,恰如美麗的她關在深閨大院無人愛慕。這個戲曲大肆談情,以對抗理學家的「理」,不容於禮教,因此大家閨秀的薛寶釵要批評.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一折《游園驚夢》驚艷了四百多年,至今仍然奼紫嫣紅於回環徘徊之際。但聽那壓板一起,水袖一翻,琴聲顫顫悠悠,唱詞一詠三嘆,莫不叫人銷魂恍惚。忽而就想到了那句:你且記著,初見彼時的微笑……說這話時莫不惆悵寂寥,讓人芳菲韶華已覺在三月落英繽紛的桃花瓣中湮滅了。又想起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的美麗與哀愁來。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杜麗娘甫一露面,便覺淡淡的哀愁凄惻撲面而來,婉轉於韶華易逝、好景不再的惆悵傷情之中,繞梁三日的唱曲直透人心,豈能是筆墨所能形容的。《皂羅袍》曲調一吟,便已定調,後來便是脈脈不得語的幽怨之情躍然而發。
歌德說,那個少年女子不懷春?杜麗娘就在自己家的後花園一走,撞見了一株梅樹,遇上了她此生魂牽夢繞的柳夢梅。於是,看似荒誕離奇的幽媾上演了一出人生的春夢了無痕,而後柳夢梅就此煙消雲散。夢醒來,人不見,杜麗娘就此心懷春意,夢魘附身,怎奈何良辰美景卻都付與這般撩人的春夢中,無處與人說。懨懨生懷,女兒情絲系梅園。由此上,凄切之音猶如穿雲裂石一般,偶遇的邂逅成了尋夢的過程,苦苦掙扎,幾般相思,只為清苦,真是個世間都恨又愛的故事悱惻的纏綿。「似這等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待打並香魂一片。陰雨梅天,啊呀人兒啊,守的個梅根相見。」,到底兒女孩子無處訴衷腸,一片凄苦相思埋心中,種下了香飄玉殞的離別恨。真可謂「芳香直浸骨髓,幽凄遍滿斗室」,那一出出、一句句、一離離、一脈脈,都讓人驚魂痴長,都讓人跗骨鑽髓,都讓人垂淚含黃連,都讓人說不盡的兒女情長今日哀。不到梅園,不知春色如許。到梅園,方知離恨別有天。
我只看了《牡丹亭》的半場,便覺驚艷到青春怒放的哀婉凄離。《紅樓夢》里「黛玉在梨香院牆角外,只聽牆內笛韻悠揚,歌聲婉轉,偶然兩句吹到耳朵內,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來是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之後就吸引黛玉止步側耳細聽,又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只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在幽閨自憐」。黛玉仔細忖度,越發如醉如痴,情思縈逗,感慨纏綿,不覺心痛神馳」,且有多處談及此句,可見曹雪芹對《牡丹亭》又是何等的喜歡和推崇,而《紅樓夢》距《牡丹亭》時代並不久遠,明末戲劇流傳至清時不如家喻戶曉,至少在上流的士大夫階級當中已經是遍體珠玉早知曉了。
白先勇先生在其《奼紫嫣紅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夢》里詳盡的闡述了湯顯祖創作《牡丹亭》的時代背景及當時整個社會現實的狀況,以及對本劇當中人物的剖析以及後來參與編演青春版的《牡丹亭》都有細致入微的描述,讀來讓人對《牡丹亭》自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喜歡崑曲和本劇的讀者都不妨一讀,可大有長進的。
原著本我沒讀過,只是頗愛崑曲,雖有趨風附雅之嫌,但崑曲歷來譬喻為陽春白雪,某隻是一時喜好才略得一窺。一窺之下竟然欲罷不能之感,頗有杜麗娘梅根之春夢,總覺那片春光明媚的憂郁里有難以遣散的情懷深深讓自己欲罷不能的。看崑曲之《牡丹亭》,唯有「此痴情,性情中人」之感。
4. 湯顯祖《牡丹亭·驚夢》:「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這話什麼意思 有什麼寓意
意思是這樣繁花似錦的迷人春色無人賞識,都付予了破敗的斷井頹垣。此曲描寫貴族小姐杜麗娘游覽自己家的後花園,發現萬紫千紅與破井斷牆相伴,無人欣賞,良辰美景空自流逝,感到驚異和院惜,抒發了對美好青春被禁錮、被扼殺的嘆息。
牡丹亭·驚夢的大意內容
麗娘游園歸來,睏倦了,便伏幾小睡,卻作了個甜美的夢:夢見一個小生,拿著柳枝,向她說道:「小生那一處不尋訪小姐來,卻在這里。恰好在花園內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書史,可作詩以賞此柳乎?」
麗娘沒有答話,只是想:「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小生一笑,唱道:「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便牽麗娘衣袖,轉過芍葯欄前湖山石邊說話去了。
