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種球怎麼繁殖
❶ 百合花種球怎麼繁殖,分球和扦插發芽率最高
百合花常見的繁殖方法主要包括為分球繁殖、扦插方法、播種繁殖、組織培養,在進行分球種植的時候,要將種球放在濕沙中催芽,當植株長有1~3顆球莖進行移栽,採用扦插的時候要將鱗片埋入沙土一個月左右,待春季長出新芽就可以直接栽種。
百合花種球的繁殖方法
1、分球繁殖
組織培養是近些年農學家新研發出來的種子培育方法,百合花組織培育即利用百合花的不同部位,如子房、花絲、磷片等基部的腋芽組織培育成試管苗,然後移植到苗床護理,長大後可供生產種球。
❷ 百合花如何繁殖新的種球
繁殖百合花可用播種法,鱗片扦插法,子球繁殖法(分株繁殖),組培繁殖等。
(一)播種繁殖
1.採收種子:百合授粉後10~15天,子房開始膨大,經60~150天果成熟開裂前即可採收。
2.春、秋季均可播種。春播者,第二年春,氣溫超過30℃時播種。播種前將種子放在燈光前,揀出胚發育充實的種子供播種,發芽適溫為12~15℃。15℃以上種子發芽快,但幼苗瘦弱;而5℃以下不發芽。
3.播種土用二份肥沃壤土,一份粗砂和一份泥炭土,每立升中加入過磷酸鹽1克。
4.播後覆土0.5~1厘米,約20~30天子葉出土。6個月後即可開花。
5.秋季植株枯萎後形成小鱗莖,培育2~3年後成為開花鱗莖。
(二)鱗片扦插
1.鱗片扦插不受季節限制,待鱗莖老熟掘出3~4年鱗莖,放置通風處吹乾,剝下肥大鱗片。
2.木製的沙床、淺盆內將鱗片插入2/3~4/3,插後保溫遮陽,經45~120天後可形成小鱗莖。
(三)子球繁殖法
1.當接近地面的莖節長出小子球,小心摘下。
2.每個子球可繁殖一株植株。
(四)組培繁殖
先用洗滌劑清洗干凈,再用75%酒精和0.1%升汞消毒30分鍾,再用無菌水沖洗3次。較大的鱗片可切成小塊,接種在添加萘乙酸0.5~1.0毫克/升和6-苄氨基腺嘌呤0.1~1.0毫克/升的MS培養基上,5~7天後,外植體上出現球形小突起,14天後,小球體變成叢狀芽,1個月後形成小鱗莖。
(2)百合花種球怎麼繁殖擴展閱讀
繁殖百合花主要分小鱗莖和鱗片扦插為主。
小鱗莖繁殖:
必須要有足夠的小鱗莖,增加小鱗莖數量的方法有:
1.種植大鱗莖時適當增加深度。
2.開花前後剪去地上40厘米以上的莖葉。
3.開花後將莖帶葉剪成帶3~4張葉片的小段,淺埋在濕沙土中。小鱗莖種植2年後就可開花。
鱗片扦插繁殖:
選擇發育良好的百合,等開花後挖出陰干幾天,取中間鱗片,基部朝下插入沙土中,稍露頂端。遮蔭並保持土壤的濕潤,2~3個月後便可形成小鱗莖。小鱗莖需經2年的栽培才能成為開花鱗莖。
❸ 百合種球如何種植種植過程中如何管理
百合的生產種植有兩個過程,即種用球莖(種球)的培育和商品百合的培育。種球的種植在生產上最常用的是鱗片扦插法和仔球繁殖法。下面分別做詳細介紹:
在實際的種植管理中,採取哪種種植方式,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