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丁香
1. 有沒有厲害的醫生啊,都是庸醫啊
唉,人呢,飲食等習慣不好了會出很多病的,病是自家生阿,需要七分養三版分治相結權合,祝健康!
還有,你沒做過扁桃體切除手術的話,一定就是扁桃體有炎症了。像你這種症狀嚴重的必須要採取措施的,不然太痛苦了,一般的慢性病哦只找醫生診斷一下作為參考意見即可,主要還是綜合所有人的意見自己做決策,本來這世上就是庸醫佔大多數的!
畢竟醫生也是受經濟所控制的,忽悠比較多。也不排除醫術不夠的。
2. 治療黃疸有哪些偏方
黃疸刺兒菜湯治療肝炎 [用料]200克鮮刺兒菜全株。
[制用法]洗凈切碎,加清400毫升水,煎至200毫升,去渣取汁。分1~2次服。
[功效]可治療傳染性肝炎。
馬蘭治急性肝炎 [用料]50克鮮馬蘭根, 30克地耳草, 30克茵陳。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急性肝炎。
石決明雞血藤湯治急性肝炎 [用料]30克耳鮑殼(石決明),備15克雞血藤、吐煙花。
[制用法]先將石決明研成粉,加入雞血藤、吐煙花共煲。飲湯,每天2次。
[功效]清熱祛濕,活血祛淤。治療急性肝炎。
紫茄大米粥治黃疸型肝炎 [用料]1千克紫茄子, 150克大米。
[制用法]將茄子洗凈,切碎,同大米共煮粥。服數天。
[功效]清熱,祛濕。可治療黃疸型肝炎。
白丁香治黃疸 [用料]白丁香(即雄雀屎)。
[制用法]溫開水化服之。
[功效]清熱解毒。可治療黃疸。
大田螺湯治療黃疸 [用料]10~20個大田螺,半小杯黃酒。
[制用法]用清水漂洗干凈田螺,去殼搗碎,取螺肉加入黃酒調勻,再加清水燉熟。飲其湯,每天1次。
[功效]清熱利濕,通便解毒。可治療濕熱黃疸、小便不暢及水腫。
茵陳糯稻根湯治黃疸型肝炎 [用料]60克糯稻根,60克茵陳。
[制用法]將糯稻根、茵陳加1碗水煎服。每天3次,連用1星期。
[功效]可治療黃疸型肝炎。
黃花草山梔湯治急性黃疸型肝炎 [用料]15克黃花草(即虎膏草),3克山梔子,2枚鐵銹釘,可按病情加三葉鬼針草適量。
[制用法]加2碗水,煎至1碗。每天1劑,早、晚各服1次。
[功效]可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
一枝黃花湯治黃疸型肝炎 [用料] 45克一枝黃花,15克水丁香。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可治療黃疸型肝炎。
雞屎白丸治黃疸型肝炎 [用料]適量雞屎白。
[制用法]曬干,用文火炒,炒時灑入少許白酒,焙乾研末,為丸或散。每服3克,白酒送服。
[功效]可治療黃疸型肝炎。
茵陳黃枝茶治黃疸型肝炎 [用料]60克茵陳, 90克矮黃枝小枝。
[制用法]煎湯代茶飲。十餘日即愈。
[功效]可治療目黃、遍身金色之黃疸性肝炎。
桃樹根湯治黃疸型肝炎 [用料]100克桃樹根。
[制用法] 以水煎至1小杯,空腹頓服,連服3~5天。其黃離如雲散,惟眼最後愈(黃退)。百日方平復,身黃散盡後,每天可飲白酒一小盞,則眼中黃易散,不飲則黃退遲。
[功效]可治療遍身如金色之黃疸型肝炎。
茵陳白鮮皮湯治黃疸型肝炎 [用料]30克茵陳,30克白鮮皮。
[制用法]共搗為細末,每服9克, 1大碗水,煎至六成,去渣,溫服。每天3次,連服2~3劑。
[功效]可治療身黃如金、言語不多、四肢無力、好眠嗜睡、口吐粘液之黃疸型肝炎。
逐黃散治小兒黃疸型肝炎 [用料]3枚青瓜蔞。
[制用法]焙乾為末,每用3克, 1杯水,煎至七成。臨睡時服,五更瀉下黃物立愈。
[功效]可治療小兒脾熱眼黃之急性黃疸型肝炎。
半邊蓮茅根茶治黃疸型肝炎 [用料]15克半邊蓮, 30克白茅根。
[制用法]水煎服。當茶飲服,每天1劑,連服10~20日。
[功效]排黃。可治療黃疸型肝炎,並兼治肝硬化和肝腹水。
烏腳槍湯治無黃疸型肝炎 [用料]60克烏腳槍(即中葯白毛藤或雞爪草) (小兒酌減)。
[制用法]水煎服。每天服1次,連服5~10日。
