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與名人
⑴ 古今名人贊美牡丹花
牡丹在我國被譽為「國花」、「國色天香」、和「花中之王」,在世界上也負有盛名。
牡丹花,嬌艷多姿 ,雍容大方,富麗堂皇。自古以來引起許多騷人墨客的謳歌、贊美,是很自然的。據初步收集,歷代文人專寫牡丹的詩詞就有四百餘首。其中,以唐、宋兩朝為最多,共一百三十多人,二百七十餘首。包括象王維、李白、李賀、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溫庭筠、李商隱、歐陽修、蘇軾、黃庭堅、陸游、辛棄疾等一些很著名的詩人在內。僅蘇軾一人,就有三十多首。金元明三代,六十餘人,九十多首。清代,三十多人,五十餘首。近代和當代文人,也寫了不少詠牡丹的詩。
唐朝殷文圭詩:
遲開都為讓群芳,貴地栽成對玉堂。
紅艷裊煙疑欲語,素華映月只聞香。
剪裁偏得東風意,淡薄似矜西子妝。
雅稱花中為首冠,年年長占斷春光。
李孝光的《牡丹》詩,頗能表達人們對牡丹的贊美之情:
富貴風流拔等倫,百花低首拜芳塵。
畫欄綉幄圍紅玉,雲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蓋世,國中無色可為鄰。
名花也自難培植,合費天工萬斛春。
徐夤在《郡庭惜牡丹》中,那對人生短暫、青春不駐的感嘆,更是動人:
斷腸東風落牡丹,為祥為瑞久留難。
青春不駐堪垂淚,紅艷已空猶倚欄。
更多
http://www.ishici.com/
⑵ 自古以來愛牡丹或者愛菊花的名人有誰
唐朝富貴之人皆愛牡丹,菊花么,就是"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啊.
⑶ 那些名人喜歡牡丹 急急急!
武則天、隋煬帝、楊貴妃、歐陽修、蒲松齡、毛澤東。
⑷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有什麼名人
著名抗戰英雄趙登禹(1898-1937) 出生於山東菏澤(今菏澤牡丹區牡丹辦事處)。
⑸ 名人與荷花的故事
名人勵志故事:王抄冕畫荷
明朝時候有個大畫家,名叫王冕,最擅長畫荷花,許多人為了要獲要他的荷花畫,都不辭辛苦,從老遠的地方趕來。
王冕雖然很有名,但時小時候卻很貧困,白天只好替人放牛,晚上自己自修。
有一天,王冕在湖邊放牛時,忽然下起一陣雨,一會兒雨停了,但是湖裡的荷花和荷葉卻被雨水沖洗得非常乾凈。王冕看了非常喜愛,便想把它畫下來,於是趕緊用身上的一點零用錢買了紙和筆來開始作畫。起初當然畫得不怎麼好,可是王冕並不氣 ,仍然不停地畫,最後終於越畫越像,就跟真的一樣。王冕便把荷花畫拿去看,賣得錢拿回家孝敬母親。 王冕因為荷花畫得很好,許多人撐著要買,他的環境便因此漸漸好轉,不再替人放牛了。同時他的名聲也漸漸遠播,終於成為一個全國有名的大畫家。
啟示:
任何一個專家都是由不會變成會的,而專家之所以能成為專家,就在於他比常人花下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學習的時間愈長,下的功夫愈深,所學來的也就愈精。王冕並不是天生就會畫荷花,而是長時期不停地畫,畫得不好再畫,一直畫到像了為止。因此,我們不論學習甚麼,都應該具備這個勤奮不懈的精神。
⑹ 當代國畫牡丹名家有誰
1、張志文
2004年3月16日,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的一則報道,震驚了世界畫壇,推出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張志文。報道說:河南畫家歷時5年之久,繪制了一幅構圖完整、氣勢恢宏的500米牡丹長卷,名曰「華夏牡丹圖」,創造了世界之最,申報了吉尼斯紀錄,將在荷澤國際牡丹花會期間由中國牡丹博物館隆重展出。
2、邵仲節
著名花鳥畫家,美術教育家,齋號「師竹軒」。政協成都市第八屆委員,民進成都市第五屆委員,西南民族學院客座教授。從事美術教育和藝術創作60餘年。擅長寫意花鳥畫,尤以牡丹著稱,有「邵牡丹」之美譽。譽為中國牡丹畫第一人。
3、李萬
歷二十年艱難曲折磨練,融匯中西方繪畫技藝,煉成自己畫作的個性與特色。多次應邀到東南亞地區、日本等地參加國際書畫大展賽並累獲獎譽。因牡丹花鳥畫獨具特色被書畫界朋友贊稱為「南國牡丹王」,廣西省文聯主席藍懷昌先生特意揮毫書寫了 「南國牡丹王」書法一幅贈與他。
李萬現為桂林雅園書畫院副院長、廣西省美協會員,中國當代書畫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書法美術家協會理事,國家壹級美術師,獲得中國花鳥四百強、當代書畫名家、跨世紀藝術家、國際藝術家的榮譽和稱號。
4、王雪濤
