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同性戀電影
1. 有沒好看的女同電影、只要台灣、香港的、不要歐美。
《得閑炒飯》
《得閑炒飯》是一部由許鞍華執導的同志電影,由息影了13年的玉女周慧敏主演,在片中,周慧敏與吳君如譜出一段同性戀,並與飾演其男友的陳偉霆有大膽的親吻及床戲。
Anita(周慧敏)和十九歲的Mike(陳偉霆)初次約會便發生一夜情,不幸地中招懷孕。Anita很苦惱,不敢墮胎,但對當單親媽媽又有焦慮,心情忐忑不安。律師Macy(吳君如)又直又彎,不肯專一,故而一直沒有歸宿。她的好友惠惠(谷祖琳)和Eleanor(萬綺雯)都為她擔心。廣告公司老闆Robert(張兆輝)被老婆控告虐妻,聘請Macy替他辯護。Macy輔導Robert改善夫妻生活,並扯到自己的性經驗,結果Robert太太答應庭外和解。但Macy卻懷了Robert的孩子。Macy和Anita周轉到「母親的抉擇」做單親媽媽心理輔導,原來她們12年前曾是閨中密友,後來失去聯絡,如今重遇,互有感覺。可是,面對肚裡的孩子,兩人都難以取捨。 Macy把決定權交給Anita,Anita卻深知Macy視自由如命,並患有承諾恐懼症。另一方面,Anita在公司飽受同事間不少閑言碎語。管理高層還耍計逼她自動辭職。Robert和Mike亦各自內心掙扎,不知是為了愛情或是友誼,他們仍和兩女保持來往,隨時候命。究竟Macy和Anita會否生下孩子?兩個男人會否成為孩子的父親?Macy和Anita之間的感情有什麼歸宿
2. 青春與寫實,台灣的這些同志電影你看過幾部
前幾天台灣剛舉行同志巡遊,看起來台灣對同志的態度比內地要開放很多, 從華語同志電影的角度來看,無論產出量還是質量也都足以碾壓我們。 這周末,Q叔帶大家盤點一下台灣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同志電影。
提到台灣電影,不得不讓人想到青春電影,白衣飄飄的校園時代,性的覺醒和青春的躁動都是非常好題材,台灣同志電影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青春電影,講年少往事,講初戀,講成長痛楚。
提到台灣青春片很多人都會想到這一部,兩個女孩和一個男孩的故事,桂綸鎂,陳柏霖嫩得都可以掐出水來。桂綸鎂飾演的孟克柔在牆上反復寫著:「我是女生,我愛男生?」,道出了其中隱藏的同性情愫。
《帶我去遠方》
故事發生在海邊寧靜的小漁村裡。講述一個色盲小女孩阿桂和同性戀堂哥阿賢的故事。 妹妹對阿賢哥產生了朦朧的愛戀,哥哥卻愛著同性。很多感情我們都無法觸及,因為它太靠近。他們都在守護彼此的秘密,一起計劃離開生活的小漁村,奔赴不會被人當做異類的自由天堂。
《盛夏光年》
由張睿家和張孝全主演的這部電影,應該算是台灣同志電影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了,兩男一女的經典人物設定。 兩個從小一起長大的男孩,長大後這份友誼在慢慢變質。大概也是從這部開始,張孝全連續演了好幾部同志電影。另外還有五月天獻唱的主題曲。
《女朋友·男朋友》
還是兩男一女的三角戀,跟盛夏光年有點類似,這部由張孝全,桂綸鎂,鳳小岳主演的電影,Q叔覺得比盛夏光年要好不少。青春加上學生運動的背景,道出自由的主題。我們友誼無法長存,因為我對你動心了。
《渺渺》
范植偉,柯佳嬿和張榕容主演的這部,對比前面幾部還是比較特別,說起來就是,她愛她,她愛他,他愛他的故事。他,直到他離世後才敢承認愛著他;她,直到她離開時都不敢說喜歡她。人生渺渺,世事難料。
《花吃了那女孩》
本片由四段感情故事「在一起很快樂」「不在一起很快樂」「不在一起不快樂」「在一起也不快樂」獨立交錯的演繹愛情的味道,四對女孩之間的故事。部分演員也都挺出名有林嘉欣、、王心凌、莫子儀、陳綺貞等。
以上就是台灣同志電影裡面比較有代表性的幾部涉及青春題材的電影。華語語境里,同志也往往會牽涉到傳統習俗,親人關系,社會壓力等話題,這類題材台灣同志電影也有不少佳作。
《喜宴》
前幾天已經單獨推薦過,李安的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出形婚鬧劇,在20年後再看,依然沒有過時,藉助同志的話題,表達導演對中西文化差異的思考,親人關系,中國傳統習俗的反思。
《那天媽媽來看我》
這是一部比較讓人心痛的電影,白冰冰飾演的母親,在母親節那天,知道了小兒子性取向和死亡消息的雙重打擊。最後的哭訴很揪心。.
