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園加班多麼
㈠ 鄉鎮衛生院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前景
:論鄉鎮衛生院的改革(對王國強建言書的修改) 王國強同志的建言書是符合客觀事實的,其提出的改革方案絕大部分是可行的,但是唯獨鄉鎮衛生院走他的市場化理論是不行的,我認為要想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鄉鎮衛生院必須:收支兩條線,全額財政撥款
一:鄉鎮衛生院的現狀
1、鄉鎮衛生院目前的管理滯後,設備陳舊,技術落伍,效益低下,人員成分參差不齊(正式工、招工、臨時工並存),運行機制各種各樣(公有制、股份制、承包制並存)
2、鄉鎮衛生院因為醫葯費貴,又無技術特長,目前處在一個「小病不來看,大病看不了」的兩難境地,猶如「雞肋」。病人有大病到二級或三級醫院解決,有小病到村衛生室或非法行醫處就診,鄉鎮衛生院僅是一個擔負防保任務的醫療中轉站。
3、無論醫院是公有制或私有制,因為目前都是自負盈虧,迫於經濟壓力,所以大部分鄉鎮衛生院都冒險擔負著對病人、對自己的雙重風險,進行一些「明知不能為而為之」的醫療業務。少部分效益較好者,盲目投資,力趕二級醫院,但由於人員技術等相關配套設備跟不上而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造成了客觀的重復投資和浪費。
4、看病貴。鄉鎮衛生院大多看一些常見病、多發病,而這些病的消費就像老百姓的「菜籃子」一樣普通,最廣泛也最敏感,因此其價格多少也最容易引起老百姓生活質量和情緒的波動。
5、因為經濟利益醫生隨意開大處方和回扣葯,造成醫患互不信任;醫生與醫生之間為完成業務量互相競爭、攻擊,是現行制度在讓白衣天使們道德淪喪啊!
6、鄉鎮醫務人員的工資低(大多發70%工資,約700—800元)、福利少、節假日嚴重缺乏(僅春節放幾天假,還得排班,且無加班費),與身邊的老師和公務員相比較,造成心理極不平衡。在此競爭與低下的工作環境中,令一部分不忍心對病人「痛下殺手」的仁慈醫生不堪重負(我就是)。
7、農村合作醫療受鄉鎮衛生院節制,極易從中作梗。凡不在本院看病的報銷時處處卡壓,合作醫療漸漸成了為鄉鎮衛生院謀利的工具,而農民得實惠甚少。
8、我的經歷:我在1997年秋分配於鄉鎮衛生院,時至今日歷經三任院長,三種體制,但無一例外都是背離了為人民服務的總旨。究其原因,其實很簡單,病人永遠是存在的,只不過是在哪裡消費而已。鄉鎮衛生院為何效益差,病源少?效益差是因為院長腐敗,醫院開支大;病源少是因為醫院葯品價格太貴(特別是針劑輸液),而衛生室和非法行醫者正好鑽了這個葯品的差價空子,故將很多常見病、多發病患者吸引走,這樣便引起很多的輸液事故就不足為奇了。而政府在一次次的醫改中並沒有真正為廣大老百姓和職工的利益考慮。以我院為例:1997年實行的是公有制,但實則為自負盈虧的企業經營模式,好在H院長領導有方,並率先在全國實行了農村合作醫療模式,效益較好,但由於缺少收支兩條線的監督管理機制,因為蓋防保樓及購車時收受賄賂而晚節不保。S院長接任時順應國家潮流對職工搞了競爭上崗制,可嘆中國的很多改革制度的制定都是在要求職工應該如何努力工作,而很少要求領導應該如何勤政廉政,殊不知,每一次改革成功的關鍵就是領導。S院長在位時利用競爭上崗的機會打壓職工,吃喝玩樂,無所作為,倚仗與衛生局的私人關系揮霍國家財產,雖不貪污、不受巨賄,但將一個好端端的醫院搞得頻臨破產。之後見已無油水可撈,又調到另一家效益好的醫院繼續花天酒地,二年之後幸虧當地職工有骨氣,挺起內哄,S院長無奈只得退居二線,安度晚年。第三位Z院長接過我院的爛攤子,已是寸步維艱,2003年又順應全縣潮流搞了所謂職工參股的股份合作制,以我院為例:院長2萬元,副院長1.5萬元,職工1萬元(後來因職工沒錢改投為6000元),所投資金歸醫院使用,並美其名曰:風險共擔,提高職工的積極性。殊不知這一下正符領導美意。全縣大部分鄉鎮衛生院的所投股金基本被揮霍殆盡,院長的區區2萬元股金何足掛齒?隨便通過購買器械葯品、建築、吃喝等日常開支即可撈回,再不行的還可以調任,理所當然的將股金帶走。可嘆廣大職工既不能分紅,也不能要回股金,至今仍是懸案。2005年醫院早已呈負數增長,職工近十年來雖一直在努力工作,一切以「經濟利益」為中心,但仍填不滿這樣一個無底洞。