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百合人物

百合人物

發布時間: 2021-01-24 08:42:38

1. 百合花 刻畫人物怎樣的形象

刻畫了一個全心全意「開花」的人。只要是自己決定的事,無論有多少阻擋它都會勇往直前,一心一意地去證明自己。

2. 百合花 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各是誰,小說的風格是什麼

主要人物是小通訊員和新媳婦,"我",次要人物只是淡淡幾筆如村長,擔架員等,風格是清新俊逸.

3. 求茹志娟<百合花>的主要思想,主要內容,人物特徵分析.這3個

主題思想: 軍民團結、生死與共

主要內容:《百合花》描述的是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的戰場。小說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敘述「我」在戰爭爆發前被安排到前線包紮所,借被子的情節都突出了小戰士怯於女性,以及與兩個女性之間的微妙關系的變化。

人物特徵:通訊員,我習慣叫他「小」通訊員,十九歲,確實還只是一個孩子,「十分年輕稚氣的圓臉」;與女同志「我」說話時,表現得張皇不安,靦腆羞澀;談到娶媳婦時,更是飛紅了臉,越發扭捏。然而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十九歲的小通訊員卻已經擔當起了解放人民的重任,冒著生命危險在前線傳遞戰報。包紮所條件艱苦,缺少被子。在向新媳婦借被子時,他遇到了困難——新媳婦沒把被子借給他。可「我」卻很輕松地向她借到了。這讓通訊員感到委屈和不服,怪新媳婦「死封建」。從他不多的話語和行動中可以看出他的耿直和爽快的性格,農家窮苦孩子的特徵。可當「我」告訴他,這條新被子或許是新媳婦做姑娘時起早熬夜為自己新婚縫的,小通訊員覺得誤會了人家,愧疚地想把被子還回去。這種感情態度的變化表現了他的淳樸、善良和單純。當通訊員回團部時,他不忘關心「我」,給「我」留了兩個干硬的饅頭,這份對戰友真摯的友情和關愛,平凡而親切珍貴。更讓人出乎意料的是,通訊員小小的身軀在戰友危難之際竟然迸發出強大的力量和無窮的勇氣。為了保護同志,捨身撲在快要爆炸的手榴彈上,犧牲了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新媳婦是一個美麗嫻靜、淳樸善良的農村婦女。對於讓通訊員受氣這件事,她一直感到很愧疚,希望有機會向通訊員道歉。可是唯一的機會確實通訊員重傷被抬到包紮所,新媳婦全然不顧剛才的羞澀,「庄嚴而虔誠地給他拭著身子」,似乎想彌補以前的過錯。我想此時她的心情是悲痛、激動的。通訊員犧牲了,但新媳婦並沒有停下自己的工作,仍然認真地縫著通訊員衣肩上的那個破洞,把自己的那條嶄新的被子蓋在他的身上。這一系列的動作雖然簡單,卻飽含著淚水,透露著一份真誠的情感,一個中國農村婦女的質朴與善良。更看到了一顆誠摯的心,一顆對革命隊伍懷著的誠摯愛心。
《百合花》中的「我」既是敘事者,又是一個充滿情感具有性格的人物。「我」與通訊員由生氣、好奇、捉弄到親熱,牽腸掛肚地關愛的情感變化貫穿始終。但「我」更見證了通訊員和新媳婦的美好心靈,兩顆火熱的心。

4. 山岡百合的人物

感到幸福的時刻是工作和吃飯的時候
自稱有指甲依存症
有一個小貓還有一條小狗

5. 求各路百合人物大集合圖片(動漫)

