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羅隱牡丹詩

羅隱牡丹詩

發布時間: 2021-02-03 08:55:18

A. 羅隱《牡丹》的賞析

牡丹花---羅隱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葯與君為近待,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

讀此詩的時候讓我想到了<紅樓夢>第六十三回有那麼一段話:

寶釵便笑道:」我先抓,不知道抓出個什麼來.」說著,將筒搖了一搖,伸手拿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見簽上畫著一枝牡丹,題著」艷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楔的小字一句唐詩,道是:」任是無情也動人.」

任是無情也動人,向上追溯,在宋詞人秦觀的詞中,有」盡道肯些堪恨處,無情.任是無情也動人」的句子.但這還不是」任是無情也動人」的最初源頭,或要再向上追溯,在唐代詩人羅隱的<牡丹花>中,我終於找到了這句話.

為什麼著迷這句話,可能與喜歡寶釵的冷美人氣質有關,盡管我並不是很喜歡寶釵其人.只是當初有些驚訝,為什麼好好一個雍容華貴,艷冠群芳的牡丹,卻是無情.

羅隱的詩常常帶有沒落的冷冷諷刺意味,諷刺著世間的不公.他把關注的目光更多放在了審視考場與人際之上,對許多憑借諂媚,奉承而飛黃騰達的人,羅隱常會投去凌厲的目光,即使在賞著牡丹的時候,也不忘諷刺一下那些趨炎附勢之人.

牡丹隨著東風一起開謝,當是別有原因吧,是不是因為它能贏得東君眷顧?就好比昔日楊貴妃的玄宗的一枝解語花......是啊,牡丹也是一樣,只要有著傾國之美,即使無情,不也一樣動人么?美艷的芍葯也只是牡丹你的近待罷了,芙蓉也為了避開你的芳塵而擠入了池中去,可憐啊,沒有想到,如此美艷的牡丹,也有被韓弘這種人砍掉的時候,當韓令做成了事之後,牡丹的穠華也便被辜負了.

詩無達詁,何況羅隱此詩喻意極深,這首<牡丹花>竟無法全然明了,只知道,羅隱是在抒發著自己的感慨了.

嚴格來說,羅隱這首從反面稱贊牡丹的詩,幾乎沒有怎麼寫牡丹,不寫花之美,花之開,花之謝,而是以花喻人,這樣的詩歌往往無法站在同煤在詩歌的前列中.但羅隱的<牡丹>花例外,正是他獨特的光芒,使之格外引人注目.

」任是無情亦動人」,自己也曾羨煞這種冷艷,奈何」無情」並非每個人都能做到,何況,無情即使動人,又怎如有情來得更回可愛,可親呢?

B. 關於牡丹的古詩詞

1、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王維《辛夷塢》

2、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劉禹錫《賞牡丹》

3、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劉禹錫《思黯南墅賞牡丹》

4、天下真花獨牡丹。 ——歐陽修《洛陽牡丹記》

5、一年春色摧殘盡,再覓姚黃魏紫看。——范成大《再賦簡養正詩》

6、篔簹竟長纖纖筍,躑躅閑開艷艷花。——韓愈《答張十一》

7、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王維《紅牡丹》

8、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只有兩枝殘。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白居易《惜牡丹》

9、簇蕊風頻壞,裁紅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別一年春。——元稹《牡丹》

10、閨中莫妒新妝婦,陌上面慚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門唯覺一庭香。——韋庄《白牡丹》

11、洛陽人慣見奇葩,桃李花開未當花。須是牡丹花盛發,滿城方始樂無涯。邵雍《洛陽春吟》

12、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糾紛。國色鮮明舒嫩臉,仙冠重疊剪紅雲。范純仁《牡丹》

13、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王維《紅牡丹》

14、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李白《清平調辭三首》

15、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劉禹錫《賞牡丹》

16、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

17、一叢深花色,十戶中人賦。——白居易《秦中吟·買花》

18、我願暫求造化力,減卻牡丹嬌艷色。少回卿士愛花心,同似吾君憂稼穡。——白居易《牡丹芳》

19、絕代只西子,眾芳惟牡丹。——白居易《牡丹》

20、我案花品,此花第一。脫落群類,獨當春日。——舒元輿《牡丹賦》

21、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竟誇天下無雙艷,獨占人間第一香。——皮日休《牡丹》

