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夢約牡丹亭

夢約牡丹亭

發布時間: 2021-02-03 05:38:02

① 夢短夢長俱是夢,年來年去是何年"出自《牡丹亭》的哪一出

出自《牡丹亭》第二出 言懷:

柳夢梅:……每日情思昏昏,忽然半月之前,版做下一夢。夢到權一園,梅花樹下,立著個美人,不長不短,如送如迎。說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緣之分,發跡之期。」因此改名夢梅,春卿為字。正是:「夢短夢長俱是夢,年來年去是何年!」

望採納~

② 湯顯祖《牡丹亭》全文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溟莫中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不可與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落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

傳杜太守事者,彷彿晉武都守李仲文、廣州守馮孝將兒女事。予稍為更而演之。至於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漢睢陽王收拷談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書。自非通人,恆以理相格耳!第雲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拓展資料:

譯文:

天下女子的多情,難道還有像杜麗娘那樣的嗎?夢見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親手描繪自己的畫像傳於世以後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尋求到所夢的人而復生。像杜麗娘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覺中激發起來,而且越來越深,活著時可以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為情而生。活著不願為情而死,死而不能復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極點啊。夢中產生的情,為什麼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難道還缺少這樣的夢中之人嗎?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親,等到掛冠辭官後才感覺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說法啊。

記述杜太守事跡的故事,模仿了晉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廣州太守馮孝將兒女戀愛的傳說。我稍加改動而寫成了這個劇本。至於杜太守拘押拷打柳夢梅,也就象漢代睢陽王拘押拷打談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徹的。自己不是學問貫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強調(杜麗娘死而復生與柳夢梅結合的事)從理的角度看一定沒有,又怎麼知道從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公元1583年(萬曆十一年)中進士,任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因彈劾申時行,降為徐聞典史,後調任浙江遂昌知縣,又因不附權貴而免官,未再出仕。曾從羅汝芳讀書,又受李贄思想的影響。在戲曲創作方面,反對擬古和拘泥於格律。作有傳奇《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戲曲史上,和關漢卿、王實甫齊名,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

③ 牡丹亭.驚夢的全文翻譯

全文翻譯:

天下女子的多情,難道還有像杜麗娘那樣的嗎?夢見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親手描繪自己的畫像傳於世以後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尋求到所夢的人而復生。像杜麗娘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多情的人了。

她的情在不知不覺中激發起來,而且越來越深,活著時可以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為情而生。活著不願為情而死,死而不能復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極點啊。夢中產生的情,為什麼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難道還缺少這樣的夢中之人嗎?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親,等到掛冠辭官後才感覺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說法啊。

記述杜太守事跡的故事,模仿了晉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廣州太守馮孝將兒女戀愛的傳說。我稍加改動而寫成了這個劇本。至於杜太守拘押拷打柳夢梅,也就象漢代睢陽王拘押拷打談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徹的。自己不是學問貫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強調(杜麗娘死而復生與柳夢梅結合的事)從理的角度看一定沒有,又怎麼知道從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牡丹亭.驚夢》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

原文如下: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溟莫中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不可與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落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

傳杜太守事者,彷彿晉武都守李仲文、廣州守馮孝將兒女事。予稍為更而演之。至於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漢睢陽王收拷談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書。自非通人,恆以理相格耳!第雲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3)夢約牡丹亭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牡丹亭》因教書先生教授了《詩經》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詞,杜麗娘萌生傷感之情,在與丫鬟一起游覽了自家的後花園之後更生傷春之情,回來後竟然夢中與一手持折柳的公子在花園內有了一番雲雨之情,在夢醒之後獨自入後花園尋找夢里多情郎。

由此,也就有了崑曲《牡丹亭》中杜麗娘「游園」、「驚夢」和「尋夢」等幾段戲。戲劇家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被改編成各種戲曲傳唱了數百年之久,「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的詞句更是膾炙人口。

在江南蘇杭一帶,崑曲是當年頗為流行的一種戲曲,而《牡丹亭》則一直是崑曲的保留劇目。《牡丹亭》中,最為引人入勝的當屬杜麗娘與柳夢梅那亦真亦幻的愛情故事。

④ 夢短夢長俱是夢,年來年去是何年"出自《牡丹亭》的哪一出

出自《牡丹亭》第二出 言懷:

柳夢梅:……每日情思昏昏,忽然半月之版前,做下一夢權。夢到一園,梅花樹下,立著個美人,不長不短,如送如迎。說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緣之分,發跡之期。」因此改名夢梅,春卿為字。正是:「夢短夢長俱是夢,年來年去是何年!」

望採納~

⑤ 求《牡丹亭》中最為經典的幾折戲的完整唱詞。

湯顯祖《牡丹亭》中的經典唱詞

【繞地游】

回鶯囀,

亂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炷盡沉煙,

拋殘綉線,

恁今春關情似去年。

曉來望斷梅關,宿妝殘。

你側著宜春髻子恰憑欄。

剪不斷,理還亂,悶無端。

已吩咐催花鶯燕借春看。

雲髻罷梳還對鏡,

羅衣欲換更添香。

【步步嬌】

裊晴絲吹來閑庭院,

搖漾春如線。

停半晌整花鈿,

沒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雲偏。

我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醉扶歸】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

艷晶晶花簪八寶鈿。

可知我一生兒愛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處無人見,

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

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畫廊金粉半零星。

池館蒼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綉襪

惜花疼煞小金鈴。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皂羅袍】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雲霞翠軒,

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好姐姐】

遍青山啼紅了杜鵑,

那荼蘼外煙絲醉軟,

那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

閑凝眄生生燕語明如剪,

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尾聲】

觀之不足由他繾,

便賞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倒不如興盡回家閑過遣。

瓶插映山紫,

爐添沉水香。

驀地游春轉,

小試宜春面。

春呵春!得和你兩流連。

春去如何遣?

恁般天氣,好睏人也!

【山坡羊】

沒亂里春情難遣,

驀地里懷人幽怨,

則為俺生小嬋娟,

揀名門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甚良緣,把青春拋的遠。

俺的睡情誰見?

則索要因循靦腆,

想幽誰邊,

和春光暗流轉。

遷延,這衷懷哪處言?

淹煎,潑殘生除問天。

【山桃紅】

怎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

是答兒閑尋遍,

在幽閨自憐。

轉過這芍葯欄前,

緊靠著湖山石邊。

和你把領扣兒松,衣帶寬,

袖梢兒搵著牙兒沾也。

則待你忍耐溫存一晌眠。

是那處曾相見?

