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牡丹苗
⑴ 牡丹的嫁接繁殖是怎樣的
牡丹嫁接繁殖於9月進行,根接最為適宜。用牡丹或芍葯根作砧木,芍回葯根接後成活率高答;牡丹根較硬,不易操作,接後成活率不如芍葯,但生長比芍葯根旺盛,發根快並且多。砧木長25厘米左右,直徑1.5~2厘米,晾2~3天。接穗選母株基部當年生萌櫱枝,剪成長5~10厘米,有2~3個芽。將接穗基部腋芽兩側削成2~3厘米的楔形斜面,將砧木上口削平,劈開2~3厘米。將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使砧木與接穗形成層對准,用繩扎緊,介面處塗抹泥漿或液體石蠟。或在9月進行枝接。用實生牡丹作砧木,選當年生健壯的萌櫱枝作接穗。或在5月上旬至7月上旬進行芽接,砧木用牡丹實生苗,接穗用當年生枝條上的充實飽滿芽。
⑵ 嫁接牡丹的養殖
牡丹為深根性落葉灌木花卉,性喜陽光,耐寒,愛涼爽環境而忌高溫悶熱,適宜於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中生長。一般栽培牡丹花的盆土宜用砂土和餅肥的混合土,或用充分腐熟的廄肥、園土、粗砂以1:1:1的比例混勻的培養土。如栽培土壤中水分過多,其肉質根部容易腐爛。遇到連續下雨的天氣時,要及時排水,切不可讓其根部積水。牡丹不耐高溫,夏季天熱時要及時採取降溫措施,最好搭個涼棚,為其遮蔭。中午前蓋上草簾或蘆葦,傍晚揭去。這一措施及時做好,可以防止落葉,若任其受熱、落葉,將嚴重影響以後開花。牡丹因根須較長,植株較大,因此適合於地栽,若要盆栽,則應選大型的、透水性好的瓦盆,盆深要求在 30厘米以上。最好用深度為60-70厘米的瓦缸。牡丹花的繁殖,用播種法、分株法、嫁接法都可以。但用播種法時間太長,從播種時起,要4-5年後方可見花 盆栽時,盆底可用粗砂或小石子鋪3-5厘米厚,以利排水。盆土宜用黃砂土和餅肥的混合土,或用充分腐熟的廄肥、園土、粗砂以1:1:1的比例混勻的培養土。填土要使根系舒展,不能捲曲;覆土後要用手壓實,使根系與泥土緊密接觸,才易於成活。上盆後澆一次透水,放半陰處緩苗。轉入正常管理後,可放置向陽處,保證其有充分的陽光照射。生長期間要經常鬆土,每隔半個月左右施一次復合肥。新上盆的牡丹,不能施肥,特別忌施濃肥,否則肉質根會發霉爛死。半年後可逐漸施些薄肥,如腐熟的雞糞水或豆水等,肥水比例以20%-30%為宜。新上盆的牡丹第一年不一定能開出好花,但培養1-2年後,就能連年開花。牡丹一年在4月中、下旬開花,開花前可追施1-2次液肥;開花後半個月再追施1-2次液肥;伏天可用麻醬渣(每盆約40-50克)施1次乾肥,以利花芽分化。
⑶ 請問一下嫁接好的牡丹苗多少天能癒合到一塊謝謝了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嫁接好的牡丹苗一般都要30天才能癒合(但不能完全癒合,內因為完全癒合需要容3-6個月),但是這裡面也要考慮嫁接的方法,溫度,濕度,光照等因素,如果都偏高或偏低的話,可能要4個月左右。完全癒合6-12個月不等,謝謝!