22、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羅隱《牡丹花》

23、天下真花獨牡丹。——歐陽修《洛陽牡丹記》

24、牡丹花之艷,而無甘實;荔枝果之絕,而非名花。——《書荔枝譜後》

25、三月牡丹呈艷態,壯觀人間春世界。——杜安世《玉樓春》

26、桃李花開人不窺,花時須是牡丹時。——邵雍《洛陽春吟》

27、若占上春先秀發,千花百卉不成妍。——司馬光《和君貺老君廟姚黃牡丹》

28、棗花至小能成實,桑葉雖柔解吐絲。堪笑牡丹大如斗,不成一事只空枝。——王溥《詠牡丹》

29、天香夜染衣猶濕,國色朝酣酒未蘇。——辛棄疾《鷓鴣天·祝良顯家牡丹一本百朵》

30、一年春色摧殘盡,更覓姚黃魏紫看。——范成大《再賦簡養正》

http://www.gdyzs.com/html/200922194055.html

C. 牡丹的詩詞

牡丹的詩詞:《牡丹》唐 · 徐凝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牡丹》唐 · 張又新牡丹一朵值千金,將謂從來色最深。 今日滿欄開似雪,一生辜負看花心。《牡丹》唐 · 李商隱錦幃初卷衛夫人,綉被猶堆越鄂君。 垂手亂翻雕玉佩,招腰爭舞鬱金裙。 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賞牡丹》唐 · 劉禹錫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牡丹》唐 · 柳渾近來無奈牡丹何,數十千錢買一顆。 今朝始得分明見,也共戎葵不校多。《牡丹》唐 · 韓琮桃時杏日不爭濃,葉帳陰成始放紅。 曉艷遠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風。 名移蘭杜千年後,貴擅笙歌百醉中。 如夢如仙忽零落,暮霞何處綠屏空。《牡丹》唐 · 鄭谷畫堂簾卷張清宴,含香帶霧情無限。 春風愛惜未放開,柘枝鼓振紅英綻。《牡丹》唐 · 羅隱艷多煙重欲開難,紅蕊當心一抹檀。 公子醉歸燈下見,美人朝插鏡中看。 當庭始覺春風貴,帶雨方知國色寒。 日晚更將何所似,太真無力憑闌干。《牡丹》唐 · 司空圖得地牡丹盛,曉添龍麝香。 主人猶自惜,錦幕護春霜。《惜牡丹花二首》唐 · 白居易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艷散隨風。 晴明落地猶惆悵,何況飄零泥土中。《牡丹》唐 · 歸仁三春堪惜牡丹奇,半倚朱欄欲綻時。 天下更無花勝此,人間偏得貴相宜。 偷香黑蟻斜穿葉,覷蕊黃蜂倒掛枝。 除卻解禪心不動,算應狂殺五陵兒。《詠牡丹》宋 · 陳與義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鍾客,獨立東風看牡丹。《牡丹》唐 · 唐彥謙顏色無因饒錦綉,馨香惟解掩蘭蓀。 那堪更被煙蒙蔽,南國西施泣斷魂。《牡丹種曲》唐 · 李賀蓮枝未長秦蘅老,走馬馱金斸春草。 水灌香泥卻月盤,一夜綠房迎白曉。 美人醉語園中煙,晚華已散蝶又闌。 梁王老去羅衣在,拂袖風吹蜀國弦。 歸霞帔拖蜀帳昏,嫣紅落粉罷承恩。 檀郎謝女眠何處?樓台月明燕夜語《賞牡丹》唐 · 王建此花名價別,開艷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紅燒躑躅枯。 軟光籠細脈,妖色暖鮮膚。 滿蕊攢黃粉,含棱縷絳蘇。 好和薰御服,堪畫入宮圖。 晚態愁新婦,殘妝望病夫。 教人知個數,留客賞斯須。 一夜輕風起,千金買《牡丹》宋 · 蘇軾小檻徘徊日自斜,只愁春盡委泥沙。 丹青欲寫傾城色,世上今無揚子華。《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唐 · 李商隱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猶在,羅薦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悵卧遙幃。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問宮腰損幾枝。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盤迸淚傷心數,錦瑟驚弦破夢頻《牡丹》唐 · 孫魴意態天生異,轉看看轉新。 百花休放艷,三月始為春。 蝶死難離檻,鶯狂不避人。 其如豪貴地,清醒復何因。《牡丹》唐 · 李山甫邀勒春風不早開,眾芳飄後上樓台。 數苞仙艷火中出,一片異香天上來。 曉露精神妖欲動,暮煙情態恨成堆。 知君也解相輕薄,斜倚闌干首重回。《牡丹》唐 · 薛濤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 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 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閑共說相思。……