相看儼然,

早難道好處相逢無一言。

【畫眉序】

好景艷陽天,

萬紫千紅盡開遍。

滿雕欄寶砌,雲簇霞鮮。

督春工珍護芳菲,

免被那曉風吹顫,

使佳人才子少繫念,

兒中也十分歡忭。

⑥ 牡丹亭全文翻譯

天下女子的多情,難道還有像杜麗娘那樣的嗎?夢見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親手描繪自己的畫像傳於世以後就死了。

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尋求到所夢的人而復生。像杜麗娘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覺中激發起來,而且越來越深,活著時可以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為情而生。

活著不願為情而死,死而不能復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極點啊。夢中產生的情,為什麼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難道還缺少這樣的夢中之人嗎?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親,等到掛冠辭官後才感覺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說法啊。

記述杜太守事跡的故事,模仿了晉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廣州太守馮孝將兒女戀愛的傳說。我稍加改動而寫成了這個劇本。至於杜太守拘押拷打柳夢梅,也就象漢代睢陽王拘押拷打談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徹的。自己不是學問貫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

只是一味強調(杜麗娘死而復生與柳夢梅結合的事)從理的角度看一定沒有,又怎麼知道從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原文: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莫中求得其所夢者而生。

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薦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

傳杜太守事者,彷佛晉武都守李仲文,廣州守馮孝將兒女事。予稍為更而演之。至於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漢睢陽王收考談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自非通人,恆以理相格耳。第雲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6)夢約牡丹亭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明王朝為了鞏固封建統治,定程朱理學為正統思想,宋明理學家從維護封建禮教出發在「情」與「理」的關繫上,把二者對立起來,把「理」說成純善的,而把「情」說成「惡」,是人慾,強調以理制情,直至滅情,提倡「存天理,滅人慾」。

皇帝和皇後親自編寫《女戒》之類書提倡「女德」,包括婦女貞潔等。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級的興起,封建制度逐漸走向衰落。

明朝中期出現了一股懷疑程朱理學的思潮,出現了提倡個性解放,反對封建禮教的進步思想。在這樣的背景下,《牡丹亭》誕生了。

文章通過女主角杜麗娘與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熱情歌頌了杜麗娘的至情,歌頌了反道學、反禮教,追求愛情自由的斗爭精神。

作者: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

公元1583年(萬曆十一年)中進士,任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因彈劾申時行,降為徐聞典史,後調任浙江遂昌知縣,又因不附權貴而免官,未再出仕。

曾從羅汝芳讀書,又受李贄思想的影響。在戲曲創作方面,反對擬古和拘泥於格律。作有傳奇《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戲曲史上,和關漢卿、王實甫齊名,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⑦ 求《牡丹亭》中《尋夢》的原文和情節大意 要《尋夢》的阿!!!!謝謝啦 ^-^

