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丁香酒
❶ 怎麼自製葯酒
香 酒 誘 釣 餌
碧水漁者
本人在日常垂釣活動中,基本以天然餌料為主,現介紹一款香酒誘釣餌配方供諸釣友參考:
一、原料:丁香20克,香草10克,山奈20克,八角5克,甘草5克,桂皮、山查、桂圓等適量。
二、製作:將上述原料置一玻璃器皿中,倒入曲酒(或高度白酒)1——2千克,密封儲存一個月以上(經常搖動,避免日曬,越久越好),待酒呈深紅色即可使用。
三、使用:
1、誘餌:A、主攻鯽魚:小米500克,加香酒150克浸泡2日以上即可。
B、主攻鯉魚:玉米粒1000克,(或玉米餷1000克)加香酒500克浸泡3日以上即可。
C、豆餅、油餅小塊適量泡香酒1日即可。
2、釣餌:A、蒸玉米面、炒豆面、炒麥麩、生麵粉等加湖水、香酒適量糅合呈耳垂軟硬即可掛鉤施釣。
B、香酒泡嫩玉米粒可直接掛鉤施釣。
C、香酒泡小塊豆(油)餅可製成豆餅鉤主攻大魚。
香 酒 誘 釣 餌
出處:原創 作者:碧水漁者 中國釣魚頻道 2007-12-10 20:26:13
香 酒 誘 釣 餌
碧水漁者
本人在日常垂釣活動中,基本以天然餌料為主,現介紹一款香酒誘釣餌配方供諸釣友參考:
一、原料:丁香20克,香草10克,山奈20克,八角5克,甘草5克,桂皮、山查、桂圓等適量。
二、製作:將上述原料置一玻璃器皿中,倒入曲酒(或高度白酒)1——2千克,密封儲存一個月以上(經常搖動,避免日曬,越久越好),待酒呈深紅色即可使用。
三、使用:
1、誘餌:A、主攻鯽魚:小米500克,加香酒150克浸泡2日以上即可。
B、主攻鯉魚:玉米粒1000克,(或玉米餷1000克)加香酒500克浸泡3日以上即可。
C、豆餅、油餅小塊適量泡香酒1日即可。
2、釣餌:A、蒸玉米面、炒豆面、炒麥麩、生麵粉等加湖水、香酒適量糅合呈耳垂軟硬即可掛鉤施釣。
B、香酒泡嫩玉米粒可直接掛鉤施釣。
C、香酒泡小塊豆(油)餅可製成豆餅鉤主攻大魚。
❷ 丁香花資料
丁香花Syringa
lilac木犀科丁香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因花筒細長如釘且香故名。
又稱丁香、洋丁香。著名的庭園花木。花序碩大、開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習性強健,栽培簡易,因而在園林中廣泛栽培應用。
[編輯本段]【形態特徵】
紫丁香花丁香花植株高2~8米,葉對生,全緣或有時具裂,罕為羽狀復葉。花兩性,呈頂生或側生的圓錐花序。花色紫、淡紫或藍紫,也有白色紫紅及藍紫色,以白色和紫色為居多。紫的是紫丁香,白的是白丁香,白丁香為紫丁香變種蒴果長橢圓形,室間開裂。
[編輯本段]【生長習性】
喜充足陽光,也耐半蔭。適應性較強,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蟲害較少。以排水良好、疏鬆的中性土壤為宜,忌酸性土。忌積澇、濕熱。
丁香喜歡陽光,較耐陰,喜歡濕潤,但忌積水,耐寒耐旱,一般不需要多澆水。丁香要求土壤肥沃、排水好的沙土。丁香不喜歡大肥,不要施肥過多,否則影響開花。
[編輯本段]【栽培管理】
丁香花性喜陽光,稍耐陰,耐寒性強,也耐旱,喜濕潤,忌漬水。抗逆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但適生於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切忌栽於低窪陰濕處。