D. 詠牡丹的古詩有哪些

牡丹成為名貴的觀賞花卉,始於隋朝盛於唐朝。"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在唐代牡丹就已被推崇到"國花"的地位,以其國色天香贏得唐代人的喜愛。據不完全統計,僅《全唐詩》中就收錄了五十多位作家的一百多首吟詠牡丹的詩歌。這些詩歌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都有很高的成就,豐富和發展了我國的詠物詩創作。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劉勰《文心雕龍·神思》)從牡丹含苞欲放的時候開始,詩人們就開始揮毫動筆,"青苞雖小葉雖疏,貴所高情便有餘。"(孫魴《題未開牡丹》)盡情抒發心中對牡丹的喜愛,描寫唐朝社會的風俗習尚,以及各種看花、賞花的情形。"朝日照開攜灑看,暮風吹落繞欄收。詩書滿架塵埃撲,盡日無人略舉頭。"(徐夤《牡丹花二首之二》)就連平時喜愛的詩書,也只好隨它與塵埃為伴了。在唐人吟詠牡丹之作中,有用詩來回答朋友們對牡丹花事的詢問,有在詩里描寫以牡丹為

花片為人餞行……"為愛紅芳江砌階,教人扇上畫將來。"羅隱還寫了一首《扇上畫牡丹》的詩。即使這樣詩人們仍感到沒有述盡心中的愛花之情,孫魴又作了一首《牡丹落後有作》,表達了依依惜別的情懷。在詩人們的筆下,牡丹花的千種神態,萬般風姿,一寫盡然。

但是唐代詩人們並沒有完全陶醉在牡丹花的美妙之中,他們透過牡丹繁盛的表面現象,敏銳地發現其背後隱藏著的社會問題,通過詩歌表達了他們對勞動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這是唐人吟詠牡丹之作中思想性最高的,白居易的《秦中吟》之十《買花》詩可作為代表。其詩雲: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

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

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巴籬護。

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李商隱十七歲就以文才受到令狐楚的賞識,被聘請到令狐楚的幕府里作官,受到令狐楚的指點,學習做奏章。這個時候李商隱正是人生得意,風華正茂。當他看到盛開的牡丹,想到令狐楚對他的栽培,揮筆寫下了一首七律《牡丹》詩:

綿幃初卷衛夫人,綉被猶堆越鄂君。

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鬱金裙。

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

首名用孔子見南子的典故,《典略》:"夫人在錦幃中,孔子北面秘首,夫人自幃中再拜,"環佩之事 然。次句用鄂君泛舟的典故,《說苑》:"鄂君乃揄修袂,行而擁之,舉綉被而復之。"從盛開的牡丹聯想到這些歷史典故,又以這些歷史典故中的人物來表現綠葉叢中嬌艷的牡丹所給人的印象,顯示出牡丹的韻致引起讀者美麗的遐思。何焯評:"非牡丹不足以當之,起聯生氣湧出。"(見《李義山詩集》沈厚土爽輯評本)

