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纏枝牡丹雲龍紋罐
1. 元青花纏枝牡丹紋罐的介紹
元青花纏枝牡丹紋罐為元代的陶瓷器,器身繪精美的海水、纏枝石榴、纏枝牡丹和蓮瓣紋。現收藏於山西博物院。
2.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牡丹紋罐
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景德鎮窯青花纏枝牡丹紋罐有很多,看圖,左邊的在故宮,是元青花,右邊的在首都博物館,是康熙的
3. 元青花價格就鑒別方法
元青花也稱為元青瓷,大家不要誤以為它是一種花的名稱哦。它是一種生產於元代的瓷器,並且在元代很興盛。這種瓷器與元代之前的傳統瓷器不同,元青花給人的視覺效果是簡明的,並且也將青花繪畫藝術推向了最頂峰。以至於現在的青花瓷依然繁榮,並且元青花的價格不菲。說起元青花的價格不菲,很多愛好收藏的學者都想知道元青花的市場價格和鑒別的方法。小編在本文就向大家介紹了最新的關於元青花成交市場價格以及如何鑒別元青花。

一、拍賣場上的元青花成交價位
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大罐:於2005年7月12日英國倫敦佳士得拍賣行拍得1568.8萬英鎊(不含傭金約合2.2807億元人民幣,以當天的國際牌價可以買兩噸黃金)。
元青花「錦香亭」圖罐:於2005年11月28日香港佳士得秋拍上以4998.96萬元成交。
元青花浮雕白龍紋罐:於2005年倫敦蘇富比秋季拍賣會上,以314.4萬英鎊(約4457萬元人民幣)拍出。
元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罐:於2006年3月30日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以472萬美元(約合3788.7萬元人民幣)成交。
元青花魚藻紋大罐(高31cm):於2006年7月11日佳士得倫敦亞洲藝術品拍賣會上,以213.6萬英鎊(約3146萬元人民幣)成交。
元青花纏枝牡丹紋葫蘆瓶:於2006年3月29日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以203.2萬美元(約2864.4萬元人民幣)成交。
二、元青花的鑒別
一看器形,對瓶、罐之類的器形要細看它的口沿、頸、肩、腹、足底,看是否有元代器形的特徵,同時也要鑒別器形的胎體重量,對器形全面進行分析。元代瓶、罐之類的器形一般胎體較厚重、胎質堅硬。
二看釉色,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閃青,瑩潤透亮,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元代中早期青花瓷是透明的青白釉,釉面似糯米感,近看含青顯淡藍灰色,遠看顯黃褐色。
三看青花,元青花瓷發色不穩定,青花色澤暈散,青花料分為兩種:一種發色濃重鮮麗呈青翠濃艷,濃厚處有黑色銹斑,俗稱「黑疵」,濃處用手撫摸時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另一種為國產料,國產料青花發色呈藍中泛灰,有的色澤呈青藍偏灰或青花發色藍中閃灰。
四看紋飾,一類是以進口料繪畫紋飾,具有構圖滿密、層次豐富特點。另一類青花以國產料繪畫,其紋樣具有流暢奔放的特徵,紋樣構圖較簡單,繪畫較粗率,以各種花卉紋飾為多見。
大家了解了元青花的市場拍賣價格後,是不是很驚嘆它的價格竟如此貴呢,其實這與藝術是分不開的,因為元青花本身的製作是非常精美的,而且從唐代流傳下來的元青花又十分稀有,這就顯得元青花彌足珍貴了,所以元青花的價格就很貴。元青花的價格貴,也就導致了喜歡投機取巧的人製作贗品來交易,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看看小編教你們的元青花的鑒別方法哦,不要白花了錢。
4. 元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的介紹
高44厘米,口徑5.4厘米,梅瓶花色共分為五層,也就是說器身自上而下有五層圈帶專紋飾,肩上部繪有一周覆蓮紋屬,內有珊瑚、靈芝等「雜寶」紋樣。接下來是一圈纏枝牡丹紋飾。腹部周身繪滿纏枝牡丹青花圖案,緊接著是一條較窄的卷草邊飾。脛部裝飾有卷草紋及仰蓮如意紋一周。紋飾帶有寬有窄,其間以弦紋相隔,青花構圖嚴謹,層次分明,主題突出,渾然一體,顯得繁而不亂。筆意深沉有力,青色艷麗之中又帶古樸,風格生動豪放。
