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死在牡丹下做鬼也風流

死在牡丹下做鬼也風流

發布時間: 2024-05-19 04:15:51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下一句是什麼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下一句是「君亦無所欲,君亦無所求,不讓寂寞版女,入帳解千愁!」出處於權《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

全詩如下:問君何所欲,問君何所求,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君亦無所欲,君亦無所求,不讓寂寞女,入帳解千愁!

白話譯文:問君子有什麼可追求的,問君子有什麼所想的。在牡丹花下死去,就是死了也是件風雅的事情。君子也沒有什麼可追求的。君子也沒有什麼可想的。不讓女人寂寞。幫你解千愁啊。

(1)死在牡丹下做鬼也風流擴展閱讀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出自的《牡丹亭還魂記》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作者熱情奔放賦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力量。杜麗娘經歷了現實、夢幻與幽冥三個境界,這顯然是作者幻想的產物。

作者借用「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這句話對比來表達理想和思想,用夢幻和幽冥反襯出了現實的殘酷。杜麗娘的夢境是那麼溫柔纏綿、五彩繽紛。

湯顯祖曾經真誠自白:「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這四夢是什麼呢?指的是「臨川四夢」,即湯顯祖的著作:《南柯記》《邯鄲記》《紫衩記》及《牡丹亭》。

參考資料:網路-牡丹亭還魂記

㈡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是什麼意思

1、含義:不盡常人迷戀世間尤物,連英雄豪傑也難過美人關。放棄所有的一切而只求與心愛的女人浪跡天涯、歸隱田園。

2、出處:這句話的出處是湯顯祖的《牡丹亭》。

3、節選:問君何所欲,問君何所求,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君亦無所欲,君亦無所求,不讓寂寞女,入帳解千愁!故事描寫了杜麗娘夢見一書生手拿柳枝要她題詩,後被那書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雲雨之歡。後來逐漸演變成這句話。

4、劇情簡介: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該劇文辭典雅,語言秀麗,該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感天動地竇娥冤》、 《長生殿》合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

(2)死在牡丹下做鬼也風流擴展閱讀:

1、創作背景

湯顯祖自幼心性靈慧,才華卓越,但因時運不濟、兼得罪權貴而四次科舉考試失利,使湯顯祖對科舉制度的弊端與權貴以勢壓人、惡意報復的醜陋面目有了清醒深刻的認識,人生之路上的磨難未能改變湯顯祖堅持自我、重視德行的做人准則,反而造就了他堅定意志、注重操守品行的風格。不久,身處官場險途的湯顯祖慢慢消減了其經世致用的雄心壯志。

上疏貶官事件後,湯顯祖下定決心告別官場,將滿腔報國熱情投注於戲曲創作之中。重情重義的湯顯祖始終將「情」與「志」緊密相聯,並指出「萬物之情各有其志」,很早就開始嘗試以言情主題為核心開展戲曲創作。而湯顯祖與好友之間「夢生於情」、「情生於適」的友情互動帶給了他特別的感情體會,最終促使湯顯祖走上「因情成夢、因夢成戲」的創作之路。

2、作品鑒賞

《牡丹亭還魂記》中,身心俱受壓抑的太守之女杜麗娘游園中入夢與風雅文士柳夢梅相遇,並得成雲雨之歡。夢醒後的杜麗娘惆悵難安,「情不知所起」而相思成疾,病體難愈終至香消玉殞。三年後,杜麗娘夢中之人柳夢梅偶得佳人自繪畫像,麗娘也以遊魂之身再入人世,尋找夢中姻緣。杜麗娘與柳夢梅在他人幫助下終於打破重重愛情障礙,起死回生,最終得成眷屬。

湯顯祖在這部傳奇作品中,描繪了杜麗娘與柳夢梅二人之間感人深切的生死愛情,這種至情至性的愛情演繹無不代表著湯顯祖對人生與愛情的哲學思考與世情體驗,而情深而往的杜麗娘則成為湯顯祖筆下至情理想的化身。

3、作者簡介

湯顯祖(1550—1616),江西臨川人,明代戲曲家,字義仍,號海若,又號若士,別署清遠道人。早有才名,21歲中舉人,34歲進士及第。先後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禮部祠祭司主事等。因上奏《論輔臣科臣疏》,激烈抨擊朝政,謫廣東徐聞縣典史。兩年後調任浙江遂昌知縣,抑制豪強,關心民生疾苦,頗多善政。49歲棄官還鄉,致力戲曲創作。

湯顯祖深受「左派王學」影響,反對程朱理學,批判擬古主義的文學,追求個性解放。其創作成就主要在戲曲上,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合稱「玉茗堂四夢」(又名「臨川四夢」),詩文有《玉茗堂全集》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牡丹亭

