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賞牡丹劉禹錫

賞牡丹劉禹錫

發布時間: 2021-01-02 18:51:59

⑴ 劉禹錫《賞牡丹

詩中一抄個"賞"字,總攬全局,直貫通篇襲,意境全出.
詩中"真國色"三字,力重干鈞,擲地有聲,牡丹與芍葯,芙蓉相比,雍容華貴,艷壓群芳,才產生"動京城"的效應,神韻畢現.
通過寫芍葯的妖無格和芙蓉的凈少情,和牡丹進行對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擬人 "妖無格"與"凈少情" 比喻 "真國色"
這首詩借賞牡丹抒發表達了當時人們對牡丹的喜愛和尊寵。

這首詩運用了以下藝術手法
(1)烘托手法的運用.這首詩寫了三種名花,褒貶都極有分寸,寫芍葯"妖",是寫其艷麗,嫵媚之態,並非貶意.寫荷花"凈",是潔凈之意,詩人並沒有因為突出牡丹而將這二花寫得一無是處,但為了突出牡丹,詩人還是將這二名花不如牡丹之處寫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貴富麗,令人喜愛,這是側面烘托的手法.
(2)比喻,擬人手法使物性的花有了人情味,能增強詩歌的藝術感染力.

⑵ 劉禹錫的《賞牡丹》表達的思想感情

來劉禹錫《賞牡源丹》借賞牡丹抒發表達了當時人們及作者對牡丹的喜愛和尊寵。

作品原文:
賞牡丹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縣)。貞元(唐德宗年號,公元785~805年)間擢進士第,登博學宏辭科。授監察御史。曾參加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被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後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其詩通俗清新,善用比興手法寄託政治內容。《竹枝詞》、《柳枝詞》和《插田歌》等組詩,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有《劉夢得文集》。

作品簡介:
《賞牡丹》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所作的七絕,是一首托物詠懷之作。此詩描繪了唐朝慣有的觀賞牡丹的習俗,以芍葯「妖無格」的和芙蕖「凈少情」襯托牡丹之高標格和富於情韻之美,其中也蘊含了詩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全詩用對比和抑彼揚此的藝術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國色」的花界地位,真實地寫出了當年牡丹花盛開能引起京城轟動的巨大效應。

⑶ 唐 劉禹錫 的《賞牡丹》的意思

庭前的芍葯妖嬈艷麗卻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潔凈卻缺少情韻。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國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洛陽城.

⑷ 賞牡丹 劉禹錫 牡丹吟

賞牡丹(唐·劉禹錫)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對比的表現手法,突出牡丹的艷麗多情,表現作者對牡丹的喜愛之情。

⑸ 劉禹錫的《賞牡丹》翻譯

譯文
庭前的芍葯妖嬈艷麗卻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潔凈卻缺少情韻。
只有牡丹版才是真正的天權姿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長安城。
注釋
妖:艷麗、嫵媚。
格:骨格。牡丹別名「木芍葯」,芍葯為草本,又稱「沒骨牡丹」,故作者稱其「無格」。在這里,無格指格調不高。
芙蕖:即蓮花。
國色:原意為一國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絕,艷麗高貴。
京城:指唐朝的京師長安,長安是唐代的首都、京城。

⑹ 賞牡丹一首的意思(劉禹錫)

賞牡丹
劉禹抄錫
原文:襲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譯文:庭前的芍葯妖艷無比,池中的鞭蓉清凈卻少了些許情感,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國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京城.

⑺ 唐代劉禹錫的賞牡丹譯文

唐.劉禹錫 《賞牡丹》
庭前芍葯妖無格
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內京城
芍葯、荷花也容算是享有盛名的佳卉,詩人只用了「妖無格」和「凈少情」,便將這兩種花的美中不足點了出來。應該說詩人觀察得很細,筆法卻是寫意的。芍葯與牡丹同科(牡丹又名「木芍葯」),盛開時極艷麗,但花朵大都集中在花株的頂端,未免呆板、張揚了些,花形少變化,不及牡丹花掩映在綠葉扶疏中,千姿萬態,婀娜多姿,花色豐富。荷花素有「君子花」的美譽: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但它的不枝不蔓,矜持冷艷,自是少了一些情趣和風致,而且,即使在最盛開之時,荷塘里也還是綠肥紅瘦,不成氣候。詩人在點評了「芍葯」、「芙蕖」的美中不足後,筆鋒陡轉,由靜態轉為動態,由微觀到宏觀,直抒胸臆道:「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那種春光萬里、奼紫嫣紅、傾城傾國的美景,詩人隻字不提,一個「動」字,就把無限的想像和美感留給了讀者去延伸……昔日的唐都就是今日的花城洛陽,牡丹花會期間,當您置身於牡丹花的海洋,就會豁然解讀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的詩句。