第十二出 尋夢
書名:牡丹亭 作者:湯顯祖

【夜遊宮】〔貼上〕膩臉朝雲罷盥,倒犀簪斜插雙鬟。侍香閨起早,睡意闌
珊:衣桁前,妝閣畔,畫屏間。伏侍千金小姐,丫鬟一位春香。請過貓兒師父,
不許老鼠放光。僥幸《毛詩》感動,小姐吉日時良。拖帶春香遣悶,後花園里游
芳。誰知小姐瞌睡,恰遇著夫人問當。絮了小姐一會,要與春香一場。春香無言
知罪,以後勸止娘行。夫人還是不放,少不得發咒禁當。〔內介〕春香姐,發個
甚咒來?〔貼〕敢再跟娘胡撞,教春香即世里不見兒郎。雖然一時抵對,烏鴉管
的鳳凰?一夜小姐焦躁,起來促水朝妝。由他自言自語,日高花影紗窗。〔內介〕
快請小姐早膳。〔貼〕「報道官廚飯熟,且去傳遞茶湯。」〔下〕
【月兒高】〔旦上〕幾曲屏山展,殘眉黛深淺。為甚衾兒里不住的柔腸轉?
這憔悴非關愛月眠遲倦,可為惜花,朝起庭院?」「忽忽花間起夢情,女兒心性
未分明。無眠一夜燈明滅,分煞梅香喚不醒。」昨日偶爾春遊,何人見夢。綢繆
顧盼,如遇平生。獨坐思量,情殊悵恍。真個可憐人也。〔悶介〕〔貼捧茶食上〕
「香飯盛來鸚鵡粒,清茶擎出鷓鴣斑。」小姐早膳哩。〔旦〕咱有甚心情也!
【前腔】梳洗了才勻面,照台兒未收展。睡起無滋味,茶飯怎生咽?〔貼〕
夫人分付,早飯要早。〔旦〕你猛說夫人,則待把飢人勸。你說為人在世,怎生
叫做吃飯?〔貼〕一日三餐。〔旦〕咳,甚甌兒氣力與擎拳!生生的了前件。你
自拿去吃便了。〔貼〕「受用餘杯冷炙,勝如剩粉殘膏。」〔下〕〔旦〕春香已
去。天呵,昨日所夢,池亭儼然。只圖舊夢重來,其奈新愁一段。尋思展轉,竟
夜無眠。咱待乘此空閑,背卻春香,悄向花園尋看。〔悲介〕哎也,似咱這般,
正是:「夢無彩凰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行介〕一逕行來,喜的園門洞
開,守花的都不在。則這殘紅滿地呵!
【懶畫眉】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什麼低就高來粉畫垣,元來春心無處不飛
懸。〔絆介〕哎,睡荼蘼抓住裙衩線,恰便是花似人心好處牽。這一灣流水呵!
【前腔】為甚呵,玉真重溯武陵源?也則為水點花飛在眼前。是天公不費買
花錢,則咱人心上有啼紅怨。咳,辜負了春三二月天。〔貼上〕吃飯去,不見了
小姐,則得一逕尋來。呀,小姐,你在這里!
【不是路】何意嬋娟,小立在垂垂花樹邊。才朝膳,個人無伴怎游園?〔旦〕
畫廊前,深深驀見銜泥燕,隨步名園是偶然。〔貼〕娘回轉,幽閨窣地教人見,
「那些兒閑串?那些兒閑串?」
【前腔】〔旦作惱介〕唗,偶爾來前,道的咱偷閑學少年。〔貼〕咳,不
偷閑,偷淡。〔旦〕欺奴善,把護春台都猜做謊桃源。〔貼〕敢胡言,這是夫人
命,道春多刺綉宜添線,潤逼爐香好膩箋。〔旦〕還說甚來?〔貼〕這荒園塹,
怕花妖木客尋常見。去小庭深院,去小庭深院!〔旦〕知道了。你好生答應夫人
去,俺隨後便來。〔貼〕「閑花傍砌如依主,嬌鳥嫌籠會罵人。」〔下〕〔旦〕
丫頭去了,正好尋夢。
【忒忒令】那一答可是湖山石邊,這一答似牡丹亭畔。嵌雕闌芍葯芽兒淺,
一絲絲垂楊線,一丟丟榆莢錢。線兒春甚金錢吊轉!呀,昨日那書生將柳枝要我
題詠,強我歡會之時。好不話長!
【嘉慶子】是誰家少俊來近遠,敢迤逗這香閨去沁園?話到其間靦腆。他捏
這眼,奈煩也天;咱噷這口,待酬言。
【尹令】那書生可意呵,咱不是前生愛眷,又素乏平生半面。則道來生出現,
乍便今生夢見。生就個書生,恰恰生生抱咱去眠。那些好不動人春意也。
【品令】他倚太湖石,立著咱玉嬋娟。待把俺玉山推倒,便日暖玉生煙。捱
過雕闌,轉過鞦韆,掯著裙花展。敢席著地,怕天瞧見。好一會分明,美滿幽香
不可言。夢到正好時節,甚花片兒吊下來也!
【豆葉黃】他興心兒緊咽咽,嗚著咱香肩。俺可也慢掂掂做意兒周旋。等閑
間把一個照人兒昏善,那般形現,那般軟綿。忑一片撒花心的紅影兒吊將來半天。
敢是咱夢魂兒廝纏?咳,尋來尋去,都不見了。牡丹亭,芍葯闌,怎生這般凄涼
冷落,杳無人跡?好不傷心也!
【玉交枝】〔淚介〕是這等荒涼地面,沒多半亭台靠邊,好是咱眯<目奚>色眼
尋難見。明放著白日青天,猛教人抓不到魂夢前。霎時間有如活現,打方旋再得
俄延,呀,是這答兒壓黃金釧匾。要再見那書生呵,
【月上海棠】怎賺騙,依稀想像人兒見。那來時荏苒,去也遷延。非遠,那
雨跡雲蹤才一轉,敢依花傍柳還重現。昨日今朝,眼下心前,陽台一座登時變。
再消停一番。〔望介〕呀,無人之處,忽然大梅樹一株,梅子磊磊可愛。
【二犯幺令】偏則他暗香清遠,傘兒般蓋的周全。他趁這,他趁這春三月紅
綻雨肥天,葉兒青。偏迸著苦仁兒里撒圓。愛殺這晝陰便,再得到羅浮夢邊。罷
了,這梅樹依依可人,我杜麗娘若死後,得葬於此,幸矣。
【江兒水】偶然間心似繾,梅樹邊。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
便酸酸楚楚無人怨。待打並香魂一片,陰雨梅天,守的個梅根相見。〔倦坐介〕
〔貼上〕「佳人拾翠春亭遠,侍女添香午院清。」咳,小姐走乏了,梅樹下盹。
【川撥棹】你游花院,怎靠著梅樹偃?〔旦〕一時間望,一時間望眼連天,
忽忽地傷心自憐。〔泣介〕〔合〕知怎生情悵然,知怎生淚暗懸?〔貼〕小姐甚
意兒?
【前腔】〔旦〕春歸人面,整相看無一言,我待要折,我待要折的那柳枝兒
問天,我如今悔,我如今悔不與題箋。〔貼〕這一句猜頭兒是怎言?〔合前〕
〔貼〕去罷。〔旦作行又住介〕
【前腔】為我慢歸休,緩留連。〔內鳥啼介〕聽,聽這不如歸春暮天,難道
我再,難道我再到這亭園,則掙的個長眠和短眠!〔合前〕〔貼〕到了,和小姐
瞧奶奶去。〔旦〕罷了。
【意不盡】軟咍咍剛扶到畫闌偏,報堂上夫人穩便。咱杜麗娘呵,少不得樓
上花枝也則是照獨眠。
〔旦〕武陵何處訪仙郎?(釋皎然) 〔貼〕只怪遊人思易忘。(韋庄)
〔旦〕從此時時春夢里,(白居易) 〔貼〕一生遺恨繫心腸。(張祜)

劇情梗概是: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說同他有姻緣之分,從此經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名麗娘,才貌端妍,從師陳最良讀書。她由《詩經·關雎》章而傷春尋春,從花園回來後在昏昏睡夢中見一書生持半枝垂柳前來求愛,兩人在牡丹亭畔幽會。杜麗娘從此愁悶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陽安撫使,委託陳最良葬女並修建「梅花庵觀」。3年後,柳夢梅赴京應試,借宿梅花庵觀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畫像,發現杜麗娘就是他夢中見到的佳人。杜麗娘魂游後園,和柳夢梅再度幽會。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妻,前往臨安。杜麗娘的老師陳最良看到杜麗娘的墳墓被發掘,就告發柳夢梅盜墓之罪。柳夢梅在臨安應試後,受杜麗娘之託,送家信傳報還魂喜訊,結果被杜寶囚禁。發榜後,柳夢梅由階下囚一變而為狀元,但杜寶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強迫她離異,糾紛鬧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圓滿解決。

⑧ 湯顯祖<牡丹亭 驚夢>全文翻譯

麗娘游園歸來,睏倦了,便伏幾小睡,卻作了個甜美的夢:夢見一個小生,拿著柳枝,向她說道:「小生那一處不尋訪小姐來,卻在這里。

恰好在花園內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書史,可作詩以賞此柳乎?」麗娘沒有答話,只是想:「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小生一笑,唱道:「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便牽麗娘衣袖,轉過芍葯欄前湖山石邊說話去了。

麗娘怎會在夢中與一素昧平生的人幽會呢?原來一直受封建禮教禁銅的麗娘,沒有人與她說過知心話。與她最親近的母親,看她睡個午覺,也要說不符家教,看她綉對鴛鴦,也不以為然。

麗娘委實寂寞得很,渴望有人關心她同情她,當夢中人說出這「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八個字時,動魄驚心,怎能不引為知己?以柳枝求題,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見,他不是捧來珠光寶氣的首飾,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

戲里有一折「寫真」,描寫杜麗娘作自畫像,可見她有很高的藝術修養,在她眼裡,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經濟價值之間並不劃等號,一草一木都可人畫,對金銀珠寶、烏紗玉帶卻看不上眼。在這一點上,他們又有了共同語言。心靈上的相通,在麗娘看來是頭等重要的事,與此人為伴是幸福的,輕輕地一牽,便隨他而去了。

