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亭杜麗娘

牡丹亭杜麗娘

發布時間: 2021-01-21 08:39:43

Ⅰ 《牡丹亭》中的杜麗娘的性格特點

杜麗娘乃是古典戲曲中少有的少女形象之一。作為南安太守杜寶的掌上明珠,她的出身決定了她應該成為具有三從四德的賢妻良母的形象,可是在婢女春香的引誘下,她偷偷越出綉房走進花園,在春天大自然的感召下喚醒了她的青春活力,以及心底的那一絲渴望愛情的念頭,並在夢中與情郎柳夢梅幽會於牡丹亭畔。

可是面對封建禮教的壓迫,現實中她沒有辦法獲得自己的愛情,最終只能鬱郁而終。然而其真情感動了天地鬼神,最終還魂而生,在經歷了無數坎坷後和柳夢梅終成眷屬。

杜麗娘這一人物形象顯示出的是人性中濃烈的情,此情讓「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1)牡丹亭杜麗娘擴展閱讀:

杜麗娘,是明代流傳很廣的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記》中的女主角,為湯顯祖的《牡丹亭》提供了基本的故事情節,並且經由《牡丹亭》而聞名於世。《牡丹亭》中的許多部分還沿用了話本中的故事情節,如:【驚夢】、【尋夢】、【鬧殤】各出的賓白中還保留著話本中的若干原句。

《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刊行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

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該劇文辭典雅,語言秀麗。

該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感天動地竇娥冤》、 《長生殿》合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

Ⅱ 《牡丹亭》中杜麗娘的性格特點

是明代大麴家湯顯祖的代表作,這時作家的思想和藝術都已經成熟。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節。《牡丹亭》在《驚夢》《尋夢》《鬧殤》各出的賓白中還保留了話本的若干原句。在小說中,杜麗娘還魂後,門當戶對的婚姻順利締成;而在戲曲中,湯顯祖進行了脫胎換骨的創造性勞動,把小說中的傳說故事同明代社會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使它具有強烈的反禮教、反封建色彩,煥發出追求個性由的光輝理想。 女主角杜麗娘是古典戲曲中最可愛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會地位規定她應該成為具有三從四德的賢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課是《詩經》的首篇《關雎》。傳統說法認為它是「後妃之 德」的歌頌,是最好的閨范讀本。她卻直覺地認出這是一支戀歌。在婢女春香的慫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閨房。「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春天的大自然喚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籠罩著封建禮教氣氛,幾乎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眼睜睜地看著青春即將逝去,她卻無能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熾熱的感情壓制在心中。湯顯祖沒有因襲前人小說戲曲中一見傾心,互通殷勤,後花園私訂終身的手法,而安排杜麗娘在游園之後和情人在夢中幽會;幽會以後,接著描寫她第二次到園中《尋夢》。《驚夢》和《尋夢》是杜麗娘郁積在心中的熱情的爆發,也是她反抗現實世界的實際行動。 《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於它具有強烈地追求個性自由,反對封建禮教的浪漫主義理想。這個理想作為封建體系的對立面而出現。善良與美好的東西都屬於杜麗娘。湯顯祖描寫杜麗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寫杜麗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寫出,她不是死於愛情被破壞,而是死於對愛情的徒然渴望。通過杜麗娘的形象,《牡丹亭》表達了當時廣大男女青年要求個性解放,要求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並且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

Ⅲ 簡析〈牡丹亭 驚夢〉杜麗娘的人物形象

杜麗娘是古典戲曲中最可愛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會地位規定她應該回成為具有三從四德的賢妻良母答。她出生於一個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著濃重的封建禮教氣氛。她的家庭是個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對她的一舉一動都關心備至。她的父親杜寶是個儒生出身的太守,是傳統道德的代表人物,為官忠於職守,為人堅持禮教,而母親甄氏則是個夫唱婦隨的賢妻良母式的女子。湯顯祖描寫杜麗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寫杜麗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她不是死於愛情被破壞,而是死於對愛情的徒然渴望。通過杜麗娘的形象,《牡丹亭》表達了當時廣大男女青年要求個性解放,要求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並且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杜麗娘,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她對愛情執著地追求和對禮教地徹底反對,在古代文學史上叛逆女性的畫廊中是最前列的。