[功效]可治療無黃疸型肝炎。
滿天星豬肉湯治黃疸 [用料]30克鮮滿天星(即鵝不食草),60克瘦豬肉, 少許鹽。
[制用法]將滿天星洗凈切碎,豬肉切塊,一同入鍋,加水煮湯,調入食鹽即可。每天1~2劑。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養陰。可治療急性黃疸。
桑白皮湯治黃疸 [用料]15克鮮桑根白皮, 10克冰糖。
[制用法]水煎服。每天1~2劑,連服3~5天。
[功效]清熱瀉火,利水消腫。可治療陽黃之熱重於濕證。
玉米須茶治黃疸 [用料]15克玉米須。
[制用法]水煎代茶飲用。每天2劑。
[功效]利尿退黃。可治療陽黃之濕重於熱證。
茵陳姜附湯治黃疸 [用料]15克茵陳,乾薑、炙附片各6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天1~2劑。
[功效]溫陽利濕,舒肝化淤。可治療陰黃,症見身目黃染,晦暗如煙熏,神倦少食,腹脹如鼓,小便自利,大便不實,舌淡潤或紫黯,脈沉細。
3. 請問:黨參,當歸,蒲公英,二花,柴胡,茵陳,板藍根,丁香,小香,木香,山芋,大棗這劑中葯中的大棗用
最好按照方子上的要求用葯;不過看方子君葯是黨參、當歸屬於補氣血之要葯,可以平時服用阿膠蜜棗少許,但湯葯還是放大棗為好!
4. 醋延胡索可以和茵陳,蒲公英,丁香,決明子搭配嗎
里邊可以和這個蒲公英,丁香決明子一起搭配的,搭配起來吃的話,然後對人的身體健康和等各個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呢,你可以這樣
5. 茵陳的化學成分有哪些
化學成分
濱蒿含揮發油,油中成分有香芹酮、對-聚傘花素、薴烯、紫蘇烯、α專-水芹烯屬、百里香酚、α-、β-蒎烯、松油醇-4、馬鞭草酮、萘、芳甲基苯乙酮.另含濱蒿素、對羥基苯乙酮及綠原酸等.菌陳含揮發油, 油中成分有月桂烯、薴烯、桉油精、α-蒎烯、莰烯、α-姜黃烯、達瓦酮、茵陳炔酮、丁香酚、異丁香酚、萘、苯甲醛、龍腦.另含茵陳色原酮、6, 7-二甲氧基香豆素(即濱蒿素)。另據報道,從茵陳蒿地上部分分得茵陳蒿素A、B。[6]
摘自網路。
6. 菌陳的中葯制劑
全草含揮發油,其成分有丁醛(buTCMLIBaldehyde),糠醛(furfuraldehyde),桉葉素(cineole),葛縷酮(carvone),側柏酮(thujone),側柏醇(thujylalcohol),丁香油酚(eugenol),異丁香油酚(isoeugenol),糠醇(furfurol),歐芹腦(apiol),對-聚傘花素(p-cymol,p-cymene),月桂烯(myrcene),α、β-蒎烯(pinene),畢澄茄烯(cadinene),乙酸牻牛兒醇酯(ger-anylacetate),α-姜黃烯(α-curcumene),茵陳二炔(capillene)及茵陳二炔酮(capillin)等,全草還含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對-羥基苯乙酮(p-hydroxyacetpheneone),大黃素(emo-din)。
幼苗綠原酸含量最高,花蕾對-羥基苯乙酮含量最高時約0.025%;幼苗還含膽鹼(choline)。
花蕾、花和果實含蒿屬香豆精即馬栗樹皮互二甲醚或6,7-(thoxycoumarin),其他部位均未檢出,花蕾中含量約0.5%
花序含芸香甙(rutin),槲皮素-3-O-葡萄糖半乳糖甙(quercetin-3-O-glucogalactoside),山柰酚-3-O-O-葡萄糖半乳糖甙(kaempferol-3-O-glucogalacetoside),槲皮素-3,7-芸香糖半乳糖甙(quercetin-3,7-rutinogalacetoside),槲皮素-3,7-芸香糖二半乳糖甙(quercetin-3,7-rutinodigalactoside),7-甲基香橙素(7-methy-laromadendrin),鼠李檸檬素(rhamnociTCMLIBin),5,7-二羥基-6,3-4-三甲氧基黃酮(eupatilin),濱薊黃素(cirsimaritin),3,5,3,4-四羥基-,7-二甲氧基黃酮(eupatolitin),7-甲基馬栗樹皮素(7-methylesculetin)和東莨菪素(scopoletin)[9]。