丁香花宜在早春芽萌動前進行移栽。移栽穴內應先施足基肥,基肥上面再蓋一層土,然後放苗填土。栽後澆一次透水,以後再澆2—3次水即可成活。丁香適應性強,管理比較粗放,平時只要注意除草,雨季防澇,乾旱時注意澆澆水,便可順利生長。丁香不喜大肥,切忌施肥過多,以免引起枝條徒長,影響開花。一般每年或隔年入冬前施一次腐熟堆肥即可。
3月中旬發芽前,要對丁香進行整形修剪,硫除過密枝、細弱枝、病蟲枝,中截旺長枝,使樹冠內通風透光。花謝後如不留種,可將殘花連同花穗下部兩個芽剪掉,以減少養分消耗,促進萌發新枝和形成花芽。落葉後,還可以進行一次整枝,以保樹冠圓整美觀,利於來年生長、開花。
丁香花病蟲害很少。主要害蟲有蚜蟲、袋蛾及刺娥。可用800一1000倍40%樂果乳劑或1000倍25%的亞胺硫磷乳劑噴灑防治。
丁香屬植物主要應用於園林觀賞,因其具有獨特的芳香、碩大繁茂之花序、優雅而調和的花色、豐滿而秀麗的姿態,在觀賞花木中早已享有盛名,已成為國內外園林中不可缺少的花木。可叢植於路邊、草坪或向陽坡地,或與其他花木搭配栽植在林緣,也可在庭前、窗外孤植,或將各種丁香穿插配植,布置成丁香專類園。還宜盆栽,並是切花插瓶的良好材料。丁香對二氧化硫及氟化氫等多種有毒氣體,都有較強的抗性,故又是工礦區等綠化、美化的良好材料。
本屬植物喜溫暖、濕潤及陽光充足,很多種類也具有一定耐寒力。北京地區年平均最低溫約-19— -16℃左右,現有的栽培種均可在北京露地安全越冬,每年可正常生長、開花、結實。據記載,暴馬丁香、匈牙利丁香,能耐-35℃左右的低溫。我國哈爾濱年平均最低溫約-26℃左右,有時可達-36℃或更低,現已露地栽培的種類包括屬於2個亞屬3個組的10餘種丁香。因本屬植物的花芽多生在枝梢頂端的第l—6對芽處,因而當1-3對花芽受到寒害時,並不影響整株的觀花效果。
丁香屬植物還有較強的耐旱性,北京地區7一9月為雨季,其他月份則為旱季,特別4-6月,氣溫從10℃迅速上升到28℃左右,此時各種丁香正迅速生長、開花,而這時雨水較少,蒸發量劇增到230一280毫米,但每月只要對植株灌水2次,就可使各類丁香生長良好而花繁葉茂。
對土壤要求不嚴,且能耐瘠薄。除強酸性土外,在各類土壤上均能正常生長,而以土壤疏鬆的中性土為佳。一般忌在低窪地栽植,積水會引起病害或造成全株死亡。
丁香屬植物是陽性樹,喜生長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在陰處或半陰處生長細弱,且開花稀少,但少數種類如雲南丁香,要求空氣溫潤。這類植株在北方栽培,最好選擇空氣濕度較高的小環境,如可栽植在背風向陽處或稀疏的林緣邊。 紫丁香花的所有種類,播種3—4年後,實生苗即可開花;而擬女貞亞屬的種類,播種後4—5年才開花,但扦插或嫁接苗1—2年即可開花。5年後開花漸盛。生長勢5—20年內最旺。以後漸衰,但仍能維持生命至很久的年代,據載有180齡的實例。感謝🙏
❸ 中醫飲食營養學的目錄
上篇 總論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中醫飲食營養學的概念和內容
第二節 中醫飲食營養學的基本觀點。
一、天人相應整體營養觀
二、調理陰陽營養觀
三、食葯-體營養觀
四、全面膳食與審因用膳相結合營養觀
第三節 中醫飲食營養學的學習要求與方法