王雪濤是現代中國卓有成就的花鳥畫大家,對我國小寫意花鳥繪畫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繼承宋、元以來的優秀傳統,取長補短。所作題材廣泛,構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麗,富有筆墨情趣。創作上主張「師法造化而抒己之情,物我一體,學先人為我所用,不斷創新」。
畫法上工寫結合,虛實結合。他善於描繪花鳥世界的豐富多彩和活潑生氣,又精於表現畫家的心靈感受和動人想像。他注重寫生,尤善於描繪大自然中的小生命,如蝴蝶、螳螂、蟈蟈、天牛、青蛙、蜻蜓、馬蜂等,栩栩如生,引人喜愛。
5、蘇伯群
蘇伯群十幾歲時開始習畫,已有60多年的繪畫歷史。他的繪畫創作以花鳥為主,尤擅長牡丹,在國內畫壇有「蘇牡丹」之稱。
⑺ 牡丹名家王寶欽的作品價格是多少
潤格是15000元-18000元一平尺,實際私下市場交易的價格大約5000-6000一平尺,一張四尺整張版的牡丹畫、大約5萬左權右。
現任中國當代名人書畫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藝術家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古今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名人書畫院副院長、中國徽派書畫院顧問、中國東方名家畫院院士、河南正弘書畫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河南分會會員 。現居北京,專職畫家。
⑻ 中國畫牡丹名人錄
當代仇谷。劉海青,張洪山都是畫牡丹的高手。
⑼ 名人寫的關於牡丹的文章
牡丹的拒絕 張抗抗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贊譽,是由於它的美。
它美得秀韻多姿,美得雍容華貴,美得絢麗嬌艷,美得驚世駭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確定、所公認了的。它的美不懼怕爭議和挑戰。
有多少人沒有欣賞過牡丹呢?
卻偏偏要坐上汽車火車飛機輪船,千里萬里爬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約而同,揣著焦渴與翹盼的心,滔滔黃河般地涌進洛陽城。
歐陽修曾有詩雲:洛陽地脈花最重,牡丹尤為天下奇。
傳說中的牡丹,是被武則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貶去洛陽的。卻不料洛陽的水土最適合牡丹的生長。於是洛陽人種牡丹蔚然成風,漸盛於唐,極盛於宋。每年陽歷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園林千株萬株牡丹競放,花團錦簇香雲繚繞——好一座五彩繽紛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陽去看的。沒有看過洛陽的牡丹就不算看過牡丹。況且洛陽牡丹還有那麼點來歷,它因被貶而增值而名聲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這一年已是洛陽的第九屆牡丹花會。這一年的春卻來得遲遲。
連日濃雲陰雨,四月的洛陽城冷風颼颼。
街上擠滿了從很遠很遠的地方趕來的看花人。看花人踩著年年應準的花期。
明明是梧桐發葉,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奼紫嫣紅,海棠更已落英紛紛——可洛陽人說春尚不曾到來;看花人說,牡丹城好安靜。
一個又冷又靜的洛陽,讓你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勁。你悄悄閉上眼睛不忍尋覓。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後的僥幸,姍姍步入王城公園。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歡熱鬧,你知道牡丹不像幽蘭習慣寂寞,你甚至懷著自私的企圖,願牡丹接受這提前的參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葉茂的滿園綠色,卻僅有零零落落的幾處淺紅、幾點粉白。一叢叢半人高的牡丹枝株之上,昂然挺起千頭萬頭碩大飽滿的牡丹花苞,個個形同仙桃,卻是朱唇緊閉,皓齒輕咬,薄薄的花瓣層層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絕無開花的意思。偌大的一個牡丹王國,竟然是一片黯淡蕭瑟的灰綠……
一絲蒼白的陽光伸出手竭力撫弄著它,它卻木然呆立,無動於衷。
驚愕伴隨著失望和疑慮——你不知道牡丹為什麼要拒絕,拒絕本該屬於它的榮譽和贊頌?