⑻ 劉禹錫的[賞牡丹] 原文,注釋,出處

賞牡丹

唐代:劉禹錫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譯文:

庭前的芍葯妖嬈艷麗卻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潔凈卻缺少情韻。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國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京城。

注釋:

牡丹:著名的觀賞植物。古無牡丹之名,統稱芍葯,後以木芍葯稱牡丹。一般謂牡丹之稱在唐以後,但在唐前,已見於記載。

庭前芍葯:喻指宦官、權貴。

芍葯:多年生草本植物,屬毛茛科,初夏開花,形狀與牡丹相似。

妖無格:妖嬈美麗,但缺乏標格。妖:艷麗、嫵媚。格:骨格。無格指格調不高。

芙蕖:即蓮花。

國色:傾國傾城之美色。原意為一國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富貴美艷、儀態萬千。

京城:指唐朝的京師長安,長安是唐代的首都、京城。

(8)賞牡丹劉禹錫擴展閱讀:

此詩乃贊頌牡丹之作,其贊頌之手法,乃用抑彼揚此的反襯之法。詩人沒有從正面描寫牡丹的姿色,而是從側面來寫牡丹。詩一開始先評賞芍葯和芙蕖。芍葯與芙蕖本是為人所喜愛的花卉,然而詩人贊頌牡丹,乃用「芍葯妖無格」和「芙蕖凈少情」以襯托牡丹之高標格和富於情韻之美。

「芍葯」,本來同樣是一種具有觀賞價值的花卉,但據說到了唐代武則天以後,「牡丹始盛而芍葯之艷衰」 (王禹傅《芍葯詩序》)。以至有人將牡丹比為「花王」,把芍葯比作「近侍」。此處,劉禹錫也懷著主觀感情,把芍葯說成雖妖嬈但格調不高。

「芙蕖」,是在詩文中常以清高潔凈的面目出現的花卉,但劉禹錫大概因為她亭亭玉立於池面之中,令人只可遠觀而不可近玩的緣故,說她純潔而寡情。這里暗示了牡丹兼具妖、凈、格、情四種資質,可謂花中之最美者。

這首詩本來是《賞牡丹》,可落筆卻不先說牡丹,而先對芍葯和芙蕖進行評賞。首句寫芍葯,這種同樣具有觀賞價值的花兒,較之牡丹更早為人們所喜愛。《詩經》就寫到過周朝鄭國的男女以芍葯相贈的歡樂場面,而同時期卻不見有關牡丹的記載。

所以宋代韓琦在《北第同賞芍葯》中寫道:「鄭詩已取相酬贈,不見諸經載牡丹。」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習俗也在不斷地變化。到了唐代武則天執政以後,「牡丹始盛而芍葯之艷衰」,以至於有人將牡丹比為君王,把芍葯比作近侍。

芍葯地位的下降,劉禹錫認為其格調不高,所以說芍葯雖妖嬈而無格。芙蕖,即荷花,這是自屈原以來在詩文中經常以清高潔凈面目出現的花。大概由於它亭亭玉立於池塘水面之上,令人只可遠觀而不可近玩的緣故吧,劉禹錫覺得它雖純潔卻寡情。

至此前兩句已經分別對兩種可與牡丹並肩的花兒進行了評賞:芍葯的種植歷史悠久,也曾受到人們的喜愛,但卻「妖冶無格」;荷花也的確堪稱花中君子,清高潔凈,但卻冷艷寡情。至此為後兩句推出作者心中的最愛,可謂做足了鋪墊,唯有期待著作者心中的「花王」隆重登場了。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國色」,舊指一國中最美的女子。這里用來比喻牡丹,便將牡丹的超群姿色表現了出來。「真」字雖是副詞,卻加強了語氣;「唯有」是一種不二的選擇,增強了評賞的分量,照應了上面兩句。