w我的妹妹沒有怎麼可愛

6. 《百合花》是如何呈現人物之間的情感交流的方式

一、茹志娟其人茹志鵑祖籍浙江杭州,1925年9月生於上海。當她來到世界上時,家庭已經走向前所未有的衰敗。3歲時,母親因患白喉去世,接著父親又拋下家眷不辭而別,幼小的茹志鵑只好跟著祖母奔走於滬杭兩地,靠祖母做手工換錢過活。在杭州,她跟著祖母糊火柴盒、磨錫箔;在上海她跟著祖母到別人家裡翻絲棉、做女傭,或坐在破舊的灶披間里釘鈕扣、縫貼邊。茹志鵑童年的遭遇使她過早地感受到世態炎涼,對父愛母愛的強烈呼喚沖擊著她的心。1936年11歲的茹志鵑隨祖母和四哥住在上海普志小學,她就近水樓台在這個小學讀了二年級。然而第二年抗日戰爭爆發了,上海情形危急,祖母又帶著茹志鵑和四哥回到杭州,在一個大雜院里租到一間房子住下來。不久祖母一病不起,丟下未成年的孫兒、孫女離開了人世。茹志鵑失去了世界上惟一的親情。
失去祖母的茹志鵑和四哥先是由三哥接濟,然後又被迫來到上海自謀生路。四哥進了一家鍾表廠做學徒,茹志鵑則進了愚園路上的以內馬利孤兒院。這是一所基督教會辦的慈善機構,只收女孩。每日三餐粥,半天做工,半天讀書,晚上便沒完沒了的禱告。茹志鵑對這種囚徒式的生活忍無可忍。為了逃出虎口,她以「死」要挾院方放她出去,最後三 哥賠償妹妹在院里生活數月的膳宿費,領走了妹妹。茹志鵑懷著一顆憂傷而又迷茫的心在上海街頭彷徨,後來才在三哥的支持下入了一所婦女補習學校,後來同學又介紹她入了一所由美國女信徒在中國開辦的聖經學校。茹志鵑的文化基礎是在這個時候打下的。
一年後,茹志鵑兄妹二人作為淪陷區學生免費插入天目山武康中學三年級。在武康中學讀書時,她涉獵了不少現代文學作品,特別傾慕女作家廬隱及其作品,自己悲苦的身世和作品中凄惋感傷的調子有著強烈的共鳴。她在廬隱作品中找到了那一直盪漾在內心的女性的溫柔和母愛的細膩。這股激盪於胸的情愫彌漫到她後來的作品中,也強化了後來她作為母親的角色。她1958年發表的代表作《百合花》是典型的抒情心理風格的小說,以空靈精緻的筆觸展示軍民間的詩情和厚意,柔美、纖細,洋溢著深沉的女性氣質,後來的《靜靜的產院》、《高高的白楊樹》、《剪輯錯了的故事》、《兒女情》、《一支古老的歌》無不蘊含著像百合花一樣迷離的女性的溫存和冷俏。二、《百合花》——創作道路上的標志1958年,茹志鵑寫成了短篇小說《百合花》,先後寄出去兩次,都被退了回來,最後終於在《延河》上發表了,就在小說發表三個月之後,茅盾向讀者推薦了它,這——給她以起死回生的力量。茹志鵑回憶說:"已蔫到頭的百合,重新滋潤生長,一個失去信心的、疲憊的靈魂又重新獲得了勇氣、希望,重新站立起來,而且立定了一個主意,不管今後道路千難萬險,我要走下去,我要挾著那個小小的卷幅,走進那長長的文學行列中去"。(《說遲了的話》,收入《惜花人已去》)《百合花》是一篇只有六千多字的小說,得到了茅盾的熱切關注,說明先生具有慧眼卓識,說明它確實是一朵盛開的藝術之花,是當時文壇上不可多得的珍品。這篇「沒有愛情的愛情牧歌」,茅盾譽之為當時最使他滿意和感動的一篇作品,是「靜夜的簫聲」。 茅盾又在《談最近的短篇小說》一文中,對《百合花》從篇章結構到人物形象以及表現手法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透徹入里的分析。茅盾先生將《百合花》的風格概括為四個字:「清新、俊逸」。《百合花》確是一篇使人「滿意」,令人「感動」的詩篇,優美、抒情、清新、自然。作家努力將生活中發掘出來的美加以提煉、升華,巧妙編織,給人以藝術享受。茹志鵑說:「我要用我這雙眼睛,在大家共見的生活中,去找出單單屬於我的東西」。(《百合花》後記)《百合花》集中了茹志鵑藝術風格之精華,堪稱為前期代表作。同時,也是一朵與作家命運息息相關的心靈之花。她說:「《百合花》在我創作的歷程中,是關鍵的一個作品,是使我鼓起更大勇氣走上創作道路的一個作品。……這個作品跟隨我經歷的波折不算小。同志們說我在創作上還有希望,尚可發展,曾以《百合花》為例;而『四人幫』搞文化專制主義,冠我以『文藝黑線的的金字招牌』也以它為例;較多的讀者記得的也還是它。那麼就讓它明明白白地,作為我創作道路上的一個標志吧!"(《百合花》後記)茹志鵑因《百合花》而成名,在榮譽面前,她考慮的是更艱苦的攀登。她以茅盾的鼓勵為動力,在創作園地里開始了更加辛勤的耕耘。 三、創作《百合花》的動機 她寫這篇小說時,正是反右斗爭後不久,她的家庭成員是這場擴大化運動的受害者。冷峻的現實生活使她「不無悲涼地思念起戰時的生活,各那時的同志關系」。她說:「戰爭使人不能有長談的機會,但戰爭卻能使人深交,有時僅幾十分鍾,甚至只來得及瞥一眼,便一閃而過,然而人與人之間,就在這一剎那裡,便能膽肝相照,生死與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憂慮之中,緬懷追念時得來的產物」。 