地上部分含蒿黃素(artemetin),紫花牡荊素(casticin),匙葉桉油烯醇(spathuleneol)和茵陳素(capillarin)。 地上部分含揮發油,其成分萜類有:α-、β-蒎烯、檸檬烯(limonene),α、γ-松油烯(terpinene),月桂烯(α-humulene),α-葎草烯(α-humulene),β-欖香烯(β-elemene)等二十多種;苯乙炔,雙亞乙基類成分:茵陳二塊,茵陳烯酮(capillone),茵陳二炔酮,隆茵陳二炔(o-methoxycapillene)及5-苯基1,3-戊二炔(5-phenyl-1,3-pentadiyen);酚類有:苯酚(phenol),鄰-甲苯酚(O-aresol),對-甲苯酚(p-caresol),間-甲苯酚(m-cresol),鄰-乙基苯酚(o-ethylphenol),對-乙基苯酚(p-ethylphenol),及丁香油酚:脂肪酸有: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癸酸(capric acid),已酸(caproic acid)及丁酸(butyic acid)等十五種;其他:薁(azulene),3,5-二甲氧基烯丙基苯(3,5-dimethoxyallylbenzene),茵陳素,去氫鐮葉芹醇(dehydro-falcarinol),去氫鐮葉芹酮(dehydrofalcarinone)及馬栗樹皮互二甲醚。
地上部分還含苯氧基色原酮類成分:茵陳色原酮(capillar-isin),4-甲基茵陳色原酮(4,methylcapillarisin),6-去甲氧基-4-甲基茵陳色原酮(6-demethoxy-4-methylcapillarisin),6-去甲氧基茵陳色原酮(6-demethoxycapillarisin);黃酮類成分:中國薊醇(cirsilineol),濱薊黃素,芫花素(genkwanin),鼠李檸檬素,茵陳蒿黃酮(ar-capillin),異茵陳蒿黃酮(isoarcapillin);其他:茵陳蒿酸(capil-lartemisin)A及B,它們的利膽作用較馬栗樹皮素二甲醚及茵陳色原酮強。
花序含馬栗樹皮素二甲醚,東莨菪素,異東莨菪素(iso-scopoletin),茵陳色原酮,7-甲基茵陳色原酮,茵陳蒿酸B,茵陳蒿靈(artepillin)A、C,茵陳素及濱薊黃素。
花蕾含馬栗樹皮素二甲醚,茵陳色原酮,4-甲基茵陳色原酮,7-甲基茵陳色原酮,茵陳蒿黃酮,中國薊醇,濱薊黃素,澤蘭甙元,異鼠李素(isorhamnetin),槲皮素(quercetin),鼠李檸檬素,異鼠李素-3-O-半乳糖甙(cacticin),異鼠李素-3-O-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O-glucoside)及金絲桃甙(hyperin)。花蕾中馬栗樹皮素二甲醚含量最高,在開花季節含量可達1.98%。隨即迅速降低。
幼苗含咖啡酸(caffeic acid)。
7. 苦艾、艾蒿、茵陳是一種植物嗎
苦艾、艾蒿、茵陳是是中草葯
茵陳(茵陳蒿):又名綿茵陳,具有發汗利尿、利膽、退黃疸功效。用於治療家兔肝球蟲病、大便不暢、小便黃赤短澀。茵陳蒿是優質的家兔青飼,春天用來喂兔,能使幼兔生長發育快,被毛光澤,膘情良好。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3%E0%D2%F0%B3%C2&in=4&cl=2&cm=1&sc=0&lm=-1&pn=3&rn=1