⑷ 牡丹如何嫁接繁殖
1.嫁接繁殖的特點
嫁接繁殖主要應用於觀賞牡丹和優良品種的繁殖。菏澤、洛陽等牡丹種苗生產基地,嫁接是主要的繁殖方法。它有以下特點:一是通過嫁接,保留牡丹品種優良性狀。將嫁接繁殖與牡丹的播種、分株、壓條繁殖相結合,可大大提高優良品種的繁殖系數;二是通過嫁接,提高牡丹觀賞品質和應用價值;三是提高抗性,擴大牡丹栽培范圍。
2.砧木與接穗的選擇
(1)砧木的選擇
牡丹嫁接所用砧木有以下幾種:①芍葯根砧
用葯用芍葯根作砧木或用觀賞芍葯分株時取下的粗根作砧木均可。以粗度在1.5~2厘米,長15~20厘米以上,帶有須根的為好。據觀察,砧根年齡對嫁接成活率有明顯影響。從1年生到4年平均嫁接成活率分別為45.0%、88.3%、61.7%、11.7%。因此,選用2~3年生芍葯作砧木為宜。此外,砧根太粗(削口處直徑3.0厘米以上)成活率亦大幅度下降。
②牡丹根根砧
一般用生長3~4年,須根多粗度在1.5厘米以上的根作砧木,長25~30厘米。
③牡丹實生苗根砧
用2~3年生,根莖粗1厘米以上的鳳丹實生苗作砧木,嫁接成活率高,且成活後植株生長旺盛,苗木生長整齊規范,是今後出口苗木培育的主要方法。
(2)接穗的選擇
接穗宜選健壯植株上一年生粗壯萌櫱枝(俗稱土芽),其髓心實,接後易發根保活;次為上部當年生枝。接穗一般長約6~10厘米,帶有健壯的頂芽和一個或幾個小側芽。接穗要隨剪隨接,不可久放。遠途運輸以水苔或鋸末裝入塑料袋內保鮮。
嫁接成活率的高低,與接穗的品種有關,如種生紅、硃砂壘、藍田玉、大棕紫、盛丹爐、趙粉、狀元紅、大胡紅等嫁接成活率較高。而煙龍紫珠盤、梨花雪、三奇集盛等僅為10%左右。但改用牡丹實生苗做砧木,成活率可提高到68%以上。
(3)不同根砧對嫁接苗生長發育的影響
芍葯、牡丹兩種根砧對牡丹嫁接苗生長發育的影響各不相同。在生產上,一般牡丹嫁接多用芍葯根砧,其原因:一是芍葯根軟,操作容易,大多數品種成活率高;二是嫁接苗有矮化傾向,適於盆栽;三是耐濕程度增加,適於牡丹南移,但芍葯作根砧,牡丹苗後期生長弱,易感染病蟲害,培育出口優質苗木,建議慎用。而牡丹根作砧木,粗根較少,質地較硬,對嫁接技術要求較高且嫁後生長勢較弱。實生苗作根砧,由於具有完整的根系,親合力較高,嫁接後生長旺盛。不過嫁接苗的生長由於根砧不同,生長情況有一定差別:芍葯根嫁接初期生長快,但以後從接穗基部發根少,萌櫱不多,植株壽命較短;牡丹根砧嫁接苗接穗基部較易發根,萌櫱較多,壽命較長。不過芍葯根砧嫁接苗的生根情況也因品種而異,有的品種雖然嫁接成活率高達85%以上,但接穗本身不易生根,而只生長芍葯根,如趙粉、假葛巾紫、朱紅絕倫等,50%以上嫁接苗生長7~8年仍不生牡丹根。而首案紅、脂紅、藍田玉等品種,不但成活率高,而且接穗上生牡丹根者高達95%以上。
3.嫁接方法