百合花象徵了軍民間純潔的感情,贊美了普通人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人民對革命英雄的崇敬與熱愛。四、文本分析1.故事簡單故事很簡單:向敵人進攻的我軍前沿包紮所里發生的一個小插曲。小說中的「我」原來是文工團員,因戰時需要而被派往前沿包紮所,護送任務派給了一個見了女性就臉紅的小通訊員,他的靦腆和害羞使我產生了強烈的好奇與好感。因為包紮所的傷員流了血,怕冷,部隊上的被子未發下來,所以必須向老百姓借被子。「我」和通訊員先後向一個年輕的媳婦借被子,起先她不願借被子,為此事,小通訊員蒙羞兩次。後來,通訊員為了掩護戰友犧牲在戰場上,新媳婦用自己唯一的嫁妝——一床灑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為小戰士「送行」。人物兩個:主要人物,十九歲的團部通訊員;次要人物,剛結婚的農村少婦。但是,這樣簡單的故事和人物卻反映了解放軍的高尚品質和人民愛護解放軍的真誠。這是許多作家曾經付出了心血的主題,《百合花》的作者用這樣一個短篇來參加這長長的行列,有它獨特的藝術風格:清新、俊逸。 2.情節精緻 有人說:「故事情節就是人物性格的歷史」,故事和人物是密不可分的。作家把展開故事和塑造人物結合得很好,而且盡量讓讀者通過故事發展的細節描寫獲得人物的印象。這些情節描寫,安排自然、巧妙。初看時,感覺不出它的分量,可是後來它就成為人物形象的有機部分,不但描出了人物的風貌,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例如,作者寫團部的十九歲通訊員帶引「我」到前沿包紮所的路上,「我」看見小夥子「肩上的步槍筒里,稀疏地插著幾根樹枝,這要說是偽裝,倒不如算作裝飾點綴。」差不多快到故事後半截的時候,作者寫這位通訊員給「我」留下兩個饅頭,而自己回前線時,又描下這么一筆:「我走過去拿起那兩個干硬的饅頭,看見他的槍筒里不知在什麼時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樹枝一起,在他耳邊抖抖地顫動著。」 通訊員步槍筒里原來插著樹枝,在完成護送任務後,槍筒里「又多了一枝野菊花」,從一個側面寫出了青年的情趣。這閑閑的兩筆,前後呼應;這兩筆之間有兩千多字寫故事的發展也寫這位通訊員的風貌和性格。然而有了這前後呼應的閑閑的兩筆,可就把這位青年通訊員的天真、純潔、面臨戰斗而不緊張、愛好自然等等品性,異常鮮明的描畫出來。又有一處細節,文中「兩個干硬的饅頭」兩次出現,第一次是通訊員把它送給「我」,表現出對戰友的關心;第二次出現是在通訊員犧牲後,「我」無意間觸到它,引發讀者對人物品格的懷想。又例如:作者寫「我」和通訊員分頭向老百姓借被子(給前線下來的傷員用),而通訊員遇到困難,一家新媳婦不借,「我」幫助他解決困難之後,通訊員接了被子轉身就走,匆忙中他的衣服被門鉤撕破的時候,表現了人物的性格:靦腆、害羞,不善於和女性打交道。作者又閑閑的插了這么一筆:「那媳婦一面笑著。一面趕忙找針拿線,要給他縫上。通訊員卻高低不肯,夾了被子就走。」這一筆卻直貫到故事的結束。軍衣上的破洞是通訊員在女性面前「慌慌張張」造成的,這一細節推動了情節的發展。當傷重的通訊員被抬到包紮所,「我」去找醫生來時,作者是這樣寫的:「等我和醫生拿了針葯趕來,新媳婦正側著身子坐在他旁邊,正一針一針地在縫補他衣肩上那個破洞。醫生聽了聽通訊員的心臟,默默地站起身來說:『不用打針了。』「我」過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婦卻像什麼也沒看見,什麼也沒聽到,依然拿著針,細細地、密密地縫著那個破洞。」這里,前後呼應的兩筆,有聲有色而且有層次地寫出了一個普通農家少婦對於解放軍的真摯的骨肉般的熱愛;而且,這種表達熱情的方式:為死者縫好衣服上的破洞,正表現了農民淳樸的思想感情,高尚的思想境界,並加深了讀者的印象。3.細節描寫前後呼應前後呼應的細節描寫,其效果是通篇一氣貫穿,首尾靈活。這種前後呼應的筆法,在全篇有好幾處:通訊員槍筒上插的樹枝和野菊花,通訊員給「我」開飯的兩個饅頭,通訊員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婦的棗紅底白花的被子。特別是通訊員的被門鉤撕破的衣服,這一細節描寫,前後用了三次,中間一次是寫擔架員抬了重傷員進包紮所,「我」聽見新媳婦一聲驚叫,急轉身去看時,「一張十分年輕稚氣的圓臉,原來棕色的臉色,現已變得灰黃。