《艾草》
同樣是一部跟母親有關的電影,58歲的母親吳艾草早年間曾與異鄉老師私奔,可算是思想開放的女性。然而她在不經意間發現了小兒子宋海是同志,留學而歸的大女兒宋伶也跟黑人有了私生女。面對兒女們的離經叛道,內心陷入苦苦的掙扎中。
《夜奔》
《林沖夜奔》是崑曲中的一出劇目,本片由黃磊,劉若英和尹昭德三人主演,背景為民國,講述海歸徐少東和未婚妻英兒以及戲班主演林沖之間的感情糾葛。本片最大的亮點是那些文藝的念白。
導演徐立功說:在我的世界裡,只有真愛,沒有性別;性別只是肉體結構上的不同,性靈上是不分彼此的。這是一部關於愛的電影。愛是超越性別的。
《孽子》
這是一部同志劇,根據白先勇長篇小說《孽子》改編。跟國內那些耽美劇很大區別在於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同志劇,殘酷而真實。
本劇也囊括了台灣不少當年的年輕演員,包括前面提到的張孝全、范植偉,楊佑寧等。故事發生在「新公園」荷花池周圍的黑暗王國。「寫給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裡,獨自彷徨街頭,無所依歸的孩子們。」
《醉生夢死》
這部是去年的新片,講社會底層人物,描述一個母親、一對兄弟和一名房客共處一屋的悲傷故事,片中除有濃厚母子情、兄弟情,也有在張作驥電影首見的同志情。
台灣其實還有不少同志電影,比如任賢齊主演的《明天記得愛上我》,楊佑寧主演的《十七歲的天空》,楊丞琳主演的《刺青》等等,包括台灣導演蔡明亮也拍過不少涉及同志情的電影,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
你看過哪些?你有什麼其他好推薦,都歡迎再下方評論。
3. 請問一部台灣電影的名字
漂浪青春
( Drifting Flowers )
導演: 周美玲
主演: 趙逸嵐,房思瑜,白芝穎
片長: 100mins
上映時間: 2008-08-15
主演
趙逸嵐Yilan Zhao .....竹篙
房思瑜Siyu Fang .....盲歌女菁菁
白芝穎Zhiying Bai .....妹狗
陸奕靜Yi-Ching Lu .....老水蓮
徐麗雯 Liwen Xu ....年輕水蓮
王學仁 Xueren Wang ....老阿彥
劇情介紹
青春易逝,生命不斷轉進,三個不同世代的男人女人,三段同樣酸甜的愛情追尋。《刺青》導演周美鈴再度挑戰女同志話題,請來陸奕靜與房思瑜等人演出,三段式的敘事結構,講述了三個同性戀者各自的感情經歷。
妹狗,八歲的她,就有了戀愛的本能,臉紅心跳,啟蒙了未知的一生。竹篙,另一個她,十七歲,乳房急劇發育中,她卻有了纏胸的沖動,青春,在探索身體、追尋愛情中,如夢一般迅速遠去。水蓮,已老的她,五十五歲,當愛情走到最後,只剩下自己孤單的長影。
年紀尚小的妹狗與盲女歌手姐姐菁菁(房思瑜)相依為命,女樂手竹蒿愛上了菁菁,妹狗則愛上了竹蒿,三個人的感情糾纏再翻轉……年長的水蓮(陸奕靜)迫於世俗與男同性戀者阿彥假結婚,兩人由年輕相伴到老,水蓮不停的回憶著自己曾經深愛的戀人……
當青春時光逝去時,生命還剩什麼意義,而我們又該做些什麼?……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導演自述
《漂浪青春》是我「六色彩虹電影」的第三部曲了,這部片子是「紅色」,主題是「生命」。(註:前兩部曲是2004《艷光四射歌舞團》——黃色、2007《刺青》——綠色。)