包含著之所以作出如此不二的選擇,是經過了認真比較,確認了「非此莫屬」的地位的意思。在這樣的美好評價和高度概括之後,再以「花開時節動京城」作結尾,既反映了京城人賞花傾城而動的習俗,又從側面襯託了牡丹花的誘人魅力。

正是由於它具有令人傾慕的「國色」,才使得「花開時節」京城轟動,人們奔走相告,爭先賞玩。這短短四句詩,寫了三種名花,而其中又深含了詩人豐富的審美思想。詩人沒有忘記對芍葯與荷花美好一面的贊譽,卻又突出了牡丹的姿色,令人玩味無窮。

作為花木,本來無所謂格調高下和感情的多寡,但詩人用擬人化和烘托的手法,巧妙生動地把自然美變成了藝術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⑼ 劉禹錫賞牡丹的賞析

詩中一個"賞"字,總攬全局,直貫通篇,意境全出.
詩中"真國色"三字,力重干鈞,擲地有聲,牡丹與芍葯專,芙蓉相比,雍容華貴屬,艷壓群芳,才產生"動京城"的效應,神韻畢現.
通過寫芍葯的妖無格和芙蓉的凈少情,和牡丹進行對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擬人 "妖無格"與"凈少情" 比喻 "真國色"
這首詩借賞牡丹抒發表達了當時人們對牡丹的喜愛和尊寵。

這首詩運用了以下藝術手法
(1)烘托手法的運用.這首詩寫了三種名花,褒貶都極有分寸,寫芍葯"妖",是寫其艷麗,嫵媚之態,並非貶意.寫荷花"凈",是潔凈之意,詩人並沒有因為突出牡丹而將這二花寫得一無是處,但為了突出牡丹,詩人還是將這二名花不如牡丹之處寫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貴富麗,令人喜愛,這是側面烘托的手法.
(2)比喻,擬人手法使物性的花有了人情味,能增強詩歌的藝術感染力.

⑽ 劉禹錫《賞牡丹》一詩的賞析

詩中一個"賞"字,總攬全局,直貫通篇,意境全出.
詩中"真國色"三字,力重干鈞,擲地有聲,牡丹與芍葯,芙蓉相比,雍容華貴,艷壓群芳,才產生"動京城"的效應,神韻畢現.
通過寫芍葯的妖無格和芙蓉的凈少情,和牡丹進行對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擬人 "妖無格"與"凈少情" 比喻 "真國色"
這首詩借賞牡丹抒發表達了當時人們對牡丹的喜愛和尊寵。

這首詩運用了以下藝術手法
(1)烘托手法的運用.這首詩寫了三種名花,褒貶都極有分寸,寫芍葯"妖",是寫其艷麗,嫵媚之態,並非貶意.寫荷花"凈",是潔凈之意,詩人並沒有因為突出牡丹而將這二花寫得一無是處,但為了突出牡丹,詩人還是將這二名花不如牡丹之處寫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貴富麗,令人喜愛,這是側面烘托的手法.
(2)比喻,擬人手法使物性的花有了人情味,能增強詩歌的藝術感染力.

熱點內容
最後一朵玫瑰如果女歌唱家 發布:2024-11-14 13:55:20 瀏覽:62
海棠是幾聲 發布:2024-11-14 13:50:55 瀏覽:248
櫻花之下車 發布:2024-11-14 13:49:49 瀏覽:143
草花梅花 發布:2024-11-14 13:47:33 瀏覽:698
漂亮一朵朵 發布:2024-11-14 13:40:23 瀏覽:263
康乃馨花水 發布:2024-11-14 13:33:33 瀏覽:930
染色頭發紫羅蘭 發布:2024-11-14 13:24:35 瀏覽:518
茉莉花做香 發布:2024-11-14 13:17:06 瀏覽:657
閣樓綠植怎麼種 發布:2024-11-14 13:16:51 瀏覽:907
夢到送盆景 發布:2024-11-14 13:10:19 瀏覽: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