http://mypethome.chinapet.com/bbs/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4&ID=8198417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3%E0%D2%F0%B3%C2&in=3&cl=2&cm=1&sc=0&lm=-1&pn=2&rn=1
苦艾
中葯古方苦艾可以治癌
美國研究員發現,中葯常用的苦艾(Wormwood)含有一種化學成份,十六個小時之內就可把輻射線都奈何不了的乳癌細胞殺死,研究小組希望能夠研製成葯丸,治療乳癌等癌症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F%E0%B0%AC&in=1&cl=2&cm=1&sc=0&lm=-1&pn=0&rn=1
http://www.holine.com/200111/01112918.htm
艾蒿
艾蒿被稱做蒿蒿草,天然花香香料,增添生活美感。用於各種香精。用曬乾的淺灰色的細枝擰成草繩,用來做抽旱煙的火廉子,焚香驅蚊。曬乾的艾蒿熬水,擦粉刺子病痛全消。還可做食品艾蒿糕、艾蒿湯、韓國料理。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0%AC%DD%EF&in=1&cl=2&cm=1&sc=0&lm=-1&pn=0&rn=1
http://fjnplyxj.cn.china.cn/op/SellInfoDetail/selinfid/1012299845/index.htm
http://hollyhn.blogbus.com/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0%AC%DD%EF&in=6&cl=2&cm=1&sc=0&lm=-1&pn=5&rn=1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0%AC%DD%EF&in=3&cl=2&cm=1&sc=0&lm=-1&pn=2&rn=1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z=0&word=%B0%AC%DD%EF
8. 茵陳蒿與茵陳
茵陳蒿 屬菊科植物。嫩苗可作菜蔬,洪舜俞《老圃賦》雲:"酣槽紫薑之掌,沐醯茵陳之絲。"李時珍雲:"今淮揚人二月二日猶采野茵陳苗和粉作茵陳餅食之"中國民間現尚有以米粉作茵陳糕、團的習慣。茵陳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葯用是茵陳蒿。故有"二月茵陳,五月蒿"的說法。近代研究證明,以秋季採收的帶果穗的茵陳蒿,所含約有效成分最多,療效此綿(嫩)茵陳更好。
性味 甘、平微寒,無毒。
成分 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B-蒎烯、茵陳酮、葉酸等,蒿屬香豆精類。
葯理 近有人從其揮發油中得出一種新成分,對皮膚病病原性絲狀菌有強力殺菌作用。此外有擴張膽管,排泄膽汁,促進肝細胞再生作用。
功用 利濕、清熱。
[黃疸發熱,大便秘結]
茵陳蒿30克,黃桅子15克,生大黃6~9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
[黃疸型傳染性肝炎]
茵陳蒿30克,茅術15克,水煎加砂糖服。
[膽囊炎,膽結石]
茵陳蒿、玉米須各30克,水煎服。
[蕁麻疹,皮膚掻癢症,神經性皮炎等]
茵陳蒿15克,地膚子12克,水煎服。
[高血壓,腎炎,肝硬化]
茵陳蒿十天薊根各15克,水煎服。
------------------------------------------------------------------
茵陳蒿
茵陳蒿為菊科植物茵陳AremisiacapillalisThunb. 早春採集的嫩莖
葉。《本草綱目》載「茵陳,昔人多蒔為蔬。」
茵陳蒿每百克嫩莖葉含水分79 克,蛋白質5.6 克,脂肪0.4 克,碳水化
合物8 克,鈣257 毫克,磷97 毫克,鐵21 毫克,胡蘿卜素5.02 毫克,維生