第二章 中醫飲食營養學發展、簡史
第三章 食物的性能和飲食的作用
第一節 食物的性能
第二節 飲食的作用
一、飲食的預防作用
二、飲食的滋養作用
三、食物的延緩衰老作用
四、飲食的治療作用
第四章 飲食的應用
第一節 食物、傳統食品和中醫保健醫療食品的概念與分類
一、食物的概念與分類
二、傳統食品的概念與分類
三、中醫保健醫療食品的概念與分類
第二節 食物的配伍應用
第三節 飲食應用禁忌
一、患病期間飲食禁忌
二、服葯飲食禁忌
三、孕期和產後飲食禁忌
中篇 常用食物
第五章 飲水類
冰
雪
井水
泉水
第六章 糧食類
第一節 谷類
粳米
糯米
小麥
大麥
蕎麥
高粱
粟米
玉蜀黍
慧苡仁
第二節 豆類
綠豆
綠豆芽
赤豆
刀豆
蠶豆
豌豆
豇豆
扁豆
黑大豆
黃大豆
黃豆芽
豆腐
豆腐皮
豆腐漿
豆腐乳
第七章 蔬菜類
第一節 葉、莖、苔類
水芹
旱芹
莧菜
白菜
包心菜
蕹菜
菠菜
茼蒿
洋蔥
韭菜
金針菜
椿葉
芥菜
萵苣
大蒜
茭白
芫荽
茴香萊
油菜
蔥
毛筍
蘆筍
蒓萊
第二節 根莖類
白蘿卜
胡蘿卜
慈菇
芋艿
藕
百合
生薑
甘薯
馬鈴薯
山葯
第三節 瓜茄類
冬瓜
絲瓜
黃瓜
南瓜
苦瓜
番茄
茄子
辣椒
第八章 野菜類
馬齒莧
枸杞菜
馬蘭頭
苜蓿
薺萊
刺兒菜
第九章 食用菌
木耳
白木耳
香蕈
蘑菇
第十章 果品類
第一節 鮮果類
荸薺
甘蔗
香蕉
柿子
李子
梅子
杏
楊梅
山楂
橘
橙子
柚
梨
桃子
桑椹
檸檬
蘋果
橄欖
櫻桃
葡萄
枇杷
龍眼肉
荔枝
石榴
刺梨
獼猴桃
羅漢果
椰子
第二節 乾果類
白果
榧子
胡桃仁
大棗
栗子
菱
向日葵子
蓮子
芡實
松子
落花生
南瓜子
甜杏仁
第三節 瓜果類
西瓜
甜瓜
第十一章 畜肉類
豬肉
豬蹄
豬肚
豬肝
豬心
豬腎
豬膚
豬腸
豬肺
豬髓
火腿
牛肉
羊肉
狗肉
兔肉
鹿肉
驢肉
第十二章 禽肉類
雞肉
鴨肉
鵝肉
鵪鶉
鴿肉
雀肉
第十三章 水產品類
海參
海蜇
蝦
對蝦
蟹
鮑魚
螺螄
蚶
蟶
淡菜
蛤蜊
田螺
烏賊魚
帶魚
石首魚
銀魚
鯧魚
鯽魚
鯉魚
鰱魚
鱅魚
鰣魚
鯇魚
鰻鱺魚
蟮魚
鱉
龜肉
泥鰍
鱭魚
鱧魚廣
青魚
白魚
鱖魚
紫菜
海帶
干貝
牡蠣肉
第十四章 奶蛋類
牛乳
羊乳
雞蛋
鴨蛋
雀蛋
鵪鶉蛋
鴿蛋
第十五摩蛇蛙類
蛇肉
青蛙
蛤士蟆
蛤螟油
第十六章 調味晶及其他佐料類
白糖
紅糖
冰糖
食鹽
醬油
醋
酒
八角茴香
花椒
胡椒
茶葉
蜂蜜
黑芝麻
麻油
菜子油
花生油
玫瑰花
桂花
茉莉花
下篇 常用中醫保健醫療食品
第十七章 鮮汁、飲、露
西瓜汁
鮮李汁
苦萊薑汁
飴蘿卜汁
五汁飲
薑茶飲
婪糖蘇葉飲
醋浸生薑飲
薑茶烏梅飲
絲瓜花蜜飲
五味枸杞飲
柔菊薄竹飲
小大薊飲
甘桔飲
益壽飲
米露
姜露
金銀花露
茉莉花露
雞露
第十八章 湯
當歸生薑羊肉湯
烏賊桃仁湯
人參蓮肉湯
百合雞子黃湯
蟶肉刺瓜湯
濃藕湯
鯉魚赤小豆湯
驢肉湯
蝦米酒湯
冬瓜瓤湯
蕹菜湯
玫瑰花湯
參棗湯
人參胡桃湯
雪羹湯
荸薺湯
山楂湯
山楂紅糖湯
花生冰糖湯
桂圓生薑湯
第十九章 酒、醴、醪
枸杞子酒
紅花酒
丁香煮酒
栝樓醴
地黃煮酒
桂圓醴
香櫞醴
茯苓酒
綠豆酒
……
第二十章 蜜膏
第二十一章 粥
第二十二章 羹
第二十三章 糖果、蜜餞、糖漬食品
第二十四章 米麵食品
第二十五章 菜餚
食物名索引
……
❹ 丁香 白玉蘭 木槿花 黃刺梅 檉柳