拓展資料

賞析

《游園驚夢》小說的最終主題——人生如夢

作者在這篇小說里,苦心經營製造「夢」的意象。夢境和仙境,十分相像,只有一點大異:仙境是永恆的,夢境是短暫的。人類往往不願面對「人生有限」「世事無常」的悲苦事實,卻躲藏入「一切如故」的自欺幻想里。然而,俗語說得好,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今晚竇夫人這棟「上上下下燈火通明,亮得好像燒著了一般」的大樓公館,哪裡持得了多久,轉眼間就會燈火熄滅,燒成灰燼。今晚的錢夫人,就是明天的竇夫人。

小說的主人公藍田玉由一位崑曲藝人一躍成為錢將軍夫人,也曾經風華蹁躚,烜赫一時,「筵席之間,十有八九的主位,倒是她佔先的。」然而這一切都是「從前錢鵬志在的時候」,現在她不過是一個落魄夫人,王謝堂前的燕子,落入了百姓人家。

烜赫與沒落,構成刺激性的對照。對於沒落,是無奈的現實,錢夫人無力去改變,於是就只剩下追憶與懷戀,自己並不能超脫出來,把這一切視若浮雲。竇公館門前兩旁的汽車,大多是公家的黑色小汽車,「錢夫人坐的計程車開到門口她便命令司機停了下來」。

這一細節動作,表現錢夫人還很在意自己的面子,遮掩自己沒落的現實。在筵會中,錢夫人幾次有意識地或潛意識地回憶起自己風華蹁躚時候的場景,與現實的筵會做比照,折射出錢夫人對過去的懷戀。

作者對過去生活的追憶更多的是在心理情感上對故國的眷戀。在這里,故國不僅僅是祖國大陸、舊時家園,而是一種情感,一種對舊時在心理上的認同感、歸屬感。故國更多的是一種心理情感,而祖國大陸、舊時家園只是承載這種情愫的載體。這種情愫,以鄉愁的形式表現出來。

例如,錢夫人總覺得「台灣的衣料粗糙,光澤扎眼,尤其是絲綢,哪裡及得上大陸貨那麼細致,那麼柔熟?」「台灣的花雕到底不及大陸的那麼醇厚,飲下去終究有點割喉的。」這種對台灣的不認同感,並不僅僅得自於錢夫人自己,而是敗走台灣的人的普遍的心理情緒。

比如來台幾十年,竇公館請客仍用上海的廚子,劉副官仍頑固地操著蘇北的口音。這些都是去國之人的鄉愁的整體表現,他們對台灣、對台灣的現狀並沒有認同感、歸屬感,而是頑固地堅持過去的生活(比如票友會),頑固地眷戀著大陸。

這些人在白先勇認為都是一群「流浪的中國人」,他們退走大陸,在台灣又不能融入和歸屬,他們沒有自己的家園,在心理情感上處於漂泊狀態,所以對故國懷有強烈的眷念。白先勇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有著深刻的認同感的,在《游園驚夢》這部小說里擇取崑曲票友聚會也是有象徵意義的。

在六十年代,作為「中國表演藝術中最精緻最完美的一種形式」的崑曲也已經式微了,受到歐美電影等新興文化的強烈沖擊。小說中堅持喜愛和追憶崑曲這種傳統藝術的,都是一些從大陸敗走的遺民如錢夫人、竇夫人、余參軍等。他們既是政治上的遺民,也是傳統文化上的遺民。

台灣本土的人脫離大陸本土文化的母體,對這些傳統文化並沒有多高的欣賞能力,也就沒有多少眷戀。人心不古作為一種現實,文化遺民們無力去改變,便只有承認,而他們對崑曲的堅持和喜愛,僅僅是對故舊文化的懷念,也是作者文化鄉愁的表現。

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個光輝燦爛的過去。可是就因為太講究純美、純粹精神,絲毫不肯接受現實俗世的污染,在今日的平民世界裡,已和一般人的生活幾乎完全脫節,再也無法受到欣賞和了解。

於是人人遺棄古老優美的中國文化,趨奔迎接嶄新通俗的西洋文化,正如清乾隆年間,通俗的「花部」亂彈終於取代了優美的「雅部」崑曲。如此,小說里錢夫人的今昔感觸,以及往日悼念,就有了更深一層的含義,而《游園驚夢》也就變得好像是作者對我們五千年傳統文化的一闕輓歌。

如此,《游園驚夢》小說,從錢夫人個人身世的滄桑史,擴大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貴族文化——的滄桑史。

同樣的暗示含義,亦可引申到社會型態問題上,那就是,影射貴族階級和農業社會的沒落,平民階級和工業社會的騰起,小說結尾,竇夫人問錢夫人:「你這么久沒來,可發覺台北變了些沒有?」錢夫人沉吟了半晌,側過頭來答道:「變多唆。」走到房門口的時候,她又輕輕的加了一句:「變得我都快不認識了——起了好多新的高樓大廈。」

「變」一字,就是這篇小說的中心主題。「起了好多新的高樓大廈」,即比喻工商業社會之興起。我們還注意到,今日宴會里唱《游園》的後起之秀,是徐「太太」,不是徐「夫人」。作者如此暗示:「上流社會」雖然還存在,「貴族階級」卻已隱逝無蹤。