於是看花人說這個洛陽牡丹真是徒有虛名;於是洛陽人搖頭說其實洛陽牡丹從未如今年這樣失約,這個春實在太冷,寒流接著寒流怎麼能怪牡丹?當年武則天皇帝令百花連夜速發以待她明朝遊玩上苑,百花懾於皇威紛紛開放,惟獨牡丹不從,寧可發配洛陽。如今怎麼就能讓牡丹輕易改了性子?
於是你面對綠色的牡丹園,只能竭盡你想像的空間。想像它在陽光與溫暖中火熱的激情;想像它在春暉里的輝煌與燦爛——牡丹開花時猶如解凍的大江,一夜間千朵萬朵縱情怒放,排山倒海驚天動地。那般恣意那般宏偉,那般壯麗那般浩盪。它積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氣,都在這短短幾天中轟轟烈烈地迸發出來。它不開則已,一開則傾其所有揮灑凈盡,終要開得一個傾國傾球,國色天香。
你也許在夢中曾親吻過那些赤橙黃綠青藍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須在想像中創造姚黃魏紫豆綠墨撒金白雪塔銅雀春錦帳芙蓉煙絨紫首案紅火煉金丹……想像花開時節洛陽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雲;想像微風夜露中顫動的牡丹花香;想像被花氣濡染的樹和房屋;想像洛陽城延續了一千多年的「花開花落二十日,滿城人人皆若狂」之盛況。想像給予你失望的紀念,給予你來年的安慰與希望。牡丹為自己營造了神秘與完美——恰恰在沒有牡丹的日子裡,你探訪了窺視了牡丹的個性。
其實你在很久以前並不喜歡牡丹。因為它總被人作為富貴膜拜。後來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會為之感動:一陣清風徐來,嬌艷鮮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墜落,鋪散一地絢麗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時依然鮮艷奪目,如同一隻奉上祭壇的大鳥脫落的羽毛,低吟著壯烈的悲歌離去。牡丹沒有花謝花敗之時,要麼爍於枝頭,要麼歸於泥土,它跨越萎頓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麗而消遁。它雖美卻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別也要留給人最後一次驚心動魄的體味。
所以在這陰冷的四月里,奇跡不會發生。任憑遊人掃興和詛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協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規律,它有權利為自己選擇每年一度的盛大節日。它為什麼不拒絕寒冷?!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絡繹不絕地湧入洛陽城。人們不會因牡丹的拒絕而拒絕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貶謫十次,也許它就會繁衍出十個洛陽牡丹城。
於是你在無言的遺憾中感悟到,富貴與高貴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樣,花兒也是有靈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這東西為氣為魂為筋骨為神韻只可意會。你嘆服牡丹卓爾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麼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視的美。
⑽ 牡丹的特點和歷代名人的贊譽
眾合利達教育老師:
牡丹(拉丁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毛茛科、芍葯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
唐代劉禹錫有詩曰:「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當作中國的國花。1985年5月牡丹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在中國栽培甚廣,並早已引種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有關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