牡丹嫁接的方法,以接穗的性質分,有枝接與芽接兩類;在枝接中,以在砧木上接合的部位而分莖接和根接;按嫁接時砧木的狀況,可分為地接法和掘接法。
(1)枝接
①嫁接時間與方法
牡丹枝接多於秋季進行。實踐證明,在秋季嫁接時間越早越好,最晚不能遲於11月份。不論是掘接或是居接,均需根據砧木性質或粗細而採用嵌接或切接、劈接等各種操作方法。
掘接法
生產中多用以芍葯根為砧的嵌接法。從2~3年生芍葯上取下1.5~2厘米的粗根作砧,放陰涼處2~3天,變軟後待用。若挖起就接,根砧質脆,不易嫁接。接穗宜用基部一年生萌櫱枝,以節間較短的好,長約5~10厘米,帶1~2個充實芽。嫁接時在選好的接穗下面對稱地斜削兩刀,注意使切口平滑。切口長2~3厘米,橫斷面成三角形。後將根砧頂部修平,自一側向下切一直口,長度與接穗切面相同。用右手拇指在切口對面向切口方向擠壓,使砧木切口張開立即放入削好的接穗,使二者形成層密合,然後松開拇指,用麻皮等物捆縛,用配好的稀泥漿塗抹切口,如圖2。
圖2掘接法
居接法
此法操作較掘接困難,但因砧木根系未受損傷,接苗成活後生長旺盛。嫁接時在砧木距地面6~7厘米處剪平,隨後削取接穗。其餘操作方法與掘接相同。接後就地培土、封埋。枝接中,各地接穗多帶2個芽。而日本牡丹產區多用單芽枝接,其操作順序如圖3。
圖3居接法
在具體嫁接方法中,洛陽等地還將皮下接應用於「什樣錦」的培養。
②接後管理
掘接嫁接苗應立即栽植於事先准備好的苗床內,苗床土壤且下部稍濕,表土稍干以防嫁接苗傷口感染,栽植深度約在介面以上約2厘米處,然後培土高出接穗8~10厘米以防寒、防旱。翌春較暖後逐漸除去覆土。注意嫁接苗栽植後在傷口癒合前不能澆水。
1年生苗高可達12厘米,第三年秋(2年生苗)可以移栽。移栽時可見牡丹接穗上有自生根,這時可將芍葯根砧剪去後栽植。若不剪去,幼苗生長不旺。
居接的牡丹入冬前培土封埋,以利保溫、保濕,促進接芽生長。翌春也需完全去掉培土。
(2)芽接
牡丹的芽接主要用於更換品種或培養一株多花色(「什樣錦」)的植株。方法有貼皮法和換芽法兩種。芽接時間以5月上旬到7月上旬最好(菏澤),操作時間宜在10:00~17:00,這時皮層易於分離與黏合。
①貼皮法
在砧木當年生枝條上連同木質部切削掉一塊長方形或盾形切口,再將接穗的腋芽連同木質部削下一大小和砧木上切口大小形狀相同的牙塊,然後迅速將其貼在砧木切口上,用塑料帶扎緊。
②換芽法
將砧木上嫁接部位的腋芽連同形成層一起取下,保留木質部完整的芽胚;用同樣方法將接穗上的芽剝下,迅速套在砧木的芽胚上,注意二者要相互吻合,最後用塑料帶扎緊。
嫁接植株注意管理,接後1個月,認定接芽已成活時,解開塑料帶,去掉砧木上贅芽。砧木上的葉片應保留,使養分集中於接芽,使當年形成飽滿花芽。翌年即可開花。
4.一株多色牡丹的嫁接
一株多色牡丹或者叫「什樣錦」的培育,可以用枝接,也可用芽接,但都是高接。
