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河的牡丹
①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是誰寫的
唐.劉禹錫
《賞牡復丹》
庭前芍葯妖制無格
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芍葯、荷花也算是享有盛名的佳卉,詩人只用了「妖無格」和「凈少情」,便將這兩種花的美中不足點了出來。應該說詩人觀察得很細,筆法卻是寫意的。芍葯與牡丹同科(牡丹又名「木芍葯」),盛開時極艷麗,但花朵大都集中在花株的頂端,未免呆板、張揚了些,花形少變化,不及牡丹花掩映在綠葉扶疏中,千姿萬態,婀娜多姿,花色豐富。荷花素有「君子花」的美譽: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但它的不枝不蔓,矜持冷艷,自是少了一些情趣和風致,而且,即使在最盛開之時,荷塘里也還是綠肥紅瘦,不成氣候。詩人在點評了「芍葯」、「芙蕖」的美中不足後,筆鋒陡轉,由靜態轉為動態,由微觀到宏觀,直抒胸臆道:「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那種春光萬里、奼紫嫣紅、傾城傾國的美景,詩人隻字不提,一個「動」字,就把無限的想像和美感留給了讀者去延伸……昔日的唐都就是今日的花城洛陽,牡丹花會期間,當您置身於牡丹花的海洋,就會豁然解讀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的詩句。
② 牡丹最貴惟春晚,芍葯雖繁只夏初。 唯有此花開不厭,一年長佔四時春。是誰寫的
蘇軾《月季》 意思是花開四季,可贊常紅.
③ 牡丹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和願望
(一)國家繁榮昌盛的象徵
牡丹花開時節,繁花似錦,燦爛輝煌。在大唐盛世,全國上下無不為之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長安的狂歡節。唐代詩人劉禹錫不禁贊譽:「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以後李正封又有「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名句,更有皮日休寫牡丹的好詩:「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競誇天下無雙艷,獨占人間第一春」。北宋昭文館大學士韓瑜的牡丹詩中,又以「國艷」嘉譽牡丹。由此,自唐宋以來,牡丹成為吉祥幸福、繁榮昌盛的象徵,並得以世代延續下來。1959年,周恩來總理在洛陽說過:「牡丹是我國的國花,它雍容華貴,富麗堂皇,是我們中華民族興旺發達、美好幸福的象徵」。今天,牡丹的這一文化象徵意義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因為她非常貼切地代表了改革開放的中國國泰民安,前程似錦的美好形象,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願望。
(二)對富裕生活的期盼與追求
牡丹花姥紫婿紅,富麗堂皇,從氣質上給人以富貴之感。自宋以來,牡丹即被稱為「富貴花」。此說起自宋哲學家周敦頤《愛蓮說》①,他寫道:「自李唐以來,世人甚愛牡丹」。「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從此,牡丹與「富貴」二字緊密聯系在一起。明著名畫家徐渭題墨牡丹詩寫道:「五十八年貧賤與,何曾妄念洛陽春?不然豈少姻脂在,富貴花將墨寫神。」他也稱牡丹為「富貴花」n清代菏澤趙世學寫《牡丹富貴說》,他寫道;「吾觀牡丹一花,穀雨開放,國色無雙,有獨富焉,群芳圃中孰堪比此艷麗者乎?」「即以牡丹之富貴言之,其富也,富而無驕,非君子而實君子者也;其貴也,貴而不挾,非隱逸實亦隱逸者也」。在歷代繪畫及各種工藝美術作品中,牡丹作為富貴的象徵,與其他花鳥、山石的不同組合,就表現出與富貴結合在一起的不同的寓意。
應當提到,在舊社會,「富貴」二字似乎是剝削階段擁有財富和地位的象徵。其實,「富貴」二字本身並不為剝削階段所佔有。在一定意義上,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以追求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為動力的。至聖先師孔子說:「不仁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他只反對為富不仁,鄙視用不仁手段攫取富貴,並不將富貴視為邪惡與異端。實際上,在後面提到的民俗文化中,富貴二字應用相當廣泛。牡丹被賦予富貴的品格,恰恰是牡丹贏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本質內涵。在舊社會,窮苦的勞動群眾也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自己能夠富裕起來,追求富裕可以說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性。幾千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征途上,歷經苦難,痴心不改。今天,中國共產黨就明確提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中國的根本出路是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牡丹,正代表著人民群眾的期盼與追求。