素B10.05 毫克,維生素B2 為0.35 毫克,尼克酸0.2 毫克,維生素C2 毫克,
還含有蒿屬香豆精、綠原酸等。
茵陳蒿性味苦辛涼,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風
癢疥瘡等。
《本草綱目》載「今淮揚人二月二日猶采野茵陳苗,和粉面作茵陳餅食
【葯 名】:茵陳
【拼 音】:YINCHEN
【英文名】:Virgate Wormwood Herb Capillary Wormwood Herb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葯菊科植物茵陳蒿的幼嫩莖葉。
【功 效】:清熱利濕,解毒療瘡。
【主 治】: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風癢瘡疥。
【性味歸經】:苦辛,涼。①《本經》:「味苦,平。」②《別錄》:「微寒,無毒。」③《葯性論》:「味苦辛,有小毒。」④《珍珠囊》:「苦甘。」
入肝、脾、膀胱經。①張元素:「入足太陽經。」②《本草經疏》:「足陽明、太陰、太陽三經。」③《本草再新》:「入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
【用葯忌宜】:非因濕熱引起的發黃忌服。①《本草經疏》: 「蓄血發黃者,禁用。」②《得配本草》:「熱甚發黃,無濕氣,二者禁用。」
【葯物配伍】:配梔子,清熱利濕退黃,治濕熱黃疸。配附子,溫陽利濕退黃,主治寒濕內阻之陰黃。配大黃,治黃疸初起。配白蘚皮,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語言,四肢無力,好眠卧,口吐粘液。配車前子,清熱利濕,通利小便。配厚朴,滑石,清濕熱利膽寬中下氣,化濁氣消疸利尿瀉火。
【別 名】:因塵(《吳普本草》)、馬先(《廣雅》)、茵蔯蒿(《雷公炮炙論》)、茵陳(《本草經集注》)、因陳蒿(《本草拾遺》)、綿茵陳(《本經逢原》)、絨蒿、細葉青蒿(《廣西中獸醫葯植》)、臭蒿、安呂草(《江蘇植葯志》)、婆婆蒿(《山東中葯》)、野蘭蒿(《湖南葯物志》)
【處方名】:茵陳、茵陳蒿、因陳、綿茵陳、西茵陳、北茵陳
【商品名】:茵陳、茵陳蒿、北茵陳、西茵陳,以質嫩、乾燥、色灰綠或灰白、軟綿如絨、氣清香濃郁者為佳。
【動植物資源分布】:全國大部地區均有分布。主產陝西、山西、安徽。此外,山東、江蘇、湖北、河南、河北、四川、甘肅、福建等地亦產。
【葯材的採收與儲藏】:春季幼苗高約三寸時採收,除去雜質,去凈泥土,曬干。
【拉丁名】:葯材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原植物ArtemisiacapillarisThunb.同屬植物黃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EtKitaib小白蒿A.frigidaWilld.
【炮製方法】:過篩,揀去雜質,除去殘根,碾碎,再過羅去凈泥屑。《雷公炮炙論》:「去根細銼用。」
【考 證】:出自《神農本草經》①《本草圖經》:「茵陳蒿,今近道皆有之,而不及泰山者佳。春初生苗,高三、五寸,似蓬蒿而葉緊細,無花實,秋後葉枯,莖干經冬不死,至春更因舊苗而生新葉,故名茵陳蒿。五月、七月采莖葉陰干,今謂之山茵陳。江寧府又有一種茵陳,葉大根粗,黃白色,至夏有花實。階州有一種名白蒿,亦似青蒿而背白,本土皆通入葯用之。今南方醫人用山茵陳,乃有數種,或著其說雲:山茵陳京下及北地用者,如艾蒿,葉細而背白,其氣亦如艾,味苦,干則色黑。江南所用,莖葉都似家茵陳而大,高三、四尺,氣極芬香,味甘辛,俗又名龍腦薄荷。吳中所用,乃石香柔也,葉至細,色黃味辛,甚香烈,性溫,誤作解脾葯服之,大令人煩。以《本草》論之,但有茵陳蒿,而無山茵陳。《本草》注雲:茵陳蒿葉似蓬蒿而緊細,今京下、北地用為山茵陳者,是也。大體世方用山茵陳療腦痛,解傷寒發汗,行肢節滯氣,化痰利膈,治勞倦最要。詳《本草》正經,惟療黃疸,利小便,與世方都不應。