⑨ 求:《牡丹亭》全文的翻譯。

自詡為杜甫之後的南安太守杜寶有一個女兒叫杜麗娘。十六七歲,生得貌美文雅,寫得一手好字,做得一手好詩。女工針鑿更是精巧。善丹青。很受父母的鍾愛。
但是,杜麗娘的父母對她管教得異常嚴酷,除了書房和綉樓,不許她走出院落一步,只許丫環春香伴陪,除父親和老師陳最良外,不得與任何男性接觸。
杜寶為使女兒成為知書達理的大家閏秀,特請開葯鋪的落第秀才陳最良為麗娘的老師,以倫理道理調教女兒,命春香伴讀。
陳最良是個腐儒,對兩個女孩子大講《詩經》裡面的「關關睢鳩「,作為聖賢之書,受到天真爛漫的春香的戲弄。
無邪的春香到後花園採摘鮮花時,捕到了兩只白蝴蝶,拿到綉房裡,引得麗娘春情大發,在春香的導引下,來到了後花園游春。
後花園里,奼紫嫣紅,百花爭艷。春鳥之聲不絕於耳,翩翩蝶舞挑動春光。碧波之內,游魚可數。牡丹亭邊,芍葯欄側假山嶙峋,好一派動人的春色啊!這春色使麗娘目不瑕接,久居樊籠,如今像一隻快樂的小鳥,飛翔在自由的空間里。
麗娘陶醉了,在春香出後花園回房應命之時,她倦倦地伏在牡丹亭里悄悄地走入夢鄉。
這時,從柳樹後閃出一個風流倜儻公子,手中舉著一枝柳條兒。他叫柳夢梅,自詡柳宗元之後。
柳夢梅向杜麗娘招手,麗娘欣然走過去,夢梅言說,夢中曾見麗娘,如約前來相見。麗娘羞澀之中,表示也似曾相見。夢梅向麗娘賦詩一首,輕挽麗娘轉過芍葯欄,到假山石後。夢梅為麗娘寬衣解帶,麗娘半推半就,二人雲雨一番,花神出面,飛撒花瓣驚醒二人,夢梅含笑而去。麗娘急喚夢梅。
她從夢中驚醒,春香見麗娘在牡丹亭內倦睡,忙扶她進綉房。
杜母聞此事,訓誡麗娘要守閨閣之道,不能再到後花園去,並嚴禁春香帶小姐出閨房亂走。
麗娘對夢中之事深懷不已,以焚香禱告為名,讓春香帶自己重遊花園,尋夢中所見。
尋夢不見夢梅,郁悶寡歡,與春香遒情,自畫像留春容。後卧病不起,杜母拷問春香,並請尼姑庵師傅石姑為其祈禳。與此同時,又請陳最良為麗娘診病。
麗娘思念夢梅愈深,病入高肓。臨終前,遺囑春香把她的自畫像放在假山石下,等待夢梅來取,並常呼喚麗娘之名。
麗娘病死後,父母為她修了梅花庵,令石姑在庵主事,命陳最良在園中守墳。
麗娘之父杜寶奉旨升遷淮揚安撫使,春香與杜母同去淮揚上任。
嶺南才子柳夢梅與其友韓子才相約到臨安赴試。夢梅在途中得欽差使臣苗舜賓資助,冒雪到南安,失足落水被陳最良救住梅花庵,在那裡養病讀書。
麗娘魂入冥府,胡判官上任,欲收麗娘為第九房妾,麗娘不從,胡判官對其用刑,並關入枉死城。
柳夢梅在後花園散心,假山石下拾到麗娘自畫像。上有夢中為麗娘題詩,掛在書房裡天天看畫,思念麗娘。
梅花庵石姑又收徒弟小尼姑。二尼為麗娘魂祭奠。
冥府中,監察御史已聞胡判官有貪污受賄的行為,早想在冥王前彈劾胡判官。但胡判官為冥王之妻弟,沒有十足把握,是無從下手的。正在這時,遇麗娘魂一案,御史就想以此開刀,精心策劃,上書彈劾胡判官。
御史在冥王面前極力奏本枉死城鬼魂麗娘如何聰慧,並言她為情而死,堪稱古今奇觀。冥王心動。提審麗娘魂,一見甚愛,查生死薄,麗娘陽壽未盡,應准其返回陽間。御史趁此機會彈劾胡判官貪臟枉法強占民女,冥王賜尚方寶劍,令其勘察胡判官罪行。
麗娘接冥王令牌,准許到陽間探親。麗娘魂回到南安杜府後花園,與夢梅在夢中多次幽媾,使夢梅每日觀麗娘自畫像神情恍惚,對麗娘倍加思念。
石姑和小尼姑為麗娘魂之時,其魂出現 ,將供桌上的蠟燭熄滅,二尼驚呼麗娘魂顯靈。麗娘又在夢梅夢中與其相會,並共發海誓山盟,結拜成夫妻。
一見夢梅,凡心大動的小尼姑,多次想與夢梅相會,但都被拒絕。而對夢梅早已有心的石姑,百般提防小尼姑和夢梅單獨接觸。
麗娘與夢梅每夜相會,歡聲笑語,被小尼姑察覺,誤以為夢梅和石姑相交;石姑卻誤以為是和尼姑相交,於是,二尼相互捉姦。
冥府中,胡判官不死心,無視御史的警告,千方百計想佔有麗娘魂。他令小鬼向夢梅索命,想以此要挾麗娘從命。因此,本不該進冥府的夢梅,卻被小鬼鎖進了枉死城。
麗娘魂聞知此事非常著急,只好將自己所藏積蓄,向胡判官行賄,換取夢梅陽壽。夢梅還陽後,遵麗娘囑,和石姑等人將麗娘墓掘開,開棺,灌還魂湯,使麗娘還魂。
事發後,麗娘和夢梅帶石姑遠赴臨安,小尼姑投奔它寺。
陳最良發現麗娘墓被盜,星夜趕往淮揚報告杜寶。
金完顏亮欲南下奪取臨安,封叛將李全為溜金王作內應。李全與妻商計圍淮安打揚州。淮揚吃緊。杜寶奉命移鎮淮安。水路慢,杜寶改擇陸路。杜母與春香乘船回臨安。
李全緊圍淮安,杜寶帶兵殺入城內,於是陷入圍困之中。
陳最良到淮安城外被李全捉住,李全妻楊氏,設計揚言殺掉了杜母春香,放走陳最良,讓他回到淮安城內向杜寶報信。
陳最良果然到淮安後報告杜寶,杜母春香被殺,麗娘墓被盜。杜寶設計命陳最良返回李全營內,傳達招安之意。
陳最良帶信給李全,李全接受招安撤軍,淮安解圍。
杜母和春香回到臨安,兵慌馬亂之中投宿旅店,巧遇麗娘、石姑,母女相認。
柳夢梅到臨安赴試,過了日期,他在考場門前大哭求情。可巧主考官是曾資助過他的欽差使臣苗舜賓,因而特許他參加考試。
柳夢梅考試完畢,受麗娘之託,到淮安看望岳父杜寶,杜寶不認,並以盜墓賊罪名將柳夢梅拿下吊打。
陳最良金殿送奏書,被封為黃門奏使官,因金兵南侵科舉榜遲發,現金兵已退,聖上下召發榜,柳夢梅高中狀元,金瓜儀從。
柳夢梅原家鄉的郭駝子到臨安尋找柳夢梅,可巧與奉旨尋找狀元柳夢梅的朝廷命官相遇。郭駝子被捉住,令其帶命官尋找柳夢梅。
杜寶因退金兵有功,官昇平章。柳夢梅強認杜寶為丈人,並告知麗娘已復活。杜寶不信,繼續吊打柳夢梅,並擬判罪。正在這時,郭駝子帶命官到,確認為狀元,杜平章不服,要上告聖上,給柳夢梅治罪。
軍校向杜麗娘報喜並宣旨讓杜母、麗娘五更面聖。
萬歲升朝,親審杜柳之案。聽證人李全等人的證詞後,聖上斷麗娘確已復生,杜母與春香未死,聖上主婚,准柳夢梅和杜麗娘結為夫婦,令杜寶認女認婿,全劇以圓駕之喜終結