三四句把牡丹比喻成善舞的女子,在舞動時一剎那垂手觸動玉佩,在一轉身時飄起長裙,典見《西京雜記》所載"戚夫人善為翹袖折腰之舞。"這兩句描摹了牡丹在春風中枝葉搖曳的情景,十分生動。詩的五六句借《世說新語》所記石倫用蠟燭為炊之事,和《襄陽記載》劉季和所說:"荀令君至人家,坐處三日香。"描寫牡丹開放時的光采和芳香,給人的感受很強烈。詩的最後兩名用江淹夢中得五筆和巫山神女的典故,托化出令獵狐楚對他的器重和栽培,以及他自己對令狐楚心懷的感激之情,抒發了詩人盪漾的春心,使牡丹平添了無限嫵媚。紀昀說:"八句八事,卻一氣鼓盪,不見用事之跡,絕大神力!"(見《玉溪生詩說》)這首詩的好處就在於發展了用事的枝了,把死典用活了,豐富了構思和詩的表現力,顯示出李商隱的才華。

不久李德裕黨人河陽節度使王茂元因愛李商隱的才華,任為書記,並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從此李商隱就在黨派爭斗的夾縫中過日子,再也沒有昔日賞花時的那種高興心情了。唐文宗開成三年的暮春時節,李商隱在長安應試博學鴻詞科落第,由長安動身回徑原,途經回中,(今甘肅固原增內)住在逆旅,恰遇苦雨天氣,院子里的牡丹剛剛綻苞,就被一陣狂風疾雨打落。詩人回想往事,觸景生情,借牡丹以寄慨身世,寫下了著名的《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

其一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猶在,羅薦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悵卧遙幃。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問宮腰捐幾枝。

回想當年京城賞花,而今卻在這里"忽相期",水亭暮雨,微寒猶在,那被雨打敗的牡丹實在令人可惜。詩人借牡丹作比,由自己的淪落想到失意的親朋,因小見大,寄託遙深。

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悉人。

玉盤迸淚傷心數,錦瑟驚弦破夢頻。

萬里重陰非舊圊,一年生意屬流塵。

前溪舞罷君回顧,並覺今朝粉態新。

這首詩從自己的原已淪落,寫到自己被人排擠。詩的一開頭就撇開牡丹,先寫榴花。因為榴花晚開,趕不上春天,有人便莫明其妙地笑它,豈知早開早落,更覺悉人。三句寫花含雨,四句寫雨打花, 希望成空之意,這是多麼悉楚!而牡丹即為雨所敗,萬里陰霾,頓非舊圊,一春生氣,盪滌全無。這幾句從牡丹的零落寫到整個人事的變化,把愁人之愁推向頂峰,到詩的結尾又出以反筆,謂他日雨過,牡丹落盡,回想今朝,雨中粉態,尚覺新艷動人,言外之意就是今天的零落還算什麼,他年的摧殘將遠甚於今日。全詩詠物亦即言志,寫景亦即抒情,從中我們不難窺見詩人在遭受政治打擊以後內心的無限惆賬。



詠物詩作為一種詩體,源遠流長。《詩經·周南》首篇即以"睢鳩"托興,《楚辭·離騷》抒志於"蘭芷",寄情於"荃蕙"。到了西漢和魏晉六朝,出現了以物命題的詩。當詩歌發展到唐代達到高峰後,詠物詩也隨之豐富起來,蔚為大觀。

唐代五十多位吟詠牡丹詩歌的作者,大多屬於中唐以後的詩人。他們在唐朝中後期社會矛盾日趨勢尖銳復雜的形勢下,受到新樂府運動的影響,繼承了由《詩經》《楚辭》發展而來的詠物詩的優良傳統,在創作中表現出現實主義的傾向。

唐人吟詠牡丹之作為我們留下了一系列生動而鮮明的形象。詠花諷時之作中的勞動人民形象以白居易《買花》詩中的田舍翁為代表,成為唐代詩人塑形象群中的一個典型,不可磨滅地留在我們的記憶中。詠花抒懷之作中的賞花人形象,不因所吟詠的對象都是牡丹花而使這一形象出現雷同化。"看遍花無勝些花,剪去披雪蘸丹砂。"(徐夤《牡丹二首之一》)我們只要透過賞花人的神態,就可以感到這一形象的生動和鮮明。"情願扛壺入醉鄉,"(段應式《牛尊師宅看牡丹》)這是具有一種豪放性格的賞花人;"不必繁弦木必歌,靜中相對更情多。"(吳融《紅白牡丹》)這是具有一種內向性格賞花人。有從不同角度來描寫賞花人的,"待到天晴花已老,不如攜手雨中看。"(竇梁賓《雨中看牡丹》)這是雨中來賞花的;"高低深淺一欄紅,把火殷勤繞露叢。"(溫庭筠《夜看牡丹》)這是夜裡來賞花的,以至到了"只欲欄邊安枕席,夜間閑共說相思。"(薛能《牡丹四首之三》)的程度,其形象也就躍然於紙上了。作者把賞花人如醉如痴的神態描寫的越充分,那麼詩中的這一形象也就越突出。還有描寫賞花人的心理變化的,更會使人物的形象神態俱出,惟妙惟肖。王建有首:《題所賃宅牡丹花》詩:

賃宅得花饒,初開恐是妖。

粉光深紫膩,肉色退紅嬌。

且願風留著,惟愁日炙焦。

可憐零落蕊,收取作香燒。

全詩細致入微地描寫了賞花人心理上的一系列變化過程:"初開恐是妖",當在剛租到的宅院里看到盛開的牡丹時,也許是第一次看到吧!引起賞花人一種驚奇、害怕的感覺,甚至擔憂是妖異所化,"粉光深紫膩,肉色退紅嬌",艷美的牡丹終於使他陶醉沉浸在一片喜悅之中,從而在心中深深地祝願春風把它留住,烈日不要把它曬焦。但是花開總有花落時,等到花事已去,鮮花飄零,憐惜之心促使他又來收取殘花,以作香燃,寄託戀戀不舍之情。一連串的心理刻畫十分細膩,人物形象也隨之生動起來,產生了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詠花抒懷之作中賞花人的形象,大多是詩人自我形象的再現,因此我們也就從這些詩作中感觸到詩人們思想感情跳動的脈搏,見出唐人吟詠牡丹之作中捕捉形象的能力。

唐人吟詠牡丹之作,在藝術上還有很多特色。牡丹花的風姿神韻,使詩人們產生了豐富的想像,如描寫白色和紫色的牡丹"白疑美玉無多潤,紫覺靈芝不足祥";(孫魴《又題牡丹上主人司空》)描寫牡丹的芳香"蕊堪靈鳳琢,香許白龍親";(徐夤《和僕射二十四丈牡丹八韻》)形容牡丹花後期與落"開日綺霞應失色,落時青帝合傷神";(唐彥謙《牡丹》)想像的翅膀縱橫千里、萬里,天上、地下。為了狀摹出牡丹的姿態,詩人們運用了大膽誇張的手法:

龍分夜雨姿嬌態,夫與春風發好香。

--徐夤《依韻和尚書再贈牡丹花》

虛生芍葯徒勞妒,羞殺玫瑰不敢開

--徐凝《題開元寺牡丹》

這些誇張地描寫和襯托牡丹的容姿。

乍怪霞臨砌,還疑燭出籠。繞行驚地赤,移坐覺衣紅。

--姚合《和王郎中召看牡丹》

玉帳笙歌留盡日,瑤台伴侶待歸天。

--齊已《題南平後園牡丹》

這些是誇張地描寫賞花時的情形。同時在吟詠牡丹時,詩從頭還運用了各種巧妙的擬人手法。

欲綻似含雙靨笑,正繁疑有一聲歌。

--溫庭筠《牡丹二首之二》

金蕊霞英疊彩香,初疑少女出蘭房。

--周繇《看牡丹贈段成式》

這些是通過擬人的手法,把牡丹形容成美麗的女子。還有通過巧妙的擬人手法,同歷史傳說中的人物形象聯系起來,狀摹牡丹的美麗。

裁分楚女朝雲片,剪破 娥夜月光

--徐夤《追和白舍人詠白牡丹》

剪裁偏得東風意,淡薄似矜西子妝。

--殷文圭《趙侍郎看紅白牡丹因寄揚狀頭贊圖》

宋玉 邊腮正嫩,文君機上綿初裁。

--徐夤《憶牡丹》

那堪更被煙蒙蔽,南國西施泣斷魂。

--唐彥謙《牡丹》

這些和歷史傳說中的人物聯系起來的擬人手法,創造聘個優美的境界,引起讀者豐富的想像。

詩人們在運用各種藝術手法描寫牡丹時,並不是單一的採用某一種藝術手法,而是綜合性地多樣化地把各種藝術手法融合在一起,多方面、多側面地狀摹出牡丹的美麗,極盡體物之妙,藉以傳達詩人心中的思想感情。上面我們是為了說明各種藝術手法在吟詠牡丹之作中的運用,才做了大致的分類。其實豐富的想像要通過大膽的誇張,巧妙的擬人來達到,而大膽的誇張中又包含著巧妙的擬人,巧妙的擬人中也包含著大膽的誇張,它們之間幾乎是不可分的。白居易的《牡丹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其詩雲:

牡丹芳,牡丹芳,黃金蕊綻紅玉房。

千片赤英霞燦燦,百枝絳點燈煌煌。

照地初開錦綉緞,當風不結蘭麝囊。

仙人琪樹白無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輕盈泛紫艷,朝陽照耀生紅光。

紅紫二色間深淺,向背萬態隨低昂。

映葉多情隱羞面,卧叢無力含醉妝。

低嬌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斷腸。

濃姿貴彩信奇絕,雜卉亂花無比方。

石竹金錢何細碎,芙蓉芍葯苦尋常……

在白居易的筆下,豐富的想像,大膽的誇張,巧妙的擬人等等,融各種藝術手法於一爐,使這首詩猶如一幅國畫,工筆之處細膩,寫意之處馳騁,把牡丹花的豐姿神韻韻,盡行托出,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唐人吟詠牡丹詩歌的語言,以淺切、流暢為主,象白居易的詩"意深詞淺,思苦言甜。"(袁枚)他的《買花》詩以"欲見之者易諭(白居易)為目的,寫的平易近人。"其他詩人牡丹詩的語言也都表現了這一特點。如令狐楚有首《赴東都別牡丹》

十年不見小庭花,紫萼臨開又別家。

上馬出門回首望,何時更得到京華。

語言簡朴,明白如話,愛花之情,惜別之意溢出詩外。劉禹錫也寫了一首《和令狐楚公別牡丹》

平章宅里一欄花,臨到開時不在家。

莫道西就非遠別,春明門外即天涯。

同樣是淺切流暢,話別之中含有深深的蔚藉。兩首詩合在一起讀,如話家常一般,卻又含有深情,運用白描手法創造出一個情深詞顯的優美境界。正因為這種語言淺切流暢的特點,才使詩人較多地運用了白描手法,幾筆便勾出一幅生氣盎然的圖畫,含不盡之意於詩外。徐凝有首《牡丹》詩: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穎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詩中有典故,有想像,有誇張,有擬人,但詩的語言又是十分流暢、生動的,讀起來朗朗上口,藉助白描手法,天然之中見真諄,發人清新之思。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淺切流暢的語言,使詩歌易唱、易記,便於流傳。盛唐詩人李正封有兩句描寫牡丹的詩:"國色朝酣灑,天香夜染色。"含蓄、典雅,對仗工整;劉禹錫《賞牡丹》詩中有"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句,清新流暢,明白如話,都把牡丹推崇到"國花"的地位,但是流傳至今,李正封的詩句被後人簡化為"國色天香",而劉禹錫的詩句卻完整地為人們傳詠,這個例證生動地說明淺顯、流暢的詩句,更利於流傳和讓人接受。

唐人吟詠牡丹的詩歌,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唐以後描寫牡丹的作品日見繁多,引起了歷代作家的極大興趣,成為我國詠物詩中的一個重要方面,甚至還發展到別的藝術領域,當詞興盛起來,宋朝前後的牡丹也成為詞的吟詠對象。再往後的曲、戲劇、小說等文藝體裁也都出現一些描寫牡丹的作品,同時還產生了許多趣聞、軼事,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等。唐人吟詠牡丹詩歌所創造出來的藝術美,加深和影響了我國人民對牡丹的喜愛。

E. 對羅隱的《牡丹》的賞析

《牡丹花》羅隱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葯與君為近待,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