據《神農本草經》記載:「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在甘肅省武威縣發掘的東漢早期墓葬中,發現醫學簡數十枚,其中有牡丹治療血瘀病的記載。牡丹原產於中國的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諸省山間或丘嶺中,人們發現了它的葯用價值和觀賞價值,而變野生為家養。從南北朝「永嘉水際竹間多牡丹「至今,栽培歷史也有1500年了。在長期的栽培過程中,牡丹發生了變異,出現了許多花大色艷的品種,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其栽培范圍由長江、黃河流域諸省向全國擴大。如今已擴展到中國東北、東南,以及內蒙、新疆、西藏、台灣等地。[1]
牡丹作為觀賞植物栽培,則始於南北朝。據唐代韋絢《劉賓客嘉話錄》記載:「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極分明。子華北齊人,則知牡丹久矣。」又據《太平御覽》謝康樂說:「南朝宋時,永嘉(今溫州一帶)水際竹間多牡丹」。
「牡丹」這一名稱的出現,標志著牡丹栽培歷史的開始。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說:「牡丹雖結籽而根上生苗,故謂「牡「(意謂可無性繁殖),其花紅故謂「丹」。」[1]
隋代,牡丹的栽培數量和范圍開始逐漸擴大,當時的皇家園林和達官顯貴的花園中已開始引種栽培牡丹,並初步形成集中觀賞的場面。《隋志素問篇》中說道:「清明次五時牡丹華。」這又足以說明牡丹作觀賞植物則規模更大。據唐《海山記》記載:「隋帝闢地二百里為西苑(今洛陽西苑公園一帶),詔天下進花卉,易州進二十箱牡丹,有赫紅、飛來紅、袁家紅、醉顏紅、雲紅、天外紅、一拂黃、軟條黃、延安黃、先春紅、顫風嬌......」,隋都西苑種植牡丹與隋煬帝廣泛收集民間的奇花異草有關。[1]
唐朝時,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唐都長安的牡丹在引種洛陽牡丹的基礎上,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當時已出現了種植牡丹的花師。據柳宗元《龍城錄》記載:「洛人宋單父,善種牡丹,凡牡丹變易千種,紅白斗色,人不能知其術,唐皇李隆基召至驪山,植牡丹萬本,色樣各不同。「當時的「藝人「因受社會所限,生活所迫,所掌握的「絕技」是不外傳的。所以,宋單父種植牡丹的「絕技「使後人「不能知其術」。但是,從「植牡丹一萬本(株),色樣各不同」來看,牡丹的栽培技術已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1]
在唐代,宮廷寺觀,富豪家院以及民間種植牡丹已十分普遍。據《杜陽雜記》記載:「高宗宴群臣賞雙頭牡丹」。《酉陽雜俎》載:「穆宗皇帝殿前種千葉牡丹,花始開香氣襲人「。《劇談錄》載:「慈恩寺浴堂院有花兩叢,每開五六百花,繁艷芬馥,絕少倫比」。當時,刺激牡丹種植業發展的原因,不僅是牡丹被眾多的人們喜愛,有一定的觀賞價值,而且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唐國史補》載:「人種以求利,本有值數萬者「。在唐代的大量栽培下,繁育出眾多的品種,使牡丹花瓣化程度提高,花型花色增多。[1]
在栽培方面角度說,唐代已開始嘗試牡丹的熏花試驗,據《事物紀原》記載:「武後詔游後苑,百花俱開,牡丹獨遲,遂貶於洛陽」。這雖為傳說,但從中可以分析出「牡丹獨遲」的原因,是當時的人們還沒有真正掌握其生長規律而造成熏花的失敗,使其不能與其它花卉同放。[1]
作為唐代東京的洛陽,從初唐到五代十國的後唐,牡丹種植業都在不斷的發展,其規模不亞於西京長安。據宋《清異錄》記載:「後唐庄宗在洛陽建臨芳殿,殿前植牡丹千餘本,有百葯仙人、月宮花、小黃嬌、雪夫人、粉奴香、蓬萊相公、卵心黃、御衣紅、紫龍杯、三支紫等品種」。[1]
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由長安移至洛陽,栽培技術更加系統、完善,對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現了一批理論專著。這其中有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的《洛陽牡丹記》、《洛陽花木記》;張峋的《洛陽花譜》等等。記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其中包括擇地、花性、澆灌、留蕾、防蟲害、防霜凍以及嫁接、育種等栽培方法,總結出一整套較為完善的成熟經驗。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中載:「種花必擇善地,盡去舊土,以細土用蘞末一斤和之「、「白蘞能殺蟲,此種花之法也」。《洛陽花木記》中載:「凡栽牡丹不宜太深,深則根不行,而花不發旺,以瘡口(根莖交接處)齊土面為好」。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對栽培牡丹十分嚴格,從選地到種植都十分講究,這也許是洛陽牡丹能夠甲天下的原因之一。[1]
