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跟姜性
❶ 丁香為何有公母之分,區別在哪裡
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人們常把未開放的花蕾稱為「公丁香」,版而把成熟的果權實稱為「母丁香」,其用法與用量基本相同。
丁香的花蕾和果實都是香料,都能入葯,這也是公丁香與母丁香的重要區別。所謂公丁香是指丁香花的管狀花蕾,其花蕾略呈研棒狀,長1-2cm,頂端有4枚三角狀的萼片,十字狀分開,整體呈現紅棕色至暗棕色,採摘後晾乾而成,氣味芳香。丁香花蕾,此時摘下晾曬成公丁香母丁香其實是丁香花的果實,具體的說應該是未成熟的果實。稱為近成熟果實,乾燥果實呈卵圓形或橢圓形,長約2~3厘米,直徑約0.6~1厘米。外表呈褐色,或帶有土紅色粉末,粗糙,多細皺紋,上端宿萼有4裂片。
母丁香,燉肉的時候常常放這個
未成熟的果實,此時摘下晾曬干成母丁香。
釣魚所泡的葯酒一般都會加入公丁香,因為公丁香的氣味更加濃厚一些,中葯學中也認為公丁香的葯用價值高於母丁香。用高度白酒泡製丁香後,酒色成紫紅色。泡製時,由於公丁香味道濃烈,一般不放置數量較少,我分別泡製了兩瓶丁香酒,一瓶放入公丁香5-6顆,一瓶放入公丁香約10克,可以看到明顯的差異。
❷ 用丁香泡水喝有什麼益處和壞處
益處
丁香性溫味辛,服用後對於胃經、腎經、脾經等都有非常不錯的保健效果內,能夠有效的促進足容陽陰以及少陰經等的健康。丁香能夠有效的緩解一些惡心想吐、反胃、痢疾、疝氣等。
壞處
丁香中含有一定的丁香酚,而丁香酚則是又苯氧自由基以及醌甲基化合物所組成的,這些物質進入身體之後會導致肝細胞的代謝出現異常情況,和細胞蛋白共價鍵結合之後則會出現毒副作用,嚴重危害生命安全。
(2)丁香跟姜性擴展閱讀
不適合服用丁香的人群
在我國的諸多中醫名著中對於丁香都有詳細的記載,建議熱病患者以及陰虛內熱體質的患者不要將丁香泡水喝,避免內熱加重不利於健康。
丁香的儲存方法
新鮮的丁香應該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脫水,然後曬干儲存好。乾燥的丁香應該做好密封工作,然後放在陰涼、乾燥以及通風的位置進行保存,除此之外也不能放到小朋友可以接觸到的位置。
參考資料來源:鳳凰網-丁香泡水喝的禁忌
❸ 乾薑與丁香能一起泡水喝嗎
貝貝金海抄外專營店襲水瓶為您解答
最好分開喝 乾薑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比較適合感冒或者身體寒冷的人喝。
丁香別名丁子香、雞舌,其性溫,味辛,歸胃、脾、腎經。中醫認為,丁香的功效為溫中、暖腎、降逆。可用於治療打嗝和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脹、腹瀉、嘔吐、口臭等症。另外,丁香還有補腎陽的作用,可用來治療因腎陽虛導致的陽痿、早泄、腰部怕冷等症狀。 現代葯理研究證實,丁香還具有如下一些保健作用——丁香能抑制細菌及微生物滋長,可用於牙科口腔治療中。公丁香適量,水煎漱口,可以治療牙疼、口腔潰瘍、口臭等口腔問題,所以可以稱為天然中葯口香糖。丁香具有健胃消脹、促進排氣的功效,減輕因胃部發酵產生的呃逆、反胃與口氣不佳,緩和因拉肚子所引起的腹部疼痛。丁香能減輕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並可凈化空氣,利用擴香器及呼吸可增加身體的抗菌能力。產地介紹:分布於馬來西亞和非洲,我國的廣東、廣西等地有栽培。提醒:丁香不可與鬱金同用。食用時不應加熱時間太久,因為丁香所含的揮發油極易揮發,時間過長就會使揮發油大量損失。
❹ 丁香和良姜的味道一樣嗎
肉桂(肉桂心、官桂)
【性味】辛、甘、大熱。
【功用】(1)補火助陽:用於版腎陽虛衰之水腫尿少、權腹冷久瀉、四肢發涼,常配附子。
(2)祛寒止痛:用於寒證的胃痛、腹痛、痛經等。前人有「下部腹痛非此不能止」之說。常配吳萸、乾薑。
【用法】3~6克。有效成分煎煮後易於揮發,故研末沖服效著。孕婦忌服。
丁香(公丁香)。
【性味】辛、溫。
【功用】(1)溫中降逆:本品為治療胃寒呃逆之要葯。用於脾胃虛寒之呃逆,常配柿蒂。亦用於虛寒性嘔吐、泄瀉。
(2)溫腎助陽:用於腎陽虛之陰冷、陽萎等。
【用法】1.5~3克。
砂仁 又叫春砂仁、陽春砂仁,系植物陽春砂的成熟果實,嘗之澀口,聞之有香味,葯性溫,味辛。有行氣寬中,健胃消食之功,葯用於胃腹脹痛、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腸炎、痢疾、胎動不安等症。用於火鍋和鹵菜中則不可過多,以3克以內為宜。
❺ 姜是寒性還是熱性
姜皮是涼性的,姜肉是熱性的,生薑不僅是一種常用的調味品,而且是一味常用中葯,生薑肉性味辛溫,具有發表散寒、溫胃止嘔、消痰止咳的功效,凡陰虛內熱及癰瘡腫毒者應忌食。但生薑皮性味辛涼,與生薑肉葯性正好相反。