讀此詩的時候讓我想到了<紅樓夢>第六十三回有那麼一段話:
寶釵便笑道:」我先抓,不知道抓出個什麼來.」說著,將筒搖了一搖,伸手拿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見簽上畫著一枝牡丹,題著」艷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楔的小字一句唐詩,道是:」任是無情也動人.」
任是無情也動人,向上追溯,在宋詞人秦觀的詞中,有」盡道肯些堪恨處,無情.任是無情也動人」的句子.但這還不是」任是無情也動人」的最初源頭,或要再向上追溯,在唐代詩人羅隱的《牡丹花》中,我終於找到了這句話。
為什麼著迷這句話,可能與喜歡寶釵的冷美人氣質有關,盡管我並不是很喜歡寶釵其人.只是當初有些驚訝,為什麼好好一個雍容華貴,艷冠群芳的牡丹,卻是無情。
羅隱的詩常常帶有沒落的冷冷諷刺意味,諷刺著世間的不公。他把關注的目光更多放在了審視考場與人際之上,對許多憑借諂媚,奉承而飛黃騰達的人,羅隱常會投去凌厲的目光,即使在賞著牡丹的時候,也不忘諷刺一下那些趨炎附勢之人。
牡丹隨著東風一起開謝,當是別有原因吧,是不是因為它能贏得東君眷顧?就好比昔日楊貴妃的玄宗的一枝解語花……是啊,牡丹也是一樣,只要有著傾國之美,即使無情,不也一樣動人么?美艷的芍葯也只是牡丹你的近待罷了,芙蓉也為了避開你的芳塵而擠入了池中去,可憐啊,沒有想到,如此美艷的牡丹,也有被韓弘這種人砍掉的時候,當韓令做成了事之後,牡丹的穠華也便被辜負了。
詩無達詁,何況羅隱此詩喻意極深,這首《牡丹花》竟無法全然明了,只知道,羅隱是在抒發著自己的感慨了。
嚴格來說,羅隱這首從反面稱贊牡丹的詩,幾乎沒有怎麼寫牡丹,不寫花之美,花之開,花之謝,而是以花喻人,這樣的詩歌往往無法站在同煤在詩歌的前列中。但羅隱的《牡丹花》例外,正是他獨特的光芒,使之格外引人注目。
」任是無情亦動人」,自己也曾羨煞這種冷艷,奈何」無情」並非每個人都能做到,何況,無情即使動人,又怎如有情來得更回可愛,可親呢?

F. 古詩人寫牡丹花詩詞有哪些

牡丹詩詞牡丹 薛濤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閑共說相思。牡丹 李孝光富貴風流拔等倫,百花低首拜芳塵。畫欄綉幄圍紅玉,雲錦霞裳涓翠茵。天是有各能蓋世,國中無色可為鄰。名花也自難培植,合費天工萬斛春。清平調 李白(唐)一枝紅艷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官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紅妝。題御筆牡丹 王國維(清)摩羅西域竟時妝, 東海櫻花侈國香。 閱盡大千春世界, 牡丹終古是花王。白牡丹 韋庄(唐)閨中莫妒新妝婦, 陌上面慚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 入門唯覺一庭香。惜牡丹 白居易(唐)惆悵階前紅牡丹, 晚來只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 夜惜衰紅把火看。栽牡丹 陸游(宋)攜鋤庭下蒼苔, 墨紫紅手自栽。 老子龍鍾逾八十, 死前猶見幾回開。牡 丹 唐·皮日休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誇天下無雙艷,獨立人間第一香。牡丹詩 唐 李正凡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 明月問歸期。賞牡丹 唐 劉禹錫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惟有牡丹真國色,開花時節動京城。紅牡丹 唐 王維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賞牡丹 唐 徐凝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穎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紅牡丹 唐 王維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牡丹花 唐 羅隱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芍葯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曹州紅裁下一縷太陽紅,千年花色醉春風。菏山澤水銜曹州,香透乾坤綻芳容。如花似玉白中透紅凝心神,神仙竟相墜凡塵。玉骨臨風蝶戀花,芳香散盡再無春。黃花魁紅綠黑白竟芳菲,春風無力送流雲。莫嘆萬花迷人眼,獨戀牆角黃花魁。百花叢笑花瓣柔柔層層愛,芳蕊茸茸灼灼開。百花叢中映日笑,一片春色盡攬懷。金狸紅綠相襯笑日月,層層春光層層裹。獨占天下七分春,可憐仙女無顏色。黃玉璽凝風銜春帶露開,墨綠顫珠動心懷。天妒一朵黃玉璽,羞殺百花墜塵埃。