⑩ 《牡丹亭》《驚夢》賞析

縱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牡丹亭��驚夢》賞析
【繞池游】〔旦上〕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貼〕炷盡沉煙,拋殘綉線,恁今春關情似去年?〔烏夜啼〕〔旦〕曉來望斷梅關,宿妝殘.〔貼〕你側著宜春髻子恰憑闌.〔旦〕翦不斷,理還亂,悶無端.〔貼〕已分付催花鶯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掃除花徑?〔貼〕分付了.〔旦〕取鏡台衣服來.〔貼取鏡台衣服上〕雲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鏡台衣服在此.
【步步嬌】〔旦〕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雲偏.〔行介〕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貼〕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歸】〔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艷晶晶花簪八寶填,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堤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貼〕早茶時了,請行.〔行介〕你看:畫廊金粉半零星,池館蒼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綉襪,惜花疼煞小金鈴.〔旦〕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皂羅袍】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恁般景緻,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貼〕是花都放了,那牡丹還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荼 外煙絲醉軟.春香啊,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貼〕成對兒鶯燕啊.〔合〕閑凝眄,生生燕語明如翦,嚦嚦鶯歌溜的圓.〔旦〕去罷.〔貼〕這園子委是觀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
【隔尾】觀之不足由他繾,便賞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興盡回家閑過遣.
《牡丹亭》又名《還魂記》,是明代著名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湯顯祖,字義仍,號若士,亦號海若,又號清遠道人,別號玉茗堂主人.湯顯祖「於古文詞外,能精樂府、歌行、五七言詩;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醫葯、卜筮、河籍、墨、兵、神經、怪牒諸書」,湯顯祖個性耿介剛直、不肯趨炎附勢.年青時因拒絕首輔張居正的拉攏而兩次無緣進仕.直到張居正死後的第二年,也就是萬曆十一年(1583)湯顯祖三十三歲的時候才中進士.但他仍不肯趨附當權,故僅能在南京任太常博士.後改官南京詹事府主簿,又遷南京禮部祠祭司主事.萬曆十九年(1591),上《論輔臣科臣疏》,歷數神宗皇帝在位二十年間的朝政,諸如科場舞弊、弄臣賄賂、言路阻塞等弊端,觸怒了神宗,被謫遷廣東徐聞縣典史.一年後,又調任浙江遂昌知縣.終因不滿朝政腐敗,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棄官回臨川閑居,寓所號「玉茗堂」,湯顯祖於此致力於戲劇和文學創作活動,終其一生.其所作《紫釵記》《還魂記》(即《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這四大傳奇因均有夢境構想,被並稱「臨川四夢」,其中尤以《牡丹亭》為人嘆賞,時人謂「《牡丹亭》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他自己也說「一生得意惟在『牡丹』」.日本學者青木正兒在《中國近世戲曲史》中,盛贊湯顯祖的傑出成就,將之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牡丹亭》寫福建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杜麗娘到花園遊玩,回到閨房後就做一夢,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幽會.夢醒後她為相思所苦,傷情而死.三年後,柳夢梅去臨安應試,經過杜麗娘的墓地,拾得她的自畫像,後和杜麗娘的鬼魂相會,並掘墓開棺,使杜麗娘起死回生,二人結為夫婦.《牡丹亭》以強烈追求個性解放的進步思想,無情地抨擊了腐朽封建道學的理念束縛,深刻地表達了作者「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重情思想.其中《驚夢》是《牡丹亭》中最精彩的一折,低回婉轉地描摹出了「縱有萬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的那種自傷自憐自怨自艾的情緒.數百年來,人們以崑曲深婉纏綿的曲調反復地吟唱這一折,清麗悠遠、深情感傷的旋律與幽怨哀婉的情緒相得益彰,人們吟唱著杜麗娘的傷感無奈,直唱得口角生香.
杜麗娘是南安太守杜寶的獨生女兒,正值青春年少,父母視她為掌上明珠,他們的一片愛女之心使得他們力圖用自己的道德觀念把杜麗娘塑造成為一個符合當時社會規范的大家閨秀.杜麗娘被隔絕在深閨大院,「手不許把鞦韆索拿,腳不許把花園路踏」,杜麗娘在官衙里住了幾年,連後花園都沒有到過,白天睡一會兒都成了違反家教,遭到父母的責罵,她只能做些女紅,或者看看書史來打發時光.杜寶為了把女兒調教一個合乎閨閣的大家閨秀,請個老先生教女兒讀書,陳最良是一個典型的老學究,滿嘴的之乎者也,滿腦子的封建教條. 在這樣嚴格的封建家庭教育下成長的杜麗娘本來是個十分溫順的少女.然而環境的寂寞,精神生活的空虛,使一個正在成長的青春少女感到苦悶,苦悶的杜麗娘在丫鬟春香的鼓動下,准備到自家的花園遊玩,《驚夢》一折就從這里開始.