今試取京下所用山茵陳為解肌發汗葯,灼然少效,江南山茵陳療傷寒腦痛絕勝,此見諸醫議論,謂家茵陳亦能解肌下膈,去胸中煩,方家少用,但可研作飲服之,《本草》所無,自出俗方,茵陳蒿復當別是一物,主療自異,不得力山茵陳。此說亦未可據,但以功較之,則江南者為勝,以經言之,則非《本草》所出。醫方所用,且可計較功效,《本草》之義,更當考論爾。」②《綱目》:「茵陳,昔人多蒔為蔬,故入葯用山茵陳,所以別家茵陳也。洪舜俞《老圃賦》雲:酣糟紫薑之掌,沐醯青陳之絲是也。今淮揚人二月二日猶采野茵陳苗,和粉面作茵陳餅食之,後人各據方土所傳,遂致淆亂。今山茵陳二月生苗,其莖如艾,其葉如淡色青蒿而背白,葉歧緊細而扁整,九月開細花,黃色,結實大如艾子,花實並與庵? 花實相似,亦有無花實者。」③《本草崇原》:」一種開花結實者,名鈴兒茵陳;無花實者,名毛茵陳;入葯以無花實者為勝。」④《本經逢原》:「茵陳有二種:一種葉細如青蒿者名綿茵陳,專於利水,為濕熱黃疸要葯。一種生子如鈴者,名山茵陳,又名角蒿,其味苦辛小毒,專於殺蟲,治口齒瘡絕勝。《本經》主風濕寒熱,熱結黃疸,濕伏陽明所生之病,皆指綿茵陳而言。」⑤《中葯志》:「本品在歷代之記載,皆與目前市售應用最廣的茵陳蒿 Artemisia capillaris 類似。而《圖經本草》又載江寧府一種茵陳,類似今用之白花茵陳。另在《圖經本草》之白蒿項下又記有:今階州以白蒿為茵陳蒿,苗葉亦相似,然以入葯,恐不可用也。又似今植物白蒿。故按《本草》記載觀之,古代葯用稱茵陳者甚多,又有名山茵陳、石茵陳者。但由其療效觀之,皆不相同,故不宜相混。」
【生葯材鑒定】:之乾燥的幼苗多揉成團狀,灰綠色,全體密被白毛,綿軟如絨。莖細小,長6~10厘米,多彎曲或已折斷;分枝細,基部較粗,直徑1.5毫米,去掉表面的白毛後,可見明顯的縱紋,完整的葉多有柄,與細莖相連,葉片分裂成線狀。有特異的香氣,味微苦。以質嫩、綿軟、灰綠色、香氣濃者為佳。除上述品種外,尚有同屬植物黃蒿Artemisia scopariaWaldst.EtKitaib.(又名:濱蒿、北茵陳)、小白蒿A.frigidaWilld.等的幼苗,在東北等地作茵陳蒿使用。勁直蒿 A. strictaEdgew.的幼苗在西藏地區作茵陳蒿使用。顯微鑒定:茵陳蒿葉粉末:灰綠色。①上表皮細胞垂周壁較平直,下表皮細胞壁波狀彎曲;上下表皮均有氣孔,不定式,副衛細胞3-5個。②腺毛少,頂面觀鞋底形,由6,8細胞上下成對迭合而成,直徑15-22μm。③丁字形非腺毛多碎斷似纖維狀,完整者頂端細胞極長,可至2mm,直徑5-26μm,左右兩臂不等長,壁厚,木化;基部1-3細胞,極扁短。
【中葯化學成分】:茵陳蒿含具利膽作用的有效成分蒿屬香豆精(Scopa-rone),即6,7一二甲氧基香豆精(6,7一Dimethoxycoumarin);含率因季節而異,開花期最高,達1.98%,以及綠原酸(Chloro-genicacid)和咖啡酸(Caffeicacid)。全草含精油約0,27%,果穗中精油較多,含率達1%。其成分有:B一蒎烯(B一Pinene),茵陳炔酮(Capillin),茵陳烯酮(Capillone),茵陳炔(Capil-lene),茵陳素(Capillarin)。還含脂肪油,其中脂肪酸為硬脂酸(Stearic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acid)褐煤酸(Montanicacid)。灰分中含氯化鉀。種子中也含蒿屬香豆精及氯化鉀。黃蒿含蒿屬香豆精,含率因部位和季節而異,花蕾中有0,5%,花頭和種子中有2%;開花期全草有0.46%,開花前的花頭中有1.52%,但幼苗中不含蒿屬香豆精而含綠原酸。全草含精油約0.6%,以開花期含率最高,約達0.95%。其成分有:側柏醇(Thujyl-alcohol),正丁醛(Buty-raldehyde),糠醛(Fur-furaldehyde),甲庚酮(Methylheptanone),葛縷酮(Carvone),1,8一桉葉素(1,8一Cineole),側柏酮(Thujone),乙酸?