拍完這部電影,我的同志電影創作將暫告一段落、暫時轉向其他題材,不知幾年後,我們才會再以新的頓悟,回來拍完另外三個彩虹。
至此,不禁有一種「修業已達第一階段目標」的感覺。下一階段,將繼續挑戰另一番風貌的創作;但在前往下一段路之前,我還是忍不住頻頻眷顧《漂浪青春》,戀戀不舍其風情,不願那麼快離開她。
《漂浪青春》是一扇獨特的生命之窗,開展出平易近人、但令人驚異的生命風景,特別是她那麼貼近土地、貼近生活、貼近我們的成長經歷,所以她非常「台」,一種質感細膩的「台」、詩意盎然的「台」,是專屬於這方島嶼所吟唱的一首獨特情歌。
在她真實的生活歷練中,她有著幽默自嘲的性格;同時,她以一古怪但純真的姿態,傲視俗世的荒謬;她只能勇往直前,用切膚的經歷,去表達對人生的體悟、對命運的看法。
不同於《刺青》的都會性格、動漫畫元素、夢幻色彩,《漂浪青春》散發著鄉野氣質,從寫實出發、開展出荒謬的真實存在。
如果說這兩部電影有什麼呼應關系,我會說:「《刺青》如夢,《漂浪青春》如實;我們既活在夢中、也活在現實里,兩者都是真實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面對荒謬的人生,我能夠不斷地從電影創作中獲得力量、獲得感動,這是我深感奇妙並真心感謝的地方。
[編輯本段]關於影片
第一段:妹狗。
8歲的小女孩,在嫉妒的情緒中,發現了愛情;她心儀的對象,是一個英姿煥發的女樂師竹篙,小妹狗為這樂師所迷倒,卻無意間發現盲歌女姐姐和樂師間的親密接觸,小妹狗既憤怒又失落,遂隨口欺騙姐姐,使得眼盲的姐姐迷失在人山人海的廟會之中,迷失了方向。此事使得妹狗遭到竹篙的憤怒責罵,妹狗難過地離家出走,社工也質疑盲姐姐照顧妹妹的能力,賭氣的妹狗,從此留在寄養家庭,寄養媽媽寵愛妹狗,希望姐姐在妹狗長大之前不要來找她。妹狗雖然得到了優渥的生活,但內心懊悔的她,心中始終有一處空盪盪……
第二段:水蓮。
青春的記憶猶在,怎知愛情早已到了盡頭;失智的老婆婆-水蓮孤獨地活在一團紛亂的記憶裏;年輕時,她曾和阿彥辦了一場假結婚,新郎新娘各有自己的同性愛人。但如今,水蓮的愛人早已去世,而新郎阿彥,則在情人來來去去中,發現自己感染了愛滋病,他悲傷孤寂,自暴自棄著不願就醫。水蓮把阿彥誤認為是過世的同志愛人,固執地將阿彥留在身邊,並要求他穿上女裝,以免這段同性戀情曝光;阿彥不忍一再戳破水蓮,只好任她擺布;於是,一個失憶的婆婆和一個扮裝的阿公,並肩坐在公園裏,形象怪異;但這古怪的形狀卻引來一群惡少看不順眼,他們戲弄阿彥、挑釁辱罵,一場尷尬至極的沖突就要爆發……
第三段:竹篙。
時光倒退,回到前述主角們的青少年時期,男孩子氣的竹篙和女性化的阿彥是要好的玩伴;這年他們還不到17歲。竹篙發育中的女性身體,令她感到渾身不對勁;她偷偷束綁自己的乳房,同時也 因為自己「半男娘」的狀態,遭到大哥的排擠;竹篙不明白自己到底是男還是女,找不到自己在家族社會中的定位。竹篙和布袋戲班舞娘水蓮發生了一夜戀情,兩人在身體的探索中探索著各自的困惑;青春的秘密在暗夜中流動,竹篙漸漸明白了自我;天亮,她們的困惑已消失,竹篙已有了長大的感覺,她決定獨立生活,而未知的命運,將在遠方等著她勇敢去探索……
導演簡介
周美玲,大學時主修哲學。既非電影學徒、也非學院出身;視拍片為修行,為了實踐創作,大膽走向獨立製片之路。左手拍紀錄片、右手拍劇情片,游刃有餘。她常透過一個通俗劇情,傳達荒謬的寓意;又透過巧妙的象徵,鋪陳豐富的層次;她的作品總是具有一種美感和詩意,又流露著一股引人的古怪氣息。
[
4. 周美玲導演過的百合電影有那些
有以下,希望能幫助到你,還請及時採納謝謝!