旦和貼都是劇中女性角色,旦的分類很多,一般有十二旦的說法,這里指杜麗娘.貼是丫鬟,此處指春香.「介」相當於元雜劇中的「科」,描寫人物的神態、體態.杜麗娘走上舞台,唱了一首【繞池游】,抒發自己清晨醒來百無聊賴的情緒.「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人里小庭深院」,春天的早晨,鶯啼婉轉喚醒夢中人,夢中醒來感受到春光撩人的煩亂.「遍」,到處都是.「人立小庭深院」用歐陽修「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意味,刻畫了一個被簾幕阻隔在閨房深處中孤獨寂寞的女性形象.春香不諳情事,春天的生機讓她由衷的感到歡欣.看到杜麗娘鬱郁寡歡,就慫恿她趁著大好春光梳著應景的發型去賞春.「宜春髻子」,相傳立春那天,婦女剪綵作燕子狀,戴在頭上,上貼「宜春」而字.杜麗娘心裡卻沒有一絲快慰,感嘆自己的心情「翦不斷,理還亂,悶無端」.杜麗娘在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心情的情緒下游園,奠定了整折戲的憂怨感傷的基調,正因有了如此微妙復雜的心理基礎,才引出了下文「傷春」.【步步嬌】寫杜麗娘懷著難以名狀的煩悶和自我欣賞的心情開始梳妝打扮.裊晴絲,一般有兩種解釋,一則說太陽穿過灰塵照進院子,一條若有若無的光線照進來,人的情思也如同這晃晃盪盪的光線無法平靜.一則直接把「晴」同「情」,寫人的情思起伏不定.在思緒萬千的心情下,杜麗娘戴上亮晶晶的花鈿,穿上華麗的錦裙,並從鏡中欣賞自己的美麗.如花美麗的少女從鏡子裡面審視自己的容貌、身段、神態,不禁沉醉.【醉扶歸】是杜麗娘自憐的集中表現,當春香從外在的衣物飾品上贊美她「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艷晶晶花簪八寶填」時,杜麗娘卻表白道「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拋開外在裝飾的陪襯,直接指向對自己不加任何雕飾的天生麗質美的欣賞,她認為自己的天然之美可使魚沉雁落鳥驚喧,花羞月閉花愁顫,極寫杜麗娘自己內心深處對自己美麗的欣賞愛憐.春香並不能真正理會杜麗娘的美麗,杜麗娘的美麗也正是「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了,「恰」,如同.杜麗娘用美麗的春天自喻,為後文傷春埋下伏筆,暗示「傷春」即是「自傷」.自己如花的美麗無人了解更無人欣賞,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的反差造成了杜麗娘心靈深處的強烈失落,一種孤獨無偶的情緒沁滿了心靈,這就點明了上文杜麗娘所感喟「翦不斷,理還亂,悶無端」這種鬱郁寡歡心情的來由.
【皂羅袍】是本折的高潮,刻畫了杜麗娘千回百轉的心態變化.鬱郁寡歡的杜麗娘到了繁花似錦的花園中,花園中的勃勃生機激發了杜麗娘心中被壓抑的人生慾望.杜麗娘看到花園里百花盛開、鶯歌燕舞,禁不住由衷地感嘆「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這贊嘆中夾雜著深深的傷感,自己的人生春天也同樣多姿多彩,然而卻無一人走進來.「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既是贊嘆花園春天的美好,也是反詰不肯走進自己生命欣賞自己美麗的人,具有著雙重的意味.杜麗娘抒發了古代待嫁女子普遍的幽怨,在古代詩詞中這種主題非常多,「勸君惜取少年時,莫待無花空折枝」的感嘆形成了女子「傷春」的傳統.備受壓抑的杜麗娘內心深處對美好景緻的嚮往使得初入園林中的她心潮起伏.如此美好的春光卻無人觀賞,杜麗娘由此聯想到自己,不僅悲從中來,「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奼紫嫣紅的美好景色都給了斷井頹垣觀賞,由物及人,一種自憐的情緒油然升起.這句話出於謝靈運語「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突出了良辰美景與賞心樂事之間的矛盾,指出杜麗娘黯然的心情與艷麗春光間的不諧,春天的生機強化了她黯然傷感的情懷.現實的苦悶,青春的覺醒使得杜麗娘對外部世界充滿了無限嚮往,「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錦屏人」指幽禁在深閨中的女子,即杜麗娘自指,杜麗娘在想像中把眼光從自己家的深宅大院轉向了外面的世界,那世界是自由自在的,人們在塗金錯採的遊船中賞春遊玩,直到把三春看盡.這段【皂羅袍】既是景語,也是情語.人物的感情和景色交織在一起,映襯了杜麗娘的對景自憐的傷感,其內心深處顧影自憐的哀愁在美好春光的感召下噴薄而出.在崑曲演員們慢回首低沉吟的纏綿哀婉詠嘆下,杜麗娘的內心情懷被反復地抒發.【好姐姐】大力渲染了春天的美麗.「遍青山啼紅了杜鵑,」,青山上到處都是紅色的杜鵑,「啼」字是從杜鵑鳥泣血聯想而來,寇準有詩雲「杜鵑啼處血成花」,杜鵑鳥以血染紅了自己的美麗,恰似美人以美麗綻放著自己的生命,蘊涵著隱隱悲壯之美.「荼 外煙絲醉軟」,「荼 」,一種晚春開放的小花,荼 花外是如煙的暖暖春光,春光如煙似夢,一個「醉」字寫出人沉醉春光里心酥身軟的感受.「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牡丹雖然美麗,但是在春天即將逝去的時候才開放,怎麼能在春花中佔得花魁呢!這里深寓著杜麗娘對自己美麗的青春被耽誤了的幽怨和感傷.「閑凝眄,生生燕語明如翦,嚦嚦鶯歌溜的圓」,「閑凝眄」,凝神.只聽見燕子呢喃明快如剪,黃鶯歌唱音調圓潤甜美.以上從所見所感所聞展示了春天無限的美麗.春光越是美好,無人欣賞才越讓人惋惜,傷春之意格外濃烈.那種覺醒後的嚮往格外強烈,而現實的束縛又使得杜麗娘沮喪灰心.「便賞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便」,即便.「十二」,虛指,猶言所有.看也看不夠的春天美景只能被斷壁頹垣環繞,即便自己把所有的景緻都看遍了也難以改變「三春無人見」的命運,只能徒然增加自己的煩惱.雖傷春,但更傷「我」.在《驚夢》中,杜麗娘的感情起伏非常大,從青春意識覺醒所帶來的煩悶到對愛情的朦朧渴望,以及這種渴望無法實現的無奈,從贊美春天到傷感春天以及傷感個人命運的無法把握,杜麗娘復雜的內心世界通過游園被加以細膩地描摹.