㈢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出處及典故。

一、「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出自元代著名戲曲演員珠簾綉的《醉西施》。這句話的意思是——
為了美女不盡常人迷戀世間尤物,連英雄豪傑也難過美人關。放棄所有的一切而只求與心愛的女人浪跡天涯、歸隱田園。
二、附原文如下:
檢點舊風流,近日來漸覺小蠻腰瘦。想當初萬種恩情,到如今反做了一場僝僽。害得我柳眉顰秋波水溜,淚滴春衫袖,似桃花帶雨胭脂透。綠肥紅瘦,正是愁時候。
風柔,簾垂玉鉤。怕雙雙燕子,兩兩鶯儔,對對時相守。薄情在何處秦樓?贏得舊病加新病,新愁擁舊愁。雲山滿目,羞上晚妝樓。
花含笑,柳帶羞。舞場何處系離愁?欲傳尺素仗誰修?把相思一筆都勾,見凄涼芳草增上萬千愁。休、休,腸斷湘江欲盡頭。
寂寞幾時休,盼音書天際頭。加人病黃鳥枝頭,助人愁渭城衰柳。滿眼春江都是淚,也流不盡許多愁。若得歸來後,同行共止,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東風一夜輕寒透,報道桃花逐水流,莫學東君不轉頭。
三、人物簡介:
珠簾綉,元代著名戲曲演員。才藝超群,一專多能的藝人,在當時享有盛譽。她的曲子也寫的很好,當時的戲曲作家關漢卿,盧疏齋等都與她有詞曲互贈。因此聲譽益彰。

㈣ 寧在花下死,做鬼也風流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出處是湯顯祖的《牡丹亭》。原句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意思是:寧願死在牡丹花下,就是做鬼也是風流的鬼。

故事描寫了杜麗娘夢見一書生手拿柳枝要她題詩,後被那書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雲雨之歡。後來逐漸演變成這句話。不是某個具體的人說的。此話應為風流場上那些浪盪男人在女人面前說的話:寧在花下死,做鬼也風流!也有的說成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這兩句中的「花」與「牡丹花」都是一個意思,即女人。這句話的全意即為:寧願在女人面前累死,或者被人殺死,也認可了。有今夜有酒今夜醉的味道!後果頂多是死,不管那些了,就是做鬼也風流了,知足矣!後果來不及考慮了。

《牡丹亭》解釋:

註:昆劇《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與《紫釵記》、《邯鄲記》和《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也叫「臨川四夢「。」受尋幽愛靜的道家理念的影響,湯顯祖在這部《牡丹亭》中大量涉及神鬼異境。劇中歌頌青年男女大膽追求自由愛情,堅決反對壓迫。

體現出追求內心精神的完全超脫、絕對自由的道家思想。《牡丹亭》是明代大麴家湯顯祖的代表作。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節。

《牡丹亭》與《西廂記》《竇娥冤》《長生殿》(另一說是《西廂記》《牡丹亭》《長生殿》和《桃花扇》)並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

㈤ 寧在花下死做鬼也風流下一句

「寧在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下一句是「君亦無所欲,君亦無所求」。出自湯顯祖《牡丹亭》:「問君何所欲,問君何所求,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君亦無所欲,君亦無所求,不讓寂寞女,入帳解千愁!」
譯文:我寧願在女人面前累死,就是做鬼也風流了。我也沒有什麼可追求的,我也沒有什麼可想的。只想不讓女人寂寞,入帳幫她消除愁絲。
《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是明朝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刊行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
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該劇文辭典雅,語言秀麗。
該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感天動地竇娥冤》、《長生殿》(一說《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桃花扇》、《長生殿》)合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

熱點內容
勝家玫瑰 發布:2025-02-05 17:55:09 瀏覽:984
松日本盆景 發布:2025-02-05 17:46:47 瀏覽:130
鮮花雨衣 發布:2025-02-05 17:43:51 瀏覽:751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吳語 發布:2025-02-05 17:32:59 瀏覽:612
一什鮮花 發布:2025-02-05 17:32:18 瀏覽:623
墨蘭花開時 發布:2025-02-05 17:22:23 瀏覽:39
閱讀題高原的茶花答案 發布:2025-02-05 17:22:22 瀏覽:373
玫瑰味草莓 發布:2025-02-05 17:16:08 瀏覽:763
左小梅七夕 發布:2025-02-05 17:03:46 瀏覽:855
綠植牆上放字體的效果圖 發布:2025-02-05 17:02:45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