Ⅳ 《牡丹亭》中杜麗娘的人物形象

女主角杜麗娘是古典戲曲中最可愛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會地位規定她應該成為具有三從四德的賢妻良母。她出生於一個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著濃重的封建禮教氣氛。她的家庭是個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對她的一舉一動都關心備至。她的父親杜寶是個儒生出身的太守,是傳統道德的代表人物,為官忠於職守,為人堅持禮教,而母親甄氏則是個夫唱婦隨的賢妻良母式的女子。作者特別寫了他們對杜麗娘的教育。杜麗娘因為春日晝長,白日犯困小憩,杜寶也要訓斥她;而甄氏因為杜麗娘去了自家花園,衣裙上綉了一對花,一雙鳥,也大驚失色,生怕女兒因此而學壞,並且還給她安排了丫環和道學先生,前者監視她的行動,後者負責她的教育。因此,他們的愛帶上了深深的社會功利色彩,目的是要將女兒培養成一個封建社會所要求的模範淑女。作者如此描繪杜麗娘的生活環境、周圍人物,深刻地揭示了她所面臨的對手不是某些單個人物,而是由這些人物所代表著的整個正統意識和正統社會勢力。她的人生第一課是《詩經》的首篇《關雎》。傳統說法認為它是「後妃之德」的歌頌,是最好的閨范讀本,她卻直覺地認出這是一支戀歌。在婢女春香的慫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閨房私自游園。杜麗娘准備游春,先是梳妝打扮。這時對鏡,內心進入恍惚痴想狀態,明明是為自己的美色自豪,但又不好意思。

Ⅳ 我想知道昆劇《牡丹亭》杜麗娘的故事。

故事介紹:

南宋時期的南安太守杜寶只生一女,取名麗娘。伴讀的使女春香,並引領麗娘偷偷遊了花園。麗娘回屋後,忽作一夢。夢見一書生手拿柳枝要她題詩,後被那書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雲雨之歡。

麗娘第二天又去花園,尋找夢境。失望之下相思成病,形容日漸消瘦下去。一日照鏡子,見自己一下瘦成那個樣子,忙自畫春容,並題詩一首於上。她又把夢鏡說與春香,並讓春香把那畫叫裱畫匠裱好。

中秋之夜,麗娘天逝。死前,囑咐春香把春容裝在紫檀木匣里,藏於花園太湖山石下,又囑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牡丹亭邊的梅樹之下。

廣州府秀才柳夢梅,原柳春卿,柳夢梅拾到麗娘的春容匣子,回到書房,把那春容掛在床頭前,夜夜燒香拜祝。麗娘在陰間里一呆三年,閻王發付鬼魂時,查得麗娘陽壽未盡,令其自己回家。

柳生已考中狀元。並且告訴杜寶說小姐確實又活了,皇上得知此事,皇上要幾人都前來對證。皇上斷定麗娘確實是活人。經皇上裁決讓他們父女、夫妻相認。麗娘又勸柳生拜認了岳父杜寶,全家人大團圓。

(5)牡丹亭杜麗娘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萬曆二十八年,湯顯祖辭官,回到家鄉江西臨川縣的鄉村閑居。這一年他49歲。他在生活中耳聞目儲了一些青年男女的愛情遭遇,這些經歷激起了他的創作感情。回鄉不久,他就開始了《牡丹亭還魂記》的寫作。 《牡丹亭還魂記》據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改編而成。

《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刊行於明萬曆四十五年。該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感天動地竇娥冤》、 《長生殿》合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