他安詳地合著眼,軍裝的肩頭上,露著那個大洞,一片布還掛在那裡」。用這樣的方法點明這個重傷者就是我們印象很深的通訊員,不但文字跌宕有力,而且喚起了我們的種種回憶:借被子,門鉤掛破衣服,卻又害臊,死活不肯讓人為他縫好。百合花被子是小說情節的紐帶:有了它,就有辦法把兩位人物聯系一起;借給包紮所,表現出新媳婦覺悟高,因為她只有一條被子;把它蓋在烈士的身上,表現出新媳婦對犧牲者的崇敬與愛戴。4.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多樣 《百合花》是一篇感人的小說。這篇小說之所以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除了運用細節描寫等表現手法,關鍵還在於它成功的人物塑造。塑造人物時,用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等,同時作者還著力挖掘人物的心靈深處,充分表現出了平凡人的心靈中所蘊含的人性美,把百合花一樣美麗的人物清晰地呈現於讀者面前。如新媳婦的語言與神態描寫。初見新媳婦,她「低頭咬嘴唇,好象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沒笑完。」當小通訊員慌慌張張抱被子,衣服被撕破時,新媳婦「一面笑著,一面趕忙找針拿線,要給他縫上。」反復寫她笑,表現她的羞澀可愛,也和她是「新媳婦」有關。當小戰士重傷後被送到包紮所,新媳婦神色凝重補軍衣這一節中,突出她的庄嚴與聖潔。最後,小通訊員犧牲後,衛生員要揭下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婦氣洶洶地嚷了半句「是我的——」,然後把被子蓋在小通訊員的身上。可以看出她對解放軍戰士的崇敬之情。5.謀篇布局周密精到 小說開始的幾段,可以看成是「開場白」式的背景交代。因為部隊要發起總攻,才引出「我」被「通訊員」送到前沿包紮所的「緣起」。然而在這里作者卻有意描寫了一幅與前線的戰斗環境不甚協調的氣氛。一面是冷炮在轟響,而她卻在關注莊稼被雨水充沖得青翠碧綠,空氣也有一股清鮮濕潤的香味。這種描寫,正是為了突出「我」的身份。因為是搞創作的,所以才如此注意對周圍環境的觀察。這並不是無關緊要的,因為只有這種身份的人,才會在以後的情節中,注意到那些生動鮮明的細節。接下來作者的敘述與描寫集中在對通訊員性格與身世的觀察和了解上。通訊員的靦腆和憨厚在她的敘述和描寫中呼之欲出。在這些文字中,已經埋下了一些與下文有關的伏筆,譬如槍筒上的幾根樹枝,通訊員的怯於在女性面前交談。有了這些伏筆,我們就更容易理解後面發生的一些事情的來龍去脈了。當通訊員借被子碰了釘子,於是引出了不肯借被子的新媳婦,而造成這一誤會的原因,仍然應該是他面對女性的羞怯。由此也可理解作者為什麼一開始即寫了他的這種性格作為伏筆了。通過通訊員借被子失敗而引出的媳婦是小說的另一位主要人物。新媳婦的性格雖與通訊員有共通之處,但她畢竟有一些農村婦女的特點。她的「好象是在故意氣通訊員」的舉動,以及通訊員的不服氣,以致將衣服肩膀上撕了一個不消的口子,都是人物行動的一些細節,但卻是緊扣人物性格特徵的描寫。這一中心情節的敘述和描寫,至少又為下面的情節埋下兩處伏筆:一處是被子上「撒滿白色百合花」,另一處則是他肩膀上撕破的口子。兩個看似不經意的細節,卻都跟小說最後的結局有密切的關聯。由此也可看出作者在謀篇布局上的精密周到。以下的情節發展,基本上沿著前面敘述的中心情節而通向高潮與結局。通訊員走了之後的包紮所,一方面是照明彈和月亮下的「白夜」,另一方面則是鄉幹部們送月餅慰問部隊的場面。作者在這種緊張的場合仍沒有忘記「忙裡偷閑」地寫她對故鄉中秋節的回憶,這在小說情節的起伏上起著調節閱讀情緒的作用。還有對某通訊員掛彩的描寫,雖是「虛驚」,卻也具有暗示的作用。當通訊員的犧牲成為事實,「我」和「新媳婦」的悲傷自不必說,那媳婦最後又一針一針地為他縫肩膀上的口子,把新被子蓋在通訊員身上時,我們似乎看到了這位媳婦內心的悲傷,同時也透視了她美麗純凈的靈魂。 《百合花》精緻、美麗、淡雅,取材於戰爭生活而不寫戰爭場面,涉及重大題材而不寫重大事件。寫的雖然是戰爭,但戰爭的槍林彈雨只是為了烘托小通訊員和新媳婦之間詩意化的「沒有愛情的愛情牧歌」。通過生活中側面寫生活中的普通人,飽含了作者刻畫普通人的感情世界的美學追求。那兩個連名字也沒有的小通訊員和新媳婦不都是普通人嗎?在當時提倡寫「英雄人物」的戰爭文化背景下,作家擺脫了「英雄」概念的束縛,小說里主要人物的美好情感都得到了自由充分展現,這也是茹志娟的獨到之處吧!