(1)砧木與接穗的選擇與組合
①砧木
與前述牡丹芽接相同。主要用鳳丹白或其他牡丹實生苗,多年生,獨干(干高20~30厘米)而多分枝。為使砧木本身的花色成為「什樣錦」中的主色調,也可選用生長旺盛,著花容易、乾性強、較易繁殖的品種,如洛陽紅等。
②接穗
選花色、花型不同,花朵艷麗但花期基本一致的優良品種,如趙粉、白雪塔、似荷蓮、二喬、洛陽紅、姚黃、胡紅、藍田玉、首案紅、青龍卧墨池等。以其飽滿健壯的頂芽作接穗。
(2)嫁接時期與方法
以9月上旬到10月上旬嫁接為宜。當氣溫20~25℃時傷口易癒合。
嫁接方法:洛陽紅用皮下接。接穗長4~8厘米,多選花芽,先削去葉片,再在接穗下部2~3厘米處兩面各削一刀,深達木質部,削口要光滑呈尖削狀三角形。在三角形削口背面還要削去1~1.5厘米皮層,但不傷及髓部。砧木是選植株上部粗壯側枝,在其中上部光滑的枝段側面,順形成層內側向下(稍內斜)削一2~3厘米長的介面。將接穗垂直(稍斜)插入砧木切口底部,使二者形成層密接對緊。如接穗比砧木細,可使其一側形成層與砧木對准。用尼龍、麻等材料從下向上綁縛介面,並用塑料作纏扎。然後用塑料袋將接穗及介面罩住,在介面1厘米處將塑料袋口扎緊,以保溫保濕,避免雨水滲入。
(3)接後管理
及時剔除砧木根部萌櫱,抹去枝幹上所有腋芽和不定芽。每株可施入腐熟餅肥0.5千克或復合肥100~150克。施後立即澆透水。頂芽上的葉片有利水分、養分向上輸送,一開始可予保留,待嫁接成活後再逐步剪去。如操作得當,最高成活率可達100%。翌春有30%~40%的接芽開花。操作熟練者,每人每天可嫁接100~120個接芽。若嫁接植株分枝多,每株可接10個以上品種。
⑸ 請教,牡丹苗是嫁接的好還是分株的好,有什麼不同嗎
牡丹嫁接繁殖,所用砧木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野生牡丹;一種是用芍葯根回。常用的牡丹嫁接方法,答有嵌接法、腹接法和芽接法三種。嵌接法,就是用"芍葯根"作砧木,因芍葯根柔軟無硬芯,容易嫁接,根粗而短,養分充足,接活後初期生長旺盛。若用牡丹根嫁接,木質部較硬,嫁接時比較困難,但壽命較長。
牡丹分株繁殖,就是將生長繁茂的3~4年生的大株,整株掘起,從根系紋理交接處分開。每株所分子株多少以原株大小而定,大者多分,小者可少分。一般每3~4枝為一子株,且有較完整的根系。再以硫磺粉少許和泥。將根上的傷口塗抹、擦勻,即可另行栽植。分株繁殖的時間是在每年的秋分到霜降期間內,適時進行為宜。牡丹、芍葯;都屬於深根植物,以露地種植為主,均不適合盆栽。速成上盆,花謝後就會枯萎死亡,不易成活。這就是兩者的區別。
⑹ 嫁接牡丹苗何時可去掉嫁接的根 如果不去掉芍葯根對牡丹的壽命的影響
嫁接的目的就是嫁接苗最終依靠砧木的根系完成自己的生長史,去掉砧木根嫁接還有何意義.