食用生薑或葯用生薑時,有「留姜皮則涼,去姜皮則熱」之說,為了保持生薑葯理作用的涼熱平衡,一般食用生薑可不必去掉姜皮,而葯用時則應對症而選擇。
(5)丁香跟姜性擴展閱讀:
食用禁忌:
1、生薑性辛溫,不宜一次食入過多,痛腫瘡癤、目赤內熱、便秘、痔瘡患者不宜食用。爛姜中含有黃樟素,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誘發肝癌、食道癌等,也不宜食用。痔瘡患者不宜食用。
2、陰虛體質的人,陰虛就是燥熱體質,表現為手腳心發熱,手心有汗愛喝水,經常口乾、眼乾、鼻干、皮膚乾燥、心煩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溫,陰虛的人吃薑會加重陰虛的症狀。
3、內熱較重者。如患有肺熱燥咳,胃熱嘔吐、口臭,痔瘡出血,痛瘡潰爛等疾病的人不宜食用生薑。如果是熱性病症,食用生薑時一定要配伍寒涼葯物中和生薑的熱性。
4、肝炎病人。因為常吃薑會引起肝。肝火旺。想要剋制吃薑引起的肝火旺,可以同時選擇一些可舒肝、理氣的食物,比如用山楂、菊花泡泡茶喝,這樣就可以消除生薑引起的燥熱而不傷身體。
❻ 姜 汁和丁香有何作用
姜,其味辛辣,性溫。
人在清晨之時,胃中之氣有待升發,喝碗姜湯,可以健脾溫胃,鼓內舞陽氣升騰;到夜容間,人身陽氣收斂,陰氣外盛,這時如若吃薑就違反生理規律,所以有「夜晚吃生薑,等於吃砒霜」之說。
食用辛溫之姜,不僅要順應一日之中人體氣血運行的生理規律,也要順應一年中的人體生理變化。一天之內,夜不食姜,一年之內,秋不食姜。秋天多燥,燥氣傷肺,女口食生薑,辛溫發散,以瀉肺氣,無異於助紂為虐,故古人說「秋姜夭人天年」。
與生薑相反,蘿卜性涼,敗火清熱,下氣消食。人們勞累一天,晚餐之後,上床之前,吃點蘿卜,潤喉消食,清虛燥之熱,更有利於休息。
❼ 姜是寒性還是熱性的
姜性味辛、微溫,屬於溫性食物,非寒性也非熱性。
生薑性辛溫,體質偏寒的人可以大量食用,但不宜一次食入過多,痛腫瘡癤、目赤內熱、便秘、痔瘡患者不宜食用。爛姜中含有黃樟素,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誘發肝癌、食道癌等,也不宜食用。痔瘡患者不宜食用。
夏季暑熱,多數人食慾不振。鮮姜中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腸粘膜,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並對心臟和血管有一定刺激作用,能使心跳加速,血液循環加快,汗毛孔張開,隨著汗液排泄,帶走體內的余熱,對於防暑度夏有一定益處。因此有「冬吃蘿卜夏吃薑」的說法。
(7)丁香跟姜性擴展閱讀
吃生薑的七大好處
一、抗氧化,抑制腫瘤
生薑中所含的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類化合物的結構均具有很強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抑制腫瘤作用;吃薑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薑可除「老人斑」。
二、開胃健脾,促進食慾
在炎熱的夏天,因為人體唾液、胃液分泌會減少,因而影響食慾,如果飯前吃幾片生薑,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增進食慾。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冬吃蘿卜,夏吃薑」,「飯不香,吃生薑」的道理。
三、防暑、降溫、提神
在炎熱的時候有興奮、排汗降溫,提神作用。對一般暑熱表現為頭昏、心悸、胸悶惡心等的病人,適當喝點姜湯大有裨益。我國傳統的防暑中成葯——人丹就含有生薑成分,其作用就是健胃、提神、醒腦。
四、殺菌解毒
科學研究發現,生薑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是對沙門氏菌效果更好。在炎熱的夏季,食品容易受到細菌的污染,而且生長繁殖快,容易引起急性胃腸炎,適量吃些生薑可起到防治作用。生薑提取液具有顯著抑制皮膚真菌和殺來頭陰道滴蟲的功效,可治療各種癰腫瘡毒。另外,可用生薑水含漱治療口臭和牙周炎。
五、防暈車,止惡心嘔吐
有研究證明,生薑乾粉對運動病之頭痛、眩暈、惡心、嘔吐等症狀有效率達90%,且葯效可持續4小時以上。民間用吃生薑防暈車、暈船,或貼內關穴,有明顯的效果,因此而有「嘔家聖葯」之譽。
六、促進血行,驅散寒邪
由於著涼,引起感冒,喝些姜湯水,可增加血液循環,使全身發熱,有助於驅逐體內風寒。
七、減少動脈硬化發生
有研究表明,生薑提取物能阻礙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減少動脈硬化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