參考資料

網路-牡丹亭

Ⅵ 《牡丹亭》中杜麗娘怎麼死的

一、杜麗娘死而復生的文學積淀 明代沈德福曾評:「湯義仍《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可見《牡丹亭》對當世人影響之大,文人雅士、閨秀名媛,爭讀此戲。如此佳作,並非成就於湯顯祖一人之手,離魂故事由來已久,可以說是《牡丹亭》素材積累的豐厚土壤。 上溯還魂故事的源頭,其實遠久於唐傳奇小說,《山海經·北山經》中的「精衛填海」,其實就是寫炎帝女兒溺死東海而精魂不滅,化為精衛鳥的復生故事,只不過這里沒有能夠復生為人而已。除了神話,史傳中亦有離魂故事,例如,《左傳·宣公八年》記載:「八年春,白狄及晉平。夏,會晉伐秦。晉人獲秦間諜,殺諸絳市,六日而蘇。」魏晉南北朝時期,志怪小說流行於世,離魂故事也在此時得到了空前發展,《搜神記》、《幽明錄》等專記奇異怪事的著作,保留了許多人還魂和死而復生的故事,不勝枚舉。至少到魏晉時期,我們還可以說,對魂魄、鬼怪的記載是建立在古人對這些非生命體的存在真實相信的基礎上的,而在《牡丹亭》中,我們卻能明確感受到,湯顯祖對離魂故事只是加以利用,以便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這是《牡丹亭》選材與改變的立足點,也是它具有底蘊、耐人尋味的根源。《牡丹亭》故事的現實依據,作者自述是:「傳杜太守事者彷彿武都守李仲文、廣州守馮孝將兒女事,予稍微更而演之。至於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漢睢陽王收拷談生也。」這里所說的李仲文事見《搜身後記》卷四,馮孝將事見劉敬叔《異苑》卷八,睢_王事見干寶《搜神記》卷十六,另外,《牡丹亭》的直接來源是唐傳奇《杜麗娘慕色還魂》,這些故事在《牡丹亭》魅力的反襯下,簡直黯淡無光,情節相似而傳播程度有天壤之別,可見湯顯祖在表達方式、情節結構的改編和思想主旨升華上的苦心孤詣。 二、由欲至情 死而復生的杜麗娘是獨一無二的,她的獨特性建立在她死而復生的傳奇人生上,卻遠遠不限於這樣的表面形式。正如作者題詞:「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對「情」的巧妙而深刻的表白,是文中杜麗娘生死變幻的主要依託。湯顯祖的「至情」,並不是一種排斥肉體的柏拉圖式愛情,恰恰相反,杜麗娘懵懂青澀的愛情,正是從本能的欲開始,才逐漸完善為靈與肉結合的成熟愛情。 從第七出《閨塾》讀《關雎》、春香發現後花園,到第九出《肅苑》推課欲逛後花園,再到第十齣《驚夢》游園傷春,春夢邂逅

Ⅶ 牡丹亭驚夢中杜麗娘的具體形象

杜麗娘是《牡丹亭》的女主人公,也是古典戲曲中最可愛的少女形象之一。本是一個美麗聰明的少女,帶有貴族小姐普遍的特點,溫柔、馴順、穩重。後為了追求愛情,敢於反抗,敢於斗爭,表現了青年男女沖破封建思想束縛的戰斗精神。杜麗娘,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她對愛情執著地追求和對禮教地徹底反對,在古代文學史上叛逆女性的畫廊中是最前列的。