北宋時,洛陽牡丹的規模是空前的。當時洛陽人不單愛花,種花,更善於培育新品種,牡丹「不接則不佳「,他們用嫁接方法固定芽變及優良品種,這就是北宋時最突出的貢獻。[1]
南宋時,牡丹的栽培中心由北方的洛陽、開封移向南方的天彭(四川彭縣)、成都、杭州等地。在這些栽培地,首先引種了北方較好的品種,並與當地的少量品種進行了雜交(天然雜交),然後通過嫁接和播種的方法,從中選出更多更好的適宜南方氣候條件的生態型品種。陸游著的《天彭牡丹譜》中記述了洛陽牡丹品種70餘個。[1] 明清時,中國牡丹的栽培范圍已擴大到安徽的亳州、山東的曹州、北京、廣西的思恩、黑龍江的河州等地。《松漠紀聞》記述了黑龍江至遼東一帶種植牡丹的情況:富室安居逾二百年往往辟園地,植牡丹多至三二百本,有數十叢者,皆燕地所無。另據《思恩縣志》記載:「思恩牡丹出洛陽,民宅多植,高數丈,與京花相艷,其地名小洛陽」。這說明當時牡丹北至黑龍江,南至廣西。明清時關於牡丹著述更多,薛鳳翔著《亳州牡丹表》、《牡丹八書》,從牡丹的種、栽、分、接、澆、養、醫、忌八個方面進行了科學的總結。乾隆年間編纂的《洛陽縣志》列古代和當時品種共169個。[1]
清代熏花已十分普及,據《曹州牡丹-附記七則》載:「右安門外草橋,其北土近泉居人以種花為業,冬則溫火煊之,十月中旬,牡丹進御矣「。再據《五雜俎》載:「朝遷進御常有應時之花,然皆藏之窖中,四周以火逼之,隆冬時即有牡丹花,道其工力,一本數十金「。這時的催花技術己達到相當的水平,此技術至今還在採用。[1]
1949年共和國成立後,牡丹種植業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尤其在改革開放以來,各地牡丹的栽培數量不斷增加,栽培技術水平逐年提高。洛陽、荷澤等地先後成立了牡丹專業的科研機構——牡丹研究所。在前人的栽培管理的基礎上,使牡丹的栽培技術又得到了新的發展。同時,中國還出版了一批較高學術價值的專著,如劉淑敏等編著的《牡丹》,喻衡著的《牡丹花》,魏澤圃等主編的《洛陽牡丹》等等。這些著作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得到了充實和發展,作了一些理論上的新探索。[1]
牡丹不僅是中國人民喜愛的花卉,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珍愛。日本、法國、英國、美國、義大利、澳大利亞、新加坡、朝鮮、荷蘭、德國、加拿大等二十多個國家均有牡丹栽培,其中以日、法、英、美等國的牡丹園藝品種和栽培數量為最多。[1]
海外牡丹園藝品種,最初均來自中國。早在公元724-749年,中國牡丹傳入日本,據說是由空海和尚帶去的。1330年至1850年間法國對引進的中國牡丹進行大量繁育,培育出許多園藝品種。1656年,荷蘭和東印度公司將中國牡丹引入荷蘭,1789年英國引進中國牡丹,從而使中國牡丹歐洲傳播開來,園藝品種達100多個。美國於1820-1830年,才從中國引進中國牡丹品種和野生種,後來培育一種黑色花的牡丹品種。[1]
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喻衡先生在他所著的《牡丹花》一書中這樣寫道:「牡丹在國外也用於庭園栽植,植株高度可達2米,花徑達20-30厘米,每天暮春時節,花朵盛開,碩大無比,清香四溢,冠居群芳,雖遠離故國,也大有一副'花王'的氣派。」[2]
2形態特徵編輯
牡丹是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葉通常為二回三出復葉,偶爾近枝頂的葉為3小葉;頂生小葉寬卵形,長7-8厘米,寬5.5-7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不裂或2-3淺裂,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有時具白粉,沿葉脈疏生短柔毛或近無毛,小葉柄長1.2-3厘米;側生小葉狹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4.5-6.5厘米,寬2.5-4厘米,不等2裂至3淺裂或不裂,近無柄;葉柄長5-11厘米,和葉軸均無毛。[3]
花單生枝頂,直徑10-17厘米;花梗長4-6厘米;苞片5,長橢圓形,大小不等;萼片5,綠色,寬卵形,大小不等;花瓣5,或為重瓣,玫瑰色、紅紫色、粉紅色至白色,通常變異很大,倒卵形,長5-8厘米,寬4.2-6厘米,頂端呈不規則的波狀;雄蕊長1-1.7厘米,花絲紫紅色、粉紅色,上部白色,長約1.3厘米,花葯長圓形,長4毫米;花盤革質,杯狀,紫紅色,頂端有數個銳齒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時開裂;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長圓形,密生黃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