於2005年春天響應號召又率先實行了承包制(一包30年),改為民營醫院,美其名曰:收回國有資產,甩掉財政包袱。醫院由縣財政評估後估價(包括固定資產和負債),由院長優先購買(如院長錢不夠可以拉少數職工參股),但負債部份可以仍舊背負,不必首付。一個鄉鎮衛生院就這樣經過衛生局的操作以首付48萬元的價格賣了出去,以後所得盈利即為承包人所有。這樣不僅低價侵吞了國家財產,而且醫院背負職工的大量債務(包括拖欠工資、原來股份合作制時的所投股金、臨時工及鄉醫的抵押金等)就可以一分錢也不用還了,除非你走人不幹。多麼可悲的改制,剩下的就只有開足馬力,減少一切開支,想盡一切辦法掙老百姓更多的血汗錢了!而職工的工資待遇只能憑老闆的收入和臉色來賞賜。
二:鄉鎮衛生院市場私有化或公有制企業化或取消的危害
1、加重低收入群體和農民的負擔,連看一些常見病、多發病都要花費很多錢
2、一部分鄉鎮衛生院在競爭中淘汰,會造成農民看病難(不方便),如化驗血、尿、糞常規,拍x光片等簡單檢查都需去縣城,搶救農葯中毒等基層能處理的急診病人被延誤。
3、鄉鎮衛生院私有化後,易造成防疫工作被重視不足,或被利用為掙錢的工具,即使國家將醫防分開,但也造成了分設浪費及工作開展的不便利(因為防保的工作需要醫療的支持,如防疫針過敏反應的搶救,婦女孕查保健與妊辰生產與兒保的連續性不可分割,結核病的臨床發現與篩查需胸片、血沉支持等)
4、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如非典等烈性傳染病)的基層網路救治,村衛生室和私有醫院是不能有組織性、有紀律性、有完整性地完成的!只有具有公立性質的鄉鎮衛生院既具有一定素質的業務隊伍,又能號令一致地擔此重任。
5、鄉鎮醫院私有化後,對同樣是統招分配的基層醫務人員不公平,他們僅僅是因為被下放從而不能在上級醫院熏陶鍛煉,導致技術落伍,故不能跳槽到上級醫院就業,只能在鄉鎮醫院任老闆宰割!久之必生怨恨。
三:鄉鎮衛生院的改革方案
1、收支兩條線。所有收入上交,所有開支均需寫申請報批。(可杜絕醫院腐敗及節約能源)
2、僅保留人事局在編全民職工(如個別醫院富餘或缺如可進行統一調配),工資(含院長)全額按公務員待遇發放,並且像老師一樣在銀行領取。相關科室應實行網路化以節省人員,如遇人員不足,招工及臨時工人員可通過考試擇優按需定崗,其工資另定,仍由財政支付。(嚴禁由醫院另設小金庫支付,否則又會出現看病貴的源頭)
3、院長的任命完全可以放手職工通過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舉產生,並規定為二年一屆,並且每年度進行一次政績考核。
4、建立完善的監督與激勵機制。a、投訴制:對服務態度惡劣,頻出醫療事故的領導職工一經查實即黃牌警告,再次則紅牌下崗;b、考核制:對醫務人員實行業務技能考核,如三次不過則下崗;對院長實行廉政業績考核,不通過則撤職。C、立法制:所有提成回扣均按受賄罪論處。
5、醫防不分家。如果鄉鎮衛生院實行財撥,則防疫工作及人員正好納入醫院管理,既可以互補,又利於更好的開展工作。(如前文所述)
6、廢除醫生業務量,醫院所用葯品在收款室聯網可查,價格透明,嚴格禁止醫院購進網外的差價大的葯品,讓醫生通過拿回扣的方式賣給病人。
7、全民醫保,所有合法醫院(包括民營、私立醫院)都要給予醫保優惠。隨著國家富裕應逐步加大醫保報銷比例,如所有葯品經報銷後都低於出廠價,則所有不享受醫保政策的非法醫葯個、團體就會不查自滅(當然賣假葯者除外)。現在很多降低葯價的措施都是在修修補補,而不是用一個最簡單、最有效的辦法來解決。例如:為了降低葯價、方便購葯而產生的葯店,現在反過來若不給予其醫保政策,其生存就困難了;若僅剩幾個大的葯店在維持,那購葯方便又何從談起?還有葯品零加價的建議,其實根本就用不著,零加價只是解決了葯費貴的問題,但由於各醫院技術含量不一,那麼技術收費又如何來規定呢?其操作難度太復雜啦!而且若只有鄉鎮衛生院零加價,必然會引起二級、三級、私立醫院的葯品價格不一致,又會生出許多枝枝葉葉的問題。
8、取消醫保的個人負擔部分,這樣做可以使文化意識低下者、傷殘老幼者、流浪孤寡者、及大量貧苦農民等免費享受社會主義的衛生福利事業。