人物形象分析
杜麗娘是古典戲曲中最可愛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會地位規定她應該成為具有三從四德的賢妻良母。她出生於一個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著濃重的封建禮教氣氛。她的家庭是個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對她的一舉一動都關心備至。她的父親杜寶是個儒生出身的太守,是傳統道德的代表人物,為官忠於職守,為人堅持禮教,而母親甄氏則是個夫唱婦隨的賢妻良母式的女子。作者特別寫了他們對杜麗娘的教育。杜麗娘因為春日晝長,白日犯困小憩,杜寶也要訓斥她;而甄氏因為杜麗娘去了自家花園,衣裙上綉了一對花,一雙鳥,也大驚失色,生怕女兒因此而學壞,並且還給 杜麗娘舞台形象
她安排了丫環和道學先生,前者監視她的行動,後者負責她的教育。因此,他們的愛帶上了深深的社會功利色彩,目的是要將女兒培養成一個封建社會所要求的模範淑女。作者如此描繪杜麗娘的生活環境、周圍人物,深刻地揭示了她所面臨的對手不是某些單個人物,而是由這些人物所代表著的整個正統意識和正統社會勢力。她的人生第一課是《詩經》的首篇《關雎》。傳統說法認為它是「後妃之德」的歌頌,是最好的閨范讀本,她卻直覺地認出這是一支戀歌。在婢女春香的慫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閨房私自游園。杜麗娘准備游春,先是梳妝打扮。這時對鏡,內心進入恍惚痴想狀態,明明是為自己的美色自豪,但又不好意思。打扮本是為人看,但她說「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又怕被人看見。這確實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狀態。「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春天的大自然喚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籠罩著封建禮教氣氛,幾乎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眼睜睜地看著青春即將逝去,她卻無能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熾熱的感情壓制在心中。湯顯祖安排杜麗娘在游園之後和情人在夢中幽會.<驚>是杜麗娘郁積在心中的熱情的爆發,也是她反抗現實世界的實際行動。劇中杜麗娘日常的行為舉止,絲毫不違背她作為名門閨秀的身份,她在作品開始時,是一個美麗聰明的少女,帶有貴族小姐普遍的特點,溫柔、馴順、穩重。她本人也打算嚴格地用禮教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她幼小心靈中,充滿了封建禮教。她去遊玩空寂無人的花園,還想到「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這是現實環境造成的她的性格的一面;但在另一面,當杜麗娘獨處深思時,卻不由自主地發出對「才子佳人」「密約偷期」的傾慕;在更深的一層,當完全擺脫現實束縛進入夢境時,她的潛在慾望便充分地活躍起來。 主人公杜麗娘在禮教束縛下的復雜細膩的哀愁和堅定執著的反抗性格,被作者以文采瑰麗的妙筆,描繪得淋漓盡致:「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數百年來,為人們唱得口角生香.《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於它具有強烈地追求個性自由,反對封建禮教的浪漫主義理想。這個理想作為封建體系的對立面而出現。善良與美好的東西都屬於杜麗娘。湯顯祖描寫杜麗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寫杜麗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她不是死於愛情被破壞,而是死於對愛情的徒然渴望。通過杜麗娘的形象,《牡丹亭》表達了當時廣大男女青年要求個性解放,要求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並且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杜麗娘,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她對愛情執著地追求和對禮教地徹底反對,在古代文學史上叛逆女性的畫廊中是最前列的。