G. 羅隱牡丹詩,最後兩句,"韓令"到底是指韓愈還是韓弘韓弘下令砍過牡丹嗎

指 唐 韓愈。愈 曾因上疏極論宮市之弊,貶為 陽山(今 廣東 陽山)令,故稱。唐 羅隱《牡丹花》專詩:屬「可憐 韓 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一身。」按,相傳 愈 之侄 湘 曾以染色牡丹點化 愈,未果。羅隱 詩即用其事。參見「韓湘子」

H. 羅隱的《牡丹》的全文是什麼

全文如下:抄
羅隱-詩詞《襲牡丹》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若教解語應傾國,
任是無情亦動人。芍葯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

詩句賞析:
詩無達詁,何況羅隱此詩喻意極深,這首<牡丹>竟無法全然明了,只知道羅隱是在抒發著自己的感慨了。
嚴格來說,羅隱這首從反面稱贊牡丹的詩,幾乎沒有怎麼寫牡丹,不寫花之美,花之開,花之謝,而是以花喻人,這樣的詩歌往往無法站在同煤在詩歌的前列中。但羅隱的<牡丹>花例外,正是他獨特的光芒,使之格外引人注目。
作者簡介: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登(今浙江新登)人。咸通元年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乃自編所作為《讒書》。

I. 唐代寫牡丹的詩

1、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出裝唐代:劉禹錫《賞牡丹》

釋義:

庭院中的芍葯花艷麗雖艷麗,但格調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凈倒是明凈,卻缺少熱情。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國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京城。

2、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出自:唐代 徐凝《牡丹》

釋義:

有哪個人不喜歡牡丹花呢,盛開時獨佔了城中的美景。

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裡翩舞吧,千嬌萬態如同燦爛的朝霞飛騰。

3、錦幃初卷衛夫人,綉被猶堆越鄂君。

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鬱金裙。

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出自:唐代李商隱《牡丹》

釋義:

織錦的簾帷剛剛捲起,是美艷的衛夫人;絲綉的褥被還堆擁著,是俊秀的越鄂君。

既像在垂手而舞,雕玉佩飾正零亂翻動;又像在彎腰而舞,鬱金裙子正爭相迴旋。

它像石崇家的蠟燭,哪須常把燭芯剪去?它像荀令君的體膚,豈用香爐細細染熏?

我是詩人江淹,在夢中得到了那支彩筆,想把清麗的詞句,題在花葉上寄給朝雲。

(9)羅隱牡丹詩擴展閱讀

《牡丹》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律。此詩借詠牡丹抒發詩人對意中人的愛慕、相思之情,借絕色艷姝來比擬,以花寫人,並暗示意念中的情人如花似玉。

首聯結合典故描繪了一幅單株牡丹的特寫圖,頷聯展示牡丹隨風搖曳時的綽約豐姿,頸聯具體地描寫了牡丹的色香,尾聯反用夢中傳彩筆之典表明詩人心搖神盪的興奮激動之情。全詩構思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擬物,明寫牡丹,暗頌佳人,一實一虛,別具一格。

熱點內容
花語黑暗系 發布:2025-04-16 16:26:10 瀏覽:77
綬溪荷花池 發布:2025-04-16 16:21:03 瀏覽:253
紫羅蘭木手串辨別 發布:2025-04-16 16:19:38 瀏覽:850
七夕李廌 發布:2025-04-16 16:14:18 瀏覽:796
康乃馨鮮花可以放卧室嗎 發布:2025-04-16 16:10:21 瀏覽:286
模擬布百荷花 發布:2025-04-16 16:10:16 瀏覽:951
新冠病毒丁香 發布:2025-04-16 16:07:48 瀏覽:957
鮮花醞釀蜜糖 發布:2025-04-16 15:58:21 瀏覽:345
好一朵迎 發布:2025-04-16 15:53:16 瀏覽:64
看紫羅蘭永恆花園的感受 發布:2025-04-16 15:53:10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