1993年,執導劇情短片《燈》,該片獲得電影基金會優良創作輔導短片,她也因此開始了導演生涯。 1994年,執導劇情短片《身體影片》。1995年,擔任紀錄片《單打雙不打》的助理導演,該片由董振良執導。1993年,執導劇情短片《燈》,該片獲得電影基金會優良創作輔導短片,她也因此開始了導演生涯。 1994年,執導劇情短片《身體影片》。1995年,擔任紀錄片《單打雙不打》的助理導演,該片由董振良執導。
2002年,執導紀錄片《極端寶島》,該片獲得25屆金穗獎最佳紀錄錄像帶獎 、第3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國際競賽類評審團特別獎 ;同年,執導紀錄片《私角落》 ,該片獲得第4屆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第3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評審團大獎 。2003年,執導紀錄片《擺渡》。
2004年,執導個人首部長片《艷光四射歌舞團》,該片獲得第41屆金馬獎年度最佳台灣電影獎 、韓國亞洲獨立製片影展觀眾票選最佳電影獎 。2005年,執導劇情電影《黑暗視界》。2006年,擔任劇情電影《單車上路》的製片人,該片由李志薔執導。
2007年3月30日,自編自導的劇情電影《刺青》上映 ,該片獲得第5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泰迪熊獎 、羅馬亞洲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
2008年,執導由趙逸嵐、房思瑜、白芝穎聯袂主演的劇情電影《漂浪青春》,該片講述了三個同性戀者各自的感情經歷 ,入圍第5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全景單元 ;同年,執導由房思瑜、龐庸之聯袂主演的劇情電影《麥子不死》。2009年,執導由徐貴櫻、姚元浩、陳奕聯合主演的劇情電影《搏浪》 。
2010年,自編自導由炎亞綸、房思瑜合作主演的校園劇《死神少女》,該劇講述了死神少女渡度化12個青少年的故事 。2011年,執導音樂短片《聽你說》,該片由郁可唯歌唱。2013年9月6日,執導的愛情電影《花漾》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由陳意涵、陳妍希、言承旭聯合主演 。
2015年,在紀錄片《我們這樣拍電影》中出鏡。2016年,執導由溫升豪、是元介、徐麗雯聯合主演的恐怖電影《回魂》 。2017年,自編自導由鍾瑤、盧婕合作主演的愛情電影《替身》;7月1日,自編自導的愛情喜劇電影《偽婚男女》在台灣上映,該片由唐振剛、周厚安共同主演 。
5. 王心凌演的那部講女同志的電影叫什麼
台北電影獎的新片《花吃了那女孩》中偶像藝人林嘉欣和王心凌演繹女同志之戀,令人耳目一新。在21日台北電影節首映式上兩人異口同聲表示,「拍打架的戲比床戲還要難」,王心凌還因為入戲太深打傷了手,縫了好幾針。
《花吃了那女孩》5月份在香港電影節引起轟動,被香港媒體喻為女版《春光乍現》。《花吃了那女孩》21日晚在台北電影節首映,導演陳宏一率林嘉欣、王心凌出席,分享拍戲點滴。
林嘉欣雖以偶像形象出道,但勇於嘗試新角色,在《花吃了那女孩》中林嘉欣首次挑戰「花心女同志」的角色,與前任、現任女友糾纏不清,就連前前任女友也來湊一腳,形成復雜多角戀。
能歌能演的王心凌,在《花吃了那女孩》飾演林嘉欣現任女友,「愛得強烈才會痛得深刻」是王心凌在片中的名言,當談起戀愛,時而甜美得讓人融化,時而任性到不講理,甚至還將林嘉欣過肩摔。
王心凌對自己的電影處女秀原本相當緊張,當看到影迷反應熱烈,讓她放下心中大石。電影海報上王心凌輕咬林嘉欣耳朵引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