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之下,她還回憶起詩詞樂府里描寫的古代女子,有的「因春感情,遇秋成恨」,在痛苦的歲月里斷送了她們的一生;但也有象張生、崔氏那樣的才子佳人,「前以偷期密約,後皆成秦晉」.這樣,她的青春覺醒了,原本對愛情朦朦朧朧渴望也明確了.她悲嘆青春虛度,才貌淹沒「我生於宦族,長在名門,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誠為虛度青春,光陰如過隙耳,可惜妾身顏色如花,豈料命如一葉乎!」游園後,杜麗娘在夢中與俊美的柳夢梅雲雨纏綿,使得杜麗娘對愛情的渴望得到了頂峰,因而導致了她在對自由和愛情的憧憬中日漸衰弱最終埋骨幽泉.她期盼自由、幸福,但願「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對愛情的強烈嚮往使得杜麗娘在死後還在追尋,並找到了夢中的書生,主動地向他表示愛情,還魂結為夫婦,湯顯祖由衷地贊美杜麗娘對愛情的執著,「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題詞》).
明朝時期是中國古代婦女生存狀態最慘烈的時期,貞節牌坊和裹小腳這兩種對女人進行戕害的手段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整個社會從輿論和制度兩個層面對女人的生存進行了嚴厲的規范,而且理學家們倡導的「存天理、滅人慾」的主張正日益成為人們自覺遵守的一種道德准則.這種對人性本能的極端壓制也導致了當時倡導性靈主張的興起.杜寶夫婦對女兒的嚴厲要求正是對「存天理、滅人慾」的自覺執行,而杜麗娘被春光喚起的生命覺醒也正是性靈之強烈的形象說明.湯顯祖通過杜麗娘的形象藝術地概括了封建社會青年爭取自由幸福愛情的艱苦鬥爭,贊揚了對個性解放的追求,尤其對女性的自我拯救給予了正面的肯定.
杜麗娘是我國古典文學里繼崔鶯鶯之後出現的最動人的婦女形象之一,成為中國古代幽怨女子的典型.浪漫主義名劇《牡丹亭》行世後,家傳戶誦,那凄凄戚戚的劇情和幽婉哀怨、纏綿深情的聲腔,曾打動了無數觀眾的心,引起了眾多人的共鳴,婦女的反應尤為強烈.據說當時有許多青年女子讀了《牡丹亭》,先後為之傷情而亡. 如與湯顯祖同時代的婁江女子俞二娘,讀了《牡丹亭》後,深為劇中杜麗娘的遭遇所打動,聯想到自己在愛情上的挫折,不禁感慨萬分.她把自己的哀怨用硃砂一句句記錄在《牡丹亭》劇本上.在《驚夢》折上,她注道:「我睡覺也常常做夢,只有夢中才能見到平時見不到的東西,就像麗娘見到的那樣」.全劇評注完畢,她另抄了一份,打算託人捎給湯顯祖.但不久因感傷太過,憂憤而亡.湯顯祖知道後,特別感動,於是寫了一首詩來追悼她:「畫燭搖金閣,真珠泣綉窗;如何傷此曲,偏只在婁江」,詩前還寫了個小序:「婁江女子俞二娘秀慧能文詞,未有所適,酷嗜《牡丹亭》傳奇,蠅頭細字批註其側,幽思苦韻,有痛於本詞者,十七惋憤而終」.另外,當時揚州還有個叫金鳳鈿的女子,讀完《牡丹亭》,就給湯顯祖寫了封信.信上結合自己不幸的婚姻,抒發了內心的痛楚,還表示願意委身於湯顯祖.信發出後,她就朝思暮想,盼著湯顯祖能給她復信,終於相思成疾.待湯接著信趕來揚州時,金鳳鈿已經去世.湯顯祖深感惋惜,便出資為她營建了廬墓.而杭州女伶商小玲色藝雙佳,但愛情遭到很大的挫折,在對感情的體驗上,她對杜麗娘的感傷和無奈有著深深的共鳴,因而扮演杜麗娘分外傳神.每當演到《尋夢》《鬧殤》幾出戲,真若身臨其境,纏綿悱惻,忍不住珠淚盈眶.一次在唱到《尋夢》【江兒水】「待打並香魂一片,陰雨梅天,守得個梅根相見」時,因悲傷過度,竟倒在台上氣絕身亡. 明末曲家吳炳在傳奇《療妒羹》中通過女主人公喬小青,概括了這些殉情女子的憂傷與哀愁.小青自己被賣給一個叫褚大郎的商人作妾,為大婦所不容,被幽禁在後園.夜深入靜時,她便獨自挑燈夜讀《牡丹亭》,讀到悲切之處,不覺和淚研墨,賦詩吟道:「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閑看《牡丹亭》;人間亦有痴於我,豈獨傷心是小青!」後仿麗娘寫真,留像而逝.更有三女評《牡丹亭》的佳話.《長生殿》作者洪升有個好友叫吳吳山,初聘黃山女子陳同.尚未完婚,陳便去世.陳同生前酷愛《牡丹亭》,一邊看,還一邊加以評點.得病後依舊倚枕而讀,愛不釋手.她母親多次勸阻不成,不得已把書偷偷拿去燒了.幸好上卷放在枕頭底下,才免於一炬.陳同死後,吳吳山看到了這卷倖存的《牡丹亭》,見上面密行細字,評語極精闢動人,有幾頁還斑斑點點沾滿了淚痕,讓他驚嘆不已! 不久,吳吳山娶了清溪女子談則.談則在看到陳同評點的《牡丹亭》後竟也愛不釋手.她嘆息下卷不存,便從書市購來了下卷,仿照陳同的意思補評下去.吳吳山讀了談則的評語,簡直與陳同如出一手,更是驚訝.不料,談則評完《牡丹亭》也竟一病不起,離開了人間.幾年後,吳吳山繼娶古盪女子錢宜.錢宜看了幾頁陳、談評注的《牡丹亭》就人了迷.她一邊看,一邊也在書頁上注下了自己的感想.全書注完,她對吳吳山道:「以前曾聽說有個叫小青的女子評過《牡丹亭》,但後人不得見.眼下陳、談兩位姐姐,評點得如此精湛,何不把它刻印出來讓其流傳呢?」吳吳山聽了點頭稱是,答應了她的請求,錢宜變賣了自己的首飾作為刻板資金,到清康熙年間,三婦合評的《牡丹亭》終於刊刻行世了.曹雪芹《紅樓夢》中也有林黛玉聽了《牡丹亭》曲文心動神搖如醉如痴的描寫,《紅樓夢》二十三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寫林黛玉聽「皂羅袍」一曲,心荊搖盪,如醉如痴,站在路邊,黯然神傷,足見《牡丹亭》影響之巨,感人之深.《牡丹亭》不僅在女性的內心世界掀起了波瀾,其自傷自憐的心緒在男性世界也得到共鳴.「士不遇」是那個社會形態中男性尤其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文人士大夫最常見的狀態,不遇的佳人、失寵的宮妃都成為男性自喻的形象,詩詞中「男子做閨音」幾乎成了一種抒情模式,杜麗娘在《驚夢》中抒發的自傷自憐自怨自艾情緒就是他們本人真實的體驗,文人士大夫對杜麗娘內心世界的無奈和傷感他們有真切的體驗和共鳴.
《牡丹亭��驚夢》無論是主題、曲詞還是唱腔,在社會上都引起了普遍共鳴,成為昆劇最具代表性的劇目,被人們長期嘆賞與吟唱.

熱點內容
花語黑暗系 發布:2025-04-16 16:26:10 瀏覽:77
綬溪荷花池 發布:2025-04-16 16:21:03 瀏覽:253
紫羅蘭木手串辨別 發布:2025-04-16 16:19:38 瀏覽:850
七夕李廌 發布:2025-04-16 16:14:18 瀏覽:796
康乃馨鮮花可以放卧室嗎 發布:2025-04-16 16:10:21 瀏覽:286
模擬布百荷花 發布:2025-04-16 16:10:16 瀏覽:951
新冠病毒丁香 發布:2025-04-16 16:07:48 瀏覽:957
鮮花醞釀蜜糖 發布:2025-04-16 15:58:21 瀏覽:345
好一朵迎 發布:2025-04-16 15:53:16 瀏覽:64
看紫羅蘭永恆花園的感受 發布:2025-04-16 15:53:10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