丁香是丁香屬(Syringa)多種植物的統稱。別名百結,情客,紫丁香,丁子香、雞舌香,是玄參目,木犀科,丁香屬,溫帶及寒帶,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圓球形樹冠。單葉對生,卵圓形,圓錐花序,白色、紫色,花冠筒狀,芳香。蒴果9月成熟。同屬的還有白花丁香、紅花丁香、紫花丁香、荷花丁香、小葉丁香、花葉丁香、四季丁香等。
域: 真核域(Eukarya)
界: 植物界(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目: 唇形目(Lamiales)
科: 木犀科(Oleaceae)
屬: 丁香屬(Syringa
玉蘭,別名玉蘭、望春花、玉蘭花。
形態:落葉喬木,高達15m。樹冠卵形或近球形。幼枝及芽均有毛。葉倒卵狀、長橢圓形,長10~15cm,先端突尖而短鈍,基部廣楔形或近圓形,幼時被面有毛。花大,徑12~15cm,純白色,芳香,花萼、花瓣相似,共九片。花3~4月,葉前開放,花期8~10天;果9~10月成熟。
分布:原產中國中部山野中;現國內外庭園常見栽培。
習性:喜光,稍耐蔭,頗耐寒,北京地區於背風向陽處能露地過冬。喜肥沃適當濕潤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pH5~6),但亦能生長於鹼性土(pH7~8)中。根肉質,畏水淹。生長速度較慢,在北京地區每年伸長不過30cm左右。在北京於4月出萌動,4月中旬開花,花期約十天,花謝後展葉,至5月出可形成葉幕。至10月中下旬開始落葉,11月落凈。在長江流域於3月開花,在廣州則2月即可開花。
分類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木蘭目
科: 木蘭科
屬: 木蘭屬
種: M. denudata
檉柳(學名Tamarix chinensis)又名垂絲柳,、西河柳,是檉柳科落葉小喬木。檉柳的嫩枝葉是中葯材。產於中國各地。鮮用或乾用。
味辛
氣平
入肺、胃經
功效應用
解表透疹:本品輕清升散,善於透發肌膚,為透疹專葯,用於麻疹初期,疹出不暢,常配薄荷、蟬蛻、竹葉、牛蒡子等同用,如竹葉柳蒡湯,亦可單味煎水外洗。
用法用量
3-10克,外洗用30-60克。
分類
域: 真核域(Eukarya)
界: 植物界(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目: 石竹目(Caryophyllales)
科: 檉柳科(Tamaricaceae)
屬: 檉柳屬(Tamarix)
種: 中國檉柳(T. chinensis)
文獻研究
《本草綱目》謂垂絲柳「消痞,解酒毒,利小便。」
據化學分析,本品含槲皮素(黃酮類化合物)、樹脂。
據葯理研究,本品能調節體溫,擴張皮膚血管,故有發汗解熱作用,本品能麻痹中腦、廷髓,因此內服過量能使血壓下降,呼吸困難,最後可致神經中樞麻痹而虛脫。
木槿花
Flos Hibisci
(英)Shrubalthea Flower
別名 白槿花、櫚樹花、大碗花。
來源 為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花。