麗娘怎會在夢中與一素昧平生的人幽會呢?原來一直受封建禮教禁錮的麗娘,沒有人與她說過知心話。與她最親近的母親,看她睡個午覺,也要說不符家教,看她綉對鴛鴦,也不以為然。
麗娘委實寂寞得很,渴望有人關心她同情她,當夢中人說出這「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八個字時,動魄驚心,怎能不引為知己?以柳枝求題,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見,他不是捧來珠光寶氣的首飾,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
戲里有一折「寫真」,描寫杜麗娘作自畫像,可見她有很高的藝術修養,在她眼裡,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經濟價值之間並不劃等號,一草一木都可人畫,對金銀珠寶、烏紗玉帶卻看不上眼。在這一點上,他們又有了共同語言。
心靈上的相通,在麗娘看來是頭等重要的事,與此人為伴是幸福的,輕輕地一牽,便隨他而去了。
全曲語言精美,以詞的手法寫曲,抒情、寫景及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無不細膩生動,真切感人,流動著優雅的韻律之美。
(4)湯顯祖牡丹亭擴展閱讀:
賞析
這段唱詞是《牡丹亭》在最有名的一支曲子,歷久傳唱不衰。全曲雅麗濃艷而不失蘊藉,情真意切,隨景搖盪,充分地展示了杜麗娘在游園時的情緒流轉,體現出情、景、戲、思一體化的特點。
此曲緊緊貼合主人公情緒的當前狀態和發展走向進行布景。首句「原來奼紫嫣紅開遍」,寫深閉幽閨的少女從未涉跡園林,這次乍進後園,只見百花盛開,萬紫千紅,艷麗眩目的春園物態,予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叩開了少女的心扉。
然而,主人公並非只是流連其中,只「入」而不「出」,接承第一眼春色的是少女心中幻設的虛景,她預見到濃艷富麗之春景的未來走向——「都付與斷井頹垣」,殘敗破落的畫面從另一個極端給予少女強烈的震撼。
「春色如許」開啟了主人公的視野,使之充滿了詫異和驚喜,接踵而來的對匆匆春將歸去的聯想則轟的一聲震響了少女的心房,使之充滿了驚懼和無奈。這里夾雜著深深的傷感,自己的人生春天也同樣多姿多彩,然而卻無一人走進來。
5. 湯顯祖與《牡丹亭》簡介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抄代戲曲作家。代表作《牡丹亭》,又名《還魂記》。
《牡丹亭》的故事梗概:杜麗娘是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她受《詩經·關雎》啟發,私出遊園,夢中和一書生柳夢梅幽會。從此一病不起,懷春而死。柳夢梅進京赴試,借宿園中。他掘墓開棺,使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婦,同往臨安。杜麗娘的教師陳最良前往淮安告發柳夢梅盜墓之罪。柳夢梅在臨安應試後,恰逢金兵入侵,延遲放榜。安撫使杜寶在淮安被圍。柳夢梅受杜麗娘之託,送家信傳報還魂的喜訊,被杜寶囚禁。敵兵退去後,柳夢梅由階下囚一變而為狀元,杜寶也升了官,但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糾紛鬧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圓滿的解決。
《牡丹亭》感人的力量,在於它具有強烈地追求個人幸福、反對封建婚姻制度的浪漫主義思想。這個理想是作為和封建思想對立的力量而出現的,善良與美好的東西都屬於杜麗娘。這是她自己思想和行動的主宰。湯顯祖寫杜麗娘的外貌很成功,而描寫杜麗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表達了當時廣大青年男女要求個性解放,要求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也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
6. 湯顯祖《牡丹亭》全文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溟莫中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不可與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落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
傳杜太守事者,彷彿晉武都守李仲文、廣州守馮孝將兒女事。予稍為更而演之。至於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漢睢陽王收拷談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書。自非通人,恆以理相格耳!第雲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拓展資料:
譯文:
天下女子的多情,難道還有像杜麗娘那樣的嗎?夢見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親手描繪自己的畫像傳於世以後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尋求到所夢的人而復生。像杜麗娘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覺中激發起來,而且越來越深,活著時可以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為情而生。活著不願為情而死,死而不能復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極點啊。夢中產生的情,為什麼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難道還缺少這樣的夢中之人嗎?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親,等到掛冠辭官後才感覺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說法啊。
記述杜太守事跡的故事,模仿了晉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廣州太守馮孝將兒女戀愛的傳說。我稍加改動而寫成了這個劇本。至於杜太守拘押拷打柳夢梅,也就象漢代睢陽王拘押拷打談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徹的。自己不是學問貫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強調(杜麗娘死而復生與柳夢梅結合的事)從理的角度看一定沒有,又怎麼知道從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公元1583年(萬曆十一年)中進士,任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因彈劾申時行,降為徐聞典史,後調任浙江遂昌知縣,又因不附權貴而免官,未再出仕。曾從羅汝芳讀書,又受李贄思想的影響。在戲曲創作方面,反對擬古和拘泥於格律。作有傳奇《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戲曲史上,和關漢卿、王實甫齊名,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
7. 湯顯祖《牡丹亭》的主題及藝術特色
〖思想內容〗
《牡丹亭》是一部愛情劇。少女杜麗娘長期深居閨閣中,接受封建倫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 春之情,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幽會,後因情而死,死後與柳夢梅結婚,並最終還魂復生,與柳在人間結成夫婦。劇本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不渝的愛情,歌頌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撓的斗爭,表達了掙脫封建牢籠、粉碎宋明理學枷鎖,追求個性解放、嚮往理想生活的朦朧願望。從內容來說,《牡丹亭》表現的還是古老的「愛欲與文明的沖突」這一主題,不過,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內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極力宣揚的理學、禮教。杜麗娘對愛情的嚮往是天生的,盡管她被長期看管,但仍然免不了強烈的思春之情,並最終獲得了愛情。《牡丹亭》的意義在於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愛欲的客觀性與合理性,並對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強烈批判。《牡丹亭》在思想上與《西廂記》有類似之處,但是,《西廂記》是先情後欲,《牡丹亭》則是先欲後情;《西廂記》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發展,更多的是表達「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美好願望,而《牡丹亭》則特別突出了情(欲)與理(禮)的沖突,強調了情的客觀性與合理性。這種不同,是時代的差異造成的。