7. 茹志鵑《百合花》人物形象分析

小通迅員人物形象分析:幼稚不是離異,簡單,誠實,害怕陌生女性打交道,有時痴迷有點任性,有時活潑而親近。熱愛生活,關心同志。

新媳婦人物形象分析:看起來非常好,高鼻樑,彎曲的眉毛和前額的前部。善良簡單開朗,擁有著新娘的的矜持羞澀

《百合花》是茹志鵑創作的短篇小說小說以解放戰爭中淮海戰役為背景,描寫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隊發起總攻之前,小通訊員送文工團的女戰士到前沿包紮所,到包紮所後向一個剛過門三天的新媳婦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現了戰爭年代崇高純潔的人際關系,歌頌了人性美和人情美。

(7)百合人物擴展閱讀:

1981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將《百合花》改編成同名電影,由錢學恪、張昕執導,葛建軍、崔新琴、沈丹萍出演。

作者:茹志娟。浙江杭州人。中共黨員。1943年參加新四軍,歷任二分區文工團、一師服務團演員,蘇中公學俱樂部戲劇幹事,蘇中軍區前線話劇團團員、組長,中國作協上海分會《文藝月報》編輯、作品組長,專業作家。

中國作協上海分會理事,上海市第四屆人大代表。1948年開始發表作品。195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四幕話劇《800機車出動了》(合作),小說集《百合花》、《高高的白楊樹》、《靜靜的產院》等。

話劇劇本《不帶槍的戰士》獲南京軍區文藝創作二等獎,短篇小說《剪輯錯了的故事》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參考資料:網路-百合花 (茹志鵑創作的短篇小說)

8. 《百合花》小說主要刻畫了幾個人物主要人物是誰次要人物是誰

《百合花》小復說主要刻制畫三個人物,主要人物是小通訊員和新媳婦,次要人物是小說中的「我」。

《百合花》是茹志鵑創作的短篇小說,首發於《延河》1958年第3期,小說以解放戰爭為背景,描寫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隊發起總攻之前,小通訊員送文工團的女戰士「我」到前沿包紮所。

他們到包紮所後向一個剛過門三天的新媳婦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現了戰爭年代崇高純潔的人際關系,歌頌了人性美和人情美,贊美了小戰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

(8)百合人物擴展閱讀:

它表面上表現了戰爭時代的軍民魚水情,但更深層面上,它歌頌了人性美、人情美。它告訴人們,即使在硝煙彌漫的戰爭年代,人對生活的熱愛,對美的熱愛都沒有泯滅。

文中寫到小通訊員插在槍口上的幾根樹枝,與其說是偽裝,不如說是點綴裝飾,後來「他的槍筒里,不知在什麼時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和那些樹枝一起,在他耳邊抖抖地顫動著」。