牛兒酯(Geranylacetate),畢澄茄烯(Cadinene),丁香油酚(Eugenol, a-蒎烯(a一Pinene),B-蒎烯,冰草烯(Agropyrene)等。還含脂肪油,其中脂肪酸為肉豆蔻酸(Myristicacid),5.1%,棕櫚酸23.48%,硬脂酸24.43%,花生酸18.04%,亞油酸11.25%,油酸10.09%;非皂化部分中有B-谷甾醇(B一Si-tosterol)19.81%。又含另一利膽成分4一羥基苯乙酮(4-Hydroxyacetophenone)。還含膽鹼(Choline),水楊酸(Salicylic acid),壬二酸(Nonandioicacid),石竹烯環氧化物(Caryophyllene epoxide)等。根含B一谷甾醇及草酸等。(1)豬毛蒿含揮發油,油中成分有香芹(葛縷酮,carvone)、對-聚傘花素(p-cymene)、薴烯、紫蘇烯(perillene)、α-水芹烯(α- phellandrene)、百里香酚(thymol)、α-,β-蒎烯、松油醇-4、馬鞭草酮(verbenone)、萘、芳甲基苯乙酮(armethylacetophenone)。另含濱蒿素(scoparone)、對羥基苯乙酮及綠原酸等。(2)茵陳蒿含揮發油,油中成分有月桂烯、薴烯,桉油精、α-蒎烯、莰烯、α-姜黃烯(α-curcumene)、達瓦酮(davanoe)、茵陳炔酮(capillin)、丁香酚(eugenol)、異丁香酚(isoeugenol)、萘、苯甲醛、龍腦。另含茵陳色原酮(capillarisin)、6,7-二甲氧基香豆素(即濱蒿素)。另報道從茵陳蒿地上部分分得茵陳素A、B(capillartemisin A,B)。
【中葯化學鑒定】: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50ml,迴流提取1小時,濾過。濾液滴於濾紙上,干後,置紫外燈(365mm)下檢視,濱蒿浸出液顯紅色,茵陳蒿浸出液顯磚紅色。
9. 怎麼把新鮮的白蒿製成茵陳
採摘1月的白蒿便是茵陳。不用製作。一月茵陳、二月蒿,三月割來內當柴燒。指的一、二月容是葯,三月就不是葯了。可以直接泡水喝。不僅可以有效的促使膽石患者的膽汁流量的增加,而且還能明顯的降低膽汁中的膽固醇的含量,對預防膽固醇結石的形成也有一定的療效。
茵陳對人體結核桿菌有完全的抑製作用,茵陳的功效與作用對某些皮膚真菌有一定抑製作用有顯著的消熱利濕,清肝利膽,降血壓等作用。
白蒿對傷寒混合菌苗所致家兔體溫升高均有明顯解熱作用,白蒿中6,7-二甲基七葉苷元對熱板法和醋酸扭體法致小鼠疼痛模型有一定程度的鎮痛作用,並對角叉菜膠所致大鼠足跖關節腫脹程度有抑製作用。
降血脂與抗動脈粥樣硬化:白蒿能夠有效的降低高血脂的動物的血清膽固醇濃度和β-脂蛋白的含量,而且還能夠明顯的降低主動脈壁中的膽固醇含量,從而使動脈壁的粥樣化斑塊疾病的病情減輕。
10. 茵陳蒿和青蒿有什麼區別
一、葉子區別
茵陳蒿的葉子很柔軟而且皺縮,把它的葉子展平後葉片呈1到3回羽狀分裂,葉子長1到3厘米,寬大約1厘米,小裂片呈線形、卵形或是倒披針形,全緣。
青蒿含陰氣多,又能芳香外達,也就善清骨蒸勞熱。《神農本草經》記載它主「留熱在骨節間」。骨蒸一般是由於陰血虛少,陽氣又陷入陰分進行煎熬,使人感覺著熱從裡面發出來,治療如果單純升提陽氣,用一些陽葯,可能對陰血更加傷害;如果單純滋陰,陽氣陷在裡面出不來,將來還會消耗陰血,所以必須尋找既能滋陰又能散邪的葯物,青蒿無疑是非常適合的。
《本草新編》:「青蒿,專解骨蒸勞熱,尤能泄暑熱之火,泄火熱而不耗氣血……因其體既輕,而性兼補陰……青蒿能引骨中之火,行於肌表,而沙參、地骨皮只能涼骨中之火,而不能外泄也。」著名的青蒿鱉甲湯就是治療「治療溫病夜熱早涼 熱退無汗熱自陰來者」,吳鞠通本人說是從小柴胡湯變化來的,用青蒿來代替柴胡引邪外出(可能是擔心柴胡傷陰)。
因為青蒿含陰氣較足,和茵陳蒿比起來就偏於血分,所以又常被用來涼血止血。總之青蒿是散熱而不傷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