《牡丹亭》的愛情描寫,具有過去一些愛情劇所無法比擬的思想高度和時代特色。作者明確地把這種叛逆愛情當作思想解放、個性解放的一個突破口來表現,不再是停留在反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一狹隘含義之內。作者讓劇中的青年男女為了愛情,出生入死,除了濃厚浪漫主義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賦予了愛情能戰勝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戲劇的嶄新思想是通過嶄新的人物形象來表現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無疑是塑造了杜麗娘這一人物形象,為中國文學人物畫廊提供了一個光輝的形象。杜麗娘性格中最大的特點是在追求愛情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堅定執著。她為情而死,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當時現實社會中青年女子追求愛情的真實結果,同時也是她的一種超越現實束縛的手段。
〖藝術特色〗
沈德符《顧曲雜言》說:「《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外,其藝術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
一是把浪漫主義手法引入傳奇創作。首先,貫穿整個作品的是杜麗娘對理想的強烈追求。其次,藝術構思具有離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節離奇,曲折多變。再次,從「情」的理想高度來觀察生活和表現人物。
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發掘人物內心幽微細密的情感,使之形神畢露,從而賦予人物形象以鮮明的性格特徵和深刻的文化內涵。
三是語言濃麗華艷,意境深遠。全劇採用抒情詩的筆法,傾瀉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纖細的語言風格。這些特點向來深受肯定。一些唱詞直至今日,仍然膾炙人口。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水準。
8. 湯顯祖的《牡丹亭》發生在中國哪個地方
湯顯祖的《牡丹亭》發生在中國江西大余縣。
明代萬曆十九年辛卯湯顯祖上奏了一道《論輔臣科臣疏》。皇帝朱翊鈞大怒,把他貶職到徐聞縣去做小官。湯顯祖第一次經大庾(今大余縣)過梅嶺;半年後湯顯祖升調浙江遂昌,又一次經大庾過梅嶺。
湯顯祖並在大庾逗留了一段時間,在與當地賢達文人的閑聊中,湯顯祖了解到大庾的歷史和人文環境,了解到《夷堅志》中謫居南安的邵宏淵笄女死後化成鬼魂,在當地寶積寺與謫官解太尉孫子保義郎情愛事、流傳於民間的故事、《杜麗娘慕色還魂》的故事。
他把這些民間流傳故事、古籍記載故事、話本故事穿插、揉和在一起,一個戲劇故事「杜麗娘牡丹亭還魂」的框架在他的胸中逐漸構成,至辭官歸里後寫成戲劇《牡丹亭》。
(8)湯顯祖牡丹亭擴展閱讀
《牡丹亭》的作品主題:
《牡丹亭》中,身心俱受壓抑的太守之女杜麗娘游園中入夢與風雅文士柳夢梅相遇,並得成雲雨之歡。夢醒後的杜麗娘惆悵難安,「情不知所起」而相思成疾,病體難愈終至香消玉殞。三年後,杜麗娘夢中之人柳夢梅偶得佳人自繪畫像,麗娘也以遊魂之身再入人世,尋找夢中姻緣。
杜麗娘與柳夢梅在他人幫助下,終於打破重重愛情障礙,起死回生,最終得成眷屬。湯顯祖在這部傳奇作品中,描繪了杜麗娘與柳夢梅二人之間感人深切的生死愛情,這種至情至性的愛情演繹,無不代表著湯顯祖對人生與愛情的哲學思考與世情體驗,而情深而亡的杜麗娘,則成為湯顯祖筆下至情理想的化身。
9. 湯顯祖為何創作《牡丹亭》
400年前的明朝,文學巨匠湯顯祖寫下了著名的《牡丹亭》,震驚了中外文壇。
近日,內中國容江西省撫州市宣布發現湯氏家族墓地,考古人員已經確定其中有湯顯祖本人的墓穴。
湯顯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他到底經歷了哪些事情?
湯顯祖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5歲進私塾,12歲能成詩,21歲種了舉人。
正在湯顯祖想要進仕途時,當朝首輔張居正要安排他幾個兒子中進士,為了安人耳目,打算籠絡湯顯祖,並揚言只要肯合作,就能中前幾名。但是湯顯祖潔身自好,他憎惡這種腐敗的風氣,結果可想而知,他名落孫山。
在張居正當權的幾年裡,他永遠落第。仕途的不順心,讓湯顯祖醉心於文學創作,與此同時,明朝文學也在蓬勃發展,湯顯祖與公安派反復古思潮相呼應,創作了「臨川四夢」。成就最高的為《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