5. 元青花雲龍紋獸耳罐龍爪有四爪嗎
明代:
龍紋為官窯瓷器上最常見的紋飾,身體粗狀,豬嘴(下顎比上顎長些),龍須上卷,魚鱗,五爪多。這是總的特徵,各時期,又多少還有些差別;明末,龍畫得更為草率,線條凌亂,色彩淺淡,填塗粗糙。崇禎時的正面龍,形似老人,毫無生氣與威嚴,反映出明王朝的統治已是日薄西山,氣息微殘了。
永樂、宣德龍紋:豬嘴,頸部略細,龍軀粗壯,龍首上顎唇高突起,下頷突出,鼻子向上翻起,張目吐舌,五束長發向後上作波浪狀飛起,身軀修長,四足壯碩。龍爪呈輪盤式張伸,肘毛長飄拂,形神凝重威嚴。爪有三、四、五爪之分:三爪龍,爪向後;五爪龍,一爪向前,另四爪向後,五爪爪尖成帶狀圓排列。
弘治:龍的兩眼平視。多為五爪。一般來說,龍首長方,閉嘴露一齒,雙短髯上飄,眼眉直立,圓目並列平視呆板,肘毛短、細花尾。
正德龍紋:一般來說,龍首長方,閉嘴露一齒,雙短髯上飄,眼眉直立,圓目並列平視呆板,肘毛短、細花尾。龍頭扁長,脖細身粗,龍的鬃發呈三角形,倒豎在頭頂,嘴巴如燈,一前一後地並排一條水平線上。五爪短粗有力,作輪式撐張。
嘉靖:龍多繪雙翅,飛舞盤旋,鬢發豎立,姿態兇猛。其主要特點是龍的雙目,近似比目魚的眼睛。嘉靖時繪的龍紋兇猛,多鬢毛豎起,是嘉靖時龍紋的特點。
嘉靖朝開始出現正面龍。嘉靖正面龍,方頭寬額,有的額上寫「王」字,壯貌有餘,兇猛不足。側面龍,上顎較下顎長,鼻作如意頭形,張口伸舌,短舌似匕-首,或閉嘴露一齒,鼻翼兩側有短髯,龍作曲線三角形。
嘉靖的螭虎龍,描畫極其簡單草率,狀似壁虎,有行走狀,有團狀。正面龍、螭虎龍皆為前所未有者。
萬曆:正面龍比嘉靖朝增多,頭碩大,臉豐滿,俗稱「牛頭臉」。鬃發非常濃密,以頭頂中縫為界,向兩側紛披。萬曆側面龍,龍頭扁長,似鱷魚,嘴巴開張度很大,吐出飄帶形長舌,有的下唇胡須呈現竹葉狀排列,有的系成蝴蝶狀。萬曆閉嘴龍的下巴多向前伸,將臉部接長,雙目圓睜。龍身的鱗多簡化成鋸齒形,黑色,龍腹部為青花寬線條。
明代崇尚火德,所以在龍、獅及獸身上多帶有火焰紋。
三、清代:整個清代的龍爪均多少都帶鉤狀,顯得有力,4趾向前,4爪朝向一致,另1趾向後,龍爪方向與另4爪方向相對。清代的龍,身軀亦較粗,下顎較短,形象比較和善。
各朝的特徵是:
順治、康熙:龍的形體、形象有明代中期的風格,比較威嚴。有一種過牆龍--形體由碗、盤裡面延伸至外壁,此朝始見。
順治龍紋:為雞爪龍,「龍頭」有兇猛感,背鰭稀疏,鱗作斑片狀。官窯為五爪龍(民窯為三、四爪龍)。
康熙龍紋:龍鱗細密齊整體感強,它的整個造型像漢字的一個「弓」字。康熙龍紋,雄渾勁健的大型龍與細瘦干癟的小龍並存。龍腿上粗下細,未區分出大、小腿,腳趾甲成尖狀朝前的多;有的龍以淺色表現出蛇一樣的有鱗片的腹部。畫面有火紋和雲紋,還有夔龍紋,青花海水夔龍盤。
雍正龍紋:雍正的鱷魚龍,青花雲龍,還有螭龍紋;青花螭龍盤,背鰭較圓鈍,高低相同,四爪或五爪,其中三爪或四爪作順時針團形排列,另一作逆時針排列。開光正面龍圖案中密布火紋,均作飄動狀,火苗多作四齒狀,也有五齒的,其中必有一條火苗長與其它,有的火苗從底部燒上來。
雍正的海水龍,龍嘴上額向上翹,並外翻,三爪,腳趾有3個結節狀,空白爪內靠趾處各有一短線條。海水中有多個漩渦,整個龍身為魚鱗片覆蓋,龍背上有留白鋸齒。
乾隆龍紋:為老頭龍,龍頭有老人頭的「無力」,或者「慈祥」感,龍的神態由威嚴開始變得和善,不再具有神聖不可侵犯的至尊無上的神貌。青花大龍,眼正圓,鋸齒形背鰭。龍爪排列富於變化:同一條五爪龍,有的四爪作順時針團形排列,另一爪逆時針與其對稱;有的四爪作逆時針團形排列,另一爪順時針與其對稱。有的龍以淺色表現出蛇一樣的有鱗片的腹部。五爪腳趾上以線條勾出無色尖甲。前腿的4趾甲作逆時針排列,另一趾甲作順時針排列,後腿的4趾甲作順時針排列,另一趾甲作逆時針排列。有的全部為逆時針排列,另一趾甲作順時針排列。
嘉慶龍紋:龍爪及其排列繼承前朝遺風,但趾很粗。更大量出現於陶瓷器上,更加世俗化,形式有劃龍舟、嬰戲舞龍、龍穿花等,成為玩物,龍已大大失去神聖威嚴,至尊至上的權威形象。
道光龍紋:為帶魚龍(也叫蝦弓龍),帶魚龍也很形象,它是透頭的,鰭是像帶魚的「鰭」!四肢與軀干粗壯,但爪細如線。
同治龍紋:細頸與粗軀形成反差,粗腿、細脛、尾上翹,狀如走獸。
光緒龍紋:造型變化較多,光緒的點睛龍,有的軀干無背鰭;有的背鰭呈短柱狀;有的為猴頭,作直立行走狀;有的細頸、粗軀、腿壯、脛瘦。
總之,龍在世人心中神秘、朦朧。元明清時期,統治者在景德鎮建立御廠燒制宮內日用瓷,設計了大量宮廷紋飾,其中所用代表皇家身份的龍紋至少分為角龍、應龍、夔龍、螭龍、以及禿尾龍等數種。