Ⅷ 《牡丹亭·游園》中杜麗娘人物分析

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又名《還魂》),以積極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通過杜麗娘為追求愛情「生而死」、「死而生」的情節,成功地塑造了一個達到了「情之至」的「有情人」、具有反封建戰斗光輝的杜麗娘形象,熱情歌頌了「情」對「理」的勝利,個性解放沖決封建禮教的勝利。全劇構思奇特,劇中人物表現出高度的理想主義精神和強烈的激情,極富浪漫主義色彩。且語言絢麗多彩,十分優美,是明代傳奇中最優秀的劇作。 杜麗娘與小丫頭春香、青年書生柳夢梅構成了全劇沖突的正方。 身為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杜麗娘才貌端妍,聰慧過人。但在這樣一位淑靜溫順的嬌小姐身上,同時顯示出與大自然的天然諧和感以及對美與愛的強烈追求,還有她心細如絲的分析能力和獨立識見,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酷愛自由與反叛束縛的精神。因此一旦她面對菱花鏡發現了自己無比嬌艷的「三春好處」,一旦她步入了充滿著生機、流淌著春意的後花園中,她的惆悵無奈、她的委屈與痛苦便如江潮般在心頭激盪。無可排遣的春情幽怨愈積愈多,決堤沖防,勢所必然。她終於在昏然夢幻中,經由花神的引點,得到了書生柳夢梅的及時撫愛。那種憐玉惜香的愛惜與溫存,那些半推半就的靦腆與主動,那般刻心銘骨的極樂體驗與無限回味,都成為杜麗娘高於一切的情感財富。她那番「這般花花草草有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的感喟,正是對所謂戀愛自由、死而不怨的強烈呼喚。由唯唯喏喏的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發展到勇於決裂、敢於獻身的深情女郎,這是杜麗娘性格的第一度發展。一度發展是如此的迅捷,升華得如此強烈,夢醒之後與現實的距離和反差又是如此之巨大,以致杜麗娘不得不付出燃盡生命全部能量的代價,病死於尋夢覓愛的徒然渴望之中。但杜麗娘的可貴之處不僅在於能為情而死,還表現在死後面對閻羅王據理力爭,表現在身為鬼魂而對情人柳夢梅一往情深,以身相慰,最終歷盡艱阻為情而復生,與柳夢梅在十分簡陋的儀式下稱意成婚。這是杜麗娘性格的第二度發展與升華,所謂「一靈咬住」,決不放鬆,「生生死死為情多」。杜麗娘性格的第三度發展表現在對歷經劫難、終得團圓之勝利成果的保護與捍衛。 小丫頭春香是一位活潑可愛的人物。從某種意義上說,春香正是杜麗娘性格中調皮、直率層面的外化。鬧學的主角是她,而後台則是杜麗娘。盡管杜麗娘還是用「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格言去教訓春香,但她本人又何嘗不想與丫環一塊去玩耍呢?發現後花園的是春香,而在後花園中演出一幕男歡女愛、驚神泣鬼的夢中喜劇的正是小姐本人。春香的導引與陪襯,使得杜麗娘更為儀態萬方、內涵豐富。這一對少女珠連璧合般的聯袂登場,與後來舞台本中花神聖母般的形象交相輝映,將女性美的群體陣容渲染得靚麗如畫。書生柳夢梅的性格基調是痴情、鍾情與純情。拾到美女像便想入非非,以圖像叫喚出真身來,此謂之痴情;此前在夢中便與素昧平生的杜麗娘結合,此謂之鍾情;旅居過程中又與女鬼幽會,使之起死回生後又對她忠心不二,此謂之純情。《牡丹亭》所譜寫的這首至真、至純、至美的愛情頌歌,是中國戲劇史上令人心醉、心悸乃至心折的經典曲目。此外,為杜麗娘的真情所感召,爽快的判官和富於理解力與同情心的皇帝,都加入了正方的陣營,這就使得杜麗娘得以處變不驚、起死回生,終獲勝利。 構成本劇內在沖突的反方陣營中主要有南安太守杜寶和老塾師陳最良兩人。杜寶主要代表頑固不化的封建統治階級,陳最良則代表著陳腐迂闊的封建教化。 奇幻與現實的緊密結合,強烈的主觀精神追求,濃郁的抒情場面,典雅絢麗的曲文鋪排,都體現出《牡丹亭》較為典型的浪漫主義風格和多重藝術魅力。《牡丹亭》中的天上地下、虛實正奇達到了一種從心所欲的境界。盡管湯顯祖可以使人物故事虛到極點,但有時卻又落腳到真切的實處。 以一系列抒情場次表現主人公強烈的追求,使其主觀精神外化,並在此基礎上令戲劇沖突持續升級,這正是《牡丹亭》的神韻與魅力之所在。最使人感慨的是《驚夢》這場戲。這是對自然、青春和愛情的禮贊,自始至終充滿庄嚴華妙的儀式感。《驚夢》作為古典戲曲中最令人感佩、發人深思的兒女風情戲,整體浸潤著浪漫主義的感傷之美、追求之美、情愛之美和理想之美。 《牡丹亭》又是一部兼悲劇、喜劇、趣劇和鬧劇因素於一體的復合戲。各種審美意趣調配成內在統一的有機體。全劇共55出,前28出大體屬於以喜襯悲的悲劇,後27出屬於以悲襯喜的喜劇。僅僅為了爭取愛的權利,便不得不付出生命的代價,這既是杜麗娘本人的青春悲劇,也是家庭與社會的悲劇。《訣謁》、《鬧殤》、《魂游》等出戲,都極其悲涼凄宛。而《閨塾》等出戲則極富喜劇色彩。天真活潑而又調皮的春香,與老成持重卻時帶迂腐的陳先生,在犯規與學規之間彼此較量,呈現出反差甚大的強烈喜劇效果。石道姑等人的設置,更帶有鬧劇、趣劇的味道。但其中的悲劇意味也著實令人傷感:原來做官是要以六親不認、犧牲情感作為起碼代價的!這種悲喜交融、彼此映襯的戲曲風格,正是富有中國戲曲特色的浪漫精神的具體呈現