植物形態 落葉灌木,高3~4m。莖多分枝,幼枝密被黃色星狀毛及茸毛。葉互生,卵形或菱狀卵形,長4~7cm,寬2~4cm,不裂或中部以上3裂,基部楔形,邊緣有鈍齒。花大,單生葉腋,直徑5~6cm,花柄長4~14mm;小苞片6~7,線形,有星狀毛;花萼鍾形,5裂,有星狀毛及短柔毛;花瓣白色、紅色、淡紫色等,常重瓣;雄蕊和柱頭不伸出花冠。蒴果長圓形,長約2cm,頂端有短喙,密生星狀毛。種子褐色。花期7~10月,果期9~10月。
全國有栽培。
採制 夏、秋季花初開放時採收,曬干。
性狀 花呈不規則形,工1.5~3cm,寬1~1.5cm,基部鈍圓,柄短,苞片一輪。花萼灰綠色,裂片卷縮或反卷;花柄、苞片、花萼外均有細毛;花瓣10枚,皺折,淡黃或淡紫藍色,倒卵形,基部密生白色長柔毛;雄蕊合生成蕊柱,花葯多數,呈紫黑色。氣微,味淡。
化學成分 含皂草黃甙(saponarin) 、肌醇( inositol)、粘液質。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用於痢疾、腹瀉、白帶。
【別名】籬障花、清明籬、白飯花、雞肉花、豬油花、朝開暮落花
【來源】為錦葵科木槿屬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花。夏季晴日採摘盛開花朵,曬干。
【性味歸經】甘,平。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用於痢疾,痔瘡出血,白帶;外用治瘡癤癰腫,燙傷。
【用法用量】 2~4錢;外用適量,研粉麻油調搽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黃刺梅
中文名:黃刺梅(觀賞植物)
拉丁名:Rosa xanthina Lindl.
別 名:刺玫花,重瓣黃刺
類 別:灌木
科中文名:薔薇科
科拉丁名:Rosaceae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1-3m。莖直立,枝開展,小枝細長,樹皮深褐色,具刺,刺直立,基部稍扁,小枝及葉柄常有成對的皮刺。奇數羽狀復葉,小葉7-13枚,先端鈍圓,寬卵形,葉緣有鈍鋸齒,花單生,黃色,單瓣或重瓣,重瓣花無果,單瓣花結果,果球形,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態習性:喜光、耐寒、耐旱、耐瘠薄、稍耐陰、不耐澇、對土壤要求不嚴。根系強大,萌芽力強,抗病能力較強。
黃刺枚黃花綠葉,絢麗多姿,株叢大,花色金黃,花期長,為庭園觀賞植物,園林中可孤植觀賞。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均有分布。黃刺枚花濃香,可提取芳香油,果可食,可制醬及釀酒,莖皮纖維是紙漿及纖維板的製作原料,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廣泛分布於我國華北、東北、西南及西北各省區天然林區,寧夏天然分布於六盤山、羅山和賀蘭山海拔1 100~3 000 m的土石山區,西吉縣火石寨國家級森林公園亦有天然分布,喜陽光充足環境,耐旱、耐瘠薄,較耐寒、耐陰,怕澇;喜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壤土,根系強大,萌櫱力強,耐平茬.可廣泛用於道路、街道兩旁綠化和庭院、園林美化,亦可在海撥較低,雨量較多,土壤疏鬆的中下坡大面積種植.通過我們在林場的繁育栽培,使黃刺梅人工繁育栽培技術有了很大改進.