6. 元青花纏枝牡丹紋罐的基本信息
數據:高28厘米,腹徑32厘米
收藏:山西博物院
7. 景德鎮陶瓷館的鎮館之寶元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到底可值多少錢
無價之寶,不能用經濟價值衡量,也沒有例子
8. 清中期民窯纏枝牡丹罐它值多少錢
真品價值200-300萬
9. 目前元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罐價格是多少
磁州窯白地黑剔花劃花纏枝牡丹紋梅瓶,真品收藏價值比較高的;具體的價值取決於是否真品,補充圖片看看就知道!
10. 明代陪葬的那些"元青花"陶瓷,出現哪裡,陪伴哪些古代官員
青花瓷發端於唐代,但是,真正的大發展是在元帝國時期。元青花獨特的藝術價值,日益上漲的經濟價值,流傳甚少的現狀,使其成為古陶瓷界萬人矚目的巨星。
在元青花中,有十件出土於九處明代墓葬中,它們都是元代景德鎮窯燒制的產品,是難得的標准器,見本文所附的明代紀年墓葬中出土元青花統計表。本文擬將它們從元青花中梳理出來,一一列舉如下,再加以分析,以期為進一步研究元青花提供些許對比資料。
明代紀年墓葬中出土的元青花概況
1丶元青花高足碗。外繪青花龍紋,內繪青花菊花紋。1970年出土於江蘇省南京市中央門外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汪興祖墓。現藏於南京市博物館。
2丶元青花龍紋罐,1971年出土於山東鄒城市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明魯荒王朱檀的戈妃墓。現藏於山東省博物館。
3丶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紋梅瓶,1950年出土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東善橋將軍山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沐英墓。現藏於江蘇省南京市博物館。
4丶元青花纏枝牡丹紋蓋罐,1973年出土於安徽省蚌埠市,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湯和墓。現藏於安徽省博物館。
5丶元青花雲龍紋梅瓶,元青花「四愛圖」紋梅瓶,2006年出土於湖北省鍾祥市,明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郢靖王墓。湖北省博物館收藏。
6丶元青花鳳穿花紋梅瓶,1990年出土於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台區鐵心橋鄉尹西砂石廠,明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王氏墓。現藏於南京市博物館。
7丶元青花蓮池鴛鴦紋碗,1960年出土於江蘇省南京市中華門外郎宅山,明永樂十六年(公元1418)葉氏墓。南京市博物館收藏。
8丶元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1959年出土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應塘村,明正統四年(公元1439)沐晟墓。南京市博物館收藏。
9丶元青花纏枝牡丹紋鋪首耳蓋罐,1980年出土於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季橋鄉顏劉村鳳凰墩,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陶升夫婦合葬墓。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博物館收藏。
在考古發掘中古代墓葬中出現前朝器物屢見不鮮,如大名鼎鼎的《蘭亭序》不是被唐太宗帶走了嗎。據《隋唐嘉話》記載:貞觀十年,乃拓十本以賜近臣。帝崩,中書令褚遂良奏:「《蘭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於昭陵。
元代青花瓷被明代皇族國戚和王公大臣視為寶物,生前珍愛,死後帶進墳墓也就不奇怪了。上述明代墓葬其主人皆是王公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