這些描寫無不是在寫小通訊員的愛美之心。而小通訊員不好意思和女同志同行;在得知向新媳婦借來的被子是人家唯一的嫁妝時的內疚不安和對新媳婦的同情。

9. 百合二重奏的人物介紹

宮藤神樂 CV:榊原由依
本作品的主人公,玩家所要扮演的角色。個性老實,有著討人喜歡的性格。但因為不擅長拒絕別人的請求,不知不覺中好事和壞事都會扛在身上。喜歡唱歌,所以經常在放學後去音樂教室歌唱。愛慕著比自己年長兩歲、青梅竹馬的高屋宿彌。
幸村千穗CV:伊月由依
是主人公青梅竹馬的好友,性格開朗,對周圍的人總是微笑的樣子。好像班級的招牌一樣,是個很活潑的女孩子。眼力極佳,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因為父親是小提琴家,母親是聲樂家之故,幸村也被期待成為音樂家,不過她本人喜歡動物,將來想成為獸醫。

高屋宿彌 CV:高橋智秋
學生會會長,學生們仰慕的對象。氣質高雅,才色兼備,作為資產家的女兒有著大好前途。再加上她的性格無可挑剔,可以說是個完美的女孩子。雖然選修的是名為「符德魯琴」的特殊樂器,但不知為何卻有意無意地在逃避彈奏它。
優奈 CV:???
街頭音樂家。除了年齡17歲外,其它一切都是個謎。不僅演奏水平很高,還是個很要強並充滿自信的女孩。
天野麻理CV:今井麻美
學生會中的書記。和其他學生一樣,崇拜高屋宿彌。自尊心很強,是個說話不留情面,強勢的女孩子,但是對自己喜歡的人所做所為都無條件接受。喜歡按部就班地做事。不擅長應對一些預料外的突發事件。
二條院琴美CV:藤田咲
幸村千穗的室友,虔誠的天主教徒,個性文靜,只在必要的時候開口,而且心腸很好,會替朋友著想,甚至願意自我犧牲。
垣之內雅CV:今野宏美
一名日本與希臘的混血兒,也是學生會的成員之一,同樣愛慕著高屋,外表順從老實,但其實是自尊心高又愛惡作劇的女孩,常使用超高的演技把大家耍得團團轉。 主題曲
OP:Little Wing (作詞:榊原ゆい 作曲:榊原ゆい 歌:榊原ゆい )

10. 茹志娟百合花中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分析

小說重點塑造了兩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小說通過他們之間平常交往所引起得細微隱版蔽的情權感波瀾,層層揭開了他們優美的內心世界。十九歲的小通訊員靦腆、純朴,過門三天的新媳婦羞澀、真誠。當通訊員知道借來的新被子是新媳婦唯一的嫁妝時,頗費躊躇,要將這來之不易的珍貴的被子「送回去」;當新媳婦明白了部隊打仗是為了老百姓後,為了自己第一次沒有把被子借給小通訊員而深感內疚。小通訊員越是體貼群眾的困難,越是感到借來人家唯一的新嫁妝「不合適」,就越是反襯了新媳婦支持革命戰爭,關心子弟兵的情誼深長;而新媳婦越覺得自己剛才不該「氣」,越是想拿針線為小通訊員慌慌張張掛破了的衣服縫補,越是烘托出了小通訊員對人民群眾的一腔質朴熱愛之真切。小說以小通訊員為掩護擔架隊員而負傷身亡,新媳婦用自己唯一的嫁妝——灑滿百合花的新被子為小通訊員入殮的情節,完成對人物的最終刻畫。

熱點內容
茉莉花民樂演奏譜 發布:2024-10-05 11:14:17 瀏覽:304
康乃馨的資料80字 發布:2024-10-05 11:09:44 瀏覽:800
海棠好吃嗎 發布:2024-10-05 11:09:08 瀏覽:781
七夕節熊出沒 發布:2024-10-05 11:08:44 瀏覽:956
一朵小花寫的要有描寫和感受 發布:2024-10-05 10:33:11 瀏覽:673
盆栽生活館 發布:2024-10-05 10:33:02 瀏覽:47
巧家大白路杜鵑花幾月盛開 發布:2024-10-05 10:28:15 瀏覽:309
買砂糖桔盆栽 發布:2024-10-05 10:27:29 瀏覽:964
早紫玫瑰葡萄 發布:2024-10-05 10:27:29 瀏覽:969
彭州牡丹雲錦酒店 發布:2024-10-05 09:50:47 瀏覽: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