Ⅸ 《牡丹亭》中杜麗娘的形象特點

<牡丹亭>是明代大麴家湯顯祖的代表作,這時作家的思想和藝術都已經成熟。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節。《牡丹亭》在《驚夢》《尋夢》《鬧殤》各出的賓白中還保留了話本的若干原句。在小說中,杜麗娘還魂後,門當戶對的婚姻順利締成;而在戲曲中,湯顯祖進行了脫胎換骨的創造性勞動,把小說中的傳說故事同明代社會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使它具有強烈的反禮教、反封建色彩,煥發出追求個性由的光輝理想。 女主角杜麗娘是古典戲曲中最可愛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會地位規定她應該成為具有三從四德的賢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課是《詩經》的首篇《關雎》。傳統說法認為它是「後妃之 德」的歌頌,是最好的閨范讀本。她卻直覺地認出這是一支戀歌。在婢女春香的慫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閨房。「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春天的大自然喚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籠罩著封建禮教氣氛,幾乎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眼睜睜地看著青春即將逝去,她卻無能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熾熱的感情壓制在心中。湯顯祖沒有因襲前人小說戲曲中一見傾心,互通殷勤,後花園私訂終身的手法,而安排杜麗娘在游園之後和情人在夢中幽會;幽會以後,接著描寫她第二次到園中《尋夢》。《驚夢》和《尋夢》是杜麗娘郁積在心中的熱情的爆發,也是她反抗現實世界的實際行動。 《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於它具有強烈地追求個性自由,反對封建禮教的浪漫主義理想。這個理想作為封建體系的對立面而出現。善良與美好的東西都屬於杜麗娘。湯顯祖描寫杜麗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寫杜麗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寫出,她不是死於愛情被破壞,而是死於對愛情的徒然渴望。通過杜麗娘的形象,《牡丹亭》表達了當時廣大男女青年要求個性解放,要求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並且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

Ⅹ 牡丹亭中杜麗娘是怎麼死的

《牡丹亭》中杜麗娘因為思念夢中情郎成了心頭病,最後無法醫治鬱郁而終。

杜麗娘長得天生麗質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華,正是情竇初開的懷春時節,卻為家中的封建禮教所禁錮,不能得到自由和愛情。

忽一日,她那當太守的父親杜寶聘請一位老儒陳最良來給她教學授課,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講解《詩經》的「關關雎鳩」,即把杜麗娘心中的情絲觸動了。數日後。杜麗娘到後花園踏春歸來,睏乏後倒頭睡在了床上。不一會見一書生拿著柳枝來請她作詩,接著又將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雲雨之歡。待她一覺醒來,方知是南柯一夢。

此後她又為尋夢到牡丹亭,卻未見那書生,心中好不憂悶。漸漸地這思戀成了心頭病,最後葯石無治竟然死去了。

(10)牡丹亭杜麗娘擴展閱讀:

杜麗娘,女,16歲,南宋初年江西南安太守杜寶的獨生女兒,自幼深得父母寵愛。生得花容月貌、嬌美無比,性情中有溫文爾雅、堅韌執著的一面,也有柔腸百結、多愁善感、痴心重情的一面。

與嶺南書生柳夢梅夢中幽會,醒後思念成疾。香消玉隕,後在柳夢梅、石道姑、胡判官、牡丹仙子等人、神的幫助下,還魂復生,並與柳生歷經重重磨難終成眷屬。她雖深居閨閣,接受封建禮教的熏陶,骨子裡卻蘊藏著對傳統禮法的叛離意識和對殘酷現實的反抗精神,內心燃燒著掙脫封建牢籠、粉碎理學枷鎖、追求個性解放、嚮往美好愛情的強烈願望。

她因情而亡,又因情而生,既是一個被封建時代扼殺的悲劇人物,又有一段被藝術塑造的浪漫人生。

熱點內容
牡丹之歌詞譜 發布:2024-10-03 06:17:12 瀏覽:231
梅花海洋探索系列 發布:2024-10-03 06:00:19 瀏覽:561
傳世經典盆景 發布:2024-10-03 05:39:59 瀏覽:393
白玫瑰的言 發布:2024-10-03 05:38:40 瀏覽:284
情人節的文字材料 發布:2024-10-03 05:38:39 瀏覽:208
山茶花如何澆水 發布:2024-10-03 05:34:55 瀏覽:746
盆栽筒葉花葉 發布:2024-10-03 05:33:34 瀏覽:181
玫瑰7結構 發布:2024-10-03 05:29:18 瀏覽:930
箱貨裝鮮花 發布:2024-10-03 05:24:23 瀏覽:736
義大利版茶花女 發布:2024-10-03 05:00:01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