⑺ 牡丹花怎樣嫁接,具體一些
繁殖牡丹也常用嫁接法,此法見效快,對一些發枝力弱的名品種的繁殖尤為適用。 牡丹嫁接一般多以芍葯根作為砧木(也可用較差品種的牡根),每年9月選取砧木。砧木要求壯直,直徑比成人小指微細點,長度與支根不限,任其自然。將砧木在太陽下稍曬一下,或陰天1-2天,使其略干、較軟不易裂斷。用利刀將砧木上端刻成「M」形割口,深度一厘米多。接穗牡丹選生長充實之頂芽,直徑與砧木相等或基本相等,長約5厘米,下端削成「v」形.與砧木割口相契合,以便使二者形成層接合。如果二者粗細不完全一致,只要一邊對齊,讓一側形成層相接即可,切不可將接穗插在砧木割口中央而兩邊都不搭界,這是嫁接的關鍵,否則就不能成活。砧木與接穗相結合後,外用塑料薄膜帶扎緊栽入土中,介面埋入地下。地面再堆土至穗頂芽上8厘米,將嫁接苗全部埋在土中。最後覆草澆水,保護其安全越冬。翌年3月上旬去掉覆草,4月下旬,苗高5厘米,全放新葉。牡丹與芍葯嫁接,其優點是取材容易,百接百活,成長較快,費力較少。缺點是多肉質的芍葯根易受地下害蟲食蝕,損害嚴重時嫁接的新苗會突然死去。應當注意的是,在嫁接3—5年後,芍葯根日漸老化,而接穗下端則慢慢長出牡丹根來。這時若不剪除芍葯根,樹齡很少有超過10年的。如果將芍葯根剪去,牡丹根就加快生長,樹齡也會因此如長。
⑻ 剛剛買回來的牡丹苗用嫁接種植
不用嫁接,但現在移栽牡丹恐怕幾年內甚至永遠不會開花。
多數花木適宜春內季移栽,而牡丹容卻必須秋季移栽,春分牡丹花,到老不開花。栽牡丹最佳季節是在秋天10月份左右!從老根上分株後要塗上醋或草木灰(防止根部感染入土會腐爛)再曬上一倆天,就可以栽種了,選擇盆栽的盆的直徑最好大一些!冬季的要加一些有機肥料!
⑼ 牡丹花單瓣型可以嫁接嗎
牡丹花單瓣型可以嫁接。
牡丹嫁接方法有很多種,如:嵌接、劈接、單芽接、地接等等。我們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結合長江以南的自然氣候條件,總結出適宜南方嫁接的幾種方法。以下推薦兩種簡便、易操作、成活率高的牡丹嫁接方法。
a、劈接
將處理過的砧木保留整株根系,在主根與木質結合段用嫁接刀斜削一刀,使之成馬蹄狀,然後將穗條下端同樣用嫁接刀斜削一刀,使之成馬蹄狀,刀口一定削切光滑。然後將穗條的中心部與砧木中心部對齊,並緊緊貼在一起,用麻繩將結合部自上而下綁緊,再用備好的生泥漿摻與一定比例ABT生根粉將嫁接苗傷口處裹住。
嫁接好的牡丹苗要盡早植入大棚苗床內「窖苗」。方法是先將苗床挖一條溝,然後將牡丹嫁接苗按順序排放埋入苗床泥沙內,稍露出點頂芽。「窖苗」期間切莫進水,否則造成傷口腐爛。「窖苗」20天就可出苗,移植苗圃培養。「窖苗」不宜過長,也不可過短。過長營養不良,過短傷口未癒合,「窖苗」時間過長過短都將直截影響牡丹嫁接成活率。
B、地接
選擇2至3年生鳳丹實生苗做砧木,先扒開表土,剪除主枝幹。所嫁接的部位及嫁接方法同於劈接。所用的綁扎物要用皮帶(塑料薄膜),以防止雨水浸入。
地接的優點是不傷砧木的根系,嫁接成活率高,苗木恢復生長快。其缺點是操作不便,費工費時,不宜大批量生產,而且陰雨天不可進行操作。
牡丹品種很多,根據花的色澤來分,可分為白、黃、粉、紅、紫、綠、黑、藍8類;按花型分,可分為單瓣型、半重瓣型、重瓣型、球型等;按開花早晚分,有早開花種、晚開花種、中開花種3類。
牡丹花的繁殖,用播種法、分株法、嫁接法都可以。但用播種法時間太長,從播種時起,要4-5年後方可見花;嫁接法因技術性較強,只適於有經驗的蒔花老手採用,新手難以接活,若措施不當,接活後也難以順利成長,所以一般以採用分株法者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