(三)勁骨剛心、不畏權貴的高風亮節
人們喜愛牡丹,還賦予了牡丹能代表中華民族精神力量的優秀品格。在武則天貶牡丹的傳說中,武則天冬日游園,一時興至,竟下令百花限時開放,百花懾於權勢,不得不開,獨牡丹沒有按時開花,而被武則天下令放火燒之,貶出長安。在《秋翁遇仙記》中,一夥惡奴毀花霸園,是牡丹仙子及時趕來救活了被毀壞的牡丹花,嚴懲了暴徒。牡丹不畏權貴和惡勢力,倍受稱贊,認為她「不特芳資艷質足壓群葩,而勁骨剛心尤高出萬卉」。作為「富貴花」,牡丹並不嬌嫩脆弱,她原來生長在莽莽群山中,近代因為森林面積日漸縮小,濫挖葯材,以至野牡丹只能在懸崖峭壁中頑強生長。在黃土高原乾旱貧瘠的土地上,她仍然開出絢麗的花朵,正如《牡丹之歌》所歌頌的那樣,她真正地表現出「把美麗獻給人間」,一種無私奉獻的美德。
除此以外,在人民群眾的心目中,牡丹也是美的化身,純潔與愛情的象徵。在西北廣為流傳的民歌——「花兒」,「花兒」指的就是牡丹,也是對唱雙方中,男方對女方的稱呼。
國尊繁榮昌盛,家重富貴平安,人喜幸福吉祥,這些特點和寓意,牡丹身上兼而有之。
④ 張榮德的牡丹畫一般什麼價格
張老師的牡丹畫每平尺5000~15000元人民幣。此價格是文化部給予規定。
⑤ 茹永林的牡丹畫多少錢一平方
吳榮林的牡丹畫每平方應該在3萬到35000之間。
⑥ 擅長畫牡丹的畫家是誰
張志文,被譽為「世界第一牡丹畫家」。據了解,著名畫家張志文出生在河南洛陽,作品回多次參加答國家級美展,從1998年開始創作的《華夏牡丹圖》長500米,堪稱世界第一牡丹畫卷,被指定為黨的十六大獻禮作品,張志文由此被畫壇譽為「世界第一牡丹畫家」。
古今中國擅長牡丹畫的最好的名人畫家:慈禧太後、徐渭、黃澤金、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何香凝、潘天壽、王成喜、張志文、趙軍、劉紅芳、唐玉潤、邵仲節、李耀庭、秦文、王俊萍、陳揚 等。其實,書畫這東西,誰是最好是沒有統一標準的,因為每個人對每個畫家作品的欣賞水平和審美觀點不一樣。每個畫家的書畫作品都有各自喜歡認可的人。
還是畫家黃澤金這句話說的好:「不是因為你不喜歡誰的畫,誰的畫就是最差的。也不是因為你喜歡誰的畫,誰的畫就是最好的。繪畫本身就是沒有統一標准和統一尺度的東西,它都是要誇張的手法表現出來的。你不喜歡的有人喜歡,你看不懂的有人看得懂。所以,不管是誰千萬別拿個人的觀點代表所有人去評價某幅畫或某個畫家。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代表所有人。」
⑦ 牡丹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意義。
牡丹花復開時節,繁花似錦,燦制爛輝煌。在大唐盛世,全國上下無不為之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長安的狂歡節。由此,自唐宋以來,牡丹成為吉祥幸福、繁榮昌盛的象徵,並得以世代延續下來。1959年,周恩來總理在洛陽說過:「牡丹是我國的國花,它雍容華貴,富麗堂皇,是我們中華民族興旺發達、美好幸福的象徵」。今天,牡丹的這一文化象徵意義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因為她非常貼切地代表了改革開放的中國國泰民安,前程似錦的美好形象,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願望。
⑧ 蘇軾寫的《牡丹》
牡丹
[宋] 蘇軾
花好長患稀,花多信佳否。
未有四十枝,枝枝大如斗。
牡丹
[宋] 蘇軾
小檻徘徊日自斜,只愁春盡委泥沙。
丹青欲寫傾城色,世上今無揚子華。
⑨ 牡丹的歌詞
牡丹花下獻上痴痴愛,不管是應不應該,見盡千花百般美貌,未像牡丹風韻可愛。版國權色天香惹我傾心愛,把一切閑花比下來,百媚千嬌最多俏麗,自然絕色一見令人愛。多一抹胭脂,就濃得太鮮艷,多一瓣香,便會減姿彩,完全完美,麗質天生誰及你,一相見心花就開。怪不得我會心醉,管不了是應不應該,我願痴痴獻出我生命,算是做鬼都要盡情愛。多一抹胭脂,就濃得太鮮艷,多一瓣香,便會減姿彩,完全完美,麗質天生誰及你,一相見心花就開。怪不得我會心醉,管不了是應不應該,我願痴痴獻出我生命,算是做鬼都要盡情愛。
⑩ 牡丹畫誰畫的好
個人認為是王雪濤的牡丹畫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