9、醫保與醫院脫鉤,應像保險公司一樣成立醫保中心,並形成一套完善的以方便病人為中心的報銷制度。如可實行a、病人在第一次報銷時建立醫保卡,即「隨報隨建」,這樣既不用在規定時間內專門抽調人力物力建卡,也不會使任何一個有病的病人沒有醫保卡。b、建立發票聯網審核制度,防止假發票c、規定報銷完成的最長時限,並建立投訴制,以防止報銷工作人員吃拿卡要。d、如病人花費巨大,可實行治療期間的分段報銷,不必等病人出院後再給予報銷。
10、廢除轉診制。應該把轉診的決定權交給病人,這樣做既人性化,又防止了醫院或醫生有意設障,絕對不能夠把病人「私自轉診」或「越級轉診」作為理由而不給予報銷(如一位農村斷指病人需立即越級轉診至三級醫院治療,此時可以不需要二級醫院的轉診證明也能夠享受報銷)。但可以通過降低報銷比例來限制三級醫院的就診率。(應規定一些需要在三級醫院救治的疾病除外如斷指再植、心臟手術等)
11、大醫院的高年資醫生應定期到基層帶教,基層醫生應規定到一定的職稱或學歷後必須進修一次(如可規定每取得執業醫師資格、或獲得更高一層學歷、或獲得主治、副主任醫師等時必須要進修一次),這樣既可以杜絕進修腐敗,又可以形成梯隊式進修模式,促進醫務人員只有好好學習,才能不斷的進修深造。
12、村衛生室根據人口密集度設立(軟硬體需審批合格),有電腦聯網收費的衛生室由醫院代購葯品,並不得加價,享受醫保政策,自負盈虧;沒有電腦聯網收費的或思想暫不適應的可以自行從合法渠道購葯,自負盈虧,不享受醫保(目的為了防止假發票)。因有鄉鎮衛生院的固定價格對照和報銷差價的宏觀調控,只要醫保報銷比例逐年加大,任何不享受醫保政策的村衛生室都會失去價格優勢,從而自動滅亡或轉入醫保行列。
13、國家應重點投入在基層醫院能夠開展的急診搶救設備,如洗胃機、氧氣罐、常用檢驗設備、x光機、b超、心電圖等。而一些大型醫療器械和先進設備就沒有必要投入了。鄉鎮衛生院需要培養的應該是全科醫生,既能夠看一些常見病、多發病,又能夠准確的轉診分流病人,盡量不做一些難度大的專科治療,這樣做對病人負責,對醫生也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整個醫療環境要做到三級分明。
總之,所有的改革方案必須要從制度上杜絕產生腐敗的火苗才能成功;所有的改革方案必須要以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中心才能深得民心,長久不衰
㈡ 臨床醫學很辛苦嗎
一般臨床五年本科生,在大一和大二進行基礎課程學習,大三、大四進行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等臨床課程學習,大五臨床實習一年。學醫的同學一般都會比較勤奮,所以學業競爭壓力是存在的,況且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這些知識以後是要用在臨床上的,不敢也不能怠慢。
有大量的知識需要學習,說不清的趕場考試,自然壓力是大的!記憶深刻的是,特別是考內科學和外科學之前,誰都不願意內科學和外科學考一個差的成績,證明自己不適合當醫生。幾乎每天都在教室學到深夜,當時的壓力感覺比高考還大。
大學臨床醫學專業課學習內容相對較多,包括: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生理學、病理學、生物化學、葯理學、人體解剖學、預防醫學、神經病學、精神病學、大學英語、政治等,同時在你學習這些課程時還會隨時到實驗室做實踐。
㈢ 上海白領的體驗異常率達99%,在國企上班的壓力究竟有多大
一般來說,國企壓力不算大,壓力比較大的是民營企業。根據最近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上海白領群體中,體檢報告異常的比率達到了98%,也就是每一百個上海白領中只有兩個人的體檢報告是健康的。在調查數據中顯示,在女性白領人群中,困惱其身體健康的疾病主要是骨質疏鬆、幽門螺旋杄菌、慢性宮頸炎,尤其是女性的慢性宮頸炎在過去的四年間,發病率上漲了1倍左右。而男性白領最常出現異常的體檢指標為血粘度升高、甲狀腺異常、慢性咽炎,血粘度升高是中年男性最常見的疾病,可能引發失眠,脫發等疾病症狀。
其實其他公司又何嘗不少一樣,猝死的員工只有一個,熬夜加班的員工卻有千萬個,未來如果年輕人不重視自己的健康狀況其身體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